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气象学报英文版是sci吗?

气象学报英文版是sci吗?

发布时间:

气象学报英文版是sci吗?

SCI是一个索引,其下分很多学科门类,不同学科有各自的刊物,具可分类查询,每个刊物都有其侧重。

在知网有sci分类栏目。栏目下就显示名字和影响因子。多了去了

大气科学进展是SCI收录期刊,国内大气科学领域时最好的,其他的气象学报与大气科学差不多,好于另外两个。版面费是都要收的,但是如果没有资助的话可以申请减免,能不能成就看运气了~

SCI是国际通用的综合性的学术bai检索工具,因此,SCI所检索的期刊是非常多的,涵盖的专业范围也是比较广,我国被SCI检索的期刊名称1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MMM英文版) 2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3 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4 代数集刊(英文版) 5 地球物理学报 6 地质学报、土壤圈(英文版) 7 分析化学 8 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 9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0 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 11 高分子科学(英文版) 12 高分子学报 13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14 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15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文) 16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文) 17 化学学报 18 计算数学(英文版) 19 结构化学 20 科学通报(英文版) 21 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 22 力学学报(英文版) 23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4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25 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 26 世界胃肠病学杂志(英文版) 27 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 28 数学物理学报(英文版) 29 数学学报(英文版) 30 无机材料学报 31 无机化学学报 32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英文版) 33 物理化学学报 34 物理学报 35 物理学报—海外版 36 稀土学报(英文版) 37 稀有金属(英文版) 38 稀有金属与材料工程 39 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40 有机化学 41 植物学报(英文) 42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43 中国化学(英文版) 44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45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46 中国科学A辑(英文版) 47 中国科学B辑(英文版) 48 中国科学C辑(英文版) 49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 50 中国科学E辑(英文版) 51 中国文学(英文版) 52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53 中国药理学报 54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55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56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

热带气象学报英文版是sci吗

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75篇),其中41篇被SCI收录(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26篇)。 注:*为通讯作者 傅云飞*利用卫星双光谱反射率算法反演的云参数及其应用气象学报,72(5):1039- 衡志炜,傅云飞*格点尺度对TMI云水数据的影响气候与环境研究,19(6):693- 洪星园,傅云飞*, 冼桃, 等 热带海表风速与海表温度日变化关系分析,气候与环境研究,19(14):437- 杨元建,傅云飞*, 吴必文, 等 秸秆焚烧对中国东部气溶胶时空格局的影响,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3,8 (4): 241- 高越,刘奇,傅云飞*,等,2013, TMI 7 GHz低分辨率亮温资料的细化处理方法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43(5),345- 王雨;,陶玮, 张颖,傅云飞*,2013, 校正热带测雨卫星轨道抬升对微波成像仪亮温的影响,气象学报,71(2):344- 傅云飞, 刘奇,王雨等,2012,热带测雨卫星搭载的仪器及其探测结果在降水分析中的应用,中国工程科学, 14(10):43- 王天天,傅云飞*,赵凤生,2012,“艾利”台风过程中FY-2C与TRMM卫星红外通道信号差异分析,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7(6):408- 易明建,傅云飞*, 刘鹏, 等 我国东部夏季一次强对流活动过程中对流层上部大气成分变化的分析,大气科学, 36 (5): 901-911 刘鹏, 李崇银, 王雨,傅云飞* 2012, 基于TRMM PR探测的热带及副热带对流和层云降水气候特征分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42(1): 1-12 刘鹏, 王雨, 冯沙, 李崇银,傅云飞* 冬、夏季热带及副热带穿透性对流气候特征分析,大气科学, 36(3): 579-589 傅云飞, 曹爱琴, 李天奕, 冯沙, 郑媛媛, 刘勇, 张爱民 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夏季亚洲对流与层云降水雨顶高度气候特征,气象学报, 70(3): 436-451 王雨, 刘鹏, 李天奕,傅云飞* TMI 反演海温与Hadley 中心海温资料的气候尺度比较分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41(8): 1200-1210 王雨,傅云飞*, 刘奇, 等 一种基于TMI观测结果的海表温度反演算法,气象学报, 69(1): 149-160 刘显通, 刘奇,傅云飞* 基于光学厚度和有效半径的白天降水云识别方案,大气科学,35(5): 903-911 衡志炜, 宇如聪,傅云飞*, 等 基于TMI产品资料对数值模式水凝物模拟能力的检验分析,大气科学, 35(3): 506-518 傅云飞, 刘鹏, 刘奇,等 夏季热带及副热带降水云可见光/红外信号气候分布特征,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6(2): 129-140 傅云飞, 刘鹏, 林锦冰, 等 , 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中国南部雨季对流性暴雨频次分析,暴雨灾害, 30(1):1-5 傅云飞, 冯沙, 刘鹏, 等2010 , 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探测的亚洲夏季积雨云云砧气象学报, 68 (2): 195-206 刘鹏,傅云飞* 利用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结果对夏季中国南方对流和层云降水气候特征的分析大气科学, 34 (4): 802-814 刘显通, 刘奇,傅云飞*,等 基于TRMM VIRS可见光和红外五通道的白天云检测方案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5 (2): 128-140 王雨,傅云飞* 微波成像仪通道对降水云参数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气象学报,68 (3): 315-324 刘鹏,傅云飞*, 冯沙等 中国南方地基雨量计观测与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降水之比较分析,气象学报, 68(6): 822-835 刘奇,傅云飞* 热带地区云量日变化的气候特征热带气象学报, 25 (6): 717-724 傅云飞,张爱民,刘勇等 基于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亚洲对流和层云降水季尺度特征分析,气象学报, 66(5):730- 傅云飞, 刘奇, 自勇等 基于TRMM卫星探测的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和潜热分析,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8(1):8- 冯沙,傅云飞* 2008, 季尺度副热带高压中心内降水分析,气象学报, 66(6):982- 傅云飞, 刘栋, 王雨等 2007, 热带测雨卫星综合探测结果之“云娜”台风降水云与非降水云特征,气象学报, 65(3):316- 傅云飞, 宇如聪, 崔春光 基于热带测雨卫星探测的东亚降水云结构特征的研究,暴雨灾害, 26(1):9- 傅云飞, 李宏图, 自勇 热带测雨卫星探测的青藏高原谷地的降水云结构个例分析,高原气象, 26(1):98- 王雨,傅云飞* 利用MODIS卫星资料对中国中东部和印度次大陆地区气溶胶特性的分析,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12: 137- 刘奇,傅云飞*, 刘国胜 夏季青藏高原与东亚及热带的降水差异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7(8):885- 刘奇,傅云飞* 夏季青藏高原潜热分布及其廓线特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7(3):303- 刘奇,傅云飞* 基于TRMM/TMI 的亚洲夏季降水研究,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37(1), 111- 自勇, 许吟隆,傅云飞* GPCP与中国台站观测降水的气候特征比较,气象学报, 65(1):63- 王雨,傅云飞*, 刘国胜 热带测雨卫星TMI 探测结果对非降水云液态水路径的反演方案研究,气象学报, 64(4): 443- 傅云飞, 冯静夷, 朱红芳等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热对流降水结构特征的个例分析,气象学报, 63(5):750- 李锐,傅云飞*, 赵萍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的测雨雷达资料对1997/1998年El Nino后期热带太平洋降水结构的研究,大气科学, 29(2), 225- 李锐,傅云飞* 2005, GPCP和TRMM PR热带月平均降水的差异分析,气象学报, 2005, V63, N2, 146- 郑媛媛,傅云飞, 刘勇, 等,2004, 热带测雨卫星对淮河一次暴雨降水结构与闪电活动的研究,气象学报, 62(6), 790- 傅云飞, 宇如聪, 徐幼平, 肖庆农, 刘国胜 TRMM测雨雷达和微波成像仪对两个中尺度特大暴雨降水结构的观测分析研究,气象学报, 61(4), 421- 傅云飞, 尹协振, 王强, 苏深健 激光散射、透射消光方法应用于测量同质核化率的实验研究,实验力学, 13(2), 139- 傅云飞, 杨基明, 韩肇元 单脉冲膨胀波激波管用于同质核化率的实验研究,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12(2), 44- 傅云飞, 杨基明, 韩肇元 膨胀式激波管内戊醇250K、100kPa状态同质核化的实验研究,化学物理学报, 11(3), 246- 傅云飞, 龚闽卫, 1997, 激波管中实验模拟爆炸波对水汽作用的研究,实验力学, 12(4), 534- 傅云飞, 龚闽卫, 韩肇元 水汽瞬态相变的激波管实验研究进展,气象学报, 55(4), 454- 傅云飞, 黄荣辉 东亚西风异常活动对热带西太平洋西风爆发及EN SO 发生的作用,大气科学, 21(4), 485- 傅云飞, 韩肈元, 龚闽卫 激波管内水汽相变滞后效应的实验研究,大气科学, 20(3), 352-

大气科学进展是SCI收录期刊,国内大气科学领域时最好的,其他的气象学报与大气科学差不多,好于另外两个。版面费是都要收的,但是如果没有资助的话可以申请减免,能不能成就看运气了~

1、初步建立了观测数据的非线性时空分布理论和新方法。利用数学、物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实现了在不同初始扰动下各阶次信号的分离,运用于气候变化的检测和归因:揭示了青藏高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启动区,20世纪70年代末华北持续干旱可能是其动力学突变所致,而引起动力学突变的原因与青藏高原大地形有关;青藏高原降水和温度的动力学突变与华北和东北同步发生,青藏高原在动力-热力的作用激发出遥相关波列向下游频散,引起传播方向上区域气候系统异常,如华北持续干旱;首次揭示出长江中下游的温度与降水与青藏高原、华北和东北可能遵循不同的动力学系统。2、基于动力与统计“内结合”,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了回溯时间差分格式。该方法突破了传统上将气候数值预测提为一个初值问题的基本框架,应用多时次观测场代替单一的初始场,对认识气候变化的内在机理和开辟具有我国特色的短期气候预测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3、首次给出了集合预报的物理基础。将集合预报中的每次积分算程视为非平衡统计物理理论中的准粒子轨迹,并采用Lorenz模型进行了数值试验,从理论上证明了做大量积分算程的集合预报其效果明显好于单一初值。4、利用Fokker-Planck方程进行海气相互作用的非线性理论研究。由于海-气之间的强非线性,从理论上解释海-气相互作用机制,非常困难。数值模拟成为揭示ENSO时空演变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但很难反映出清晰的物理过程。把合理简化的动力学方程转换成Fokker-Planck方程后,首次从理论上论证海-气振荡子模型存在一个极限环,论证了ENSO的演化平均周期为2月,为ENSO的预测研究提供了数理基础。  代表作品(一):专著 封国林,侯威,支蓉,等 极端气候事件的检测、诊断和可预测性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 封国林, 董文杰,龚志强,等 观测数据非线性时空分布理论和方法 气象出版社, 董文杰,封国林,韦志刚,陆-气相互作用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象出版社,2005代表作品(二):学术论文(第一作者) Feng G L, Sun S P, Zhao J H, Zheng Z H Analysisof stable components for extended-range (10–30 days) weather forecast: A casestudy of continuous overcast-rainy process in early 2009 over the mid-lowerreaches of the Yangtze R Sci ChinaEarth Sci, 2013, 56(9): 1576-1587 【封国林,孙树鹏,赵俊虎,郑志海 基于2009年初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阴雨过程的10-30天延伸期稳定分量的提取及配置分析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 43(5):836-】 封国林,赵俊虎,支蓉,等 动力-统计客观定量化汛期降水预测研究新进展 应用气象学报,2013,24(6):656-665 封国林,杨涵洧,张世轩,等 2011 年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成因初探 大气科学, 2012,36 (5): 1009-1026 GL Feng, J Yang, SQ Wan, W Hou,R Z On the Prediction of Record-Breaking Daily Temperature EActa Meteor Sin, 23(6): 666-680 封国林,杨杰,万仕全,等 温度破纪录事件预测理论研究 气象学报,2009,67(1): 61-74 封国林,王启光,侯威,等 极端事件的长程相关性 物理学报,2009,58(4):2853-2861 GL Feng, ZQ Gong, R Zhi, DQ Z Analysis of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 andNorth China based on thepower-law tail Chin Phys B, 2008,17(07): 2745-2752 Guolin Feng,,Xinquan Gao,Wenjie Dong,Jianping L Time-dependent solutions of the Fokker–Planckequation of maximally reduced air–sea coupling climate model,Chaos Solitons andFractals,2008,37:487-495 Feng Guo-Lin, Gong Zhi-Qiang, Zhi Rong, Zhang Da-Quan,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characteristics of South and North China based on the power-law tail exponents,Chinese Physics B, 2008, 17(07):2745-2752 封国林,龚志强,支蓉,气候变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若干新进展,气象学报,2008 封国林,何文平 Amplitude death in steadily forced chaoticsystems,Chinese P2007,16(9):2825-2829 封国林,侯威,董文杰,基于条件熵长江三角洲温度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分析,2006,物理学报, 55 (2): 962-968 封国林,龚志强,董文杰,基于启发式分割算法的气候突变检测研究,物理学报,2005,54(11):5494-5499 封国林,董文杰,海-气振荡子的动力行为与不稳态演化的研究,气象学报,2005,63(6) Feng GL ,Dong WJ ,Time-DependentSolutions of the Fokker-Planck Equation of Maximum Reduced Air-Sea CouplingClimate Model,Acta Meteorologica Sincia,2005,29(4) 封国林,董文杰,李建平,等 自忆模式中差分格式的稳定性研究,物理学报,2004,53(7):2389-2395 Feng GL, Dong WJ, Li JP, On temporal evolution of precipitation probability of the Yangtze Rivedelta in the last 50 years, Chinese Physics, 2004,13(9):1582-1587 Feng GL, Dong WJ and Chou JF,Application of retrospective time integration scheme to the prediction oftorrential rain, Chinese Physics,2004,13(3):413-422 封国林,董文杰,集合预报物理基础的探讨,物理学报,2003,52(9):2347-2353 Feng GL, Dong WJ,Evaluation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a retrospective scheme based on comparisonwith several difference schemes, Chinese Physics, 2003, 12(10): 1076-1086 封国林,董文杰,贾晓静,等,海-气振荡子中的极限环解,物理学报,2002,51(6):1181-1185 Feng GL, Dong WJ and Chou JF, Retrospective integration schem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advectiveequation, Acta Mechanica Sinica, 2002,18(1):53-65 Feng GL,Frenkel-Kontorva model with alternate coupling Communications inTheoretical Physics, 2002, 35(9):751-754 封国林,曹鸿兴,谷湘潜,等,一种提高数值模式时间差分计算精度的新格式——回溯时间积分格式,应用气象学报,2002,13(2):207-217 封国林,戴新刚,王爱慧,等,混沌系统中可预报性的研究 物理学报,2001,50(4):606-611 Feng GL, Dong WJ and Chou JF, A new difference scheme with multi-time Chinese Physics,2001,10(11): 1004-1010 Feng GL, Cao HX, Gao XQ, Dong WJ and Chou JF Prediction of precipitation during summer monsoon with self-memorial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1,18(5): 701-709 封国林,曹鸿兴,魏凤英,等,长江三角洲汛期预报模式的研究及其初步应用 气象学报,2001,59(2):206-212 封国林,曹永忠,曹鸿兴Saltzman气候模式的新格式及其应用 气象学报,1999,57(4):461-472 封国林,曹鸿兴,魏凤英 区域气候自忆预测模式的计算方案及其结果 应用气象学报,1999,10(4):470-477 封国林,曹鸿兴 自忆预报模式中记忆特性的探讨 应用气象学报,1998,9(2):219-224 封国林,曹鸿兴,邵耀春,等,全球气候长期振动的Fokker-Planck方程及其求解,气象学报,1996,54 (6) :753-758 封国林,曹鸿兴,海气耦合气候模式的依时解,应用气象学报,1996,7(2):212-220 封国林,曹鸿兴 大型涡旋自组织临界态的观测证据 热带气象学报,1994,10(2):154-160

没有这个排名吧!要不去九江学院的官网上看一看!

气象学报英文版是sci几区

共发表论文283篇,其中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Atmospheric Environment》、《Chemosphere》、《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气象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大气科学》、《中国环境科学》、《中山大学学报》、《高原气象》、《应用气象学报》、《环境化学》、《热带气象学报》、《环境科学与技术》等国际SCI、国家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32篇,被SCI、EI收录62篇;第一作者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9本。担任《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ic Environment》、《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Atmospheric Research》、《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Particuology》、《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科学通报》、《中国科学D》、《地理学报》、《气象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大气科学》、《中国环境科学》、《海洋学报》、《高原气象》、《环境科学》、《自然科学进展》、《中山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应用气象学报》、《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报》、《热带气象学报》、《地理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气候与环境研究》、《气象》、《南京气象学院学报》、《大气科学学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气象科技》、《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气象与环境学报》、《热带海洋学报》等学术刊物审稿人。2013-2014年3次受台湾气胶学会、台湾环保署、台湾环境监测学会邀请做特邀报告(全部费用由台湾负责)。

不是,属于一级期刊~

【研究方向】1.集合预报2.大气数值模拟【在研项目】1、“延伸期数值预报预测关键技术研究”,2009年度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持续性异常气象事件预测业务技术研究”第三课题,课题主持人2、基于多模式集合预报的交互式应用技术研究,2009年度中国气象局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负责人3、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贝叶斯统计理论的降水集合预报概率化方法研究”,第一主研人【完成项目】面向TIGGE的集合预报关键应用技术研究,中国气象局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联系人,课题负责人;2010年完成2.中尺度暴雨集合预报初值扰动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代码,40675061),项目负责人;2009年完成3.长江上游暴雨超级集合预报与预警技术研究,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负责人,2007年完成4.精细化GRAPES模式高原地形优化方案研究,中国气象局数值模式创新基地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2008年完成5.数值集合预报技术研发与业务应用开发,四川省气象局重大项目,项目负责人,2007年完成6.西南地区资料同化与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中国气象局2007年多轨道业务建设项目,专题负责人,2007年完成7.数值集合预报技术研发与业务应用开发,四川省气象局重大项目,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2007年完成8.中尺度暴雨集合预报初值扰动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代码:40475045),项目负责人,2005年12月完成9.“奥运气象保障技术研究,国家科技部,2006年1月完成,主研人员【发表论文】1、Heavy Rainfall Ensemble Prediction:Initial Condition Perturbation vs Multi-Physics P 气象学报(英文版), 2009,23(1):53- 核心期刊(SCIE收录),第一作者2、 A Diagnostic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Complex Terrain in the Eastern Tibetan P China, on a Severe Storm, Arctic Antarctic and Alpine Research, 2007,39(4):699-707 ,核心期刊(SCI收录),第一作者3、一种新型的中尺度暴雨集合预报初值扰动方法研究 大气科学,2005,29(5):717- 核心期刊(SCIE收录),第一作者4、The uncertainty of heavy rainfall of South China and experiments of ensemble Acta Meteorological Sinica,2005,19(1):1- SCIE核心期刊(SCIE收录),第一作者5、数值预报产品对强天气预报的技术支持和应用,气象,2010,36(12):41-49,核心期刊,第一作者6、青藏高原东侧“28”暴雨的集合预报试验高原气象,2004,增刊:6-14,核心期刊,第一作者7、非绝热物理过程对北京暴雨数值预报不确定性影响 应用气象学报, 2006,17(8):18- 核心期刊,第一作者8、华南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的不确定性与集合预报试验 气象学报,2003,61(4):432-446,核心期刊,第一作者9、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影响的研究 气象学报, 2003, 61(2):203- 核心期刊,第一作者10、集合数值预报的发展与研究进展 应用气象学报, 2002,13(8):497— 核心期刊,第一作者11、杜钧,陈静 《单一值预报向概率预报转变的基础: 谈谈集合预报及其带来的变革》,气象,2010,36(11):1-11,核心期刊,第二作者12、杜钧,陈静 天气预报的公众评价与发布形式的变革 气象,2010,36(1):1- 核心期刊,第二作者【获奖情况】1、数值集合预报技术研究与业务应用开发获2009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2.2007年获第四届四川省十大女杰荣誉称号3.2006年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4.2006年获第六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5.2005年获四川省直机关“三八红旗手”6.2004年获第四届四川省直机关“十佳青年”7.2004年第5批“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2003年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优秀博士论文”9.1999年获中国气象局“优秀预报值班员”

气象学报是sci吗

SCI 期刊一般来讲就是 国际核心期刊的一种而我们常说的核心期刊就是指 中国过内的 核心期刊(北核,南核,科技核,CSCD)

不是,属于一级期刊~

气象学报英文版jmr是sci几区

不是,属于一级期刊~

  • 索引序列
  • 气象学报英文版是sci吗?
  • 热带气象学报英文版是sci吗
  • 气象学报英文版是sci几区
  • 气象学报是sci吗
  • 气象学报英文版jmr是sci几区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