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论文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论文

发布时间: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论文

老人他们的孩子去哪啦!都是不孝顺的人才有这样的问题。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摘要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给经济社会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已成为重要的课题。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启示我们要积极利用老年人自身的力量,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关键词吉登斯老龄化老年人力资源弹性退休制度一、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化到来,福利国家面临新旧双重危机,传统的左派与右派都无法解决福利国家危机的背景下,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提出了自己的积极福利思想。在其福利思想的框架下,他特别针对老龄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其主张的核心就是把老年人当成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并且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在解决老龄问题上,吉登斯认为必须发挥老年人自己的力量,要把老年人看成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随着寿命不断延长和出生率的下降,很多学者预测老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吉登斯认为这种老龄问题是一种貌似旧风险的新风险。“在达到退休年龄时才开始发放的养老金,以及‘养老金领取者’的概念,都是福利国家的发明。但是,这些概念不仅与新的老龄化现实难以合拍,而且很明显地表现出依赖福利的色彩。它们表现出能力的丧失,而且,从这些概念可以顺理成章地推演出许多退休人士为什么感到失去自尊的原因。”“老年人必须由国家照料的期望创造了一种同样有害的依赖文化(culture of depend-ency)。”人到退休年龄便成为养老金的领取者,这种人为划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具有两个弊端:首先,老年人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地位并被视为负担,而且也确实成为了负担。其次,这种做法不能区别对待不同的老年人,如有的老人身体状况好,到了退休年龄以后可以继续工作而且愿意工作,在划定了退休年龄的情况下他只能退休。而如果有的老人身体状况不行,他也必须工作到退休年龄。所以吉登斯主张要把老年人自身看做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力量,老年不应当被看成是一个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责任的阶段,这样就必须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他还指出“规定必须到达‘有资格领退休金的年龄’才能享受养老金福利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们应当可以自行选择使用这笔资金的时间,这不仅使他们可以在任何年龄上停止工作,而且可以为他们提供教育经费,或者在需要抚育幼儿时减少工作时间。如果个人既可以选择提早停止工作,也可以选择多工作一段时间,那么废除强制性退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就将是中性的。”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影响自1999年来,我国便进入老龄社会。2006年2月中国人口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前20年将成为“快速老龄化”阶段,随后的3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其后的50年则达到“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37亿,即每10个人中就有3个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居世界之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就决定着我国老龄人数的庞大。虽然计划生育使我国的人口在世界上的比例会有所下降,但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我国老龄人口仍将是庞大的。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第二,我国老龄化速度快。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不断降低,底部人口萎缩,总体人口增长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快速上升,这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要快于他国。相关研究指出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而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第三,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一般来讲,人口老龄化进程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然而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的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GDP水平、城市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老年人福利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距离,因此养老的负担更重。除以上三点外,还存在着地区间老龄化水平差异大等特点。我国老龄化的这些特点和发展趋势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首先,老龄化导致社会负担加大。我国目前的老年抚养比为0.11左右,即大约9个劳动年龄的人就要供养1个老年人,而根据中死亡率计算,我国202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0.17,根据低死亡率计算,我国202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0.19。届时,个人、企业、社会都面临沉重的养老负担。其次,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相对不足。虽然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随着人口高增长带来的“人口红利”的消失,老龄人口的增多,必将引起生产人口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的减少,从而带来劳动人口的相对不足。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又必然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障碍,而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又会使解决老龄化问题更加困难。总之老龄化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何应对老龄化是我国重要的课题。三、吉登斯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告诉我们要会运用老年人自身来解决老龄化问题,要将他们视为人力资源,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意愿,而要做到这些改革退休制度是必须的选择。我国现行退休政策源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对特殊工种职工退休又放宽五年期限。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这一法定退休年龄的制定依据主要是根据我国建国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当时的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50多岁,而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人均寿命也提高到了72岁。从而我们可以看出现行的退休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弊端:首先,退休年龄偏低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众所周知的是劳动者知识层次越高,所耗用的成本越高,而且参加工作的时间会略迟。而在我国,目前只有少部分专家学者可以推迟退休外,大部分人的退休年龄是偏低的,尤其是女性,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当“人口红利”过后,劳动力资源减少的时候这种情况的影响会更大。其次,造成社会负担过重,老龄人的过早退休必然加重养老保险支付的负担,同时也加重社会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的负担,在我国目前养老保险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家庭的养老负担就会更重。最后,固定的退休年龄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权利的充分体现。现行的退休年龄没有体现老年人自身的意愿,有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不愿退休但必须退休,甚至因此患上退休综合症,有的老年人身体状况差,不愿继续工作,却不能提前退休,或者提前退休则面临退休待遇的减少。另外男女退休年龄上的不平等,也会造成一些消极影响。因此综合上述因素的考虑,面对人口老龄化我们应该调动老年人的力量,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实行弹性退休制目前我国政府正有准备提高退休年龄意向,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持反对意见的很多。他们认为推迟退休年龄对于目前我国国情来说不合适,因为推迟退休年龄会加重当前年轻人就业困难,对于身体状况不好的老年人和工作比较辛苦的老年人来说不公平等等,可以说意见很难得到大致的统一。既然提高退休年龄争议很大,那么实行弹性退休制会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当然就我国目前国情来说不能跟吉登斯所讲的那样完全取消退休年龄的规定,我们可以实行符合我国国情的弹性退休制。就我国而言过早的退休必然会加重各方面的负担,因此可以在最低工作年限(根据不同情况设定)的基础上实施自愿选择的弹性退休制。同时还可以根据退休年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待遇水平,这样就可以做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鼓励人们推迟退休年龄。具体的做法可以是这样:女性选取55岁作为最低退休年龄,在55周岁至65周岁之间,她们可以任意选择何时退休。男性可选择60岁作为最低退休年龄,在60周岁至65周岁之间,他们可以任意选择何时退休。当然根据行业的区别可以再继续细分。事实上弹性退休制度已经成为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政策主张,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采取其它各种手段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老年人自己的组织,如老年人协会、各种兴趣爱好组织、互帮互助组织等;鼓励健康低龄的老年人再就业,如设立专门的机构帮助老年人才就业,积极搭建老年人信息平台等;鼓励老年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如当环保志愿者等。同时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和再就业权利方面的法律规定。通过以上各种措施既可以有效地避免退休给老年人带来的孤独与失落等消极情绪,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又可以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让他们自立、自主、共同劳动,互相帮助。总之,要利用多种手段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和活动性,让他们在体验自身价值的同时减轻社会负担。注释: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的复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周战超.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07(1).

人口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人口流动方式的改变,导致相当多的老年夫妇和独居老人固守乡村,也使养老关系中的载体与对象发生了空间分离,养老的难度增加。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收不高,生活质量较差。目前我县除部分留守老人享受低保外,绝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据了解,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但因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很多老人农忙时都舍不得花钱请人帮忙,致使劳动强度极大。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谋生压力的加大,子女贴补缺乏稳定性,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因此,老年人生活相当俭朴。2、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对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成为难题。同时,子女外出打工后,部分老人独居或配偶同居,大部分的老人与孙辈组成“隔代家庭”。还有不少留守老人的子女全部外出打工,仅留下老年父母及未成年的小孩,留守老人基本上没有子女在身边照顾。因此,老年人极害怕生病,害怕没有人照顾。很多老人都谈到“有子女在身边要安心得多,有个照应。”并且留守老人代为照顾的孙辈0—4个不等,负担极重。有的孙子年纪小,不能离身,给老人农作及家务劳动带来极大不便。3、隔代教育问题突出,心里压力较大。如果单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但对小孩教育方面心理负担更重,主要因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特别是目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长,担心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当孩子上中学后,由于相处时间大幅减少,孩子自控能力差,老人家庭管理鞭长莫及,这让老人极度担心却又无法监督管教。 4、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老年人口身体素质的下降和生理的自然老化,决定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并不仅仅需要经济保障,精神慰藉也同等重要。农村老年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生活往往没有过高的奢求,因此来自于子女的精神慰藉是老人身心健康所必不可少的。据调查,子女外出后,电话就成为留守老人与子女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径,除此就是子女逢年过节回乡探家。而实际上,有些老人连这样简单的基本精神慰藉都没有,有的子女一去就是多年却杳无音讯,有些老人甚至“不知子女是死是活”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留守老人大多过着 “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缺乏家庭温暖,使他们倍感孤独。特别是独居老人感到有时候心里话没处诉说,有时间没法打发,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高,留守老人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他们与外界的接触也相应地越来越少。除了看电视、聊天,老人基本上没有别的消遣方式,精神生活异常单调。5、医疗难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丞待加强。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老人常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以上,许多人是多病缠身。由于子女务工带来的收入提高,加之新农合的实施,留守老人就医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留守老人也只是对于一般的小病可以治疗,普遍存在“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情况。而且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对农村留守老人来说,“小病抗,大病拖”,已成了一种潜意识。农村留守老人除了存在上述这些主要问题外,留守老人家庭很容易成为盗贼的目标;而缺少青壮年男子在家中,也很容易沦为弱势群体,造成利益受损。三、对策与建议综上所述,劳动力外流引起的家庭结构、居住距离的变化直接和间接地削弱了家庭的养老功能,导致老年人的代际支持特别是经济和情感支持的减少,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精神以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一)坚持政策导向,着力构建良好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亦如此。政策导向体现了一个价值观的导向问题。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站在人性化的角度,从提高生活质量、稳定家庭关系的角度出发,立足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乡村、和谐家庭,审视和对待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在经济布局上应尽可能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业,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充分发挥本地非农产业务工成本低以及打工、务农可以兼顾的优势,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这既缓解了农忙时节和农村公益事业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又可以缓解“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无人照管等社会问题。(二)坚持制度支撑,健全保障体系。一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积极争取上级放宽条件,扩大农村低保比例,力争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二是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由家庭养老方式向社会养老方式过渡。三是加大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好宣传工作,扩大覆盖面,特别是力争把留守老人全部纳入新合疗范畴。如果财力允许,可以在中央、省财政补贴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切实地解决农民特别是留守老人“就医难、费用高”的问题。四是要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化制度,给予进城农民工以市民待遇。在居住权、劳动保障权、子女教育权、医疗、福利等各方面给予农民工和城市市民同等待遇,降低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成本,彻底实现外出务工农民的身份和职业转变,促使农民工由“单飞式”转移向“挪窝式”转移,实现由暂时性转移向永久性转移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减少留守老人的数量,让尽可能多的外出务工农民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同时,各级应共同协调努力,妥善安排城市外来人员的子女上学问题,降低外来人员在城市生活的门槛和限制,从而减轻老人因为子女外出而产生的隔代照料负担。(三)坚持创新方式,夯实经济供养基础。 1、多方争取资金。农村老人(包括留守老人)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家庭关系和农村大局作出了积极重大的贡献,全社会都应当自觉承担他们的养老扶助责任。要坚持舆论宣传引导、政策推动、制度促进等方式,引导多方各界出钱出力,参与解决农村老人特别是留守老人养老资金问题,形成家庭、企业、社会、个人、政府等多方共同出力、踊跃分担的局面,确保妥善安排留守老人问题资金需要。 2、发展农村地方经济,加强社区经济“养老”的支持力度。社区是老年人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社会支持过程的展演平台。社区对农民养老的经济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一点要以雄厚的集体经济为基础。村组应从各自的资源(并非仅指自然资源)状况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和集体经济。是那些不能下地从事重体力劳动及经济来源较少、较单一的留守老人们就可以发挥自己所长,在村办企业中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使老年人学会“自我保障”,为“老有所为”创造条件,增强老人们的自信心,提高老人的社会地位,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提高物质保障。 3、增加农业创收,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政府应立足于实际,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积极地探索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收益中的贡献率。大力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4、倡导男女平等地位,解决嫁女不养老问题。儿子和女儿在赡养老人、继承遗产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纠正只有儿子才能养老的错误观念,适当明确女儿在养老中的责任与义务。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外嫁的女儿基本上不负担养老,但女儿的居住距离通常小于外出的儿子(一般女儿嫁在本县而儿子是在县外务工),更便于提供经济和情感支持,因而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四)坚持各方联动,营造社会养老氛围。针对留守老人的家庭照顾,要加大宣传强化子女对老人照顾的责任和义务,教育引导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充分履行自己在照料、教育子女方面的责任,切实减轻留守老人照看孙辈的负担。1、巩固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仍然扮演和发挥养老的重要角色和作用。要继续采取多种方式,稳定家庭养老关系,完善家庭养老模式,使其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养老的重要方式。 2、构架集中供养体系。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留守孤寡老人的增多,集中供养已成为农村养老发展的方向,因此构建健全的集中养老体系成为各地方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这一点,我们县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如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心敬老院,可集中供养500人,同时,配合各乡镇敬老院,目前已基本能解决我县农村孤寡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这样既可缓解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又可增加新的就业途径和岗位,还可以把一部分外出人员留在本地,实现多方得利共赢。3、重视农村基层社团组织的助老作用。通过老年人协会等社团组织加快建立志愿者队伍,实现与留守老人的互助。鼓励农村中的中青年人、健康的低龄老人、邻居等都可作为志愿者,在志愿者与需要照料的留守老人、留守老人的外流子女之间建立长期的联系,形成社会助老养老的良好氛围。(五)坚持畅通渠道,搭建精神慰藉平台。电话是留守老人与子女联系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径,除此就是子女逢年过节回乡探家。目前,我县电话普及率有所提高,农村大多数都是无线电话。但是这些还是完全不够的,社会、家庭都应当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怀。1、积极推进农村通讯建设。农村通讯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村电话的普及,为留守老人与外出子女之间的联系搭建平台,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积极联系协调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部门,开发创建适合留守老人的资费服务产品,便于老人们沟通。2、加强活动场所建设。支持村委会集体建设,并充分发挥农村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室的作用。各级政府对此应当加大支持力度,加大投入,以保障其正常开展活动。老年协会作为农村基层社团组织,应该组织起老人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文艺活动、身体锻炼、育儿讲座等,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大力发挥村委会在解决留守老人养老问题重要作用,村委会可以充分整合利用闲置资产、闲置土地改建、扩建托老所,建立农村的公共事业服务阵地,为有托管需求留守老人困难人群提供托管服务。根据现有条件,可对乡村小学校等实现多功能开发,开办形式多样的留守老人活动中心、娱乐室。3、不断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4、引导留守老人自我调节。要充分发挥农村留守老人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如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村里的文化活动,参与邻里纠纷调节,担任村组经济发展参谋等,帮助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留守老人逐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生活理念,充分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

表明自身观点随着我国健康事业的迅速发展,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很大提升,健康并且有就业能力的老年人再就业对自身福利提升、晚年精神生活、社会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应当鼓励老年就业市场发展。建立老年人就业市场的意义(1)老年人再就业将自己多年来的从业经验、关键技能、技术要领等传授给年轻一代接班人,对于年轻人的未来成长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是青年人在成长中能够少走弯路。(2)缓解了老年人退休后的经济压力,使老年人感受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充实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变相减少了家庭矛盾。(3)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拉近了老年人内心与社会的距离,强化了老年人的社会认同,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老年就业市场面临的问题(1)建立老年就业市场会使得年轻人就业群体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从而给就业市场也带来很大的压力。(2)保证老年就业和社会参与的政策法规不完善,老年劳动者的利益缺乏保障。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论文选题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摘要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给经济社会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已成为重要的课题。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启示我们要积极利用老年人自身的力量,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关键词吉登斯老龄化老年人力资源弹性退休制度一、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化到来,福利国家面临新旧双重危机,传统的左派与右派都无法解决福利国家危机的背景下,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提出了自己的积极福利思想。在其福利思想的框架下,他特别针对老龄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其主张的核心就是把老年人当成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并且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在解决老龄问题上,吉登斯认为必须发挥老年人自己的力量,要把老年人看成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随着寿命不断延长和出生率的下降,很多学者预测老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吉登斯认为这种老龄问题是一种貌似旧风险的新风险。“在达到退休年龄时才开始发放的养老金,以及‘养老金领取者’的概念,都是福利国家的发明。但是,这些概念不仅与新的老龄化现实难以合拍,而且很明显地表现出依赖福利的色彩。它们表现出能力的丧失,而且,从这些概念可以顺理成章地推演出许多退休人士为什么感到失去自尊的原因。”“老年人必须由国家照料的期望创造了一种同样有害的依赖文化(culture of depend-ency)。”人到退休年龄便成为养老金的领取者,这种人为划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具有两个弊端:首先,老年人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地位并被视为负担,而且也确实成为了负担。其次,这种做法不能区别对待不同的老年人,如有的老人身体状况好,到了退休年龄以后可以继续工作而且愿意工作,在划定了退休年龄的情况下他只能退休。而如果有的老人身体状况不行,他也必须工作到退休年龄。所以吉登斯主张要把老年人自身看做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力量,老年不应当被看成是一个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责任的阶段,这样就必须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他还指出“规定必须到达‘有资格领退休金的年龄’才能享受养老金福利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们应当可以自行选择使用这笔资金的时间,这不仅使他们可以在任何年龄上停止工作,而且可以为他们提供教育经费,或者在需要抚育幼儿时减少工作时间。如果个人既可以选择提早停止工作,也可以选择多工作一段时间,那么废除强制性退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就将是中性的。”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影响自1999年来,我国便进入老龄社会。2006年2月中国人口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前20年将成为“快速老龄化”阶段,随后的3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其后的50年则达到“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37亿,即每10个人中就有3个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居世界之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就决定着我国老龄人数的庞大。虽然计划生育使我国的人口在世界上的比例会有所下降,但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我国老龄人口仍将是庞大的。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第二,我国老龄化速度快。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不断降低,底部人口萎缩,总体人口增长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快速上升,这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要快于他国。相关研究指出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而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第三,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一般来讲,人口老龄化进程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然而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的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GDP水平、城市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老年人福利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距离,因此养老的负担更重。除以上三点外,还存在着地区间老龄化水平差异大等特点。我国老龄化的这些特点和发展趋势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首先,老龄化导致社会负担加大。我国目前的老年抚养比为0.11左右,即大约9个劳动年龄的人就要供养1个老年人,而根据中死亡率计算,我国202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0.17,根据低死亡率计算,我国202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0.19。届时,个人、企业、社会都面临沉重的养老负担。其次,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相对不足。虽然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随着人口高增长带来的“人口红利”的消失,老龄人口的增多,必将引起生产人口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的减少,从而带来劳动人口的相对不足。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又必然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障碍,而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又会使解决老龄化问题更加困难。总之老龄化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何应对老龄化是我国重要的课题。三、吉登斯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告诉我们要会运用老年人自身来解决老龄化问题,要将他们视为人力资源,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意愿,而要做到这些改革退休制度是必须的选择。我国现行退休政策源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对特殊工种职工退休又放宽五年期限。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这一法定退休年龄的制定依据主要是根据我国建国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当时的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50多岁,而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人均寿命也提高到了72岁。从而我们可以看出现行的退休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弊端:首先,退休年龄偏低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众所周知的是劳动者知识层次越高,所耗用的成本越高,而且参加工作的时间会略迟。而在我国,目前只有少部分专家学者可以推迟退休外,大部分人的退休年龄是偏低的,尤其是女性,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当“人口红利”过后,劳动力资源减少的时候这种情况的影响会更大。其次,造成社会负担过重,老龄人的过早退休必然加重养老保险支付的负担,同时也加重社会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的负担,在我国目前养老保险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家庭的养老负担就会更重。最后,固定的退休年龄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权利的充分体现。现行的退休年龄没有体现老年人自身的意愿,有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不愿退休但必须退休,甚至因此患上退休综合症,有的老年人身体状况差,不愿继续工作,却不能提前退休,或者提前退休则面临退休待遇的减少。另外男女退休年龄上的不平等,也会造成一些消极影响。因此综合上述因素的考虑,面对人口老龄化我们应该调动老年人的力量,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实行弹性退休制目前我国政府正有准备提高退休年龄意向,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持反对意见的很多。他们认为推迟退休年龄对于目前我国国情来说不合适,因为推迟退休年龄会加重当前年轻人就业困难,对于身体状况不好的老年人和工作比较辛苦的老年人来说不公平等等,可以说意见很难得到大致的统一。既然提高退休年龄争议很大,那么实行弹性退休制会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当然就我国目前国情来说不能跟吉登斯所讲的那样完全取消退休年龄的规定,我们可以实行符合我国国情的弹性退休制。就我国而言过早的退休必然会加重各方面的负担,因此可以在最低工作年限(根据不同情况设定)的基础上实施自愿选择的弹性退休制。同时还可以根据退休年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待遇水平,这样就可以做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鼓励人们推迟退休年龄。具体的做法可以是这样:女性选取55岁作为最低退休年龄,在55周岁至65周岁之间,她们可以任意选择何时退休。男性可选择60岁作为最低退休年龄,在60周岁至65周岁之间,他们可以任意选择何时退休。当然根据行业的区别可以再继续细分。事实上弹性退休制度已经成为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政策主张,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采取其它各种手段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老年人自己的组织,如老年人协会、各种兴趣爱好组织、互帮互助组织等;鼓励健康低龄的老年人再就业,如设立专门的机构帮助老年人才就业,积极搭建老年人信息平台等;鼓励老年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如当环保志愿者等。同时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和再就业权利方面的法律规定。通过以上各种措施既可以有效地避免退休给老年人带来的孤独与失落等消极情绪,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又可以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让他们自立、自主、共同劳动,互相帮助。总之,要利用多种手段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和活动性,让他们在体验自身价值的同时减轻社会负担。注释: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的复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周战超.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07(1).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论文摘要:中国是在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迟滞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制、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和传统管理体制都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的发展中国家。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老年照料服务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l%,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据预测,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2020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届时我国老龄人口总量比美国全部人口还多。从本世纪前半叶开始,我国将始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国家。我国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仅用不到50年时间,而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要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言,这一速度的确是惊人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结构、老年群体状况及城乡老年人口分布将呈现许多变化。一是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结构家庭(一对夫妇同时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逐渐增多。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纯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二是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520万,预计到2020年将翻一翻,2052年将超过1亿,占世界高龄老人总量的1/4。高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本世纪前半叶,我国高龄老年人平均增长率超过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的1.7倍。高龄老人的这种增长速度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三是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倒置。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0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为10.9%,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2020年、2030年将分别高于城镇5个和7个百分点。老龄化对农村的冲击比城镇更为严重。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四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而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较为发达的情况下自然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13美元以上。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瞻养比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养老、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对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也较为迟滞,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一是现行养老保障体系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造成在本已较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养老金缴费者急剧减少和领取者大量增多,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支付压力逐年加大。198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l2.8:1,2004年锐减到3:1,养老负担急剧加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窄,只在城镇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度,绝大多数农村老龄人口还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医疗保障体制不适应老年群体迅猛增加的要求。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消费的主体,据统计,60岁以上老人余寿中约有2/3时间为带病期。而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衡,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小,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个人负担费用上涨过快。老年人口总量的迅速增长,对医疗资源的消费和占用越来越大,而支付能力有限,这将给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  三是老年照料服务体系不适应老年人服务需求增长的要求。不断增多的高龄、病残、独居老人。要求提供社会照料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多。目前,我国约有3250万老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但社会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的总数只有0.84%,而发达国家约为7%。这表明,我国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服务能力需要大力加强。  四是传统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要求。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换,企业退休人员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都将进入社区,对其实行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已成必然。这就要求社区承担起健全老年工作机制、培育和发展老年群众组织、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老年活动项目、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导老年人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等任务,迫切要求加强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服务。但我国的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社区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都亟待快速提升。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论文摘要

第一,增加收入虽然大家已经辛苦工作几十年,有了一部分积蓄,一些退休老人也可以开始领取自己的退休金,但对于一些没有退休金或数量较少的人来说,想要更好度过晚年,还是需要有一定的积蓄。如今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父母不忍心将养老的重担全都压在孩子身上,所以想要自己赚些养老钱,而退休再就业就成了最稳妥的方式之一。往往老人再就业的工作内容相对简单,工作强度也适中,让老人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工作也不会感到太过疲惫。这样一来,通过再就业赚取的薪资,就可以让晚年的生活过得相对轻松一些。第二,社会需求感得到满足许多退休后的老年朋友,无意中被“退休综合征”找上门来,退休后社会地位的转变,打破了大家长久以来习惯的生活,内心会感到有些焦虑,感觉自己不再被社会需要,开始变得郁郁寡欢,长此以往,不仅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影响,还容易给精神方面造成负担。而再就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样的问题,能让大家慢慢适应这一过程,在退休后忙于家庭琐事中,穿插着社会的需求感,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内心的失落和焦虑的情绪。第三,排忧解闷打发时间有些人的老年生活或许比较充实,比如照顾照顾孙子、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还有一部分朋友的老年生活却有些无聊,整日无所事事带来的孤独感倍增。但是通过再就业,能有效地充实自己的生活,打发那些无聊的时间。在工作的期间,还会遇到许多与自己同龄的“同事”,在工作、交流的过程中,促进了大家的社交,让生活不再孤独。第四,能帮助老人实现自我价值自从疫情开始,看到医护人员、外卖小哥、防疫民警等各个岗位的人都在为了大家的美好生活一起努力、付出,这激起了很多人内心的不平静,很多老人也希望能够继续发光发热,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平顶山市的“老小孩儿”志愿服务团,大多数成员都是退休人员或家庭妇女,在做做家务、跳跳广场舞的同时,也会配合社区做日常工作,为解决各家各户的琐事提供帮助,在度过晚年生活的同时,还为创造文明城市做出自己的贡献,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白岩松提案建议尝试对老年就业市场的探索和研判,应针对老年就业市场启动相关准备,尤其是关于老年就业市场的研讨、试点和法律先行等。调查发现,拥有一技之长的老人,在退休后可以返聘或者应聘进入其他公司,从事较为专业的岗位。还有一部分老年人虽不具备专业特长,但是仍有继续工作的需求,而这一部分老年人的再就业则存在一定困难与局限性,集中在保洁、保安等工种。对于老年人的再就业需求,老年问题研究专家表示,社会上几乎没有针对老年人的技能培训课程,可以通过社会组织、老年大学授课等方式,将培训与就业市场相衔接。同时,完善老年人再就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为老年人的再就业提供保障。返聘对年轻人进行传帮带63岁的谢培香,每天的主要工作便是照看自己的小孙子,接送与做饭占据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退休前,谢培香在一家航天科研单位担任高级工程师。临近退休,单位的负责人找到谢培香,希望她能够返聘,继续发挥余热。“因为单位里来了很多年轻人,我又是高级工程师,单位希望我能够再干一干,带一带年轻人。”经过与家人商量,谢培香同意返聘。每天早上8点半到单位,晚上5点半离开,谢培香与在职员工一样遵守着上下班的时间。谢培香与单位签订的合同为一年一签,在待遇方面,除了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外,年底还会有一部分奖金。总体算下来,每月大概有八九千元的收入。返聘回工作岗位后,谢培香也感受到了工作上的变化。她经常将部门的年轻人召集在一起,围着圆桌传授经验,对他们的业务进行培训。“有点类似讲课一样,把他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写报告中碰到的难题进行讲解,这个工作毕竟自己干了几十年。”在返聘时,带动年轻人、向年轻人传授经验,也是单位领导对谢培香提出的要求之一。年轻人也愿意向这个和气的阿姨请教,每当写了报告之后,都经过谢培香之手进行校准,而后再进行报送审批。“我把关一次,在报送前把问题解决掉。”“没退休返聘时,我主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返聘后则需要更好地传帮带。”在谢培香看来,返聘后的工作内容更多,感受到的责任也更大。在返聘的最后一年,谢培香被派到了门头沟的新建科研机构,对实验室的建设、规范等进行初始的创建。距南四环外的家远了,多数的时候她需要住在单位。在返聘合同即将结束时,领导再次对谢培香进行挽留,希望她能再干两年,但是这次谢培香要回到家庭照看刚刚出生不久的小孙子。在正式退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摘要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给经济社会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已成为重要的课题。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启示我们要积极利用老年人自身的力量,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关键词吉登斯老龄化老年人力资源弹性退休制度一、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化到来,福利国家面临新旧双重危机,传统的左派与右派都无法解决福利国家危机的背景下,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提出了自己的积极福利思想。在其福利思想的框架下,他特别针对老龄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其主张的核心就是把老年人当成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并且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在解决老龄问题上,吉登斯认为必须发挥老年人自己的力量,要把老年人看成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随着寿命不断延长和出生率的下降,很多学者预测老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吉登斯认为这种老龄问题是一种貌似旧风险的新风险。“在达到退休年龄时才开始发放的养老金,以及‘养老金领取者’的概念,都是福利国家的发明。但是,这些概念不仅与新的老龄化现实难以合拍,而且很明显地表现出依赖福利的色彩。它们表现出能力的丧失,而且,从这些概念可以顺理成章地推演出许多退休人士为什么感到失去自尊的原因。”“老年人必须由国家照料的期望创造了一种同样有害的依赖文化(culture of depend-ency)。”人到退休年龄便成为养老金的领取者,这种人为划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具有两个弊端:首先,老年人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地位并被视为负担,而且也确实成为了负担。其次,这种做法不能区别对待不同的老年人,如有的老人身体状况好,到了退休年龄以后可以继续工作而且愿意工作,在划定了退休年龄的情况下他只能退休。而如果有的老人身体状况不行,他也必须工作到退休年龄。所以吉登斯主张要把老年人自身看做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力量,老年不应当被看成是一个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责任的阶段,这样就必须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他还指出“规定必须到达‘有资格领退休金的年龄’才能享受养老金福利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们应当可以自行选择使用这笔资金的时间,这不仅使他们可以在任何年龄上停止工作,而且可以为他们提供教育经费,或者在需要抚育幼儿时减少工作时间。如果个人既可以选择提早停止工作,也可以选择多工作一段时间,那么废除强制性退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就将是中性的。”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影响自1999年来,我国便进入老龄社会。2006年2月中国人口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前20年将成为“快速老龄化”阶段,随后的3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其后的50年则达到“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37亿,即每10个人中就有3个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居世界之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就决定着我国老龄人数的庞大。虽然计划生育使我国的人口在世界上的比例会有所下降,但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我国老龄人口仍将是庞大的。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第二,我国老龄化速度快。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不断降低,底部人口萎缩,总体人口增长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快速上升,这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要快于他国。相关研究指出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而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第三,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一般来讲,人口老龄化进程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然而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的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GDP水平、城市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老年人福利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距离,因此养老的负担更重。除以上三点外,还存在着地区间老龄化水平差异大等特点。我国老龄化的这些特点和发展趋势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首先,老龄化导致社会负担加大。我国目前的老年抚养比为0.11左右,即大约9个劳动年龄的人就要供养1个老年人,而根据中死亡率计算,我国202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0.17,根据低死亡率计算,我国202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0.19。届时,个人、企业、社会都面临沉重的养老负担。其次,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相对不足。虽然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随着人口高增长带来的“人口红利”的消失,老龄人口的增多,必将引起生产人口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的减少,从而带来劳动人口的相对不足。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又必然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障碍,而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又会使解决老龄化问题更加困难。总之老龄化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何应对老龄化是我国重要的课题。三、吉登斯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告诉我们要会运用老年人自身来解决老龄化问题,要将他们视为人力资源,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意愿,而要做到这些改革退休制度是必须的选择。我国现行退休政策源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对特殊工种职工退休又放宽五年期限。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这一法定退休年龄的制定依据主要是根据我国建国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当时的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50多岁,而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人均寿命也提高到了72岁。从而我们可以看出现行的退休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弊端:首先,退休年龄偏低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众所周知的是劳动者知识层次越高,所耗用的成本越高,而且参加工作的时间会略迟。而在我国,目前只有少部分专家学者可以推迟退休外,大部分人的退休年龄是偏低的,尤其是女性,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当“人口红利”过后,劳动力资源减少的时候这种情况的影响会更大。其次,造成社会负担过重,老龄人的过早退休必然加重养老保险支付的负担,同时也加重社会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的负担,在我国目前养老保险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家庭的养老负担就会更重。最后,固定的退休年龄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权利的充分体现。现行的退休年龄没有体现老年人自身的意愿,有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不愿退休但必须退休,甚至因此患上退休综合症,有的老年人身体状况差,不愿继续工作,却不能提前退休,或者提前退休则面临退休待遇的减少。另外男女退休年龄上的不平等,也会造成一些消极影响。因此综合上述因素的考虑,面对人口老龄化我们应该调动老年人的力量,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实行弹性退休制目前我国政府正有准备提高退休年龄意向,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持反对意见的很多。他们认为推迟退休年龄对于目前我国国情来说不合适,因为推迟退休年龄会加重当前年轻人就业困难,对于身体状况不好的老年人和工作比较辛苦的老年人来说不公平等等,可以说意见很难得到大致的统一。既然提高退休年龄争议很大,那么实行弹性退休制会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当然就我国目前国情来说不能跟吉登斯所讲的那样完全取消退休年龄的规定,我们可以实行符合我国国情的弹性退休制。就我国而言过早的退休必然会加重各方面的负担,因此可以在最低工作年限(根据不同情况设定)的基础上实施自愿选择的弹性退休制。同时还可以根据退休年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待遇水平,这样就可以做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鼓励人们推迟退休年龄。具体的做法可以是这样:女性选取55岁作为最低退休年龄,在55周岁至65周岁之间,她们可以任意选择何时退休。男性可选择60岁作为最低退休年龄,在60周岁至65周岁之间,他们可以任意选择何时退休。当然根据行业的区别可以再继续细分。事实上弹性退休制度已经成为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政策主张,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采取其它各种手段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老年人自己的组织,如老年人协会、各种兴趣爱好组织、互帮互助组织等;鼓励健康低龄的老年人再就业,如设立专门的机构帮助老年人才就业,积极搭建老年人信息平台等;鼓励老年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如当环保志愿者等。同时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和再就业权利方面的法律规定。通过以上各种措施既可以有效地避免退休给老年人带来的孤独与失落等消极情绪,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又可以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让他们自立、自主、共同劳动,互相帮助。总之,要利用多种手段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和活动性,让他们在体验自身价值的同时减轻社会负担。注释: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的复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周战超.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07(1).

学社工的吗?老年社会工作的研究范围很广的。老年人社会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题目太大,不好写,针对某一问题下手比较好,理清思路,网上资料很多。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论文题目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旱在19 111_纪初,法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就已开  始了对人曰老龄化的研究。1956年,联合国委托法  国人曰学家撰写少I`出版了久曰老龄化及其社会经  济影响》一书,开始了对人曰老龄化的研究,井将  65岁作为老年人}I的起点。1982年,在联合国嗜  龄问题III_界人会”上,将老年年龄的界限定义为60  岁。目前,国际通用的是以60岁或65岁作为标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  人曰l片该国或地区人曰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  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I,片该国或地区人曰总数  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  社会。  III_纪之交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曰并查数据撤  示,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 3亿人,l片总人}I的   41 %,其中,65岁以上人曰达到8811力一人,ii  总人}I的 96%。依照人曰年龄结构的标准,中国  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今后一个时期,我  国老年人曰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2004年10月27  口在长沙召开的个国31城市第17次老龄工作联席  会议上,专家预测,个国性的人曰老龄化高峰将在  2030年1,右到来,l1将持续20余年。预计到2020  年,我国老年人}I将增加到 6亿人,到2050年,  达到 4亿人人右,l片总人}I的1/4。我国人曰老龄  化形势口益严峻。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人曰老龄化是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是  侧随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渐进过程。人曰老龄化是人  曰生育率、夕匕亡率持续卜I洋和平均期望寿命不}析延  长的产物,是一种具有必然性的人曰现象0 1865年,  法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瑞典是另一个在19 111_纪  末进入人曰老龄化的国家,现在均已进入j n老年  型”国家行列。20 -III_纪中叶以前,人曰老龄化还仅  局限J几欧洲社会,进入20 -I I I_纪70年代,人曰老龄  化冲出欧洲成为个球范围的并遍趋势。从III_界范围  石,老龄化旱现老年人曰规模不断扩人、老年人曰  比重不断上升、老年型国家数m:不断增多、老龄化  社会将成为所有国家的归宿等特征。  20 11 I_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我国人}I的出  生率非常高,除了1960年和1961年以外,出生率  都在30}。以上,生育率最高的1963年竟高达43 %o 0  持续的高出生率使少年儿童人}I,片总人}I比重增  加。山」几战争、自然灾害及医疗条件较差等原因,老  年人}I比重低,属年轻型”国家。20 11 I_纪70年代  末,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人幅少夏降  低。1975年至1990年间,人曰出生率锐减至   O1。以卜。不断卜降的出生率使少年儿童在总人  曰中所l片的比重减少,而在上一个生育高峰期出生  的人已开始成年,成年人在总人曰中所i片比重越来  越人,这一时期属成年型”国家。20 11 I_纪90年代  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人曰出  生率持续I洋低到14}。以卜,}司时,山J几改l丫·开放后,  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  生事业的发展,使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并遍提高,人  均寿命达到70岁,与发达国家持平。人均寿命的不  断提高使人}I的死亡率持续卜降老年人的绝对数  和相对比例均在增加。2000年人曰并查结果撤示,  个国0} 14岁的少年儿童l片总人}I的 89% , 60  岁以上老年人曰已达到 3亿人,i片总人}I的   41 %,确已进入嗜年型”国家行列。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  老年人曰规模人,发展速少支快,超前」飞社会  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曰l们日_界1/4,老年人}I的总数  居III_界第一位。第五次人曰并查结果撤示,我国人  陆总人}I 126583力一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曰已达  到 3亿人,约l们日_界总数的1/5。另外,我国进入  老龄化的时间迟,但老龄化发展速J支却人人快」飞III:  界平均水平。瑞典老年人}I比重从7%上升至14%  用了85年,法国用了115年,老年人曰发展速少支最  快的口木用了26年。中国人曰老龄化速少支与口木不  相上卜,预计只需要27年。  一般情况卜,经济发展、出生率曰洋和人曰老  龄化三者人致是}司步的。而我国人曰老龄化在经济  发展水平不!气、综合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还比  较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1000美儿,而发达国家  老龄化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力一美儿)的情况卜  到来,人人超前」飞社会经济的发展。   T现高龄化趋势。1950年,III_界80岁及80  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1500力一人,l片总人}I的   6%,而中国有 8力一人,ii总人数的 42% ;  2000年,III_界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  6000力一人,l片总人数的 98%,而中国有 4力-  人,l片总人}I的 07%。从1982年至1990年,中  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l支达到  s%,快」飞60岁及以上老年人}I的增长速l支。1990  年至2010年,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  速J支将达到 1 %,快J飞III_界平均 0%和发达国家  平均 0%的水平。  人曰老龄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平衡。我国人  曰老龄化在时间上分布不平衡,主要分3个阶段:第  一阶段是1990年一2000年,老年人}I的绝对数和  比重都在增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曰山1990年的  9800力一人增加到2000年的 3亿人,所l片比重山   s9%上升到 41 %,而14岁以卜少年儿童在总  人曰中的比重开始卜降,逐渐山城年型”向嗜  年型”转化。第一阶段是2000年一2026年,我国人  II的老龄化速少支加快,60岁及以上老年人}I将上升  到 s1%,而少年人}I的比重继续卜降到   28?io,这一阶段是我国开始进入超老龄化的阶  段。第三阶段是2026年一2060年,这一阶段是我国  人曰老龄化的严重阶段。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  将上升到27% li右,而少年人}i所l片比重卜降到  m?io 右。此后,我国的人}i比例分布将逐渐稳定。  我国人曰老龄化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  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东中部与酉  部之间的差别很人。东南沿海地区属」飞老龄型,内  陆和酉部偏」飞成年型;城市偏」飞老龄型,乡村偏」飞  成年型。在城乡差异上,我国人曰老龄化的不平衡  性具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方面,山J几城市计  划生育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及医疗卫生技术、生活  水平的提!气,使人曰寿命延长,从而表现为人城市  人曰超前老龄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近年来农村  地区青壮年劳动人曰人m:外流而使农村人曰老龄化  程少夏迅速提高。日前,农村老年人曰数m:庞人,已  l片个国老年人曰总数的 9%。今后,农村地区将  是中国未来人曰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  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劳动年龄人曰老化,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  纵观III_界人曰老龄化国家发展的历史,均出现随着  老年人曰数m:的增加,人曰出生率的曰洋,劳动年  龄人}I所l片比例降低,导致劳动力资源数录不足和  质m:卜降,引致劳动生产率卜降,从而自_接影响到  经济增长。我国也不例外。劳动力自1978年以来以  年均3%了卫右的速少夏增长,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动  力。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速,劳动年龄人曰数m:将  逐渐减少。日前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出现劳动力严重  不足的状况。而日_,老年劳动力较难适应快节奏的  生产活动,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几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之我国实行养老保障制少夏后,  许多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愿再就  业,这也是劳动力资源不足的原因之一。  老年保障投入增多,农村经济发展投资减  少。日前,我国农村已开始l1-将逐步开展最低生活  保障制少夏、农村医疗保险制少夏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制少夏建设。在给子农村老年人生活上的基木保障的  }d时,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巨人的经济负担。  ( 1)老年保障项日越来越多,给国家和地方l}  政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发达国家的老年保障经历  了从洋一项”到套餐”、从摇篮”到坟幕”的  个方位保障,虽然在经济上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  忧,但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社会开支在国  家和地方总的l}政支出中所ii的比重越来越人,国  家财政不堪重负。  ( 2)过人的社会保障开支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  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老年人}I的生  活获得了基木的保障,但其庞人的开支分流了农村  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木,影响了农业、农村工业、商  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投资,甚至影响到农村的教育投  资,使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木减少,发展速少夏放慢,从  而使政府的l}政收入也减少。而政府l}政收入的减  少又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需求,这种恶性循  环将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家庭规模缩小,l养比重提高,农民个人负  担加重,农业投入受到牵制。山J几我国长期以来一  自_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三曰之家极为并遍。随着  社会的进步,年轻人放弃生育的逐步增多,家庭规  模缩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未来的已婚年轻夫妇在  抚养孩子的卜}J时还需要赡养4} 8个自家的老人  社会义务还未在计算之列。人曰老龄化给农村劳动  人曰带来的巨人压力,不仅引起歧视老人的代际冲  突,而日_这种经济压力又将成为年轻人不愿生育和  少生育的诱因,形成伙曰老龄化一负担加重一人  曰老龄化”的恶性循环,}司时,也影响以家庭承包  经营为主的农民生产投资,从而影响我国农业现代  化的进程。  人曰老龄化对储蓄与消费的影响。人曰老龄  化对增加储蓄将产生相当的减退效果,这主要是山  养老金制少夏的推广引起的。山」几有退体金或社会保  险津贴供给老年人养老的生活费用,导致个人不储  蓄或减少储蓄,使储蓄率卜降。从长期趋势来石,山  」几老年人}I的储蓄水平相对较低,老年人}I的增加  会带来社会总储蓄水平的降低。  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曰消费在消费  市场中所i的份额越来越人,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  老龄者的家庭用品、保健费、医疗费以及交际费等  支出的比例显著提高。随着人曰老龄化的迅速发展,  山」几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老龄者人均消费额随着衰  老而减少,对住宅以及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  品及其它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减少,在某种程少夏上也  会抑制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曰老龄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老龄  劳动力接受新知识和科学技术比青壮年要慢,对新  兴产业的适应能力较弱,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  革新也受到一定影响。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  进步速少夏加快和竞争口趋激烈的情况卜,劳动人曰  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更显不利。  四、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老年消费水  平,步}动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  会会长熊必俊认为,保障老有所养是老龄化过程中  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  卜所建立的公平与效率兼顾、基金来源多渠道、城  乡有别的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与社会助老相结合的  多少公次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佳选  择。在农村发展老年保障事业的过程中,应坚持现  代社会保障与传统家庭保障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农  民自愿相结合、商业性保险与社会性保险相结合的  原则,以缓解国家和地方l }l政的巨人压力。老年阶  层收入水平提高,会带动消费水平提高,扩人内需,  也会拉动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老年劳动力的就业  岗位。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资源不足的  问题口益凸显出来。为了维持农村经济的增长速少夏,  应在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的  }d时,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产业从劳动  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  展。一方面,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  一方面,也提高了老年劳动力的择业适应性。  延长退体年龄,减轻社会经济压力。今后一  段时期,我国老年负担系数将不断上升,山2000年  的 15%急速上升到2030年的 35 % ,至2040  年将达到高峰值。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发展,领取退  体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社会  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支出将不断增加。国  民生产总值中用」几老年人的费用人幅少夏增加,势必  限制社会扩人再生产,影响生产部门的投资和经济  效率的提高,加重国民经济负担。因而,实现养老  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一:一是制定养老  保险法》,严格禁II提前退体;一是随着人曰预期寿  命的延长,相应延长退体年龄,充分提高老年劳动  力资源的利用率,以减少老年被抚养人曰,使扩人  再生产的积祟基金相对增加。  进一步深化)、‘籍制少夏改革,促进劳动力在地  区之间、产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发达国家靠从发展  中国家输入劳动力来解决人曰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  力不足问题,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要解决这  一问题,可以采用劳动力在地区间、产业间的自山  流动办法。为此,应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少夏及)、‘籍制  少夏改革,解决外来人曰在吃、住、子女上学、医疗  保障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促进劳动力在地区间、产  业间的合理流动。  合理开发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人曰老龄化  在宏观和主导方面是不利」几经济发展的,但老年人  曰不是纯消费者,他们中间仍有一部分人从事经济  活动,劳动经验和知识积祟相对丰富,可以弥补体  力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少夏上有助」几经济发展。因而,  应加快发展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知识经济,提高生  产自动化水平,减轻对劳动者体力的需求,创造老  年劳动力再就业的社会环境,鼓励老年劳动力再就  业。}司时,知识经济的发展将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  结构的变化,对劳动者智力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  人曰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健康状况逐步改善,也  为老年劳动力的再就业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合理  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将成为减轻人曰老龄化对  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重要途径。  caj格式,有错别字,请见凉,如需qq:540124338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论文摘要:中国是在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迟滞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制、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和传统管理体制都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的发展中国家。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老年照料服务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l%,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据预测,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2020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届时我国老龄人口总量比美国全部人口还多。从本世纪前半叶开始,我国将始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国家。我国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仅用不到50年时间,而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要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言,这一速度的确是惊人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结构、老年群体状况及城乡老年人口分布将呈现许多变化。一是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结构家庭(一对夫妇同时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逐渐增多。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纯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二是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520万,预计到2020年将翻一翻,2052年将超过1亿,占世界高龄老人总量的1/4。高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本世纪前半叶,我国高龄老年人平均增长率超过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的1.7倍。高龄老人的这种增长速度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三是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倒置。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0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为10.9%,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2020年、2030年将分别高于城镇5个和7个百分点。老龄化对农村的冲击比城镇更为严重。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四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而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较为发达的情况下自然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13美元以上。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瞻养比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养老、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对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也较为迟滞,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一是现行养老保障体系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造成在本已较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养老金缴费者急剧减少和领取者大量增多,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支付压力逐年加大。198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l2.8:1,2004年锐减到3:1,养老负担急剧加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窄,只在城镇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度,绝大多数农村老龄人口还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医疗保障体制不适应老年群体迅猛增加的要求。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消费的主体,据统计,60岁以上老人余寿中约有2/3时间为带病期。而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衡,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小,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个人负担费用上涨过快。老年人口总量的迅速增长,对医疗资源的消费和占用越来越大,而支付能力有限,这将给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  三是老年照料服务体系不适应老年人服务需求增长的要求。不断增多的高龄、病残、独居老人。要求提供社会照料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多。目前,我国约有3250万老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但社会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的总数只有0.84%,而发达国家约为7%。这表明,我国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服务能力需要大力加强。  四是传统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要求。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换,企业退休人员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都将进入社区,对其实行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已成必然。这就要求社区承担起健全老年工作机制、培育和发展老年群众组织、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老年活动项目、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导老年人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等任务,迫切要求加强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服务。但我国的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社区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都亟待快速提升。

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探索低龄老年人灵活再就业。这要提一下一个关系每个人的问题,养老到底需要多少钱?有报告分析认为,每人至少需要有182万元的养老现金储蓄。年轻一代也认为至少需要163万元才能过上舒适的退休生活。而想要衣食住行更加精致,实现体面养老的话,则需要360万。算一笔账,假设一位退休阿姨年均支出20000元,从退休到80岁,她和老伴两人最低花销为:20000*2*30=120万元。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在忽略物价上涨、旅游开销、医疗救护以及帮扶子女等其他特殊情况下的理想状态。现有的退休金收入水平还不足以实现体面养老。“养儿防老”不再是个靠谱的选项。当前主流消费群体80、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上有四个老人,下有二胎小孩,加上物价高速增长、房贷压力、教育成本,子女无力完全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部分甚至还需要父母的帮衬。预计到2030年中国60岁以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大约每2个人工作就要供养1个老人。另外,随着人口寿命的不断延长,国家养老金压力也在增大。因此,退休再就业是基于经济需求层面的一个必然趋势。比如在同样形势严峻的日本,企业积极利用有工作意愿的老年员工的动向不断扩大。大型家电量贩企业野岛电器(Nojima)事实上已经取消以80岁为上限的雇用限制。拉链制造商YKK集团也于4月废除了正式员工的固定退休年龄。关于灵活就业的方向,国家也提出了几个:医院、学校、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等。偏向于低程度的体力劳动,比如医院护工、清洁工、保安之类。对于那些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其实更得心应手,不如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开诊所,会计可以返聘,老师可以做素质教育辅导等等。专业领域的人才退休再就业,是一种“发挥余热、专业传承”的价值需求。国外可借鉴的,出租车司机、垃圾分类、快递员、住宅保安、育儿员、收银员、服务生等等。劳动力输出型老人退休后也主要从事轻劳动力工作,是基于“打发时间、挣点零花钱”的经济需求。总体来说,老年人再就业,是基于价值和经济双重需求的选择,同时也可以缓解老年人空巢的焦虑感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论文属于公共管理类吗

公共管理'不等同于‘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他是一个比较大的学科范畴,严格的说公共管理包括公共事业管理的,管理学分为三个主要大类:工程管理,工商企业管理,还有就是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又分为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公共政策学、城市管理、公共管理 等小类的 ,不过公共管理还是属于管理类的,毕业后发给管理学学士文凭的……

公共管理'不等同于‘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他是一个比较大的学科范畴,严格的说公共管理包括公共事业管理的,管理学分为三个主要大类:工程管理,工商企业管理,还有就是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又分为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公共政策学、城市管理、公共管理 等小类的 ,不过公共管理还是属于管理类的,毕业后发给管理学学士文凭的……

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群体系。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展开对公共机构与其它社会机构(各类企业和公共组织等)以及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的研究,大大拓展了以往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领域:它涉及的对象,除了政府组织管理外,还包括一般的社会公共组织、公益性组织或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的管理问题;它涉及的主题众多,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外部性、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公共政治管理、公共(人力、财力、信息)资源管理等等。

按照中国高等学校专业目录 隶属于法学——社会学类——社会工作这个专业是有三个方向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保险。就业多是往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就业还是可以的。算一般。这个专业的研究生的走向很好。社会工作专业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想,学习和掌握开展社会工作的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具备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掌握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应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了解社会学的理念和方法;2.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善于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帮助困难群体走出困境,从事正常生活并获得发展;3.熟练掌握社会调查方法和技能及社会统计方法;4.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有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工作研究影响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能力;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了解国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主干课程:主干学科:社会学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与团体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社会环境保护、组织社会学、社会心理学、青少年社会工作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专业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14-16周。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法学或哲学学士相近专业:社会学 社会工作 家政学 人类学 女性学

  • 索引序列
  •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论文
  •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论文选题
  •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论文摘要
  •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论文题目
  •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论文属于公共管理类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