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格式要求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格式要求

发布时间: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格式要求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但是又急着交。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就是去知网上面找你要写的那方面的硕士论文,上面有完整的文献综述(那最好,你稍稍改动即可),如果是开题报告形式,你就可以找好它上面的内容(其实跟文献综述写的内容差不多,只是格式和形式不太一样)。你按照以下的提纲自己复制粘贴内容即可(我们这学期写了一篇文献综述),也有可能每个学校的要求提纲不太一样,不过都是差不多的不用太担心,主要是内容要找准: 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副标题统一为“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可分两行书写; 摘要:中文摘要字数应在3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关键词:关键词以3—5个为宜,应该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分号隔开; 正文: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内容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观点正确,能运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分析方法,并能学会利用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工具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文章主体字数为4000字以上。正文基本结构如下: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二、有关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一)国外研究成果 (二)国内研究成果 (三)对研究成果的评述(这个地方就不要把引用的写出来了,我被我们老师就批了) 三、基本研究思路(最好有图,把你参考的文章所有的提纲画一个简易图即可,不单是自己的文献综述,是你参考的整篇论文的内容)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处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一律列在正文的末尾,特别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应少于五条。 希望对你有用~~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是在钱伟长校长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于1997年6月创刊的,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上海大学学报》(英文版)编委会编辑, 上海大学期刊社发行。

截止2015年7月,上海大学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项目,2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8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1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个上海高校智库建设项目,1个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2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培育)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材料复合与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学术研究基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实验基地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实验基地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特大城市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学校)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能源作物育种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力学在能源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钢铁冶金新技术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有机光电显示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先进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 (2个):公共艺术创意中心 、上海新材料及应用产学研合作中心 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项目(1个) :转型期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价值变迁研究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个):“文化繁荣与社会发展”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1个):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李友梅工作室、“新媒体发展协同研究基地” 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 (3个):社会学E-研究院、网格技术E-研究院、现代力学E-研究院 上海高校智库建设项目(1个):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1个):影视与新媒体创意制作工作室 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中国城市新移民问题研究中心、宗教与全球政治研究院 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有机复合污染分析与控制、智能装备技术、材料微结构调控及能量转换 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关键材料  其他上海市级科研机构: 上海功能纳米材料中试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上海机器人研究所上海市高性能计算机与网格技术研发平台上海市非线性科学活动中心上海市电子物理研究所上海汽车金属材料研究工程中心上海光纤技术与现代通信研究所上海射线应用研究所上海计算数学和控制工程研究所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上海粉末冶金研究所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上海经济管理中心上海热处理技术研究所上海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老年社会学研究所上海司法研究所上海党政研究中心上海劳改法学研究所 上海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还有各种校级,校企联合(宝钢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上海汽车集团,上广电,上海飞乐股份,上海自仪,航天科工集团,香港瑞安集团,美国INTEL,SYBASE,SGI,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法国ESSILOR国际集团等),国际合作科研实验室、研究所、研究中心共计100多个。 馆藏资源 据2015年学校官网显示,上海大学图书馆目前共有馆藏图书资料386万余册,定购中外文现刊3100多种,其中外文期刊近500种。已引进的中外文数据库覆盖了上大所有学科范围,包含了国内外二次文献数据库、电子图书、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学位论文以及事实数据库等。图书馆现可提供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科技期刊、超星数字图书馆、SCI、Scifinder Scholar、Elsevier、Springer Link 、John wiley、Ei Village、 IEL(IEE/IEEE)等几十余种网络和光盘数据库,可供使用的中外文电子期刊8万余种,中文电子图书30万余种。2010年,学校收藏了钱伟长院士毕生学术藏书,共计1万余册。 学术刊物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双月刊),创刊于1995年。名誉主编周邦新院士,主编孙晋良院士。入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同时,刊物被美国《数学评论》(MR)、《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德国《数学文摘》(Z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数据库等十余种国内外检索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先后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评定为来源期刊、收录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先后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行列,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后、“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上海市最佳学报”,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规范执行优秀奖。 据学校最新官网显示,上海大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处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数分别位于全国高校50、44、23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高校21位,科研经费居全国高校41位。2012年由上大两位院士领衔的2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度有11项成果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5项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4年新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21项,经费8万;新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5项。学校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还有各类研究所、研究中心100多个 。上海大学2011年科研总经费达05亿。2012年新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60项,经费9841万元。2012年,“都市社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入选上海市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项目,新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9项(其中包括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12项。在多个领域创造出一大批国内,国际有影响的人文社科成果和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以及省部委科技进步奖百余项。 2014年世界著名的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统计显示,上大共计有物理、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临床医学6个学科的科研实力进入全球研究机构前1%;上大的科研竞争力在全国两千多所高校中排名第23、上海第3位(仅次于复旦、交大)。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院 (系):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 月 日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评价表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综述名称 注意综述名称(综述内容中不要出现本课题怎么样等等)  评阅教师姓名 职称  评 价 项 目 优 良 合格 不合格  综述结构 01 文献综述结构完整、符合格式规范  综述内容 02 能准确如实地阐述参考文献作者的论点和实验结果  03 文字通顺、精练、可读性和实用性强  04 反映题目所在知识领域内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新技术等  参考文献 05 中、英文参考文献的类型和数量符合规定要求,格式符合规范  06 围绕所选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搜集文献  成绩  综合评语:  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文献综述: 小四号宋  空一行  标题 二号黑居中  空一行  1 XXX 三号黑  XXX 小四号宋,行距20磅  1 XXXX 小三号黑  XXX 小四号宋,行距20磅  1 XXX 四号黑  XXX 小四号宋,行距20磅  空一行  2 XXXX 三号黑  (空1行)  参 考 文 献  (空1行)  [要求按国标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书写,例如:]  [1] 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宋体五号,行距固定值20磅)  [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下面的是我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FTO透明导电薄膜的溅射法制备  1 前言  为了更好的开展毕业论文及毕业实验工作,在查找和阅读与《DSSC用FTO透明导电玻璃的溅射法制备》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完成撰写了本文献综述。随着科技的日趋成熟,导电玻璃的制备方法也越来越成熟,种类也衍生得越来越多。  本文章将对国内外的制备方法,种类,发展现状及趋势,工艺性能,退火处理对性能的影响等方面做一简要介绍。  2透明导电玻璃的种类及制备方法简介  1透明导电玻璃的种类  1 1 TCO导电玻璃  TCO(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玻璃,即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玻璃,是指在平板玻璃表面通过物理或化学镀膜方法均匀的镀上一层透明的导电氧化物薄膜而形成的组件主要包括铟、锡、锌、铬的氧化物及其复合多元氧化物薄膜材料。  2 ITO透明导电玻璃  ITO透明导电玻璃全称为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透明导电膜玻璃,多通过ITO导电膜玻璃生产线,在高度净化的厂房环境中,利用平面磁控技术,在超薄玻璃上溅射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并经高温退火处理得到的高技术产品。 ITO玻璃产品广泛地用于液晶显示器(LCD)、太阳能电池、微电子ITO导电膜玻璃、光电子和各种光学领域。  3FTO透明导电玻璃  FTO透明导电玻璃为掺杂氟的SnO2导电玻璃(SnO2:F),简称为FTO。FTO玻璃可以做为ITO导电玻璃的替换用品,广泛用于液晶显示屏,光催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基底等方面,市场需求极大 FTO玻璃因其特殊性,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致变色和光催化方面对其透光率和导电率都有很高的要求,其综合性能常用直属FTC来评价:FTC=T10/RS。T是薄膜的透光率,RS是薄膜的方阻值;在光学应用方面,则要求其对可见光有好的透射性和对红外有良好的反射性。对其基本要求是:①表面方阻低,②透光率高,③面积大、重量轻,④易加工、耐冲击。  2FTO透明导电玻璃制备方法  FTO透明导电玻璃的制备方法有,物理方法:溅射法、真空蒸发镀膜法、离子辅助沉积镀膜法等;化学方法:喷雾热解法、溶胶-凝胶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目前适合批量生产且研发较多的有真空蒸发镀膜法、磁控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喷雾热解等方法![1]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真空镀膜法制备的薄膜和玻璃基板的结合强度不够,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导电薄膜电阻较高。适合于批量生产且已经形成产业的工艺,只有磁控溅射法和溶胶-凝胶法。特别是,溅射法由于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易于获得大面积均匀的薄膜。  1磁控溅射法镀膜:  溅射镀膜(sputtering deposition)是指用离子轰击靶材表面,使靶材的原子被轰击出来,溅射产生的原子沉积在基体表面形成薄膜。溅射镀膜有二级、三级或四级溅射、磁控溅射、射频溅射、偏压溅射、反应溅射、离子束溅射等装置。  目前最常用的制备CoPt 磁性薄膜的方法是磁控溅射法。磁控溅射法是在高真空充入适量的氩气,在阴极(柱状靶或平面靶)和阳极(镀膜室壁) 之间施加几百K 直流电压,在镀膜室内产生磁控型异常辉光放电,使氩气发生电离。氩离子被阴极加速并轰击阴极靶表面,将靶材表面原子溅射出来沉积在基底表面上形成薄膜。通过更换不同材质的靶和控制不同的溅射时间,便可以获得不同材质和不同厚度的薄膜。磁控溅射法具有镀膜层与基材的结合力强、镀膜层致密、均匀等优点。  2真空蒸发镀膜:  真空蒸发镀膜(vacuum vapor deposition)是在工作压强低于10-2 Pa,用蒸发器加热物质使之汽化蒸发到基片,并在基片上沉积形成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真空蒸发的加热方式主要有电阻加热蒸发、电子束加热蒸发、高频加热蒸发和激光加热蒸发等。对于镀制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而言,其真空蒸发镀膜工艺一般有三种途径:(1)直接蒸发氧化物;(2)采用反应蒸发镀,即在蒸发金属的同时通入氧气进行化学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3)对蒸发金属镀膜进行氧化处理。  3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so1-gel)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能代替高温固相合成反应制备陶瓷、玻璃和许多固体薄膜材料的一种新方法。它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经溶液、溶胶、凝胶而周化,再将凝胶低温处理变为氧化物的方法,是应用胶体化学原理制各无机材料的一种湿化学方法。溶胶-凝胶工艺是一种制备多元氧化物薄膜的常用方法。按工艺可分为浸涂法和旋涂法。浸涂法是将衬底浸人含有金属离子的前驱体溶液中,以均匀速度将其提拉出来,在含有水分的空气中发生水解和聚合反应,最后通过热处理形成所需薄膜;而旋涂法则是通过将前体溶液滴在衬底后旋转衬底获得湿膜。  4化学气相沉积法: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是反应物质在气态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薄膜沉积在加热的固态衬底表面,是一种重要的薄膜制各方法。CVD法所选的反应体系必须满足:(1)在沉积温度下,反应物必须有足够的蒸汽压;(2)化学反应产物除了所需的沉积物为固态外,其余必须为气态;(3)沉积物的蒸汽压应足够低,以保证能较好地吸附在具有一定温度的基体上,但此法因必须制各具有高蒸发速率的铟锡前驱物而使生产成本较高。影响化学气相沉积薄膜的工艺参数很多,包括基体温度、气压、工作气体流量和反应物及其浓度等。  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设备及工艺简单、操作维护方便、灵活性强;适合在各种形状复杂的部件上沉积薄膜:由于设备简单,薄膜制备的成本也比较低。但是,薄膜的表面形貌很大程度上受到化学反应特性以及能量撒活方式的影响。  5喷雾热分解法:  喷雾热分解法是化学法成膜的一种,其过程与APCVD法比较相似。它是将前驱体溶液在高压载气的作用下雾化,然后输送到基片表面,在高温作用下,前驱体溶液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在基片表面上得到需要的薄膜材料。而反应副产物一般是通过气相形式排出反应腔。常用的高压载气主要有:压缩空气、氮气、氩气等等。但是由于压缩空气中常含有大量的水蒸气,所以用氮气作为载气的情形比较多。如果需要在基片表面上发生分解反应,基片温度一般在300℃以上,在玻璃上制备FTO薄膜的基片温度一般为500℃。影响最终薄膜性能的喷涂参数有:载气压力、前驱体溶液流量、基片温度、喷口与基片的距离、喷枪移动速度等等[2]。在成膜过程中基材的温度、液体的流速、压缩气体的压力以及喷嘴到基材的距离等参数均可实现精确控制[3]。  3 FTO透明导电玻璃的研究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1FTO透明导电玻璃的研究现状  自1907年Badeker首次报道了热氧化溅射的Cd薄膜生成半透明导电的CdO薄膜,引发了对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的研究。1950年前后出现了硬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的SnO2基薄膜及综合光电性能优良的In2O3基薄膜,ZnO基薄膜的研究始于2O世纪80年代 。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TCO薄膜主要有SnO2、In2O3。和ZnO基三大体系,其中以In203:Sn(ITO),SnO2 :F(FTO)和ZnO:Al(ZAO)最具代表性,这些薄膜具有高载流子浓度(1018~1021cm-3)和低电阻率(10-3~1O-4Ω•cm),且可见光透射率8O%~90%,使这些薄膜已被广泛应用于平面显示、建筑和太阳光伏能源系统中。[4] 已经商业化应用的TCO薄膜主要是In2O3Sn(ITO)和SnO2:F(FTO)2类,ITO由于其透明性好,电阻率低,易刻蚀和易低温制备等优点,一直是显示器领域中的首选TCO薄膜。FTO薄膜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好,生产设备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在节能视窗等建筑用大面积TCO薄膜中,具有很大的优势[5]。  Sn02:F(FTO)掺杂体系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表现出优良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并且耐腐蚀,耐高温,成本低,化学稳定性好,是现在研究较多,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类TCO薄膜。苗莉等[6]采用喷雾热解法,以NH4F、SnCl2•2H20为原料,在普通玻璃衬底上制备出了方块电阻最低达到2Ω/口,可见光透光率为95%的FTO薄膜,且薄膜晶粒均匀,表面形貌平整致密。Yadav等[7]采用喷雾热解法,制备了不同厚度的FTO薄膜,最低电阻率达到91 X 10-4 Ω•cm。Moholkar等[8]采用喷雾热解法,制备了不同掺F浓度的FTO薄膜,研究了氟的掺杂浓度对Sn02薄膜的光学,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戴松元小组[9、10]将FTO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透明电极,并获得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射频溅射:  射频溅射的基本原理是射频辉光放电。国内外射频溅射普遍选用的射频电源频率为13.56MHz,以防止射频信号与无线电信号的相互干扰。通常直流溅射的基本过程是,从阴极发出的电子,经过电场的加速后获得足够的能量,可以使气氛气体发生电离。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撞击阴极表面,溅射出阴极表面的原子、分子到衬底表面发生吸附、凝聚,最终成膜。  直流溅射不能用于绝缘体材料的薄膜制备,因为绝缘材料在受到正离子轰击时,靶材表面的正离子无法中和,使靶表面的电位逐渐升高,导致阴极靶与阳极问的电场减小,当靶表面电位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使气体无法电离,溅射无法进行。而射频溅射适合于任何一种类型的阻抗耦合,电极和靶材并不需要是导体,射频溅射非常适合于制备半导体、绝缘体等高熔点材料的薄膜。在靶材表面施加射频电压,当溅射处于上半周时,由于电子的质量比离子的质量小很多,故其迁移率很高,用很短时间就可以飞向靶面,中和其表面积累的正电荷,从而实现对绝缘材料的溅射,并且在靶表面又迅速积累起了大量的电子,使其表面因空间电荷而呈现负电位,导致在射频溅射正半周期,也可吸引离子轰击靶材。从而实现了在电压正、负半周期,均可溅射。磁场的作用是将电子与高密度等离子体束缚在靶材表面,可以提高溅射速度。[11]  用JPGF一450型射频磁控溅射系统在玻璃衬底上制备SnO2:F薄膜,系统的本底真空度为10-3Pa.溅射所用陶瓷靶是由纯度为99%SnO2和NH4F,粉末经混合、球磨后压制成坯,再经1300℃烧结而成,靶中NH4F的重量比是78%,用纯度为99.99% 的氩气和氧气作为工作气体,由可控阀门分别控制气体的流量。溅射过程中,控制真空室内氩气压强为1Pa,氧分压为5—5 Pa,靶与衬底间的距离为5cm.溅射功率为150W,溅射时间为25 min,衬底温度为100℃。用RIGAKU D/MAX—yA型x射线衍射(XRD)仪(CuKa辐射波长,154178 nm)测试样品的结构,用APHM一0190型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样品的表面形貌,使用 rv一1900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吸收谱,使用激发源为325 nm的He—Cd激光器的光谱仪测量样品的室温光致发光谱,使用普通的万电表测试它的导电性(前提是尽量保持测量条件的一致性)。  2FTO透明导电玻璃的应用  FTO透明导电玻璃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被广泛用于太阳能电池的窗口材料、低损耗光波导电材料及各种显示器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中作为透明玻璃电极等,与生活息息相关。  1在薄膜太阳电池上的应用  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伏效应,在半导体p-n结直接将太阳光的辐射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光电器件。TCO薄膜是太阳电池关键材料之一,可作为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CS)[12]等的透明电极,对它的要求是:具有低电阻率(方块电阻Rsh约为15Ω/□);高阳光辐射透过率,即吸收率与反射率要尽可能低;化学和力学稳定性好的特点。在薄膜太阳电池中,透明导电膜充当电极,具有太阳能直接透射到作用区域几乎不衰减、形成p-n结温度较低、低接触电阻、可同时作为防反射薄膜等优点。  2在显示器上的应用  显示器件能将外界事物的光、声、电等信息,经过变换处理,以图像、图形、数码、字符等适当形式加以显示。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平板化。在众多平板显示器中,薄膜电致发光显示由于其主动发光、全固体化、耐冲击、视角大、适用温度宽、工序简单等优点,引起广泛关注,并发展迅速。FTO薄膜具有可见光透过率高、电阻率低、较好的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被广泛用作平板显示器的透明电极。  3在气敏元件上的应用  气体传感器是把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变换成易处理的光、电、磁等信号的转换元件。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是采用金属氧化物或金属半导体氧化物材料做成的元件,与气体相互作用时产生表面吸附或反应,引起以载流子运动为特征的电导率或伏安特性或表面电位变化。二氧化锡薄膜气敏器件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和恢复速度快、功耗低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容易集成。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传感器不断向智能化、微型化方向发展。[13]  4在建筑幕墙玻璃及透明视窗上的应用  喷雾热解法制各的FTO薄膜能用于阳光节能玻璃,对可见光高透射,但对红外光高反射,其反射率大于70%。让阳光中可见光部分透过,而红外部分和远红外反射。阳光中的可见光部分对室内采光是必需的,但可将红外部分的热能辐射反射回去,能有效调节太阳光的入射和反射。利用FTO薄膜在可见光区的高透射性和对红外光的高反射性,可作为玻璃的防雾和防冰霜薄膜。  3 FTO透明导电玻璃的发展趋势  随着LCD的商品化、彩色化、大型化和TFT的驱动或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变效率的提高,人们对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至少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1)导电性能好,电阻率较低;  (2)可见光内透光率较高:  (3)镀膜温度更接近室温,能大面积均匀地镀膜;  (4)膜层加工性能好,可以进行高精度低损伤腐蚀;  (5)热稳定性及耐酸、碱性优良,硬度高;  (6)表面形状良好,没有针孔;  (7)价格较低,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目前,TCO薄膜已普遍达到下列水平:膜厚为500 nm的情况下电阻率在10-4 Ω•cm数量级,在可见光区透光率达80%,载流子迁移率一般达到40cm2/(v•s)。虽然TCO薄膜的性能指标可以满足当前应用需要,但随着器件性能的不断提升,对TCO薄膜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一些学者提出了TCO薄膜发展的一个量化的前景指标:禁带宽度>3 eV,直流电阻率~5×10-5 Ω•cm,可见光段在自由电子作用下的吸收系数<2x103 cm-1,载流子迁移率>100 cm2/(v•s)。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提高透明导电薄膜的透明性和导电性。SnO2:F(TFO)透明导电薄膜由于其兼备低电阻,高的可见光透过率,近红外高的反射率,优良的膜强度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必将在平板显示器件、建筑物玻璃和气敏传感器等众多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利用溅射法制备FTO透明导电玻璃它的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利于控制。成本较低,原料易得,但在制备过程中NH4F加热分解放出有污染的氮氧化物和氨烟,这对以后商业化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制约。所以对原料的改进和污染的控制方面还有待开发。  4 制备条件对膜结构及光电性能的影响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段理等做了磁控溅射制备银掺杂ZnO薄膜结构及光电性质研究实验,发表了文献[14],并在文献14中得出了1——3的结论。  1制备条件对膜厚的影响  文献中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银掺杂ZnO薄膜,当薄膜淀积时间从30rain延长到90min时,薄膜的厚度几乎按照线性关系从约270nm增加到820nm,即薄膜的淀积速率大致稳定在9nm/min左右,为匀速生长。溅射功率与膜厚呈线性增长,及沉淀速率与溅射功率大致呈线性关系。  2制备条件对膜结构的影响  晶体质量随溅射功率的增大而降低,随溅射气压的增大而降低。  3制备条件对膜光电性质的影响  在固定溅射总气压的条件下,增大氧分压可以增强薄膜的紫外发光强度,增大薄膜的载流子浓度。  4 退火对薄膜的影响  退火能显著提高薄膜晶体质量,并增强薄膜的PL发光强度和导电能力,其原因是退火能使银离子完成对锌离子的替代从而形成受主。[15]  5 退火后处理对膜结构与成分的影响  光敏薄膜的光电、形貌性能与退火处理密切相关,退火处理优化了薄膜表面形貌、减小了光学能隙、增大了薄膜的导电率和载流子迁移率。光敏薄膜性能的优化,有利于增大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填充因子、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对于提高其能量转换效率、改善器件光伏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6]分别对较低氧分压反应磁控溅射制备的 薄膜进行氧化性气氛和惰性气氛退火。通过XRD和SEM 分析,发现氧化性气氛退火薄膜为表面多孔的金红石结构 ,而惰性气氛退火薄膜表面较为致密,结构分析不仅观察到金红石结构的 ,还发现了四方结构的 。XPS表面分析进一步表明,氧化性气氛退火后,薄膜成分单一,未氧化的 完全氧化成稳定的 ,而且具有稳定结构的 薄膜表面吸附水很少。相对而言,惰性气氛退火后,薄膜表面 、 和 共存,表面化学吸附氧和吸附水较明显,薄膜的稳定性降低。[17]  6 FTO导电玻璃制备相关参数  根据范志新等所提出的理论表达式: 带入相关数据可得到,SnO2:F(FTO)的最佳掺杂含量为54%[18]通过对比总结,参考大量数据,选择溅射功率:100W,溅射压力:5Pa,溅射时间:5h,溅射靶距:38mm[13、19]做产品。进行相关参数的选择与优化。  7 参考文献  1、张志海, 热解法制备氟掺杂二氧化锡导电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  2、汪振东, 玻璃基TiO<,2>-SiO<,2>/SnO<,2>:F薄膜的喷雾热分解法制备和表征 武汉理工大学  3、郝喜红, 喷雾热解法制备掺杂二氧化锡导电薄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4、张明福等,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研究的新进展 压电与声光  5、方俊 杨万莉, n型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研究新进展 陶瓷  6、苗莉等, SnO2:F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表征 材料导报  7、Yadav A A,Masumdar E U,Moholkar A V,et a1.Effect of quantity of spraying solu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spray deposited fluorine doped tin oxide thin films[J].Physiea B:Condensed Matter,2009,404(12—13):1874 - 1877.  8、Moholkar A V,Pawar S M,Rajpure K Y,et a1.Effect of fluorine doping on highly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pray deposited nanocrystalline tin oxide thin films[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09,255(23):9358—9364.  9、Dai S,Wang K,Weng J,et a1.Design of DSC panel with efficiency more than 6%[J1.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ils,2005,85(3):447—455.  10、Huo Z,Dai S,Wang K,et a1.Nanocomposite gel electrolyte with large enhanced charg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an 13-/I- redox couple for quasi-solid-stat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J].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2007,91(20):1959-1965.  11、王璟和,射频溅射法制备透明导电陶瓷薄膜 天津大学  12、姜磊等,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曾志峰等, 射频溅射法制备掺杂SnO2纳米薄膜的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14、段理、樊小勇等, 磁控溅射制备银掺杂 薄膜结构及光电性质研究 材料导报(研究篇)  15、SunLL,TanO K,ZhuW G,et a1.Pb(Zro 3Ti0. 7)03/Pb-TiO3 multilayer thin films for pyroelectric infrared sensorapplication[J].J Appl Phys,2006,99(9):09410  16、顾锦华、钟志有等, 真空退火处理对光敏薄膜及聚合物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7、王磊、杜军等, 退火气氛对SnO2薄膜结构与成分的影响 材料导报  18、范志新等, 二氧化锡薄膜的最佳掺杂含量理论表达式 电子器件  19、刘庆业等, 射频溅射法研制SnO2纳米薄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格式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是在钱伟长校长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于1997年6月创刊的,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上海大学学报》(英文版)编委会编辑, 上海大学期刊社发行。

刊名: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ISSN:1007-2861CN:31-1718/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上海科技大学学报》与《上海工业大学学报》合并本刊设有“Reviews”,“Articles”,“Letters”,“Abstracts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等栏目,报道范围涉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多种领域,主要有“应用数学和力学”,“信息技术”,“机电工程与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等领域。 Letters Keview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上海市高校优秀期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优秀奖 更改刊名声明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从2012年第一期起正式更改刊名为《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先进制造进展》)。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31-2069/TB,ISSN 2095-3127。更改刊名后的期刊为季刊,特此声明!《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编辑部2012年2月10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格式要求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连续3次进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连续5次进入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率排名居全国高校学报前列,引用率排名也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同时,刊发的论文与设置的专栏还经常被各地报刊以综述或其他形式报道。2012年,学报(哲社版)在2012-2013年度的CSSCI来源期刊中排名全国高校学报第12位。2011年12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显示,学报(哲社版)的期刊影响因子为223,在全国673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9位。另据2012年颁布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表明,在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学报(哲社版)在被列为核心期刊的121家期刊中位列第22位。在2012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全国高校学报排名中,学报(哲社版)排名第12位。同年9月,首次进入教育部“名刊工程”主办的“中国高校专业系列期刊”(含10个电子版专业期刊);2013年12月,在最新发布的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14-2015)”中,学报(哲社版)连续第5次成为来源期刊。2013年还连续第4次入选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2版)》,在入选的116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客观数据”排名全国第14位,在全国高校学报中排名第9位。在2013年3月发布《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中,学报(哲社版)排名全国高校学报转载率第16位。另据国内期刊信息检索中心统计的《信息检索报告》显示,2013年共被138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60篇,转载率在全国师范大学学报中排名第3位,在全国1000多所高校学报中排名第14位。同年,学报(哲社版)第二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列入“全球华文人文社科期刊50家”;首次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列入“全国重点学术期刊” 。2013年组织发表的一篇陈学明的重点论文,《求是》杂志在2013年第20期以“百家言”专栏首篇进行了选载。这些成绩,标志着《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刊物地位扎实提高,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学报(哲社版)自创刊以来,把繁荣哲学和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全面反映高校和学术界的科研成果、发现培养学术人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作为办刊宗旨。发表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能够反映当时的研究水平和学术热点,对相关学术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1979年复刊后,为繁荣学术,培养人才,编辑部依托学校在一些学科领域较强的师资力量和学科优势,把握重点,持之以恒。以1981年在学校举行的全国第二次红学研讨会为重大契机,网罗海内外重要名家,发表了周汝昌、谭正壁、章培恒、刘世德、黄霖、陈旭麓、韩南、柯灵、王蒙、王瑶、李希凡、蒋星煜等作者的稿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青年学子刘昶的论文,也被全国多家权威报刊转载介绍,引起强烈反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世纪以来取得的成就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团队成员也获得多种奖项。例如:2006年与2010年,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开展的第三、四届评优活动中,执行主编两次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主编”,有两位编辑分别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编辑”。另外,执行主编连续两次被上海市高校学报研究会评为“上海市学报优秀主编”;有四位编辑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学报优秀编辑”。

近期发表的论文(2002-2007)1.Li L-Z,Zhao,M-J,Ohbayashi,N.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Tachinus(Coleoptera,Staphylinidae)from Mt.Emei,Southwest China.Spec.Bull.Jpn.Soc.Coleopterol.,Tokyo,2002,(5):205-208.2.Li L-Z,Zhao,M-J.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of genus Tachinus(Coleoptera,Staphylinidae)from East China.Jpn.J.syst.Ent.,2002,8(1):13-15.3.Hayashi M,Li L-Z.An additional host cicada of epipyropid moth.CICADA,2002,17(1):3-4.4.赵梅君,李利珍,中国圆胸隐翅虫一新记录种(鞘翅目:隐翅虫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31(3):66-68.5.Zhang Y,Li L-Z,Zhao M-J.Tachinus(Tachinus)bernhaueri Luze(Coleoptera,Staphylinidae),new to China.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31(3):69-72.6.汤亮,张艳,赵梅君,李利珍,中国圆胸隐翅虫一新记录种(鞘翅目:隐翅虫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增刊):37-39.7.Zhao M-J,Li L-Z.Tachinus humeronotatus,a new species from Sichuan,Southwest China(Coleoptera,Staphylinidae).Jpn.J.syst.Ent.,2002,8(2):269-271.8.Zhang Y,Li L-Z,Zhao M-J.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Tachinus from China(Coleoptera,Staphylinidae,Tachyporinae).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2003,28(1):110-112.9.宋晨祖,李利珍等,浙江省西天目山圆胸隐翅虫研究(鞘翅目:隐翅虫科:尖腹隐翅虫亚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2(1):83-90.10.Tang L,Li L-Z,Zhao M-J.Tachinus andoi,a new species from Hubei,Central China(Coleoptera:Staphylinidae).Ent.Rev.Japan,2003,58(1):43-46.11.Li L-Z,Zhao M-J.Tachinus satoi(Coleoptera,Staphylinidae),a new Tachyporine species from China.Spec.Bull.Jpn.Soc.Coleopteral.,Tokyo,2003,(6):157-160.12.李新巾,李利珍,赵梅君,中国圆胸隐翅虫属一新记录种(鞘翅目:隐翅虫科:尖腹隐翅虫亚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增刊):164-166.13.Zhao M-J,Li L-Z,Zhang Y.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Tachinus(Col.,Staphylinidae)from Sichuan,Southwest China.Ent.Rev.Japan,2003,58(2):183-186.14.Li L-Z,Zhao M-J.A new Tachinus(Coleoptera,Staphylinidae,Tachyporinae)from Hubei Province,Central China.Jpn.J.syst.Ent.,2003,9(2):177-179.15.Zhang Y,Li L-Z,Zhao M-J.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Tachinus(Coleoptera:Staphylinidae:Tachyporinae)from China.Entomotaxonomia,2003,25(4):261-264.16.Li L-Z,Zhao M-J and Zhang Y.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Tachinus(Col.,Staphylinidae,Tachyporinae)from Mt.Fanjing,Southwest China.Jpn.J.syst.Ent.,2004,10(1):67-70.17.胡佳耀,赵梅君,李利珍等,上海地区常见蝴蝶幼虫识别.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33(3):81-85.18.汤亮,李利珍,赵梅君,上海突眼隐翅虫属分类研究(鞘翅目:隐翅虫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增刊):82-89.19.胡佳耀,李利珍,上海黑尾隐翅虫属两新记录种(鞘翅目:隐翅虫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增刊):78-81.20.赵梅君,李利珍,张艳,中国一新记录种——丽原胸隐翅虫(鞘翅目:隐翅虫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增刊):125-127.21.Zhao M-J,Li L-Z.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Tachinus from Yunnan,Southwest China(Coleoptera:Staphylinidae).Jpn.J.syst.Ent.,2004,10(2):231-233.22.Hu J-Y,Li L-Z,Zhao M-J.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Nazeris from Guizhou,China(Coleoptera,Staphylinidae,Paederinae).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2005,30(1):95-97.23.李新巾,赵梅君,李利珍,毛健夜蛾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昆虫知识,2005,42(1):44-46.24.Li L-Z,Zhao M-J.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Tachinus(Coleoptera,Staphylinidae)from Tibet,China.Jpn.J .syst.Ent.,2005,11(1):67-71.25.Li X-J,Li L-Z,Zhao M-J.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Lesteva(Coleoptera:Staphylinidae:Omaliinae)from China.Entomotaxonomia,2005,27(2):111-113.26.Chen J,Li L-Z,Zhao M-J.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Lathrobium(Coleoptera,Staphylinidae)from Guizhou Province,Southwest China.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2005,30(3):598-600.27.Chen J,Li L-Z,Zhao M-J.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Lathrobium(Coleoptera:Staphylinidae)from Qinlin Mountains,Northwest China.(In:Ren guodong:Classification and Diversity of Insects in China)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5:102-105.28.汤亮,李利珍,赵梅君.中国突眼隐翅虫属二新种记述(鞘翅目:隐翅虫科).(In:任国栋:昆虫分类与多样性),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pp.106-109.29.赵梅君,李利珍,汤亮,胡佳耀,李新巾,严静.上海地区鳞翅目昆虫调查初步名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34(2):60-65.30.李新巾,李利珍,赵梅君.中国四眼隐翅虫属一新记录种(鞘翅目,隐翅虫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34(2):57-59.31.汤亮,赵梅君,李新巾,胡佳耀,李利珍,上海地区常见大型蛾类幼虫的识别.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34(3):55-59.32.Zhu Jingwen,Li Lizhen,Zhao Meijun.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Ischnosoma from China(Coleoptera,Staphylinidae,Tachyporinae).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2005,30(4):809-811.33.Zhu Jingwen,Li Lizhen,Zhao Meijun.Ischnosoma bergrothi(Hellen)new to China(Col.,Staphylinidae).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34(4):83-85.34.Tang L.,Li L-Z,Zhao M-J.Three new species of the group of Stenus cirrus(Col.,Staphylinidae)from China.Elytra,Tokyo,2005,33(2):609-616.35.Chi Yi-hui,Zhao Mei-jun,Li Li-zhen.Discovery of Priochirus(Eutriacathus)tridens(Motschulsky)(Coleoptera,Staphylinidae)from China.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增刊:141-145.36.Huang Jia-jie,Li Li-zhen,Zhao Mei-jun.Oxyporus niger Sharp(Coleoptera,Staphylinidae)new to China.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增刊:146-149.37.赵梅君,李利珍,胡佳耀,汤亮,李新巾.上海地区常见中小型蛾类幼虫识别,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35(1):91-94.38.Zhu L-L,Li L-Z,Hayashi Y.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Quedius from Tibet,China(Coleoptera:Staphylinidae).Ent.Rev.Jpan,2006,61(1):39-44.(日本昆虫学评论)39.赵梅君,王甬胤,胡佳耀,李利珍.黄尖襟粉蝶的生物学特性.昆虫知识,2006,43(4):476-478.40.Hayashi Y.,Li Li-Zhen.Cholevid Beetles from Shanghai,China(Leiodidae).Ent.Rev.Jpan,2006,61(2):163-168.41.Huang Jia-Jie,Li Li-Zhen,Zhao Mei-Jun.Four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Oxyporus from China(Coleoptera,Staphylinidae,Oxyporinae).Ent.Rev.Jpan,2006,61(2):205-213.42.池毅惠,赵梅君,李利珍.中国方胸隐翅虫属初步分类研究(鞘翅目:隐翅虫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12月增刊,101-108.43.Wang Yong-Yin,Li Li-Zhen,Zhao Mei-Jun.Oxytelus houomontis Ito(Coleoptera,Staphylinidae),New to China.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12月增刊,109-112.44.凌瑞芬,李利珍,赵梅君.上海菲隐翅虫属分类研究(鞘翅目:隐翅虫科:隐翅虫亚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36(1):74-78.45.Li Jin-Wen,Li Li-Zhen,Zhao Mei-Jun.A review of the genus Coryphiun Stephens(Coleoptera,Staphylinidae)of China.Dtsch.Entomol.Z.,2007,54(1):83-87(SCI).46.Yuan Xin,Zhao Mei-Jun,Li Li-Zhen,Hayashi Yasuhiko.Contributions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Genus Bolitogyrus(Coleoptera:Staphylinidae)of China.Ent.Rev.Jpan,2007,62(1):145-155.出版的著作目录1.刘绍友,李利珍等,农业昆虫学(北方本)(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498页,天则出版社,1990年(参编).2.李连昌,李利珍等,中国枣树害虫.农业出版社,253页,1992年(参编).3.李利珍,赵梅君等,二十一世纪少年儿童科学百科.255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译著).4.李利珍,赵梅君,21世纪少年儿童科学教室:昆虫知识百科.127页,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译著).5.李利珍,赵梅君,21世纪少年儿童科学教室:科学起步百科.111页,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译著).6.李利珍,赵梅君,21世纪少年儿童科学教室:生活趣味百科.111页,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译著).7.李利珍,赵梅君,21世纪少年儿童科学教室:课外活动百科.111页,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译著).8.李利珍,赵梅君,科学宝库.255页,吉林美术出版社,2001年(译著).9.赵梅君,李利珍(主编),多彩的昆虫世界——中国600种昆虫生态图鉴.203页,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年.10.候林(主编),李利珍等,动物学(高等师范院校新世纪教材).486页,科学出版社,2007年(参编).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要求

你好 你的文章要是很好很好的话 最权威得nature和science 祝你好运……

都是相对应的,大学教师发论文最低也要发国家级的,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还有时代教育,有些杂志就不收中小学的文章。大学学后关键是评什么,学校要求发什么级别的期刊。

刊名: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ISSN:1007-2861CN:31-1718/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上海科技大学学报》与《上海工业大学学报》合并本刊设有“Reviews”,“Articles”,“Letters”,“Abstracts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等栏目,报道范围涉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多种领域,主要有“应用数学和力学”,“信息技术”,“机电工程与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等领域。 Letters Keview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上海市高校优秀期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优秀奖 更改刊名声明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从2012年第一期起正式更改刊名为《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先进制造进展》)。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31-2069/TB,ISSN 2095-3127。更改刊名后的期刊为季刊,特此声明!《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编辑部2012年2月10日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格式要求

刊名: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办: 渤海大学周期: 季刊出版地:辽宁省锦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3-0569CN: 21-1514/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锦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80

1、渤海大学自主知识产权2、函数一致连续证明方法研究3、二元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组特解的求法4、对带有区间时滞的不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分析5、高中数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6、与铁磁导体耦合的量子点中非线性热自旋效应7、联合旋转噪声下单光子与两光子态的隐形传送8、利用微波布拉格反射测量模拟点阵的晶格常数9、逻辑函数表达式几种常用形式的转换方法10、支持向量回归音频均衡器性能评价策略11、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其防腐蚀性能12、掺杂柞蚕丝肽合成MCM-41介孔分子筛13、超级电容器气胀现象的起因与控制14、查找算法平均查找长度的计算方法15、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建立CSCL分组模型 2 一类具有标准发生率SIR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及控制 宋燕;张宇;刘薇; 97-100+171   3 假设检验的原理及其应用 王志福;潘旭;金姝;田丰;王艳; 101-105   4 基于中值滤波去噪和小波融合的乳腺图像增强方法 温学兵;栾孟杰; 106-109+176   5 匹配渐进展开法求Navier-Stokes方程的渐进解 王笑岩;王石; 110-114   6 一类Kirchhoff型方程退化时的弱解存在性 姜静香; 115-120   7 基于T-S模糊模型的非线性系统的鲁棒H_∞滤波设计新方法 王艳杰;邓雪;苏亚坤;孙静; 121-125   8 RLC正弦交流电路电量的Multisim仿真测试 腾香; 126-130   9 带电黑洞在Dirac场扰动下的似正规模频率 王春艳;赵亚峰; 131-135+182   10 确定势下SO(2)暗物质宇宙模型场方程求解初探 齐晓华;魏益焕;佟慧;李杜; 136-139   11 芳胺取代嘧啶基薁类衍生物二阶NLO性质的DFT研究 赵岷;王璐;邓政义;黄醒; 140-145   12 精细化学品检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马占玲;顾佳丽;夏云生;鲁奇林; 146-149   13 二维超分子化合物[Cu(Dpq)(CO_3)]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 曾凌; 150-153+219   14 1,2-二甲基-3-丁基咪唑硫酸氢盐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杨杨;张鑫源;刘海超;吴止境;张庆国; 154-160   15 新型薁并[1,2-f]苯并[1,4]二氮卓类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于家懿;刘忠;董哲;崔庆涛;冯姗姗;杨菲菲;赵伟;王道林; 161-165   16 基于VB与Matlab的磁化曲线实验教学软件的开发 巫庆辉;庞艳伟; 166-171+95   17 顺序存储二叉树的遍历及其应用研究 马靖善;秦玉平; 172-176   18 内燃机示功图的曲线拟合修正研究 于靖博;段树林;吴伋;董丽娜; 177-182   19 网络购物中的多重委托代理与诚信激励机制研究 杨皎平;张恒俊;张野; 183-189   20 关系营销、感知价值与网络购物信任维系的实证分析 赵宏霞;单丽娟;刘岩峰; 190-196   21 基于模糊综合分析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 张丽凤;占鹏飞; 197-202+242   22 基于CVaR与平均离差波动性限制的多阶段投资组合模型 王维;秦玉平;李春; 203-207   23 基于AT90S8535的炉温控制器设计 于桂君; 208-213   24 基于OWL本体的英语应用文体信息抽取技术 张野; 214-219   25 高等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模糊聚类分析 王莉军; 220-224   26 改进alpha-matting算法及其在军事红外目标提取中的应用 崔兆华;高立群;马红宾;李洪军; 225-231+95   27 工人技能部分柔性的流水车间调度问题 郭艳东;伦淑娴; 232-236   28 健美操运动中人体动作单线简图的制作方法 陈忠英;梁冰; 237-242   29 渤海大学大型仪器简介 243

自然科学还是好发,就看你发表的是核心还是省级国家级了。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但是又急着交。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就是去知网上面找你要写的那方面的硕士论文,上面有完整的文献综述(那最好,你稍稍改动即可),如果是开题报告形式,你就可以找好它上面的内容(其实跟文献综述写的内容差不多,只是格式和形式不太一样)。你按照以下的提纲自己复制粘贴内容即可(我们这学期写了一篇文献综述),也有可能每个学校的要求提纲不太一样,不过都是差不多的不用太担心,主要是内容要找准: 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副标题统一为“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可分两行书写; 摘要:中文摘要字数应在3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关键词:关键词以3—5个为宜,应该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分号隔开; 正文: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内容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观点正确,能运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分析方法,并能学会利用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工具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文章主体字数为4000字以上。正文基本结构如下: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二、有关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一)国外研究成果 (二)国内研究成果 (三)对研究成果的评述(这个地方就不要把引用的写出来了,我被我们老师就批了) 三、基本研究思路(最好有图,把你参考的文章所有的提纲画一个简易图即可,不单是自己的文献综述,是你参考的整篇论文的内容)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处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一律列在正文的末尾,特别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应少于五条。 希望对你有用~~

  • 索引序列
  •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格式要求
  •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格式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格式要求
  •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要求
  •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格式要求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