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地理学科教学论文选题背景

地理学科教学论文选题背景

发布时间:

地理学科教学论文选题背景

1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现状研究 2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前景探究 3 学习主体性认识形成及发展的历史背景探究 4 中学地理教师地图素养现状研究 5 西方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 6 案例研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7 中学教材开发现状调查研究 8 关于加强初中旅游地理教育的思考 9 浅析中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的必要性 10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研究 12 城市与城市间投资环境比较研究 13 中国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14 某地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15 某地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16 旅游商业化对目的地的影响—以某某镇为例 17 某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18 论旅游的经济影响 19 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20 论旅游的环境影响 21 某旅游地旅游资源的评价 22 论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旅游活动中的统一和矛盾 23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道路的思考 24 长江上游泥沙的来源及其对三峡库区的危害 25 长江三峡库区固体漂浮物的危害及治理 26 我国南方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分析 27 简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城镇化特征 28 试论小城镇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与问题 29 简论当今中国城市化战略与问题 30 试析中国三大地区城市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31 试析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关系 32 简论新时期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地理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 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学习能力是学生不断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钥匙”,并且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地理了,他们才会把地理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与终身发展的需要。地理实践能力、生存能力的培养,则是初中阶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延续。 地理意识——包括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地理意识是在地理认知达到一定境界后的自然感悟与意念流露。判断空间方位,确定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及结构,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质组成之一。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理念。 地理情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地理思维活动、影响地理判断能力、支配地理活动的精神支柱,它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

1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现状研究2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前景探究3学习主体性认识形成及发展的历史背景探究4中学地理教师地图素养现状研究5西方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6案例研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7中学教材开发现状调查研究8关于加强初中旅游地理教育的思考9浅析中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的必要性10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1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研究12城市与城市间投资环境比较研究13中国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14某地投资环境评价研究15某地乡村旅游开发研究16旅游商业化对目的地的影响-以某某镇为例17某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18论旅游的经济影响19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20论旅游的环境影响21某旅游地旅游资源的评价22论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旅游活动中的统一和矛盾23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道路的思考24长江上游泥沙的来源及其对三峡库区的危害25长江三峡库区固体漂浮物的危害及治理26我国南方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分析27简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城镇化特征28试论小城镇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与问题29简论当今中国城市化战略与问题30试析中国三大地区城市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31试析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关系32简论新时期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地理教学研究论文选题背景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15、地理和贸易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14、中国城市地理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17、中国城市地理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20、地理和贸易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11、植物区系地理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植物区系地理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1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现状研究 2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前景探究 3 学习主体性认识形成及发展的历史背景探究 4 中学地理教师地图素养现状研究 5 西方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 6 案例研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7 中学教材开发现状调查研究 8 关于加强初中旅游地理教育的思考 9 浅析中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的必要性 10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研究 12 城市与城市间投资环境比较研究 13 中国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14 某地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15 某地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16 旅游商业化对目的地的影响—以某某镇为例 17 某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18 论旅游的经济影响 19 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20 论旅游的环境影响 21 某旅游地旅游资源的评价 22 论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旅游活动中的统一和矛盾 23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道路的思考 24 长江上游泥沙的来源及其对三峡库区的危害 25 长江三峡库区固体漂浮物的危害及治理 26 我国南方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分析 27 简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城镇化特征 28 试论小城镇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与问题 29 简论当今中国城市化战略与问题 30 试析中国三大地区城市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31 试析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关系 32 简论新时期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地理信息科学论文选题背景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15、地理和贸易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14、中国城市地理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17、中国城市地理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20、地理和贸易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11、植物区系地理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植物区系地理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一、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本专业是地理科学类中重要的专业,就业率很高,但是就现今来看社会需求这方面的人才有限,报考此专业的考生要慎重。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与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相关部门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三、地理信息科学学习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等。四、地理信息科学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系统掌握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和方法,能从事地球空间信息工程、3S集成(GPS、GIS、RS)、空间数据无线网络传输、数据信息可视化等领域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教学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技人才。五、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只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六、地理信息科学必备能力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熟悉城乡资源与环境、城镇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结合所设置的选修课程,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状况;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1 地图信息度量方法及其应用分析2 会讯3 GIS环境下中文命令的规则匹配与语义解析4 空时K-匿名数据的关联规则挖掘研究5 基于SIFT算法的图像匹配剔点方法研究6 基于MODIS的北京绿化隔离地区植被格局与趋势分析7 大范围3DCM场景实时并行绘制的任务划分及策略8 基于GIS和DEM的水系三维分形计盒维数的计算9 一种基于形状文法的建筑物三维建模新方法10 基于法线贴图的三维激光扫描数据模型重建11 SLEUTH模型的参数行为研究12 黄土地貌沟沿线研究综述13 基于多维数据模型的城市建设用地数据挖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14 区域土壤空间抽样方法研究15 基于3S技术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湿地分类及分布研究

地球科学论文选题背景

岩石是地壳和岩石圈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岩石的化学组成作为其基本属性和分类的依据之一,对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均具有重要意义并受到广泛重视。化学元素的丰度与分布是人类研究与改造自然和环境所必须掌握的基础资料。长期以来,国内外地球化学家一直探索着地壳的元素丰度。元素丰度不仅在矿产勘查、基础地质和成矿规律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亦可为农业、环境、卫生等部门提供区域地球化学背景资料。岩类元素平均含量是丰度研究的重要内容。花岗岩类(Granitoid)是以花岗岩为主的一类岩石。花岗质岩石是大陆地壳生长和分异的实质性物质,其化学组成可近似反映地壳化学组成的演化特征。花岗质岩石是上部地壳的主要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与调整的产物。花岗质岩石广泛分布于大陆岩石圈中。中国是花岗岩类相当发育的国家,全国范围内花岗岩类的出露面积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10%。中国许多内生金属矿床,如金、铀、钨、锡、铜、稀土、铌钽等矿床,其成因往往都与花岗岩类的岩浆活动及其后期热液作用有关。花岗岩类的岩石本身,也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建材资源。基本岩石类型的元素平均含量,是采用全球地壳模型来计算地壳元素丰度的必不可少的数据。花岗岩类化学元素的丰度包含了区域地壳的特征及其演化的广泛信息。Clarke等(1924)和Washington(1925)发表了地壳元素丰度。研究花岗岩类化学元素丰度作为地壳元素丰度研究的重要部分,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料,国内外学者一直重视这方面研究,先后发表了很多关于花岗岩类化学成分的资料和数据(Daly,1933;Nocholds,1954;Turekian和Wedepohl,1961;Vinogradov,1962;Le Maitre,1976b;黎彤等,1963,1998;鄢明才等,1997a)。虽然有多位学者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计算方式提出了不同的花岗岩类丰度的数据,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常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而且多数是收集公开发表的分析数据经统计计算后得出的,缺乏实测数据。另外,鄢明才等(1996)提出的中国花岗岩丰度值,虽然是实测数据得出的,但是其多数元素主要是依据中国东部花岗岩类的分析数据计算出的。因此,到目前为止,尚无公认的世界花岗岩类化学成分的总平均值(黎彤等,1998),也缺乏中国范围内完全通过实测数据得出的中国花岗岩类化学成分的平均值。因此,在全国范围内,通过选择性采集有代表性的花岗岩类岩体样品,运用当今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开展中国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元素丰度的测试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书提供的中国花岗岩类化学元素丰度,不仅将为中国的基础地质、矿产勘查、地球化学研究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对中国区域上地壳的化学组成及其演化的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于世界花岗岩类化学元素丰度的研究,乃至地壳丰度的研究也是一份重要贡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质各专业大一时候的基础课,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科学的一些知识,包括所谓的天文、地理等,主要是培养我们的地质思维。我想论文可以写的东西很广,选择余地比较大,如地球的构造、在太阳系的地位,生物的进化史,岩石地质年代及各时期特征,地形地貌的成因与地质作用等等。

研究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端松嫩-张广才岭地块和佳木斯-兴凯地块碰撞带的伊春-延寿构造岩浆带上,构成了规模巨大的东北中生代“花岗岩海”的一部分,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中亚造山带显生宙花岗岩成因与地壳增长、多金属成矿作用等地学问题,一直被国内外地学界所关注(李之彤等,1988,2001;张海驲,1991;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3;邵济安等,1995;赵春荆等,1996;任纪舜等,1997;李锦轶,1998;Jahn et al ,1999,2000;吴福元等,1997,1999a, b;Jahn,et ,1999~2000;Wu et ,2000~2004;孙德有等,2001,2004a,b;唐克东等,2004;刘宝山, 2005,2007;张兴洲等,2006;万天丰,2007;刘志逊等,2007;张昱,2008;韩振哲等,2008,2009)。花岗岩类是组成大陆地壳的主要岩石,对花岗岩研究属于地质科学中的前沿课题。造山带又是大陆上花岗岩最为发育的区域,造山带演化的各个阶段都可能产生花岗岩类。因此,花岗岩的研究也是造山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花岗岩与成矿关系也是一个研究时间最长的地质科学问题之一,被中外地质学家所关注,并且成为岩石学家、矿床学家研究的基本内容。涂光炽等(1997)将花岗岩有关的成矿作用进行了分类,一类为花岗质岩浆本身的成矿作用,进一步可细分为花岗质岩浆结晶分异产生的成矿作用岩浆晚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脉型、斑岩型、云英岩型、矽卡岩型、伟晶岩矿床)、改造-混合岩化成矿作用等;另一类是花岗质岩浆作用于围岩而产生的成矿作用。汪雄武等(2002)将与花岗岩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系统分为:Sn-W云英岩型矿床有关的浅-深位花岗岩岩浆热液系统;斑岩-矽卡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多金属、贵金属矿床有关岩浆-大气水热液系统;浅成低温热液脉型和角砾岩型金矿床有关的大气水为主的热液系统等。近年来花岗岩ISMA成因类型的划分研究发现,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产出的构造背景及在地壳中的部位不同,造成不同类型、不同成因花岗岩有着完全不同的成矿作用和特征。这在秦岭、华南等地区表现都很明显,华南的铜、铁、钼矿产多与I型或同熔型花岗岩有关,而钨、锡、铀、钍等矿产多与S型花岗岩或改造型花岗岩有关(徐克勤等,1982;卢欣祥等,1994;王德滋等,2002),秦岭造山带花岗岩与金、钼成矿作用(卢欣祥等,1989,2000;李先梓等,1993),以及A型花岗岩与锡、铌、钽、钨、钼矿产具特定的成矿专属性特点(Collins et ,1982; Pitcher,1983;卢欣祥等,1989;郑基俭等,2001;汪雄武等,2002)。又近年来发现许多铜、金、铁、钼、钨等重要金属矿床都与小侵入体有关,进而提出小岩体成大矿(汤中立等,2006)。腾吉文等(2009)认为大型岩基体(或成矿母岩体)与壳幔相互作用、巨大的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密切有关,而大型岩基体派生的众多小岩枝与周边介质耦合,使成矿元素不断聚积,形成了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或矿集区。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小兴安岭地区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及专题科研工作的系统开展,对“花岗岩海”的形成时代、成因和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大陆动力学演化历史和与贵金属、多金属成矿作用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小兴安岭东南一带相继探明了鹿鸣斑岩钼矿、东安岩金矿等超大型矿床,以及众多钼铅锌矿(化)点等多金属矿床,且矿床均与早中生代花岗岩类关系密切,其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矽卡岩型、矽卡岩-热液叠加型、热液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和低温热液型矿床等(尹冰川等,1997;赵明玉,2000;韩振新,2004;张炯飞等,2004;杨言辰等,2005;时永明等,2007;韩振哲等,2009c,2010a,b),说明该地区有色金属及金等找矿潜力仍十分巨大。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如花岗岩时空分布规律、显生宙花岗岩与壳幔相互作用以及地壳垂向增生以及多金属、贵金属成矿作用之间内在关系;早中生代底侵作用与巨量花岗岩成因、地壳垂向增生、演化以及碰撞后大规模伸展构造体制下的多金属矿集区、(超)大型矿床形成之间的关系(毛景文等,2004;胡瑞忠等,2008);古亚洲洋与环太平洋两大构造域转换过程的机制及时代等一系列基础问题,制约着与两大构造域有关成矿带的划分、展布、叠加关系等成矿作用的认识,以及早中生代花岗岩类有关多金属、金矿床成矿系列、找矿方向、成矿模式建立等。

地理教学方面的论文选题背景

地理学方面的论文选题可以有很多方面,如:从地理教学的现状问题来出发,从对地理教学上的新改革方式来研究等等,可以参考的题目如:地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地理教学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模式与策略;地理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应用等等,你可以来,58期刊网,看看。

选题理由,主要就是对研究内容进行可行性分析,一般包括下面的内容 一、课题来源(如属导师或本人主持、参加的课题,注明课题名称、来源、起止时间等)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研究目标及意义(包括应用前景、科学意义、理论价值)以及主要研究成果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案及准备采取的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经完成的科学实验及、具备的主要仪器设备及资料与数据等)五、课题研究起止年限、任务安排、分阶段要求和预期结果 如果还不明确的话,参考_html祝你顺利

  • 索引序列
  • 地理学科教学论文选题背景
  • 地理教学研究论文选题背景
  • 地理信息科学论文选题背景
  • 地球科学论文选题背景
  • 地理教学方面的论文选题背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