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发布时间: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先后出版《比较教育导论》、《比较教育学科发展与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变革与教师适应性研究》、《课程与教师发展》、《学校教育变革的反思》、《教育研究方法》、《比较教育的学科发展与研究方法》、《全球化视野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大学教学改革研究》、《当代比较教育学》、《课程:走向新的身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南与案例》、《高中课程改革的国际比较》、《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国际比较》、《幼儿园课程的国际比较》、《综合大学教师教育的国际比较》、《教师教育课程论:历史透视与国际比较》、《课堂教学综合训练教程》等著作30余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比较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民族教育研究》、Ind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等中外重要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陈时见主编《高中课程改革的国际比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陈时见主编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南与案例》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陈时见主译《课程:走向新的身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陈时见参与主编 《当代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陈时见主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陈时见主编《比较教育导论》, 商务印书馆2007陈时见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陈时见主编商务印书馆《比较教育的学科发展与研究方法》,2006陈时见主编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全球化视野下的多元文化教育》,2006陈时见主编商务印书馆《学校教育变革与教师适应性研究》,2006陈时见主编《当代世界教育改革》重庆出版社,2006陈时见主编《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案例》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陈时见主编《学校教育变革的反思》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陈时见主编《英语教学新思维》接力出版社, 2003陈时见主编《边缘崛起:广西民族贫困地区妇女社区学习研究》接力出版社,2003陈时见主编《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理论与案例》接力出版社,2003陈时见主编《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多元文化的检视》学苑出版社,2003陈时见主编《边际解读:广西基础教育课程现状与变革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陈时见著《课堂管理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陈时见主编《比较教育管理》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陈时见主编《课堂学习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陈时见主编《课程与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陈时见副主编《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陈时见主编《走向创新教育:教育变革的反思与前瞻》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陈时见主编《教育论文写作》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陈时见主编《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陈时见主编《雷沛鸿国民教育概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陈时见南非教师教育的质量保障制度[J] 教师教育研究,(6)陈时见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J] 比较教育研究,(5)陈时见 比较教育学视野下比较的生成逻辑[J] 比较教育研究(5)陈时见 论比较教育学的知识形态与价值取向[J] 教育研究 (2)陈时见 比较教育学的现实境遇与发展前景[J] 外国教育研究(2)陈时见 国际视野下中国教师教育的变革走向[J]全球教育展望, (5)陈时见 实证分析范式的产生及其对比较教育发展的影响[J]外国教育研究, (4)陈时见 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的文化批判[J]高等教育研究, (3)陈时见 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的运行模式——以美国南部院校协会(SACS)为例[J] 比较教育研究, (12)陈时见 论比较教育的学科属性与学科体系[J]比较教育研究, (6)陈时见 中国大陆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研究的内容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 (2)陈时见 西南民族学校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使命[J] 民族教育研究, (2)陈时见 美国国际教育的历史、多重身份与新发展[J] 大学研究与评价, (1)陈时见 西南民族学校与普通学校教育发展之比较[J] 西南大学学报, (1)陈时见 人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 高等教育研究, (12)陈时见 高校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J] 光明日报(理论版), (10)陈时见 论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特征、优势与局限[J] 比较教育研究, (8)陈时见 日本“21世纪COE计划”:背景、内容及意义[J] 比较教育研究, (7)陈时见 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培养模式探析[J] 西南大学学报, (6)陈时见 比较教育学的范式与学科生长点[J] 比较教育研究, (3)陈时见 On reforming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of China,ANWESHIKA[J] IND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陈时见 牛津大学人才培养的现代走向 [J] 大学研究与评价, (12)陈时见美国高校社会服务的历史发展、主要形式与基本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6.(12)陈时见On Epochal Mission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a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J]Frontier of Education in China,2006.(2)陈时见课外的探索必须回归课堂[J]中国教育报, 2006.(1)陈时见全球化视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时代使命[J]比较教育研究,2005.(12)陈时见推进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5.11陈时见论民族幼儿教育中传统与现代的断裂与对接——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幼儿教育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 2005.(4)陈时见论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及其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 2005.(3)陈时见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比较教育的研究与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4.(12)陈时见教师教育发展与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2004.(11)陈时见网络学习资源类型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3.(11)陈时见论网络学习资源的意义、功能与类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陈时见中大班幼儿亚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6)陈时见多元文化视域下的课程发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6)陈时见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3.(1)陈时见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课程批评[J]教育研究,2002.(7)陈时见终生学习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7)陈时见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4)陈时见论当代课堂管理的变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1)陈时见多元文化与课程发展2002.(1)陈时见技术与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现代教学[J]教育研究, 2001.(10)陈时见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背景与趋势[J]基础教育研究,2001.(6)陈时见国际学校和国际学校课程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陈时见论脑科学的发展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J]集美大学学报, (4)陈时见走向创新教育:国际视野下的反思与建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2)陈时见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2)陈时见广西贫困地区女童教育观之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2001.(1)陈时见影响中学生课堂学习的因素调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9)陈时见课堂管理与学生发展——当前中小学课堂管理状况的案例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0.(6)陈时见美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及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0.(6)陈时见一元与多元:课程的两难文化选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2)陈时见互适与互促:民族教育与民族社会现代化的双重变奏[J]广西民族研究,1999.(4)陈时见壮、京、仫佬、毛南族现代化意识调研报告[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4)陈时见挑战理性——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目的的诘难[J]比较教育研究,1999.(1)陈时见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1998.(6)陈时见课堂行为管理的基本模式[J]基础教育研究,1998.(4)陈时见西方课堂行为管理主要理论述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4)陈时见发展师范教育问题与展望新析[J]教育科学,1998.(3)课题研究2010 主持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比较教育理论体系研究2005 主持 横向资助:“综合实践活动与素质教育研究”2003 主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变革与教师适应性研究”2003 主持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2002 主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中心项目:“民族贫困地区妇女社区学习研究”2002 主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中心项目:“ 民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研究”2001 主持 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资助项目:“《课程论》网络资源开发与教学模式研究”2001 主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中心资助项目:“ 民族贫困地区女童职业教育培训研究”2000 主持 国家教育部网络课程开发研究项目:“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

1983年06月至1985年09月,在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任助教,1988年至1990年,在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系任助教;1990年至1992年,在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系任讲师;1992年至1996年,在广西师范大学任副教授;1996年至1998年,在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98年至2001年08月,任广西师范大学科研处副处长。2001年08月至2006年00月,任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2006年00月至2008年06月,任广西梧州学院院长。2008年06月,任广西师范学院院长。2007年05月,当选民盟广西区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2007年12月,当选民盟中央十届常委2008年01月,当选自治区第十届政协常委2008年03月,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2013年09月,任广西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社会兼职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广西区政协委员全国计算物理学会理事核心刊物《实验技术与管理》杂志第五届编委广西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广西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广西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荣誉理事等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曹斌,男,1954年生于陕西眉县。中共党员。1977年7月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本院中文系任教。1980年9月—1981年7月在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师从卢斯飞教授和林焕标教授进修中国现代文学史。1986年9月—1987年7月考入福建师范大学现代文学助教进修班,学习硕士生主要课程。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西安外国语学院学习、培训。2001年12月晋升为教授,入选学院“百名人才”。现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学院杂志社社长、学报编辑部主任、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曹斌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工作。先后讲授过“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选讲”、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思潮”、“鲁迅研究”等课程,教学中及时引入新观点、新材料,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的能力培养,受到学生欢迎。

胡维平 198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无线电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10月至2001年10月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国家公派访问学者。2007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电信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1990年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至今先后在广西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工作,自1996起任计算机教研室主任。02始担任 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主管学院的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及实验室管理工作。《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创刊于1957年8月25日,刊名为《科学论文集》,是文理综合版,文革前(1957~1964年)共计出刊24期,文革期间停刊。1955年12月22日,学校成立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王延青任主任委员。1957年2月27日,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决定出版《科学论文集》。1959年,《科学论文集》改名为《广西师院》,王延青任主编,陈伯康、贺祥麟任副主编。1959年4月22日,第一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成员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教师1人,干部1人。1960年刊名改回《科学论文集》,文革开始后被迫停刊。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楼下东头路南。文革后1972年12月复刊,刊名为《广西师院》,是文理综合版,1972年出版3期,1973年出版8期,1974~1977年4年共出版12×4=48期。1972年10月16日,在院革命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广西师院院刊编辑组,梁正任组长,聂启桐、伍行斌任副组长。1977年2月4日,将院刊编辑组和院写作小组合并,成立院刊编辑、写作小组,聂启桐兼任组长,宋子英任副组长。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大会议室对面(东第一间)。1978年刊名改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季刊。1979年《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1979~1982年4年共出版文科4×4=16期,理科4期(1979年出版2期,1981、1982年各出版1期)。1980年10月6日,第二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陈伟芳任主任委员,成员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7人,干部(编辑)2人。1981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2年12月8日,将学报编辑室(即原来的院刊编辑、写作小组)改为学报编辑部,欧阳柏任主任,宋子英任副主任。1983年,学报自然科学版随学校改名,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半年刊。1984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季刊。1984年9月,副校长王炜炘分管学报工作,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宋子英任学报编辑部主任。1986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9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海内外公开发行。1992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为季刊。当时办公地点:1978~1983年上半年在历史系楼上;1983年下半年~1986年上半年在教育系楼下东半边;1986年下半年~1987年上半年在数学系楼下西头;1987年暑假~1990年上半年在分部研究生楼第一栋三楼东头。1991年11月11日,成立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王炜炘任主任委员,成员2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副编审2人,讲师1人,干部(编辑)1人。学报编辑部有9人,其中副编审2人,编辑4人,馆员1人,助理馆员1人,处级干部1人。1993年11月,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做了调整,张葆全任主任委员。1994年12月符浩任编辑部主任。1999年9月,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符浩、李启贤任副主编;梁宏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当时办公地点:1990年8月~1997年7月在分部第二栋办公楼东头一楼(现财务处报帐处);1997年8月~2000年3月在文科教学楼前两层办公楼一、二楼中间。2003年2月27日,第四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 梁宏任主任委员,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朱从兵、李启贤任副主编,刘慕仁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1人,副编审3人,编辑2人,助理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2007年1月4日第五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梁宏任主任委员,钟瑞添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王朝元、李启贤任副主编,易忠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2人,副编审4人,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办公地点:2000年4月至今在田家炳大楼325~330办公室。

2009年:Hongliang Zhang , Shijie Li *, Qinglai Feng, Shitao Zhang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reconstructed from the sediment of Xingyun Lake, Yunnan Province, C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09, 1-(责任作者,SCI)李世杰,Bernd Wünnemann, 夏威岚,于守兵,沈德福,姜永见,青藏高原兹格塘错沉积记录的全新世水位变化事件及其原因初步研究。 地学前缘,2009,6期,162-167。李世杰,蔡德所,张宏亮,沈德福,赵湘桂,李春海,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环境变化沉积记录的初步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期,94-100。张宏亮,李世杰,于守兵,申慧彦,沈德福,青藏高原全新世环境变化的兹格塘错元素地球化学沉积记录。山地学报,2009,27卷2期,248-256。(责任作者)张宏亮,李世杰,冯庆来,张世涛, 云南星云湖沉积记录的近代环境变化:来自正构脂肪醇的证据。沉积学报,2009,27卷2期,352-359。(责任作者)舒卫先,李世杰,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DDT、HCH 的残留特征与风险评估。土壤通报,2009,40卷 5期,1171-1175。(责任作者)舒卫先,李世杰, 江苏天目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与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卷,1 期,27-32。(责任作者)缪卫东,李世杰,王润华,长江三角洲北翼J9孔岩芯沉积特征及地层初步划分。第四纪研究,2009,29卷 1 期,126-134。(责任作者)成小英,姜勤超,李世杰,蔡德所,张宏亮,桂林会仙湿地沉积物摇蚊种群特征与环境变化。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期,107-110。史威,朱诚,李世杰,马春梅,长江三峡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其古文化响应。地理学报,2009,64卷11期,1303-1318。2008年:李世杰,张宏亮,施雅风等,2008,青藏高原甜水海盆地MIS3阶段湖泊沉积与环境变化。第四纪研究, 28卷 1期。122-131。舒卫先,李世杰(责任作者),2008,北太湖沉积岩芯中有机氯农药HCH和DDT残留垂直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第四纪研究,28卷 4期。683-689。张宏亮,李世杰(责任作者),冯庆来,2008,云南星云湖沉积物正构烷烃记录的近代环境变化。第四纪研究, 28卷 4期。746-753。舒卫先,李世杰(责任作者),2008,太湖流域典型湖泊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7卷 4期。1409-1414。刘吉峰,李世杰(责任作者),丁裕国,2008,基于气候模式统计降尺度技术的未来青海湖水位变化预估。水科学进展,19卷 2期。184-191。舒卫先,李世杰(责任作者),刘吉峰,2008,青海湖水量变化模拟及原因分析。干旱区地理,31卷 2期。229-236。申慧彦,李世杰(责任作者),2008,湖泊沉积物中DNA提取与PCR扩增。地球科学进展,23卷 4期。 433-438。申慧彦,李世杰(责任作者),于守兵,2008,青藏高原兹格塘错沉积物中碳酸盐与可溶盐环境记录的研究。 山地学报,26卷 2期。189-195。缪卫东,李世杰(责任作者),王润华,2008,长江三角洲北翼J9孔揭示地层和古地磁特征。中国地质, 35卷 3期。489-495。舒卫先,李世杰,姚书春,2008,太湖ZS孔沉积记录的近50年来营养盐沉积通量变化。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8卷 3期。 67-72。Yao SC,Li SJ,Zhang HC, 2008,210Pb and 137Cs dating of sediments from Zigetang Lake, Tibetan P 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 2008 (2) 1-李世杰,2008, 我国主要湖泊八成受到污染。中国经济报告,3期。 60-69。李世杰,2008,青海湖还有没有明天。新探索,第12期。44-51。2007年:Shijie Li,PGell, and SFritz, 2007, Salinity,Climate Change and S PAGES NShijie Li, 2007, Late Quaternary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changes in northwest China: evidences from geological record of glacial and lake XVII INQUA CONGRESS ,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V167-168 S 239-Shijie Li, Wanchun Li, Weilan Xia, Bernd Wunnemann, 2007, Abrupt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ic change events during Holocene period derived from Zigetang Lake sediment, Tibatan P XVII INQUA CONGRESS ,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V167-168 S Yanhong Wu, Liping Zhou, Andreas Lucke, Bernd Wunnemann, Sumin Wang, Shijie Li, 2007, Reservoir age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A case study in Co Ngoin and Zige TXVII INQUA CONGRESS ,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V167-168 S 455-Wu Yanhong, Andreas Lucke, Bernd Wunnemann, Li Shijie & Wang Sumin, 2007, Holocene climate change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eteau inferred by lacustrine sediment geochemical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V50,N10, 1548-CHENG Xiaoying, LI Shijie, SHEN Qing, XUE Jing,2007,Response of Cultural Lake Eutrophication to Hemp-retting in Quidenham Mere of England in Post-M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7 17(1) 069–吴艳宏,Andreas Lucke, Bernd Wunnemann, 李世杰,王苏民,2007,青藏高原中部全新世气候变化的湖泊沉积地球化学记录。中国科学 D 辑,37卷9期,1185-1191。申慧彦,李世杰,舒卫先,2007, 湖泊沉积物中色素的研究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7卷3期,37-42。申慧彦,李世杰(通讯作者),于守兵,姚书春,2007, 青藏高原兹格塘错沉积物粒度组成及其环境记录的研究。第四纪研究,27卷4期,613-619。Jinglu Wu, Gerhard H Schleser, Andreas Lucke and Shijie Li, 2007, A stable istope record from freshwater lake shells of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China, during the past two Boreas, 36(2007), Taylor &F 38-刘吉峰,霍世青,李世杰,杜宇,2007, SWAT模型在青海湖布哈河流域径流变化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5卷第2期,159-李世杰,2007,中国湖泊的变迁。森林与人类,第 7 期,1-28。2006年:Ulrike Herzschuha, Katja Winter, Bernd Wunnemann, Shijie Li,2006,A general cooling trend o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throughout the Holocene recorded by the Lake Zigetang pollen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154–155 (2006), 113–Wu Yanhong(吴艳宏),LI Shijie(李世杰),and XIA Weilan(夏威岚), 2006, Weathering and climate change since 1 8 20 AD in Hoh Xil,Qinghai-Xizang Plateau,China,Evidence from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lake sediments of Gulug Co L CHINESE J0URNAL 0F GE0CHEMISTRY, Vo1.25 No. 56-Cheng Xiaoying, Li Shijie, 2006, An analysis on the evolvement processes of lake eutrophication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ypical lak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51, N13, 1603- (责任作者)成小英, 李世杰,2006,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富营养化演变过程及其特征分析。 科学通报 ,51卷 7期,848-855。(责任作者)李世杰, 窦鸿身, 舒金华, 范云崎, 刘吉峰, 2006, 我国湖泊水环境问题与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探讨。中国水利,2006(13),14-17。李世杰,2006, 应重视湖泊科学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刊,第 5 期,399-405。刘吉峰,李世杰,丁裕国,姚书春,2006,近几十年我国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分区方法探讨。山地学报,24卷3期, 291—297页于守兵,李世杰,刘吉峰,2006,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研究及其进展。山地学报,24卷4期,480~488页。刘吉峰,李世杰,秦宁生,于守兵,2006,青海湖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干旱区地理,29卷3期,321-326页。胡东生,张华京,徐冰,张国伟,李世杰,彭渤,王伟铭,陈诗越,徐士进,田新洪,2006,青藏高原湖泊动态变化的地球卫星遥感监测及地球动力学分析。 中国工程科学,第8卷第5期,33-44页。成小英,李世杰,濮培民,2006,城市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 南京莫愁湖物理生态工程试验。 湖泊科学,18卷3期:218—224页。CHENG XiaoYing, LI ShiJie,2006,Quantitative Rec0nstructi0n for Lake Environmental Changes Using the Diatom-pH Transfer FJournal of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Vo1.23 No.3,357-363。姚书春,李世杰,刘吉峰,薛滨,夏威岚,2006,太湖THS孔现代沉积物137Cs和210Pb的分布及计年。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第26卷第2期,79-83页。刘吉峰,李世杰,姚树春, 2006,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综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第16卷,第 1 期,233-237页。李世杰,2006,冰川与冰缘地貌。 见:高抒,张捷 主编,现代地貌学 (第七章)。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北京。 171-285页。李世杰,郑本兴,2006,羌塘高原与冈底斯山系第四纪冰川。见:施雅风主编,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第九章)。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石家庄。282-308页。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专著《自然科学辩证法》获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国家发展的辩证法》获湖南省社科成果优秀奖。合著《毛泽东哲学思想概论》、《统一战线基本知识讲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统一战线》等、《女性群体与联谊》、《第一生产力论》等。参编《毛泽东早期文稿》(获省社科成果优秀奖)等。发表学术论文《对“三段式”也要进行辩证的否定》、《毛泽东军事辩证法初探》、《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探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等多篇。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哲学方法论与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9部,其中有40多篇文章被国内外权威刊物全文转载或介绍,有10篇文章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主要论著有:《哲学论纲》;《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主编的《陕西师大学报》。曾3次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编辑和十佳先进出版工作者。1996年被山西省教委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9年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编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事迹被收入《当代中青年社会科学家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等10多种辞书中。

1963年9月生,湖南新化人,1996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获实验及认知心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8年赴德国宇航中心从事特殊职业人员选拔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心理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和学位委员会委员,陕西师范大学“行为与认知神经”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华航空航天医学会委员、陕西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身心医学会常务理事。同时还兼任《心理学报》审稿专家和《心理科学》、《应用心理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教师教育杂志》、《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以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一、二层次。近年来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和中国民航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课题30余项,在SCI、SSCI等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旅游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航空心理学》等著作5部。近年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应用认知、职业心理健康评价和航空人员选拔与人因训练等领域。2015年7月,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职务。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江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7年,是江西省办刊最早的学报。主要刊登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文学、语言学、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坚持“二为”方向,强调学术品位,注重对当代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的探讨,突出理论研究的思想性、前瞻性、地域性、师范性、创新性、可读性。尤其重视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新兴学科的研究。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分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不是,是校刊

  • 索引序列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