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小学语文文献综述

小学语文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小学语文文献综述

一、自读与教读相结合,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自读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地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是由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既是教读的

文献综述:“语文素养”内涵研究综述  “语文素养”内涵研究综述  摘要:“语文素养”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核心理念,挤兑了“语文能力”的核心地位。目前,人们对“语文素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本文主要对人们探讨的焦点——“语文素养”的内涵的有关研究进行分析和归纳。  关键词:语文素养 内涵  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明确地使用了“语文素养”一词,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并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1] 于是,“语文素养”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语文素养”这个提法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但是人们对这个词本身的理解不同,分歧很大,相关的争鸣和讨论不绝于耳。在这些争鸣和讨论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其探讨的焦点。鉴于此,本文试图对“语文素养”的内涵研究作贯通式的把握,希望能对“语文素养”的研究有所借鉴和帮助。  目前,关于“语文素养”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观点:  第一种观点从新课标的三个维度出发来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从宏观方面把“语文素养”看作“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的内容。[2] 何惠、李东航认为“语文素养”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和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言语焦急能力、语言的积累、语感能力等;二是过程与方法,包括: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学习的习惯、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民族母语情结、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知识视野、学习态度、思想观念等。[3]  第二种观点认为“语文素养”是一个分层的完整结构。倪文锦主编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对语文素养作了深入的剖析,认为主要是由四个层次构成的:第一层次是显性言语行为(听、说、读、写),第二层次是支配言语行为的“智能因素”(语文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情感和语文思维),第三层次是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语文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习惯和语文行为意志),第四层次是言语行为的内外背景(言语主体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智力水平、人格个性、语言环境)。[4] 彭小明认为可以把“语文素养”分为以下四个层面:①语文知识,包括语文陈述性知识(字、词、句、篇、语、修、辑、文)和程序性知识。②语文能力,包括语文基本能力听说读写和语文实用能力,如语感、自学、创新等能力。③语文心智,包括和语文有关的观察、记忆、注意、思维、联想、想象等智力因素和与语文有关的兴趣、情感、态度、习惯、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④语文情意,包括与人的言语行为有关的知识时光视野、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养和人格、品行、思想修养等方面。[5] 李山林将“语文素养”分为“学科素养”与“基础素养”两部分,有关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态度目标属于“学科素养”部分,而思维品质、知识视野思、思想观念、文化品位等属于“基础素养”部分。“学科素养”要以“基础素养”作为“基础”,语文“学科素养”是表现语文学科独特性的核心目标,是“语文素养”的显性标志,“基础素养”是基础教育各个门学科共同承担的目标。[6]  第三种观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根据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王小明把“语文素养”分成五类学习结果:言语信息(课文内容知识、语文知识和课文背景知识)、语文智慧技能(字词学习、句子学习和篇章学习)、语文认知策略(如SQ3R阅读策略)、语文动作技能(发音技能和动作技能)和语文情感与态度。[7]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人们通过多侧面、多角度、多学科研究,对语文素养内涵的挖掘渐趋深入。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对语文素养内涵的探讨更多停留于理解水平,离实践操作层面距离尚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页,2001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35  [3] 何惠、李东航《浅谈语文素养的内涵及养成途径》,选自《琼州大学学报》2005年2月第1期  [4]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第18页,高等教育出版社,9  [5] 彭小明《语文素养论》,选自《兰州学刊》2004年第6期,总第141期  [6] 李山林《语文素养辩》,选自《语文建设》2004年第7—8期  [7] 王小明《语文素养的心理学观点》,选自《语文建设》3

小学语文文献综述范文

教课文 明显是局限于某一篇文章,着眼于一篇文章的话,可能忽视教育本身。教语文 思维范畴更大,广度更高。选定的篇目本身就是一些优秀的文章,而由点及面,由一篇文章的教学引发学生对此类文章的思考,进而举一反三,逐步形成自己处理文章的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初衷。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语文素养”内涵研究综述  “语文素养”内涵研究综述  摘要:“语文素养”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核心理念,挤兑了“语文能力”的核心地位。目前,人们对“语文素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本文主要对人们探讨的焦点——“语文素养”的内涵的有关研究进行分析和归纳。  关键词:语文素养 内涵  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明确地使用了“语文素养”一词,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并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1] 于是,“语文素养”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语文素养”这个提法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但是人们对这个词本身的理解不同,分歧很大,相关的争鸣和讨论不绝于耳。在这些争鸣和讨论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其探讨的焦点。鉴于此,本文试图对“语文素养”的内涵研究作贯通式的把握,希望能对“语文素养”的研究有所借鉴和帮助。  目前,关于“语文素养”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观点:  第一种观点从新课标的三个维度出发来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从宏观方面把“语文素养”看作“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的内容。[2] 何惠、李东航认为“语文素养”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和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言语焦急能力、语言的积累、语感能力等;二是过程与方法,包括: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学习的习惯、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民族母语情结、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知识视野、学习态度、思想观念等。[3]  第二种观点认为“语文素养”是一个分层的完整结构。倪文锦主编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对语文素养作了深入的剖析,认为主要是由四个层次构成的:第一层次是显性言语行为(听、说、读、写),第二层次是支配言语行为的“智能因素”(语文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情感和语文思维),第三层次是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语文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习惯和语文行为意志),第四层次是言语行为的内外背景(言语主体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智力水平、人格个性、语言环境)。[4] 彭小明认为可以把“语文素养”分为以下四个层面:①语文知识,包括语文陈述性知识(字、词、句、篇、语、修、辑、文)和程序性知识。②语文能力,包括语文基本能力听说读写和语文实用能力,如语感、自学、创新等能力。③语文心智,包括和语文有关的观察、记忆、注意、思维、联想、想象等智力因素和与语文有关的兴趣、情感、态度、习惯、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④语文情意,包括与人的言语行为有关的知识时光视野、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养和人格、品行、思想修养等方面。[5] 李山林将“语文素养”分为“学科素养”与“基础素养”两部分,有关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态度目标属于“学科素养”部分,而思维品质、知识视野思、思想观念、文化品位等属于“基础素养”部分。“学科素养”要以“基础素养”作为“基础”,语文“学科素养”是表现语文学科独特性的核心目标,是“语文素养”的显性标志,“基础素养”是基础教育各个门学科共同承担的目标。[6]  第三种观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根据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王小明把“语文素养”分成五类学习结果:言语信息(课文内容知识、语文知识和课文背景知识)、语文智慧技能(字词学习、句子学习和篇章学习)、语文认知策略(如SQ3R阅读策略)、语文动作技能(发音技能和动作技能)和语文情感与态度。[7]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人们通过多侧面、多角度、多学科研究,对语文素养内涵的挖掘渐趋深入。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对语文素养内涵的探讨更多停留于理解水平,离实践操作层面距离尚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页,2001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35  [3] 何惠、李东航《浅谈语文素养的内涵及养成途径》,选自《琼州大学学报》2005年2月第1期  [4]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第18页,高等教育出版社,9  [5] 彭小明《语文素养论》,选自《兰州学刊》2004年第6期,总第141期  [6] 李山林《语文素养辩》,选自《语文建设》2004年第7—8期  [7] 王小明《语文素养的心理学观点》,选自《语文建设》3

小学语文教学文献综述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提高学生整体作文水平,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经常考虑和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几年来,本人主要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到写作文,总不知如何下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又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国超,《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初探》,《探索与实践》,2002 年第二期  [2]崔峦主编:《小学语文教学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  [3]董蓓菲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年  [4]付宜红着:《日本语文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  [5]朱绍禹、庄文中主编:《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从书·本国语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文献综述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如何写出论文的参考格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一、自读与教读相结合,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自读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地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是由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既是教读的

国超,《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初探》,《探索与实践》,2002 年第二期  [2]崔峦主编:《小学语文教学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  [3]董蓓菲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年  [4]付宜红着:《日本语文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  [5]朱绍禹、庄文中主编:《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从书·本国语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 索引序列
  • 小学语文文献综述
  • 小学语文文献综述范文
  • 小学语文教学文献综述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文献综述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