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金属基复合材料文献

金属基复合材料文献

发布时间:

金属基复合材料文献

第一篇绪论1复合材料的特性1引言2复合材料 的定义与命名3复合材料的分类4复合材料的特性第二篇复合材料的基本材料2金属材料1金属的性能与结构2铝及其合金3铜及其合金4钛及其合金5镁及其合金3无机胶凝材料1水泥2镁质胶凝材料3石膏4陶瓷材料1概述2陶瓷原料与制坯3陶瓷的烧制4高温氧化物陶瓷5碳化物陶瓷6氮化物陶瓷5聚合物材料1聚合物的种类2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3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4复合材料选用聚合物的原则6其他材料1半导体材料2磁性材料3超导材料4光功能材料5功能转换材料第三篇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7玻璃纤维及其制品1概述2玻璃纤维的结构与组成3玻璃纤维的性能4玻璃纤维及其制品5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6特种玻璃纤维8碳纤维1概述2碳纤维的分类与制造3碳纤维的结构与性能4碳纤维的表面处理9其他无机纤维增强材料1硼纤维2碳化硅纤维3氧化铝纤维4石棉5硅灰石10芳纶纤维1概述2芳纶纤维的结构与特性3芳纶纤维的制造4凯芙拉纤维的制品5芳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11填料1概述2石墨3云母4高岭土5膨润土6碳酸钙7滑石粉8白碳黑9空心玻璃微珠第四篇复合材料各论1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分类与结构形式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3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4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应用13金属基复合材料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类型2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3某些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4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14陶瓷基复合材料1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探索2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基本性能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用15碳/碳复合材料1碳/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2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16无机胶凝复合材料1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2钢纤维增强混凝土3纤维增强石膏17混杂复合材料1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结构形式2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特性3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18其他复合材料1功能复合材料2生体复合材料3智能复合材料参考文献

书名:高等学校教材--金属材料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定价:33条形码:9787502572419ISBN:ISBN 7-5025-7241-4作者:戴起勋印刷日期:2005-8-1出版日期:2005-8-1精装平装_开本_页数:平装16开,295页中图法:中图法一级分类:中图法二级分类:书号:简介:前 言金属材料是所有材料中使用量最大的材料,其理论和体系相对比较完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比较成熟并广泛应用的新型金属材料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如金属基复合材料、新型功能金属材料、微合金非调质钢等。就是传统材料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另外由于资源和环境的严峻问题,也提出了适应环境设计的简单合金与通用合金等新概念。国家在1998年调整了专业目录,对材料类专业的内涵有了新的叙述。近几年来,尽管专业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还缺少相应的配套教材。金属材料学是金属材料工程等材料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在专业知识结构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使用知识最多最直接的课程。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经验性的特点。综合性是内容涉及知识面比较广,涉及所有以前学过的专业知识;应用性是指课程的内容是生产或科研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材料和技术;经验性是指某些内容是长期的经验总结,在实际应用中可变性还比较大。本书编写者在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中已有近20年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整改内容和凝练思路,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特点,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编写该书的基础是:在借鉴原教材的基础上,补充新的内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调整书的体系和框架。编写思路是:抓住材料服役条件-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环境的主线,围绕合金化基本理论,尽可能地凸现材料科学发展中的思想,使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新颖性的特点。该教材更适合于工程机械应用型金属材料工程等材料类专业使用。本书内容包括钢铁材料、有色金属合金和新型金属材料三大部分。以合金化原理为核心,着重阐明了材料成分与处理工艺的特点,强调了材料组织与性能及应用之间的关系,力图使学生掌握各类材料成分设计和制定工艺的依据。对各类新材料的发展也作了一定介绍。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及重点,领会材料发展的主线、核心和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章最后都精写了小结,并安排了一定量的习题与思考题。本书是江苏省金属材料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江苏大学重点精品课程建设所组织编写的教材。本书第1、3、4、5、6章和绪论由戴起勋教授编写,第2、7章由李忠华副教授编写,第8、9、10、11章由邵红红教授编写,第12、13、14章由王树奇教授编写,全书由戴起勋教授统稿主编,程晓农教授主审。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文献资料,主要文献列于书后,在此谨向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诚致谢意。吴晶等老师提供了有关的金相组织图片,化学工业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不但是材料类本科专业学生的教材,而且也可以作为研究生和从事材料工作技术人员的参考书。限于作者水平,书中难免有谬误,恳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以利于今后的补充、修改和完善。编 者2005年4月目录:绪论--金属材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0.1 金属材料发展简史 10.1.1 第一阶段--原始钢铁生产 10.1.2 第二阶段--金属材料学科的基础 10.1.3 第三阶段--微观组织理论大发展 20.1.4 第四阶段--微观理论的深入研究 20.2 现代金属材料 20.3 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与趋势 4习题与思考题 6第1篇 钢铁材料第1章 钢的合金化概论 71.1 合金元素和铁的作用 71.1.1 钢中的元素 71.1.2 铁基二元相图 81.1.3 合金元素对Fe-C相图的影响 91.2 合金钢中的相组成 101.2.1 置换固溶体 101.2.2 间隙固溶体 111.2.3 碳化物与氮化物 111.2.4 金属间化合物 151.3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及偏聚 151.3.1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 151.3.2 合金元素的偏聚 161.4 合金钢中的相变 171.4.1 合金钢的加热奥氏体化 171.4.2 过冷合金奥氏体的分解 191.4.3 合金钢的回火转变 211.5 合金元素对钢强韧化的影响 241.5.1 钢强化的形式及其机理 241.5.2 合金钢强化的有效性 261.5.3 合金元素对钢韧度的影响 271.6 合金元素对钢工艺性的影响 281.6.1 材料的热处理工艺性 281.6.2 材料的成形加工性 351.7 微量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351.7.1 微量元素的作用 351.7.2 微合金钢中的合金元素 361.8 金属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 381.8.1 通用合金与简单合金 381.8.2 环境协调性合金的成分设计 401.9 合金钢的分类与编号 421.9.1 钢的分类 421.9.2 合金钢的编号方法 42本章小结 45习题与思考题 48第2章 工程结构钢 492.1 工程结构钢的基本要求 492.1.1 足够的强度与韧性 492.1.2 良好的焊接性和成形工艺性 492.1.3 良好的耐腐蚀性 502.2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合金化 502.2.1 合金元素对低合金高强度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502.2.2 合金元素对焊接性和耐大气腐蚀性的影响 522.3 铁素体-珠光体钢 532.4 微珠光体低合金高强度钢 552.4.1 强化机理 552.4.2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 552.4.3 微合金元素的作用 562.5 针状铁素体钢 572.6 低碳贝氏体和马氏体钢 582.7 双相钢 592.8 低合金高强度钢发展趋势 60本章小结 61习题与思考题 61第3章 机器零件用钢 623.1 概述 623.1.1 机器零件用结构钢的特点与合金化 623.1.2 机器零件用结构钢的强度与脆性 633.2 整体强化态钢 643.2.1 调质钢 643.2.2 微合金非调质钢 673.2.3 弹簧钢 713.2.4 滚动轴承钢 733.2.5 低碳马氏体钢 773.2.6 超高强度钢 783.3 表面强化态钢 823.3.1 合金渗碳钢 833.3.2 氮化钢 873.3.3 低淬透性钢 883.4 耐磨钢 893.4.1 钢的耐磨性及其影响因素 893.4.2 高锰铸钢 903.4.3 低合金耐磨钢及石墨钢 913.5 零件材料选择基本原则与思路 913.5.1 选择材料的基本原则 923.5.2 选择材料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93本章小结 95习题与思考题 97第4章 工模具钢 994.1 概述 994.1.1 工具钢成分与性能特点 994.1.2 工具钢基本性能及检测方法 1004.2 碳素钢及低合金工具钢 1014.2.1 碳素工具钢 1014.2.2 低合金工具钢 1014.3 高速钢 1034.3.1 高速钢的分类 1034.3.2 高速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1054.3.3 高速钢中的碳化物 1064.3.4 高速钢的热处理 1084.4 冷作模具钢 1134.4.1 碳素工具钢和低合金工具钢 1144.4.2 高铬和中铬模具钢 1144.4.3 基体钢 1174.5 热作模具钢 1174.5.1 热锤锻模钢 1184.5.2 热挤压模钢 1204.5.3 压铸模钢 1224.6 其他类型工具用钢 1224.6.1 耐冲击用钢 1224.6.2 冷轧辊用钢 1234.6.3 量具用钢 1244.6.4 塑料模具用钢 1254.6.5 硬质合金 128本章小结 129习题与思考题 130第5章 不锈钢 1315.1 概述 1315.1.1 金属腐蚀类型与提高耐腐蚀性的途径 1315.1.2 不锈钢的组织与分类 1325.2 影响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因素 1345.2.1 合金元素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345.2.2 腐蚀介质对钢耐蚀性的影响 1385.3 铁素体不锈钢 1385.3.1 常用铁素体不锈钢及特点 1395.3.2 铁素体不锈钢的脆性 1395.3.3 铁素体不锈钢的热处理 1395.4 马氏体不锈钢 1405.4.1 马氏体不锈钢的成分和组织特点 1415.4.2 马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特点 1425.5 奥氏体不锈钢 1425.5.1 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分特点 1435.5.2 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1445.5.3 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 1455.5.4 铬锰氮奥氏体不锈钢 1465.6 双相不锈钢 1475.6.1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1475.6.2 奥氏体-马氏体双相不锈钢 148本章小结 148习题与思考题 149第6章 耐热钢 1506.1 基本概念 1506.1.1 金属的抗氧化性 1506.1.2 钢的热强性 1526.1.3 耐热钢的合金化 1556.2 热强钢 1556.2.1 珠光体热强钢 1556.2.2 马氏体热强钢 1586.2.3 奥氏体型高温合金 1606.3 抗氧化钢 161本章小结 163习题与思考题 163第7章 铸铁 1647.1 铸铁的石墨化及影响因素 1647.1.1 铸铁的石墨化过程 1647.1.2 影响铸态组织的因素 1667.2 石墨的形成及生长机理 1687.2.1 灰口铸铁中片状石墨的生长方式 1687.2.2 球状石墨的形成过程 1697.2.3 蠕状石墨的形成过程 1707.3 灰铸铁 1717.3.1 灰铸铁组织特点 1717.3.2 灰铸铁性能及热处理 1737.4 球墨铸铁 1747.4.1 球墨铸铁组织与性能 1747.4.2 球墨铸铁的热处理 1767.5 蠕墨铸铁 1787.5.1 蠕墨铸铁的金相组织 1787.5.2 蠕墨铸铁性能特点及应用 1797.6 可锻铸铁 1817.7 特种性能铸铁 1827.7.1 耐热铸铁 1827.7.2 耐磨铸铁 1837.7.3 耐蚀铸铁 184本章小结 185习题与思考题 185第2篇 有色金属合金第8章 铝合金 1868.1 铝合金的热处理及时效强化 1868.1.1 铝合金的分类 1868.1.2 铝合金热处理强化特点 1878.1.3 影响时效强化的主要因素 1888.2 变形铝合金 1898.2.1 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和表示方法 1898.2.2 防锈铝合金 1918.2.3 硬铝合金 1928.2.4 超硬铝合金 1938.2.5 锻铝合金 1948.2.6 变形铝合金的热处理及金相检验 1948.3 铸造铝合金 1958.3.1 铝硅及铝硅镁铸造合金 1958.3.2 其他铸造铝合金 1978.3.3 铸造铝合金的热处理 199本章小结 199习题与思考题 200第9章 铜合金 2019.1 黄铜 2019.1.1 黄铜的牌号及表示方法 2019.1.2 普通黄铜 2029.1.3 特殊黄铜 2049.1.4 黄铜的热处理 2069.2 青铜 2079.2.1 青铜的牌号及表示方法 2079.2.2 锡青铜 2089.2.3 铝青铜 2119.2.4 铍青铜 213本章小结 214习题与思考题 214第10章 钛合金 21510.1 钛合金的合金化原理 21510.1.1 钛的基本性质与合金化 21510.1.2 钛合金的相变特点 21610.1.3 钛合金的分类 21810.2 α钛合金 21910.3 α+β钛合金 22010.3.1 α+β钛合金合金化特点 22010.3.2 Ti-Al-V系合金(TC3、TC4、TC10) 22110.3.3 其他α+β钛合金 22210.4 β钛合金 22210.5 钛及钛合金的发展与应用 22310.5.1 钛合金生产工艺的改善 22310.5.2 钛及钛合金的新发展和新应用 223本章小结 225习题与思考题 225第11章 其他有色金属合金 22611.1 镁合金 22611.1.1 镁及镁合金的特性 22611.1.2 镁合金的成分、组织和性能 22711.1.3 变形镁合金组织和性能 23011.1,4 铸造镁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23211.1.5 镁合金的热处理 23411.1.6 镁合金的应用 23511.2 锌合金 23611.2.1 锌及锌合金的特性 23611.2.2 锌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237本章小结 238习题与思考题 239第3篇 新型金属材料第12章 金属功能材料 24012.1 磁性合金 24012.1.1 软磁合金 24012.1.2 硬磁合金 24312.2 电性合金 24512.2.1 电热合金 24512.2.2 超导材料 24712.3 形状记忆合金 24812.3.1 形状记忆原理 24812.3.2 常用形状记忆合金 25012.4 其他功能材料 25312.4.1 热膨胀合金 25312.4.2 减振合金 25412.4.3 储氢合金 256本章小结 258习题与思考题 258第13章 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 25913.1 金属间化合物材料概述 25913.1.1 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性能特点 25913.1.2 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发展历史 26013.2 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26113.2.1 面心立方有序衍生结构 26113.2.2 体心立方有序衍生结构 26113.2.3 密排六方有序衍生结构 26213.2.4 具有复杂晶体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 26313.3 常用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及应用 26313.3.1 N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合金 26313.3.2 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合金 26613.3.3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合金 267本章小结 270习题与思考题 270第14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 27114.1 概述 27114.1.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种类 27114.1.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27314.1.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27414.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体系选择 27514.2.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度 27514.2.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体系选择 27714.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与控制 27914.3.1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与界面类型 28014.3.2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稳定性 28114.3.3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浸润与界面反应控制 28214.4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 28414.4.1 固态法 28414.4.2 液态法 28514.4.3 喷涂与喷射沉积法 28614.4.4 原位自生复合法 28714.5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28814.5.1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28814.5.2 短纤维及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290本章小结 291习题与思考题 292符号说明 293参考文献 294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论文

合材料基体即复合材料中作为连续相的材料,分为聚合物基体,金属基体,无机非金属基体。  作用:基体材料起到粘结作用,均衡载荷,分散载荷,保护纤维的作用。复合材料分为两相,另一项为分散相,称为增强材料。  简介:  复合材料按照基体材料可分为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这三大类。  金属基复合材料  在使用金属基复合材料时,不同领域要求迥异。举例来说,航天、航空领域对比强度、比模量、尺寸稳定性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会选择密度小的轻金属合金作为基体。而高性能发动机使用的复合材料不仅需要具备高比强度、比模量,还对其耐高温、耐氧化性能提出了要求,一般使用钛基、镍基合金以及金属间化合物做基体材料。普通汽车发动机对材料的耐热、耐磨、导热性能、高温强度有一定的考量,同时又要求成本低,适合批量生产,通常用铝合金材料做基体。而工业集成电路基板和散热元件,必须具有高导热、低膨胀特性,一般使用铜、铝等仅是作为基体。  如果想要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度,添加连续纤维增强材料可以有效达到这个目的。因为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它的强度和模量都要高于金属基体。而在以颗粒、晶须、短纤维为增强材料的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的强度和模量均要低于金属基体。选择增强材料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其与金属基体的相容性,尤其是化学相容性。保证在金属基复合材料高温成型过程中,增强材料不会与基体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功能。当复合材料中含多种物质的时候,这一点就显得更加重要。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石膏和水玻璃等。我们以应用最广泛的水泥材料为例,水泥材料是多孔体系,这一特征不仅会影响基体本身的性能,也会影响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粘接。纤维与水泥的弹性模量比不大,应力的传递效应远不如纤维增强树脂。水泥基材的断裂延伸率较低,在受到强力拉伸时,水泥基体会先于纤维发生开裂。水泥基材中含有粉末或颗粒状的物料,与纤维成点接触,因此纤维的掺量受到很大的限制。水泥基材呈碱性,对金属纤维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大多数矿物纤维不利。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作为基体材料的复合物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及各种热塑性聚合物,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复合材料。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添加纤维增强材料,可以起到增加强度的作用,所用的纤维种类有玻璃纤维、碳纤维、有机纤维和其他纤维等。  玻璃纤维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而且防火、防霉、防蛀、耐高温,电绝缘性能也非常出色。其化学稳定性良好,除了HF、浓碱、浓磷酸外,与其他所有化学药品和有机溶剂都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但玻璃纤维也有缺点,那就是具有脆性、不耐磨、对人的皮肤有刺激性等。  碳纤维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能,其比重在5到2之间,热膨胀系数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导热有方向性,比电阻与纤维类型有关。化学性质较为稳定,除了能被强氧化剂氧化以外,与一般酸碱均不会发生反应,还具有耐油、抗辐射、吸收有毒气体和减速中子等性能。  有机纤维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以及弹性模量,它的密度小,热稳定性高,热膨胀系数各向异性,有良好的耐介质性能,但容易被各种酸碱腐蚀,耐水性不好。

纳米/聚合物基形状记忆材料复合体系的研究- 硕士博士论文-论文纳米/聚合物基形状记忆材料复合体系的研究 相关: ·纳米氧化锌对天然橡胶(NR)的改性研究 ·纳米镍粉复合粒子的制备研究 ·电弧法单壁碳纳米管的纯化及其改性丁苯橡胶的研究 ·碳纳米管/丁苯橡胶/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 · /3193490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种类主要有: (1)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2)天然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3)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4)芳纶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5)金属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6)特种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7)陶瓷颗粒树脂基复合材料; (8)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聚乙烯,聚丙烯,尼龙,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聚醚酮酮(PEKK)) (9)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双马来酰亚胺(PBMI),不饱和聚酯等) (10)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论文

侵犯知识产权了。可以私下交流。

复合材料,强度高,重量轻,在军事上用途广泛。飞机,坦克,军舰,防弹衣,导弹等等。

单树脂类树脂中一般不含或很少含挥发油、树胶及游离芳香酸。通常又可以分为:(1)酸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酸,如松香。(2)酯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酯,如枫香脂、血竭等。(3)混合树脂无明显的主成分,如洋乳香等。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和树胶,如藤黄。油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挥发油和树胶,如乳香、没药、阿魏等。油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与挥发油,如松油脂、加拿大油树脂等。香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游离芳香酸(香脂酸)、挥发油,如苏合香、安息香等。

树脂基复合材料特种纸产品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相关科技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金属材料文献

百度知道 > 理工学科 > 工程技术科学添加到搜藏待解决SCI收录的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方面的国内外期刊都有那些? 悬赏分:5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3 天 17 小时望知情的回答下,最好是最新的,2008年或者提问者: 杰zhijie - 助理 二级 我来回答: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 二级及以上用户登录后可以上传图片 参考资料: 匿名回答 积分规则 回答 共 6 条asdsad dwedwd wrewe

百度文库里可搜到许多,不少可免费下载。

查金属的性能一章

4Cr5MoSiV1 钢中碳化物对热疲劳性能影响---热处理2003年第一期,作者唐文军4Cr5M oSiV1 钢热疲劳性能的研究---山西机械1998年12月期,作者周俊琪4Cr5MoSiV1(H13)电渣钢热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特殊钢 1995年第4期,作者刘传博H13 钢热疲劳性能研究---模具工业2007年第2期,作者于宝义含铌H13钢热疲劳过程中的显微结构变化---金属热处理2005年第3期,作者胡心彬从以上可以看出,很多专业杂志都有发表这类的论文,关键多收集,多查新,不能只盯着某一个或几个杂志。

复合材料英文文献

材料大全A到Z (金属、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 (免费) 资源简介 材料模拟计算算法库MAP 资源简介 A: Composites/Plastics 资源简介 Kirk-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Online(Kirk-Othmer化工技术百科全书) (部分免费) 资源简介 Materials Research to Meet 21st Century Defense Needs (材料与国防) 资源简介 PoLyInfo (高分子材料设计所需的各种数据) (免费) 资源简介 Super-tough carbon-nanotube fibres (碳纳米管纤维) -taf/DynaPaf?file=/nature/ 资源简介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Robert H Grubbs教授的研究小组 资源简介 涂料和油漆工业排名榜(主要为北美地区、前50位) 资源简介 英国的材料化学研究世界领先(2002-11-22) _mat_pdf 资源简介 Bell Labs (贝尔实验室, 纳米技术/分子自组装/导电高分子) -/research/html 资源简介 CAMPUS (塑料产品数据库, 免费) 资源简介 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资源简介 2004年国际纳米复合材料会议 (2004-09-01) -/conferences/html

你可以上GOOGLE学术上搜一搜看看目录,有很多,中文和英文的都很多,然后再可以上中国期刊网或万方上搜一些中文的资料,到sciencedirect上搜一些英文文献

希望采纳!本人能力有限!只能帮到这图1显示金刚石粒子分散的铜基体。自从金刚石粒子比较容易在机械抛光脱下衣服,小坑里留下了。表面上的样品。当样品进行了分析通过电子探针对碳、粒子显示高碳的山峰,如图2号。图3的展品分析结果为提取出来copper-diamond产品的复合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三见dis -分数峰存在,表现为一,B和C,分别。距离的interplanar相应于这三套对钻石峰标准的比较表1。interplanar测量值的距离在标准的吻合很好,恶魔-起动,提取的产品应该是碳在钻石的状态。图4(a)给出了透射电镜显微图显示分布金刚石粒子形貌和(显示为A,B,copper-diamond和C)复合材料。 校准interplanar衍射环的距离图4中了(b)所给的表2。相比,表1,它也是恶魔-strated interplanar距离的校准的衍射环的符合标准的钻石。因此,人们相信石墨化的钻石在粒子1150-1220几乎不发生后的烧结Kcopper-diamond复合材料。尽管钻石是亚稳态allotropic modifica -实践,石墨化碳的金刚石粒子在copper-diamond复合,没有发生,或者程度石墨化太小,被发现。据说起始温度的graphi -tization会伴随着纯度的钻石粉末等。某些金属等杂质元素减少金刚石graphitiza起始温度-信息。金刚石是静态合成捏造出来的方法、铁、镍催化剂和经常被用于目前在钻饰作为杂质,降低开始蛋彩画颜料

  • 索引序列
  • 金属基复合材料文献
  •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论文
  • 树脂基复合材料论文
  • 金属材料文献
  • 复合材料英文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