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大连舰艇学院学报投稿

大连舰艇学院学报投稿

发布时间:

大连舰艇学院学报投稿

世界军事

国防科技大的确是一所我军出类拔萃的军事院校,是“五大院校”之首,而陆院里最好的当属石家庄陆军学院,这所院校有中国西点的美誉。如果你有心报考军校,你可以考虑以下这些院校: 全军重点建设的五所重点院校: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长沙)  理工大学(南京) 信息工程大学(郑州) 空军工程大学(西安)  海军工程大学 (武汉)

第一名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长沙)   第二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      第三名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   第四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 第五名 海军工程大学 (武汉)第六名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安)第七名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大连) 第八名 空军雷达学院(武汉)第九名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石家庄) 第十名 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 其中国防大学属于高级指挥院校,只招收中级军官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海军指挥学院、空军指挥学院等属于中级指挥院校,只招收初级军官   国防科技大学、石家庄陆军学院、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等都面向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招生

没有啊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报

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宁波大学南昌大学河海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南华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东华理工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

世界军事

海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是海军最高学府,主要担负培养海军中高级指挥干部、海军军以上机关参谋及军事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任务。学院坐落在南京市,占地面积48万多平方米。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设有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科研部和战役指挥系、战术指挥系、政治指挥系、后勤指挥系、研究生管理大队、战役训练班。校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海军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是一所有六十余年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军五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学校以本科为主,研究生教学规模在全军处于领先地位,是一所多学科、多层次、工程与管理、技术与指挥相结合的海军高等学府,是人民海军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是培养海军水面舰艇技术、指挥干部、海洋测绘工程技术干部、海军政工干部的初级指挥院校。学院创建于1949年11月,是我军最早的一所海军军官学校。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海军初级指挥军官、航空航天(飞机、导弹)工程技术军官为主的综合型高等军事工程院校,是海军高等学历教育基地和科研中心之一。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军级。学院本部驻烟台,在青岛设分院和训练基地,占地总面积380公顷。驻地均是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校园依山傍海,交通便利,环境幽静,是理想的学习场所。海军潜艇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是全国乃至亚洲唯一的一所培养海军潜艇部队战术指挥、技术指挥和潜艇作战、研究人员的高等军事院校。学院座落于美丽的青岛海滨,环境优美,迄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建院历史。海军陆战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学院,简称海军陆战学院,是原海军兵种指挥学院、广州舰艇学院于2011年更名,是一所海军兵种战术中级指挥院校,学院主要为海军培养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陆战队、岸防兵等众多兵种指挥员。海军航空兵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学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飞行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海军航空兵飞行和参谋人才为主的飞行综合型初级岗位任职教育院校,是海军唯一的飞行院校。 学院诞生于隆隆的炮火声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飞行学院创建于1950年,是为海军航空兵培养飞行人员和地面领航、航空参谋等专业人员的初级指挥院校。海军飞行学院地处辽宁省葫芦岛市。海军士官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座落于安徽省蚌埠市,于1986年11月组建,是全军首创的两所士官学校之一。现编制等级为正师级。参考文献:军事院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海军指挥学院:  是海军的最高学府,设有战役指挥、合成指挥、参谋等班次,培养系统掌握现代化海军  诸兵种合成作战与训练知识的中、高级指挥员和高级参谋人员。学员毕业后担任大队(师  )、支队(团)以上指挥官。海军指挥学院院址在江苏省南京市,是1957年10月在中国解放  军军事学院海军系的基础上扩建成立的。  海军政治学院  是以培养海军初、中级政治工作干部的院校,1952年建立。院址在辽宁省大连市。学院  已培养了众多的海军部队政治工作骨干和海军院校政治理论教育的骨干力量。  海军广州舰艇学院  海军广州舰艇学院是一所培养海军水面舰艇指挥军官和海军兵种指挥战术指挥员的  中级军事指挥院校,是培养海军中、初级指挥军官的摇篮。 于1977年12月12日组建,命  名为海军第二水面舰艇学院,1983年7月改名为海军水面舰艇学院,1986年6月定名为海  军广州舰艇学院。院址在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的西侧。这个学院主要任务是培养海军舰  艇指挥干部,开办有舰船长班,初级参谋班等。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这个学院于1950年2月建立,院址在辽宁省大连市老虎滩畔。学院是全军重点建设院校  ,担负着培养海军舰艇技术指挥军官、海军政治指挥军官和海洋测绘工程技术军官的使  命。学院设有政治系、航海系、舰炮武器系、水中武器系、导弹系、指控信息系、海洋  测绘系、外训系等8个专业系、一个基础部、一个学员旅、一个海上实习中心、53个教研  室、10个实验中心(其中包括172个实验室和教练室),拥有万元以上的实验设备万余件  (套),大型远洋训练舰2艘,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除培养本科生外,也培养硕士  研究生。 被誉为海军军官的摇篮。  主要专业: 舰艇指挥(本科)、防化兵指挥(本科)、测量工程(本科)、地图与地理  信息系统(本科)  海军工程大学  海军工程大学是1999年4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由原海军工程学院与海军电子工程学院(  海军工程学院前身是大连海校二分校,成立于1950年2月;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建立于19  57年9月,院址在山西省太原市)合并成立,座落在‘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市中心  ,占地面积93万平方米。海军工程学院是一所技术与指挥、工程与管理相结合,具有鲜  明海军特色、多学科、多层次、综合型、高水平的高等军事工程技术院校。是海军成立  最早、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全国重点院校。是人民海军培养高级专业技  术人才的最大基地。  学院目前下设基础部和舰船工程、舰船内燃机动力、蒸汽燃气核动力、舰船电气设  备工程、兵器工程、管理工程及地方生院等专业系(院)。设有42个教研室、15个研究  室(所)、40个实验室。建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18个硕士学位授权  点,本、专科专业20多个,在校学员3800余名(含地方生1500余名),其中博士、硕士  研究生300余名。学院现有教授、副教授230余名,讲师400余名,硕士以上学历占70%以  上。在这支人才荟萃的队伍中,不仅有学术造诣深国内外知名的老专家、老教授,更有  一大批脱颖而出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目前50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已占相当大的比例  。学院建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构成具有海军工程特色的实验室体系,其  中有全军和海军重点建设实验室各一个,部分实验设备和手段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图书  馆藏书80余万册,各类中外期刊4000余种。与全国700多个单位建立了固定的情报资料联  系。建立了校园教学科研信息网,并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联接。还编辑出版了《海军院校  教育》、《海军工程学院学报》等多种学术刊物。  学院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相继成立了"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等一批高水平  研究机构,形成了具有海军特色,紧跟高科技发展的15个研究方向。近年来,参与了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军队重大装备预研等科研工作。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500  余项,总经费近亿元,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300余项  ,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2项,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18项,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  为发挥军事院校师资力量,经国家教委和海军批准,1988年海军工程学院下属成立  地方生院。  主要专业:舰船工程、舰船电气设备管理工程、舰艇作战指挥与火控系统、鱼雷工程、  舰船管理工程、计算机工程  海军潜艇学院  海军潜艇学院是海军直属的一所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指挥院校,是亚洲唯一的一座潜艇兵  种高等学府,主要培养军事航海、通信和潜艇武器系统使用及管理方面的军事技术指挥  人才。 院址在山东省青岛市。与市府毗邻,位于青岛东部的黄金地段,学院占地51公顷  ,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交通便利,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潜艇学院创建于1953年8  月。设有70余种专业、30多个教研室及相应的实验室。学院主要培养军事航海、通信和  潜艇武器系统使用及管理方面的军事技术指挥人才。为潜艇部队培养和输送各级指挥员  和各种专业兵。  主要专业:潜艇指挥(本科)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是一所培养海军航空(导弹、飞机)技术干部为主的高等工程技术院校,是中国重点院校  之一。院址在山东省烟台市。学院从1960年12月成立以来,已发展成培养海军导弹武器  及航空工程技术干部和导弹、岸炮指挥干部的重要基地。学院设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  专修室和图书资料比较齐全的图书馆,并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海军飞行学院  是一所培养海军航空兵轰炸机、辅助机飞行干部的初级指挥学校,1950年11月组建,院  址在山西省长治市。学员须经过预科、理科、初教机、高教机四个阶段的训练。这个学  院为海军航空兵部队培养空勤干部。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海军航空工程技术军官为主的综合型高等军事工程学校  ,是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99年海军航空技术学院并入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组建为新型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成立全军综合院校之一。学院分烟台院部和青岛分院两地,驻地城  市均是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校园依山傍海,绿树成荫,环境幽静,是理想  的学习场所。  学院创建于1950年,其前身是青岛海军海岸炮兵学校,是新中国首批组建的军事学  院之一,现设置11个系(部),拥有多学科专业,涉及工学、军事学和管理学三个学科门  类,12个硕士学位授权科专业及20多个大学专科专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副  教授、高级工程师200余人,讲师500余人。学院教学、科研、生活条件良好,配置各种  仪器设备约9000台套;学院图书馆藏书40多万册(外文图书4万多册),中外文期刊160  0余种;设有教学指挥中心、计算机中心、电化教学中心、实习工作以及各种健身、娱乐  设施,学院科学研究活跃,学术气氛浓厚。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实行提前录取的办法。招生对象为20周岁以下(截止当年9月1  日)、志愿为海军建设事业服务、身体符合军校体检标准的男性应届高中毕业生,外语  应试语为英语(黑龙江省考生语种为俄语),新生入学复查,合格,即办理参军手续,  着海军学员制服,毕业考试合格授予学士学位,由海军统一分配到海军部队、院校、科  研机构、军工厂等单位工作,品学兼优者可免试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专业:  飞机与发动机工程(本科)、航空兵器材工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自动化(本科)、导航工程(本科)、雷达工程(本科)、系统工程(本科)、导弹  与发动机工程(本科)、发射工程(本科)、导弹控制与测试工程(本科)、仿真工程  (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飞机与发动机维  修工程(大专)、航空仪电维修工程(大专)  海军后勤学院  海军后勤学院于1952年组建,命名为海军后勤业务学校,1993年6月改名为海军后勤学院  ,海军后勤学院是一所培养海军后勤初级指挥、技术、管理军官的高等军事院校。位于  渤海之滨、海河之畔,坐落在天津市塘沽区。学院现在营区3处,总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  。  主要专业:  后勤指挥(本科)、军港建筑工程(本科)、管理工程(本科)、油料储运工程(本科  )五、军队财务管理(本科)、军港管事(本科)、军需管理(本科)、军队财务管理  (大专)、帆缆涂料管理(大专)、物资管理(大专)  海军士官学校  是海军第一所培养专业军士长的中等专科学校。1986年7月成立,校址在安徽省蚌埠市  。这个学校成为培养海军各类专业士官的综合性学校

大连舰艇学院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去了就后悔!

那地儿太老了

世界军事

方永刚,男,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1963年4月出生,1985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同年7月入伍,1992年12月入党,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军事学博士,现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7,20多年来,方永刚一直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优异成绩,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他的事迹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刻苦钻研、与时俱进,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学习者。方永刚几乎把业余时间全都用在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上,并及时把学习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先后主编了16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在国家和军队核心期刊上发表40多篇,荣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8个奖项,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军队重点理论研究课题7项。1997年5月8日,一场车祸造成他的颈椎严重骨折。在做牵引治疗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看书学习。住院108天,他一连看了43 本书,并完成一部30万字的专著《亚大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步,他的学习就跟进一步,研究就深化一步。2003年7月,胡主席提出要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他从电视新闻中看到这个消息后,连夜调整了第二天的讲课稿,让这一新思想第一时间进入了课堂,在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去年暑假,他放弃休息,编写了科学发展观教学读本,初步形成了党的创新理论教学体系,为党的创新理论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思想作出了贡献。去年10月份,他参加国防大学全军首届政治理论骨干研修班,正赶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期间,他带病连熬3个通宵撰写了1万多字的文章《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结业时,所做的《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军队政治理论人才建设》的发言,就军队如何招才、引才、用才、留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二、追求真理、矢志不渝,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方永刚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是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他有机会上大学,参军入伍,光荣入党,成为一名军队政治理论教员。他经常对别人讲,自已是在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下成长成才的,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直接受益者,对党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 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使他深深地体会到:在当代中国,只有党的创新理论才能解决面临的发展问题,才是指引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之路、人民过上和谐富裕生活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真理。正是靠着这种坚定的信仰,他一直把学习、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看作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当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当党中央提出新的思想理论观点,他都及时学习研究,很快就有论文发表或专著出版。20多年来,他遇有理论困惑不动摇,碰到现实困难不回避,面对错误思潮敢斗争,在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坚决捍卫中,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他始终认为,如果他的宣讲可以使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更坚定一点、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更深入一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更充足一些,那么,研究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就是他人生的最大价值和全部意义! 三、不辱使命、甘愿奉献,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方永刚认真履行一名思想理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近6年来累计完成1000多课时的教学任务,年均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同时,他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院教职员工和学员举办了200多场学术讲座。 1998年以来,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大连市讲师团成员,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过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1998年10月,他去长山要塞函授辅导,给部队讲课,从晚上9点一直讲到11点,掌声不断,许多家属都抱着孩子站在走廊里听他的报告。一次,方永刚到北海舰队搞专题调研,潜艇某基地请他去讲军人使命与战斗精神。由于讲得好,驻青岛地区的部队接二连三地请他讲,不到一周连续讲了15场。为了把老百姓关心的下岗失业、三农问题、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讲透彻,他经常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深入到群众当中,与大家拉家常,把生活当课堂,让老百姓给自己出题目。有一次,他到旅顺口区铁山镇给党员干部讲课,三个多小时的讲课结束后,一位8O多岁的老党员拉着他的手说:“你讲的都是咱老百姓想知道的,听你讲半天,我这辈子都没白活。”还有一次,一个镇请他围绕农村问题讲讲致富之策。他利用五一长假,跑了许多村镇,咨询了许多专家,围绕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等问题给大家上了一堂课,并提议通过小额贷款扶持农民上项。报告结束后,一位大嫂激动地说:“你把党的好政策讲到咱的心坎上,你把党的温暖送到咱这偏僻小山村。” 四、师德高尚、知行统一,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践行者。方永刚把本职岗位作为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平台,不知疲倦地为党工作。早在去年3月,他的病情就已露出了端倪,但是由于工作太忙,一直没有做系统检查。当时学院正承担着海军基层政工班4 期1500名学员的培训任务,他主动请缨承担了开班的第一课《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对海军基层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了讲好这堂课,他精心准备,看了上百万字的资料,到基层部队进行调研,找老海军了解情况,向随舰出访的同志了解事例,十二易其稿,试讲了10多次。正式讲课时,不停地冒虚汗,四节课下来,内衣全都湿透了。课间,他不得不到休息室的沙发上躺一会。 在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的情况下,他一方面以乐观主义精神和顽强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方面争分夺秒地抓紧工作。他表示:“不管癌症是中期是晚期,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没有限期。我能舍弃我的生命,但不能舍弃我的事业;我不惧怕癌症,但害怕离开最钟爱的三尺讲台。只要不倒下,就要不停地学、不停地写、不停地讲,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创新理论。”2007年1月15日上午,在术后第二次和第三次化疗间隙,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学员们上完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1月22日,他带病给大连市地税局作了《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辅导报告。1月23目,他又躺在病床上完成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方永刚同志用忠诚和青春诠释了对党的无限热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不懈追求。

大连舰艇学院学报是核心期刊吗吗

在我国主要有公安类院校和司法类院校,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属于公安现役院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云南警官学院四川警察学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公安部直属院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地方院校: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安徽公安职业学院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青海警官职业学院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地方司法厅直属院校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武汉警官职业学院福建警官职业学院山西警官职业学院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江苏司法警官职业学校

没有啊

我真的觉得你学的应该是火星文。。。。还有你不觉得你的语气态度就跟传唤服务员似的么?

司法警官学校啊!不过,建议你如果要进这类学校就礼貌些,毕竟教官 们可不是吃素的,开学就让你学礼貌礼节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投稿

[7] 王雪梅,蔡柳莹 大连城市文化优势分析[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9,(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1]罗金华 基于生态伦理的森林旅游产品开发模式[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8) [2]郑岩,李昕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大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6,(04) [3]郑瑞 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J] 大众科技, 2008,(06) [4]徐小波,张旗 公共资源类旅游区泛商品化经营探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03) [5]桑林,贺春健 我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论析[J] 经济视角(下), 2009,(02) [6]魏震铭,李昕 辽宁工业城市旅游发展潜力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7]丁彦,管珊珊 浅谈我国旅游服务贸易[J] 经济视角(上), 2009,(12) [8]罗金华 三明区域旅游规划空间布局方法研究[J] 三明学院学报, 2007,(03) [9]李昕,郑岩 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索[J] 学术交流, 2007,(04) [10]丁玉平 开发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研究[J] 中国商贸, 2009,(07)

[1]张珍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与艺术设计[D] 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 [2]武宇林 回族民间剪纸及其艺术风格——以阿依舍·井春霞的剪纸为例[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3]何红一 南方民族民间剪纸对中国剪纸的特殊贡献[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4]段春华 中国民间剪纸与马蒂斯剪纸的比较[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5]戴嘉艳 走过岁月,历久弥新——谈蔚县剪纸与时代发展的全新适应[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6) [6]余晓红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访湖南望城第一家华夏剪纸博物馆[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郭秀 民间剪纸造型手法研究[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8) [8]万炜 黄河三角洲民间剪纸艺术简论[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 [9]赵娅迪 山东民间剪纸的地域性文化特征[J] 美术大观,2010,(5) [10]王媛媛 中国民间剪纸中的牛文化[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2) [11]白航 柳林民间剪纸初探[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12]杨雨佳 创作主体的没落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J] 艺术百家,2010,(4) [13]朱晓红 近现代以来中国民间剪纸研究发展变化思考[J] 装饰,2010,(11) [14]马安君 甘肃民间剪纸艺术及其旅游开发[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1) [15]刘国武,刘贲 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文化观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16]吕焰 论格式塔与民间剪纸的造型思维[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17]黄千,王晓华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6) [18]黄千,李英睿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美术大观,2009,(8) [19]梅玉洁 从齐鲁文化角度看山东民间剪纸[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0]李晓丹 东西方造型基础的追溯——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平面构成之异同[J] 美术大观,2009,(11) [21]董喆 美在人间 贵在纯真——漫话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9,(11) [22]汪辉,肖琼娜 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装饰,2006,(2) [23]顾浩,周军 扬州民间剪纸在当下社会的命运[J] 装饰,2006,(7) [24]关健 谈民间剪纸的收藏[J] 装饰,2006,(9) [25]康小花,赵军 浅析民间剪纸的时空表达模式[J] 美术大观,2006,(10) [26]季玉民,殷晓克 浅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6,(10) [27]许中美 浅析乡村女性对民间剪纸传承的影响[J] 美术大观,2006,(11) [28]尚军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装饰美[J] 装饰,2007,(1) [29]黄坚 备极工巧:闽南民间剪纸艺术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1) [30]陆蕾 浅谈民间剪纸的审美创造[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4) [31]许茵茵 金华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构想[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2]谢群 论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J] 美术大观,2007,(6) [33]王晓玲 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价值的探究[J] 美术大观,2007,(9) [34]王晓昕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象征体系架构[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9) [35]王继红 学习民间剪纸艺术的几则断想[J] 淄博师专学报,2006,(2) [36]许中美 民间剪纸里的动物图形寓意[J] 菏泽学院学报,2007,(4) [37]谭嫄嫄,宁绍强 民间剪纸艺术在民族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2008,(12) [38]陆序彦 民间剪纸的精神性及思考[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5) [39]王焰安 试论民间剪纸的版权主体及版权享有[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0]孙琳,陈立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1) [41]刘彩清 中阳民间剪纸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42]王景怡,王立秋 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J] 美术大观,2008,(5) [43]王立秋,董其志 民间剪纸艺术在高师美术教学中的尝试[J] 美术大观,2008,(5) [44]楼正国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设计语言[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7) [45]刘流,张展 毕加索的中国知音——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中的直觉思维[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6]李志宏 民间剪纸艺术传达方式中的平面构成元素[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7]詹克兢 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J] 艺术百家,2005,(3) [48]何红一 我国南方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保护策略[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49]李滔 民间剪纸中的生活美[J] 装饰,2005,(9) [50]王焰安 对商业形态民间剪纸版权的思考[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1.《乐记》情感论辨析,《湖北大学学报》1991年增刊号。2.论诸葛亮的政治思想及其形成原因,《湖北大学学报》1992年增刊号。3.春秋雅俗乐之争与当代文艺学发展方向的思考,《通俗文学评论》1994年第4期。4.“士”与战国时期的传播艺术,《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5.先秦时期的“说”诗方式,(台北)《孔孟月刊》42卷第6期(2004年3月)。6.先秦时期诗歌的传播,《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6期。7.古典意境的符号学诠释,《东方丛刊》1993年第4期(广西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8.隐逸·山水·士人审美心态,《湖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9.审美感应与山水文化,《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10.汉语与山水诗的造境,(台北)《国文天地》第210期(2002年11月)。11.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小道”,(香港)《学术前沿》2004年第9期。12.张问陶诗歌思想的发展,《张问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6月)。13.杜濬与清初遗民诗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20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14.王渔洋的神韵说与王维的山水诗画,《王维研究》第四辑(辽海出版社2003年版)。15.叶燮论杜诗,《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第4期。16.论晚明小品的世俗性,《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17.论晚明山阴祁氏女性文学群体,《2006明代文学论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8.合理有序地利用文化遗产,《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5年10月13日。19.网络文学的审美品位,《光明日报》(网络周刊)2000年5月10日。 1.清人对清真词的解读,《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2.清初词坛的“尊柳”与“抑柳”,《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词学》第十五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论丛》中华书局2006年版。3.唐五代词与清代的词学论争,《唐代文学研究》第十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柳永词在清代的传播与清代词学观念的转变,《柳永新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8月版。5.杜甫与“词中少陵”,《杜甫研究学刊》2003年第3期。6.稼轩风在清初的“回归”,《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7.唐宋词籍在明末清初传播述略,《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8.云间派接受唐宋词之“进路”——以陈子龙、蒋平阶、宋征舆为例,《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论丛二编》中华书局2007年版。 1.崇祯末年至康熙初年的词学思潮,《湖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2.评康熙时期的选词标准,《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6期。3.论康熙年间词学的南北宋之争,《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2期。4.文学传统与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渤海学刊》1998年第1期。5.临桂派词学思想的发展,《湖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6.浙派词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东方丛刊》1999年第4期。7.清代词学尊体与古代文学价值观,《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8.嘉庆年间词学思想的新变,《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9.康熙年间词学的辨体与尊体,《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10.张惠言的词学与易学,《周易研究》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6期。11.论康熙年间河南词人群的词学思想,《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 期。12.论同光之际江浙词坛的词学思想,《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13.清代词学的诗学化,《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5期。14.论道光时期的浙派词学,《孝感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15.浙西词派与宋词在清代的传播,《文学评论》2000年青年学者专号。16.道光年间词学思想的发展,(台湾)《中山人文学报》第11期(2000年10月)。17.清代词学与杜甫的诗歌思想,《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0期。18.谢章铤与浙派,《人文论丛》2001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19.陈廷焯“沉郁”说与古代的诗学传统,《中国韵文学刊》2001年第2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第六辑(台湾学生书局2001年12月版)。20.清代的“词史”意识,《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2期。21.道光年间词学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春之卷)。22.常州派与近代词学中的解释学思想,《求是学刊》2002年第5期。23.《云韶集》与陈廷焯初期的词学思想,《湖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24.20世纪清代词学文献整理述略,《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第5期。25.清初词学的话语建设,《齐鲁学刊》2003年第3期。26.陈廷焯的师友交往与词学立场的转变,《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27.嘉、道以来“声律词派”的发展及其词学成就,《中华文史论丛》第78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三届国际暨第八届清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高雄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2004年7月版)。28.清代的词籍出版与词学中兴,(台中)《中国文化月刊》第278期(2004年2月)/《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论丛》中华书局2006年版。29.清代词学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4年4月7日。30.乾嘉学派与清代词学,《文艺研究》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9期。31.纳兰性德文学接受述论,《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32.咸、同时期淮海词人群体综论,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刘永济与传统词学的现代化,《长江学术》第3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1月版)。2.叶恭绰论词及其对现代词学的贡献,《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3.刘永济《词论》与《文心雕龙》之相关性考辨,《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1期。4.胡适与20世纪的中国词学,《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5.从传统到现代的词学传型——俞平伯家族的词学史,《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2期。6.论晚清常州词派尚“涩”,《东方丛刊》2005年第4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7.南社论词之两派及其词学史意义,《文与哲》(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第七期(2005年12月)。赵尊岳《明词汇刊》的学术价值,《明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9.刘永济与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遗产》2003第第6期。 1.《白雨斋词话》在20世纪的回响,《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2.二十世纪大陆地区清代词学文献整理述略,《书目季刊》36卷第2期(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9月版)。3.1900~1919年的清词研究,《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1期。4.1919—1929年的清词研究,《清代学术研究通讯》(高雄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主办)第7辑(2004年3月)。5.1930-1949年清词的总体研究,(台北)《汉学研究通讯》2003年第3期。6.近五十年来港台地区纳兰性德词研究述评,《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7.近二十年来大陆地区清词研究述评,《人文论丛》2004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8.最近二十年来港台地区清词研究述评,(台北)《书目季刊》2004年第3期。9.近二十五年来纳兰词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原载《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10.20世纪清词研究的现代化进程,《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4期要目辑览。11.二十世纪的清代女性词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第1期。12.二十世纪的明词研究,《中州学刊》2003年第6期。 明词研究二十年,《明代研究通讯》第六辑(台北乐学书局2003年12月版)14.蒋春霖研究史述略,《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5.顾春研究的世纪回顾,《满族研究》2005年第2期。16.近现代词学史上的纳兰词研究,《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学术综述:1.二十世纪大陆地区清代词学文献整理述略,《书目季刊》36卷第2期(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9月版)。2.1919—1929年的清词研究,《清代学术研究通讯》(高雄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主办)第7辑(2004/03)。3.刘永济与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遗产》2003第第6期。4.1930-1949年清词的总体研究,(台北)《汉学研究通讯》2003年第3期。5.近五十年来港台地区纳兰性德词研究述评,《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6.近二十年来大陆地区清词研究述评,《人文论丛》2004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0)。7.最近二十年来港台地区清词研究述评,(台北)《书目季刊》2004年第3期。8.近二十五年来纳兰词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原载《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9.二十世纪的清代女性词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第1期。10.二十世纪的明词研究,《中州学刊》2003年第6期。 明词研究二十年,《明代研究通讯》第六辑(台北乐学书局2003/12)12.蒋春霖研究史述略,《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3.顾春研究的世纪回顾,《满族研究》2005年第2期。14.近现代词学史上的纳兰词研究,《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5.北美地区中国词学研究述评,《汉学研究通讯》2014年第4期(2014/11)16.北美地区中国文学性别研究述评,《海外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年度报告2012》17.近五十年来港台地区八股文研究之述评,台湾研究所集刊2015(待刊)

  • 索引序列
  • 大连舰艇学院学报投稿
  •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报
  • 大连舰艇学院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 大连舰艇学院学报是核心期刊吗吗
  •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