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电影创作杂志社

电影创作杂志社

发布时间:

电影创作杂志社

中国电影家协会机关内设办公室、组织联络部、外联络部、大型活动部、人事处、机关党委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处。事业单位编有:影视研究所、电影艺术杂志社、世界电影杂志社、电影年鉴杂志社、影视创作部、图文信息部、机关服务中心。主办《电影艺术》、《世界电影》、《中国电影年鉴》、《大众电影》等期刊。设有三个专业委员会:中国影协电影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中国影协青年电影工作者委员会、中国影协电影高新科技委员会。所属中国电影出版社除正常出书外,还主办《环球银幕》杂志,下设电影印刷厂。

大众电影

50~80年代是电影杂志的辉煌期,《大众电影》、《电影故事》等杂志的影响力甚至达到了引导电影创作的地步。90年代后期,《看电影》、《电影SHOW》等新刊依靠对国外、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的大量图片和资讯报道,“轰炸”读者感官成功夺走大半市场,令一批老牌期刊陷入尴尬境地;《电影世界》、《大众电影》、《环球银幕画刊》等为应对纷纷多次做出改版,惜收效甚微;而后《电影评介》、《银幕内外》等专而投做DVD影碟杂志,获得意想不到的市场响应;近业外资本开始注入,《电影故事》之前,已经有三家杂志:中影集团的《新电影》、《中国银幕》和广电总局的《电影》杂志,分别与“中信文化”、北京万豪公司和北京大天元信息公司开始了合作经营。

电影创作杂志

大众电影

《影视制作》 原名《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月刊)创刊于1994年,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主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委电视中心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国家级影视节目制作专业期刊,大16K四色印刷。 刊号:影视制作(月刊)主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协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电视专业委员会出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信息研究所 业界:编者寄语业界:观 潮 业界:名人访技术&实践:3D立体影像技术&实践:音画制作技术&实践:系统网络艺术&创意:电 视艺术&创意:动画得“新”应手:产品信息技术&实践:摄录地带 ·介绍先进影视制作全流程技术及设备·促进制作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普及视音频基础知识,交流摄制经验·推动视音频制作业整体发展 ·相关管理部门、各级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各行业(气象、农业、军事、卫生等)影视制作中心·相关大专院校师生·设备制造与经销商·数字媒体内容制作个人爱好者 1、影视节期摄录设备生产厂商及经销商2、非编、虚拟、动画、特效合成、包装等后期设备开发厂商及经销商3、灯光、音频设备生产厂商及经销商4、影视节目制作培训机构

杂志相对来说知识结构很散乱,建议你去看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书籍。《大师镜头:低成本拍大片的100个高级技巧》这本书很好,主要介绍一些拍片技巧的,建议你看一看,如果你不了解电影的拍摄,可以以此入门,作为参考。

电影创作杂志创刊号

杂志创刊号是杂志的出生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因而受到了广大藏书者的青睐,但是,创刊号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因此,识别它们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才行。下面我们针对不同形式的创刊号作一个简单的介绍。1、封面印有“创刊号”、“诞生号”、“首发卷”等字样的杂志。这种创刊号是最便于识别的一种。但也有一些杂志将改刊号当作创刊号的。如《围棋》杂志更名为《新民围棋》的1994年7月号,封面印着“创刊号”,实际上是总第273期,应为改刊号。它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刊号,仍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2、封面、版权页或目录页印有“总第1期”字样的。也有一些创刊号是总第2或3、4、5等,这主要与该刊创刊前有几期试刊号有关。、封面、版权页或目录页印有“第一卷第一期”或“第一卷第一辑(集)”字样的。这是解放前的老期刊中比较常见的样式。4、增刊第一期(集或辑)。如新体育杂志社1981年出版的增刊《武术健身》5、丛刊第一期(集或辑)。如《电影戏剧》6、有“发刊词”和“代发刊词”等字样的杂志。7、在“编者的话”和“约稿”等文字中说明是创刊号的杂志。8、有些期刊既无总期数又无“创刊号”和“发刊词”等明显的标识,则必须查找工具书或根据后面的期号往前推算。如《书法》和《祝您健康》等等。

刊物创刊号是刊物的出生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因而受到了广大藏书者的青睐,但是,创刊号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下面不同形式的创刊号的介绍。1、封面印有“创刊号”、“诞生号”、“首发卷”等字样的杂志。这种创刊号是最便于识别的一种。但也有一些杂志将改刊号当作创刊号的。如《围棋》杂志更名为《新民围棋》的1994年7月号,封面印着“创刊号”,实际上是总第273期,应为改刊号。它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刊号,仍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2、封面、版权页或目录页印有“总第1期”字样的。也有一些创刊号是总第2或3、4、5等,这主要与该刊创刊前有几期试刊号有关。、封面、版权页或目录页印有“第一卷第一期”或“第一卷第一辑(集)”字样的。这是解放前的老期刊中比较常见的样式。4、增刊第一期(集或辑)。如新体育杂志社1981年出版的增刊《武术健身》5、丛刊第一期(集或辑)。如《电影戏剧》6、有“发刊词”和“代发刊词”等字样的杂志。7、在“编者的话”和“约稿”等文字中说明是创刊号的杂志。8、有些期刊既无总期数又无“创刊号”和“发刊词”等明显的标识,则必须查找工具书或根据后面的期号往前推算。如《书法》和《祝您健康》等等。

电影创作杂志投稿

VII下月也要多媒体  昨天写了一篇关于艺术摄影多媒体的文章,晚上打开pdn的首页,发现VII下月也  要推出多媒体报道的消息。  说起报道摄影的多媒体化,1416教室开播后不久,已经写过不少这方面的内容,  比如,鼻祖人物Brian Storm和他的media storm,传奇马格南令人目眩的  magnum in motion,以及MSNBC的尝试。我把与多媒体相关的文章都收录到网站  日志分类的“小宇宙”栏目里,大家可以一网打尽。  5年前的9月9日,七位报道摄影界的顶级人物组成了VII图片社,两天以后,震惊全  球的911事件爆发,这让VII图片社一诞生就具有传奇色彩。这个新生儿很快成为图片  社中的明星,在当今图片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集中,垄断趋势越来越严重的时刻,  制造了一个奇迹。  VII的目标不仅仅是销售图片,成为一个简单的图片供应商,他们希望在最大限度发挥  图片的传播作用。出版、展览以及举办培训班都是他们积极从事的工作。与网络时代  接轨,就成了他的下一个目标。  已经有不少VII的客户希望他们能够提供这种多媒体产品,但是他们一直在考虑如何  才能够制造出更加有效的多媒体展示形式,因为今天的读者都是薄情寡义,他们的多变  实在难以捉摸。在VII年会上有一些成员也对这种形式表示怀疑,因为高质量的多媒体  展示更加耗时耗精力。Christopher M说:“今天让我们录声音,明天我们要做  录像,可能下一步会要求我们写文章” James Nachtwey的发言则带来掌声:“假如  你们需要很好的声音,那么就应该有一些人专门来录制声音,必需有一些人是专门  做这个的。”  反对的声音是难以阻挡VII实验的脚步,实际上图片社里已经有人这样开始工作了。  Lauren Greenfield在创作他的专题“瘦”(Thin)的同时还录制了一部电影即将在  HBO播放。这部记录片已经得奖无数。新成员Eugene Richards也开始将他过去的照片  和录像制作成多媒体展示文件。对于他来说,这也是一个挑战,他认为其中的不利之处是,  你不得不做很多与从你先前的摄影工作无关的事情。

戏剧》、戏剧艺术》、上海戏剧》、等都可以,上面的都是核心期刊的。望采纳!!!

投稿给杂志,影视权是原创作者的。一、影视版权是什么意思  版权交易指作品版权中全部或部分经济权利,通过版权许可或版权转让的方式,以获取相应经济收入的交易行为。  它属于许可证贸易范畴,是无形财产权贸易。  二、侵犯版权后果有哪些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侵犯著作权的法律后果包括: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赔偿损失,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本案中,若委托人的实际损失与鼓风机公司的违法所得均无法确认,则法律赋予了裁决者50万元幅度内的损害赔偿自由裁量权。同时,侵权人还应当向权利人赔偿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三、著作权侵权行为有哪些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我国《著作权法》第46条规定的一般侵权行为有11种:  (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行为。  (2)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行为。  (3)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行为。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行为。  (5)剽窃他人作品的。  (6)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7)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报酬的行为。  (8)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9)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  (10)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行为。  (11)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电影创作杂志主编

90年代左右的央视《四大名著》电视剧,都是中国官方导向,再到聚集当时文化领域一堆艺术家,不计商业成本所堆出来的文化艺术品。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在1991年正式结束计划经济模式,这中间十多年是转型时期,当时中国文艺圈,还是计划经济时期,聚集的大量行业内的精英和人才,可以用人才去堆去码。再加上当时从业者的节操,艺术家不商业等等。体制导向的历史剧,是基本不考虑商业回报的模式。那个时候能能用人才去堆,能运用解放军当士兵,能请顶级院校历史和文化学者做顾问。现在当然也可以,但请顾问要花钱(肯定不如小花小鲜肉报酬),但也是需要钱啊,就和体制导向不计较成本不是一回事。当时从央视电视剧到电影的八一电影制作片,再到动画上海美术制片厂,很多体制导向的影视剧,甚至是流行歌手和民族歌手的体制背景。一句话,当时中国时代造就的影视文化如此。历史剧和年代剧的擅长和优秀,与中国发展阶段息息相关。比如这个题目下的老版《三国演义》,在当时官方导向的情况下,做到当时官方主导引领,文艺圈内不计成本拍摄,尽最大心血精力拍出中国古典历史剧的巅峰作品。1、《三国演义》的主创人员比如我们熟悉的总导演王扶林,看他的经历就是这样的,1952年毕业,分配到北京的中央广播局担任广播演员,1954年由广播演员转行当导演,1962年,王扶林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看看,王扶林导演的人生轨迹和履历,妥妥的体制内编制人员的进击之路,而再联想那个年代的文艺工作者接触的方面。而94版《三国演义》其它导演,蔡晓晴、张绍林、孙光明、张中一、沈好放等等,他们的人生履历,全部都是如此。导演蔡晓晴973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文艺部编导。导演张绍林1971年,从部队复员到山西电视台从事电视新闻工作。导演孙光明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话剧团任演员、导演。其它导演就不列了,再到94版《三国演义》的编剧阵容,经过查阅资料,发现有这些中国文艺圈的大佬。杜家福、朱晓平、叶式生、周锴、李一波、刘树生等,大致看下这些编剧大佬的资料。编剧杜家福,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78年考入中戏,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编剧朱晓平,1970年应征入伍,1978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1985年调中国作家协会。1991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叶式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副主任及《电影创作》杂志副主编、北京电影制片厂专职编剧。其它编剧资料就不找了,看看94版《三国演义》导演编剧,如果延伸下去,再到剧里的摄影,配乐,剪辑,服化道等等,简直是现在不敢想象的神仙阵容。但当时80年代末(老三国是90年开拍),上方官方觉得要拍一部这样的电视剧,便能整合聚集大量中国影视圈行业的大佬,这种行政力量的恐怖,还体现在一个地方。为了在屏幕上展现凝重而恢宏的战争场面,全剧累计动用总参、北京军区、南京军区、成都军区和武警部队的兵员达40万人次。这事换现在你敢想,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后,这种官方导向在文艺表演上的方式,基本宣告退出中国电影历史舞台。即使后面的《建国大业》《建军大业》《建党大业》,再到《战狼》系列,和《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等,虽然有官方在背后支持,但都不可能这么夸张了。但是,中国官方将当时中国文艺圈的资源集中,也让94版《三国演义》,完成了现在看来不可思议,也不可复制的艺术表现。2、94《三国演义》的制作层面的艺术化其实,上面已经讲到为了拍摄古代战争场面,官方动用军队的方面。虽然我们现在看来有些虚假,经验不足,但在当时可以想象给观众带来的冲击。而现在中国观众津津乐道的其它制作方面,比如服化道水平,1991年,王枫副部长亲自点名,请中国电视剧唯一的一级服装设计师、曾为300集电视剧设计服装的赵庆霞出山。赵庆霞成天研读《三国演义》和《新华字典》,从原著中少得可怜的有关人物服装的描写中寻找设计依据。同时,她和幕后的团队,花几个月时间,凭吊三国古战场、参观博物馆、参加专家座谈会,对汉代经济、文化、礼仪、民俗及审美偏爱了然于心,逐一消化。这种当时的艺术家,在制作上对于艺术的追求,还有着很多,可以各方面都体现出来了,没有漏过一处。如服装方面,全剧共为1000多个人物,包括帝王、将相、兵士、商贾、杂役和百姓等设计服装、饰物,共制作了3万套服装。其中光是诸葛亮一人,就有七八十套!如道具方面,道具依据汉代资料设计,兵器则依据《武经总要》设计。全剧近7万件道具包括木剑、竹剑、案、榻、几、车辆、灯具、熏、鼎、屏风等。这种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还体现在我们现在比较瞩目的演员阵容。当时的两位演员挑选人选,李法曾和顾凤莉走访北影、八一厂、北京人艺、青艺、儿艺、总政、空政等单位,确定了第一批候选演员78人。导演组选看各地送来的演员录像资料,派出三位副导演分赴各地物色演员。角色基本确定后,剧组在北京举办演员学习班。6位专家分别为演员授课,内容包括三国的时代背景、汉代礼仪、汉代风俗、古代战争与阵法、古典名著的改编等。这种对于艺术的追求,尤其是在时间上的前期知识准备,这在现在的资本时代,同样是根本不敢想象的。3、官方导向的艺术家堆出了艺术品《三国演义》上面种种条件结合下,最终便让94版《三国演义》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也是现在观众津津乐道,非常怀念的中国历史剧的成就。那就是对于历史的还原,和对于艺术的追求。有了那么多中国内地文艺圈顶级艺术家的保驾护航,我们才能从演员上,看到无可取代的唐国强的诸葛亮,鲍国安的曹操,陆树铭的关羽等等演员。我们才能看到那些古色古香,近乎还原的文言台词,再到服装设计和道具,战争场面,以及三国里,种种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总而言之,94版《三国演义》为何经典,它是中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官方导向用艺术家堆出的艺术品。更多关于94版《三国演义》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电影手册》,安德烈巴赞。

它有诸多版本,但依旧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三国演义》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用了很小的篇幅描写了很多重大的战役,也把所有的英雄人物性格特点刻画鲜明同时《三国演义》还教会我们很多的人生哲理,让我们看到了一群有抱负有理想的人。这部剧有野心蓬勃,有尔虞我诈,也有鞠躬尽瘁。这部剧教会给我们很多人生哲理,也塑造了很多侠肝义胆的人物。这部剧有桃园三结义时,刘、关、张“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以前觉得曹操残暴自私,后面才知道他“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是怎么的一种持之以恒的信念。诸葛孔明一腔热血,忠心耿耿,也作《出师表》,神机妙算,聪慧机智。关羽忠贯日月,义薄云天,他就是义字的化身。话说“既生瑜何生亮”周瑜也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但是他性格中也有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这部剧故事严密,把一段混乱纷争的历史描写的让人为之震撼。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群有伟大抱负得罪英雄们倾尽所有为了自己的理想,就像刘备从一个无名小卒一步步成为一个强者。这带给我们很多的人生哲理,让我们也学着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持之以恒。

最喜欢的是94版的《三国演义》。个人觉得相比后来拍摄的电视剧,虽然距离现在的时间更久远,当时的拍摄技术或许没有现在的高级,但仍觉得那时候的才是经典。这所以说是经典,因为它生动的还原了三国时代的恢弘的历史画卷,塑造的那么多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个性迥异的人物形象,更与许多著名演员的精湛演出是分不开的。刘备的扮演者孙彦军老师简直把刘备演活了,一举手一投足把刘备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惟妙惟肖,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也正是体现刘备这个人真正的性情风采的时候,而孙彦军老师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使这个人物性格更加丰满,温文尔雅、礼贤下士的刘备形象跃然面前。另外还有扮演诸葛亮的唐国强老师,深深刻画了一位为匡扶汉室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形象,另外曹操的扮演者鲍国安老师也是,一个犀利的眼神就把一代奸雄的神采展露而已。在这部94版的《三国演义》里,这样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有很多很多。他们的英雄气概或足智多谋,或战功显赫,无不让人们拍案叫绝。另外94版的三国演义无论从配乐、还是服装道具方面都是相当的不错的,给人的感觉,这就是三国时代的情景,而扮演的这些演员们,他们就是三国时候的英雄。关公、大乔小乔,周瑜,赵子龙,等等等等,乱世出英雄,而这部电视剧就是英雄的大集合。94版的《三国演义》在心目中的印象太深了,所以即便后来又翻拍过无数次,但最爱的依然是那个最老的94版,英雄迭出的年代,一群现在的“英雄”演活了那时的历史烽烟。有空时,听听片首和片尾的歌曲吧,听了你一定会喜欢的。

  • 索引序列
  • 电影创作杂志社
  • 电影创作杂志
  • 电影创作杂志创刊号
  • 电影创作杂志投稿
  • 电影创作杂志主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