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水稻论文的参考文献

关于水稻论文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水稻论文的参考文献

学术堂收集了一部分关于农业问题的论文题目,大家可以参考:  科技社团信息化发展策略及政策建议--以中国农学会信息化建设为例  氮肥种类及用量对旱地玉米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腐植酸增效复混肥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两种产量水平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氮钾和有机肥在生姜上的肥效研究  猪场肥水施用对玉米-小麦农田氨排放、氮素利用与表观平衡的影响  不同肥料对土壤物理特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长期施肥对山东潮土磷盈亏及农学阈值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减量施肥条件下生物炭与耕作方式对玉米氮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1]伍泽平破解“三农”问题的思考[J]达州新论,2006,(02)[2]李慧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8,(03)[3]葛志华转型之痛“三农”问题的由来与终结[J]江海纵横,2007,(03)[4]解决“三农”问题的神来之笔——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江海纵横,2006,(05)[5]孙春明“三农”问题与城市化进程[J]武汉建设,2008,(04)[6]刘涛“三农问题”的困境及其对策[J]商业经济,2009,(02)[7]阴月灵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06)[8]寇丽对我国的“三农”问题的解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9]谭凌宇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径[J]文史博览(理论),2009,(02)[10]张西茹“三农”问题要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做支撑[J]西北职教,2006,(10)[1]吴理财三农问题的三种解释[J]决策,2005,(01)[2]丁祥艳中国现代化背景下的三农问题浅谈[J]铜陵学院学报,2003,(04)[3]昌正兴解决三农问题有效途径初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4]钟大能我国财政制度的完善与贫困落后地区财政的调适——兼谈财政制度对“三农”的制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3)[5]罗恒市场化——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J]江南论坛,2004,(08)[6]任义成,魏刚对三农问题的思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S1)[7]王璐,侯敏娜论我国“三农”问题的症结及解决途径[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8]叶尚志解决三农问题与人才开发[J]人才开发,2005,(05)[9]何传新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探讨[J]理论月刊,2004,(10)[10]李艳民三农问题的症结与对策[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关于水稻的论文

杂交水稻论文参考文献

袁隆乎设想利用水稻雄性不育性,通过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方法,来代替人工去雄杂交,生产杂交种子,并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科学通讯》1966年第4期杂志上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对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

1960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块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便萌生了要搞杂交水稻研究的大胆设想。杂交水稻研究属于世界性难题。因为传统理论认为,水稻为自花授粉植物,没有杂交优势。袁隆平立志要攻克这道世界难题。要研究杂交水稻,首先必须在自然界中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袁隆平认为,既然自然界存在有天然杂交稻,肯定就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必须在水稻吐穗扬花的时候,深入到稻田的海洋中逐株逐株去寻觅。从1964年6月开始至1965年7月,袁隆平带着妻子邓哲踏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所有稻田,终于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过两个春秋的艰苦试验,袁隆平把两年来获得的科学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写出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4期上,引起了国家科委领导的高度重视。1970年,袁隆平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扩展资料袁隆平的主要贡献1、袁隆平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2、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1973年放弃,原因也就是当时在该所没有人相信可以解决制种难题。而袁隆平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从这份原始手稿中可以看出,袁隆平一直都在希望可以培育出高产量的品种,也能够提高粮食的质量。愿望非常的朴实,而且从一而终,从未变过。

1、篇幅 研究论文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字,控制在4个版以下;技术报告不超过2个版,文字在4000字以内;新组合和简讯不超过1个版,约2000字。2、书写格式 a)“专题与综述”、“选育选配”、“基础理论”等栏目论文及其它研究论文:中文题名—中文作者及单位全称(含城市或县名和邮编)—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名、作者及单位(含城市或县名和邮编)—英文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b)“繁殖制种”、“栽培技术”、“国外动态”和“新组合”等栏目文章:中文题名—英文题名—中文作者及单位全称(含城市或县名和邮编)—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c)“简讯”栏目文章:中文题名—英文题名—正文—中文作者单位全称、作者姓名。3、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中文摘要要求对文章涉及的主题范围,采用的方法及得出的结论进行简要的陈述,一般应控制在150字以内。关键词为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汇和术语,一般为3-8个。4、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英文摘要(Abstract)要求对文章的研究目的、范围、教材、方法和重要结果进行概括性陈述,通过摘要,应能使读者获得文中必要的信息。一般要求在300words以内。关键词(Key words)一般为中文关键词的对应英译文。5、文内标题 采用顶格书写,分级层次采用1,1,1,2,1,1……方式表示。6、图和表 力求精炼,凡文字能较简单地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图和表。表格设计应合理,采用三线表形式,表栏间不用竖线隔开,表格不宜过大,栏目总数应不多于15个。图请用硫酸纸或白纸清晰绘制,比例要协调。“专题与综述”、“选育选配”、“基础理论”栏目论文的图、表中题目以及其他凡有文字出现的地方,均须有中、英文对照。为便于电脑制图,请附上作图的原始数据。7、计量单位 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8、参考文献 仅列实际引用者,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参考文献,必要时可在文中加注说明作者、文题和来源。

关于杂交水稻的文献

中国的杂交水稻是如何诞生的?科普中国2018年09月07日 · 科普中国官方账号1930年9月7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说到袁隆平,你可知道中国的杂交水稻是如何诞生的?20世纪60年代,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以美国人诺曼·博洛格为核心的育种家用两种小麦进行杂交,培育出了“皮蒂克”等30多个矮秆、半矮秆的抗锈品种。同一时期,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水稻育种家们,选用两个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育成了产量高得出乎人们预料的半矮秆新品种“IR8(国际稻8号)”。这是人类自驯化野生植物成为适宜人工种植的“作物”后,对绿色植物所进行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正当全世界都在为绿色革命的成功感到欢欣鼓舞时,中国的绿色革命也在悄然掀起帷幕。1966年,《科学通报》上刊登了袁隆平撰写的一篇文章——《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文章引起了国家科委有关人员的重视,在政府指导下,于1967年成立了由袁隆平、尹华奇和李必湖3人组成的“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任务是主攻水稻雄性不育。由此中国的绿色革命开始了。1970年10月,李必湖在海南岛三亚南红农场,与该农场的技术员冯克珊一起,在农场旁的水沟里,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野生稻。他当即把这一发现转告正在北京查阅文献的袁隆平。袁隆平听到这一好消息后,兴冲冲地从北京赶往三亚,他仔细检查了这株野生稻,认为这株野生稻除雄花没有生育能力外,其他一切都正常,这株野生稻只是雄性在生育方面是失败的,因此他就给这株野生稻起名“野败”。这株“野败”就是现在绝大多数“三系法”杂交水稻中不育系的老祖宗。1970年冬,就在袁隆平、李必湖等带着“野败”回到湖南后,江西省萍乡市农业局的颜龙安和他的助手特地从江西到湖南,向袁隆平等学习培育杂交水稻的有关技术,随后他们将“野败”带回江西。这株“野败”在江西按时抽穗,颜龙安等不失时机地把“野败”的雄性不育性状成功地转送给了栽培稻“二九矮1号”,终于在1972年冬培育成“二九矮1号”不育系和“二九矮1号”的同型保持系。袁隆平等用同样的方法,在1973年秋也培育成功“二九南1号”不育系和同型保持系。杂交水稻要真正在生产上应用,光有“不育系”和同型“保持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光有这“二系”无法得到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种子。为了得到具有优势的杂交种子,还需要一个“恢复系”。为了这个目标,全国各地的水稻科研人员都在为寻找“恢复系”四处奔波。广西农学院的教师张先程非常幸运,1973年,他在东南亚的水稻品种中终于找到了符合要求的“恢复系”。他找到的“恢复系”,不仅能使“不育系”的结实率超过90%,而且从“不育系”上得到的杂交种子再开花时,雌、雄花全都正常,也就是说雄性恢复正常了。更难能可贵的是,杂交种子的产量很高,生长十分旺盛,即杂交种子具有强大的优势。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后,1975年冬,国务院就做出了迅速扩大试种杂交稻的决定,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于是当时在湖南大地出现了千军万马下海南的动人场景。当年在全国多点示范的面积达5600多亩(1亩=1/15公顷),1976年示范推广的面积就高达208万亩。1976年至1988年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的面积为56亿亩,累计增产水稻1000亿千克以上,仅1987年,杂交水稻增收的粮食就达150亿千克,而当时辽宁省一年的粮食产量也只有127亿千克。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和农业部在人民大会堂把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袁隆平、颜龙安、张先程、李必湖,这是对他们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所给予的充分肯定。

杂交水稻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配制杂交种子不利。要进行两个不同稻种杂交,先要把一个品种的雄蕊进行人工去雄或杀死,然后将另一品种的雄蕊花粉授给去雄的品种,这样才不会出现去雄品种自花授粉的假杂交水稻。可是,如果我们用人工方法在数以万汁的水稻花朵上进行去雄授粉的话,工作量极大,实际并不可能解决生产的大量用种。因此,研究培育出一种水稻做母本,这种母本有特殊的个性,它的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靠自己的花粉不能受精结籽。  为了不使母本断绝后代,要给它找两个对象,这两个对象的特点各不相同:第一个对象外表极像母本,但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女儿。长得和母亲一模一样,也是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没有生育能力的母本:另一个对象外表与母本截然不同,一般要比母本高大,也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儿子,长得比父、母亲都要健壮。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杂交水稻,一个母本和它的两个对象,人们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特点,分别起了三个名字:母本叫做不育系,两个对象,一个叫做保持系,另一个叫做恢复系,简称为“三系”。有了“三系”配套,我们就知道在生产上是怎样配制杂交水稻的了:生产上要种一块繁殖田和一块制种田,繁殖田种植不育系和保持系,当它们都开花的时候,保持系花粉借助风力传送给不育系,不育系得到正常花粉结实,产生的后代仍然是不育系,达到繁殖不育系目的。我们可以将繁殖来的不育系种子,保留一部分来年继续繁殖,另一部分则同恢复系制种,当制种田的不育系和恢复系都开花的时后,恢复系的花粉传送给不育系,不育系产生的后代,就是提供大田种植的杂交稻种。由于保持系和恢复系本身的雌雄蕊都正常,各自进行自花授粉,所以各自结出的种子仍然是保持系和恢复系的后代。

关于水的论文参考文献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能否确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观,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子孙后代生存的重大问题。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关注水资源,应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课题。 天气、气候与水资源 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地球上的生物所需要的水,绝大部分来自河流、湖泊、冰川和海洋等。这些可贵的淡水资源,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在气候系统中,水循环是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天气、气候与水分循环在正常情况下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风调雨顺。 怎样才能期盼到风调雨顺?生态学家研究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如果它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就很少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如果能达到40%,就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态环境;如果达到60%,这个国家将风调雨顺、美丽富饶。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情况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人口与城市化发展迅速,水资源面临的情况越来越严峻。早在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就发出:“水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的警告。30多年过去了,水资源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越来越严重。 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在全国660多座城市中,缺水城市达4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08座。全国每年因缺水少产粮食近 800亿公斤。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缺水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环境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 不容乐观的是,在缺水的同时,我国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情况仍然严重,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水资源与水环境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根据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求》分析,2010年我国工业、农业、生活及生态环境总需水量在中等干旱年为6988亿立方米,供水总量6670亿立方米,缺水318亿立方米。这表明,2010年后我国将开始进入严重的缺水期。 从人口的增长上看,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比目前减少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从经济增长上看,到21世纪中叶,国内生产总值要增长10倍以上,城市和工业用水将较大幅度增长,废污水排放量也将相应增加,开源节流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从城市发展看,21世纪中叶,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0%,城市水供求矛盾更加尖锐;从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上看,2050年前,我国粮食产量要比现在增加1400亿公斤以上,这意味着农业灌溉总用水量必须增加,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 依法节水、治水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而又无法替代的物质资源。面对我国水资源供需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解决水资源须加大执法力度,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 首先要依法节水,这是解决眼前供需矛盾的最有效措施。2002年8月修订公布的新《水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节约用水的口号已提了许多年,但缺乏约束力,收效不明显。现在应进入全民节水、依法节水的时代了。在全社会开展节水教育,利用经济杠杆,进行强制性节水。对于肆意浪费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治,切实建立节水型社会。 其次,要从战略的角度,重视大气水的开发利用。向空中要水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另一条途径。我国人工增雨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开展人工增雨的工作。1995年至2003年,全国有23个省共组织实施人工增雨4230多次,累计飞行9881小时,增雨面积达到300余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约2100亿立方米,在减轻和缓解干旱对国民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第三,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解决水资源的长远与根本之计。森林与植被的破坏是导致水资源紧缺的重要因素。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消耗森林资源达86亿立方米,相当于把过去全国的森林都砍了一遍。如今,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0%和12%。大规模盲目利用生态资源,使我国的生态资源质量急剧下降,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水资源涵养和调节能力严重不足。不断发生的洪涝、干旱和沙化三大灾害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它将威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为了拯救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在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危机面前,加大执法力度,运用法制的手段严格约束和治理,应当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突破口。 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 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

不知道能不能粘贴哦

  • 索引序列
  • 关于水稻论文的参考文献
  • 关于水稻的论文
  • 杂交水稻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杂交水稻的文献
  • 关于水的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