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北京水务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北京水务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发布时间:

北京水务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诸如水文,人民长江都是。

一、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此核心目录目前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最大众化的核心,以至于现在一说核心期刊,就是指它了。每4年评一次,下一次公布具体目录,正常应该是在2012年。 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此核心目前是国内比较好的高等院校公认的权威期刊,主要涉及社会科学,地位比中文核心要高。但是因为这里面的多数期刊要求太高,比如说作者必须是博士或者副教授,才有资格发表文章,所以在二类高等院校,知名度不高。此核心两年评一次。 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此核心主要涉及自然科学,现在主要是医学行业认可,其他行业认可这个核心的极少,所以地位比中文核心低,但是在医疗行业,使用率却颇高。此核心每年都会有小变化,两年一次大变化。 四、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正常来说,这个核心级别比cssci还要高,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就因为级别太高,普通作者根本没有机会在上面发表文章,尤其是在二类本科以下的院校,知名度却很一般。目录两年一变 另外还有几个核心,比如 五、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主要涉及学报,认可度一般 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主要涉及社会科学,级别也是极高,知名度一般。七、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虽然他也算一个核心数据库,但是现在认可度极低,多数不认为他是核心。

一、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四、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五、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七、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库

你要找哪个核心数据库的目录国内核心:一、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此核心目录目前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最大众化的核心,以至于现在一说核心期刊,就是指它了,此核心目录可以百度搜索“2008中文核心期刊”,每4年评一次,最近评11核心,今年3、4月份会公布新的目录。08核心目录只能是暂时做参考了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此核心目前是国内比较好的高等院校公认的权威期刊,主要涉及社会科学,地位比中文核心要高,但是因为这里面的多数期刊要求太高,比如说作者必须是博士或者副教授,才有资格发表文章,所以在二类高等院校,知名度不高。此核心两年评一次,可以通过其官方网站查询最近一期的目录,请百度:CSSCI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此核心主要涉及自然科学,现在主要是医学行业认可,其他行业认可这个核心的极少,所以地位比中文核心低,但是在医疗行业,使用率却颇高。此核心每年都会有小变化,两年一次大变化。期目录可以百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官方网站有最新目录四、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正常来说,这个核心级别比cssci还要高,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就因为级别太高,普通作者根本没有机会在上面发表文章,尤其是在二类本科以下的院校,知名度却很一般。目录两年一变,具体目录请百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列表另外还有几个核心,比如五、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主要涉及学报,认可度一般,不做介绍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主要涉及社会科学,级别也是极高,知名度一般,不做介绍七、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虽然他也算一个核心数据库,但是现在认可度极低,多数不认为他是核心,不做介绍

北京水务杂志

《北京水务》杂志上面有很多

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  雾霾天气自古有之,刀耕火种和火山喷发等人类活动或自然现象都可能导致雾霾天气。不过在人类进入化石燃料时代后,雾霾天气才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态环境破坏,都为雾霾天气的形成埋下伏笔。  雾霾的形成既有“源头”,也有“帮凶”,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的气象条件下积聚,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雾霾形成有三个要素:  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  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例如,道路中间花圃和街道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泼水后若有泥浆流到路上,一小时干涸后,被车轮一旋就会造成大量扬尘,即使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  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成霾。目前来看,在我国黄土平高原地区350多座城市中,雾霾构造三要素存量相当丰裕。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  本来雾是雾,霾是霾,两者形相似而质不同。  但近年来雾和霾多如影随形,相伴相生,因此多地区天气预报的把雾和霾并在一起,统称雾霾天气。  雾霾是一种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天气现象,多发生于中大城市。  雾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自然天气现象,是由于空气中水汽凝结而成的微小水滴形成,使得地面水平能见度降低的一种自然现象。  霾——“风而雨土为霾”,古代称有风沙的天气为霾。近年则指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空气浑浊现象。  霾本身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自然现象,近年因受城市建设、微小颗粒排放剧增等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频繁。

官方 说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 需关停钢铁 水泥等 不对 我说是汽车尾气 从出现雾霾 并加重在时间上 与汽车的大发展相吻合。而与钢铁 水泥的发展不吻合。无非是汽车行业、石化行业比钢铁 水泥强势从上到下没人说而已。等有人说时 上升到雾霾的角度说汽车 石化时 就是大的转向了天#猫美国进口普卫欣提示:雾霾天气出行记得做好防护。

北京水务期刊是啥水平

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的主办单位不同:省级期刊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国家级期刊的主办单位: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领导说详情搜: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中国职称大学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必搜最关键的“郑密路航海路”)、高级经济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教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等。

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表1、水利学报 2、水科学进展 3、泥沙研究 4、水力发电学报 5、水利水电技术 6、水电能源科学 7、水力发电 8、人民黄河 9、长江科学院院报10、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1、中国水利 12、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13、人民长江

进入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期刊查询即可查询。学术期刊按主管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省级、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CSSCI、CSCD、双核心期刊等。1、省级医学:主管单位是省一级机构主管的期刊;2、国家级医学:主管单位是国家机构、或一级协会和学会主管的期刊;3、科技核心:进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科技核心目录的期刊;4、中文核心: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北大中文核心目录的期刊。

事业单位很好啊,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待遇不错,旱涝保收。祝贺你!加油干。呵呵

北京水务期刊

李复兴1 李贵宝2(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中国水利学会)水是世间万物生存的根本,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地,更是创造文明的人类得以栖身的居所。水与城市的关系因为水的短缺和污染,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以如此重视。一、城市的诞生与发展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人类逐水而居,不少城市自然因水而诞生。水在城市诞生过程中,直接影响其风格和布局。水对城市的作用是全方位的,也是贯彻始终的。在我国古代,城镇之间的往来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内河航运而发展壮大的,特别是沟通全国的大运河培育了一大批著名城镇。隋唐时期横贯东西的隋唐大运河,先后孕育了长安、洛阳、汴梁等一批著名的古都,元代以后横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则由于沟通了杭州、南京、北京等大城市的联系而使之更加繁荣,同时在运河沿线也先后形成了一大批与之息息相关的中小城市,如扬州、淮安、徐州、济宁、聊城、临清、德州、沧州、通州等。可以说,如果那时没有水、没有水运,城市如何发展、如何得以繁荣,难以想象。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更与水有着紧密的联系,古埃及的文明孕育于尼罗河,古印度文明发源于恒河,古巴比伦文明诞生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岸,而黄河文明成为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现代城市大都是在古城镇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国内外许多大城市以及经济发达的地区,大多坐落在大江大河附近,如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沿岸的城市,欧洲的莱茵河经济带,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沿岸等。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城市的发展也带动了水产业、水文化的发展,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及其扩张也给城市带来了水问题:缺水、水污染。有水使城市充满活力,缺水使城市走向衰亡。我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的河南开封朱仙镇,在北宋时地处运河转口地带水陆要冲,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盛极一时的水陆码头,而后来运河年久堵塞,水运不畅,商贸渐衰,城市也随之失去活力,成为鲜为人知的荒凉小镇。其他三镇,即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则仍借助水的活力,颇有名气。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同样要得益于水及其文化的发展。“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所以闻名天下,正是因为有了美丽洁净的西湖。相比之下,武汉的东湖,除了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全国首批顶级4A级景区以外,似乎没有让人想到更多,于是就产生了“东湖大,西湖名”这样的评价。东湖除其文化底蕴与西湖相比较差之外,水质恶化、湖面一度被填占、资源丧失等也是困扰东湖发展的原因之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江堰市因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工程而命名和闻名世界。由此看来,一座城市的兴衰与水是息息相关的。拥有健康的水系统并且能够科学配置合理利用水,让水与城市完美地融合,城市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纵观历史,无论是外国还是中国,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历来就是人口经济最繁荣的地方,著名的意大利威尼斯水城就是一个典型。反之,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其人口数量和经济实力均明显不如前者。二、我国城市水问题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治水兴水历来是兴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水资源问题摆上重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近10%的高增长率,而用水总量实现了微增长,特别是近10年来,部分地区实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以占世界平均水平60%的人均综合用水量,保障了国民经济3倍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高速增长。国家“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0%两项节能减排指标按年度全部完成。然而,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既是现阶段我国的突出水情,也是我国将要长期面临的基本国情。水环境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城市,由于人口高度密集和其经济的快速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旱涝灾害和水污染事故的不断发生,城市水问题更加突出。(一)缺水缺水是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全国约655个城市,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多个城市。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为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而建设的,这样可解决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严重缺水现状。其实城市调水早就有之,最早的如“引滦入津(天津)”工程。水源短缺制约天津城市的建设发展,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为了解决城市用水问题,国务院于1981年9月决定兴建引滦入津输水工程,跨流域从300多千米以外引滦河水。1963年,香港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为解决香港水荒问题,中国政府拨专款兴建东深供水工程,1965年3月建成投产。随后,引水调水的工程有“引滦入唐(唐山)”、“引碧入连(大连)”、“引黄济青(青岛)”、“引黄入晋(山西太原、大同等)”、“引江济太(太湖)”、“东北的北水南调(松花江流域的部分水量调往辽河,以补充辽河中下游及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沿调水线地区部分用水)”、“甘肃引大入秦(大通河水跨流域调至秦王川地区)”等。还有一种就是水质型缺水城市。如合肥市为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巢湖虽然水量丰沛,但水体呈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特别是西半湖水质全年大部分时间为Ⅴ类或劣Ⅴ类水,2003年合肥市城市生活用水停止从巢湖取水,不得不从上游的响洪甸、佛子岭水库调水。由此可见,对水污染问题、对节水不够重视,结果守在水边没水喝,还得舍近求远取水喝。同样,云南滇池由于水污染,不得不从滇中调水,外流域调水已成为把滇池救活的最根本的措施。(二)水污染目前,全国现状受水量及水质不安全影响的城镇人口有近1亿,保障城市饮水安全以及突发水污染事件的任务非常艰巨。2009年,全国重点城市共监测39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244个,地下水源地153个。监测结果表明,不达标水量为8亿吨,占27%。城市水环境污染严重,水污染事故频发,有些污染已造成恶劣影响。如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导致哈尔滨全城停水4天。2007年5月,太湖蓝藻暴发,导致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无法正常饮用,导致了空前的无锡水资源危机,市区断水数日。可见水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水污染问题,国民经济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城市面临的主要水问题可以概括为:多数城市河道断流,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河道水质恶变,藻类暴发频繁;河道断面不断缩小,各种垃圾沿岸堆积,河道阻断严重,排水功能下降,流动水域变成一团死水;河道整治硬质化,过于人工化,生态景观布局差;城市水面不足,水域受到侵占。三、水与城市规划和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从1978年的90%上升到2008年的68%;自1978年至2007年,全国设城市总数从216个增加到655个,增长了两倍多;人口城市化率由92%增加到94%,城镇人口达07亿人,可见发展速度之快。各级各类城市全面发展。其中,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16个增加到286个,增长了近5倍,小城市人口从1331万人增长到1万,增长了8倍;20万至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从60个增加到232个,增长了8倍,人口从8万增加到1万,增长了9倍;50万至100万人口这一级别的城市,从27个增加到82个,增长了两倍多,人口从7万增加到5万,增长了8倍;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从13个增加到58个,增长了5倍,城市人口从3万增加到1万,增长了9倍,是增长最快的一类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对环境与生态的危害,以及水质型缺水问题也日益严重地显现出来,给城市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对水量、水质、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景观、水文化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涉水管水的部门来说是新的重要的挑战。为此,水利部门提出:必须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节约、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保部门提出:把环境保护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综合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依然是由建设主管部门在主导、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与水资源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衔接协调的不够。而不论城市如何发展,总得以水为先。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城市的生存发展更是要依靠水,城市的景观美化更需要优良的水环境。(一)城市规划应依水而行,量水而定大多数城市都是依托良好的水源发展起来的,城市是用水户最集中、用水强度最大、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要求最高的区域,也是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区域。而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很少考虑资源的承载力,没有做到以水定规模、量水发展。因此,城市规划应该以水定城,也就是说城市的规模、城市的发展都必须量水而定。同时,在规划中必须考虑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再利用。一方面城市在叫喊缺水,而另一方面城市又存在着水的大量浪费。由于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缺乏对水资源承受力的考量,华北地区水资源超采量已超过10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两条黄河的水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由于地下水超采,我国现在大概有60余个城市、地区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地下水漏斗。从东部的上海到西部的乌鲁木齐,从北方的哈尔滨到南方的海口,几乎所有大中城市都存在因超采地下水而形成的地下水位下降,而有松软冲积层分布的平原、盆地、河谷中的城市尤其严重。如苏州50多年来累计的沉降大于60米,沉降区几乎覆盖苏州全市。城市规划应将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其指导思想之一,改革和完善城市规划程序,加强城市规划与水资源规划和管理之间的协调,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水资源统一管理及可能采取的措施,并将其作为必要内容以一定形式反映出来。在以往工作过程中,水资源综合规划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约束作用不强,而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更强调它的服务性,往往是“以需定供”的规划,城市发展的主观性极大地影响了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因此,应以水资源为制约条件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确定城市发展的主导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是确定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以及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的专业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兼顾各地区、各行业的需要”。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在规划初期,特别强调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水资源条件对城市发展的约束限制。在论证北京适宜的人口规模时,重点论证了水资源承载能力条件下的人口规模,由水务部门完成的《北京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建设适宜的生产生活方式研究》,为确定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控制规模提供了量化依据。同时在规划中增加了“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保护与利用”章节,提出了建设先进的节水型社会的目标和城市建设要量水而行、总量控制、统筹配置的原则,尤其要加强对重点发展区域的水资源配置的原则。(二)城市规划应依水而谋,量质而划稳定的来水及其水量是城市规划的基础,而良好的水环境是城市的形象,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代表着城市的品位,体现着城市的特色。水环境是提升人居环境的基础。作为水乡城市,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与水密切相关,枕河而居、择水而栖是水乡市民的首选。因此,开展城市水环境规划也是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城市人居环境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水环境规划和建设要力创城市特色,营造城市新亮点,展示城市个性。要体现生态性和亲水性。山无清水不秀,城无水景不美,人类有着天生的亲水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市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向往自然。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充分体现城市水环境的景观功能,是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充分体现生态和亲水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水环境建设的重点。水环境建设必须融多项功能于一体。城市水环境的本质决定了它的多功能性,城市水环境建设要最大限度地将城市水利、城建配套、环境保护、文化布局、旅游开发诸多功能统筹布局。除了防洪、蓄水、环保、城市建设的功能外,更要赋予它景观的功能,文化的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功能。城市的规模与布局,要符合当地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地质构造等自然承载能力,并与当地经济发展、就业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相适应;环境保护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情况。近年来,不少城市因环境保护规划未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实施,或在许多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对环境保护的论述往往还只停留在各个污染点治理的描述上,从而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致使城市环境建设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人民对人居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水环境保护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安徽省安庆市在水环境建设中重点抓好“五个化”,即文化、亮化、美化、净化、绿化,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有关城市学习和借鉴。武汉市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水资源丰富,称得上“因水而居、缘水而兴、以水为荣”。他们把水资源作为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从保障城市合理用水和水资源永续利用的战略高度出发,大力推动节水、水环境保护以及滨水景观建设工作,2009年3月被命名为“全国节水型城市”。武汉的汉口江滩,通过防洪工程的加强,滨水景观的营造,使之在洪水季节能够有效防洪,平日则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昔日凌乱不堪、常遭洪水侵袭的地方如今已成为武汉市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从2002年开始提出了六湖连通,使水景观与城市交融,提升了城市的品质与景观。桂林市从1973年到1995年,用了20多年时间重点治污;从1996年到2005年,重点对市区湖泊进行生态修复;从2006年到现在,开始全面生态修复的建设。目前,整个桂林市城市湖泊和河流生态修复都是相互衔接和贯通的,未来的桂林将是“千峰环野立,三水抱城流”。泰州市水系规划,其中的凤凰河的整治是泰州水文化水景观治理的缩影,通过综合的整治,凤凰河不仅还原了过去一条自然生态河道,而且还充分反映了其是一条人文气息的河流。总之,城市亲水景观在全国还有许多,它们对挖掘城市文化和水文化的内涵,提升城市整体品位,调整旅游业发展布局,塑造国际大都市形象,无不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历史意义。各大、中、小城市应结合城市自身的规模、所处的自然条件、经济能力、技术水平,因地制宜,量力而为;充分发挥水利、艺术、建筑行业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对城市水利工程进行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使其达到既有水文化的底蕴,又不危及城市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三)城市规划应有涉水部门共同参与和协调水是城市的血脉,是城市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城市的灵性所在。水对于城市,不仅是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而且是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把宝贵的水资源充分利用好,是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魅力、繁荣城市经济、改善城市生活的必然选择。实现人水和谐发展、亲水城市、滨水城市,必须多部门合作、沟通与协调。水资源应统一管理,水质水量要协调,水资源配置工作需要循序渐进。这方面黑龙江省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2009年,黑龙江省全面推进滨水城市规划建设,以水兴城富城丽城,哈尔滨市在国内城市规划建设中首次提出“以水定城”。提出滨水城市规划建设的4个要求,即:一要抓好滨水城市水资源规划。树立生态理念,注重环境保护;树立文化理念,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树立功能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的多种需求;树立时尚理念,在风格上注重特色,体现大气、灵气、秀气;树立经济理念,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二要抓好滨水城市水资源保护。要把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建设与实施国家江河污染治理重点项目建设和黑龙江省“三供两治”等重点民生工程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滨水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要把滨水城市防洪堤防建设与景观建设结合起来,确保堤防安全。三要抓好滨水城市水资源开发。要注重文化、休闲、贸易、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利用;要大力推进滨水城市旅游开发,加快五大连池、镜泊湖、兴凯湖等滨水旅游区建设。四要抓好滨水城市水资源管理。加强国家《城乡规划法》的宣传贯彻落实和执法监督检查,理顺管理体制,共同把水资源管好用好。总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城市不能“越摊越大”,在城市建设中互相攀比,贪大求洋,劳民伤财地搞“形象工程”,城市的发展一定要适度规模,努力实现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平衡。清醒地认识到调水不是万能的,它只是解决水污染问题、水资源短缺的一种方式。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会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我们必须寻找第三种方式来解决水的问题,发展低水经济,营造节水社会;以水定城、量水定城。必须树立“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追求人与水和谐发展的理念。实现城市与水和谐发展,必须坚持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资源利用的代际原则和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原则;统筹兼顾水资源的水质保障与水量保障,水资源总量的宏观控制与用水定额的微观管理,城市供水系统安全与生态系统安全,城市规模的发展需求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约束。参考文献[1]张忠祥,钱易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2]竺士林主编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张彤探索城市与水和谐发展之路北京水务,2007(6)[4]张显峰专家建议:城市规划应该量水而定科技日报,2006-09-12[5]姜文超,龙腾锐水资源承载力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城市规划,2003(7)[6]毛利胜,周达,周以和水境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7]杜悦英专家称北京水资源问题是生态灾难 调水不能长久中国经济时报,2010-06-10[8]周生贤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环境报,2010-02-01[9]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中国水务论坛在线 只是网络,与 期刊 是完全不相同的2个概念。2者可以说没有任何关系的!!连期刊都不是,更不可能是 核心期刊了。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 查“水务”,只能搜索到 唯 一一个水务期刊<北京水务>

工程技术序列有:工民建工程师、建筑工程师、建筑设计工程师、建筑装饰工程师、建筑施工工程师、建筑管理工程师、建筑水电安装工程师、工民建安装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土木工程工程师、土木建筑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测量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暖通工程师、安全工程师、岩石工程工程师、土岩方工程师、工程测量工程师、市政工程工程师、园林建筑工程师、风景园林工程师、园艺工程师、园林工程师、园林绿化工程师、古建筑园林工程师、腐蚀与防护工程师、设备安装工程师、路桥工程师、路桥施工工程师、道路与桥梁工程师、隧道工程工程师、市政工程师、市政道路工程工程师、概预算工程师、统计师等。1、工程系列职称 ①技术员 ②助理工程师 ③工程师 ④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分类 :工民建工程师、建筑工程师、建筑设计工程师、建筑装饰工程师、建筑施工工程师、建筑管理工程师、建筑水电安装工程师、工民建安装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土木工程工程师、土木建筑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测量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暖通工程师、安全工程师、岩石工程工程师、土岩方工程师、工程测量工程师、市政工程工程师、园林建筑工程师、风景园林工程师、园艺工程师、园林工程师、园林绿化工程师、古建筑园林工程师、腐蚀与防护工程师、设备安装工程师、路桥工程师、路桥施工工程师、道路与桥梁工程师、隧道工程工程师、市政工程师、市政道路工程工程师、概预算工程师、统计师等。2、经济系列职称 ①经济员 ②助理经济师 ③经济师 ④高级经济师经济师分类 :经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劳动工资、运输经济、财税金融、人力资源、商业经济、金融经济、保险经济、财务管理、水(陆)运输、建筑经济管理、旅游经济、企业经济、房地产经营、信息网络经营、物资经济、饭店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其它经济管理等。3、建筑工程师系列职称分类如下:建筑施工、工民建、水电安装、道路与桥梁、土木工程、建筑管理、建筑装饰、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公用设备、市政、环境艺术设计、建筑预算、工程造价、工程预算、建筑、水利水电、消防水电、自动化、电气、工程测量、水利、暖通、机电设备、机械、电力、园林、船舶技术、冶炼、化工、路桥、机电设备安装、给排水、装饰装修、电子信息、热处理、园林建筑、测量、电子、设备安装、机电、安全、冷冻、地质勘测、建筑工程测量、采矿、医学检验、电子仪表、机械制造、通信工程、机械设计、市政工程、电气自动化、制冷维护、腐蚀与防护、汽车维修、电气技术、窑炉、计算机科学、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食品科学工程、平面设计、材料学、结构工程、其它。

北京水务杂志审稿慢吗

《北京水务》杂志上面有很多

核心期刊的录用审稿更严投递文章数量不一样,所以审稿周期有所区别版面费不一样,含金量不一样投递难度前者大于后者

  • 索引序列
  • 北京水务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 北京水务杂志
  • 北京水务期刊是啥水平
  • 北京水务期刊
  • 北京水务杂志审稿慢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