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犯罪与改造研究投稿推荐书

犯罪与改造研究投稿推荐书

发布时间:

犯罪与改造研究投稿推荐书

_html这里很全的。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浅析犯罪原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是指各种犯罪因素按其作用层次、力度及其作用机制所构成的能引起犯罪行为发生和犯罪现象存在与变化的罪因系统。狭义的概念,是指处于犯罪原因系统中,具有较大致罪力量,能够相对独立地引起犯罪结果发生和犯罪现象变化的现象及过程。(15)但“犯罪行为是一系列因素的表现,这些因素既是个别的,又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交织在一起,如果孤立地看待这些因素,就一定会歪曲其性质。”(16)“任何孤立的引起犯罪的决定性因素,都不能发生犯罪,犯罪的产生不仅要具备许多决定性的引起犯罪的因素,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个人的人格特征,尤其是不同类型犯罪的巨大差异。”(17)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就是不良的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要对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探寻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科学、有效对策。(一)自身原因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这里谈的“自身原因”是内因,后面要谈的家庭、学校、社会原因,是外因。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其自身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二)家庭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言:“养不教,父之过。”这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会管,出了问题,往往棍棒相加,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二是子女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父母管不了,因为没有从早期教育入手、管得晚了;三是父母对子女丧失信心,不愿管,顺其自然,放任自流;四是父母离异后,孩子无人管,为了自己而不顾及或无暇顾及孩子,使之浪迹社会;五是父母自身行为不端直接影响孩子,使之效仿父母,小偷小摸,打架斗殴。人们总结的一句话:“问题家庭出问题少年”,确实不无道理!前文谈到的我所曾承办的三名未成年人强奸案,三个被告人的家庭都是离异家庭,其共性是对孩子缺乏关爱。法庭教育时,这三个父母都痛哭流涕,说对不住孩子,表示以后要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三)学校原因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尽管我国早已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有“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但现在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一个地方教育工作的好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一个学校领导的政绩如何,一个教师的水平怎么样,都要由“升学率”来衡量,来体现。学校有快、慢班之分,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受到青睐,可以吃小灶,学习差的学生则受到歧视和排挤,结果是差距越拉越大。好学生一旦考试落榜,则感前途无望,万念惧毁;差学生则破灌破摔,厌学、辍学,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出现问题。他们一旦流向社会,受到不良因素的诱发和影响,就会发生违法犯罪行为。2、对学生处分缺乏慎重考虑和处分后对处分生放弃教育。对违犯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处分,是教育、挽救学生的一种手段,若运用得好,可以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起到警告、震慑作用,使之不敢、不会再犯;若运用不好,则会使受处分的学生产生悲观、消极情绪,从此自暴自弃,在邪道上越走越远,从而滑向犯罪的泥潭。一个18岁的黑帮“老大”——王海,在其自述中谈到:“有一次上课迟到,老师罚我在教室的角落里举砖头,我心里发狠就用砖头一下砸在一张课桌上。老师上来就踢了我一脚,我和他打了起来。就这样,我被学校记大过处分。我认真学习的日子也随之结束了。我和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混在一起,整天寻衅滋事。”(18)3、法制教育的缺乏或者流于形式。学校缺乏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青少年学生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不知法、不懂法,更谈不上遵纪守法。前一段时间,笔者办理的刘×抢劫案,被告人刘×在学校、网吧门口强行向其他学生索要钱财,以满足其上网消费。他感觉这些都是小事,压根没有和犯罪联系起来。(四)社会原因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现在人们所说的“黄色”、“灰色”和“黑色”“三色污染”,对青少年的危害尤其为甚!1、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低级、庸俗的文化会侵害、腐蚀人们的灵魂。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它不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其中,“黄色污染”对青少年的腐蚀则最为严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3条)明确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可一些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网吧老板,利欲熏心,贪图眼前利益,致使一些青少年沉湎于此,心灵遭受毒害,理想被严重扭曲,他们为满足自己的超前消费和感官刺激,而逐步走向犯罪。笔者曾办过一起赵××奸淫幼女案,赵××只有15岁,就“糟蹋”、奸淫了8名女孩,这些女孩小的仅有4岁,大的才11岁,赵××年纪不大,但却花样翻新,手段残忍,这些都是他看黄色录像学来的。他经常光顾的录相厅老板也因此案被判刑。正像一位中学校长所发的感叹:“课堂教育一个钟头,不顶录相厅一个镜头”,“老师苦口婆心讲一天,抵不上学生书摊转一圈”。2、以腐败现象为代表的“灰色污染”。腐败现象对下一代的影响亦不可等闲视之。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和走后门拉关系,使一些青少年也耳濡目染。他们受家庭环境影响,相信“权大于法”,依靠自己的家庭势力而违法犯罪,有些是为所欲为,肆无忌惮!3、带有黑社会性质暴力犯罪的“黑色污染”。这几年来,我国带有“黑社会”性质(称之为“涉黑案件”)也越来越多。一些比较具体的宣传报道,虽然有正面的法制教育的作用,但过于细致的宣扬和描写,使一些青少年纷纷模仿,讲“哥们义气”,跪拜结盟,打打杀杀,危害社会。对此,前文已作了例举。有专家讲,“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类少年犯团伙极易发展成为黑社会势力”。(19)(五)司法原因这里主要谈的是刑事法律制度的缺陷及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犯罪人的改造措施所致犯罪的因素。1、刑事诉讼制度及其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说,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朝着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迈出了一大步,但仍存在一些缺漏和尚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比如,“沉默权”的问题,羁押措施的限制和完善,等等。还有,在执行刑诉法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如“刑讯逼供”、“律师会见难”和“超期羁押”等“老大难”问题。这些都可能使受到不公正对待和遭受枉法追究的人,产生逆反、继而对社会进行抵抗甚至敌视的犯罪心理。对于青少年来说,更容易产生这种心理。由此,加强对青少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障,尽量减少对其羁押,显得更为重要。2、监狱的“交叉感染”。关于“监狱”的致罪性问题,经过犯罪学家的长期研究和讨论,其结论应该是肯定的。正如法国当代犯罪学家所指出的:“可以肯定的是,在包括法国和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执行监禁刑的可悲现状,验证了监狱具有致罪性的论断。”(20)日本犯罪学家研究后指出:“我国现在的监狱劳动,是用极少量的奖金来约束服刑人的身体……其实际用意不过是避免和防止犯人逃跑而已。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犯罪人得以改善和更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现在,已坐过监狱的人中,仍有三分之二的人又成为再犯者,重新回到监狱。”(21)监狱对青少年犯罪的“交叉感染”作用更是突出,因为他们的抵抗力更弱,模仿力则更强。对此,应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阅读(468)|评论(0)|收藏(0)|打印|举报 前一篇: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及其特点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中心课题、上海市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课题、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委托课题,主持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上海政法学院院级科研项目等多项课题。学术成果在《法学杂志》、《史学集刊》、《犯罪与改造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政法论丛》、《行政与法》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篇,出版个人专著《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1部,参编《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出狱人社会保护创新与发展》等著作2部。

没有

犯罪与改造研究投稿推荐

法律类核心期刊1、中国法学2、法学研究3、中外法学4、政法论坛5、法律科学6、比较法研究7、法学家8、法学评论9、现代法学10、法学11、政治与法律12、法商研究13、公安大学学报14、犯罪与改造研究15、人民检察16、人民司法17、行政法学研究18、中国监狱学刊19、民主与法制

没有

答:中国司法鉴定,公安研究,江西警察学院报,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犯罪研究,证据科学等杂志报刊。

犯罪与改造研究投稿推荐稿

001 当代女性犯罪的社会学思考 002 繁荣背后的优思 003 国家工作人员经济类职务犯罪问题研究 004 对二十世纪末中国大陆有组织犯罪研究之考察 005 我国职务犯罪及防治对策 006 网络犯罪探析 007 网络犯罪及其对策 008 家庭社会化功能的嬗变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009 犯罪测量研究 010 持有型犯罪研究

呵呵,你是犯罪了吧?心亏了。

犯罪与改造研究投稿推荐稿格式

看你发表的什么期刊,每个期刊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时间也就是不一样的。

1、《菜根谭》一个十分十分平凡的人,写了一部让历史永久不能忘却的奇书,那就是《菜根谭》。据我所知,这本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书,被后人翻印过无数次,可见喜欢此书的人之多。新中国的创始人一毛泽东也喜 欢此书,他对此书的评价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见这本书给人的教益,非同一般。我反复翻阅的《菜根谭》全书由原文、译文、评点三项组成的条目-共360个,上至治国、 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能够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的比如"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经纶。"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自居事中,当 忘利害之虑。"商人能够找到机智,- -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2、《平凡的世界》繁华的世界,我们每一个人,渺小而平凡。——1131陶然这本书围绕孙少平一家徐徐展开,描绘了中国时代的变迁,是中国农村几十年发展的缩影。孙少平家境贫寒、身份卑微,他们的命运在那时好像就已经被决定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孙少平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自怨自艾、放弃奋斗,即使吃不起一顿像样的饭菜、即使挖矿打工供养自己和姐姐妹妹、即使身上的伤口破了又结痂、即使在成长的道路上挨过打骂也没喊过苦和累,他总是以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姿态迎接挑战。孙少平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劳动是幸福、奋斗也是幸福,“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生活中无处不有纠结与挣扎,而现实与精神的双重痛苦常常使人彻底堕落,只有在无比的痛苦中仍能巍然战立、有力的把握生活马车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平凡之中见深情。少平和田晓霞灵魂深处的爱,少安和润叶间的爱而不得,金波和蒙古姑娘得到罗曼蒂克,润生和郝红梅的踏实与依赖他们的爱很深沉、很沉重,若喜欢是任性,那爱就是责任。艰难岁月,总是让人痛苦又强大,一个人或许很平凡,但只要能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许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人生。在平凡的世界中,愿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在路上。

如今的大学生,毫不夸张地说,手机一直在手里,一直在低头看手机。其实我觉得,大学生是时候放下手机,静下心来读书了。下面我就推荐两本我最喜欢看的书。一、《白说》这是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写的一本书,书中记录了他在采访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对于还没有经过社会历练的大学生是很有帮助的。白岩松采访过很多的人,形形色色,各行各业,而且是在各行各业有作为的成功人士,这就造就了他能博采众长地吸收别人的人生经验,也因此更能全面地看待问题。《白说》这本书,是白岩松通过采访各种人物后得到的经验和心得总结,里面分享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涵盖多个领域,其实也是白岩松在各个场合的演讲,以一个新闻人的角度,客观地看待各个领域的发展。我们和白岩松的人生追求也许不同,我们不一定都要去做主持人、做记者,但是却可以借鉴白岩松的人生经验,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二、《人世间》《人世间》是梁晓声写的,曾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末到2016年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的深刻变迁和人生百态。那个时代下人们和我们大学生一样有勇气、有担当、有理想,他们有的想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有的则像父辈一样打拼谋生,做事刚正不阿。小说中的周家三代人在那个时代不断的努力奋斗,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不随波逐流,这也可以给我们大学生一些启示。虽说处在不同的时代,但是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一些大学生时常会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我相信,在看完这本小说后,一定会被周家三代人艰苦奋斗、不屈服的精神所感动。要像他们一样敢于接受挑战,不惧困难,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人生总是会有困难的,有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趟过岁月冷暖,感知生命厚重,如此才是《人世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用书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书中那一一个栩栩如生但不真实存在的人物往往会成为我们的人生导师。

2009年文史哲专业阅读书目 来自: 斯普特尼克 创建时间: 2008-12-27 16:38:16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文学概观》(第三版)张钟 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 谢冕、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 谢冕、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文学史 《西方文学概观》 喻天舒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 高教版 文学原理 《文学原理》 董学文 张永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杨 铸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张少康 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文学理论史 《西方文学理论史》 董学文 北京大学出版社 比较文学原理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乐黛云 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教程》 段宝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民俗研究 《民俗学概论》 王 娟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北大现代汉语教研室 商务印书馆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郭锡良 等 商务印书馆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 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理论语言学 《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陈保亚 山东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陆俭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和汉语研究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陆俭明 沈 阳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 符淮青 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史 《汉语史稿》 王 力 中华书局 汉语音韵学 《音韵学教程》 唐作藩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字学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 古文献学史 《中国古文献学史》 孙钦善 中华书局 目录学 《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 高路明 江苏古籍出版社 版本学 《古书版本学概论》 李致忠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校勘学 《校勘学大纲》 倪其心 北京大学出版社 训诂学 《古籍的阐释》 董洪利 辽宁教育出版社 中文工具书 《中文工具书教程》 朱天俊 李国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文化史纲要》 吴小如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纲》(修订本上、下) 张传玺 北京大学出版社 逻辑导论 《新逻辑教程》 宋文坚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第二版上、下)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出版社 哲学(13种) 1.毛 邓 江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7阅读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书汇集了毛、邓 、江对于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许多重要论述,对于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引导 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2.通俗哲学/韩树英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 反映了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注重用理论来说明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现象,帮助读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把握科学的方法论。 3.小逻辑/(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阅读 本书描述的是"理念"自身发展过程,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在描述绝对理念的进展时,力图把世界看作是一个矛盾发展过程,表现出深刻的历史感。恩格斯指出:"不读黑格尔的著作,当然不行,而且还需要时间来消化。先读《哲学全书》的《小逻辑》,是很好的办法。" 4.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阅读 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全书内容丰富,语言形象精炼,常常通过对话写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性格,集中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教育理论和品德修养等,含义深刻。 5.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2阅读 本书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力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文章感情饱满,气势充沛,常以比喻和寓言说明道理,引人入胜,逻辑严密。 6.孙子兵法今译今注/齐光著.--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阅读 中国古代最早,也是最杰出的战争百科全书之一。 7.青少年学哲学/王恩荣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 本书深入浅出地把哲学基本原理,通过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趣味盎然。 8.怎样才能获得真理/余源培等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真理是伟大的,又是平凡的,它无处不在,同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形影不离。这是一本启发读者不断去思考,努力去追求真理的书。 9.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阅读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关于正义、社会秩序和个人问题的有关对话的实录,震古铄今,为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 10.形而上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59阅读 本书比较充分地概括了亚里士多德的全部哲学思想,对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影响极深刻,作用极大,它是认识和把握亚里士多德全部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史的一把钥匙。 11.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981 本书选择了主要哲学家的原著段落,很有代表性,是学习西方哲学史课程用的教材。为了帮助初学者阅读,编者还加了一些知识性注释。 12.苏菲的世界/(挪威)乔斯坦·贾德著.--作家出版社,1995 本书是一部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未曾修习哲学概论的人,可以把它作为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而学过此门课程但已忘却大半的人,本书则是温故而知新的得力之作。 13.宗教艺术论/蒋述卓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 本书是国内首部从文学与艺术理论的角度对宗教艺术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著作。作者对宗教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关系作了深入研究,并对宗教艺术的未来作了预测与展望。

犯罪与改造研究投稿推荐稿英文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and in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ten We need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f economic First, we must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economic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o improve people's liv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o solve the people's increasing material and cultural Born Out of China's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agricultural Weak economic foundation, a low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cour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prevailing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ncluding the protection of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al Exist in the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n the lives of the residents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ituation in the rural areas there is more damag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The purpo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o improv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because of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affect people's lives, and contrary to the original intent of economic Second, we must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environment we live in, our future generations have to live We destroy the environ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ome damage is irreparable, the future generations of Now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vigorously develop the green industry, and pollution-free China is a civilization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a big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also attach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leave our future generations a better living Third, we must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 natural law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f the serious damage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n we will be natural to be severely Major floods caused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are the inevitable In the floods in the consumption of manpower, material and financial fear of the expense of the environment more than the fruits of economic The laws of nature is merciless, who violated it who will be its 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Four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solve conflicts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furt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last We can not los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not because of the ground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issues before the Way is economic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use ou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not necessarily On the contrary,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promote environmental Extensive multi-level high-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dustrial pollution-fre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people conquering nature's ability to transform nature will be further People not only have the abili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the environment can be Desert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way to protect the Fifth,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developing the economy and protecting the At present many places, there are many sectors of the expens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ing the This is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reasons, but look at the use of the development issue, people will be even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aders at all levels should establish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from the strategic height of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 based 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economy and improving the people's standard of In short,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not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ust pay attention to protecting the Because pollution will, of course, cause Earth is a circle of the In fact, there is no absolute on the planet All things can be But human intervention so that the deviation in this cycle, there has been not the cycle of For example, the styrofoam boxes years If this is the case, then, is a vicious That the Earth's resources will be consumed E Well, the earth Prot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as close to the Earth's self- Prevention should do more "farsightedness" and not always stare in the economic Should b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umanities and natural starting 译文: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时常发生冲突。我们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 一、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我国发展经济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普遍存在。保护环境包括保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城市存在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工业对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在农村更是存在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发展过程中因破坏环境影响人民生活,违背了发展经济的本意。 二、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在这里生活。我们发展经济破坏了环境,有些破坏是无法弥补的,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现在世界各国都已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无公害产业。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大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更应该重视环境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生活空间。 三、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自然规律的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重大的洪涝灾害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在抗洪救灾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务恐怕已超过了牺牲环境的经济发展成果。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将受到它的报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我们不能因为发展经济而失去对环境的保护,更不能因为以保护环境为由在发展经济问题上畏缩不前。出路还在于发展经济。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开动脑筋。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不是必然矛盾。相反,发展经济应该促进环境保护。广泛多发展科技水平高,无公害的绿色工业。经济发展了,国家富强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会进一步得到加强。人们不但有能力保护环境,还可以改造环境。将沙漠改造成良田。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出路。 五、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问题。目前许多地方、许多部门都存在着牺牲环境而发展经济的情况。这有历史和现实原因,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人们会更加深刻认识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各级领导都应该树立环保意识,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问题,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在保护好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是不矛盾的。发展经济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环境。 因为污染当然会造成危害。地球是一个循环的世界。其实,在地球上没有绝对的废弃物。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循环利用。但是人类的介入,使这个循环出现了偏差,出现了不能循环的东西。比如早些年的发泡饭盒。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这样地球的资源就会被消耗完。那么,地球就危险了。保护的措施应该是尽量的接近地球的自我循环。预防应该是多做些“远视”,不要老是盯在经济目标上。应该从人文和自然的角度出发

犯罪话题一直以来属于考查频率比较低的话题,但是其难度却是非常巨大的。举个例子:Some peoplethink that criminals should not be sent to Instead, education andtraining should be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这个题目是问罪犯犯了罪之后的处理方式,应该是送到监狱里去还是应该进行教育和培训。首先,这个题的难点就在于在很多考生的眼里,他们想当然的认为罪犯肯定是要被关到监狱里面的,好像世界上并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设置监狱体制。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所以,对于考生来说,要应对这个题目,单单凭借考生对现实社会实际情况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运用教育和培训的方式来处置罪犯并没有任何现实的参考,这就需要考生具有很强的分析和对比能力来展开这个话题。其实,考生完全可以从监狱现有体制的优势和劣势方面进行分析。如果考生倾向于监狱的方式,可以反向的进行论证,比如说如果没有监狱,可能会造成什么样严重的后果,从而证明监狱存在的必要性。但如果考生倾向于教育和培训,则可以去论证监狱体制本身具有什么样的问题和缺陷,进而去分析这些缺陷是否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方式来弥补。 教育和培训:监狱体制本身存在的目的和作用最主要的就是去改造罪犯,而事实证明很多国家现有的监狱体制并没有办法实现这个目的。当罪犯被关押起来之后,他们就会被要求和其他的罪犯关在一起。可能一个罪犯之前只是犯了一些小的错误,当他被关进监狱之后,他就会被其他人所影响。而其他的人有可能是重刑犯,犯了比较严重的罪行。所以,这个罪犯可能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在出狱之后,不但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任何清醒的认识,反而有可能会犯更严重的罪。显然,监狱并没有起到改造的作用。如果是教育和培训的话,起码能够给罪犯们提供一个积极的环境。 其次,监狱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犯罪行为。这里需要去分析人们犯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大多数罪犯犯罪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们的法律意识非常淡薄。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做的事并没有任何错,并没有触及法律的底线。其次,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们并不具备什么专业能力和养活自己的技能。所以,为了生存,他们只能依靠这些犯罪的方式来解决。当他们从监狱里刑满释放之后,他们依然还是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为,他们依然没有任何的生存技能,他们仍然找不到什么好的工作。而且,更糟糕的是,他们在监狱服刑的经历会成为他们人生中的污点,这让他们以后更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了。所以,教育和培训相对来说是更好的选择。罪犯可以学到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一来他们以后就有了吃饭的本钱。 监狱:监狱本身能够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这个威慑作用主要是针对两种人群:首先,对于那些已经在监狱里的罪犯,他们会在监狱经历各种各样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比如说自由被剥夺,忍受各种各样的折磨,没有了亲人的陪伴,等等。其次,对于那些潜在的犯罪分子,可能对他们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如果监狱的体制完全被教育和培训所取代的话,那就会诱使更多的人去犯罪。以上是朗阁海外考试研究中心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目前,人们将青少年犯罪、吸毒和环境污染并称为“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原因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从司法实践来看,青少年犯罪大体有以下特点:一是违法犯罪趋于低龄化。十四五岁就违法犯罪,有的甚至做出大案要案。二是犯罪类型越来越多,以侵财性犯罪为主,如盗窃、抢劫、敲诈等。此外伤害、杀人、绑架、强奸等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三是是犯罪动机简单,没有明确作案目的,一般没有事先预谋,多属一时感情冲动,有的出于好奇,自我表现和要求偏激,常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产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即有学校方面的原因,更有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原因。 1、从客观上讲。家庭、社会、学校对于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成为其违法犯罪的动因。 (1)家庭因素。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有的家庭不合,父母离异,在得不到父爱、母爱基本温暖的情况下,幼小的心灵被人为地扭曲,报复社会,而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还过分溺爱,平日里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形成孩子任性、霸道的坏性格,一旦受挫折或受批评就难以接受;有的家长以打骂代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犯一点小错,或学习成绩不好,就不敢回家,在外流浪,甚至离家出走,碰上坏人教唆,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一些个体工商户,从早到晚一心赚钱,忙于商场,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孩子在外结交狐朋狗友,小偷小摸,滋事斗殴,沾上恶习,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太高,平时成绩不是前三名不能过关,升学非上重点不可,逼得太紧,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当孩子力不从心,“达标”无望时,极易走向反面,做出丧失理智或意外的犯罪行为。 (2)社会因素。社会中的消极因素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催化剂。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对涉世不深、抗诱惑力不强的青少年的危害是很深的。一些影视中播放的犯罪过程和人物语言的腐朽观点,不健康的书刊杂志、电子游戏中的大量宣扬暴力、色情的东西,强烈刺激着缺乏辨别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处于发育期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他们纯洁的心灵。加之到处可见的美发厅、按摩院,疏于管理的网吧、录像厅不按照规定,随意让青少年进入,严重毒害、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诱发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无经济来源,当囊中羞涩,以抵挡不住诱惑时,就有可能由内向外,从小偷小摸到公开敲诈抢劫,甚至杀人谋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学校因素。青少年犯罪除了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外,学校教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严重抵消了学校正面教育的效果。学校正面教育十次不及家庭和社会负面教育一次,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本身仍需要改进和加强。主要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还没有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真正过渡。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高考这个指挥棒的作用,各个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无法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少数教师对后进学生缺乏爱心,教育方法简单,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多。有时造成后进学生校门、家门两难进的局面。“破罐子破摔”,他们在校外寻找“知己”,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2、除了客观方面,青少年的主观内在因素才是决定因素。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在生理、心理上尚不完全成熟,社会经验少,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尤其在心理和情绪上变化复杂,极不稳定。他们精力旺盛,天性好动,但理性认识薄弱,逞强好胜,偏激任性。他们生理上早熟,心理上滞后,极易造成心理上,感情上逆反。加之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有的不学法、不懂法,在各种因素的“夹击”下,形成了许多错误的价值观,表现为混乱,颠倒的“是非观”、贪婪的“幸福观”、称王称霸的“英雄观”、低级庸俗的“趣味观”等等,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事关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重点还是需要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做起。 1、要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生活、学习的摇篮,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的素质,影响了子女的素质,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要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给青少年儿童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引导青少年把课余时间的旺盛精力投入到有益的正当活动中去。家长也要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意识,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注重言传身教,与子女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充满善意的关系,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学校和社会也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措施来提高家长的素质,比如学校或社区开办“家长学校”,或有关部门和家长签订责任状等形式,明确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 2、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把德育教育落实到学生教育的每一环节上,落实到教师的工作实际中,学校所有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要真正履行德育教育职责。学校不仅要关心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同时还要给后进生更多的关爱。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学校的法制教育必须长期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开始的,学校要抓住青少年品德、个性、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是努力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决不允许出现体罚学生的现象,使每一个教师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3、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关部门要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计划,指导学校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同时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学校附近的游戏厅、录像室、网吧等不健康场所,要坚决关闭,其它青少年娱乐场所要从严管理,规范运作。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我们最不愿看到,却又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它不仅直接危害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重于泰山,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 ——保护性预防。保护性预防是指国家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应加强有关青少年保护的立法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防止青少年沾染不良习惯,禁止侵蚀青少年思想品德信息的传播;打击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犯罪的犯罪活动,这也是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 ——堵塞性预防。堵塞性预防是指通过堵塞各方面工作的漏洞,减少和消除实施犯罪的条件,达到犯罪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加强人口流动量大且人口密集区域与僻静、空旷地段的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可有效防止涉世之初青年的职务经济等犯罪。 ——控制性预防。控制性预防是指各种针对有明显犯罪倾向或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人采取的帮助、教育、挽救措施。主要包括:成立帮教小组;送工读学校教育;加强少年法庭的工作;回访考察。 ——改造性预防。改造性预防指政法机关以生产劳动为主要手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技术教育,使有违法犯罪的人改邪归正,成为遵纪守法的劳动者。在劳动改造时,应结合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与原因,要重点进行思想教育,以彻底从思想上使失足青少年得以改造,真正成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劳动者。

  • 索引序列
  • 犯罪与改造研究投稿推荐书
  • 犯罪与改造研究投稿推荐
  • 犯罪与改造研究投稿推荐稿
  • 犯罪与改造研究投稿推荐稿格式
  • 犯罪与改造研究投稿推荐稿英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