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杂志官网电话联系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杂志官网电话联系

发布时间: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杂志官网电话联系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公司电话0755-26651764,公司邮箱,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14条联系方式,其中有电话号码7条。公司介绍: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是2008-01-14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龙塘社区星河传奇花园三期商厦1栋C座1210。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晓春,注册资本16,000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通过爱企查查看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你想联系什么这个真不知道,不好意思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杂志官网联系方式电话

陈秉钊 同济大学胡兆亮 北京大学胡序威 中国科学院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许学强 中山大学叶嘉安 香港大学周干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郑弘毅 南京大学邹德慈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面向未来的中国城镇化和城市规划变革,我们能从古今中外的城市发展和规划的历史学到什么?本期聚焦“城市规划与建设史”研究,包括“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史”与“西方城市规划与建设”两大方面。特约专稿张兵的“我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方向”,认为现阶段我国规划史研究应当对规划史的研究目的和对规划理论发展的作用做出认真的研究和定位,对规划史的研究方法也需要自觉地进行思考和改进,使规划史研究更有效地助推我国规划理论和实践的进步。关于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史,张松的“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现实意义”对近代城市管理制度的近代化和西化历程进行了回溯与梳理,就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阐述了近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张杰的“当代中国都市主义:1978-2008”尝试对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重塑中国城市景观的驱动力和结果给予一个全方位的描述,为我们分析了计划经济时期盛行的巴黎美院学派传统在新的城市景观中的角色该如何被重新定义等议题。吴庆洲的“乐山古城历代水患与防洪措施研究”以乐山古城历代水患与其防洪措施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古人与洪水灾害斗争的智慧;董卫的“中国古代城市智慧与环境时代的城市策略——从《吴越春秋》故事中得到的启发”尝试从中国古代智慧中汲取相关营养,希冀在继承历史文化的前提下有效汲取国际经验,从而开辟出一条中国化的城市发展道路;顾朝林等的“1949年以来北京服务经济与城市空间转型”运用北京市1949~2010年的历史产业数据和空间数据,分析了服务经济作为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内在机制和空间演化趋势,为我们认识城市规划和建设史提供了“经济视角”的解读;吴晓松和罗海文的“广州城市对外商贸用地迁移初探——从唐代蕃坊到清末沙面”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影响广州城与对外贸易用地发展演变的主要因素;王树声的“宇文恺:划时代的人居营造巨匠”梳理了隋代营造巨匠宇文恺的生平,分析了他所规划设计的典型作品,并尝试对宇文恺的规划设计思想进行总结及其对中国本土规划的影响及其现代启示。本期的“经典集萃”有董鉴泓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关于城市建设工作的若干问题”,文章不仅为我们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其中许多论点在当时非常“超前”,60年后的今天反观历史,仍然可以激发我们冷静的思考。G阿尔伯斯的“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概述了欧洲、特别是德国从古代到1970年代之间,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过程,展现了现代城市规划形成与发展以及面对社会变迁而认识觉醒的全过程,文章指出城市规划历史不仅要研究专业技术的进步,还要研究规划目标和价值标准的发展,洞察“今天的城市规划目标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理想的城市环境的具体模型设想将向何处发展”;凯瑟琳·库克的“社会主义城市:1920年代苏联的技术与意识形态”是对1930年代苏联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研究成果,反映了苏联规划界和国家政府对社会主义城市建设本质问题的认识深度,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城镇化也可以提供有益的启发。关于西方城市规划与建设史,在“国际快线”栏目选择了劳拉·科尔比的“欧洲城市规划的历史:延续与变迁”,文章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城市、文艺复兴城市、首都城市规划、近代工业化城市、现代城市建设等方面,梳理了欧洲城市规划的演进,并重点讨论了当代“旧城保护运动”和“全球化、城市复兴和规划的可持续性”等议题。本期研究生论坛有袁琳“中国传统城市山水秩序构建的历史经验——以古代成都城为例”,提出了中国传统山水城市非山、水、城三要素的简单并置,而是以城市山水秩序的构建为第一要义等基本判断;吴淞楠“古代北京胡同管理研究”一文为我们提出了古代北京胡同管理的话题;书评有“评《幻方——中国古代的城市》”和“评《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简史》”,都与中外城市规划建设史有关,请观其详。近期本刊将推出“城市文化”、“大学与创新”等专题,欢迎读者继续予以关注。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杂志官网电话

固定栏目主编导读特约专稿学术文章国际快线经典集萃不固定栏目书评专栏研究生论坛人物专访学术随笔

杂志铺国内首家杂志折扣订阅网,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杂志订阅网站。网站提供低价,方便,多品种一站式的杂志订阅服务;坚持提供100%的杂志快递投递服务。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杂志官网联系方式

面向未来的中国城镇化和城市规划变革,我们能从古今中外的城市发展和规划的历史学到什么?本期聚焦“城市规划与建设史”研究,包括“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史”与“西方城市规划与建设”两大方面。特约专稿张兵的“我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方向”,认为现阶段我国规划史研究应当对规划史的研究目的和对规划理论发展的作用做出认真的研究和定位,对规划史的研究方法也需要自觉地进行思考和改进,使规划史研究更有效地助推我国规划理论和实践的进步。关于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史,张松的“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现实意义”对近代城市管理制度的近代化和西化历程进行了回溯与梳理,就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阐述了近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张杰的“当代中国都市主义:1978-2008”尝试对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重塑中国城市景观的驱动力和结果给予一个全方位的描述,为我们分析了计划经济时期盛行的巴黎美院学派传统在新的城市景观中的角色该如何被重新定义等议题。吴庆洲的“乐山古城历代水患与防洪措施研究”以乐山古城历代水患与其防洪措施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古人与洪水灾害斗争的智慧;董卫的“中国古代城市智慧与环境时代的城市策略——从《吴越春秋》故事中得到的启发”尝试从中国古代智慧中汲取相关营养,希冀在继承历史文化的前提下有效汲取国际经验,从而开辟出一条中国化的城市发展道路;顾朝林等的“1949年以来北京服务经济与城市空间转型”运用北京市1949~2010年的历史产业数据和空间数据,分析了服务经济作为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内在机制和空间演化趋势,为我们认识城市规划和建设史提供了“经济视角”的解读;吴晓松和罗海文的“广州城市对外商贸用地迁移初探——从唐代蕃坊到清末沙面”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影响广州城与对外贸易用地发展演变的主要因素;王树声的“宇文恺:划时代的人居营造巨匠”梳理了隋代营造巨匠宇文恺的生平,分析了他所规划设计的典型作品,并尝试对宇文恺的规划设计思想进行总结及其对中国本土规划的影响及其现代启示。本期的“经典集萃”有董鉴泓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关于城市建设工作的若干问题”,文章不仅为我们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其中许多论点在当时非常“超前”,60年后的今天反观历史,仍然可以激发我们冷静的思考。G阿尔伯斯的“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概述了欧洲、特别是德国从古代到1970年代之间,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过程,展现了现代城市规划形成与发展以及面对社会变迁而认识觉醒的全过程,文章指出城市规划历史不仅要研究专业技术的进步,还要研究规划目标和价值标准的发展,洞察“今天的城市规划目标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理想的城市环境的具体模型设想将向何处发展”;凯瑟琳·库克的“社会主义城市:1920年代苏联的技术与意识形态”是对1930年代苏联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研究成果,反映了苏联规划界和国家政府对社会主义城市建设本质问题的认识深度,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城镇化也可以提供有益的启发。关于西方城市规划与建设史,在“国际快线”栏目选择了劳拉·科尔比的“欧洲城市规划的历史:延续与变迁”,文章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城市、文艺复兴城市、首都城市规划、近代工业化城市、现代城市建设等方面,梳理了欧洲城市规划的演进,并重点讨论了当代“旧城保护运动”和“全球化、城市复兴和规划的可持续性”等议题。本期研究生论坛有袁琳“中国传统城市山水秩序构建的历史经验——以古代成都城为例”,提出了中国传统山水城市非山、水、城三要素的简单并置,而是以城市山水秩序的构建为第一要义等基本判断;吴淞楠“古代北京胡同管理研究”一文为我们提出了古代北京胡同管理的话题;书评有“评《幻方——中国古代的城市》”和“评《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简史》”,都与中外城市规划建设史有关,请观其详。近期本刊将推出“城市文化”、“大学与创新”等专题,欢迎读者继续予以关注。

Bish Sanyal Klaus Kunzmann Helene Lamicq保继刚 陈振光 邓卫 段进 樊杰 方创琳 顾超林 韩笋生 何兴华 胡东升 华晨 黄亚平 霍兵金鹰 李平 李强 林家彬 刘国洪 吕斌 毛其智 单霁翔 沈青 谭纵波 唐晓峰 唐子来 魏后凯吴缚龙 吴唯佳 吴维平 武廷海 熊澄宇 杨保军 杨金田 杨锐 杨伟民 叶裕民 尹稚 俞滨洋袁奇峰 越泽明 曾刚 张兵 张杰 张京祥 张小雷 赵万民 周岚 朱军 左川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杂志官网

面向未来的中国城镇化和城市规划变革,我们能从古今中外的城市发展和规划的历史学到什么?本期聚焦“城市规划与建设史”研究,包括“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史”与“西方城市规划与建设”两大方面。特约专稿张兵的“我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方向”,认为现阶段我国规划史研究应当对规划史的研究目的和对规划理论发展的作用做出认真的研究和定位,对规划史的研究方法也需要自觉地进行思考和改进,使规划史研究更有效地助推我国规划理论和实践的进步。关于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史,张松的“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现实意义”对近代城市管理制度的近代化和西化历程进行了回溯与梳理,就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阐述了近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张杰的“当代中国都市主义:1978-2008”尝试对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重塑中国城市景观的驱动力和结果给予一个全方位的描述,为我们分析了计划经济时期盛行的巴黎美院学派传统在新的城市景观中的角色该如何被重新定义等议题。吴庆洲的“乐山古城历代水患与防洪措施研究”以乐山古城历代水患与其防洪措施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古人与洪水灾害斗争的智慧;董卫的“中国古代城市智慧与环境时代的城市策略——从《吴越春秋》故事中得到的启发”尝试从中国古代智慧中汲取相关营养,希冀在继承历史文化的前提下有效汲取国际经验,从而开辟出一条中国化的城市发展道路;顾朝林等的“1949年以来北京服务经济与城市空间转型”运用北京市1949~2010年的历史产业数据和空间数据,分析了服务经济作为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内在机制和空间演化趋势,为我们认识城市规划和建设史提供了“经济视角”的解读;吴晓松和罗海文的“广州城市对外商贸用地迁移初探——从唐代蕃坊到清末沙面”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影响广州城与对外贸易用地发展演变的主要因素;王树声的“宇文恺:划时代的人居营造巨匠”梳理了隋代营造巨匠宇文恺的生平,分析了他所规划设计的典型作品,并尝试对宇文恺的规划设计思想进行总结及其对中国本土规划的影响及其现代启示。本期的“经典集萃”有董鉴泓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关于城市建设工作的若干问题”,文章不仅为我们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其中许多论点在当时非常“超前”,60年后的今天反观历史,仍然可以激发我们冷静的思考。G阿尔伯斯的“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概述了欧洲、特别是德国从古代到1970年代之间,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过程,展现了现代城市规划形成与发展以及面对社会变迁而认识觉醒的全过程,文章指出城市规划历史不仅要研究专业技术的进步,还要研究规划目标和价值标准的发展,洞察“今天的城市规划目标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理想的城市环境的具体模型设想将向何处发展”;凯瑟琳·库克的“社会主义城市:1920年代苏联的技术与意识形态”是对1930年代苏联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研究成果,反映了苏联规划界和国家政府对社会主义城市建设本质问题的认识深度,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城镇化也可以提供有益的启发。关于西方城市规划与建设史,在“国际快线”栏目选择了劳拉·科尔比的“欧洲城市规划的历史:延续与变迁”,文章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城市、文艺复兴城市、首都城市规划、近代工业化城市、现代城市建设等方面,梳理了欧洲城市规划的演进,并重点讨论了当代“旧城保护运动”和“全球化、城市复兴和规划的可持续性”等议题。本期研究生论坛有袁琳“中国传统城市山水秩序构建的历史经验——以古代成都城为例”,提出了中国传统山水城市非山、水、城三要素的简单并置,而是以城市山水秩序的构建为第一要义等基本判断;吴淞楠“古代北京胡同管理研究”一文为我们提出了古代北京胡同管理的话题;书评有“评《幻方——中国古代的城市》”和“评《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简史》”,都与中外城市规划建设史有关,请观其详。近期本刊将推出“城市文化”、“大学与创新”等专题,欢迎读者继续予以关注。

一、外文学术成果 Wei Houkai & Wu Xiaoxia, China's Regional Policy Scenarios for 2011-2015 Period, China Economist, 2012, 7, N1, 90- Wei Houkai & Xie Xianshu, The Drive to Develop China's West: An Inclusive Perspective, China Economist, 2011, 6, N4, 16- Wei H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gglomeration and Relocation, in Saw Swee-Hock & John Wong, ,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gapore, 2009, 28- 魏後凯、贺灿飞、王新著,中国における外资系企业の立地决定と公共政策,日置史郎译,日本侨报社,2009年10月 Wei Houkai & Wang Y A regional comparison of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fficiency, China Economist, No17, N-D 2008, 120- Wang Yeqiang & Wei 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Spatial Competition and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 Evidence from China, China Economic Journal, V1, Issue 2, 2008, 177 -190; Revista de Economie Industriala, 2008, 6, issue 1, pages 20- Wei Houkai & Wu X Rural and Urban Poverty Calls for Equal Treatment, China Economist, N10, 2007, pp40- 魏后凯,中国胡锦涛政権の挑戦(第4章), アジア経済研究所IDE-JETRO,2006年2月, 79- Wei H Dynamics of FDI Investment after China’s Entering WTO In Kuang Jingming China on the Way to M Cuvillier, 2005, 59-75; Revista de Economie Industriala, 2007, 5, issue 4, pages 1- Wang Luolin & Wei H Progress of Western China Development Drive, and Evaluation of the R China & World Economy, N2 Wei H China: Descentralização e Disparidades Regionais na Educaçã Abrindo os Olhos para a C Rio de Janeiro, 2004, 191- Wei Houkai, Shen Zhiyu & Mark W Structural Adjustment: Creating a New Textile I In M Webber China’s Transition To A Global E Palgrave, Wei H 10th Five-Year Plan and the Strategy for Developing the Western R In Yasuo Onnishi , China’s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Issues and Prospects, IDE-JETRO, December Wei H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 In Li Jingwen The Chinese Economy into the 21st Century: Forecasts and Policies,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01, 217- Wei H Urban Accessibility, Mobility and Traffic Planning: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Big Cities, Berlin, August Jin Bei & Wei H General Situation in T In Yasuo Onnishi & Lu Zheng ,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Prospects, IDE-JETRO, Japan 1999, 30- Lu Zheng & Wei H North China: A Case S In Yasuo Onnishi & Lu Zheng ,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Prospects, IDE-JETRO, Japan 1999, 86- Wei H Decentralization and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Education in C In Foreign Affairs Bureau CASS , Social Sciences: CASS Forum,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99, 64- Wei Houkai & Yang D Decentralization and Disparities in Local Education in China,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No3 Dali L Yang and Houkai W Rising Sectionalism in China,Jf International Affairs, N2 Dali L Yang and Houkai W Rural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Policy in China, Asian Perspective, N1 二、中文学术著作(独合著) 魏后凯等著:《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魏后凯等著:《中国区域政策:评价与展望》,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魏后凯、白玫、王业强等著:《中国区域经济的微观透析:企业迁移的视角》,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魏后凯等著:《中国产业集聚与集群发展战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魏后凯著:《市场竞争、经济绩效与产业集中:对中国制造业集中与市场结构的实证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魏后凯、贺灿飞、王新著:《中国外商投资区位决策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2; 魏后凯著:《走向可持续协调发展》,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魏后凯著:《中西部工业与城市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魏后凯编著:《区位决策》,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 魏后凯、刘楷、周民良、杨大利、胡武贤著:《中国地区发展: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地区差异》,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陈栋生、魏后凯、陈耀、刘楷著:《西部经济崛起之路》,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魏后凯著:《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三、中文学术著作(主编) 魏后凯主编:《中部崛起战略评估与政策调整——对江西省的实地调研》,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潘家华、魏后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5》,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 魏后凯、李景国主编,《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9》,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 魏后凯主编:《现代区域经济学》(修订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潘家华、魏后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4》,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 魏后凯、叶裕民执行主编:《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第1期,商务印书馆; 王伟光主编,潘家华、魏后凯、盛广耀副主编:《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战略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潘家华、魏后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3》,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 魏后凯、刘楷主编:《镇域科学发展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潘家华、牛凤瑞、魏后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2》,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 魏后凯主编:《现代区域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王洛林、魏后凯主编:《东北地区经济振兴战略与政策》,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 魏后凯、陈耀主编:《中国西部工业化与软环境建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王洛林、魏后凯主编:《中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王洛林主编、魏后凯副主编:《未来50年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北京出版社,2002; 魏后凯主编:《从重复建设走向有序竞争》,人民出版社,2001; 黄速建、魏后凯主编:《西部大开发与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魏后凯主编:《21世纪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主持课题 《西藏阿里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负责人,阿里地区人民政府,2012; 《西藏水电开发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负责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2012;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研究》,负责人,国土资源部,2011; 《贵州省发展战略研究》,负责人,国家发改委西部司、贵州省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2011; 《黄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负责人,黄陂区政府,2011; 《莱芜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执行负责人,莱芜市人民政府委托,2011; 《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方案研究》,负责人,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局,2011; 《包头市产业发展与城市环境研究》,负责人,包头市发改委委托,2010; 《毕节试验区发展规划研究》,负责人,毕节地区发改委委托,2010; 《杭州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共同负责人,杭州市委研究室委托,2010;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部地区发展趋势与主要对策》,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2010; 《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究组组长,郑州市政府委托,2010; 《娄底市两型产业发展规划研究》,负责人,娄底市发改委委托,2010; 《北京CBD“十二五”发展规划》,共同负责人,北京CBD管委会委托,2010; 《江西省城镇化发展战略思路研究》,共同负责人,江西省建设厅委托,2009; 《上饶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负责人,上饶市经贸委委托,2009; 《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9; 《三峡移民工程总结性研究》,研究综合组组长,国务院三峡办,2009;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及到2020年中长期发展思路》,负责人,国家发改委西部司,2009; 《辽宁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研究》,负责人,辽宁省发改委,2009; 《北京市高端制造业综合成本研究》,负责人,北京市工业促进局,2008; 《乐亭新区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负责人,乐亭县、海港开发区委托,2008; 《上饶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负责人,上饶市经贸委委托,2008; 《迁安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规划》,负责人,迁安市委委托,2008;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负责人,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008-2010; 《国家主体功能区政策研究》,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重点课题,2007-2008; 《镇域科学发展研究》,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2007-2008; 《迁安市工业发展规划》,负责人,迁安人民政府委托,2007-2008; 《营口开发区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前期研究》,负责人,营口开发区管委会委托,2007-2008; 《唐山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规划编写组副组长,唐山市委委托,2007-2008; 《迁安市服务业发展规划》,负责人,迁安人民政府委托,2007; 《国家区域政策与区域发展新格局研究》,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7-7; 《对外开放与和谐社会建设》,负责人,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委托,2006-2007; 《老工业基地长效机制研究》,执行负责,国务院东北办委托,2006-2007; 《东北地区振兴政策保障措施研究》,负责人,国务院东北办委托,2006-2007; 《中国企业迁移决定因素及区位政策研究》,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2; 《中国工业布局调整研究》,负责人,国家统计局委托,2005-2006; 《鹰潭市工业发展规划》,负责人,鹰潭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委托,2005-2006; 《北京市主导优势产业链构建研究》,负责人,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委托研究项目,2005-2006; 《眉山市经济发展战略与产业发展指南》,负责人,UNDP项目,2004-2006; 《东北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科技支撑战略研究》,负责人,科技部项目,2004-2005; 《北京市工业发展优势、战略定位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研究》,负责人,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委托研究项目,2004-2005; 《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研究》,国务院西部办委托,2004-2005; 《我国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战略》,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6; 《东北地区经济振兴战略与政策研究》,共同负责人(与王洛林),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7-6; 《我国经济外向型城市产业集聚研究》,商务部计划财务司委托,负责人,2003-2005; 《“十五”西部开发规划中期评估》,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委托,负责人,2003-2004; 《国际大都市建设与北京工业发展研究》,负责人,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委托研究项目,2003-2004; 《上饶市工业发展战略规划》,负责人,上饶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委托,2003-2004; 《武安市工业发展规划》,负责人,武汉市人民政府委托,2003-2004; 《乐平市工业发展规划》,乐平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委托,负责人,2002-2004; 《东北地区经济振兴战略研究》,中央交办,负责人,2002-2003;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发展国内区域合作研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委托,负责人,2002-2003; 《加快西部工业化进程研究》,负责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委托课题,2001-2002; 《景德镇工业发展规划(2000-2010年),负责人,景德镇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委托,2001-2002;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政策研究》,共同负责人(与王洛林),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7-6; 《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负责人,香港方润华基金会资助项目,2000-2002; 《漳州市工业发展规划》,执行负责人,漳州市计委委托,2000-2001; 《中国外商投资区位选择及政策导向研究》,负责人,人事部出国留学人员资助项目,1999-2002; 《西部大开发与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研究》,负责人,国家计委地区司委托,1999-2000; 《中国外商投资区位决策与公共政策研究》,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8-2000; 《我国不合理重复建设及其防范机制研究》,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6; 《加快中西部工业化进程研究》,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7-6; 《地方分权与中国地区教育差异》,共同负责人,美国Spencer基金资助,1995-1996。 《我国地区收入差异与区际协调机制研究》,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1994-1996。

  • 索引序列
  •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杂志官网电话联系
  •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杂志官网联系方式电话
  •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杂志官网电话
  •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杂志官网联系方式
  •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杂志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