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发布时间: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下面这几家期刊都在征稿的,刊登的几率应该比较大一些~《特种油气藏》《安徽化工》 《广东化工》《石油钻探技术》全国知名的化工石油类期刊如下:楼主都可以试试,每家都投一下~多投几个,总有回音的,加油!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学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石油化工石油实验地质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钻采工艺油田化学新疆石油地质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改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石油机械钻采工艺石油炼制与化工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油气储运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海上油气石油钻探技术大庆石油学院学报石油物探油气田地面工程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测井技术断块油气田

表1-3 华北南部地区地震勘探统计华北南部地区油气勘探历经28~50年不等,累计施工二维地震测线65km,三维地震7km2;钻井达174多口,总进尺295428m 以上(表1-3);参加勘探和研究的部门涉及原地质矿产部、原石油部、原煤炭部许多相关部门,还有许多高校和研究所(表1-3)。迄今为止已经揭示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中有5~6套烃源岩(表1-4)。在周口坳陷倪丘集凹陷南12井古近系玉皇顶组(6~1686m)测试获低产油流6t/d,油源为石炭-二叠系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岩系。在周19井古近系中,试获少量源自石炭-二叠系的天然气。在周口坳陷双楼田-娄堤中央构造带,周参12井下白垩统中测试获低产油流(86t/d),周参10井试油得32L/d。在舞阳-襄城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有15口井见不同级别油气显示,其中襄参1井、襄参2井钻井中槽面见油花,襄9井中试获少量未熟—低熟原油。在洛阳凹陷,3001孔在井段740~920m 岩心见轻质原油。其他凹陷均是在地表发现油气苗、井下砂岩荧光显示、裂缝沥青等。总之,50年来在整个华北南部地区还没有发现具有商业价值的油气藏,这不能不说该地区油气勘探效率极低、经费投入巨大、而且时间漫长。当然,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勘探对象——华北南部地区是改造型叠合盆地,油气地质过程非常复杂,其油气聚集规律不清、勘探难度高;另一方面,主观上不仅需要解放思想,在加强与国内外类似盆地勘探成功经验的类比同时,也需要深入总结这种改造型叠合盆地的勘探经验和教训。表1-4 华北南部地区钻井成果统计表续表通过对几十年来华北南部盆地群油气勘探历程总结、重点探井失利原因分析和与国内外相似盆地类比研究,大致可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训:1)从勘探指导思想上,未能充分意识到改造叠合型盆地的复杂性,并受到我国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油气勘探指导思想的束缚,钻探目标仍然以断鼻构造为主,这实质上忽视了“改造叠加型盆地油气破坏作用占主导”的经验。2)区域性优质盖层始终是改造叠加型盆地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然而华北南部油气勘探过程中对此没有充分重视,工作中忽视了盖层在这种叠合改造型盆地油气成藏和保存评价中的重要性,没有正视华北南部多缺乏良好区域性盖层的现实。3)源控论在华北南部油气勘探中虽然得到了重视和广泛应用,但对于如此叠合改造的复杂盆地,单纯以源控论为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古生代烃源岩可能存在二次,甚至三次、四次生烃问题,在实际勘探工作中没有对此进行充分评估和研究,因而勘探目标的有效性和价值不清楚,生烃终止时刻也没有得到任何地质条件的约束。4)构造方面虽强调了多期性、叠加性和复杂性,并识别出一些反转构造,但对许多控制成藏和油气保存的因素研究不够,下列几个问题至今尚未明了:①区域性反转、地热场演化如何控制烃源岩演化?②盆地原型叠加改造类型及方式如何控制油气成藏,哪些叠加方式最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③局部反转构造对沉积中心迁移、烃源岩发育及烃源岩成熟的不均一性影响?④构造掀斜造成区域性油气运移指向倒转意味着什么?5)区域抬升作用对储层的影响以及凹陷(坳陷)中央部位天然气离溶和膨胀作用没有得到充分评价;“逼近烃源岩”的指导思想也还没有很好地贯彻到目标选择的勘探决策之中。过去选择的钻探目标主要是断鼻,而叠合改造型盆地要求我们应首先选择构造稳定、改造弱或保存条件好的一些勘探目标,例如,挤压背斜、地层圈闭等。今后,需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改造型叠合盆地油气成藏过程极为复杂,保存条件相当严峻,区带-目标的优选和决策十分困难,应当从传统的弱改造伸展盆地“定凹选带”和“源控论”油气勘探经验中走出来,发展新的勘探思路,着重研究油气保存条件。2)在烃源岩遭受抬升、再沉降而发生二次生烃等条件下,目前盆地模拟中常用的由烃产率曲线计算生烃量的方法已不适用了,需要重新探索。3)在天然气成因研究和勘探中,确定有效烃源岩和有效成藏组合是非常重要的。在盆地原型分析中所采用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下限值(5%),可能不适合于多旋回叠合残留盆地,特别是其二次生烃。有机质的成熟度不同,二次生烃有效烃源岩有机碳的下限值也不同。古油气藏的储层沥青和局部残留的液态烃,裂解生成的烃类也可以形成轻质油藏和天然气藏。这些次生油气藏有可能再次被改造成晚期的天然气藏。因此,需要加强对次生油气藏及其演化的研究。4)深入总结盆地改造样式、叠合型式,重视反转机制对油气成藏过程的影响和区域性盖层在改造叠加型盆地中对油气藏保存的重要性。特别是要针对不同的改造-叠合型式,总结出对有利勘探区带和有利勘探目标的规律性认识,并且探讨其成藏的地球动力学条件和成藏预测模式;积极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争取在改造型盆地目标选择上有新的突破。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那得看你投稿的文章是不是符合这个杂志期刊的要求了,符合的,肯定容易通过审稿;《天然气工业》1981年创刊,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全国唯一全面报道天然气工业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天然气工业》重点反映天然气工业在勘探、开发、钻采、储运、处理、加工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技术应用成果,并通过广告促进天然气工业界和相关产品和技术信息交流。读者群主要为天然气生产和使用领域各研究、设计、生产、管理部门的高、中级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与天然气工业相关的产业界的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等。

表1-3 华北南部地区地震勘探统计华北南部地区油气勘探历经28~50年不等,累计施工二维地震测线65km,三维地震7km2;钻井达174多口,总进尺295428m 以上(表1-3);参加勘探和研究的部门涉及原地质矿产部、原石油部、原煤炭部许多相关部门,还有许多高校和研究所(表1-3)。迄今为止已经揭示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中有5~6套烃源岩(表1-4)。在周口坳陷倪丘集凹陷南12井古近系玉皇顶组(6~1686m)测试获低产油流6t/d,油源为石炭-二叠系以生气为主的含煤岩系。在周19井古近系中,试获少量源自石炭-二叠系的天然气。在周口坳陷双楼田-娄堤中央构造带,周参12井下白垩统中测试获低产油流(86t/d),周参10井试油得32L/d。在舞阳-襄城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有15口井见不同级别油气显示,其中襄参1井、襄参2井钻井中槽面见油花,襄9井中试获少量未熟—低熟原油。在洛阳凹陷,3001孔在井段740~920m 岩心见轻质原油。其他凹陷均是在地表发现油气苗、井下砂岩荧光显示、裂缝沥青等。总之,50年来在整个华北南部地区还没有发现具有商业价值的油气藏,这不能不说该地区油气勘探效率极低、经费投入巨大、而且时间漫长。当然,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勘探对象——华北南部地区是改造型叠合盆地,油气地质过程非常复杂,其油气聚集规律不清、勘探难度高;另一方面,主观上不仅需要解放思想,在加强与国内外类似盆地勘探成功经验的类比同时,也需要深入总结这种改造型叠合盆地的勘探经验和教训。表1-4 华北南部地区钻井成果统计表续表通过对几十年来华北南部盆地群油气勘探历程总结、重点探井失利原因分析和与国内外相似盆地类比研究,大致可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训:1)从勘探指导思想上,未能充分意识到改造叠合型盆地的复杂性,并受到我国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油气勘探指导思想的束缚,钻探目标仍然以断鼻构造为主,这实质上忽视了“改造叠加型盆地油气破坏作用占主导”的经验。2)区域性优质盖层始终是改造叠加型盆地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然而华北南部油气勘探过程中对此没有充分重视,工作中忽视了盖层在这种叠合改造型盆地油气成藏和保存评价中的重要性,没有正视华北南部多缺乏良好区域性盖层的现实。3)源控论在华北南部油气勘探中虽然得到了重视和广泛应用,但对于如此叠合改造的复杂盆地,单纯以源控论为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古生代烃源岩可能存在二次,甚至三次、四次生烃问题,在实际勘探工作中没有对此进行充分评估和研究,因而勘探目标的有效性和价值不清楚,生烃终止时刻也没有得到任何地质条件的约束。4)构造方面虽强调了多期性、叠加性和复杂性,并识别出一些反转构造,但对许多控制成藏和油气保存的因素研究不够,下列几个问题至今尚未明了:①区域性反转、地热场演化如何控制烃源岩演化?②盆地原型叠加改造类型及方式如何控制油气成藏,哪些叠加方式最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③局部反转构造对沉积中心迁移、烃源岩发育及烃源岩成熟的不均一性影响?④构造掀斜造成区域性油气运移指向倒转意味着什么?5)区域抬升作用对储层的影响以及凹陷(坳陷)中央部位天然气离溶和膨胀作用没有得到充分评价;“逼近烃源岩”的指导思想也还没有很好地贯彻到目标选择的勘探决策之中。过去选择的钻探目标主要是断鼻,而叠合改造型盆地要求我们应首先选择构造稳定、改造弱或保存条件好的一些勘探目标,例如,挤压背斜、地层圈闭等。今后,需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改造型叠合盆地油气成藏过程极为复杂,保存条件相当严峻,区带-目标的优选和决策十分困难,应当从传统的弱改造伸展盆地“定凹选带”和“源控论”油气勘探经验中走出来,发展新的勘探思路,着重研究油气保存条件。2)在烃源岩遭受抬升、再沉降而发生二次生烃等条件下,目前盆地模拟中常用的由烃产率曲线计算生烃量的方法已不适用了,需要重新探索。3)在天然气成因研究和勘探中,确定有效烃源岩和有效成藏组合是非常重要的。在盆地原型分析中所采用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下限值(5%),可能不适合于多旋回叠合残留盆地,特别是其二次生烃。有机质的成熟度不同,二次生烃有效烃源岩有机碳的下限值也不同。古油气藏的储层沥青和局部残留的液态烃,裂解生成的烃类也可以形成轻质油藏和天然气藏。这些次生油气藏有可能再次被改造成晚期的天然气藏。因此,需要加强对次生油气藏及其演化的研究。4)深入总结盆地改造样式、叠合型式,重视反转机制对油气成藏过程的影响和区域性盖层在改造叠加型盆地中对油气藏保存的重要性。特别是要针对不同的改造-叠合型式,总结出对有利勘探区带和有利勘探目标的规律性认识,并且探讨其成藏的地球动力学条件和成藏预测模式;积极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争取在改造型盆地目标选择上有新的突破。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那得看你投稿的文章是不是符合这个杂志期刊的要求了,符合的,肯定容易通过审稿;不符合,再怎么着人家也不会录用的。不论是这个期刊还是其他期刊,本平台希望所有作者都把文章质量放在第一位。

下面这几家期刊都在征稿的,刊登的几率应该比较大一些~《特种油气藏》《安徽化工》 《广东化工》《石油钻探技术》全国知名的化工石油类期刊如下:楼主都可以试试,每家都投一下~多投几个,总有回音的,加油!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学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石油化工石油实验地质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钻采工艺油田化学新疆石油地质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改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石油机械钻采工艺石油炼制与化工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油气储运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海上油气石油钻探技术大庆石油学院学报石油物探油气田地面工程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测井技术断块油气田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1 理论创新是实现重大发现的基础塔河油田勘探的不断发展依赖于正确的理论指导。勘探对象的变化,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在塔河油田长期的攻关研究、勘探实践与油气发现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碳酸盐岩海相油气地质理论,丰富和完善了碳酸盐岩成油理论、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气藏成藏理论、叠合盆地多期成藏理论及复式油气藏成藏理论。(1)丰富和完善了碳酸盐岩成油理论其核心内容为:①古岩溶储集体提供了有利储集空间;②古隆起及古斜坡控制油气运移、聚集与成藏;③非构造圈闭为主要的圈闭类型;④长期的低地温背景是长期生烃、多期成藏的重要条件;⑤成藏封闭系统的演化控制了成藏聚集特征。不仅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我国广大的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区的油气勘探也具有借鉴意义。(2)初步创立了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成藏理论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气藏是受构造-岩溶旋回作用形成的缝洞系统控制、由多个缝洞单元在空间上叠合形成的复合油气藏,具有独立的油气水系统和不规则的形态。单个油气藏(缝洞单元)在空间上以不同方式叠加,形成叠合连片含油、不均匀富集的特征。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气藏埋藏深度大,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油气藏特征、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复杂,对这种复杂油气藏的勘探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需要全新的理论、研究思路和勘探方法支持。(3)丰富了叠合盆地多期成藏理论多期构造运动、多期油气成藏是塔里木盆地的重要特征。塔河油田紧邻阿-满生油坳陷,是一个由奥陶系裂缝-溶蚀孔洞型储集体、志留系砂岩、泥盆系东河塘组砂岩、石炭系巴楚组底部砂泥岩互层段致密砂岩储层及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中二叠统火山岩、三叠系砂岩储层组成的多层系、多领域含油的典型复式油气藏。在叠合盆地成藏理论的指导下,西北分公司“十五”以来勘探工作突飞猛进,在多个新领域获得突破与发现,进一步拓展了塔河油田纵横向油气勘探空间,形成了多层系、多领域含油的立体勘探格局,表明塔河油田立体勘探具有巨大的潜力,提出了立体勘探、整体评价塔河油田的勘探思路。1)塔里木盆地是一个由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叠合而成的大型叠合盆地。在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具有多期成盆、多期成烃、多期成藏、多期调整和多期破坏的特征。通过深入的勘探实践和研究,丰富了叠合盆地多期成藏理论体系。●指出环古生代大型克拉通生油坳陷的古隆起、古斜坡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巨厚的古生界烃源岩、长期生烃是多期成藏的资源基础。不整合面上下均分布有众多类型的圈闭。古生界非构造圈闭是大型油气田的主要圈闭类型。多期构造运动引起的抬升与溶蚀形成的岩溶缝洞是最有利的储集空间。●对于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基础上叠合的中新生代前陆沉积,其勘探方向应是以早期油气藏后期调整形成的次生油气藏和后期陆相烃源形成的油气藏为主,圈闭类型以与挤压构造应力环境形成构造型圈闭为主。●多期构造运动引起的抬升与剥蚀形成的构造面及断裂是不同时代、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生储油岩系相互联系的有利通道。靠近大型断裂、大型不整合面是寻找大型油气田的有利部位。在叠合盆地多期成藏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形成了“逼近主力烃源岩,以大型古隆起、古斜坡为勘探目标,靠近大型断裂、大型不整合面寻找大型油气田”的勘探思路,一举发现和探明了塔河油田。同时,在库车前陆盆地南缘斜坡发现和落实了一批圈闭和圈闭线索,坚定了中国石化在前陆盆地前缘天然气勘探的信心,对我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资源战略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2)在上述理论创立过程中,实现了4个创新,带来了油气勘探实践的4个跨越。●系统研究了阿克库勒凸起的形成过程和动力学机制,确定了古岩溶发育的主要期次和规模,建立了岩溶发育的模式,查明了古岩溶储集体的发育与分布规律,实现了勘探部署由“单一缝洞储集体”到“整体评价和有规律整带部署”的跨越。●系统研究了油气成藏的动态过程,建立了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的成藏模式,高效地指导了该类型油藏的勘探部署,实现了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勘探部署由“全面开花”到“整体控制,先轻后重”的跨越,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深入研究了奥陶系地层沉积特征和古岩溶储层的形成机理,新发现了塔河油田南部广泛发育的奥陶系一间房组生物滩相裂缝-孔隙型储层和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裂缝-孔洞型储层,增加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的勘探领域与层位,实现了岩溶缝洞型油藏勘探由“单一风化壳找油”到“多层位立体勘探”的跨越。●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塔北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勘探的方法技术系列,实现了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勘探由“残丘高点找油”到“整体评价、全面部署”的跨越。地质理论的突破,必然带来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的高峰。在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成藏理论的指导下,塔河油田勘探井成功率达到60%以上,达到世界同类型油藏勘探的领先水平。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缝洞型油藏含油气面积由“九五”末期的630km2扩大到2840km2,共提交探明储量0586×108t油当量,三级储量合计6884×108t油当量,基本探明了塔河特大型油气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该理论对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沙西、巴楚、塔中等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对国内外类似含油气盆地的勘探也有重要参考价值。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成藏理论的创立,是我国油气勘探里程中的又一次重大突破。2 勘探技术进步是油气突破和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油气勘探是一个需要多兵种、多学科联合作战的行业。塔河地区1995年以前就已经在奥陶系碳酸盐岩发现油气,并且获不稳定的油气流,但由于勘探技术与勘探对象不适应,未形成规模,亦未进行全面评价、开发。随着“八五”、“九五”、“十五”以来,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科技攻关的加强,勘探评价预测技术的综合配套和集成,强化和提升了复杂目标的勘探本领,从而在取得重大油气突破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塔北碳酸盐岩古岩溶缝洞型油藏勘探的方法技术系列,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3 转变思路、不断开拓油气勘探新地区、新领域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老的、勘探程度较高的层系或地区,当应用新的思路和技术去做工作时,往往也能获得较大的突破。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应经常转换思路和思考角度,尽力摆脱僵化的思维模式。“十五”初期,塔河油田主体区——海西早期岩溶发育区已基本探明,勘探工作面临着向何处去的抉择,在此情况,西北分公司的勘探工作者转变思路,在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基础上,提出针对加里东中期岩溶发育区开展勘探的思路,大胆向塔河油田外围甩开部署,相继发现和探明了8、9、10、11区奥陶系油气藏,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塔河油田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塔河油田碎屑岩勘探,早期在三叠系发现和探明的一批油气田藏均以背斜型常规油藏为主。2004年,通过加强综合研究和技术攻关,在碎屑岩领域确定了一大批非背斜,使我们认识到非背斜是重要的勘探领域,在塔河油田西南部针对奥陶系同时兼顾石炭系岩性-构造复合型圈闭部署S112-2井、在志留系岩性-构造复合型圈闭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2005年以来,针对塔河油田东南部三叠系受岩性上倾尖灭非背斜圈闭部署的THN1井和受岩性上倾尖灭+断裂控制的非背斜圈闭部署AT2井,测试获工业油流,开拓了塔河南三叠系辫状三角洲河道、河口坝油气勘探的新领域,2005年已提交控制储量1318×104t油当量。非背斜领域的突破,发现了新的圈闭类型,开拓了新的勘探领域,进一步说明塔河油田碎屑岩勘探领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同时启发我们,对于天山南地区也应注意对非背斜圈闭的勘探工作。

《石油勘探与开发》主要开辟“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石油工程”、“综合研究”、“学术讨论”等栏目,刊登石油勘探、开发及工程领域具有创新性、能够反映国内外石油工业重大成果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为世界先进石油理论技术进入中国,中国石油工业界的科研成果走向世界搭建了高端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2011年影响因子在全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分别排名第2、第3,连续7年在能源类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3篇论文分别被评为2009、2010、2011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012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国家科技部2008、2011年评选两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石油勘探与开发》连续两次获此殊荣。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7—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挑选出5 000篇代表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石油勘探与开发》发表的22篇论文获“领跑者5000(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提名,目前正在公示。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发布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结果,《石油勘探与开发》连续3届获中国学术期刊最高级(A+)评价,被评为“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石油勘探与开发》以中文、英文两种语言在全球同时发行,国外作者论文翻译成中文在中文版发表。英文版在全球最大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的ScienceDirect平台上全球发行。《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英文版论文全球下载量23 019篇次,为历年最高。《石油勘探与开发》英文版读者分布在包括美国、英国、俄罗斯、伊朗、法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巴西等主要产油国在内的83个国家和地区。如今《石油勘探与开发》在国际上已具有学术影响力,国外学者投稿逐年增多,发表论文引起国外广泛关注。《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主管,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主办的是由石油技术类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1974年创刊,为国家级技术类科技期刊。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如何写工作总结和计划(务实篇、通用版)又到一年一度的工作总结月了,相信很多人要开始抓破头皮了。因为大多数人是给领导写工作总结,没几个人是真正的想给自己写总结。实际,工作总结确实是能反省自我,发现问题,制定新工作目标的最好方法,没有之一,老板不要,自己也得写写。为什么不会写的人多?因为没有基本的方法论。工作总结涉及到的方法论其实不多,基本上只有KPI、BSC、SWOT、PDCA、PDPC、5W1H、“创新点”这几个就够了。一、KPI分析:KPI就是关键绩效指标法,每个员工或管理者,都得知道自己的KPI,就是自己工作岗位中关键的指标,也就是直接考核自己的目标值,是饭碗的保障,奖金的来源。比如,我们联想服务有P、Q1、Q2、Q3、Q4、Q5等,销售有PR100,进货额等,这都是我们的关键指标。现在要先找到这一年来的历史数据表格,按月来分析数据,不管是WORD还是PPT,都要做出曲线图或者是柱状图来看一下每个月的业绩。然后针对业绩的曲线进行分析,什么指标达成的好,为什么达成的好?什么指标不好?不好在什么原因。注意,不要把这部分的内容写成岗位职责。应该写成绩如何,而不是应该做什么。比如:“我数学90分”,而不是“我应该好好学数学,要学的很认真”。基本上,这就是工作总结的第一大部分,通常也叫业绩回顾。二、BSC分析:BSC即平衡计分卡,也是常见的绩效考核方式之一,只是除了关键指标和赚了多少钱以外,又加入了几项要素。又被唬住了吧?中国人爱说不着边际的理念,外国人比较务实,所以能搞出方法论。这个东西看起来玄之又玄,其实只是四个方面的问题。

1、通用的个人工作总结开头写法:时间一晃而过,弹指之间,xxxx年已接近尾声,过去的一年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了诸多不足。回顾过去的一年,现将工作总结如下:2、企业员工个人工作总结开头:一转眼,一年又过去了,xxxx年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面对过去,或多或少总要有些回忆。在新的一年即将开始的时候,也就预示着**年的结束,对于本年的重点工作现将整理成材料上报如下:3、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开头:过去的一年,本人在上级学校与段长的统一领导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工作水平。遵纪守法,努力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现总结如下:4、机关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开头:紧张忙碌的**年即将过去,充满希望的20xx年已悄然而至。过去的一年,在局领导的关怀和各位股长、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我顺利的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下面我将就一年来的工作、思想、学习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具体工作总结如下:5、比较棒的个人工作总结开头:

  • 索引序列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