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

发布时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

学报创刊于1956年10月,原刊名为《华南师范学院学报》,1956和1957年各出1期,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综合版,16开。1958年起分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出版,各出2期,1958年的第2期起改名为《华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1959年出1期。1960年出3期(分综合版、中国语言文学专号、历史专号)。1961年停刊。1974年复刊,刊名改为《广东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为季刊。1976年刊名改为《广东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7年的第1-3期的刊名改为《广东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年的第4期刊名改为《华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1978年起刊名改为《华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3期起刊名为《华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从1983年第1期起刊名改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起改为双月刊。1980年起国内公开发行,1989年起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向国外发行。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凌飚 [字体:大 中 小 ] 教学观是指教师对教学的本质和过程的基本看法[1] 。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观一经形成,就会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框架,影响到他们对教学过程的具体事物和现象的看法以及在教学中的决策和实际表现,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2] 。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3] ,正因如此,转变教师的教学观成为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新课程能够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建构主义的理论告诉我们,观念转变是自我建构的结果,是头脑中原有的观念与外来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首先应了解教师头脑中原有的教学观,才能通过适当的引导,使教师在对原有教学观念重新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新的教学观念。目前,从理论上阐述介绍新课程的教学观的文章很多,对教师实际上持有的教学观的研究却几乎没有,特别是国家新课程实验区开展新课程试验已经有一年多了,经过新课程培训后国家实验区的教师们实际上持有什么样的教学观? 他们的教学观念与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是否一致? 对转变教师的教学观有何借鉴和启示? 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深入开展教师培训、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教学观念而言,极为必要和迫切。一、 教学观的一般类型和新课程的理念导向由于对教学观的研究可以为教师教育和教学指导工作提供许多有意义的信息,国际上从20世纪80 年代开始对教师实际持有的教学观进行了大规模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观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种典型取向和五个基本类型[4] 。教学观的五个基本类型为:传递信息;传递知识的结构;师生相互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促进学生的概念转变。前两种教学观的共同点是强调教师和教学内容,属于以教师(或教学内容) 为中心的教学取向(orientation to teaching) 。后两种教学观的共同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取向。第三种教学观介乎两类取向之间。在国内,对教师的教学观进行系统的研究始于1995 年[5] ,通过质的分析研究和问卷调查,发现可以将我国教师的教学观概括为五种类型,并进一步归结为两种取向,和西方教师的教学观既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也存在许多差异。根据高凌飚的研究[6] ,我国教师所持的教学观的一般类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传授知识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是把知识从外在于学生的源泉(教师或教科书) 搬运到学生身上。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者。教学过程的出发点是外在于学生的教科书或教学大纲,是一个从教学内容出发,经教师到学生的单向过程,教学效果表现为知识量的积累。 应付考试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种帮助学生获取某种资格或合格证书的手段,因此把焦点放在学生的成绩特别是考试成绩上。教学成为一种训练学生去适应考试要求的过程。教师是训练者,学生是训练对象。考试就像一根指挥棒,决定了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决定了教学的内容以至于教学的方法。 发展能力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学习的能力不可能通过传递交给学生,必须从学生内部发展起来。教师只不过是一个领路人,一个辅导员,一个帮助学生组织学习的人。教学过程被看成是促进学生理解和鼓励学生改变头脑中原有的观念的过程,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学的效果表现为学生对世界对问题的看法的转变。 端正态度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求教师在治学态度方面应当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师生间的互动、通过潜移默化促使学生转化,成为热爱学习、有独立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的人。因此教学的内容并不限于学科的知识或结构方法,还包括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 教书育人的教学观。与端正态度的教学观相似,这种教学观也强调教师的模范作用,强调通过友好的正面的作用来促进学生的成长,不过这时注重的是学生的品行表现,希望课堂的教学过程不但给学生带来知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还使他们学会怎样为人处世,在思想和品德方面得到提高。教师既是学生的朋友,又是他们的行为表率。教学的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包括任何蕴含良好品德和价值取向的材料,如小说、故事等。不过最主要的“教材”是教师的表率作用。上述“传授知识”和“应付考试”的教学观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即通过一个基本上是单向的教学过程,从外部将一定量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给学生,以满足外界对学生的要求。因此可以进一步归结为高一层次的教学观念或思想取向,称之为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取向。这种教学取向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者或受训对象。教学的内容和过程都是由外部因素控制的单向过程,以教学内容(大纲或教科书) 为出发点,再到教师、学生。用一种量的观点,或者是知识的量的积累,或者是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学的效果。“发展能力”、“端正态度”和“教书育人”这三种教学观有着共同的核心思想,即通过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它们的不同只在于涉及到不同的方面的发展,或者是学生的认知能力,或者是学习态度,或者是操行品德。可以把这三种教学观归结为一种高阶的观念或取向,称之为互动培育式的教学取向。这种教学取向把学生放在主动的地位,教师只起引导、辅助或者榜样的作用。教学过程不再是单向的,而包含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及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多向互动。教学内容不被教学大纲、教科书或考试要求所限制,自然、社会、日常生活的问题,历史故事,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技能等等,以至透过教师行为所体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都被包括在教学内容的范畴内。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7] 。由此可见,新课程提倡的是“发展能力”、“端正态度”和“教书育人”的教学观,希望教师采取互动培育式的教学取向。这是新课程的理念导向。二、 新课程国家实验区教师教学观的现状调查新课程的理念导向和我国教师的现实情况有多大的差距? 为实施新课程而对教师进行的培训是否促进了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成效多大? 为弄清这些问题,华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高凌飚教授领导的项目组运用《教师教学观问卷(TCT) 》[8]对包括深圳市南山区、长沙市开福区、山东高密市、河北鹿泉市、厦门市、大连市、南宁市、海口市、广西柳州市、贵阳市和青岛市等在内的11 个国家级新课程实验区的中、小学教师共1 00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此项研究的调查结果是本文阐述新课程国家实验区教师教学观现状的基本依据。表1 给出了11个国家新课程实验区部分教师教学观的调查结果。表中所列的数值为各实验区教师对某种教学观的回应的平均值,取值范围为1 - 5 ,数值大表明认同程大,5 表示完全认同,1 表示完全不认同,3 表示持中立态度。如,实验区I 和A 的教师对单向灌输式教学取向的回应的平均值分别是2154 和2189 ,说明他们对单向灌输式教学取向的态度都居于中立和不认同之间,但实验区I 的教师对单向灌输式教学取向比实验区A 的教师更不认同;当然这种差异在统计意义上是否具有显著性,必须通过统计检验加以验证。由表1 可以看出,从总体上看,11 个实验区的教师对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取向,或者说对传授知识和应付考试的教学观,持中立但略偏向于不认同的态度;对互动培育式的教学取向,或者说发展能力、端正态度和教书育人的教学观,持一种认同的态度。表1 的数据还进一步表明,只有部分学科采用新课程的实验区教师,如F、G、H、J 等,相对来说更倾向于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取向;全面采用新课程的实验区,如I、A 等,相对来说更倾向于互动培育式的教学取向。由于人们在回答问卷的时候会偏向于采用正面的回答,比较某一组被试的检测值与平均常模的差别比单纯看原始检测值有意义。表2 给出了各实验区教师教学观的检测与本次调查总体平均值的差值。表1 11个国家新课程实验区部分教师的教学观说明:表中字母分别代表11个新课程国家试验区"表2 各实验区教师教学观检测值以及过去调查结果与实验区总平均值对比说明:表中数值为各实验区的检测值与全体平均值之差,或者是过去调查值与本次检测平均值之差;加*号者说明差异显著(P<101)" 表2 中各相应教学观下的数值为某实验区被试教师在该项目上的检测值与总体平均值之差,负值表示该项检测值低于总平均值,正值表示该项检测值高于总平均值。如传授知识观下第二个数值- 22 *表明B 区教师在传授式教学观方面的检测值比总平均值低了22 。如果以测试的平均值作为常模,B 实验区的教师对传授式教学观的态度明显是负面的。加*的数值表示经过T 检验表明该差值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这更加进一步证明了由于实验区对新课程的实施程度不同,教师教学观亦有不同。为了比较实验区教师教学观念与几年以前的教师的教学观,表2 还给出了1995 年对广东省的物理教师以及1999 年对南海市的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师所做的检测结果与这一次11 个实验区的检测平均值的差。从表2 可以看出,和1995 年广东省物理教师的情况相比较,实验区教师明显地倾向于认同互动培育式的教学取向而不认同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取向;与1999 年广东省南海市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师的情况相比,实验区的教师明显地倾向于不认同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取向,而在互动培育式教学取向上的差异在统计上不显著。这说明经过多年来关于素质教育的宣传,特别是经过新课程实验前的培训,教师的教学观确实是朝着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方向改变。为了进一步检验教师教学观的改变是否稳定,对深圳市南山区教师在刚接受完通识培训时的教学观与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后的教学观进行了比较,表3 给出两次检验的差值(T 检验结果) 。表3  深圳市南山区教师教学观前后两次调查的对比说明 :表中差值为第二次测试的平均值减去第一次测试平均值所得的差,加3 号的表明该差值具有统计显著性( P < 101)。从表3 可以看出,深圳市南山区教师在新课程的培训经过一个学期之后,对单向灌输式教学取向的态度,主要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观的态度从原来的不甚认同变为倾向于中立,这是传统教学观的明显回潮。这一事实说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是不容易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分析以上对国家实验区教师教学观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试验区教师教学观现状具有以下特点:新课程国家试验区教师相对而言更倾向于互动培育式的教学取向; 新课程实施程度不同,教师对互动培育式的教学取向的倾向程度亦有不同,全面采用新课程的试验区教师比部分学科采用新课程的试验区教师在教学观上更倾向于互动培育式的教学取向; 教学观的改变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表现为对传统教学观的回潮。三、 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教师教学观的反思和启示新课程国家实验区教师教学观现状说明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是对教师所做的培训工作,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向更为学生中心、更重视学生发展、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这样的方向转变,有利于教师形成互动培育式的教学取向,这种转变符合素质教育方针的要求,同时也是符合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观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在新课程国家实验区对于转变教师教学观所采取的培训措施是有效的,是值得借鉴的;但同时通过对国家试验区现状的探索,在开展转变教师教学观的工作时我们尚须对以下几个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需要相应环境支持。从调查的情况看,尽管实验区的教师变得比以前更加认同互动培育式的教学理念,但是,教师们始终不放弃传授知识和应付考试这两种带有单向灌输式取向的教学观。这种情况反映了教师们在价值取向上的矛盾,一方面承认互动培育式的教学取向是合理的,一方面又认为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取向有其实用的或功利的价值,因而不肯放弃。理论上的合理观念与现实持有的观念、口头上宣称的观念行动中实践的观念存在不一致,这种价值取向上的矛盾在我国教育界普遍存在。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看来还得改变目前的环境和教育氛围,改变过分的功利主义、把短期的功利当成“现实”观念,创造一个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氛围。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深圳市南山区的情况表明,在培训的热情过去之后,旧的教学思想又逐渐开始回潮。从与其他实验区教师的座谈中我们发现也有类似的情况,但是因为没有对比调查,不能给出确实的数据。这种回潮现象说明:第一,理念的转变需要经验的支持。如果不能在实际教学中给教师予以支持,使教师不仅在理念上,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懂得应当怎样做,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发生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就不能保证新的教学观念真正扎下根来。这样一来,教师很容易回到熟悉的老路上。第二,正如上面所说,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环境的支持,需要有一个有利于改革的氛围。作为新课程的实验教材要真正重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仍然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各项对学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要真正有利于互动培育式的教学而不利于单向灌输式的教学,等等。在这些方面还要做大量、长期、艰苦的工作,不然的话,新课程不可能成功地加以实施,不可能取得预定的效果。 教师教学观是反思、评价课程实施的重要指标。在新课程实验的开始,各实验区教师在教学观上存在差异是很自然的。即使几年以后,差别还是存在的。重要的不是各地之间的差别,而是各地自己与自己比的变化。如果经过几年的新课程之后,教师们反而更倾向于认同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取向,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新课程本身或者实施上的问题。因此,通过检测、分析教师教学观使新课程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及时反馈,是新课程预期成效取得的有力保障之一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

是,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CSSCI(2012-2013)收录期刊目录里

这东西自己弄吧 研究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0-5463]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324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4年版影响因子:229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提示: 排序:综合性科学技术 - 第86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 第104位主题分类:Earth Sciences: General and OthersEnvironmental Sciences: General and OthersLife Sciences: General and Others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 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0-5455]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提示: 排序: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 - 第75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 - 第88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0-2011年版)提示: 排序: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 - 第48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2-2013年版)提示: 排序: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 - 第54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4-2015年版)主题分类: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Museums & Heritage Organizations高校综合性学报: 高校综合性学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安装

法学期刊,肯定要提它的影响因子,这是sci最重要的部分,影响因子越大,说明该期刊越强。刊名 影响因子 1 中国法学【CLSCI来源期刊】 911 2 法学研究【CLSCI来源期刊】 086 3 中外法学【CLSCI来源期刊】 491 4 清华法学【CLSCI来源期刊】 875 5 法商研究【CLSCI来源期刊】 357 6 法学家【CLSCI来源期刊】 248 7 法学【CLSCI来源期刊】 068 8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CLSCI来源期刊】 915 9 当代法学 873 10 政法论坛【CLSCI来源期刊】 755

进入学校的图书馆网站,再进入"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网站,可下载相关的论文

比如:中国法学 法学研究 法学 法学评论 中外法学 现代法学 法商研究 法律科学  法学家  政法论坛 人民检察  河北法学 法制与社会发展 政治与法律 环境法律评论 比较法研究 法学杂志 当代法学 人民司法 法律适用 法学论坛 以上是2004年公布的法学核心期刊目录,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0-5463]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324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4年版影响因子:229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提示: 排序:综合性科学技术 - 第86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 第104位主题分类:Earth Sciences: General and OthersEnvironmental Sciences: General and OthersLife Sciences: General and Others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 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0-5455]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提示: 排序: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 - 第75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 - 第88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0-2011年版)提示: 排序: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 - 第48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2-2013年版)提示: 排序: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 - 第54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4-2015年版)主题分类: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Museums & Heritage Organizations高校综合性学报: 高校综合性学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官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是双月刊,2011年北大核心,2014年南大核心。2014人文核心,综合影响因子这样的学术期刊好发不好发看作者水平。人文类的核心期刊不是特别好发,他们发文要看文章质量的。基本上都是副高级以上职称或者博士以上水平才有的水准。

难度不小啊论我国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与实现 吴希宁 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与实现问题的研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探讨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以及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实现,提出了用经济局、财政局和工商局取代众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大胆构想。【作者单位】:恩施市人民政府!恩施,445000【关键词】:县级政府;经济职能【分类号】:F1【DOI】:cnki:ISSN:1004-941X1999-02-020【正文快照】: 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与实现问题,是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县级政府是中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调控的基础,微观调控的保证。因此,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与实现问题的研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办的推进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县级政府经济职能 1 纪宝成,童年成; 中国古代宏观经济思想探析 [J];财贸研究; 2000年01期 2 赵林如; 政府作为与经济增长 [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2003年07期 3 余敏江; 我国县级政府管理机制创新析论 [J];重庆社会科学; 2004年01期 4 吴晓求; 第十五讲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和权限划分 [J];宏观经济管理; 1995年08期 5 刘薰词; 论国家对市场经济的作用 [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01期 6 张强; 政府责任模式的演变及其启示 [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05期 7 谢力群; 着力构建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J];中国审计; 2005年15期 8 黎元生,胡熠; 论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缺陷与矫治 [J];青海社会科学; 2003年06期 9 刘薰词; 论政府经济职能 [J];求索; 2004年10期 10 张荐华; 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分工 [J];思想战线; 1998年03期 1 那金华; 论体制转轨时期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J]; 学术探索; 1998年06期; 45-48 2 吴希宁!恩施市; 论我国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与实现[J]; 湖北社会科学; 2000年04期; 23-24 3 彭松森; 简论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1999年11期; 32-33 4 黎元生,胡熠; 论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缺陷与矫治[J]; 青海社会科学; 2003年06期; 35-37 5 何敏; 现阶段县级政府的经济职能探析[J]; 软科学; 1997年04期; 66-68 6 魏文章; 关于县级政府职能转变的几个问题[J]; 中国行政管理; 1999年07期; 63-66 7 张辉!西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当前县级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研究[J]; 创造; 2000年04期; 21-22 8 许晓明; 县级政府职能转变的条件与途径[J]; 地方政府管理; 1995年S1期; 26-28 9 吴亚荣;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转变县级政府职能[J]; 求是; 1995年24期; 43-44 10 陈德茂; 美国政府职能特点对我国县级政府职能转变的启示[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02期; 19-21

难度不小啊 论我国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与实现 吴希宁 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与实现问题的研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探讨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以及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实现,提出了用经济局、财政局和工商局取代众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大胆构想。 【作者单位】:恩施市人民政府!恩施,445000 【正文快照】: 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与实现问题,是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县级政府是中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调控的基础,微观调控的保证。因此,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与实现问题的研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办的推进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县级政府经济职能 1 纪宝成,童年成; 中国古代宏观经济思想探析 [J];财贸研究; 2000年01期 2 赵林如; 政府作为与经济增长 [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2003年07期 3 余敏江; 我国县级政府管理机制创新析论 [J];重庆社会科学; 2004年01期 4 吴晓求; 第十五讲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和权限划分 [J];宏观经济管理; 1995年08期 5 刘薰词; 论国家对市场经济的作用 [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01期 6 张强; 政府责任模式的演变及其启示 [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05期 7 谢力群; 着力构建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J];中国审计; 2005年15期 8 黎元生,胡熠; 论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缺陷与矫治 [J];青海社会科学; 2003年06期 9 刘薰词; 论政府经济职能 [J];求索; 2004年10期 10 张荐华; 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分工 [J];思想战线; 1998年03期 1 那金华; 论体制转轨时期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J]; 学术探索; 1998年06期; 45-48 2 吴希宁!恩施市; 论我国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与实现[J]; 湖北社会科学; 2000年04期; 23-24 3 彭松森; 简论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1999年11期; 32-33 4 黎元生,胡熠; 论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缺陷与矫治[J]; 青海社会科学; 2003年06期; 35-37 5 何敏; 现阶段县级政府的经济职能探析[J]; 软科学; 1997年04期; 66-68 6 魏文章; 关于县级政府职能转变的几个问题[J]; 中国行政管理; 1999年07期; 63-66 7 张辉!西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当前县级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研究[J]; 创造; 2000年04期; 21-22 8 许晓明; 县级政府职能转变的条件与途径[J]; 地方政府管理; 1995年S1期; 26-28 9 吴亚荣;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转变县级政府职能[J]; 求是; 1995年24期; 43-44 10 陈德茂; 美国政府职能特点对我国县级政府职能转变的启示[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02期; 19-21

是,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CSSCI(2012-2013)收录期刊目录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

这个有很多。期刊运营形式有两种:1,读者付费模式 2,作者付费模式。国内大部分期刊因为影响力太低,愿意付费订阅或查看的读者很少,因此,为了活下去大多数采取作者付费模式,不过有时候你要是不着急发表的话,可以和编辑部还价的。国外的期刊采取第一种模式的较多,想指导哪些期刊是免费的,推荐几个论坛和网站,比如小木虫,丁香园,MedSci等有详细的各大期刊的介绍。

参编《现代西方哲学教程》,吴锦琴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 参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苏宗强等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 参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苏宗强等主编,武汉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祝平燕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6年9月。 祝平燕主编《市场营销学》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6年10。 参编《社会工作概论》教材中“社会工作中的理论与知识基础”一章,约22,496字,万仁德主编,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祝平燕主编性别社会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9 祝平燕主编女性学导论武汉:武汉大学大学出版社,12 专业学术论文 祝平燕市场经济下知识女性的成就与超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主义研究》(武汉)1997年第3期。注:该文获武汉市妇联1997年度调研文章一等奖。(第一作者) 妇女学学科在高校的发展及其前景展望《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4期。注: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第一作者) 高校妇女学课程与女大学生素质教育《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双月刊), 1999年第6期。(第一作者) 论社会转型期知识女性角色冲突的新特点《河南社会科学》 1999年第6期。(第一作者) 成长与焦虑:世纪之交的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与出路《河南教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一作者) 《论妇女学课程对女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特殊功能》,载于《中国妇女学学科与课程建设的理论探讨》,孙晓梅主编,中国妇女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第一作者) 试论建构妇女学导论课程的基本原则《大连大学学报》(双月刊) 2001年第5期。(第一作者) 建立中国女性学需要社会性别视角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妇女研究论丛》 2001年第6期 (第一作者) 韩国的女性学与妇女运动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第一作者) 中国妇女学学科建设中的两次飞跃及启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妇女研究论丛》 2003年第3期(第一作者) 关注农村老年妇女的情感生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 2003年第11期(第二作者)。 制约韩国妇女参政的原因新探—以全球化的视野和社会性别方法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韩国研究专刊。(第一作者) 全球化视野下的韩国妇女参政问题《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04年第3期。(第一作者) 妥协与叛逆:当代中国女性的二元生存选择《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第二作者)。 《西方女性学的理论、方法及发展》,载于《女性学学科建设与少数民族妇女问题研究》,杨国才主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第一作者) 社会性别视野中的女性发展 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湖北社会科学》 2004年第12期。(第一作者) 从生育行为中的男孩偏好看女性的生存发展状况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第一作者) 社会科学研究在社会实践中的基本互动关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家》(双月刊) 2005年第6期。(第一作者) 社会科学创新的四个生长点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求索》 2005年第7期。(第一作者)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性别公正》,载于《妇女教育与和谐社会》,莫文秀主编,中国妇女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该文荣获2005年10月 “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妇女教育’与女性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评选一等奖)。(第一作者) “都市美形男”风潮下的性别气质思考 《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第三作者)。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妇女与艾滋病研究综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通讯作者) 试论生育率、议价能力与女性劳动参与的关系 国家商业核心期刊《商业时代》2006年第13期(第二作者)。 《社会学视域中的妇女与艾滋病――妇女艾滋病防治策略探讨》,全国艾滋病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11。(第一作者) 《女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第2期。(通讯作者) 《女童生活技能培训和艾滋病防治新模式》,载张枫主编《2007广东性学报告》,广州出版社2007。 《受教育程度对妇女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中国社会学网“学术讨论” 巡游性的领地探寻性的奥秘――《人的性和性的人――性学高级教程》评介 《华人性研究》创刊号,1

是双核心,南大和北大都是。而且这个杂志三大报刊转载率非常高,2013年达到47%,在杂志里好像排名第一,估计不是很好发表。

发表论文一般都要收版面费的啊!还有一些期刊还收审稿费呢,推荐一下汉斯出版社,审稿到录取之前是不收费的,而且对于学生还有折扣

  • 索引序列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安装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官网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