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金融内参是什么刊物

金融内参是什么刊物

发布时间:

金融内参是什么刊物

你好,你所说的应该是面向中央金融工委、人民银行总行领导和有关司局级领导参阅的《金融内参》,谢谢。

人民银行总行领导和有关司级干部。

不了解??对不起楼主····

金融内参是什么刊物啊

我为什么和蓝田“过不去”?刘姝威透露内情-刘姝威,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厉以宁的学生,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专长于信贷研究。-瞿兆玉,中国蓝田总公司总裁,1948年出生于洪湖市瞿家湾,1968年入伍,曾担任沈阳电信局宣传部长、沈阳行政学院副院长,1992年创立蓝田公司,1999年因在蓝田股票发行材料中作假被中国证监会罚款10万元人民币。蓝田股份自1996年上市以来,以5年间股本扩张了百分之三百六十的骄人业绩,创造了中国股市的神话。然而就在2001年12月,一位叫刘姝威的学者却以一篇600字的短文对蓝田神话直接提出了质疑,从而使自己卷入了一场始料不及的风波。这篇600字的短文是刘姝威写给《金融内参》的,它的标题是《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日前,央视《新闻调查》对刘姝威进行了专访。1、我的结论是蓝田已经成了一个空壳刘姝威:写这个文章的起因是当时我在写一本书,就是《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初稿完成之后,有同志建议我在这本书上详细分析一两家上市公司,便于读者能够整体地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分析技术。我觉得有道理。正好这个时候,蓝田发了一个公告,我在网上看到的。这个时候我才注意到蓝田。(2001年10月8日,蓝田股份董事会发布公告称,由于接受证监会调查,提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刘姝威:我是从10月9日开始对蓝田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的。当这个分析结果出来的时候,我非常震惊。(刘姝威在研究中发现,蓝田股份的流动比率小于1,也就是说,它在一年内难以偿还流动债务;而蓝田的净营运资金是-27亿元,这意味着它在一年中有27亿元的短期债务无法偿还。)记者:通过这些指标,你得出什么结论?刘姝威:最后的判断就是说,它(蓝田)已经失去了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了,它是一个空壳。如果银行继续给它贷款的话,那么蓝田股份的债务负担会越来越重,它会无力偿还这些巨额债务的;那么对于银行来讲,那就更危险了。如果银行继续再给像蓝田这样的依靠银行贷款生存的这种空壳企业继续发放贷款的话,总有一天,银行就没有钱来支付已经到期的储蓄存款了,那么发生的局面是很可怕的。记者:你对自己的结论一直深信不疑吗?刘姝威:因为太简单了。如果我要是用我自己发明的方法,或者是我自己发明创造的一种标准来作出这个结论,我会小心翼翼的。但是蓝田这太明显了。记者:得出结论以后多久动手写这个论文?刘姝威:马上。10月26日,我毫不犹豫地写完之后就传真给《金融内参》编辑部了。(《金融内参》是《金融时报》的内部刊物,报送范围只限于中央金融工委、人民银行总行领导和有关司局级领导。)记者:什么时候登出来的?刘姝威:当天就登出来了。因为它只印了180份。(2001年10月26日,《金融内参》刊登了刘姝威的600字短文,此后不久,国家有关银行相继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新的贷款。)记者:是因为你这个600字的文章吗?刘姝威:这个我不知道。我想,按照正常情况,如果银行只因为我600字的文章就停了一家企业的贷款,这是不合常理的。2、瞿兆玉吼道:你把蓝田搞死了(文章发表后24天,刘姝威的工作单位忽然来了两个陌生人。)刘姝威:一个是中国蓝田集团总公司总裁瞿兆玉,另一个是副总裁陈行亮。我说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吗?他就把《金融内参》第16期的复印件拿出来了。我一看就特别地惊讶。然后他(瞿兆玉)就开始发脾气,他说,(由于)你的这篇文章,现在全国所有的银行都已经(对蓝田)停发贷款了。我们都快死了。我说你的财务报表上,至少你们2000年光是水产品的现金收入就有7亿元,你们怎么能会缺钱呢?然后他就喊起来,他说我们的业务都停了。记者:他们来的目的是什么?刘姝威:瞿兆玉说,你公开发表你的分析报告。我说可以啊。他说在你公开发表分析报告之前能不能让我们俩看一下。我说没有必要,如果你们要觉得我说错的话,你们可以公开进行反驳。临走的时候我说,我这样做是对蓝田负责任。说完这句话,瞿兆玉大吼了一声:你已经把蓝田搞死了!我也没吱声,就送他们下楼了。3、蓝田起诉苏征兵让我震惊(刘姝威原以为这件事很快就会过去,没想到事态的发展渐渐超出了她的预料。2001年11月26日,刘姝威把她对蓝田股份的分析过程写成了文字报告,递交给了有关领导。)刘姝威:在这篇文章当中,我首先说明了,在那篇文章当中的100字的现场描述是引自《粤港信息报》记者苏征兵的一篇文章。(《粤港信息报》记者苏征兵100多字的现场描述主要介绍了蓝田股份水产基地的冷清场面,它印证了刘姝威对蓝田2000年水产品收入达7亿元的怀疑,而当时刘姝威并未注明这段文字的作者。)刘姝威:然后12月1日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个让我很震惊的事情:我在互联网上看到一则报道,说蓝田起诉苏征兵了,是因为他发表了我引用的那100字的那篇文章,(蓝田)向苏征兵索赔20万元。记者:起诉苏征兵的消息为什么对你有那么大的震动?刘姝威:因为我在11月26日那个报告中提到这100字是引用苏征兵的。4、我接到了洪湖市法院的传票刘姝威:12月13日,我们所长给我打电话,说洪湖市人民法院给你送传票来了。(2001年12月13日,刘姝威接到了湖北省洪湖市人民法院的传票,案由是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诉刘姝威名誉侵权。在起诉状中,蓝田股份有限公司称刘姝威在文章里捏造事实,请求法院判令刘姝威公开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刘姝威:办理完了交接手续,我问民事庭庭长,说你知道这篇文章发表在什么地方吗?他说发表在《金融内参》上。我说你知道《金融内参》是什么密级的吗?报送范围是什么?他愣了,他说我不知道呀。我说你们怎么能够拿着蓝田窃取的国家机密作为证据来立案呢?你们怎么能够受理这个案子呢?最后他说,这不是我应该回答的问题。我接到诉状之后,马上给《金融内参》打电话,他们没有作任何表示。12月17日,我给瞿兆玉发去传真,说如果不撤销对我和苏征兵的诉讼,我将向全世界公开我的分析过程。当天下午瞿兆玉给我来电话,他说你知道吗,《金融内参》第19期发表声明了。当时我要比瞿兆玉找我的时候还要震惊,因为我对这件事一无所知。后来我才知道,12月12日《金融内参》第19期发表声明,说“本刊第16期刊载的《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一文,纯系作者个人观点”。12月28日,根据《保密法》,我向洪湖市法院提出管辖异议。5、恐吓信宣告1月23日是我的死期(法院的传票彻底打破了刘姝威平静的研究生涯。从2002年1月10日开始,刘姝威陆续收到了一些来历不明的恐吓邮件,这更给她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刘姝威:我(2002年)1月10日晚上8点多钟的时候,打开我的电子信箱,收到了4封恐吓信——就是“1月23日是你的死期”。记者:1月23日是什么日子?刘姝威:也就是我开庭的那一天。我立即拨了110,几分钟之后,负责我们这个地区治安巡逻的110的队长到我家来了。我把全部情况跟他说了。临走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你不要怕,我支持你。这是我从2001年12月13日接到传票以来得到的第一次公开的并且付诸于行动的保护和支持。我会永远记住他的,我会感谢他一辈子。记者:当时你真的很害怕吗?刘姝威:实事求是说,我当时一点都不怕。我怕也没有用。只是现在想起来后怕。我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我绝对不会说我这篇文章是错的。记者:你只是一个学者,而你所做的只是把你的研究结论,在一个不公开的属于机密的内参上发表了,为什么会让你的生活陷入另外一个世界?刘姝威:这是非常不正常的。它玷污了法律。6、庭审中止,蓝田也跌停了(从2002年1月3日开始,刘姝威向国内100多家媒体发去了她的分析报告《蓝田之谜》。不久,全国各大新闻单位纷纷对刘姝威与蓝田的纠葛给予了高度关注。)刘姝威:1月22日的时候,我收到洪湖市法院的一个用特快专递送来的通知书,说我提出的管辖异议他们还没有裁定,所以1月23日的庭审中止。何时开庭,另行通知。(而在此之前,事态的发展超出了刘姝威与蓝田股份的控制范围。今年1月12日,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瞿兆玉的继任者、董事长保田等10名公司管理人员被拘传。而此前改任中国蓝田总公司总裁的瞿兆玉也接受了有关部门的调查。今年1月21日、22日以及23日上午,生态农业被强制停牌,当天下午全线跌停。)7、我不希望不了了之记者:就是600个字,粉碎了一个上市公司的神话。这件事本身我们听起来就难以置信。不知道你作为当事人来说,你的个人感触是什么?刘姝威:我纠正你的说法,不是由于我的600字粉碎了一个神话。在我之前,证监会已经开始进行调查了。记者:但你是第一个吹响预警信号的人。刘姝威:那你太小看我们的银行家了。为什么不应该发放的贷款发放出去了,应该停发的贷款停不了呢?这说明一定有其他的因素在干扰。记者:你指的这个因素是什么?刘姝威: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话,瞿兆玉哪有那么大的本事上天入地,他为什么能那么迅速地就能拿到《金融内参》呢?如果这个因素你不消除的话,很难保证我们的信贷安全。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当中,这些因素是不可能存在的。而我以前的研究,就像瞿兆玉对我的评价一样——你太学术了。记者:你指的这个因素是权力吗?刘姝威:这个问题我想应该让公众来分析吧。记者:你认为会不了了之吗?刘姝威:我不希望不了了之。(目前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并没有撤销对刘姝威的名誉诉讼,这起官司何时开庭还是一个未知数。据了解,中国证监会正在对蓝田进行全面调查。相信不久,蓝田真相将大白于天下。)

人民银行总行领导和有关司级干部。

金融内参是什么刊物类型

人民银行总行领导和有关司级干部。

别想,你找银行分行行长以上的人借吧,证券公司高管那里也有,既然是内参,就不会公开发布的

一篇600字的短文,连我们的司法系统也要去凑这个“热闹”,居然鬼使神差般地让刘姝威成了被吿。当然,我决不是说刘姝威不能成为被告,而是说,刘姝威成为被告的理由实在荒唐。她的这篇600字短文是发表在《金融时报》内部刊物《金融内参》上,而这个《金融内参》报道的范围是有密级规定的,即只限于中央金融工委、人民银行总行领导和有关司局级领导的。而将刘姝威送上被告席会的惟一“依据”,就是这一600字短文的复印件。于是人们完全有理由这样推论,状吿刘姝威的人依仗使用非法手段获得的所谓属于“复印件”之类的“证据”,本身就是非法的,怎么能成为立案的“证据”?而且,高法曾有过明确规定:有关机关和组织编印的仅供领导部门内部参阅的刊物、资料等刊登的来信或者文章,当事人以其内容侵害名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然而,洪湖人民法院居然受理了。更有意思的是,整个“故事”起源于北京的《金融内参》,湖北的洪湖市的任何人都无资格接触这份带有密级性的内参,然而洪湖人民法院硬是不管司法管辖权之规定,硬要去趟这份浑水,还具体规定了为刘姝威案开庭的日子。于是刘姝威又要分出手来去应付外省外地的洪湖人民法院:在指出其非法性的同时,不得不准备上法庭的材料。整个“中国”又着实被刘姝威遭遇和精神“感动”了一把。

内参是什么刊物

新华社内参是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向党中央及省、部领导机关报送各种内参的统称。新华社内参是新华社主办的内部刊物,是向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提供内部情况的重要渠道。这些刊物根据不同内容,分别确定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种密级,供不同层次的领导同志查阅。 《新华社内参》是由新华通讯社主办,供特定级别领导阅看参考的刊物,以便决策者及时了解真实的民情动态和社会走向,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从而及时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推进社会发展。新华社通过自身内参报道权威、准确、及时、实用的特色和直达最高层的畅通无阻的渠道,一直在发挥着:“为领导同志掌握真实情况服务、为领导同志科学决策服务”的作用。通过内参反映情况,解决问题,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一大特色。实践证明,内参报道有着公开报道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所谓“内参”,指一种具有参考性质的内部信息传播载体及其工作机制。在中国新闻传播体制中,“内参”是独特的信息传播现象,也是中国新闻传播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参”是我们党和政府领导下进行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民意、了解实际的重要渠道。

新华社主办的内部刊物,是向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提供内部情况的重要渠道。这些刊物根据不同内容,分别确定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种密级,供不同层次的领导同志查阅。当然算是新闻,只不过其发行和阅读范围等都有严格规定,公开出版物是不应随便转载的。

是,内部刊物

新华社每天都要发若干条内参,最高级别的是<国内动态清样附页>,专门提供给中央政治局常委或委员参阅,一般反映极为重大和紧急的事态。其次是<国内动态清样>和国际<参考清样>,供省部级以上领导参阅,主要反映重要动态、敏感问题和重要建议。此外,新华社还编发内参刊物。面向地市级和司局级的是<内部参考>,反映问题的敏感度比“动态清样”要弱许多。最低一级的是<内参选编>,主要从《内部参考》和“动态清样”中选出部分不太敏感的内容,每周一期,发至县团级等基层干部阅读。

金融研究是什么刊物

《金融研究》属于人民银行系统自办发行的刊物。如果,你在邮局订不到,你直接联系当地人民银行办公室,帮你订。我们这里2013年度的订阅差不多要结束了。

不是国家单位,是个实业单位,主办其实是中国银行,中国银行是个企业主办: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但事实是CSSCI核心期刊,学术地位不错

维普数据库经济类核心期刊有138种,有北大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具体各期刊会有所不同~

其实核心期刊每年都在变,有增加有减少,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学会如何去查询这些核心期刊网页链接 打开这个链接搜索关键词就可以查到自己方向的期刊了。比我给您拿出所有的期刊目录好的多。

  • 索引序列
  • 金融内参是什么刊物
  • 金融内参是什么刊物啊
  • 金融内参是什么刊物类型
  • 内参是什么刊物
  • 金融研究是什么刊物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