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水利工程发展史论文一千字

水利工程发展史论文一千字

发布时间:

水利工程发展史论文一千字

《节水地面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地面灌溉技术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灌水方法,水资源的匮乏将节水理念引入到了灌溉技术中。发展节水地面灌溉技术,提高各种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改善农业水的有效利用率是目前灌溉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分析了国内目前的地面灌溉技术现状和灌溉措施,探讨了新型的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字: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灌水方法是地面灌溉,传统的地面灌溉包括漫灌、格田淹灌、沟灌和畦灌,由于土地不平整,灌溉管理粗放,灌溉工程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水资源浪费很严重。随着土地经营规模集约化的转变,激光平地技术的应用以及大型农业机具的使用,地面灌溉在灌溉效率和灌溉均匀度两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在地面灌溉设计和管理中,计算机技术是辅助地面灌溉改进的有力工具。在发达国家,一些先进的地面灌溉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田间闸管系统、水平畦田灌溉技术和渡涌灌溉技术等,水资源浪费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传统地面灌溉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得到巨大的改变,其中,耪细地面灌溉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进行了实地应用。近年来,我国也加大了对地面灌溉技术的关注度,专门成立课题针对先进地面灌溉技术进行跟踪研究。 我国地面灌溉技术现状 随着水资源紧缺问题的突出,提高灌水质量、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正成为农业节水技术的核心部分。“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中纳入了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水平畦田灌溉技术和渡涌灌溉技术,中国水科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中国水科院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结合国外先进技术,研发生产了田间柔性闸管,并积极推广闸管灌溉技术;中国水科院与欧盟联合进行项目研究,系统性地改进地面灌水技术。相对于国外的地面灌溉技术,我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相关的技术研究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地面灌水技术措施 由于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经济水平较低,广大农村地区的科技普及度不高,难以实现大面积推广先进灌水技术,因此我国必须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加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积极推广节水地面灌水技术。 1平整土地,设计合理的灌水技术参数与沟、畦尺寸 平整土地是缩短灌水时间,节水增产和提高灌水质量、灌水劳动效率、地面灌水技术的一项重要措施。田间工程改造进行土地平整,改宽畦为窄畦,划长畦为短畦,设计合理的入畦流量和畦沟尺寸,可大大提高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土质和地形差异较大,无法采用统一标准,各地应根据本地的土质和地形实际情况,建立计算机模型,确定合理的灌水技术参数和硅沟尺寸。 2改善放水方式,发展间歇灌溉 传统的放水方式是一次放水,上世纪80年代,间歇放水技术开始被采用,并被誉为地面灌水技术发展是史上的一大突破。间歇放水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波涌状水流促进水流速度,加大水流前进距离(约为一次放水的1~3倍),减少水流的深层渗透,使田间用水利用率达到8~9。 3改进地面灌溉湿润方式 传统的地面全部湿润灌溉方式中,非棵阀土壤蒸发量占总蒸发量的比例高,降低了田间用水的利用率。局部湿润灌溉方式弥补了传统方式的这一不足,并且改善了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使得根系向深处生长,提高了深层土壤储水的利用率,达到了增产和节水双重效果。实践证明,玉米、棉花等宽行作物隔沟交替灌或隔沟灌,春玉米与春小麦隔畦灌,湿润面积可减少50%,增产幅度5%-10%,节水高达30%以上。玉米坐水种,可节电90-105 kW?h,节水900m3/h㎡,增收幅度约28%,增产幅度约16%。 4改进沟畦放水设施 与人工开口放水相比,采用地面移动闸门孔管(管道输水)或虹吸管(明渠输水) 放水,可以使田间水利用率提高5%~10%。但是,国内现在还未批量生产这些设施,仍处于试验阶段,因此,要加大对这些加工工艺和设施的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向着推广应用普及化、生产规模化、技术标准化方向去发展。 新的节水技术 1咸水灌溉技术 咸水灌溉主要包括轮灌和不同水质的水混灌。此外,还有利用地下成水灌溉的技术,主要原理是电渗透作用。 轮灌是根据作物生育阶段、作物种类及其耐盐性和水资源分布等交替灌溉咸淡水的一种方法。如雨后有河水时用淡水,早季用咸水;弱耐盐作物用淡水,强耐盐作物用咸水;播前和苗期用淡水,作物的中后期用成水。轮灌可以高效地发挥咸淡水的作用。 混灌是混合使用两种不同的灌溉水,包括两种不同盐渍度的成水混灌、咸碱(低矿化碱性水)混灌和咸淡混灌,目的是改变其盐分组成或降低灌溉水的总盐渍度。混灌在增加可灌水的总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灌溉水的水质,得以利用以前不能使用的高盐渍度的成水或碱水。 奥地利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利用电渗透作用原理的灌溉系统。该系统中,地下水经各种孔隙及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层,净水从电极周围的盐类中游离出来并上升到地表层供作物利用。设备有两组电极:一组是装有正电极的金属管,置于地下水位以下;另一组是作为负电极的导体橱网,埋于植物根部。根据土壤含盐量及土质结构,接通电源(2~12 V),就会在两极间产生直流电场,形成电渗透效果。地下水较丰富的草坪、固沙植物及干旱区果园等地块可以选用这种灌溉系统。 2污水喷灌技术 污水喷灌是将农业用水与污水处理结合起来的一种灌溉方式,同时又是一种污水处理方式。污水在用作喷灌前要进行处理(沉淀、筛滤和加入消毒杀菌剂),除去固体污物。将污水喷洒在田里,利用作物、微生物和土壤分解污水中的某些成分,并使部分水经净化渗透后再利用,部分水蒸发到大气中。污水灌不适用于蔬菜,对于其它经济作物,最好仅用于作物生育前期。污水灌的土壤以壤质砂土、壤土和砂壤土为好,水量应参考作物的生育期和种类,如在晚秋、早春和作物苗期应少灌。为了避免地表及地下径流,污水灌要不能大定额灌溉,灌溉强度以不产生地表径流和不造成土壤粘闭为原则。可采用污水和清水混合的方法利用不符合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使混合后的水质达到标准再进行喷灌,不过此技术设计的方面比较复杂,一定要有专家的指导才能进行。 3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 利用相关的设施收集空气中的水分,汇集到蓄水池中或直接供给植物利用就是空气水分灌溉法。德国研究人员将一内壁涂有吸聚太阳能涂料的圆筒与数个喷嘴管连接,并将这些喷嘴管掩埋在植物根部之间。夜间降温时,由圆筒内流入到喷嘴管里的空气就凝结成了露珠汇流到植物根部。秘鲁研究人员将一些大型尼龙网垂直张挂在海岸边,收集雾气,雾气凝结为水后汇集到蓄水池,用来灌溉沿海地区的作物。在沙漠上,智利研究人员利用云雾来改造沙漠,他们用巨大的框架支起一张聚丙烯塑料制成的双层网捕捉云雾,云雾变为水后汇集到蓄水池,供沙漠灌溉之用。以上几种节水灌溉技术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各个地区可以因地制宜选用合适的方式。 结束语 水资源的缺乏使得“节水”成为了灌溉技术的核心,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发展节水地面灌溉技术是必然的选择。但是,我国地面灌溉技术整体水平落后,要形成一个高效的节水灌溉系统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样的形势下,需要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研究人员的刻苦钻研,才能保证节水灌溉系统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益农.农业持续发展的农田水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2]FAO.地面灌溉系统的设计和评价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 [3]许迪,李益农,田两节水灌溉新技术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许迪,李益农.精细地面灌溉技术体系及其研究的进展[J].水利学报,2007,38(5):529—535. 谢谢转载引用本文! 转载时如有可能请保留以下链接, 作者将表示感谢! 本论文由华人论文网提供:

请参考下面2篇:【题名】:水利工程【摘要】: 水利工程基础学科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动载荷作用下的应力特性;受漩涡作用的水下块石的起动流速;复式河槽流量计算方法比较与分析;二维溃坝洪水波的演进绕流和反射的数值模拟;分部面积超蓄产流法;天然河流被改变条件下的降雨径流预报模型;面向对象方法在河网非恒定流计算中的应用;水工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抗剪作用的试验研究;新老混凝土粘结面渗透性能试验研究;水工结构土石坝沉降一填筑灰色监测模型分析;高碾压混凝土拱坝分缝形式及破坏机理研究;碾压混凝土拱坝单向间隔诱导缝等效强度研究。【题名】:水利工程【摘要】:水利工程基础学科 突扩突缩式内流消能工的数值模拟研究;湖底地形对风生流场影响的数值研究;动水环境中有限宽窄缝湍射流的水力特性研究;双局部行进波对流的时空结构;水工材料 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损伤的解析解;跳回失稳研究;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层配合比优选方法研究;堤基渗流管涌发展的理论分析。

水利工程发展史论文

【摘要】本文阐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内涵和内容,分析质量检测的必要性,对提高质量检测水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 一、必须明确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指对工程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的合格情况而进行的活动。工程质量检测就是经过“测、比、判”活动,从而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作出处理,对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作出安排。 二、必须明确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基本要素,是提高监督水平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首要完善检测手段,保证其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科学性是检测工作的基础,离开它就谈不上对工程质量评价和负责,也难以保证所建设的水利工程的正常运用与运行安全。若以检测工作赖以生存的地位来估价,公正性是检测工作的准绳和法规,否则就会失去法律效力。准确性则是科学性与公正性的先决条件,是检测工作客观评价与社会信誉的前提。促进水利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多创优质工程,采用科学而可靠的检测数据来说话,防止单纯凭主观经验来判断的做法,检测工作也就成为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只有搞好检测工作才可能及时掌握质量的动态和规律,以便控制质量的波动范围来保证质量的稳定。 在水利建设中强调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更应强化质量管理,其中质量检测工作又占有重要位置,担负着重要职责,它借助于测试手段对材料,构件及单元工程,按规范标准与要求进行检测,并做出合格与否的判断。因此,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质量形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单元工程检验和竣工检验活动严把质量关,具有预防把关和签别双重性质的职能。 三、必须着力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水平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极为重视关系国计民生。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水平对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显得尤关重要。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水平,应着眼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重点考虑三个因素。 检测机构合法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前提 检测方法科学有效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关键 仪器设备符合标准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基础 【摘要】城市水利是从立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比较系统、全面地体现新时期的治水思路,是对传统治水观念的大发展和大解放,是一种治水观念的升华。 【关键词】城市水利;现代化建设;治水思路 伴随社会的进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及其利用活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占据的位置已愈显重要。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需要水的支撑和保障;一个生态型的城市,需要水去保证其可持续发展;一个文明发达的城市,需要水去灵动和美化。由此看来,提倡水利进城,不仅是水利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治水观念的硕然提升。 一、打造城市的水文化观 水是世间万物的生命线,水对社会存在的每一件事物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城市作为万物之一,其与水的关系也是紧紧不可分割的。在我国,城市与水之间的渊源关系自古有之。早在战国时期,管子就对水资源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作了较为深刻的说明。《管子·乘马》中记载:“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比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足用;下毋近水,而沟城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里实际讲的是水资源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所起的制约作用。 既然水与城市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那么,水文化作为整个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必将牵动整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城市水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一大亮点,人无水不生,城市无水不活,相信不会有人喜欢在干燥枯涩中生存,谁都盼望水带来的滋泽与缠绵、朝气和活力。为此,城市水文化应该尽可能蕴涵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城市旅游不能少水,城市人居不能少水,城市运行不能少水,只有水才能保证城市的发展,只有水才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也只有水才能给城市以灵气。因此,从工程规划、设计到建设与管理等方方面面打造城市水利,体现水的内涵与底蕴,不仅是水利自身的工作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一种治水观念的提升。 二、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当前,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水利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一形势,水利人在治水的思想和观念上取得了超越式发展和明显的转变。在完善现代水利理论体系的时候,首先立足于对一种与时俱进的治水观念打造“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思想境界的高度展现;水市场的逐步推广与渗透,虽然是一种水之本质属性的延伸,但更是一种思想上的超脱、一种发展观的体现;还有水文化丰厚的底蕴,人们对高质量水环境的追求,都是一种需求欲的自然流露,是一种不断发展着的、超越时空的治水观的体现。 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逐年增加,作为现代水利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水利必须考虑到人的因素,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都市人们创造一片安静、优美、自然的人居环境,这不单是水质问题,而是兼顾到园林、绿化、美学在内的大水环境概念。 “城不在大,有水则灵“,城市水利作为现代治水观的一种发展,在水利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过程中,固然要为城市的发展防洪保安全,但城市水利又不能是单纯的蓄、挡、排、引、灌等,而应该考虑其环境作用和美学价值,应该与城市的美化、绿化、亮化有机结合起来,与城市景观结合起来。在城市水利建设规划中,要让城市河道给市民一种“郁郁葱葱两岸堤,悠悠碧水中间行”的曲径通幽的自然流畅之美感;要有令人胸襟开阔的碧水青山式的亲水平台;要有“水字号”的、体现水特色的地理、人文、历史景观;要有令市民因水而居的广场、园林。总之,打造城市水环境就 是要打造富有都市灵气的碧水长廊,达到人与水的自然融合。 人类择水而居好的就是水的那份清净,古代文人墨客喜好游山赏水,就是喜欢水的那份自然、恬淡和灵气。作为钢筋混凝土味较浓的现代都市,除了绿化可以缓解一点烦躁之外,水便成了净化人们心灵的一种很好的调节剂了。因为优美的水环境着实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水清、水净人自欢。 三、“农水”“城水”的辩证观 曾经有人现象的比喻:水利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这里很鲜明地指出了水利正在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的确,在当前一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奔小康社会的年代,水利怎样才能发挥其“命脉”作用,为全面奔小康做出更大贡献?必须转变视角。“跳出农业干水利,跳出水利看水利”的远见卓识,是“农村包围城市”阶段性成果。当然,这种阶段性的成果又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不是对农村水利的否定与排斥,相反,它是农村水利基础上的一种飞跃和突破。 多年来,围绕做好农村工作,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存环境,解决好“三农”问题,水利人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并广泛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地进行集雨蓄水工程建设,加快了节水改造步伐,农村水利的基础已经相当雄厚。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水利才能挺着腰板进城,体现水利的进步和发展。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城市兼顾农村,水利进城了,是对农村水利的一种超越,是水利自身发展的必然,是现代水利的理念的体现,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水利正在实践着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着重在水资源、水环境、水市场、水管理、水文化上做文章。这一治水思路是在传统水利基础上的延续和发展,是站在时代的前沿,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立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而形成的系统的水利发展理论体系。与传统水利相比,它以水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为重,突出了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大融合。 总之,新时期发展城市水利是大势所趋,必须抓紧、抓好、抓实。同时,农村水利也是重点,必须抓出新成果。两手抓,两手都要有新举措。只有农村水利、城市水利同时发展、相互促进的水利才是现代化的水利,厚此薄彼就不叫现代化。我们要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辩证的理解两者的关系。 四、“城乡一体”的联系观 城乡一体化主要指城乡人民的精神风貌,生产生活方式,观念趋于一致,在处理城乡之间的事务时尽量做到统筹兼顾、全盘考虑。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分析,要想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农村城镇化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城市现代化了,农村城镇化了,最终才能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除了表现在城乡人民的精神风貌,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相似之外,还表现在一种直觉上的雷同,主要包括城市建筑设计风格、城市美化绿化和亮化等等。城市水利作为城市建筑设计风格的一种,作为美化亮化城市的一部分,它的协调与否,将是城乡真正实现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和乡村之间都有河道相连,因此,城乡结合部的河道便成了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纽带之一,其清淤和美化便是城市水利的一项内容,治理的好坏,直观体现了城乡之间的距离。因此,农村城镇化,首先必须从水利工程做起,在感性上找到一种城市间的默契。我们知道,城市化的重要一步是发展城市水利,既如此,农村城镇化就必须搞好以水利为标志的各项工作,这样一来,作为城市现代化重要标志的城市水利也必然为农村城镇化增色许多,城市水利自然成了农村城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城市水利通过相关措施美化城市结合部的河道,使得水清河畅,一方面方便城乡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促进城乡之间风格上的自然衔接,成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纽带。 当前,农村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城镇人口逐渐增加,城镇的崛起,相当于添了几座大城市,这种态势对城镇防洪排涝、供水治污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城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目前,我国小城镇还比较缺乏全面系统的城镇水利规划,城镇水利属于“初生牛犊”。而城市水利有尊重规律的治水理念,有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有比较全面的治水规划,有现代先进的治水模式。因此,城市水利的发展,必将更好地为推进农村城镇化,为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做出更大贡献。 五、信息时代的科学观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水利信息化是现代水利的重要内容,更是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和水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提高工程防洪标准的同时,必须加强防洪减灾的非工程措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综合抗灾减灾能力。作为担当了城市防洪、城市美化等功能的城市水利,则必须实施水利科技创新计划,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视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坚持不懈的用新技术对水利行业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强水利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建设水利数据中心、水利政务信息系统、水资源监测信息系统等应用系统。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水利信息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水利基础信息服务。加快制定和完善水利信息化的政策和技术标准,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水利信息化体系,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水利进城了,以其先进的理念立足城市之中,为此,城市水利必须注重打造信息时代的精品,水利人必须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树立科学的治水观念,把握定位,谋求发展。作为生长在信息化聚集地的城市水利,要想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科学技术,在打造城市精品、提升城市文化品味上表现自我。 总之,城市水利立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比较系统、全面地体现了新时期的治水思路,是对传统治水观念的大发展和大解放,是一种治水观念的升华。为了使水利更好地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必须大胆创新,运用新的观念发展好城市水利,更好地展示新时期的治水观念。

提起“三峡工程”,人们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三峡”的名气和“三峡工程”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倍受关注;陌生的是三峡工程的运作和它的建设者们,因为他们行事低调,一直在默默地耕耘着,尤其是这些总处于敏感地带的“三峡招标人”。 度过近20年招标生涯的于滨,任三峡国际招标公司总经理也已七个年头,非常令她欣慰的是,在三峡国际招标公司完成的一系列招标工作中,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事件。这在中国招标史上也将谱写下光辉的一章。作为与中国招标业共同成长的第一代招标人,于滨对能有幸参与三峡工程这样的世纪工程招标工作感到无比自豪,可以说三峡国际招标公司就像一所招标业的顶尖学校,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高素质的当代招标人。 有人说招标是一个需要“较真”的行业,其中的甘苦无法细说。谈起招标人和招标事,于滨还是津津乐道,言语中总会流露出专家的风格和习惯。对招标事业的热爱和执著使她总是处于繁忙之中。 在中国的招投标行业,于滨的名气一点都不亚于同她一同成长的三峡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业内人士提起这位三峡招标的领军人物时,敬佩之心总会油然而生。 在复杂关系交织中成长 谈及三峡国际招标公司近十年来经历的国内工程招标业很多的首次,于滨感慨地说:我们是在复杂关系的交织中成长的。无论从工程背景,招标的国际化程度,还是从技术要求等来说,都是国内工程招标以前从没有碰见过的,三峡招标人从中积累了无数的经验,作为三峡招标人,经常要站在多种决策因素的高度来考虑问题。 于滨将三峡工程的特点总结为一个“大”字和“环境”复杂。 说三峡工程“大”,所面临是规模大、投资大,技术复杂、技术指标要求高,各专业施工队伍较多。三峡工程土建项目一次性最大招标金额达到33亿元,机电项目一次性最大招标金额达到7亿元。金额本身就说明了项目的复杂程度。另外,三峡工程中很多设备国内没有相应的制造能力,世界上具备生产能力的厂家也比较少,这就给设备招标增加了难度。 说三峡工程“环境”复杂,从三峡工程被论证四、五十年本身就能看出它的特殊性。技术、设备、施工、服务等所碰到的问题,都是当今国内水利工程所面临的极其罕见和复杂的问题。三峡总公司针对多种复杂的因素,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招标过程中,既要面对技术、设备上的难度,同时还要面对和处理技术之外的政治、经济、环境等大环境因素。在微观环境方面,要面对众多的设备制造厂家和建设队伍,要保持竞争,又要面对他们不同的现状,如何才能使招标评标工作为将来的三峡工程顺利完成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是三峡招标人所面临的难题。三峡招标人在这种条件下所积累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在复杂矛盾与关系交织中组织招标工作,其中需要很多的技巧和耐心。 于滨介绍说:在三峡总公司的领导和支持下,处理了这么多纷繁复杂的事务,也就形成了我们与其他同类招标代理机构的差异化特点和优势。所以有了三峡工程招标中经历后,三峡招标人可以丰富的经验去应对社会上的各种工程招标。 不忘业主的需求是制胜法宝 当记者问于滨在纷繁复杂的关系交织中如何成功而且漂亮地完成每一次招标工作时,于滨微笑着说:了解和满足业主的需求是招标成功的法宝。她解释道:作招标其实也是在协调各种生产关系,不管关系多复杂,也不能忘记最终目的:满足委托方的需要和利益,这是我们要保证的第一大宗旨,各项工作都要以这点为核心展开。首先要了解这家业主(委托方)它的需要是什么?在进入工作之前就是搞清这一点。当然是工程的需要不是个人的需要。其实招标代理与其它软件设计等技术服务型企业性质相同,尽管服务形式不同,了解客户需求、分解客户需求,通过对客户需求目标的分解,不断地去满足客户不同项下的需要,如工期、进度、成本控制、质量、安全等都是一致的。这个工程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承包商来服务?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这些问题都必须在编制招标文件开始时详细分析,并巧妙地编入招标文件,使问题在招标过程中得以解决。什么是招标技巧?强大的行业背景使我们知道应该从哪些角度出发去了解投标人,如何去了解投标人?从哪些信息去对投标人作判断,希望他们提供哪些资料,提供的程度、宽度如何?对投标的信息掌握和判断是将来公正评标的基础。 于总介绍说,三峡国际招标公司所承接的大标一次标底能达几十个亿,小标只有几十万元,不论大标小标,核心内容都是保证业主的利益和需要。我们要求员工在所有的工作中,都能够保证品质,包括员工的工作作风,都要体现出三峡招标的品质来。 精细铸就三峡品牌 说起三峡招标人的严谨作风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于滨感叹这要感谢三峡工程的严格要求和精细管理,她举例说,三峡右岸12台机组招标,有国内和国际厂商参与,开标前用了半年的时间准备,仅各家做模型负荷试验就用了69天时间;组织评定时,商务项下就做了68套的分析文件,于总亲自带领大家一项项完成,为专家评定打下一个基础。他们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供货能力、经济性,技术灵敏度分析等,这个项目共做了120多套表格。比如刚刚完成的溪洛渡的项目也做了110多套分析资料,这种复杂程度在一些市场项目的招标评定中是不可想象的。三峡项目的招标评定经常是持续几个月甚至半年,从深度数据分析比较,以求科学评定,这是三峡招标人的追求。 三峡国际招标的品牌也就在这精细管理中铸就。于总介绍,她和公司全体员工时刻谨记“为我中华志建三峡”、“三峡无小事”等座右铭。公司早在2002年就开始实行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简称DMPC),在她的领导下,结合6西格玛的管理模式,并把它本地化,结合中国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公司先后制订了《招标工作管理规定》、《合同执行管理规定》、《保密管理规定》、《人事劳动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等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行了部门目标责任制度、部门横向考核制度、过程控制细化管理、质量管理程式化处罚等管理制度,建立了员工的月度考核、年度考核、续聘考核等严格的考核制度。公司2004年获得了湖北省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健全的规章和先进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推动了公司的发展。凭借在三峡项目的经验积累,三峡国际招标公司已经是行业内叫得响的专业招标机构。 通过实战经验的不断积累,三峡国际招标公司锻炼一支综合素质极强、非常能战斗的队伍。因为对于员工来说,在三峡工程招标过程中,要涉及工程的方方面面,包括工程建筑、水电工程管理、施工管理、设备原理结构的了解、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经验、法律、金融知识、在这些综合知识的基础之上去进行招标采购,及后续的合同管理。面对各种问题都能够拿出相应的令业主或项目管理单位满意的解决方法。 立足三峡 服务社会 三峡国际招标公司从2000年尝试性进入三峡外部市场以来,短短的几年内,公司规模也已由创立伊始的3个部门发展到11个部门。公司业务范围也从最初的单纯的大型机电设备招标发展到大型水利水电、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道路交通、体育场馆、机电设备、园艺绿化、建筑安装、金属结构、物资材料、集中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等各个领域的招标和合同执行工作。公司还先后获得了国际招标甲级资格、工程招标甲级资格、技术改造项目设备招标甲级资格、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三峡国际招标公司在于滨的领导下,已经在业界树立起了自己良好的形象和地位。 于滨总经理充满热情地分析道:三峡国际招标在为三峡工程服务中积累了这么多经验,能够为社会服务,回馈社会,做好当代招标人,这是我们的最大心愿。 永远的学习精神 当记者问于总三峡招标的发展规划时,于滨沉思片刻,平静地说:三峡招标要力争做到行业最优,在保持我们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层次。要作精,不能把业务做得五花八门,要把招标代理工作作出层次、作出品位,当作一个永恒的事业来做。于滨认为,《招投标法》的颁布,招投标协会的成立,中国经济的上升,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与规范,预示着招标代理这个行业将不断得到强化。结合中国的国情,中国人的管理思路和几千年文化的沉淀,招标不会回归到各个业主自己去招标,以招标服务机构的方式而存在的状态会长期存在,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峡招标公司应该做精作强,把我们在合同管理、合同执行的经验带给大家,在招标之外作一些延伸,发挥重大工程的前期咨询作用。作为招标人,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比如我们参与到北京的奥运工程建设招标中,我们也可以从北京奥运工程中学习到很多东西。在实践中学习,已经成为三峡招标人不变的精神。

农业水利工程发展史论文

《节水地面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地面灌溉技术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灌水方法,水资源的匮乏将节水理念引入到了灌溉技术中。发展节水地面灌溉技术,提高各种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改善农业水的有效利用率是目前灌溉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分析了国内目前的地面灌溉技术现状和灌溉措施,探讨了新型的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字: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灌水方法是地面灌溉,传统的地面灌溉包括漫灌、格田淹灌、沟灌和畦灌,由于土地不平整,灌溉管理粗放,灌溉工程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水资源浪费很严重。随着土地经营规模集约化的转变,激光平地技术的应用以及大型农业机具的使用,地面灌溉在灌溉效率和灌溉均匀度两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在地面灌溉设计和管理中,计算机技术是辅助地面灌溉改进的有力工具。在发达国家,一些先进的地面灌溉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田间闸管系统、水平畦田灌溉技术和渡涌灌溉技术等,水资源浪费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传统地面灌溉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得到巨大的改变,其中,耪细地面灌溉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进行了实地应用。近年来,我国也加大了对地面灌溉技术的关注度,专门成立课题针对先进地面灌溉技术进行跟踪研究。 我国地面灌溉技术现状 随着水资源紧缺问题的突出,提高灌水质量、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正成为农业节水技术的核心部分。“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中纳入了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水平畦田灌溉技术和渡涌灌溉技术,中国水科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中国水科院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结合国外先进技术,研发生产了田间柔性闸管,并积极推广闸管灌溉技术;中国水科院与欧盟联合进行项目研究,系统性地改进地面灌水技术。相对于国外的地面灌溉技术,我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相关的技术研究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地面灌水技术措施 由于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经济水平较低,广大农村地区的科技普及度不高,难以实现大面积推广先进灌水技术,因此我国必须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加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积极推广节水地面灌水技术。 1平整土地,设计合理的灌水技术参数与沟、畦尺寸 平整土地是缩短灌水时间,节水增产和提高灌水质量、灌水劳动效率、地面灌水技术的一项重要措施。田间工程改造进行土地平整,改宽畦为窄畦,划长畦为短畦,设计合理的入畦流量和畦沟尺寸,可大大提高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土质和地形差异较大,无法采用统一标准,各地应根据本地的土质和地形实际情况,建立计算机模型,确定合理的灌水技术参数和硅沟尺寸。 2改善放水方式,发展间歇灌溉 传统的放水方式是一次放水,上世纪80年代,间歇放水技术开始被采用,并被誉为地面灌水技术发展是史上的一大突破。间歇放水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波涌状水流促进水流速度,加大水流前进距离(约为一次放水的1~3倍),减少水流的深层渗透,使田间用水利用率达到8~9。 3改进地面灌溉湿润方式 传统的地面全部湿润灌溉方式中,非棵阀土壤蒸发量占总蒸发量的比例高,降低了田间用水的利用率。局部湿润灌溉方式弥补了传统方式的这一不足,并且改善了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使得根系向深处生长,提高了深层土壤储水的利用率,达到了增产和节水双重效果。实践证明,玉米、棉花等宽行作物隔沟交替灌或隔沟灌,春玉米与春小麦隔畦灌,湿润面积可减少50%,增产幅度5%-10%,节水高达30%以上。玉米坐水种,可节电90-105 kW?h,节水900m3/h㎡,增收幅度约28%,增产幅度约16%。 4改进沟畦放水设施 与人工开口放水相比,采用地面移动闸门孔管(管道输水)或虹吸管(明渠输水) 放水,可以使田间水利用率提高5%~10%。但是,国内现在还未批量生产这些设施,仍处于试验阶段,因此,要加大对这些加工工艺和设施的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向着推广应用普及化、生产规模化、技术标准化方向去发展。 新的节水技术 1咸水灌溉技术 咸水灌溉主要包括轮灌和不同水质的水混灌。此外,还有利用地下成水灌溉的技术,主要原理是电渗透作用。 轮灌是根据作物生育阶段、作物种类及其耐盐性和水资源分布等交替灌溉咸淡水的一种方法。如雨后有河水时用淡水,早季用咸水;弱耐盐作物用淡水,强耐盐作物用咸水;播前和苗期用淡水,作物的中后期用成水。轮灌可以高效地发挥咸淡水的作用。 混灌是混合使用两种不同的灌溉水,包括两种不同盐渍度的成水混灌、咸碱(低矿化碱性水)混灌和咸淡混灌,目的是改变其盐分组成或降低灌溉水的总盐渍度。混灌在增加可灌水的总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灌溉水的水质,得以利用以前不能使用的高盐渍度的成水或碱水。 奥地利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利用电渗透作用原理的灌溉系统。该系统中,地下水经各种孔隙及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层,净水从电极周围的盐类中游离出来并上升到地表层供作物利用。设备有两组电极:一组是装有正电极的金属管,置于地下水位以下;另一组是作为负电极的导体橱网,埋于植物根部。根据土壤含盐量及土质结构,接通电源(2~12 V),就会在两极间产生直流电场,形成电渗透效果。地下水较丰富的草坪、固沙植物及干旱区果园等地块可以选用这种灌溉系统。 2污水喷灌技术 污水喷灌是将农业用水与污水处理结合起来的一种灌溉方式,同时又是一种污水处理方式。污水在用作喷灌前要进行处理(沉淀、筛滤和加入消毒杀菌剂),除去固体污物。将污水喷洒在田里,利用作物、微生物和土壤分解污水中的某些成分,并使部分水经净化渗透后再利用,部分水蒸发到大气中。污水灌不适用于蔬菜,对于其它经济作物,最好仅用于作物生育前期。污水灌的土壤以壤质砂土、壤土和砂壤土为好,水量应参考作物的生育期和种类,如在晚秋、早春和作物苗期应少灌。为了避免地表及地下径流,污水灌要不能大定额灌溉,灌溉强度以不产生地表径流和不造成土壤粘闭为原则。可采用污水和清水混合的方法利用不符合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使混合后的水质达到标准再进行喷灌,不过此技术设计的方面比较复杂,一定要有专家的指导才能进行。 3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 利用相关的设施收集空气中的水分,汇集到蓄水池中或直接供给植物利用就是空气水分灌溉法。德国研究人员将一内壁涂有吸聚太阳能涂料的圆筒与数个喷嘴管连接,并将这些喷嘴管掩埋在植物根部之间。夜间降温时,由圆筒内流入到喷嘴管里的空气就凝结成了露珠汇流到植物根部。秘鲁研究人员将一些大型尼龙网垂直张挂在海岸边,收集雾气,雾气凝结为水后汇集到蓄水池,用来灌溉沿海地区的作物。在沙漠上,智利研究人员利用云雾来改造沙漠,他们用巨大的框架支起一张聚丙烯塑料制成的双层网捕捉云雾,云雾变为水后汇集到蓄水池,供沙漠灌溉之用。以上几种节水灌溉技术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各个地区可以因地制宜选用合适的方式。 结束语 水资源的缺乏使得“节水”成为了灌溉技术的核心,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发展节水地面灌溉技术是必然的选择。但是,我国地面灌溉技术整体水平落后,要形成一个高效的节水灌溉系统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样的形势下,需要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研究人员的刻苦钻研,才能保证节水灌溉系统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益农.农业持续发展的农田水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2]FAO.地面灌溉系统的设计和评价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 [3]许迪,李益农,田两节水灌溉新技术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许迪,李益农.精细地面灌溉技术体系及其研究的进展[J].水利学报,2007,38(5):529—535. 谢谢转载引用本文! 转载时如有可能请保留以下链接, 作者将表示感谢! 本论文由华人论文网提供:

水是农业的命脉,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这两者均可利用工程手段对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我国古代在水土利用方面,修建了许多重要工程,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古代农田水利工程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是粮食产量的根本保证。郑国渠和白渠、都江堰等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辉煌的古代农田水利工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历史十分悠久,从夏禹治水算起,至今已有4000年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于我国的地势复杂,各地所要解决的水利问题有所不同,因而在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水利工程。如渠系工程、陂塘工程、塘泊工程等。它们在农田灌溉上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论文一千字

水脉,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是在去感受南水北调东线的采风大巴上,我坐在窗前,欣赏窗外绿意盎然的景致,突然谁就锦心绣口吐气如兰说了这两个字,一下穿透我的耳膜,击中我的心脏。水脉,脉是什么?是血管、是脉搏、是命脉,水,就是流淌在血管里的血液,是脉搏永不停息的跳动,是生命的源泉和支撑。可以肯定地说,南水北调,是让我们的血液流淌得更畅快!我们的脉搏跳动得更有力!  我不去写南水北调的恢弘和伟大,这有目共睹;也不想写五省通衢的徐州人会因南水北调这项浩大的工程而被源源不断地滋养和受益,我想写写水,写下我对水的感悟和依赖,写下水对我们的滋养和洗涤。  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我们最常说“女人似水”,那不仅仅是说女人的柔,还应有水的包容和母性,水深知,胸襟的博大深邃才能成就长江的长度大海的阔度,所以水纳百川!滴水穿石就是坚了,我第一次看到滴水穿石这个词,没有人知道我内心的波澜和震惊:滴水居然可以穿石!假设女人是水,那男人,是不是就是那块顽石呢?  听过一个类似于禅宗的小故事:一位终日闷闷不乐的年轻人向一位哲学家寻求快乐之道,哲学家把年轻人带到一座很久没有人住的布满灰尘的小屋里,年轻人看到,小屋所有物什被灰尘覆盖,唯独一杯放在桌子上面的水,仍然清澈、不染纤尘,虽然杯子底部沉淀了许多灰尘。哲学家点拨年轻人,人活得要像这杯水一样,当你能容纳尘灰,又使它沉淀后保持自己原有的清澈时,你就会变得快乐起来。  我几乎没在自己的文章里引用过别人的文字,而这里,我不仅要引用,而且要成节引用鲍尔吉•原野《我们生活在身体的水中》一文里的章节:“把一碗水、一壶水、一桶水倒入河水江水海水里,它们瞬间融合,找不到过去的‘我’。 把瓶里的水倒入有水的杯里,分不出先后,它们如同自古以来就在一起,没区别。哪怕把一杯脏水倒进干净水里,也会被均匀地淡化与净化,干净水慷慨地接纳了‘脏水’,使它们比原来清澈一些,尽管水的整体浊了一些。”水不固执、不拘泥、不自我的品质,神奇的大度的融合能力,该坚韧的时候滴水穿石该温柔的时候绕指柔,动驰万里,静守千年的特质,人是否会对水自省?达到水的境界呢?  教科书给水下过定义:无色无味色泽透明的液体。水是液体,但水更是养料,所到之处,万物葳蕤。有钱难买水中色,水中色最丰,经水,更美十倍百倍。要夸谁家女儿,就叹“那姑娘多水灵啊!”不需要发挥想像,“水灵”,就凭这俩字,你就知道有多润!  三分春色里,有一分流水。  平时洗衣服、洗脸、洗澡、淘米洗菜……,我在水哗哗笑语里无来由担心,怕有一日水龙头里突然流不出水。有人会说我庸人自扰,可我就是害着怕,担着心思,所以,我使用水的时候,没有过理直气壮,没有过安稳安生,没有过铺张浪费,有的,是满心的感恩。由此,我对水,对树,对天空,对遇到的每一个人,微笑。微笑也是有声音的,像锦帛的滑动。  泰勒斯是古希腊第一位哲人,他说万物都从水中来。空气是呼吸的水,江河是流转的水,云是飘飞的水,植物是站立的水,人和动物是行动的水,石头和金属,在一定的高温下也会还原成液态,它们是静默的水……水,转动着整个世界,世界因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在南水北调恢弘通畅的大血管里,水以奔跑的身姿,从南方一路哗哗笑到北方,这笑声,将会多么气势多么大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南水北调办获悉,9月29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过了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组织的全线通水验收,具备通水条件。  “全线通水验收的通过,意味着北京即将喝上长江水。”南水北调办的一位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所谓汛后通水,是指10月秋汛结束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正式通水时间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中国水科院水资源研究所水资源配置室主任谢新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相比往年,今年有一个相对不利的因素,各地都比较旱,丹江口蓄水能力相对较弱,所以通水要等到水库蓄水蓄足之后。  9月29日,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张野公开表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无论是水源的水质还是沿途的防污染措施都是有保证的,请大家放心”,现在入库的河流里还有局部不达标的地方,但对于整个入库流量来说不到百分之一的比例。相关地区高度重视,这些河流在通水前能达到水质要求,同时,“1000多公里的渠道的水也要保证不受污染。我们所有的渠道和周边环境是隔离的,污染源也不易进入”。  通水初期水量约40亿立方米  根据南水北调办介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黄淮海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受水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民生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大坝加高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采用自流输水,总长1432公里(其中天津输水干线156公里),布置各类建筑物包括渡槽、倒虹吸、隧洞等共计2000余座。工程自2003年开工以来,经过10年的建设,于2013年12月完成了主体工程,计划2014年汛后正式通水。  根据南水北调办介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在建设期间已初步发挥了效益。北京至石家庄段应急供水工程是中线一期工程先期完工的项目,自2008年9月从河北应急调水入京开始,截至2014年4月已累计四次调水入京,累计入京水量1亿立方米。北京至石家庄段工程安全完成了向北京的供水任务,缓解了首都水资源紧张状况。  同时,2014年河南平顶山遭遇严重干旱,城市供水发生困难,为解决平顶山的干旱局面,2014年8月8日,利用中线工程向平顶山应急调水,至9月20日圆满完成了预期的调水目标,累计调水5011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平顶山城区100多万人的供水紧张状况。  根据南水北调办的介绍,南水北调工程既有干线主体工程,又有配套工程。干线主体工程由国家组织建设,配套工程建设由地方组织实施。配套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两部分,即:总干渠至自来水厂、自来水厂及水厂以下管网。  南水北调办指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省(市),46个省辖市(区、县),126个县(区),配套工程规划建设项目61项,骨干工程33项。预计通水初期可接纳水量约40亿立方米。  北京可接纳12亿立方米水量  目前,北京境内的主体管网和关键配套工程已基本完工。  在配套工程方面,北京市配套工程规划21项,输水线路总长约120公里,骨干工程6项,包括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一期工程、南干渠工程、大宁调蓄水库、团城湖调节池、东水西调改造工程、向密云水库调水工程等。  目前,骨干工程初步设计已全部批复并开工建设,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一期工程已建成运行,另5项已具备接纳南水北调来水条件。初期可接纳12亿立方米。  其中,团城湖调节池位于海淀区四季青镇玉泉村,紧邻颐和园,是充分、可靠利用南水北调来水向北京城市供水的关键工程,连接着南水北调来水和北京当地密云水库两大水源。调节池承担着满足自来水厂供水变化、水源应急切换要求和分配水量的任务,调蓄容积127万立方米,水面面积为33公顷。工程由取水建筑物、调节池、分水口和管理设施4个部分组成。  根据北京市南水北调办的部署,长江水进入北京以后,北京市将逐步关闭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在密云、怀柔、顺义等水源地实施地下水回补,以此遏制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  同时,实行工业用水零增长、农业用水负增长的最严格管理制度,未来两年北京将新建47座再生水厂,再生水年利用量可达10亿立方米,到2020年农业用水将从全年7亿立方米降至5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的水进京后,会不会引起水价大涨?北京市南水北调办主任孙国升公开表示, “从中线来看,在全成本核算的情况下,我估计到北京的口门水价,也就是未进北京配套管网之前的成本价,每吨不会超过3元钱,市民可以放心。”

人的一生,注定要与水相伴。  从水中走来,注定要从水中消逝。  滴滴、汩汩、涓涓、潺潺、滔滔……水的灵动,注定要涤荡出人世间最为灵动的东西——生命。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正直初春,万物始复苏,生机盎然。无数的生命将就此而生,岂不引人称快?杜甫心也随着这点点的水珠的跌落而欣喜,记录下了伊始的生命勃发的动感。于是,点点可人的水,伴着生命,轻轻地来了……。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春季尽显鲜亮,花如火,水如璧。绿绿的江水,承载着白居易多少的幻想与希望。现实主义诗人,已记录了太多的痛苦,百姓的生活何时可像眼前的江水般令人舒畅?水,寄托了希望。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滔滔江水,绵绵不绝,望断了情思缕缕,缠绵倦倦,闺怨深深,虽相隔千里之外,女子的泪思犹存,毫不褪色凋落。“只愿君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一语道破天下相思之人的心声,江水就此化为纽带——女子牵盼爱人的情思。水,凝结了缠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官场失意,畅游于山水之间。望赤壁,遥想起三国诸多风云人物,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公谨的雄姿被永远定格在东逝的江水之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懂了,辉煌终将成空,虚名浮华将会散尽。水,明了了人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怀才却未致用,被贬他乡。想用刀把水截断,水却愈发汩汩而下。水,不掘不扰,无论多么刚强的打击,或是多么无情的拦截,它笑傲而过。李白难道就此消沉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路狂歌,充满自信,积极向上,永不言弃。携水的精神大步向前,不愧一代“诗仙”。水,鼓起了风帆。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燕国太子的期盼,却开辟了一条不归路。大意凛然背后,不免凄清。水是通人性的吗!寒冷的水,恰好照映了寒冷的情,寒冷的境和寒冷的心。荆轲,背负着寒冷的责任上路了。唯独一腔热血,至死不放弃责任。于是,滴滴萧杀的水,包容着生命,轻轻地走了……。  从水中来,终又从水中去。生命绕了一个大大的圈子,却还是回到了起点,沿途的风景只化为过眼烟云。一切的一切又都回到料开始。只有水,注定会伴着生命一圈有一圈的轮回,永远不离不弃。  人的一生不宜太在意那些美丽的风景。金钱、名誉……浮华的一切,只是一场美梦。何不把身心放轻松?  伴着水,轻轻地来,轻轻地走,流淌过完美的人生!

4

农业水利工程发展史论文范文

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讨摘要:水利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为顺应形势需在水资源治理体制、水价制度、工程建设与运行机制等方面改革,为灌区工农业和城乡保证供水及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关键词:水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探讨1水价改革是水利改革的核心水价和水价形成机制是否合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目前的低水价不仅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而且抑制了社会资金投向水利的积极性,阻碍了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因此,水利体制改革必须要以水价改革为突破口。规范农村供水机制,研究农业水价问题,不能局限于农业本身,而应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更直接地说农业水价的调整必须有利于提高全区农业的综合生产力,有利于农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农业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既要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也要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水。2加快水资源治理体制改革如何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水资源治理体制改革必须按照有利于城乡用水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全面兼顾,兴利与除害综合考虑,各种水资源联合调度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明确职能分工,落实责权任务,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一是合理界定治理职能,主要是通过制定规划、确定重大项目布局、制定水资源费标准,搞好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与利用。二是加快水务一体化进程,实行水资源统一治理,由“多龙管水”向“一龙管水”、依法管水转变。3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工程治理水平水利工程治理单位要加大内部改革力度,建立富有活力的新的运行机制,必须努力培育四种新的治理机制。一是效率机制。按照《水利产业政策》的要求,明确不同类型工程的治理体制。对公益性工程治理单位要加大改革力度,要通过减员增效,强化职能,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治理效率。要实行人员定编定岗,富余人员逐步分流,建立高效精干的水利工程治理队伍。二是激励机制。要在水利工程治理单位内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团结向上、积极有为的良好氛围。尤其要建立相关制度,对在科技创新、治理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必要的鼓励与支持。全新的激励机制,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必将极大地提高人的素质,从而为开创水利工程治理工作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三是竞争机制。要搞好水利治理单位内部改革,必须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行人事、分配等各项制度改革,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切实增强治理人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果断杜绝内部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工作看实绩、看成效,做到按绩计酬,适当拉开分配档次,重点向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和一线艰苦岗位倾斜。要大胆提拔工作有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让他们在水利工程治理岗位上展示才华、发挥才智。四是市场机制。水利工程治理单位要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主动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不管是经营性的还是公益性的工程治理单位,都要积极依托行业优势发展水利经济,非凡要大力开发水土资源,做足做活水文章。要灵活把握市场规律,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引进和利用人才、资金、项目等一切有利的生产要素。水利工程治理单位通过发展水利经济和多种经营,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不仅为更好地搞好水利工程的运行治理和维护提供保障,而且找到了一条自我发展的出路。4明确水管单位性质,建立符合实际的补偿机制理顺水利工程治理单位体制的重点在于对水管单位的准确定性,必须按照政策,结合实际,做到准确定性。在公益型、经营型和准公益型三类不同性质界定后,绝大多数水管单位均属于准公益型水管单位。由于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既有抗旱防汛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人畜饮水供水、发电等经营性功能。因此,要以科学、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确定划分公益型和经营型的方法。经过科学的划分后,明确各级财政补贴的份额和自收自支的范围、用途、人员、标准,同时建立健全水利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制度。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水利工作正在调整思路、锐意创新,积极向现代水利、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作为体现水利现代化水平重要方面的水利治理工作,必须深化改革,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努力构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灵活高效的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开创水利工程治理工作的新局面,使水利工程治理工作在新世纪赢得新优势、创造新辉煌。

水是农业的命脉,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这两者均可利用工程手段对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我国古代在水土利用方面,修建了许多重要工程,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古代农田水利工程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是粮食产量的根本保证。郑国渠和白渠、都江堰等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辉煌的古代农田水利工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历史十分悠久,从夏禹治水算起,至今已有4000年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于我国的地势复杂,各地所要解决的水利问题有所不同,因而在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水利工程。如渠系工程、陂塘工程、塘泊工程等。它们在农田灌溉上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

Q我 103 303 9603我来试试

  • 索引序列
  • 水利工程发展史论文一千字
  • 水利工程发展史论文
  • 农业水利工程发展史论文
  • 南水北调工程论文一千字
  • 农业水利工程发展史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