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际汉语学报官网网址是多少号

国际汉语学报官网网址是多少号

发布时间:

国际汉语学报官网网址是多少号

(1)两岸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的建构机制与运作模式研究报告之四 ,《海外华文教育》,2015年第四期   (2)两岸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的建构机制与运作模式研究报告之三,《海外华文教育》,2015年第三期   (3)两岸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的建构机制与运作模式研究报告之二 ,《海外华文教育》,2015年第二期   (4)两岸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的建构机制与运作模式研究报告之一 ,《海外华文教育》,2015年第一期   (5)类型学视野下的广义名词谓语句框架,《厦门大学学报》,2015年第一期   (6)“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ffordances”,《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form and Modern Management (ERMM 2015)CPCI-SSH收录》,2015年4月   (7)Is Skill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Main Proble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gs?,《Quar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5年9月   (8)认知技能和汉语教学,《国际汉语学报》,2015年第六卷第一辑   (9)语言演化:多元视角之下--第六届演化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海外华文教育》,2015年第四期   (10)《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制定与《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的实施,《华文世界》,2015年6月   (11)探索以效果为导向的跨境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外教育合作》,2015年第一期   (12)认知负荷理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新视角,《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14年第12卷第五期   (13)加强跨境教育监管,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外教育合作研究》,2014年第一期   (14)复杂动态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 ,《国际汉语学报》,2014年第五卷第二辑   (15)东南亚汉语教学年度报告之四,《海外华文教育》,2014年第四期   (16)东南亚汉语教学年度报告之三,《海外华文教育》,2014年第三期   (17)东南亚汉语教学年度报告之二,《海外华文教育》,2014年第二期   (18)东南亚汉语教学年度报告之一,《海外华文教育》,2014年第一期   (19)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海外华文教育》,2013年第四期   (20)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东亚汉学研究》第三号,2013年   (21) 孔子学院云管理模式的探讨,《孔子学院发展研究》,2013年01月   (22) Expanding education openness to the foreign countries through innovating university training model--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utual recognition of credits and mutual/joint granting of degrees,Quar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3年01月   (23) 以效果为基础的对外汉语国别化教材开发 ,《国际汉语学报》,2012年12月   (24) 语言的模糊性及其成因探讨,《海外华文教育》,2012年06月   (25) On Quality Assurance Issue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Operating Schools,Qua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2年06月(28)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学分互认与学位互授的视角,2011中国留学论坛,2011年03月   (29) “国外汉语教师教材培训”特色及启示,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03月   (30) EDU0时代华文教学平台构建探讨,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01月   (31) 2010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高级研修班纪实,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06月   (32) 华文教育:汉语言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的协奏曲,《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06月   (33) 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趋势,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01月   (34) 对外汉语国别化教材开发的启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0年01月   (35) 厦门大学数字校园建设报告,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2009年08月   (36) 东盟十国教师需求分析报告,国家汉办邀请的调研报告,2009年04月   (37) 高校网络课程的有效应用研究,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9论文集,2009年03月   (38) 世界汉语数字化运营平台网络建设与分析报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论文,2009年03月   (39)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s and Syntax Categories,Proceeding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New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2007年06月   (40)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认定的问题及其思考,香港理工大学《两岸四地语文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05月   (41) 对外汉语网络教学平台的技术与应用,海外华文教育,2006年01月   (42) Designing Chinese Online Course: New roles for Educators,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2005年04月   (43) 特邀文章:中国新建理工大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些思路,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月   (44) 闽南文化定义的研究,«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01月   (45) Tell Me More Chinese-Beginner and Advanced,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onsortium,,2004年12月   (46) Current Developments of Chinese Internet and the emerging of Virtual Chinese Internet Culture ,Proceedings of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Conference,2001年12月   (47) The Setting Sun is Glorious,Australian Council for the Arts,2001年01月   (48) Characteristics of Australian Political rhetoric: Tactics of gaining public support and shirking responsibility,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000年09月   (49) State mixture modeling applied to speech and speaker recognition ,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1999年12月 Fuzzy nearest prototype classifier applied to speaker indentification[C]Greece:Proceedings of the European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techniques(ESIT' 99), DAT T,MICHAEL W,ZHENG TState mixture modelling applied to speech and speaker recognition, 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 (11-13) 1449- ISSN 0167-8655 (1999)Tran, D and Wagner, M and Zheng, TA Fuzzy Approach to Statistical Models in Speech and Speaker Recognition, Proceedings of the FUZZ-IEEE'99 Conference, 1999, Korea, 1275- (1999)Tran, D and Wagner, M and Zheng, T The Passage to China: Protocols, Culture and Language for Business, Calico Journal, 16, (4) 614-623 (1999)A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aesthetic features, Haifeng Publishing House, Fuzhou, ISBN 7-80597-226-5/8 (1999)Characteristics of Australian Political Language Rhetoric:Tactics of gaining support and shirking 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4 EJ ISSN 1404-1634 (2000)Proposal: new Novel: Dreams of Gold,Australia Council for the Arts, 1 (2000)Current Developments of Chinese Internet and the emerging of Virtual Chinese Internet Culture Proceedings of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Conference, 4-6 December 2000,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EJ (2001),UK:NTell Me More Chinese, CALICO Journal, Volume 21 Number 3, 671-680 Beginning Chinese (Mandarin), CALICO, 8/00, (8) 1-9 (2000) Zheng, T,The Nine Songs: its mystery and the Form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2002,AIssues related to visual and phonological channel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2004,USA Designing On-line Chinese Language Courses: New Roles for Educators 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2005, The SettingSun is Glorious,Australian Council for the Arts,2001,01; Expanding education openness to the foreign countries through innovatinguniversity training model--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utual recognition ofcredits and mutual/joint granting of degrees,Journal of ChineseStudies,2013,01;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s andSyntax Categories,Proceeding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New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2007,06; On QualityAssurance Issue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Operating Schools,Journal ofChinese Studies,2012,

刘乐宁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教授、中文部主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和国际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学术期刊《海外华文教育》、《国际汉语》、《国际汉语学报》、《广州华苑》、《对外汉语研究》顾问。

国际汉语学报官网网址是多少

《海外华文教育》(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是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创办的学术期刊,《国际汉语学报》是其姊妹刊。2000年正式创刊,旨在进一步加强同海内外华文教育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服务于海外华文教育, 以繁荣海外华文教育和促进中外文化教育交流为宗旨,力求全面、系统、迅速地反映与海外华文教育有关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交流世界各地华文教学经验,及时提供新的学术动态;注重从各国或地区华文教育的实际出发,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华文教学中带有规律性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问题。 从2011年3月第1期(总第58期)起正式改版,《海外华文教育》面向世界华文教育,为广大海内外读者开启了一扇了解世界华文教育的窗口,提供了一片理论探索和经验交流的园地,在国内对外汉语研究类杂志中影响较大,引用率和转载率均名列前茅。著名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张朋朋、刘乐宁、姚道中、吕必松等都曾在《海外华文教育》上发表文章。该刊现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稿件一率严格登记,内稿一率送交外审,坚决杜绝人情稿、关系稿。

(1)Mechanisms underlying syntactic and semantic processing of Chinese simple sentences,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1年09月(2)周梦蝶诗歌中“雪”的物质想象研究,《台湾诗学学刊》,2010年10月(3)语言符号意义的生成与建构,台湾学生书局,2010年10月(4)现代汉语位移结构的范畴化及其认知解释,《国际汉语学报》,2010年09月(5)猫族隐喻与都市生态,《南国人文学刊》,2010年08月(6)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与展望,《厦门大学学报》,2010年08月(7)语言认知的认知特性与教材编写策略 《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3期(8) “法”的词缀功能与相关动词语义结构,香港大学《中西文化》,2009年11月(9)汉语句法的认知加工及其脑区机制,《阅江学刊》,2009年10月(10)大脑枕叶语言功能的研究进展,《中国康复与理论研究》,2008年12月(11) 从名词小句看汉语动词不定式结构,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2008年10月(12) An event-related neuronimaging study of prepositions processing in Chinese: Is N280 a specific component for closed-class words?,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08年09月(13) 余光中诗歌的一种社会心理解读,《韩中言语文化研究》,2008年09月(14) V法结构的演变及其动因,《中国语言学报》,2008年07月(15) 从名词小句看汉语动词不定式结构,《汉语学报》,2008年06月(16) 现代语法理论下的汉语被动句研究的走向,《理论月刊》,2008年03月(17) 非谓谓语句的空主语的句法语义特征,《语言科学》,2008年03月(18) The State of “Prepositions” in Modern Chinese: 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Neuroscience Bulletin,2007年10月(19) 犁青诗歌诗意风格的心理语义分析,台湾大安出版社,2007年08月(20) 可靠的改良主义,《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7月(21) “X了”的词化、虚化及其机制,《汉语学习》,2007年06月(22) 言语障碍的语义加工的神经机制,《中国康复》,2007年06月(23) 操汉语失语症患者动词配价的神经语言学研究,《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2007年05月(24) 痖弦诗歌的语义风格解析,《痖弦诗歌神性与魔性》,2007年05月(25) 论知识管理框架下的知识创新与人的认知因素,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月(26) 解释学视野下的今古文经学之争,《先秦两汉学术》(台湾),2007年03月(27) 现代汉语连动式研究概观,《语言文字学》,2007年02月(28) 语言机制与脑区功能的动态结构分布关系述论,《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论集》,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年01月(29) 中国语言学2005年研究概况,《中国学术年鉴》,2006年12月(30) 空主语的性质、分类及其相关问题,《外语研究》,2006年11月(31) 现代汉语连动式研究概观,《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0月(32) On the Studies of the Cerebellum and Its Linguistic Function,Trends in Neurosciences,2006年07月(33) 清代江淮官话与《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韵母系统,《音韵论集》,中华书局,2005年10月(34) 《小脑与认知》述评,《当代语言学》,2005年10月(35) 试论“完了”的虚化过程,《语言科学》,2005年07月(36)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声母系统的几个问题,《语言研究》,2005年06月(37) 依人写史,开启后学,《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4月(38) 神经语用学及其相关问题,《语言科学》,2003年01月(39) 论诗歌语言对普通语言的性质与意义之超越,《异端与开拓:中国语文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12月(40) 《中原音韵》研究述评,《汉语史研究集刊》,巴蜀书社,2002年11月(41) 论诗歌语言的建构及其对语法意义的消解,《国文学报》(台湾),2002年11月(42) 民族对音比较法与汉语音韵学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年04月(43) 透视分离法与近代汉语语音研究,《古汉语研究》,2002年03月(44) 论《史记》中“VP之NP”结构的句法语义功能,《纪实与浪漫——史记国际研讨会论文》,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03月(45) 《尔雅》与汉语语源学研究方法,《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2月(46) 论《尔雅》的语源训释条例及其方法论价值,《语言研究》,2001年12月(47) 《尔雅》成书时代新论,《辞书研究》,2001年12月(48) 20世纪大陆《中原音韵》研究的历史回顾,《汉字文化》,2001年09月(49) 二十世纪中国近代音研究的历史分期,《汉语音韵学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000年08月(50)国语运动与汉语语音研究,文史杂志,2000年08月(51) 1870:十九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分期论说,《外语学刊》,1999年09月(52)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体例与性质,《辞书研究》,1999年02月(53) 论《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反切特点,《中国学研究》,1998年10月(54) “什么”语源的方言补正,《中国语文》,1998年06月(55) 论《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音系性质及其语音史地位,《古汉语研究》,1998年06月(56)词库与句法关系的新视野——平行构架理论的词汇及语义倾向性分析,(同高明乐合作)《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3期(57) 隐喻的终极——论诗歌文本的“彼岸”想象,台湾尔雅出版公司,2011年06月(58) 隐地诗歌的“时间词”隐喻,台湾尔雅出版公司,2011年06月(59) 萧萧诗歌的“白色”想像,《简约书写与空白美学》,台湾万卷楼出版公司,2011年04月(60) 身世同构及其文化隐喻,《中语中文学》(韩国)总第48期,2011年04月(61)18-19世纪欧洲汉语教学研究:《汉语手册》前言(1863),《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第1期(62) 十九世纪汉语的传播与流变:《汉语手册》绪论(1863),《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第3期(63) 从言意之辨到语义解构——对钱钟书“字名论”的阐释,《东亚汉学研究》(日本),2012年05月(64) 汉语“V双+N单”结构歧义的认知研究,《中文学术前沿》(第三辑),2012年04月 (65) 汉语“V上/下”动趋构式的语义类型及其范畴化,《槿山安秉均荣休纪念文集》韩国首尔,2012年01月(66) “X以”的成词过程——以“加以”为例,《古汉语研究》,2011年11月(67) On the Infinitive Structure in Chinese from the Noun Small Clause,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2年06月(68) 十九世纪英国汉学中的上海方言的音类与词类(译文),《国际汉语学报》,2012年06月(69) 十九世纪英国汉学中的汉语与汉字特征述论(译文),《海外华文教育》,2012年06月 (70) Cognitive analysis on the syntactic property of preposition in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汉语二语习得中介词的词类属性及其认知机制),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CASLAR,NEW YORK),2012年06月(71)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构建,《阅读白灵》,台湾秀葳出版公司,2012年06月(72)汉语特征研究的三个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报【报纸日期】2012-11-26 (73)语言艺术学科构建的历史观照——《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述评 方环海; 张洁琳; 林馨 国际汉语学报 2013-01-31   (74) 西方汉学中汉语词类研究的特征意识,《东亚汉学研究》(日本),2013年09月   (75) 认知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海外华文教育》,2013年06月 (76) The Nature,Distribution and Relevant Questions on Null Subject in Chinese,Quar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3年06月 (77) 中国语言艺术学科的历史观照,《国际汉语学报》,2013年01月 (78) 17-18世纪西方汉学中的汉语词类观,《东亚人文学》(韩国),2013年01月

国际汉语学报官网网址是多少页

《海外华文教育》(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是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创办的学术期刊,《国际汉语学报》是其姊妹刊。2000年正式创刊,旨在进一步加强同海内外华文教育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服务于海外华文教育, 以繁荣海外华文教育和促进中外文化教育交流为宗旨,力求全面、系统、迅速地反映与海外华文教育有关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交流世界各地华文教学经验,及时提供新的学术动态;注重从各国或地区华文教育的实际出发,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华文教学中带有规律性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问题。 从2011年3月第1期(总第58期)起正式改版,《海外华文教育》面向世界华文教育,为广大海内外读者开启了一扇了解世界华文教育的窗口,提供了一片理论探索和经验交流的园地,在国内对外汉语研究类杂志中影响较大,引用率和转载率均名列前茅。著名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张朋朋、刘乐宁、姚道中、吕必松等都曾在《海外华文教育》上发表文章。该刊现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稿件一率严格登记,内稿一率送交外审,坚决杜绝人情稿、关系稿。

网络环境下的汉语学习策略研究,《汉语教学学刊》第5辑,李晓琪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意义与形式、流利与准确——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两个问题,《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第1期国外汉语师资远程培训网络资源建设,《汉语教学学刊》第3辑,李晓琪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基于网络的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制作与应用,《对美汉语教学论集》,程爱民等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基于资源策略的网络学习模式,《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2期。基于WEB的对外汉语教材编著系统:理论依据与设计开发,《外语电化教学》2006年第6期。 国外汉语师资培训网上测试系统设计(第一作者), 《海外华文教育》2006年第4期。汉语教材编写研究,《中国语言学年鉴》(1999-2003)上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言学年鉴》编委会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10月出版。 澳大利亚中小学汉语教师培训与教学考察报告(第二作者),《海外华文教育》2006年第1期。 “乘风汉语”的中国文化教学研究,《<乘风汉语>教学设计与研究》,刘颂浩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7月出版。美国常用汉语教材分析,《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三辑,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12 以网络为媒介的对外中国文化教学研究,《文艺报》(理论建设版),2005年6月2日第59期第7版。网络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交互”,《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张普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文学语言的语料库研究方法,《文艺报》(理论与争鸣版),2004年3月25日第33期第2版。基于WEB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料库建设及在线检索程序开发,《海外华文教育》2003年第3期。 因特网第二语言学习课件的设计原则与制作方法刍议,《对外汉语论丛》第二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祝颂”言语行为的汉英对比,《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3期。计算机自适应测试及其在因特网第二语言测试中的应用,《海外华文教育》2001年第3期。基于因特网的华文现代远程教学实践,《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增刊(教学论文专辑)。 略论东南亚华裔学生华语学习词典的编纂,《辞书研究》2001年第4期。21《华语学习词典》简介,《海外华文教育》2000年第2期。22 略论华文现代远程教学网站的建设,《海外华文教育》2000年第1期。 语料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23《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4期。24 因特网与远程教育概观,《海外华文教育》1998年第1期。2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2期。26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华语教育个案调查与分析,《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第2期。 《英汉对比研究》的特色,《现代外语》1995年第2期。27对外汉语教材中课文词语汉译英的原则与方法,《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2期。28汉英时间观念差异及其在词语中的反映,《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第一集,第67—71页,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编,延边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29功能和形式的关系及其处理原则——编写对外汉语功能教材的几点体会,《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30英美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负迁移,《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3期。31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功能——形式关系及其处理原则,《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2期。32用复合词表示的明喻,《大学英语》1987年第4期。 小议多余否定,《大学英语》1987年第2期。33论汉语教材开发的技术支撑,国际汉语学报,2010年11月。

国际汉语学报官网网址是多少啊

《海外华文教育》(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是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创办的学术期刊,《国际汉语学报》是其姊妹刊。2000年正式创刊,旨在进一步加强同海内外华文教育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服务于海外华文教育, 以繁荣海外华文教育和促进中外文化教育交流为宗旨,力求全面、系统、迅速地反映与海外华文教育有关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交流世界各地华文教学经验,及时提供新的学术动态;注重从各国或地区华文教育的实际出发,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华文教学中带有规律性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问题。 从2011年3月第1期(总第58期)起正式改版,《海外华文教育》面向世界华文教育,为广大海内外读者开启了一扇了解世界华文教育的窗口,提供了一片理论探索和经验交流的园地,在国内对外汉语研究类杂志中影响较大,引用率和转载率均名列前茅。著名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张朋朋、刘乐宁、姚道中、吕必松等都曾在《海外华文教育》上发表文章。该刊现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稿件一率严格登记,内稿一率送交外审,坚决杜绝人情稿、关系稿。

方环海,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汉语学报》《海外华文教育》编辑部主任、《海外华文教育动态》《孔子学院发展研究》以及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副主编。兼任教育部国家语委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国际饶宗颐研究学会副会长、国际汉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音韵学会理事、Journal of Critical Methodology and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国际编委等。

国际汉语教学学报官网网址是多少

国际汉语教师协会(简称ICA),是专业从事国际汉语教师培训、考核和外派的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登录它的官方网站有各地的报名机构联系方式。

报名条件1、大专以上学历;2、在校生大二以上;3、留学人员可放宽到高中毕业或高三在读。

第一学历是专科,第二学历是本科可以报名吗?

主 办: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主 编:周小兵编 辑:《国际汉语》编辑部出版: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周期:半年 发 行:面向海内外创刊时间:2011年(辛卯年)5月 国际汉语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管理,课外辅导,汉语习得,教学大纲,汉语教学史等。 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建设:教材编制(纸质与多媒体等),教辅教具研发,多媒体课件制作,学习网站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教材史等。 汉语师资培训和研究生培养:师资培训模式,方法,教材,课程,能力标准与证书等;研究生培养模式,教学法,教材建设,实习,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建设,管理机制等。 国际汉语测试:各级、各类、各国的汉语测试,测试理论,测试方法等。 国际汉语教育技术:教学软件,教材编写辅助程序,测试软件,研究软件,中介语语料库,相关数据库等。 汉语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汉语国际传播;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汉语传播史等。 汉语国际应用:世界各国汉语现状及标准、汉语在海外使用的本土化信息、汉语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汉语汉字的标准化国际化等。 其他内容:各地汉语教育概况,汉语和中华文化项目管理与运作,其他语言的国际教育、传播、应用研究,问题征集与答疑,硕博论文部分或摘要选登等。 本刊接受中、英文稿件。作者的稿件应是未在其他期刊或论文集中公开发表过的作品,请在来稿中明确说明所投稿件系专投稿,不存在一稿多投问题。 本刊严格实行匿名审稿制度。作者可以选择邮寄或e-mail投稿(两种方式只选其一)。为了匿名审稿的需要,请将个人信息(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研究方向、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放在与正文内容相独立的首页,并在正文中隐去所有与作者相关的信息。 稿件评审结果将在收稿日起3个月内通知作者。如3个月后未获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稿件被录用的作者接到本刊用稿通知后,请按照本刊编辑体例做最终的修改定稿,发至本刊编辑部电子信箱。电子文本请用纯文本(TXT)或MS-WORD(DOC)格式。 来稿文责自负。编辑部对采用稿件有分期发表、文字修改及学术性删节等的权利。作者如不同意修改,请予以注明。 本刊不接受寄给个人的稿件。所有来稿务请直接寄送到编辑部,以免延误、丢失。 本刊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审稿费和版面费,实行优稿优酬。稿件录用刊出后,将赠送作者样刊2册。 稿件一经录用,文章的光盘版版权、网络版版权即属本刊所有,编辑部不再另行通知,所付稿酬已经包括光盘版及网络版稿酬。 限于人力,本刊不予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对作者所提供的原始照片等材料将根据作者要求退还。联系方式地 址:中国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国际汉语》编辑部 (邮编:510275) 主编发刊词(节 选)1982年,我开始教外国人汉语。很希望有个刊物,讲怎样上好课,怎样解决教学难题。那一年,来华留学生全国只有几千人。2009年5月,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成立,筹办刊物成为可能。这一年来华留学生达到23万,海外学汉语的人有4000万。创办服务国际汉语教学的刊物,显得更为迫切。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国际汉语》终于跟读者见面了!刊物的目标,是反映全球汉语教学、传播、应用的情况和研究成果,为全球汉语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服务。教学资源是本刊重要内容。面向教师,促进教学是本刊重要原则。国际化、跨学科是本刊追求。本刊编委来自多国。除汉语和汉语教学专家,还有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英语教学专家。我们希望,在审稿、编稿上向国际刊物靠拢;在作者、内容上加大海外比例,使刊物更凸显跨学科特点,更加名符其实。本刊力求形式多样,以满足内容多样化的需求。刊物是作者、编者、读者交流的平台。平等的交流,多向互动的交流,用心的交流,才能培育出好刊物。人培育刊物,刊物也培育人。作为读者和作者的桥梁,我们会尽力实现这种交流,致力于把《国际汉语》建设成国际汉语工作者精神和心灵交流的家园。  周小兵 2011年1月26日 发刊词………………………………………………………………………………………周小兵教学与习得解决汉字难学的对策………………………………………………………………………江 新关于“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 刘颂浩文化教学定位与教学内容取向……………………………………………………………李 泉语言习得与汉语课任务的设计……………………………………………………………温晓虹英语母语者的汉语结果补语习得研究……………………………………………………袁博平海外汉语教学笔谈汉字文化圈内的“汉语文化”教学………………………………………………………古川裕汉语教学在海外与在中国内地的区别……………………………………………………华卫民行为文化对汉语学习的重要性……………………………………………………………史 昆国别教学资源新加坡汉语文化教材设计的沿革与反思………………………………………吴英成 罗庆铭近十年来泰国汉语教材的研发与采用概况………………………………………………谭国安汉语作为外语环境下的教材编写――以面向法国人的《汉语入门》为例……………吴勇毅教材研发课文内容的交际性和知识性问题…………………………………………………………吴中伟从《汉语乐园》的开发谈多媒体教材设计…………………………………………………张 健海外汉语文化辅助教材开发策略研究……………………………………………………张 英汉语文化教材出版现状与开发策略………………………………………………………郭 力教师发展汉语教师的素质和师资培养的针对性……………………………………………………陆俭明汉语课堂韩国高中汉语教学实例:《我喜欢打篮球》教案设计及实施………………………… 张竞楠怎样教语气助词“了”……………………………………………………………………徐韵如教学资源评介描写全球华语实态,突破语言规范观――《全球华语词典》述评……………………冯学峰中外合编汉语教材的新探索――《走遍中国》主编访谈………………………………苏丹洁调研报告汉语文化教材用户调查分析报告…………………………………………………徐霄鹰 王 蓓

  • 索引序列
  • 国际汉语学报官网网址是多少号
  • 国际汉语学报官网网址是多少
  • 国际汉语学报官网网址是多少页
  • 国际汉语学报官网网址是多少啊
  • 国际汉语教学学报官网网址是多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