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桥梁美学的论文

关于桥梁美学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桥梁美学的论文

桥梁工程学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交通运输对它的需要。古代桥梁以通行人、畜为主,载重不大,桥面纵坡可以较陡,甚至可以铺设台阶。在有重载马车之后,载重量逐步加大,桥面纵坡也必须使之平缓。这时的桥梁材料仍以木、石为主,铸铁和锻铁很少使用。 从桥梁的原始雏形——堤梁(及在浅滩溪涧中筑起一个个石堤,堤间流水,人从石堤上跨越)、独木桥、浮桥(架设在船只上的桥)和石拱到现在超千米跨度的悬索桥,桥梁工程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发展可谓翻天覆地。然而桥梁工程能拥有这翻天覆地的发展取决于工程材料和工程技术迅猛发展的有力推动。在原始社会里,懵然无知的古人类还只是追求有一个起身的洞穴和能填饱肚子的食物,还不会想到桥。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交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创造了桥。然而那时工程材料的使用仅限于天然的木和石块,且工程技术非常落后,所以人们只能建造简单的桥——堤梁、独木桥和简单的石拱。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在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是一座用石块干垒的单孔石拱桥,距今3500年左右建成。我国古代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公元590——608年建造在河北省赵县(叫)河上留存至今的隋代敞肩式单孔圆弧弓形石拱桥,即赵州桥。该桥全长82m,桥面宽约10m,采用28条并列的石条砌成拱券形成。拱券矢高23m。拱上设有4个小拱,既能减轻桥身自重,又便于排洪,且更显美观。该桥无论在材料使用、结构受力、艺术造型和经济上都达到极高成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式拱桥,早于欧洲同类桥约1000年。近代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为从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这个时期内土木工程的主要特征有:——有力学和结构理论作为指导;——砖、瓦、木、石等结构建筑材料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混凝土、钢材、钢筋混凝土及早期的预应力混凝土得到发展;——施工技术进步很大,建造规模日益扩大,建造速度大大加快。在这个时期内,以下几件大事对桥梁工程的影响巨大: (1)意大利学者伽利略在1638年出版的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中论述了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和梁的强度,首次用公式表达了梁的设计理论。 (2)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87年总结了力学三大定律它们是土木工程设计理论的基础。 (3)瑞士数学家欧拉1744年出版《曲线的变分法》建立了柱的压屈理论,得到计算柱的临界受压力的公式,为分析土木工程结构物的稳定问题奠定了基础。 (4)1824年英国人阿斯普丁取得了波特兰水泥的专利权,1850年开始生产。这是形成混凝土的主要材料,使得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后来,在20世纪初,有人发表了水灰比等学说,才初步奠定了混凝土强度的理论基础。 (5)1859年发明了贝塞麦转炉炼钢法,似的钢材得以大量生产,并愈来愈多地应用于土木工程。 (6)1867年法国人莫尼埃用铁丝加固混凝土制成花盆,并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工程中,建造了一座蓄水池,这是应用钢筋混凝土的开端。1875年他主持建造了第一座长16m的钢筋混凝土桥。 (8)1779年英国用铸铁建成跨度为5m的拱桥;1826年英国用锻铁建成跨度为177m的悬索桥;1883年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大跨钢悬索桥——布鲁克林桥;1890年英国又建成两孔主跨达521m的悬臂式刚架桥,这样,现代桥梁3种基本形式(梁桥、拱桥、悬索桥)相继出现。 自从有了铁路以后,桥梁所承受的载重逐倍增加,线路的坡度和曲线标准要求又高,且需要建成铁路网以增大经济效益,因此,为要跨越更大更深的江河、峡谷,迫使桥梁向大跨度发展。石材、木材、铸铁、锻铁等桥梁材料,显然不合要求,而钢材的大量生产正好满足这一要求。 在技术方面,只是凭经验修桥,曾使19世纪80~90年代的许多铁路桥发生重大事故;从这时起,正在发展中的结构力学理论得到了重视,而在它的静力分析理论完全确立并广泛普及之后,桥梁因强度不足而造成的事故显然大为减少。 二十世纪以来,公路交通有很大发展。在内陆,需要在更多的河流、峡谷之上建桥。在城市中,以及在各种交通线路相交处,需要建造立交桥。在沿海,既需在大船通航的河口、海湾、海峡修建特大跨度桥梁,又需在某些海岛与大陆之间修建长桥。 由于更多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现代桥梁工程的发展尤其迅速,世界各国相继建造出超千米的桥梁。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西班牙的卢纳巴里奥斯桥,跨径达440m,采用了双面辐射形密索布置 世界第一的悬索桥——日本明石海峡桥,横跨日本内海,使日本神户与淡路岛紧紧相连这座大桥全长3190M,中央跨度1990m于1998年竣工它可以承受里氏5级地震目前中国在建的一批公路桥梁,无论是桥梁的数量还是工程规模、技术难度、科技含量,都代表着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创造了中国建桥史之最。据悉,这些桥梁主要有:阳逻长江大桥,主跨1280米的悬索桥;南京长江三桥,主跨648米的斜拉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跨江连岛的主跨1490米悬索桥和406米斜拉桥组合;深圳湾跨海大桥,主跨180米独塔单索面斜拉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主跨1088米的斜拉桥,居世界第一;杭州湾跨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全长36公里,是世上在建最长的公路跨海大桥。一个国家同时在建这么多世界级桥梁,在世界上不多见。 桥梁需要大量修建,而人力、物力、财力有限;于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引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桥式,对结构行为进行更精确的数值分析,采用更精确的结构试验进行验证,以使桥梁建设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桥梁工程学主要研究桥渡设计,包括选择桥址,决定桥梁孔径,考虑通航和线路要求以确定桥面高程,考虑基底不受冲刷或冻胀以确定基础埋置深度,设计导流建筑物等;桥式方案设计;桥梁结构设计;桥梁施工;桥梁检定;桥梁试验;桥梁养护等方面。 在建桥材料方面,以高强、轻质、低成本为选择的主要依据,近期仍以发展传统的钢材和混凝土为主,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对于建筑钢材的脆断机理、初始几何缺陷等,以及混凝土材料的非弹性问题(收缩徐变以及疲劳等),将继续作充分的研究,使能正确控制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至于碳纤维塑料等在桥梁上的广泛应用,还必须在降低成本以后才有可能。 在桥梁勘察设计方面,随着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大跨度或复杂的桥型将不断涌现。高速公路的发展,对桥梁设计亦将提出新的要求。在桥式方案设计中,将有可能利用结构优化设计理论,借助电子计算机选出最佳方案。 在结构设计计算中,采用空间理论来分析桥梁整体受力已成为可能;以概率统计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理论,将进一步反映在桥涵设计规范中,使桥梁设计的安全度得到科学合理的保证。桥梁美学作为时代、民族的文化在某些方面的反映,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桥梁的面貌将蔚为大观。 在桥梁施工方面,对施工组织将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经济有效的管理。在施工技术中,将不断引用新技术和高效率、高功能的机具设备,借以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如采用激光测量控制结构的精确定位;引用自升式水上平台克服深水基础的困难;利用遥控设备在沉井、沉箱中挖基,以减少劳动强度并避免人身危险;利用高质量的焊接技术,借能推广工地焊接等,此外,装配式桥梁也将有所发展,以使结构和构件标准化,生产工业化。 在桥梁养护维修方面,要求对既有桥梁建立完善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在桥梁维修检查中,引用新型精密的测量仪表,如用声测法对结构材料的缺陷以及弹性模量进行测定;用手携式金相摄影仪检查钢材的晶体结构俾能及早进行加固防患于末然,以便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桥梁工程始终是在生产发展与各类科学技术进步的综合影响下,遵循适用、安全、经济与美观的原则,不断的向前发展。人们除了要求桥的功能完善,还讲求桥的外形美观、有艺术性 ,桥梁地建造将更加复杂化,更加艺术化,桥梁的未来将更加多元化,是现代桥梁更现代,还是旧式桥梁的复兴,值得期待! 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时,在今宜昌和宜都之间,出现了架 设在长江上的第一座浮桥。 在秦汉时期,我国已广泛修建石粱桥。世界上现在是保 存着的最长、工程最艰巨的石粱桥,就是我国于1053一1059年 在福建泉州建造的万安桥,也称洛阳桥,此桥长达800米,共47 孔,位于“波涛汹涌,水深不可址”的海口江面上。此桥以 磐石铺遍桥位底,是近代筏形基础的开端,并且独具匠心地用养殖海生牡蛎的方法胶固桥基使成整体,此也是世界上 绝无仅有的造桥方法,近千年前就能在这种艰难复杂的水文 条件下建成如此的长桥,实是中华桥梁史上一次勇敢的突破。 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河北省赵 县的赵州桥(又称安济桥),该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m, 宽9m,拱失高度7.23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 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 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 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 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 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 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 1240年建造的福建潭州虎渡桥,也是最令人惊奇的一 座粱式大桥,此桥总长约335m,某些石粱长达23.7m,沿宽度 用三根石粱组成,每根宽1.7m,高1.9m,重达200多吨,该桥一直 保存至今”历史记载,这些巨大石梁桥是利用潮水涨落浮运建 设的,足见我国古代加工和安装桥梁的技术何等高超。 广东潮安县横跨韩江的湘子桥(又名广济桥)此桥始 建于公元1169年,全桥长517.95m,总共20墩19孔,上部结构有 石拱、木梁、石梁等多种型式,还有用18条活船组成的长达 97.30m的开合式浮桥,设置浮桥的目的,一方面适应大型商 船和上游木排的通过,并且也避免了过多的桥墩阻塞河道, 以致加剧桥基冲刷而造成水害,这座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 桥,柱石桥之长、石墩之大、桥梁之多以及施工条件之困难 工程历时之久,都是古代建桥史上所罕见的。。 1957年,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胜利建 成,结束了我国万里长江无桥的状况,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桥的正桥为三联3X128m的连续钢桁粱,双 线铁路上层公路桥面宽18m,两侧各设2.25m人行道,包括引 桥在内全桥总长1670.4物,大型钢梁的制造和架设、深水管柱基础的施工等,对发展我国现代桥染技术开创了新路。 1969年胜利建成了举世瞩目的南京长江大桥,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施工,并使用国产高强钢材的现代大型桥梁,正桥除北岸第一孔为128m简支钢桁粱外,其余为9 孔3联,每联为3x l60m的连续钢桁粱。上层是公路桥面,下层 为双线铁路,包括引桥在内,铁路部分全长6772m,公路部 分为4589m,桥址处水深流急,河床地,质极为复杂桥墩基础 的施工非常困难。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显示出我国的建桥事 业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是我国桥梁史又一个重要标 志。 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而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中国的桥梁建造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前十年为此做了经济上、技术上和人才上的准备,九十年代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批更大的越江跨海工程的建设,中国桥梁将会创造更辉煌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造就一代巨人去引领世界桥梁的未来。 1990年四川省在宜宾市建成的小南门桥,跨径达到240米,已是当时世界上中承式拱桥中跨径最大的一座。2001年11月7日,小南门大桥因吊杆锈蚀造成部分桥面跨塌,在修复过程中,技术人员对全桥进行了检测,大桥整体结构依然完好。小南门大桥所付出的代价是创新的代价,没有创新我们就不可能一睹1400年前的赵州桥。 1991年,四川省苍溪县建成了中国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旺苍大桥,跨径115米。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各地虽然兴建了不少钢管混凝土拱桥,但跨径始终在200米以下徘徊,直到199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建成了三岸邕江大桥,一举将此类桥梁的跨径提高到270米;1999年又建成了跨径220米的六景大桥。此后,在湖北、浙江和贵州等省,跨径在250米左右的钢管混凝土公路、铁路拱桥开始增多。 1995年贵州省瓮安县建成江界河大桥,首次突破了中国混凝土拱桥跨径 300米大关,达到330米,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桁式组合拱桥。不仅如此,其拱顶桥面至水面高度达263米,居中国各类桥梁之首。大桥一跨飞跃乌江天险,主孔分108个桁片预制,运用桁架伸臂法悬拼架设,两岸引孔为桁式刚构,全桥轻盈简洁,凌空飞渡,气势不凡。 1997年重庆万县长江大桥建成。大桥位于万州区(原万县市)黄牛孔处,是上海至成都高速公路跨越峡江天险的特大型拱桥。大桥一跨飞渡长江,全长 12米,主拱圈为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箱型混凝土结构,主跨420米,桥面宽24米,为双向四车道,是1995年贵州省瓮安县建成江界河大桥,首次突破了中国混凝土拱桥跨径 300米大关,达到330米,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桁式组合拱桥。不仅如此,其拱顶桥面至水面高度达263米,居中国各类桥梁之首。大桥一跨飞跃乌江天险,主孔分108个桁片预制,运用桁架伸臂法悬拼架设,两岸引孔为桁式刚构,全桥轻盈简洁,凌空飞渡,气势不凡。 华夏第一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是我国“八五”规划的“两纵两横”国道主干线中沿海主骨架的跨江工程,是目前 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径钢悬索桥。大桥由桥塔、主缆、锚旋和钢箱梁等主要部件组成。大桥全长3071 米,主跨1385米;桥面宽33.8米,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100公里/小时;通航净空为50米,可通行五万 吨级巴拿马型散货轮。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的两根主索,各长2400多米,直径近1米,每根重1.4万 多吨,主索用127根直径5.3毫米的钢丝搅成索,再由169股钢索组成主索。主桥每边有85个吊杆,每个吊杆2根,用以连结主索和桥面。 两岸索塔标高为196.236米,相当于65层搂高。北塔基长43.5米,宽73.5米,下有123根近90米长的基础桩。北锚的混凝土陈井平面长69米,宽51米(面积相当于一片足球场大)。沉入地面58米,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沉井。江阴长江大桥于1994年11月22日正式开工,1999年10月1日胜利通车,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四”。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中国的桥梁建造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前十年为此做了经济上、技术上和人才上的准备,九十年代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批更大的越江跨海工程的建设,中国桥梁将会创造更辉煌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造就一代巨人去引领世界桥梁的未来。

那你有没有找下参考资料学习下呢~看下《土木工程》这类的期刊呗~自己多多了解下学习下~总能写出论文的

故乡河上桥 一座横跨我记忆河流的桥。 多少年来,我常常伫立桥头,痴痴俯看滚滚河水,呆呆仰望巍巍的山峰。草屋,田野,沙滩,水渠,岸柳,还有那朝霞中的鸣鸡,暮霭里的吠犬,乘着山风翻飞的鹰隼,踏着炊烟归栏的羊群。绘成桥边独有的一幅素描,挂在心屏上,也用以装饰我旷的脑际。 是普通的河,穿过小村与山蜂间的空地,切断了村庄跟山蜂的联系,彼此变得孤独落寞。 桥也是常见的桥,桥木是父辈们从南山顶砍下来的柞或柳,两根一对,大的一头担在河的中间石垛上,小的一头落在彼此对面的岸边。一般的桥有四根木头就足够了。小桥简约,朴拙,亦如妈妈缝在我对襟小挂上的纽袢。 小桥就这么地缝合了小村与山峰的翘盼。 路从村前的草滩神向南山,河道掐断了小路的进取心,对着河水叹息着。而小桥勇敢地趴在河水上,用自己的身躯,接通了断里路的神经和脉管。以他不变的姿势,担当起联接职责,无怨无悔的迎来送往。桥,三位一体。从山顶上看,桥,是山伸向小村的两条腿;从村里看,桥,是小村拥抱山峰的双臂。 而拥抱山蜂,就是拥抱丰衣足食日子。故乡的南山,东起二层砬子、老岳府,西致坟沟、杨家坎,总面积有五千多亩。山上林木葱郁,奇花异草、山货野果、飞禽走兽、应有尽有。 山坡上和山根儿,还有上千亩的肥田沃土。如果说南山是聚宝盆,那么小桥,就是乡亲们的发财路了。 鞑子香花谢了,卷莲花开了。山里的第一批草药成熟了。贝母、地龙骨、龙胆草、细辛,花枝招展等待采收。供销社收购站贴出收购通知后人们便陆陆续续地进山了。我们这帮孩子也夹在大人中间,扛把小镢头从桥上跑过去,爬上布满药香的山坡,猎取自然的收成。 傍晚,桥南桥北的人们,捆的捆、扎的扎,整理他们的战果。孩子们则尥蹶撒欢儿地跑回家领取大人们的奖赏。我使用的第一支自来水笔就是用三斤细辛换来的,那银亮的笔帽淡青色地笔管 ,至今还清楚的记得。 小桥还是时钟的指针,准确地记录着时序更替。桥的这头是春,那一头就是秋了。刚刚挑过种子的扁担,悠忽间变成了扛庄稼的背扦子;装过肥料的土篮,随即盛满了萝卜、白菜。在桥上鱼贯而归的还有金黄的谷穗、玲珑的豆荚、沉甸甸的红高粱。它们压弯小桥的腰肢。 小桥,托举起丰收的喜悦。 小桥也有它的闲情逸致。蒙蒙细雨中,约上几位钓友线凌碧波钩垂希望,挥洒悠然自得。深秋时节,桥上桥下的河面上,总有人挖上几眼鱼窖,间或捡起一排鱼晾子,勤劳的村民们和小桥一起捞取属于他们的河鲜鱼趣。 1.中国古代的桥(潘洪萱) 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早在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公元前三百多年建于陕西省蓝田县蓝峪水上的蓝桥,就是多跨木梁木柱桥的一个代表。《诗经·大雅·大明》第一次记叙周文王娶妻,在渭河上造了座专供帝王使用的浮桥。长江、黄河上曾设过近二十座浮桥。第一座黄河浮桥建于公元前541年临晋关附近,是秦景公的母弟后子,怕被景公杀害,乘车逃奔晋国途中所建。第一座长江浮桥是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建造的,桥址在宜昌至宜都之间的江上。 吊桥首创于我国,吊索由藤索、竹索发展到铁链。在唐朝中期,就有了铁链吊桥,比西方早八百年以上。拱桥始建于东汉中期,其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为世界少有。 灞桥、洛阳桥、安平桥、虎渡桥、绍兴八字桥、阴平桥、程阳桥等是木、石梁桥的代表。西安灞桥建于汉代,是座木梁石柱墩桥,它用四段圆形石柱卯榫相接(中间还加石柱)形成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组成一座轻型桥墩,墩台上加木梁并铺设灰土石板桥面。是石柱墩的首创者。 “闽中桥梁甲天下”是宋朝(特别是南宋)闽中地区大量建造石梁桥的真实写照。南宋一百五十年中,建成七十余座石梁桥,其中五公里以上的长桥就有四五座。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宋绍兴八年到二十一年(1138—1151)建造,长约2.5公里,故又名五里桥,用花岗石砌筑,为我国现存最长古桥。1240年建成的虎渡桥(又名江东桥),它最大的石梁长23.7米,宽1.7米,高1.9米,重二百余吨,即使在今天要开采、运输、架设这样的石梁,也是十分困难的。1979年5月,我国有关部门发现现存最古老的石梁桥——晋江县大桥和小桥,这两座桥均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绍兴八字桥是座宋代城市石梁桥,布局十分巧妙,既保证了水陆交通,在建造中又不拆房屋,不改街道。程阳桥坐落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河上,是一座四跨石墩伸臂的木梁桥,建于1916年,全长64.4米,分四个桥孔,每孔净跨12.2米,宽3.4米,高16米。五个桥墩之上各有民族形式的宝塔型、宫殿型桥亭,桥亭檐层层而上,如翼欲飞,宏伟壮观。整座桥梁建筑不用一颗铁钉或其他铁件,均采用榫槽结合或竹木梢钉,但结构联系却十分牢固。程阳桥精湛的建桥技术充分显示我国侗族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川灌县的珠浦桥是竹索桥的代表,它位于著名的都江堰口,横跨岷江的内外两桥,长340米,8孔,最大一孔跨径为61米,它的24根粗5寸的竹索由细竹篾编织而成,桥的两端和中间石室中,安放绞竹索和木绞车等设备,桥始建于宋代以前,历代时毁时修。泸定县的大渡河铁索桥建成于1706年4月,净跨100米,净宽2.8米,桥面距枯水位14.5米。用了13根铁链9根底索承重,两边各放二根作为扶手缆。每根铁链平均由890个扁环扣联而成,重约一吨半。1935年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它在国际桥梁展览活动中多次展出。据调查,跨径不小于泸定桥的铁链桥或铁眼杆桥,在四川、云南山区不止一座。由于它结构简单、用料节约,当地人民又有世代相传的建造经验,因此解放后这种桥型不仅没有淘汰,还有所发展。 赵州桥、宝带桥、卢沟桥、枫桥以及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十七孔桥等都是拱桥的杰出的代表。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余年后才采用弓形拱。 解放后,桥梁建筑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事业达到了先进的水平。 (选自《旅游天地》1980年第3期) 2.桥梁审美观(樊凡) 桥梁主要用于交通负荷、跨越障碍,这是它的基本功能,所以桥首先要符合此要求。如果是一座不堪使用的危桥,摇摇欲坠,也就没有什么美可谈了。因此,桥梁结构的造型应表现出有力量、稳定、连续和有跨越能力等等,以显示功能的保证性。这也就自然地引起人们的美感。对于不同用途的桥梁,如园林、城市、公路、铁路桥梁等,或同一用途而其所在环境条件不同时,其结构及各项附属设施的造型都应准确鲜明地表现出符合使用要求,并能恰如其分。这也就是一种美的因素。就所有桥梁而论,交通使用功能要求和鉴赏要求在其重要性上,并不是等量齐观的,它随着建桥目的和建桥环境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并通过造型表现出来为人们所理解。如荒漠原野上的公路桥和繁华城市中的园林桥应当各自“量体裁衣”地选择适合的型式。 正确的桥梁审美观是功能、技术、经济与美观融合一体,共同作用,美寓其中。 3.桥梁美十则(樊凡) 关于桥梁美,很多人早就关心了,并提出过很多设想和措施,关于桥梁美的形态规律、审美标准等等,从一些文献资料中披露出其看法、分类多不一致,可以说是众说纷纭。现参考这些资料,并结合我国桥梁工程中习用的一些原则,以简单明了的形式拟以下桥梁美十则,并列举桥例分别论述。这十则是:1.环境的协调;2.主从与对称;3.韵律;4.均衡与稳定;5.统一;6.比例与尺度;7.连续与明暗搭配;8.力线明快;9.色彩;10.风格。这些法则也可以说是达到“协调”的法则。 (以上两则资料均选自《桥梁美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年版) 4.桥名谈往(茅以升) 万物皆有名,有的还要有专名,就像人有名字一样。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国近代桥梁,受了西方影响,题名时,总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使人一望而知,就行了。铁路公路上,更是用里程标记作名字,如同某某路上的“345,678公里桥”,那才真是确切不移的。然而我国古时桥名,不是这样。它总要有些文学气息,使人见了,不由地发生情感,念念不忘。或是纪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诗情画意,为之心旷神怡。这样,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影响,就立刻表现出来,因而容易流传。桥的“身价”,也因此而抬高。一座桥出了名,它的名字还会跟着多起来,除了正名,还有俗名、别名等等,就像人名,除了学名,还有别号、小字等等。有的是在民间自然而然地逐渐形成的,有的却是文人学士,要借此而为自己题名的。总之,桥成就要题名,成为风气,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特色。 桥的题名,字不在多,如同人名一样,一般都是两个字,有时只有一个字。就只这一两个字,而能显示出桥的特征,正是我国文字的妙用。这是由于我国历史上的典故多和文学里的成语丰富的缘故。文史里的财富,大为桥名增光。然而桥多了,关于它的典故和成语也反过来为文史服务。比如,《史记》里“信如尾生”一辞来自桥的典故,《阿房宫赋》里,“长桥卧波”一辞来自桥的成语。桥的名字题得好,它对文史就可有贡献了。桥名的重要,有如此者。 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学的丰富,它也许是世界无双的。先谈单名。较著名的有:“蓝桥”,在陕西蓝田县蓝溪上,“传其地有仙窟,即唐裴航遇云英处”;“枫桥”在苏州,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断桥”在杭州西湖,唐张祜诗:“断桥荒藓合”,明朝莫仲有《断桥残雪》词等。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专名,其中有的以材料为名,如“石桥”,梁简文帝即有《石桥》诗:“写虹便欲饮,图星逼似真”;“铁桥”,明朝吴兆元有《渡铁桥》诗:“宝筏群生渡,金绳八道开”;“竹桥”,杜甫有《观造竹桥》诗等。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江桥”,唐杜甫诗:“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野桥”,唐刘长卿诗:“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等。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韩愈诗:“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斜桥”,宋朝欧阳修诗:“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画桥”,宋朝范与求诗:“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朱桥”,唐朝郑谷诗:“朱桥直抵金门路,粉堞高连玉垒云”;“天桥”,山西太原保德州及云南大理都有,大理的“下断上连,石梁跨之,两岩激水溅珠,宛如梅绽,人呼为不谢梅”等。有的与桥畔景物有关,如“花桥”,福建宁德县、湖北长阳县及广西桂林都有,桂林的有“花桥烟雨”之称;“柳桥”,在杭州西湖,宋周邦彦词:“水涨鱼天拍柳桥”等。有的比较特殊,如“草桥”,在北京右安门外;“席桥”,在山东东平县,“相传宋真宗东封泰山,车驾经行,以席铺藉”;“瓜桥”,浙江富阳县,“世传孙钟设瓜于此桥”;“鸭桥”在陕西陕城。“金桥”在山西上党,唐潘炎有《金桥赋》。更有事涉怪诞的,如“暗桥”,在安徽建平县,“旧传伍员奔吴,避于山中,追者至此,云气护之,员及桥而天暗”;“鬼桥”,《初学记》“上方有鬼桥”;“赤桥”,在山西太原晋水北渠上,“宋太宗凿卧龙山,血出成河,因更今名”等。 桥名用两个字是最普遍而又标准化的,单名的桥已经不少,双名的更是多得多。试思每桥皆有名,在我们古老的大国,该有多少桥名啊!然而在这成千上万的单名和双名中,重复的究竟不多,如果把这所有的桥名都搜集起来,编成一部《中国桥名录》,该是够洋洋大观的了。 现在再来举一些双名的例,说明桥名的丰富多彩。根据反映内容,一部“桥名录”可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表扬”。首先是表扬桥的功用的,如“安济桥”,即“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南河上,一名“大石桥”,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迹也”;“万安桥”,即“洛阳桥”,在福建泉州,为渡海用,“去舟而徒,易危以安,民莫不利。”“灭渡桥”,在江苏吴县,桥成“南北往来者踊跃称庆,名灭渡,志平横暴也。”“安平桥”,在福建晋江,建成于宋绍兴二十二年,全长2070米,俗名“五里桥”,旧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传说。其次是表扬造桥人物的,如“绩麻桥”,在湖北孝感县,“世传居民女绩麻所建”;“夫妇桥”,即四川灌县竹索桥,清何先德造,未完,其妻续成之;“葛镜桥”,在贵州平越,明万历间葛镜建,“屡为水决,三建乃成,靡金巨万,悉罄家资”。 第二章是“纪事”,记载有关桥的流传下来的故事。如“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门外,“昔孔明于此饯费聘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唐陆肱有《万里桥赋》,宋吕大防有《万里桥》诗,杜甫诗:“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唐张籍诗:“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宋苏轼诗:“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宋陆游诗:“雕鞍送客双流驿,银烛看花万里桥”。“马桥”,即“升仙桥”,在四川成都北,西汉司马相如不甘贫贱,立志做官,“尝题柱云,大丈夫不乘马车,不复过此桥”,唐岑参有《升仙桥》诗:“及乘马车,却从桥上归”,宋京镗有《马桥记》云:“兹建桥以马名,自是长卿之遗踪亦不泯矣。”“兰亭桥”,在浙江绍兴,“晋王右军修禊处,桥下细石浅濑(lài赖),水声昼夜不绝”。“洗耳桥”,在河南汝州,相传尧要将天下让给许由,许由自命清高,认为听了这话污了自己的耳朵,此桥所在“即许由洗耳处”。“虎渡桥”,在福建漳州,亦名江东桥,“江南桥梁,虎渡第一,昔欲修桥,有虎负子渡江,息于中流……乃因垒址为桥”。“宵市桥”,在江苏扬州,即“小市桥”,“相传隋炀帝时于此开夜市”。 第三章是“抒情”,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感情。如“销魂桥”,即“灞桥”,在陕西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取江淹别赋句,又呼为销魂桥”。唐王之涣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明葛一龙词:“桥上飞花桥下水,断肠人是过桥人。”“思乡桥”,在河北丰润,“宋徽宗北辕过桥,驻马四顾,泫然曰,吾过此向大漠,安得似此水还乡矣……人乃谓思乡桥也”。“至喜桥”,在四川广安,“昔欧阳修自吴入蜀,喜路险至此始平”。“情尽桥”,在四川简阳,唐雍陶《题情尽桥》诗有序云:“阳安送客至情尽桥,问其故,左右曰送迎之地止此。”“忘恩桥”,在陕西西安,“中官初入选,进东华门,门内有桥曰皇恩桥……俗呼曰忘恩桥,以中官既富贵,必仇所生,盖耻之也”。 第四章是“写景”,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春波桥”,在浙江绍兴,贺知章诗云:“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故取此名桥。“海棠桥”,在湖北黄州,“宋时桥侧海棠丛开,秦观尝醉卧于此,明日题其柱”。“胭脂桥”,在江西饶州,鄱阳王萧俨生活奢华,宅中宫人,洗胭脂水流出,把桥下水都染红了,故名。“月样桥”,在山东青州,“采石凝结如天成”。“绿杨桥”,在湖北蕲水,“因东坡醉卧桥上,有‘解鞍欹枕绿杨桥’之句,遂名”。按苏轼《西江月》词自序云:“春夜行蕲水中……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书此语桥柱上”,即是桥也。 第五章是“神异”,把神仙和桥梁联系起来,大多与道教有关。如“圣女桥”,在陕西白水,传说为三神女一夜成之。“白鹤桥”,在江苏句容,“汉永元间茅氏兄弟三人,乘鹤至此,有白鹤桥,大茅君驾白鹤会群仙处”。“集仙桥”,在江西安福,“相传居人夜闻桥上仙乐缭绕,旦往视之,惟见书吕洞宾字于桥柱”。“乘鱼桥”,在江苏苏州,“昔琴高乘鲤升仙之地”。“照影桥”,在湖北石首,“相传有仙人于此照影”。 以上是单字和双字的桥名录。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桥名,当然也有,但为数极少。三字桥名中著名的有二十四桥,在江苏扬州。唐杜牧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的“二十四桥”,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云是二十四座桥,并列举其名,但据南宋姜白石的《扬州慢》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则又似一座桥。后来清朝梁章巨在《浪迹丛谈》中更提到在孟毓森所居宅旁之桥上,有“二十四桥”的题名榜,可见“二十四”已成为一座桥的专名。不过这种用数目字当专名的桥,并无他例,有的只是以数为序而已,如杜甫诗“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四字或以上的如“旧浣花桥”、“杨柳河桥”、“德阳王桥”(以上均在成都)、“新学前桥”、“建富木桥”(以上均在南昌)、“新饭店石桥”(四川温江县)等等,有的是地名或人名关系,其余都是把单名或双名的桥加以解释,并非完整的专名。因此,中国桥名,基本上只有单名和双名两种,在《桥名录》中把这两种搜集齐全,所余就无几了。 但是,我国古桥并非个个都有专名。有的本来并无名称,后来有人随便叫它一下,逐渐也就成了名字,如“大桥”“小桥”“新桥”“旧桥”“长桥”“短桥”“南桥”“北桥”等等。这些“俗名”,时间一久,就成为“正名”了,如福州的“小桥”,因在“万寿桥”的大桥附近而得名,就此成为专名。有的“桥”,名气非常之大,但实际上并无此桥,如“陈桥”,在河南开封%

你去找下(土木工程、或者、交通技术)吧~

桥梁史与桥梁美学论文

只要是桥梁工程类的学术论文就行

梁【bridge】指的是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 桥梁一般讲由五大部件和五小部件组成,五大部件是指桥梁承受汽车或其他车辆运输荷载的桥跨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是桥梁结构安全的保证包括(1)桥跨结构(或称桥孔结构上部结构)、(2)支座系统、(3)桥墩、(4)桥台、(5)墩台基础五小部件是指直接与桥梁服务功能有关的部件,过去称为桥面构造包括(1)桥面铺装、(2)防排水系统、(3)栏杆、(4)伸缩缝、(5)灯光照明 一、桥梁的分类: 按用途分为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机耕桥、过水桥。 按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分为小桥、中桥、大桥、特大桥。 按结构分为梁式桥,拱桥,钢架桥,缆索承重桥(斜拉桥和悬索桥)四中基本体系,此外还有组合体系桥 按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按使用年限可分为永久性桥、半永久性桥、临时桥 按材料类型分为木桥、圬工桥、钢筋砼桥、预应力桥、钢桥 桥梁分类 多孔跨径总长L(米) 单孔跨径L0(米) 特大桥 L≥500 L0≥100 大桥 L≥100 L0≥40 中桥 30

你去找下(土木工程、或者、交通技术)吧~

一、桥梁建筑美学 自古以来,建筑(包括桥梁建筑)与绘画、雕塑被称为三大造型艺术(又称为空间艺术或视觉艺术)。它和其他门类艺术有共同的特征,如:鲜明的形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反映时代特征等。但是桥梁建筑艺术作为实用艺术,又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 功能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桥梁建筑不仅要表现出结构上的稳定连续、强劲力感和跨越能力,而且要有美的形态与内涵,只有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才能显示出不朽的生命力。 艺术和技术紧密相关。技术本身也是美的因素之一,计算力学、钢筋混凝土的发展,才使各式轻巧、大跨的桥梁得以出现。 桥梁建筑美的基本因素: 一.统一和谐 二.均衡稳定 三.比例协调 四.韵律优美 统一和谐 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一种高级形态,也是创造形式美的最高要求。从本质上讲,多样统一的和谐规律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相一致。 一、 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产生和谐是自古希腊以来美学家们一向极为看重和追求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思想就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和谐,他们认为"美就是和谐","和谐是杂多的统一",和谐的事物可以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共鸣,因此就产生了美感。并从数的和谐又联系到音乐的节奏乃至建筑上的柱、门窗等构造要素的排列,形成了衡量美的客观理论性尺度。 多样统一,一般表现为两种形态,即有差异的统一和对立的统一。前者属于各种不同量的因素之间的变化,如各种形式要素的多少、高低、长短、大小等,呈现出一渐变的调和美。后者是指各种不同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如刚柔。明暗、冷暖。浓淡等有规律的组合,这种形态往往造成强烈的感观效果,在对比中见统一。 在桥梁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在变化中呈对比,于对比中求和谐。这里变化多样是基础,差异对比是手段,统一和谐是目的。 二、桥梁建筑中多样统一手法 桥梁及周围环境的复杂多样是必然的,桥梁的组成有上部结构、下部结构、附属结构,又有主桥、引桥之分,不同部位的组成部分各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功能又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而所构成的桥梁整体,要完成一个具体的总的目的或功能。因此,一切都要围绕着这个目的,使整个桥梁建筑自身及与周边环境成为有机的整体,而不是杂乱无章、支离破碎。 1.多样中求统一 从复杂的结构中提出各种可以互相统一的因素,起到衔接。联系和协调的作用,使整体看起来"天在无缝"。如桥梁中栏杆。灯柱、行杆。桥墩、跨度一般采用整齐划一,相同形态、相同间距或有规律的变化,从而起到整体统一协调、简洁明快的效果。 2.统一中求多样 单纯的同一是统一的最简单形式,过多的"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单调。呆板。所以,同中求异,统一中求多样。求变化,才能营造情趣与韵味。 如纵观卢沟桥柱头上的狮子,它们的间距、大小、轮廓都是统一的,内容上也以表达狮子的情态为主旨而统一,但细看这485个石狮却是千姿百态,趣味无穷,堪称一绝。 3.结构体系统一 桥梁各局部设计要体现整体划一的概念,避免产生孤立、离散、自成体系的不和谐现象,这在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 4.结构形态的统一 恰当地处理次要部位对主体部分的从属关系,使所有细部形态从属于总体的几何形态,用相似的几何形态将各个部分协调在一起,如同音乐中主旋律反复出现一样,产生和谐统一美感。 均衡稳定 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美的形体无论如何复杂,大概含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平衡和匀称。" 桥梁建筑是一种空间实体结构,通过它的外在形象所展示的体量就有一种均衡稳定感。 左右的对比存在着是否均衡的问题,上下的对比就产生了是否稳定的问题,二者相互关联。一般来说,均衡的建筑外观常常能满足稳定的要求。 一、 均衡 均衡是大自然赋于人类生理上的一种本能要求。一方面人们从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与重力有联系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由于视觉的特点,能给予审美感受上的满足。桥梁建筑作为视觉艺术,应该注意强调均衡中心,或者说只有容易觉察的均衡,才会令人满意。 均衡分静态均衡与动态均衡,前者主要指在静力状态下的体量。形态的均衡,后者指依靠运动来求得瞬间平衡的形态,如乌的飞翔、动物的跑跳等。桥梁建筑其固定不变的形态自然属静态均衡,但由于在结构上的对称与非对称,又可分对称均衡与非对称均衡,前者对称的形态引起稳定、平和、安全、满足的美感,后者不对称的形态使在静态中具有运动的趋势,产生类似动态均衡的心理诱惑力,令人兴奋、激动,有一种生机勃勃的勉力。 二、对称均衡 对称形式大然是均衡的。生物体态是对称的,如人及动物都是凭借左右两侧对称的器官才能保持机体的平衡。因而对称形式符合人的生理要求与心理习惯,必然产生美感。 在传统美学中认为对称就是美,也是自古以来重要的构图手法。如古希腊的雅典神庙、巴黎圣母院,罗马教堂以及我国的故宫、大坛。大安门广场……等等都是对称形式,表现出肃穆、端庄。大部分古今中外桥梁所采取的布局也都是对称形式。我国古代桥梁更是具有良好的对称均衡性,多孔桥大多为三、五、七、九等奇数跨。一般中孔大边孔渐小,这不仅可以在水深急流的河中心不设桥墩,利于通航,而且在主从关系分明、均衡稳定上也是得当的,如 11孔的卢沟桥、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等均是如此。 三、 非对称均衡 对称处理得当,具有对称美。然而它只是多元美中的一元,并非仅只有对称桥等均是如此。 三、 非对称均衡 对称处理得当,具有对称美。然而它只是多元美中的一元,并非仅只有对称才美,若不分场合、不分功能一味追求对称,则会流于平庸呆板。况且由于环境。地理条 条件诸多因素难以处理,许多桥梁并不适合采用对称形式。 在建筑上,现代派认为对称是古典主义原则,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潜在习惯。而在经济上、美学上如不因势利导,对称布置极易造成浪费和呆滞。特别是随着现代建筑中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建筑观点已自发地倾向于不对称结构,几乎作为一种"革命"冲破对称模式的约束,不拘一格自由多变,追求新、奇。巧、变,充分发挥非对称的自由、灵活、生动、经济、轻快、活泼的优点以及动态的美感,突出个性,适应多层次审美心理要求,以显示人类现代文明生活中的丰富多采。 这种建筑思潮自然也影响到桥梁建筑,近年来,国内外桥梁建筑也有不少这方面的大胆尝试,出现了别具一格、造型新颖、令人赞叹的杰作。 比例协调 和谐的比例与尺度是建筑形态美的必要条件。 圣·奥古斯丁说:"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种悦目的颜色";关于建筑的美,维特鲁威斯所著粮筑十书冲认为建筑之美在于比例,建筑的理论是:"证明和说明建筑物的比例与规则的能力";17世纪法国建筑家法兰梭亚·布龙台称:"建筑上整体的美来自绝对的、简单的可以认为的数学上的比例";几乎所有的美学家、建筑学家都一致认为比例在建筑艺术上的重要性。 合乎比例或优美的比例是建筑美的根本法则,适宜的数比关系是建筑形式美的理性表达,是建筑外观合乎逻辑的显现。 工程建筑和谐美,体现在量上就是寻求比例与尺度的协调,对桥梁建筑这种单维突出的结构,协调比例尤为重要。 一、比例与尺度的概念 比例是艺术领域中诸相对面间的度量关系(数比关系为其一)。一般是指建筑物各部分相对尺寸,狭意的说指整体或局部的长、宽、高尺寸间关系,广义的看还包含实体与空间之间,虚与实之间,封闭与开敞之间,凹凸之间,高低之间,明暗之间,刚柔之间。 尺度是指建筑整体或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印象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的对比。 简言之:比例是物与物的相比;尺度是物与人(或其他易识别的不变要素)间相比,前者只表明各种相对面间的相对度量关系,不需涉及具体尺寸。但尺度是感觉上的印象。是建筑与人的关系方面的一种性质。当建筑物和人体以及内在感情之间建立起紧密而简洁的关系时,建筑物的实用、美观、舒适等更为明显。 二、桥梁建筑的比例 桥梁各个局部及整体的比例是以其固有的功能关系和结构关系为艺术构思前提的,必须在深刻了解桥梁结构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去寻求桥梁体态匀称和比例和谐,决不能违背结构关系和力学原理。 比例的概念和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条件、功能要求以及一定的思想内容是分不开的。比如古代石梁、石拱相对厚重,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使桥梁的跨越能力大大提高,与旧的结构相比就显得十分纤细。 一座桥梁,其各部分的比例只有达到匀称和谐时,才能构成优美的形象。但实际上比例处理不当也是"常见病",比如,挪威特罗姆斯港桥,其悬臂孔跨径较边孔跨径还小,显得布置缺少章法。另外,净高和跨径之比为5左右,显得桥墩过细过高而比例失调,缺乏稳定感。 三、桥梁建筑的尺度 建筑的一切取决于人的要求,所以,人是衡量建筑尺度的最直接、最明显的标志。对桥来说,与人体功能紧密相关的踏步、栏杆扶手、行驶的车辆等都是辅助标志。良好的建筑尺度应当从建筑物及其局部的大小同它本身用途相适应的程度,及其大小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程度来理解,由这种综合的判断获得的尺度感可以分为三类: 1. 自然尺度 一般情况下,人的视觉印象尺寸和真实尺寸之间是一致的,这就是正常尺度,也称自然尺度。桥梁的自然尺度就是要求桥梁的整体与局部和人体等尺度标志之间形成合乎功能要求、合乎常情的空间外观,给人一种真实、自然、亲切的感觉。例如,城市桥梁相距较近、关系密切,应当具备令人舒适、便利的尺度。 2. 雄伟尺度 有时,为了满足精神功能要求或赋予建筑以特殊的性格(如纪念性),往往有意识地采用夸大的尺度,使建筑的视觉尺寸印象超过真实尺寸,显得更大、更有力、更雄伟壮观。大型桥梁建筑环境空间宽广无垠,桥梁凌空架设,因而大多选用长、大、高的尺度以构成壮观、磅礴的气势。 3. 亲切尺度 使建筑空间比它实际尺寸看上去小一些,产生一种自由的、非正规的亲切感,建筑必须具有与功能、环境协调的良好尺度,就像人有好的风度一样。不适宜德、夸大虚假的尺度会使人产生装腔作势的不愉快感。我们乐于领受桥梁的雄伟壮观,也喜欢园林小桥典雅、秀丽的风姿。 韵律优美 一、节奏与韵律 节奏一词源于生活,富于音乐,是表现乐音的高下缓急即重音与音程的重复和交替,又称节奏的强弱快慢。诗歌中的韵律为音韵、节律,韵古称作均;律即规律,韵律即和谐优美的旋律。 事实上节奏与韵律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是美感的共同语言,是创作和感受的关键。 按我国古代"阴阳生万物"的哲学,桥梁建筑中直线的、刚劲的、明亮的、坚实的构件如塔;梁、柱、墩等被赋予"阳性",而建筑中曲线的、柔和的、幽暗的、虚空的如曲线的拱。主缆、拉索、桥上桥下空间……等属于阴性,阳性为实,阴性为虚,虚实相生,对立统一。其交替组合及变化,能产生变化无穷的节奏与韵律。 人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因为它们都是通过节奏与韵律的体现而造成美的感染力。成功的建筑总是以明确动人的节奏和韵律显扬于世,将无声的建筑变为生动的语言和音乐。 二、韵律的表现手法 工程建筑上的节奏与韵律是通过体量大小的区分,空间虚实的交替,构件排列的疏密、长短的变化,曲柔刚直的穿插……等变化来实现的,具体手法有以下几种: < 连续韵律 以一种或几种建筑要素连续地重复排列而形成,可以获得整齐划一、简洁统一、连续流畅的美感。如桥梁上的栏杆、灯柱的连续排列。 渐变韵律 建筑上的连续结构要素按一定的规律或秩序进行微差变化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生动性、情趣性,有助于取得真体和谐美。如多孔桥的孔径变化,吊桥的吊索长短变化。 起伏韵律 节奏进行强弱、大小、高低、虚实、曲直等有规则变化,或按一定规律时而增加时而减少,可形成激情的起伏韵律。如颐和园的玉带桥,中部突出隆起,似玉带飘扬。 交错韵律 运用各种形式要素作有规律的纵横交错、相互穿插等手法,构成虚实进退、明暗相间、色彩变化的韵律感。 二、桥的分类 梁式桥 在竖直荷载作用下,梁的截面只承受弯短,支座只承受竖直方向的力。多孔架桥的梁在桥墩上不连续的称为简支梁;在桥墩上连续的称为连续梁;在桥墩上连续,在桥孔内中断,线路在桥孔内过渡到另一根梁上的称为悬臂梁。支承在悬臂上的简支架称为挂梁;伸出有悬臂的梁称为锚梁。架式桥的梁身可以做成实腹的,也可以做成空腹的(称为桁梁)。 拱式桥 在竖直荷载作用下,作为承重结构的拱肋主要承受压力。拱桥的支座则不但要承受竖直方向的力,还要承受水平方向的力。因此拱桥对基础与地基的要求比梁桥要高。下图分别表示上承式拱桥(桥面在拱肋的上方)、中承式拱桥(桥面一部分在拱肋上方,一部分在拱助下方)与下承式拱桥(桥面在拱肋下方)。仅供人、言行走的拱桥可以把桥面直接铺在拱肋上。而通行现代交通工具的拱桥,桥面必须保持一定的平直度,不能直接铺在曲线形的拱肋上,因此要通过立柱或吊杆将桥面间接支承在拱肋上。 斜拉桥 斜拉桥日文称"斜张桥",德文称"斜索桥",英文称"拉索桥(Cable Stayed Bridge)"。将梁用若干根斜拉索拉在塔在上,便形成斜拉桥。与多孔梁桥对照起来看,一根斜拉索就是代替一个桥墩的(弹性)支点,从而增大了桥梁的跨度。 斜拉桥这种结构型式古已有之。但是由于斜拉索中所受的力很难计算和很难控制,所以一直没有得到发展和广泛应用。直到本世纪中,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解决了索力计算难的问题,以及调整装置的完善,解决了索力的控制问题,使得斜拉桥成为近50年内发展最快,应用日广的一种桥型。 悬索桥 桥面支承在悬索(通常称大揽)上的桥称为悬索桥。英文为Suspension Bridge,是"悬挂的桥梁"之意,故也有译作"吊桥"的。"吊桥"的悬挂系统大部分情况下用"索"做成,故译作"悬索桥",但个别情况下,"索"也有用刚性杆或键杆做成的,故译作"悬索桥"不能涵盖这一类用桥。和拱肋相反,悬索的截面只承受拉力。简陋的只供人、畜行走用的悬索桥常把桥面直接铺在悬索上。通行现代交通工具的悬索桥则不行,为了保持桥面具有一定的平直度,是将桥面用吊索挂在悬索上。和拱桥不同的是,作为承重结构的拱肋是刚性的,而作为承重结构的悬索则是柔性的。为了避免在车辆驶过时,桥面随着悬索一起变形,现代悬索桥一般均设有刚性梁(又称加劲梁)。桥面铺在刚性梁上,刚性梁吊在悬索上。现代悬索桥的悬索一般均支承在两个塔柱上。塔顶设有支承悬索的鞍形支座。承受很大拉力的悬索的端部通过锚碇固定在地基中,个别也有固定在刚性梁的端部者,称为自锚式悬索桥。

关于桥梁的文献

故乡河上桥 一座横跨我记忆河流的桥。 多少年来,我常常伫立桥头,痴痴俯看滚滚河水,呆呆仰望巍巍的山峰。草屋,田野,沙滩,水渠,岸柳,还有那朝霞中的鸣鸡,暮霭里的吠犬,乘着山风翻飞的鹰隼,踏着炊烟归栏的羊群。绘成桥边独有的一幅素描,挂在心屏上,也用以装饰我旷的脑际。 是普通的河,穿过小村与山蜂间的空地,切断了村庄跟山蜂的联系,彼此变得孤独落寞。 桥也是常见的桥,桥木是父辈们从南山顶砍下来的柞或柳,两根一对,大的一头担在河的中间石垛上,小的一头落在彼此对面的岸边。一般的桥有四根木头就足够了。小桥简约,朴拙,亦如妈妈缝在我对襟小挂上的纽袢。 小桥就这么地缝合了小村与山峰的翘盼。 路从村前的草滩神向南山,河道掐断了小路的进取心,对着河水叹息着。而小桥勇敢地趴在河水上,用自己的身躯,接通了断里路的神经和脉管。以他不变的姿势,担当起联接职责,无怨无悔的迎来送往。桥,三位一体。从山顶上看,桥,是山伸向小村的两条腿;从村里看,桥,是小村拥抱山峰的双臂。 而拥抱山蜂,就是拥抱丰衣足食日子。故乡的南山,东起二层砬子、老岳府,西致坟沟、杨家坎,总面积有五千多亩。山上林木葱郁,奇花异草、山货野果、飞禽走兽、应有尽有。 山坡上和山根儿,还有上千亩的肥田沃土。如果说南山是聚宝盆,那么小桥,就是乡亲们的发财路了。 鞑子香花谢了,卷莲花开了。山里的第一批草药成熟了。贝母、地龙骨、龙胆草、细辛,花枝招展等待采收。供销社收购站贴出收购通知后人们便陆陆续续地进山了。我们这帮孩子也夹在大人中间,扛把小镢头从桥上跑过去,爬上布满药香的山坡,猎取自然的收成。 傍晚,桥南桥北的人们,捆的捆、扎的扎,整理他们的战果。孩子们则尥蹶撒欢儿地跑回家领取大人们的奖赏。我使用的第一支自来水笔就是用三斤细辛换来的,那银亮的笔帽淡青色地笔管 ,至今还清楚的记得。 小桥还是时钟的指针,准确地记录着时序更替。桥的这头是春,那一头就是秋了。刚刚挑过种子的扁担,悠忽间变成了扛庄稼的背扦子;装过肥料的土篮,随即盛满了萝卜、白菜。在桥上鱼贯而归的还有金黄的谷穗、玲珑的豆荚、沉甸甸的红高粱。它们压弯小桥的腰肢。 小桥,托举起丰收的喜悦。 小桥也有它的闲情逸致。蒙蒙细雨中,约上几位钓友线凌碧波钩垂希望,挥洒悠然自得。深秋时节,桥上桥下的河面上,总有人挖上几眼鱼窖,间或捡起一排鱼晾子,勤劳的村民们和小桥一起捞取属于他们的河鲜鱼趣。 1.中国古代的桥(潘洪萱) 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早在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公元前三百多年建于陕西省蓝田县蓝峪水上的蓝桥,就是多跨木梁木柱桥的一个代表。《诗经·大雅·大明》第一次记叙周文王娶妻,在渭河上造了座专供帝王使用的浮桥。长江、黄河上曾设过近二十座浮桥。第一座黄河浮桥建于公元前541年临晋关附近,是秦景公的母弟后子,怕被景公杀害,乘车逃奔晋国途中所建。第一座长江浮桥是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建造的,桥址在宜昌至宜都之间的江上。 吊桥首创于我国,吊索由藤索、竹索发展到铁链。在唐朝中期,就有了铁链吊桥,比西方早八百年以上。拱桥始建于东汉中期,其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为世界少有。 灞桥、洛阳桥、安平桥、虎渡桥、绍兴八字桥、阴平桥、程阳桥等是木、石梁桥的代表。西安灞桥建于汉代,是座木梁石柱墩桥,它用四段圆形石柱卯榫相接(中间还加石柱)形成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组成一座轻型桥墩,墩台上加木梁并铺设灰土石板桥面。是石柱墩的首创者。 “闽中桥梁甲天下”是宋朝(特别是南宋)闽中地区大量建造石梁桥的真实写照。南宋一百五十年中,建成七十余座石梁桥,其中五公里以上的长桥就有四五座。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宋绍兴八年到二十一年(1138—1151)建造,长约2.5公里,故又名五里桥,用花岗石砌筑,为我国现存最长古桥。1240年建成的虎渡桥(又名江东桥),它最大的石梁长23.7米,宽1.7米,高1.9米,重二百余吨,即使在今天要开采、运输、架设这样的石梁,也是十分困难的。1979年5月,我国有关部门发现现存最古老的石梁桥——晋江县大桥和小桥,这两座桥均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绍兴八字桥是座宋代城市石梁桥,布局十分巧妙,既保证了水陆交通,在建造中又不拆房屋,不改街道。程阳桥坐落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河上,是一座四跨石墩伸臂的木梁桥,建于1916年,全长64.4米,分四个桥孔,每孔净跨12.2米,宽3.4米,高16米。五个桥墩之上各有民族形式的宝塔型、宫殿型桥亭,桥亭檐层层而上,如翼欲飞,宏伟壮观。整座桥梁建筑不用一颗铁钉或其他铁件,均采用榫槽结合或竹木梢钉,但结构联系却十分牢固。程阳桥精湛的建桥技术充分显示我国侗族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川灌县的珠浦桥是竹索桥的代表,它位于著名的都江堰口,横跨岷江的内外两桥,长340米,8孔,最大一孔跨径为61米,它的24根粗5寸的竹索由细竹篾编织而成,桥的两端和中间石室中,安放绞竹索和木绞车等设备,桥始建于宋代以前,历代时毁时修。泸定县的大渡河铁索桥建成于1706年4月,净跨100米,净宽2.8米,桥面距枯水位14.5米。用了13根铁链9根底索承重,两边各放二根作为扶手缆。每根铁链平均由890个扁环扣联而成,重约一吨半。1935年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它在国际桥梁展览活动中多次展出。据调查,跨径不小于泸定桥的铁链桥或铁眼杆桥,在四川、云南山区不止一座。由于它结构简单、用料节约,当地人民又有世代相传的建造经验,因此解放后这种桥型不仅没有淘汰,还有所发展。 赵州桥、宝带桥、卢沟桥、枫桥以及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十七孔桥等都是拱桥的杰出的代表。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余年后才采用弓形拱。 解放后,桥梁建筑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事业达到了先进的水平。 (选自《旅游天地》1980年第3期) 2.桥梁审美观(樊凡) 桥梁主要用于交通负荷、跨越障碍,这是它的基本功能,所以桥首先要符合此要求。如果是一座不堪使用的危桥,摇摇欲坠,也就没有什么美可谈了。因此,桥梁结构的造型应表现出有力量、稳定、连续和有跨越能力等等,以显示功能的保证性。这也就自然地引起人们的美感。对于不同用途的桥梁,如园林、城市、公路、铁路桥梁等,或同一用途而其所在环境条件不同时,其结构及各项附属设施的造型都应准确鲜明地表现出符合使用要求,并能恰如其分。这也就是一种美的因素。就所有桥梁而论,交通使用功能要求和鉴赏要求在其重要性上,并不是等量齐观的,它随着建桥目的和建桥环境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并通过造型表现出来为人们所理解。如荒漠原野上的公路桥和繁华城市中的园林桥应当各自“量体裁衣”地选择适合的型式。 正确的桥梁审美观是功能、技术、经济与美观融合一体,共同作用,美寓其中。 3.桥梁美十则(樊凡) 关于桥梁美,很多人早就关心了,并提出过很多设想和措施,关于桥梁美的形态规律、审美标准等等,从一些文献资料中披露出其看法、分类多不一致,可以说是众说纷纭。现参考这些资料,并结合我国桥梁工程中习用的一些原则,以简单明了的形式拟以下桥梁美十则,并列举桥例分别论述。这十则是:1.环境的协调;2.主从与对称;3.韵律;4.均衡与稳定;5.统一;6.比例与尺度;7.连续与明暗搭配;8.力线明快;9.色彩;10.风格。这些法则也可以说是达到“协调”的法则。 (以上两则资料均选自《桥梁美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年版) 4.桥名谈往(茅以升) 万物皆有名,有的还要有专名,就像人有名字一样。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国近代桥梁,受了西方影响,题名时,总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使人一望而知,就行了。铁路公路上,更是用里程标记作名字,如同某某路上的“345,678公里桥”,那才真是确切不移的。然而我国古时桥名,不是这样。它总要有些文学气息,使人见了,不由地发生情感,念念不忘。或是纪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诗情画意,为之心旷神怡。这样,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影响,就立刻表现出来,因而容易流传。桥的“身价”,也因此而抬高。一座桥出了名,它的名字还会跟着多起来,除了正名,还有俗名、别名等等,就像人名,除了学名,还有别号、小字等等。有的是在民间自然而然地逐渐形成的,有的却是文人学士,要借此而为自己题名的。总之,桥成就要题名,成为风气,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特色。 桥的题名,字不在多,如同人名一样,一般都是两个字,有时只有一个字。就只这一两个字,而能显示出桥的特征,正是我国文字的妙用。这是由于我国历史上的典故多和文学里的成语丰富的缘故。文史里的财富,大为桥名增光。然而桥多了,关于它的典故和成语也反过来为文史服务。比如,《史记》里“信如尾生”一辞来自桥的典故,《阿房宫赋》里,“长桥卧波”一辞来自桥的成语。桥的名字题得好,它对文史就可有贡献了。桥名的重要,有如此者。 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学的丰富,它也许是世界无双的。先谈单名。较著名的有:“蓝桥”,在陕西蓝田县蓝溪上,“传其地有仙窟,即唐裴航遇云英处”;“枫桥”在苏州,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断桥”在杭州西湖,唐张祜诗:“断桥荒藓合”,明朝莫仲有《断桥残雪》词等。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专名,其中有的以材料为名,如“石桥”,梁简文帝即有《石桥》诗:“写虹便欲饮,图星逼似真”;“铁桥”,明朝吴兆元有《渡铁桥》诗:“宝筏群生渡,金绳八道开”;“竹桥”,杜甫有《观造竹桥》诗等。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江桥”,唐杜甫诗:“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野桥”,唐刘长卿诗:“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等。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韩愈诗:“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斜桥”,宋朝欧阳修诗:“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画桥”,宋朝范与求诗:“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朱桥”,唐朝郑谷诗:“朱桥直抵金门路,粉堞高连玉垒云”;“天桥”,山西太原保德州及云南大理都有,大理的“下断上连,石梁跨之,两岩激水溅珠,宛如梅绽,人呼为不谢梅”等。有的与桥畔景物有关,如“花桥”,福建宁德县、湖北长阳县及广西桂林都有,桂林的有“花桥烟雨”之称;“柳桥”,在杭州西湖,宋周邦彦词:“水涨鱼天拍柳桥”等。有的比较特殊,如“草桥”,在北京右安门外;“席桥”,在山东东平县,“相传宋真宗东封泰山,车驾经行,以席铺藉”;“瓜桥”,浙江富阳县,“世传孙钟设瓜于此桥”;“鸭桥”在陕西陕城。“金桥”在山西上党,唐潘炎有《金桥赋》。更有事涉怪诞的,如“暗桥”,在安徽建平县,“旧传伍员奔吴,避于山中,追者至此,云气护之,员及桥而天暗”;“鬼桥”,《初学记》“上方有鬼桥”;“赤桥”,在山西太原晋水北渠上,“宋太宗凿卧龙山,血出成河,因更今名”等。 桥名用两个字是最普遍而又标准化的,单名的桥已经不少,双名的更是多得多。试思每桥皆有名,在我们古老的大国,该有多少桥名啊!然而在这成千上万的单名和双名中,重复的究竟不多,如果把这所有的桥名都搜集起来,编成一部《中国桥名录》,该是够洋洋大观的了。 现在再来举一些双名的例,说明桥名的丰富多彩。根据反映内容,一部“桥名录”可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表扬”。首先是表扬桥的功用的,如“安济桥”,即“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南河上,一名“大石桥”,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迹也”;“万安桥”,即“洛阳桥”,在福建泉州,为渡海用,“去舟而徒,易危以安,民莫不利。”“灭渡桥”,在江苏吴县,桥成“南北往来者踊跃称庆,名灭渡,志平横暴也。”“安平桥”,在福建晋江,建成于宋绍兴二十二年,全长2070米,俗名“五里桥”,旧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传说。其次是表扬造桥人物的,如“绩麻桥”,在湖北孝感县,“世传居民女绩麻所建”;“夫妇桥”,即四川灌县竹索桥,清何先德造,未完,其妻续成之;“葛镜桥”,在贵州平越,明万历间葛镜建,“屡为水决,三建乃成,靡金巨万,悉罄家资”。 第二章是“纪事”,记载有关桥的流传下来的故事。如“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门外,“昔孔明于此饯费聘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唐陆肱有《万里桥赋》,宋吕大防有《万里桥》诗,杜甫诗:“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唐张籍诗:“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宋苏轼诗:“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宋陆游诗:“雕鞍送客双流驿,银烛看花万里桥”。“马桥”,即“升仙桥”,在四川成都北,西汉司马相如不甘贫贱,立志做官,“尝题柱云,大丈夫不乘马车,不复过此桥”,唐岑参有《升仙桥》诗:“及乘马车,却从桥上归”,宋京镗有《马桥记》云:“兹建桥以马名,自是长卿之遗踪亦不泯矣。”“兰亭桥”,在浙江绍兴,“晋王右军修禊处,桥下细石浅濑(lài赖),水声昼夜不绝”。“洗耳桥”,在河南汝州,相传尧要将天下让给许由,许由自命清高,认为听了这话污了自己的耳朵,此桥所在“即许由洗耳处”。“虎渡桥”,在福建漳州,亦名江东桥,“江南桥梁,虎渡第一,昔欲修桥,有虎负子渡江,息于中流……乃因垒址为桥”。“宵市桥”,在江苏扬州,即“小市桥”,“相传隋炀帝时于此开夜市”。 第三章是“抒情”,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感情。如“销魂桥”,即“灞桥”,在陕西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取江淹别赋句,又呼为销魂桥”。唐王之涣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明葛一龙词:“桥上飞花桥下水,断肠人是过桥人。”“思乡桥”,在河北丰润,“宋徽宗北辕过桥,驻马四顾,泫然曰,吾过此向大漠,安得似此水还乡矣……人乃谓思乡桥也”。“至喜桥”,在四川广安,“昔欧阳修自吴入蜀,喜路险至此始平”。“情尽桥”,在四川简阳,唐雍陶《题情尽桥》诗有序云:“阳安送客至情尽桥,问其故,左右曰送迎之地止此。”“忘恩桥”,在陕西西安,“中官初入选,进东华门,门内有桥曰皇恩桥……俗呼曰忘恩桥,以中官既富贵,必仇所生,盖耻之也”。 第四章是“写景”,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春波桥”,在浙江绍兴,贺知章诗云:“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故取此名桥。“海棠桥”,在湖北黄州,“宋时桥侧海棠丛开,秦观尝醉卧于此,明日题其柱”。“胭脂桥”,在江西饶州,鄱阳王萧俨生活奢华,宅中宫人,洗胭脂水流出,把桥下水都染红了,故名。“月样桥”,在山东青州,“采石凝结如天成”。“绿杨桥”,在湖北蕲水,“因东坡醉卧桥上,有‘解鞍欹枕绿杨桥’之句,遂名”。按苏轼《西江月》词自序云:“春夜行蕲水中……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书此语桥柱上”,即是桥也。 第五章是“神异”,把神仙和桥梁联系起来,大多与道教有关。如“圣女桥”,在陕西白水,传说为三神女一夜成之。“白鹤桥”,在江苏句容,“汉永元间茅氏兄弟三人,乘鹤至此,有白鹤桥,大茅君驾白鹤会群仙处”。“集仙桥”,在江西安福,“相传居人夜闻桥上仙乐缭绕,旦往视之,惟见书吕洞宾字于桥柱”。“乘鱼桥”,在江苏苏州,“昔琴高乘鲤升仙之地”。“照影桥”,在湖北石首,“相传有仙人于此照影”。 以上是单字和双字的桥名录。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桥名,当然也有,但为数极少。三字桥名中著名的有二十四桥,在江苏扬州。唐杜牧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的“二十四桥”,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云是二十四座桥,并列举其名,但据南宋姜白石的《扬州慢》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则又似一座桥。后来清朝梁章巨在《浪迹丛谈》中更提到在孟毓森所居宅旁之桥上,有“二十四桥”的题名榜,可见“二十四”已成为一座桥的专名。不过这种用数目字当专名的桥,并无他例,有的只是以数为序而已,如杜甫诗“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四字或以上的如“旧浣花桥”、“杨柳河桥”、“德阳王桥”(以上均在成都)、“新学前桥”、“建富木桥”(以上均在南昌)、“新饭店石桥”(四川温江县)等等,有的是地名或人名关系,其余都是把单名或双名的桥加以解释,并非完整的专名。因此,中国桥名,基本上只有单名和双名两种,在《桥名录》中把这两种搜集齐全,所余就无几了。 但是,我国古桥并非个个都有专名。有的本来并无名称,后来有人随便叫它一下,逐渐也就成了名字,如“大桥”“小桥”“新桥”“旧桥”“长桥”“短桥”“南桥”“北桥”等等。这些“俗名”,时间一久,就成为“正名”了,如福州的“小桥”,因在“万寿桥”的大桥附近而得名,就此成为专名。有的“桥”,名气非常之大,但实际上并无此桥,如“陈桥”,在河南开封%

知道上面传不了,先给你看两个题目:Cost-effectiveness related to the earthquake resisting system of multi-span bridges成本效益与地震有关的多跨桥梁抵抗系统Vibration, control and monitoring of long-span bridges—recent research, developments and practice in Japan日本振动,控制和监测研究,发展大跨度桥梁最新研究与实践上面文献来自Elsevier 数据库 文献不会有Word格式,一般是pdf,你可以转化为Word;桥梁类文献都会有图片的,你不需要的话自己去掉就行了;另外文献一般不会有10-30页这么多,你需要的话我可以传给你,或者你查到其它满意的文献不方便下的话可以找我,我可以通过教育网下载。查外文文献可以在以下数据库中查到:APS美国物理学会期刊数据库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 Science (CPCI-S)Emerald期刊库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Elsevier 数据库Ei CompendexEBSCO 数据库ICE(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全文期刊数据库I Mech E(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数据库INSPEC科学文摘数据库IEEE/IEE(IEL)数据库ICONDA(国际建筑数据库)Intel Technology JournalIndex to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roceedings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on the WebJSTOR西文过刊全文库科技报告数据库LexisNexisLWW数据库MathSciNet美国科学研究出版社免费期刊Marklines全球汽车信息平台(Marklines Automobile Information Platform)MIT & IEEE-Wiley eBooks电子书数据库Nature Geoscience电子期刊数据库nature期刊电子版的回溯档Nature系列电子期刊NTIS数据库netlibrary(ebsco电子图书)网络图书馆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OSA美国光学学会Optics Infobase数据库OCLC First SearchOVID 数据库OSO牛津在线学术专著数据库OUP牛津期刊数据库PQDD博硕士论文文摘数据库PQDD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电子期刊数据库REASON睿则恩教育视频数据库Springer电子图书数据库SpringerProtocols实验室指南SpringerMaterials数据库SAGE Knowledge电子书数据库SAGE Premier电子期刊SEG( 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 Digital Library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SciFinder ScholarScience OnlineSpringer LinkSIAM数据库TRANSPORT(交通运输文摘)Taylor & Francis OnlineTaylor & Francis社科期刊数据库Tech science press电子期刊数据库Taylor & Francis科技期刊数据库WorldSciNet世界科技期刊网Ulrich s Periodicals Directory乌里希期刊指南Web of Science(SCI)Wiley-Blackwell电子期刊数据库卓越联盟图书馆知识共享服务平台

关于桥梁工程的论文

中国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型式之一。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座古桥,能经得起天灾战祸的考验,历千百年而不坏,不仅是作为古迹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变,可以称作奇迹。当然,还应归功于历代的辛勤修缮,这类修缮活动又往往是出自民间的爱桥护桥,这一社会风尚,在我国桥梁史上,有不少故事,是值得传颂的。我国素有多桥古国之誉,这种史的观念和数量上的概念,以及有实物可按的直觉印象,都是为理解中国石拱桥所须涉及到的知识面。如果抽掉这些生动史实,则不仅内涵空虚,一两座孤立的躯壳,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其次,石拱桥在我国桥梁发展史上,出现较晚,但它一经出现,便得到迅猛发展,即在1880年近代铁路公路桥梁 工程技术传入中国以后,它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结合现代的工程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取得了更大的发展。本文所介绍的两座桥,赵州桥已历时一千四百年,卢沟桥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经历了近七百年,它们都称得上雄伟坚固,迄今仍保持着初创风貌,可以通行重车,在中外石桥中是罕见的。赵州桥敞肩式的创造,早于西方七个世纪,它们之所以能够经久不坏,说明设计与施工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再如赵州桥的浅基础、短桥台,不少现代工程师表示惊叹,因为经过多次地震洪水而屹立无恙,这决不是偶然的,唐张嘉贞的《石桥铭序》中所云:“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一评价,几乎和二十世纪工程界学者异口同声,技术高超,于此可见。本文在大量史实中,用“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来概括古代石拱桥技术上的成就,这是古今中外桥梁以及任何建筑物所一致追求的目标,在六世纪初,我国的能工巧匠发挥智力,大胆创新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是值得自豪的。 再次,跨水架桥,意境之美,雕琢装饰,千姿百态,也是体现我国审美观的一种民族传统。建筑不论大小,工艺必须精益求精,如同一幅画图,不许有一处败笔。自从石窟造像盛行,古代石工,都有一套过硬本领,都具有一定的美工水平,赵州桥的栏板,卢沟桥的石狮,都以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这也是中国石拱桥在艺术方面一个可贵的传统,对于现代石拱桥装饰也还存在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石拱桥,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发展的前景,过去有用的东西,今天仍在起着作用,因此,它是一份可珍贵的遗产,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我们在现代桥梁事业中,必然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也叫大石拱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清水河上。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桥。唐代文人赞美桥如"初云出月,长虹饮涧"。 这座桥建于隋朝公元605年至618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桥身长50.82米,宽9.60米,大拱的净跨度长37米,拱高23米。他考虑,为使桥面坡度小,将桥高与跨度呈1:5的比例,这样既便于行人来往,也便于车辆通行;拱顶高,又便于桥下行船。他又在大拱的两肩上,各做两个小拱,使得整个桥型显得格外均衡、对称,既便于雨季泄洪,又节省了建筑材料。其结构雄伟壮丽、奇巧多姿、布局合理,多为后人所效仿。李春设计的桥面坦直,共分三股,中间走车马,两旁走行人,不仅可使秩序井然,且又能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可见,在1300多年前,在技术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一个普通石匠李春有这样高超的技术,实为难能可贵。 李春选用的石料和石料砌法技艺与众不同。他采用长方形石料,每块重约一吨,在1350多年前的隋朝,李春在没有起重机和吊车的情况下,运这么重的大石头是何等的艰辛。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可见李春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和代价! 李春带领其他工匠,将石料各面部凿有细密的斜纹,使石块相互咬合扣紧。全桥由28道独立的石拱纵向并列组成。他想,这样可以使每道石拱圈各自独立负荷载重,又便利于修缮。为了加强各拱圈的连接,他又采用9道铁梁贯于拱背之上,接着用腰铁嵌入拱石之间,使桥能"奇巧固护,用于天下"。 最后,李春又组织能工巧匠,在桥面的两侧石栏杆上,刻有许多精美的古典雕刻艺术,图案细腻,刀法苍劲有力,雕刻灵变,各种鸟兽龙腾虎跃,欲飞若动,形象逼真,堪称隋唐时代雕刻艺术的佳作。这种拱上加拱、"敞肩拱"的新式桥型,这样的布局,采用这样的巨形跨度,构成这样的优美的造型,是李春在世界上的首创。在欧洲,14世纪才出现法国泰克河上的赛雷桥,但是,比中国赵洲桥晚了700多年,并且早已被洪水毁坏无存。所以,李春造的赵州桥是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唯一尚存的时间最长的一座,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是相当有价值的。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这座历史悠久、结构奇特、造型美观、居世榜首的赵州桥,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 但是,关于李春的生平事迹却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就连隋朝之后的唐朝人,也只有"制造奇特赵州桥的人是隋匠李春"等数语记载。在赵州桥建成100年以后的唐朝开元13年(公元726年)中书令张士贞在《安济桥铭》中简略提到:"赵州清水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这说明,在封建社会里,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不知有多少被埋没了。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赵州桥的基础非常坚固。1350年来,两边桥基下沉水平只差5厘米,这说明李春桥址选择科学合理。赵州桥桥基,是建筑在清水河河床的白粗沙层上,既没有打桩,也没有其他石料,桥台仅用五层石料砌成,桥基很牢,结构简单。在1350年前,李春就敢用这样天然地基来承担大桥的全部重量,可见李春对工程学、力学、建筑学、水文、地质等都有深刻的理解。李春有这么多科学知识,无疑是他从劳动实践中获得和积累的。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李春的名字也永垂史册。

桥梁工程学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交通运输对它的需要。古代桥梁以通行人、畜为主,载重不大,桥面纵坡可以较陡,甚至可以铺设台阶。在有重载马车之后,载重量逐步加大,桥面纵坡也必须使之平缓。这时的桥梁材料仍以木、石为主,铸铁和锻铁很少使用。 从桥梁的原始雏形——堤梁(及在浅滩溪涧中筑起一个个石堤,堤间流水,人从石堤上跨越)、独木桥、浮桥(架设在船只上的桥)和石拱到现在超千米跨度的悬索桥,桥梁工程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发展可谓翻天覆地。然而桥梁工程能拥有这翻天覆地的发展取决于工程材料和工程技术迅猛发展的有力推动。在原始社会里,懵然无知的古人类还只是追求有一个起身的洞穴和能填饱肚子的食物,还不会想到桥。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交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创造了桥。然而那时工程材料的使用仅限于天然的木和石块,且工程技术非常落后,所以人们只能建造简单的桥——堤梁、独木桥和简单的石拱。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在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是一座用石块干垒的单孔石拱桥,距今3500年左右建成。我国古代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公元590——608年建造在河北省赵县(叫)河上留存至今的隋代敞肩式单孔圆弧弓形石拱桥,即赵州桥。该桥全长82m,桥面宽约10m,采用28条并列的石条砌成拱券形成。拱券矢高23m。拱上设有4个小拱,既能减轻桥身自重,又便于排洪,且更显美观。该桥无论在材料使用、结构受力、艺术造型和经济上都达到极高成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式拱桥,早于欧洲同类桥约1000年。近代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为从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这个时期内土木工程的主要特征有:——有力学和结构理论作为指导;——砖、瓦、木、石等结构建筑材料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混凝土、钢材、钢筋混凝土及早期的预应力混凝土得到发展;——施工技术进步很大,建造规模日益扩大,建造速度大大加快。在这个时期内,以下几件大事对桥梁工程的影响巨大: (1)意大利学者伽利略在1638年出版的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中论述了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和梁的强度,首次用公式表达了梁的设计理论。 (2)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87年总结了力学三大定律它们是土木工程设计理论的基础。 (3)瑞士数学家欧拉1744年出版《曲线的变分法》建立了柱的压屈理论,得到计算柱的临界受压力的公式,为分析土木工程结构物的稳定问题奠定了基础。 (4)1824年英国人阿斯普丁取得了波特兰水泥的专利权,1850年开始生产。这是形成混凝土的主要材料,使得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后来,在20世纪初,有人发表了水灰比等学说,才初步奠定了混凝土强度的理论基础。 (5)1859年发明了贝塞麦转炉炼钢法,似的钢材得以大量生产,并愈来愈多地应用于土木工程。 (6)1867年法国人莫尼埃用铁丝加固混凝土制成花盆,并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工程中,建造了一座蓄水池,这是应用钢筋混凝土的开端。1875年他主持建造了第一座长16m的钢筋混凝土桥。 (8)1779年英国用铸铁建成跨度为5m的拱桥;1826年英国用锻铁建成跨度为177m的悬索桥;1883年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大跨钢悬索桥——布鲁克林桥;1890年英国又建成两孔主跨达521m的悬臂式刚架桥,这样,现代桥梁3种基本形式(梁桥、拱桥、悬索桥)相继出现。 自从有了铁路以后,桥梁所承受的载重逐倍增加,线路的坡度和曲线标准要求又高,且需要建成铁路网以增大经济效益,因此,为要跨越更大更深的江河、峡谷,迫使桥梁向大跨度发展。石材、木材、铸铁、锻铁等桥梁材料,显然不合要求,而钢材的大量生产正好满足这一要求。 在技术方面,只是凭经验修桥,曾使19世纪80~90年代的许多铁路桥发生重大事故;从这时起,正在发展中的结构力学理论得到了重视,而在它的静力分析理论完全确立并广泛普及之后,桥梁因强度不足而造成的事故显然大为减少。 二十世纪以来,公路交通有很大发展。在内陆,需要在更多的河流、峡谷之上建桥。在城市中,以及在各种交通线路相交处,需要建造立交桥。在沿海,既需在大船通航的河口、海湾、海峡修建特大跨度桥梁,又需在某些海岛与大陆之间修建长桥。 由于更多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现代桥梁工程的发展尤其迅速,世界各国相继建造出超千米的桥梁。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西班牙的卢纳巴里奥斯桥,跨径达440m,采用了双面辐射形密索布置 世界第一的悬索桥——日本明石海峡桥,横跨日本内海,使日本神户与淡路岛紧紧相连这座大桥全长3190M,中央跨度1990m于1998年竣工它可以承受里氏5级地震目前中国在建的一批公路桥梁,无论是桥梁的数量还是工程规模、技术难度、科技含量,都代表着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创造了中国建桥史之最。据悉,这些桥梁主要有:阳逻长江大桥,主跨1280米的悬索桥;南京长江三桥,主跨648米的斜拉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跨江连岛的主跨1490米悬索桥和406米斜拉桥组合;深圳湾跨海大桥,主跨180米独塔单索面斜拉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主跨1088米的斜拉桥,居世界第一;杭州湾跨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全长36公里,是世上在建最长的公路跨海大桥。一个国家同时在建这么多世界级桥梁,在世界上不多见。 桥梁需要大量修建,而人力、物力、财力有限;于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引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桥式,对结构行为进行更精确的数值分析,采用更精确的结构试验进行验证,以使桥梁建设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桥梁工程学主要研究桥渡设计,包括选择桥址,决定桥梁孔径,考虑通航和线路要求以确定桥面高程,考虑基底不受冲刷或冻胀以确定基础埋置深度,设计导流建筑物等;桥式方案设计;桥梁结构设计;桥梁施工;桥梁检定;桥梁试验;桥梁养护等方面。 在建桥材料方面,以高强、轻质、低成本为选择的主要依据,近期仍以发展传统的钢材和混凝土为主,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对于建筑钢材的脆断机理、初始几何缺陷等,以及混凝土材料的非弹性问题(收缩徐变以及疲劳等),将继续作充分的研究,使能正确控制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至于碳纤维塑料等在桥梁上的广泛应用,还必须在降低成本以后才有可能。 在桥梁勘察设计方面,随着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大跨度或复杂的桥型将不断涌现。高速公路的发展,对桥梁设计亦将提出新的要求。在桥式方案设计中,将有可能利用结构优化设计理论,借助电子计算机选出最佳方案。 在结构设计计算中,采用空间理论来分析桥梁整体受力已成为可能;以概率统计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理论,将进一步反映在桥涵设计规范中,使桥梁设计的安全度得到科学合理的保证。桥梁美学作为时代、民族的文化在某些方面的反映,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桥梁的面貌将蔚为大观。 在桥梁施工方面,对施工组织将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经济有效的管理。在施工技术中,将不断引用新技术和高效率、高功能的机具设备,借以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如采用激光测量控制结构的精确定位;引用自升式水上平台克服深水基础的困难;利用遥控设备在沉井、沉箱中挖基,以减少劳动强度并避免人身危险;利用高质量的焊接技术,借能推广工地焊接等,此外,装配式桥梁也将有所发展,以使结构和构件标准化,生产工业化。 在桥梁养护维修方面,要求对既有桥梁建立完善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在桥梁维修检查中,引用新型精密的测量仪表,如用声测法对结构材料的缺陷以及弹性模量进行测定;用手携式金相摄影仪检查钢材的晶体结构俾能及早进行加固防患于末然,以便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桥梁工程始终是在生产发展与各类科学技术进步的综合影响下,遵循适用、安全、经济与美观的原则,不断的向前发展。人们除了要求桥的功能完善,还讲求桥的外形美观、有艺术性 ,桥梁地建造将更加复杂化,更加艺术化,桥梁的未来将更加多元化,是现代桥梁更现代,还是旧式桥梁的复兴,值得期待! 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时,在今宜昌和宜都之间,出现了架 设在长江上的第一座浮桥。 在秦汉时期,我国已广泛修建石粱桥。世界上现在是保 存着的最长、工程最艰巨的石粱桥,就是我国于1053一1059年 在福建泉州建造的万安桥,也称洛阳桥,此桥长达800米,共47 孔,位于“波涛汹涌,水深不可址”的海口江面上。此桥以 磐石铺遍桥位底,是近代筏形基础的开端,并且独具匠心地用养殖海生牡蛎的方法胶固桥基使成整体,此也是世界上 绝无仅有的造桥方法,近千年前就能在这种艰难复杂的水文 条件下建成如此的长桥,实是中华桥梁史上一次勇敢的突破。 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河北省赵 县的赵州桥(又称安济桥),该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m, 宽9m,拱失高度7.23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 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 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 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 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 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 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 1240年建造的福建潭州虎渡桥,也是最令人惊奇的一 座粱式大桥,此桥总长约335m,某些石粱长达23.7m,沿宽度 用三根石粱组成,每根宽1.7m,高1.9m,重达200多吨,该桥一直 保存至今”历史记载,这些巨大石梁桥是利用潮水涨落浮运建 设的,足见我国古代加工和安装桥梁的技术何等高超。 广东潮安县横跨韩江的湘子桥(又名广济桥)此桥始 建于公元1169年,全桥长517.95m,总共20墩19孔,上部结构有 石拱、木梁、石梁等多种型式,还有用18条活船组成的长达 97.30m的开合式浮桥,设置浮桥的目的,一方面适应大型商 船和上游木排的通过,并且也避免了过多的桥墩阻塞河道, 以致加剧桥基冲刷而造成水害,这座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 桥,柱石桥之长、石墩之大、桥梁之多以及施工条件之困难 工程历时之久,都是古代建桥史上所罕见的。。 1957年,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胜利建 成,结束了我国万里长江无桥的状况,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桥的正桥为三联3X128m的连续钢桁粱,双 线铁路上层公路桥面宽18m,两侧各设2.25m人行道,包括引 桥在内全桥总长1670.4物,大型钢梁的制造和架设、深水管柱基础的施工等,对发展我国现代桥染技术开创了新路。 1969年胜利建成了举世瞩目的南京长江大桥,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施工,并使用国产高强钢材的现代大型桥梁,正桥除北岸第一孔为128m简支钢桁粱外,其余为9 孔3联,每联为3x l60m的连续钢桁粱。上层是公路桥面,下层 为双线铁路,包括引桥在内,铁路部分全长6772m,公路部 分为4589m,桥址处水深流急,河床地,质极为复杂桥墩基础 的施工非常困难。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显示出我国的建桥事 业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是我国桥梁史又一个重要标 志。 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而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中国的桥梁建造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前十年为此做了经济上、技术上和人才上的准备,九十年代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批更大的越江跨海工程的建设,中国桥梁将会创造更辉煌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造就一代巨人去引领世界桥梁的未来。 1990年四川省在宜宾市建成的小南门桥,跨径达到240米,已是当时世界上中承式拱桥中跨径最大的一座。2001年11月7日,小南门大桥因吊杆锈蚀造成部分桥面跨塌,在修复过程中,技术人员对全桥进行了检测,大桥整体结构依然完好。小南门大桥所付出的代价是创新的代价,没有创新我们就不可能一睹1400年前的赵州桥。 1991年,四川省苍溪县建成了中国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旺苍大桥,跨径115米。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各地虽然兴建了不少钢管混凝土拱桥,但跨径始终在200米以下徘徊,直到199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建成了三岸邕江大桥,一举将此类桥梁的跨径提高到270米;1999年又建成了跨径220米的六景大桥。此后,在湖北、浙江和贵州等省,跨径在250米左右的钢管混凝土公路、铁路拱桥开始增多。 1995年贵州省瓮安县建成江界河大桥,首次突破了中国混凝土拱桥跨径 300米大关,达到330米,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桁式组合拱桥。不仅如此,其拱顶桥面至水面高度达263米,居中国各类桥梁之首。大桥一跨飞跃乌江天险,主孔分108个桁片预制,运用桁架伸臂法悬拼架设,两岸引孔为桁式刚构,全桥轻盈简洁,凌空飞渡,气势不凡。 1997年重庆万县长江大桥建成。大桥位于万州区(原万县市)黄牛孔处,是上海至成都高速公路跨越峡江天险的特大型拱桥。大桥一跨飞渡长江,全长 12米,主拱圈为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箱型混凝土结构,主跨420米,桥面宽24米,为双向四车道,是1995年贵州省瓮安县建成江界河大桥,首次突破了中国混凝土拱桥跨径 300米大关,达到330米,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桁式组合拱桥。不仅如此,其拱顶桥面至水面高度达263米,居中国各类桥梁之首。大桥一跨飞跃乌江天险,主孔分108个桁片预制,运用桁架伸臂法悬拼架设,两岸引孔为桁式刚构,全桥轻盈简洁,凌空飞渡,气势不凡。 华夏第一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是我国“八五”规划的“两纵两横”国道主干线中沿海主骨架的跨江工程,是目前 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径钢悬索桥。大桥由桥塔、主缆、锚旋和钢箱梁等主要部件组成。大桥全长3071 米,主跨1385米;桥面宽33.8米,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100公里/小时;通航净空为50米,可通行五万 吨级巴拿马型散货轮。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的两根主索,各长2400多米,直径近1米,每根重1.4万 多吨,主索用127根直径5.3毫米的钢丝搅成索,再由169股钢索组成主索。主桥每边有85个吊杆,每个吊杆2根,用以连结主索和桥面。 两岸索塔标高为196.236米,相当于65层搂高。北塔基长43.5米,宽73.5米,下有123根近90米长的基础桩。北锚的混凝土陈井平面长69米,宽51米(面积相当于一片足球场大)。沉入地面58米,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沉井。江阴长江大桥于1994年11月22日正式开工,1999年10月1日胜利通车,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四”。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中国的桥梁建造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前十年为此做了经济上、技术上和人才上的准备,九十年代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批更大的越江跨海工程的建设,中国桥梁将会创造更辉煌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造就一代巨人去引领世界桥梁的未来。

这范围也忒广了吧?你是要桥梁工程的施工、设计、节点构造还是材料什么方面的论文总要有个方向的吧?

关于桥梁隧道的论文

Hangzhou Bay Bridge杭州湾跨海大桥Hangzhou Bay is an immense estuary delta that divided the Chinese municipality of Jiaxing from neighbouring N The idea for the bridge was touted for many years before construction even reached the drawing board, but the bridge was eventually completed in It was not opened to the public until 2008, after a period of rigorous and stringent The area where the bridge lies is prone to not only typhoons, but also some of the highest tidal forces in the world and, as if that was not enough to be going on with, earthquakes! To account for all these adverse forces, the builders used steel piles, rather than the more usual concrete ones, and employed the cable-stayed bridge formation that is recognised as one of the strongest and most stable methods of bridge- Stretching some 22 miles across the bay, the bridge leapt into the top ten of trans-oceanic bridges on its completion and immediately cut travel times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from around 250 miles to a mere 杭州湾是一个巨大的河口三角洲,将中国的直辖市嘉兴和它的邻居宁波分隔开来。在正式建设之前,大桥的想法已经构思酝酿多年,甚至已经到了图纸设计阶段,但到2007年大桥最终建成。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测试之后,直到2008年大桥才对外开放。大桥所处区域不仅仅易受台风影响,同时也受世界上最高强度潮汐力的影响,似乎这些并不够,还有地震的存在!考虑到所有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建造者使用了钢管桩而不是更常用的混凝土桩,并且所采用的斜拉桥的形式被公认为是最坚固和最稳定的桥梁建设方法之一。横跨海湾总长将近22英里(4公里),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即跻身十大跨海大桥之列,直接将两区域之间的行程时间由大约250英里(402公里)缩短到只有50英里(80公里)。

关于对高等级公路中小跨径桥梁设计分析论文关键词:墩台;设计;耐久性;结构; 斜交桥 论文摘要: 一般公路中的桥梁常以正交布设为主,但为了满足公路技术标准,应使路线线形流畅、连续,部分桥梁须服从路线走向,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斜交桥梁,因此在公路桥梁设计中,斜交桥梁的桥型布置、结构形式的选择是否合理将对桥梁施工难度、结构耐久性及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本文根据多年从事公路桥梁设计工作的经验,总结了中小跨径斜交桥的布设方法,并且指出应根据桥梁所处位置的路线线形、斜交角度、河流情况等因素,通过方案比较,选择合适的桥型布置,从而使斜交桥设计合理、施工方便、经济美观。 一、斜弯桥梁的一般布设 处于弯道中的斜交桥梁设计,一方面,应使桥梁结构简单,构件类型少,尺寸统一,便于机械化生产装配,便于施工,桥型布置应与路线线形协调一致,偏差小。另一方面,应达到经济、适用、美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桥梁布置孔数为1 孔~2 孔时,墩台一般采用平行布置,上部预制构件采用平行布置,主要优点是同一孔上部预制构件尺寸统一,可减少模板型号,施工方便。当桥梁处于曲线半径较小的弯道上时,采用平行布置会出现少许偏差,对2 孔桥梁墩台宜按折线形平行布置。但前后桥台的轴线与路线的斜交角不同,构造尺寸及斜角也不一致,前后孔墩台尺寸、支座位置、柱距均有差别,设计上相对繁琐,施工也不方便。桥梁布置孔数多于3 孔时,墩台一般采用法向布置,上部预制构件采用径向布置,即各片梁板轴线的端部分别位于同一半径上,此时,同一孔的各片梁板布置不平行,须由铰缝宽度进行调整;主要优点是下部构造尺寸统一,即桥墩帽梁尺寸、支座位置、柱距均相同,上部预制构件尺寸型号一般为单孔桥面布置梁板的片数,因此,桥梁布置孔数较多时,墩台宜采用法向布置,既方便设计,又便于施工。对左右幅分离式斜弯桥的设计,左右幅桥墩台一般应分别进行设计,特别是斜交角度大、曲线半径相对较小时,左右幅桥墩台的尺寸将相差较大,只能以不同的参数控制进行尺寸计算,可推算左右幅桥各自的斜交角后,进行简化设计,才能使左右幅桥墩台布设的误差相应减小,更接近路线线形。 二、斜交桥梁的特殊布设 错台布置:适用于左右幅为分离式斜交桥梁,跨越河道有通航要求。如珠邵高速公路第八合同段中K32 + 5大桥,横断面布置为分离式左右幅桥,位于弯道半径R = 1600 m 的曲线上,本桥跨越河流宽度约20 m ,路线与河流的斜交角为150°。本桥设计:限于本工程大、中桥梁采用统一跨径,上部预制构件尽量要求统一,本桥上部构造采用7 孔20 m 预制空心板,下部构造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如果按河流方向布置桥墩、桥台,可满足河道通航要求,但桥梁构件出现30°锐角构造,其受力极不利,质量难以保证,也不符合规范要求,经多方案比较,最后墩台以斜交角度135°布置,而左右幅桥须采用错台7 m 布设,这样可改善构件的受力条件,也能满足河道通航及河岸上设置机耕路的要求。 设置异形梁板过渡孔:适用于斜跨河流及跨过正交通道的桥梁。如珠邵高速公路第六合同段中K23 + 25 大桥,位于弯道半径R = 1 600 m 的曲线上,本桥跨越河流宽度约72 m ,机耕路、通道多处,路线与河流的斜交角为120°。该桥设计:上部构造采用20 m预制空心板,1 号~7 号孔为斜交110°布置,9 号~38 号孔为正交布置,8 号孔为过渡孔,采用异形板过渡,下部构造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采用这种方法布设,主要考虑旱桥相对较长,仅在跨越河流部分采用斜交布置,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可满足河道通航及河岸上设置机耕路、通道的要求。路线与河流的斜交角较大时采用正交布置:适用于路线与河流的斜交角大于150°且河流不通航的桥梁。如汕遮公路改建工程(左幅为已建成公路,在右侧拓宽,形成上下行公路) 中K15 + 15 中桥,本桥跨越河流宽度约25 m ,路线与河流的斜交角为150°,原左幅桥上部构造为4 孔13 m 空心板斜交150°布置,下部构造为四柱式墩台;右幅加宽,如果参照左幅桥布置设计,斜交角度太大,不够合理,因此,设计时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基于本桥跨越河道不通航,上部构造采用5 孔13 m 空心板正交布置,下部构造采用二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控制右幅桥墩柱位与左幅桥墩沿水流方向一致,避免上部构造空心板、下部构造帽梁出现30°锐角构造,提高结构的性能,施工方便,保证工程质量,且可减少桥梁下部构造工程数量,降低工程造价。 结语 中小跨径斜交桥梁的设计,应根据桥梁所处位置的路线线形、斜交角度、河流情况及工程总体设计要求等诸方面综合考虑,做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方案比较,选择合适的桥型布置,使斜交桥设计合理,符合规范要求,施工方便,耐久适用,经济美观。 参考文献: 吴香国; 不完整结构屈曲及其可靠性评定方法研究 [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年 张小庆; 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方法研究 [D];大连理工大学; 2003年 沈照伟; 基于可靠度的海洋工程随机荷载组合及设计方法研究 [D];浙江大学; 2004年 孙晓燕; 服役期及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可靠性研究 [D];大连理工大学; 2004年 仲伟秋; 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方法研究 [D];大连理工大学; 2003年 杨则英; 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安全性耐久性综合评估法研究 [D];大连理工大学; 2004年 禹智涛; 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可靠性评估的若干问题研究 [D];华南理工大学; 2003年 孙晓燕,黄承逵,孙保沭; 既有桥梁外贴纤维布加固后可靠度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03期; 109-114

大型桥梁运架设备安装中的直线度测量 精测公司 李学仕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杭州湾跨海大桥50m预制箱梁运架设备安装过程中,应用导线法测量设备构件直线度的方法。 【关键词】 导线法 直线度 安装测量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km)50m预制箱梁的制、运、架大型设备统称五大设备,其尺寸庞大, 结构复杂,安装精度要求高,均采用工厂制造构件,运输到现场再安装的方式;其中长大构件组装连接后的直线度(保持各点在一条直线上,不产生平面弯曲)是控制设备安装精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需要在安装过程中不断监控测量,及时提供实时数据,以指导安装施工。一般情况下,测量直线可在直线的端头置镜,瞄准直线方向,检查直线上的点,即可及时知道直线度情况;如果在直线上因地形条件限制而无法架设测量仪器时,如何快速测量直线度和保证测量精度呢?设备安装应属工业安装测量问题,但桥梁运架设备须在施工现场安装,我们采用工程测量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介绍在杭州湾跨海大桥50m箱梁运架设备安装过程中应用导线法测量设备构件直线度的方法。 1 实现原理 图 1 测量直线度就是确定测点到直线的偏移距离。在待测直线外任意P点置镜,选择待测直线上A、B两点(可选择两端点)作为直线控制点(如图1),建立以A点为原点,AB连线为X轴正向的坐标系(简称A坐标系),易知在该坐标系下的Y坐标就是距AB直线方向的偏离值。 利用全站仪先测量出直线控制点A、B到置镜点P的距离S1、S2和角度a,即可计算出在上述坐标系下的P点坐标和PB或PA的方位;然后在全站仪中设置测站坐标和方位(定位与定向),即可直接测量直线上其他点的坐标,以直观分析各测点相对于直线AB的偏离程度(直线度)。 P点坐标计算方法,这里介绍利用导线法计算。首先建立一个临时坐标系(简称P坐标系),以P为坐标原点,PA连线为X轴的正向,由测量的距离和角度计算出A、B的临时坐标以及AB、PB、PA的方位,然后根据方位差计算PA、PB在A坐标系中的方位以及P点的坐标。 在上述临时坐标系中:P点的坐标(0,0),PA的方位=0,A点的坐标(S1,0);PB的方位=a,B点的坐标[S2×cosa,S2×sina];AB的方位=w,由AB坐标反算得到。 在A坐标系中,AB的方位=0,则根据P坐标系中的方位关系得到:PA的方位=-w,PB的方位=a-w,从而P点的坐标X=-S1×cosw,Y=S1×sinw。 在作业现场上述计算可以利用程序型计算器计算快速得到,如使用Casio fx4500计算的代码 为:EFA (E=S1,F=S2,A=a) Pol(Fcos(A)-E,Fsin(A))n(AB的距离S) n(PB的方位) X=-Ecos(W)n(P点的坐标) Y=Esin(W)n 2 精度分析 由上述建立的坐标系可知,直线度的误差即测量中主要看观测点Y坐标误差。 根据公式Y=Yp+S×sinα,可知主要误差来源是距离误差、方向误差和定向误差。观测时,采 用配套小棱镜,直接对中观测目标,对中误差极小;观测距离不长,一般在60m以内,同一气象条件下,测距精度较高;同时很容易觇准目标,方向观测精度较高。在仅顾及观测误差影响的情况下,Y的中误差:m2y=sin2αm2s+S2cos2αm2α若设:ms=1mm,mα=4〃,S=60m,上式若取m2y=m2s+S2m2α,可以得出my最大误差也不过1•5mm。 杭州湾跨海大桥50m箱梁运架设备的直线度、铅直度安装精度一般要求达到5mm,此为极限 误差,则安装总中误差为2•5mm,包括安装和测量误差。根据测量误差取安装误差的1/ 2倍的原则,得到测量误差为安装总误差的1/ 3倍,即测量误差为2•5/ 3=1•4mm。可见上述测量方法是可以达到测量要求的。 3 操作方法 在待测直线外适当地点(大致在直线中间部位)架设好仪器;全站仪照准A点,方向置零,测量 距离S1;照准B点,测量角度a和距离S2,保持仪器不动;利用计算器计算A坐标系中P点的坐标和PB的方位,输入到全站仪中;开始从B到A测量直线上的点坐标并记录数据。 4 测量应用 (1) LGB1600架桥机 LGB1600架桥机主要结构是其沿桥梁方向左右两大机臂,均为110m长的矩形钢框架梁(截面尺寸为宽2•2m×高3•2m)。两机臂由前后两端钢横梁联系。每条机臂分为10段,长度分别为11•88m×9+4•3m,各段之间用钢板螺栓连接。 拼装时,先拼装为3大段(3节+3节+4节),再将3大段依次连接起来。构件体形庞大,各大段拼装以及三大段整体拼装时会产生线性扭曲,为使结构按设计精度安装(直线度要求5mm以内),需要在连接螺栓进行初拧前、终拧前以及终拧后对机臂进行直线度测量,而更多的是在安装调整过程中进行实时测量,要求较快测量出数据。机臂尺寸较大,在大臂外没有位置架设测量仪器,但可架设在机臂顶面,采用导线法建立以大臂纵向为X轴的坐标系,根据测量得出的Y坐标,可方便地看出大臂的弯折情况。终拧后的测量结果数据将作为安装竣工数据进行构件空间结构模拟演算。 在大臂顶面有两股运梁小车走行轨道,中心间距为2m(制造精度较高)。同时测量两股轨道对 应点,由Y坐标差可检验测量精度。从测量结果看,间距最大相差2mm,从而验证了用该方法测量的结果是可靠的。 提梁机台车主梁的上下弦杆直线度测量 ML800提梁机 ML800提梁机(见图3)由主梁、刚性支腿和柔性支腿以及走行小车等组成,主梁为钢桁架,其尺寸为长64m×宽4•7m×高8•5m。上下弦杆均由六段截面为工字型的钢构件螺栓连接组成,安装时,需要对各弦杆各段间的连接点进行直线度测量(直线度要求为5mm)。建立以主梁纵向为X轴的坐标系,用导线法测量各节点的坐标,可以方便的得出各节点连线的直线度情况。 (3)提梁机台车主梁上下弦杆连接立柱垂直度测量 提梁机台车主梁上下弦杆用斜撑和立柱连接,安装时需要对立柱相对于主梁纵横向的倾斜进 行测量(上下对应点在平面上的投影纵横向距离要求5mm内)。使用导线法,同样建立以主梁纵向为X轴的坐标系,分别测量立柱的上、下端对应位置的平面坐标,比较纵横坐标差值,可以迅速得到每根立柱的倾斜状态,以及各立柱之间的相互倾斜状态,及时安装调整到正确位置。 (4)提梁机刚性支腿安装测量 提梁机左侧的刚性支腿(高度27•3m)在安装时平放在地面上如图4所示,C、D、E、F处于同一个平面内(连线尺寸为4m×7•5m),与主梁安装好以后在同一水平面,均为带螺孔的钢板与主梁对应螺拴钢板对位连接;与地面轨道走行台车连接端的A、B(距离15m)为带销孔的钢板,与走行台车上对应销子相连接,安装后处于水平,与CDEF平行。安装时平放地面,需要控制AB与CD及CDEF平行,且CDEF钢板处于同一平面内(此时为竖直面)。 同样使用导线法测量,建立以A为原点、AB为X轴的坐标系,测量C、D、E、F的坐标,即可知道C、D、E、F是否处于同一竖直面内(据Y坐标)以及是否与AB平行。 5 结语 应用导线法测量大型设备的直线度、铅直度,可以方便、快速的获得准确测量结果,及时为现场安装施工提供可靠数据,为杭州湾跨海大桥50m箱梁五大设备顺利安装投入使用、确保架梁工期赢得了宝贵时间。 参 考 文 献 1 李青岳、陈永奇•工程测量学•测绘出版社;1995•5

  • 索引序列
  • 关于桥梁美学的论文
  • 桥梁史与桥梁美学论文
  • 关于桥梁的文献
  • 关于桥梁工程的论文
  • 关于桥梁隧道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