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工程力学论文参考文献2018年

工程力学论文参考文献2018年

发布时间:

工程力学论文参考文献2018年

[1] 赵中秋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05) [2] 储保平, 叶玲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 中国电力教育, 2007,(S4) [3] 潘德军 失效专利也是一种资本[J] 汽车工业研究, 2001,(01) [4] 程强, 丁虹, 王达 工程结构失效事故两例剖析[J] 力学与实践, 1999,(02) [5] 胡黄卿 机械密封的失效分析[J] 中国设备工程, 2001,(06) [6] 吴晓明, 赵梅芳, 蒋登峰, 沈邦兴 C5235A型机床可靠性指标计算和分析[J] 湖北工学院学报, 2003,(01) [7] 龚仁浦 机械密封的失效及分析[J] 化工设备与防腐蚀, 1999,(03) [8] 牟洁琼, 朱兴元 集装箱变形的有限元分析[J] 江苏船舶, 2002,(04) [9] 周志革, 武一民, 崔根群, 刘剑, 刘志恒 冷挤压模的有限元分析[J] 模具工业, 2003,(05) [10] 张永军, 徐平轩, 周伯勋 浅谈剔除产品早期失效[J] 航空兵器, 2003,(05) [1] 侯雪筠,郭振伟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01) [2] 郭春林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8,(06) [3] 李彬,肖颖 浅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06) [4] 陈文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1) [5] 彭爱新 浅谈小企业内部控制效益原则[J] 硅谷, 2008,(04) [6] 张敏,马熔蓉 企业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究[J] 财经政法资讯, 2006,(05) [7] 欧素芬 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的若干基本问题[J] 经济研究参考, 2008,(05) [8] 谭宇辉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意识的初步探讨[J] 大众科技, 2008,(01) [9] 刘素芝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J] 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 2008,(01) [1] 邹文利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及其对策[J] 福建建材, 2007,(05) [2] 胡爱君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原因及对策探析[J] 企业活力, 2006,(08) [3] 王涛 浅论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成因与对策[J]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2006,(19) [4] 陆菊萍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与对策[J] 江南论坛, 2006,(01) [5] 徐金生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成因与对策[J] 中国储运, 2003,(04) [6] 赵中秋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05) [7] 李玉楼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成因、表现与对策[J]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03,(01) [8] 王涛 浅论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成因与对策[J]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2006,(21) [9] 薛红民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 皖西学院学报, 2004,(06) [10] 马永红,杨颖霞,李芳玮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1] 雷虹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成因与对策[J] 发展研究, 2006,(11) [2] 李玉楼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成因、表现与对策[J]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03,(01) [3] 薛红民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 皖西学院学报, 2004,(06) [4] 马永红,杨颖霞,李芳玮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5] 王慧娟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分析及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 2006,(04) [6] 付玉节 ,魏敏 如何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现象?[J] 河南科技, 2004,(11) [7] 弓锋伟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 经济师, 2003,(10) [8] 赵中秋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05) [9] 刘豆山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与对策[J] 前沿, 2004,(03) [10] 陆菊萍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与对策[J] 江南论坛, 2006,(01) 外文没找到,不好意思了,你请老师帮忙吧

这东西网上搜呀!

2018年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电子商务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目的是培养系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各类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业务流程,能熟练运用电子商务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网站及系统建设和安全维护工作、电子商务管理业务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基本简介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通俗的说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就是利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当企业将它的主要业务通过企业的内联网、外联网、及互联网与企业的职员、客户、供销商及其合作伙伴直接相连时,其中发生的活动就是电子商务。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培养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管理、法律和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具有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方法改善企业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电子商务高级专门人才。折叠专业方向电子商务专业有六个专业方向:网站设计与程序方向、网络营销编辑方向、网络产品规划方向、企业信息化、个人网络创业及银行卡的研发方向。电子商务专业在不同高校里要求的课程也是不一样的,一些院校注重电子商务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还有一些院校会把课程重点放在商务模式上面,这些主要体现在这个专业所在的院系,有的在管理学院,有的会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有的会在软件学院,在这样各个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专长也会有一定的区别。就业方向专业毕业后,可从事银行的后台运作(网络运作)、企事电子商务就业业单位网站的网页设计、网站建设和维护、或网络编辑、网站内容的维护和网络营销(含国际贸易)、企业商品和服务的营销策划等专业工作,或从事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电子商务活动的策划与运作、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与维护工作以及在各级学校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等工作。专科学生,还可以在呼叫中心从事电话营销、电子商务助理等文职的工作。一般的年薪在15W左右还是比较不错的,值得推荐。

[1]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J]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卷(期数):页码 [2]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高等教育研究,2003,5(1):18- 没有卷的就直接写2003(1)(本条为期刊杂志著录格式) [3] 谭丙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2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5-(本条为中文图书著录格式) [4]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页码(本条为硕士、博士论文著录格式) [5]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N]人民日报,2005-06-(本条为报纸著录格式) [6]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C]// 作者姓名论文集名称城市:出版单位(社),年代:页码(本条为论文集著录格式) [7] 外国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M]译者(名字),译城市:出版单位,年代:页码(本条为原著翻译中文的著录格式,多个译者可写为:***,***,***,等译)

按照GB/T 7714-2015 《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期刊论文作为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1] 刘知新.再谈更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问题[J].化学教育,2014,35(3):3-6.[2] 王磊,周冬冬,支瑶,等.学科能力发展评学教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01):28-34.

工程力学论文参考文献近五年

土力学实验的仿真软件研制土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桥隧工程等专业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到土力学实验中,可以将土力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形象逼真地展示给学生。使用可视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文字、图片、视频整合到一起,可以将土体试样受力与变形过程展现出来,直到试样破坏。张百红[2]利用Matlab软件的热分析功能模块进行土力学的非饱和土渗流计算,结果表明使用Matlab软件对平面渗流场的求解,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可以用来计算较复杂的例题。王常明[3]用BorlandC++Builder可视化开发环境开发了土力学实验模拟程序,用3DMax软件和Authorware多媒体程序编著演示部分。肖昭然[4]用Authorware平台开发土力学三轴实验课件的方法,并介绍了课件的结构流程、设计理念以及理论基础,在此平台上,学生能够完成对三轴实验的计算机模拟操作。这些仿真软件的应用,不仅能方便学生在实验前进行模拟操作训练,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土力学课程的基本原理。本文使用VB程序研制了土力学实验仿真软件,介绍了该仿真软件的功能特点。1、软件的开发程序语言计算机仿真实验是通过相应的模拟程序在计算机上来完成实验过程的。我们选用的开发程序为VB(VisualBasic的简称),这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种可视化应用程序开发工具。VB采用可视化的开发图形用户界面的方法,使用者一般不需要编写大量程序源代码去描述界面的外观和位置,而只要把需要的控件拖放到程序屏幕上的相应位置即可,使用者只要掌握常用控件的用法就可以建立实用的应用程序。程序运行通过后,可以形成可执行文件,点击该文件就可以进入仿真软件的用户界面。完成后的土力学实验仿真程序界面如图1所示。2、仿真软件的功能1实验步骤及相关理论的查找功能为使学生易于理解和使用,在仿真软件中介绍实验中试样的制作、施加荷载、观测的技术要领和详细过程。仿真软件中提供查找功能,学生可以在软件中方便的查阅与本实验相关的理论及相关的国家技术规范。比如在进行“直剪实验”时,可以在该软件上点击“步骤查询”这个按钮,这样就可以看到该实验步骤分为五步,分别为“(1)环刀切取试样;(2)试样放入盒中;(3)调整量力环百分表读数为零

力学无处不在,机械、土木、水利、航天航空、汽车、医学、图像处理、信号、控制、爆炸、材料、生物、化学、环境等等都需要一定量的力学。但这正是我们吃亏的地方:我们仅仅掌握了一种处理问题的手段,而不是掌握了资源!力学是没有一个具体的行业来支持的。所以招聘的时候,人家总是在问:力学,力学是干什么的?力学不就是物理吗?然后你需要花费1到2个小时来给他们讲解一下力学如何有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的划分越来越细。一个人穷其一生之力也很难在一个学科的某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更何谈集其大成!而力学系的课程量十分繁重,几乎在工科类的专业中是最累的。数理方程、弹性力学、有限元、计算方法、材料力学、实验力学等统统要学!更为要命的是,如果要继续研究力学的话,这些东西几乎都用不上!因为这些学科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百尺竿头而很难更进一步了!所以当代的力学工作者都在寻求好玩的东西,于是,纳米、生物、新材料等都披挂上阵!发表nature,science,prl,pnas者大有人在,并且洋洋自得,美其名曰:科研!但是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要走向社会,去解决与社会有关的力学问题!社会上很少有专门研究力学的机构,并且即便是研究了,发表了很多sci论文,但其实是与社会完全脱节的。招聘的时候,一般会要一个学机械的,但是很难要一个学力学的。尽管你会解方程,会建立模型,但是那些在实际中并不需要。大部分力学专业的学生都会夸夸其谈,追求新奇好玩。但是你所解的方程都是理想化的模型,给你方程你会求解。但是实际中的问题并非都是理想模型,需要安全可靠,需要人来做实验!实际中的信号怎么获取来的?如何考虑动态效应?实际中的梁是固支还是铰支,还是加权平均?实际中的应力分布如何,是否简单地用公式算出来?实际中的桥梁、大坝受力如何?是否用弹性力学直接可以求解?地震可以预测吗?天气可以预测吗?植物生长可以预测吗?纵观国内的力学,也有几家在考虑将专业与就业结合起来。例如华南理工的交通学院成立桥梁专业,同济大学的力学与航天与土木结合,北航西工哈工与航天航空结合,北理工与军工结合等等。但是大部分的力学专业都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没有钱!学生找工作不好!这样的专业设置需要深思。

工程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这东西网上搜呀!

土力学实验的仿真软件研制土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桥隧工程等专业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到土力学实验中,可以将土力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形象逼真地展示给学生。使用可视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文字、图片、视频整合到一起,可以将土体试样受力与变形过程展现出来,直到试样破坏。张百红[2]利用Matlab软件的热分析功能模块进行土力学的非饱和土渗流计算,结果表明使用Matlab软件对平面渗流场的求解,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可以用来计算较复杂的例题。王常明[3]用BorlandC++Builder可视化开发环境开发了土力学实验模拟程序,用3DMax软件和Authorware多媒体程序编著演示部分。肖昭然[4]用Authorware平台开发土力学三轴实验课件的方法,并介绍了课件的结构流程、设计理念以及理论基础,在此平台上,学生能够完成对三轴实验的计算机模拟操作。这些仿真软件的应用,不仅能方便学生在实验前进行模拟操作训练,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土力学课程的基本原理。本文使用VB程序研制了土力学实验仿真软件,介绍了该仿真软件的功能特点。1、软件的开发程序语言计算机仿真实验是通过相应的模拟程序在计算机上来完成实验过程的。我们选用的开发程序为VB(VisualBasic的简称),这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种可视化应用程序开发工具。VB采用可视化的开发图形用户界面的方法,使用者一般不需要编写大量程序源代码去描述界面的外观和位置,而只要把需要的控件拖放到程序屏幕上的相应位置即可,使用者只要掌握常用控件的用法就可以建立实用的应用程序。程序运行通过后,可以形成可执行文件,点击该文件就可以进入仿真软件的用户界面。完成后的土力学实验仿真程序界面如图1所示。2、仿真软件的功能1实验步骤及相关理论的查找功能为使学生易于理解和使用,在仿真软件中介绍实验中试样的制作、施加荷载、观测的技术要领和详细过程。仿真软件中提供查找功能,学生可以在软件中方便的查阅与本实验相关的理论及相关的国家技术规范。比如在进行“直剪实验”时,可以在该软件上点击“步骤查询”这个按钮,这样就可以看到该实验步骤分为五步,分别为“(1)环刀切取试样;(2)试样放入盒中;(3)调整量力环百分表读数为零

工程热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同志你好:  以下是我总结的材料,请核对后使用  祝愿你工作愉快  工程热力学  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中,物质系统在平衡时的性质和建立能量的平衡关系,以及状态发生变化时,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学科。  工程热力学是热力学最先发展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和其他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及其应用,是机械工程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工程热力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热力系统、热力平衡、热力状态、热力过程、热力循环和工质的分析研究,改进和完善热力发动机、制冷机和热泵的工作循环,提高热能利用率和热功转换效率。  为此,必须以热力学基本定律为依据,探讨各种热力过程的特性;研究气体和液体的热物理性质,以及蒸发和凝结等相变规律;研究溶液特性也是分析某些类型制冷机所必需的。现代工程热力学还包括诸如燃烧等化学反应过程,溶解吸收或解吸等物理化学过程,这就又涉及化学热力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工程热力学是关于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研究的方法是宏观的,它以归纳无数事实所得到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作为推理的基础,通过物质的压力 、温度、比容等宏观参数和受热、冷却、膨胀、收缩等整体行为,对宏观现象和热力过程进行研究。  这种方法,把与物质内部结构有关的具体性质,当作宏观真实存在的物性数据予以肯定,不需要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作任何假设,所以分析推理的结果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而且条理清楚。这是它的独特优点。  古代人类早就学会了取火和用火,不过后来才注意探究热、冷现象的实质。但直到17世纪末,人们还不能正确区分温度和热量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本质。在当时流行的“热质说”统治下,人们误认为物体的温度高是由于储存的“热质”数量多。1709~1714年华氏温标和1742~1745年摄氏温标的建立,才使测温有了公认的标准。随后又发展了量热技术,为科学地观测热现象提供了测试手段,使热学走上了近代实验科学的道路。  1798年,朗福德观察到用钻头钻炮筒时,消耗机械功的结果使钻头和筒身都升温。1799年,英国人戴维用两块冰相互摩擦致使表面融化,这显然无法由“热质说”得到解释。1842年,迈尔提出了能量守恒理论,认定热是能的一种形式,可与机械能互相转化,并且从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差计算出热功当量。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于1840年建立电热当量的概念,1842年以后用不同方式实测了热功当量。1850年,焦耳的实验结果已使科学界彻底抛弃了“热质说”。公认能量守恒、能的形式可以互换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客观的自然规律。能量单位焦耳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热力学的形成与当时的生产实践迫切要求寻找合理的大型、高效热机有关。1824年,法国人卡诺提出著名的卡诺定理,指明工作在给定温度范围的热机所能达到的效率极限,这实质上已经建立起热力学第二定律。但受“热质说”的影响,他的证明方法还有错误。1848年,英国工程师开尔文根据卡诺定理制定了热力学温标。1850年和1851年,德国的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先后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证明了卡诺定理。  1850~1854年,克劳修斯根据卡诺定理提出并发展了熵的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确认,对于两类“永动机”的不可能实现作出了科学的最后结论,正式形成了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热力学。同时也形成了“工程热力学”这门技术科学,它成为研究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论基础,使内燃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喷气推进机等相继取得迅速进展。  与此同时,在应用热力学理论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还发展了热力学的数学理论,找到了反映物质各种性质的相应的热力学函数,研究了物质在相变、化学反应和溶液特性方面所遵循的各种规律 。1906年,德国的能斯脱在观察低温现象和化学反应中发现热定理;1912年,这个定理被修改成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形式。  二十世纪初以来,对超高压、超高温水蒸汽等物性,和极低温度的研究不断获得新成果。随着对能源问题的重视,人们对与节能有关的复合循环、新型的复合工质的研究发生了很大兴趣。

综述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工程热力学是热力学最先发展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和其他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及其应用,是机械工程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而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研究不同温度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在机件的冷、热加工过程中包含有大量复杂的热传递过程。 Abstract: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is one of the earliest development branch of thermodynamics, It mainly studies the heat energy and mechanical energy and other energy between the rule of their conversion to each other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c subject of mechanical And heat transfer is a subject which studys of heat transfer law, and the heat transfer law between the object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 or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ame In parts of the cold and hot working process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complex heat transfer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 传热学 应用 发展1、什么是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 工程热力学是热力学的工程分支,也是热力学最先发展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能量转换,特别是热能转化成能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提高转化效率的途径。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它和工程热力学一起组成热工理论的基础。 2、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的应用 1工程热力学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18世纪,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产生了对热机的巨大需求,各种蒸汽机应运而生。在蒸汽机的众多发明和改进者中,最有名的是英国人瓦特,他在1763-1784年间,主要凭借经验摸索对当时只能用于抽水和灌溉的纽克曼蒸汽机作了重大改进,且研制成功了应用高于大气压的蒸汽和配有独立凝汽器的单位缸蒸汽机,使蒸汽机能耗了75%;1782年,制造了联协式蒸汽机,1784年,发明了调速器并对蒸汽机进一步改进,使其能适用于各种机械运动的原动机。此后,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陶瓷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以蒸汽机作为原动机获得迅速的发展阶段。 活塞式内燃机起源于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用火药爆炸获取动力的研究,但因火药燃烧难以控制而未获成功。1794年,英国人斯特里特提出从燃料的燃烧中获取动力,并且第一次提出了燃料与空气混合的概念。1833年,英国人赖特提出了直接利用燃烧压力推动活塞作功的设计。19世纪中期,科学家完善了通过燃烧煤气,汽油和柴油等产生的热转化机械动力的理论。这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直到1860年,法国的勒努瓦模仿蒸汽机的结构,设计制造出第一台实用的煤气机。自19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已是比较完善的机械。它热效率高、功率和转速范围宽、配套方便、机动性好,所以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全世界各种类型的汽车、拖拉机、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小型移动电站和战车等都以内燃机为动力。海上商船、内河船舶和常规舰艇,以及某些小型飞机也都由内燃机来推进。世界上内燃机的保有量在动力机械中居首位,它在人类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工程传热学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机械工程材料的影响上。材料在加热和冷却的时候都会在微观上产生组织变化,从而引起宏观上的物理性质变化,而这些变化,都会给机械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因此,在机械加工制造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在问题未产生之前通过一些方式方法来避免问题的产生。 对于很多在高温下工作的零件,只考虑室温下的力学性能是不够的,因为热会自动由高温向低温传递,而随着零件温度的上升,零件材料的组织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材料的力学性质的改变。因此高温下材料的强度随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评定材料高温力学性能指标有: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建于某些在高温下时不考虑变形量的大小,只考虑在给定应力下使用寿命的零件,如锅炉管道等,持久强度应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对于在高温下对塑性变形要求严格的零件,如燃气机叶片等,在长期工作中只能许有一定量的变形,设计时则必有用蠕变极限作主要依据。高温下零件的失效和室温下零件的失效相似,主要有过量塑性变形、断裂、磨损等。由于温度和应力的同时作用,更加速了塑性变形、裂纹形成和扩展过程,有时同一零件可同时产生几种失效形式。 另外一方面,空调,制冷机,北方供热系统等都是基于传热学的原理设计制造而成的。分别是制冷以及制热。以空调为例 制冷原理:压缩机将气态的氟利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氟利昂,然后送到冷凝器(室外机)散热后成为中温中压的液态氟利昂,所以室外机吹出来的是热风。 液态的氟利昂经 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的氟利昂就会汽化,(从液态到气态是个吸热的过程),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就会变冷,室内机的风扇将室内的空气从蒸发器中吹过,所以室内机吹出来的就是冷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蒸发器后就会凝结成水滴,顺着水管流出去,这就是空调会出水的原因。 然后气态的氟利昂回到压缩机继续压缩,继续循环。 制热的时候有一个叫四通阀的部件,使氟利昂在冷凝器与蒸发器的流动方向与制冷时相反,所以制热的时候室外吹的是冷风,室内机吹的是热风。 其实就是用的初中物理里学到的液化(由气体变为液态)时要排出热量和汽化(由液体变为气体)时要吸收热量的原理,同时蒸发热量。 制热原理:热泵制热是利用制冷系统的压缩冷凝器来加热室内空气。空调器在制冷工作时,低压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蒸发吸热而高温高压制冷剂在冷凝器内放热冷凝。热泵制热是通过电磁换向,将制冷系统的吸排气管位置对换。原来制冷工作蒸发器的室内盘管变成制热时的冷凝器,这样制冷系统在室外吸热向室内放热,实现制热的目的。 3、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的发展和趋势 1热力学的发展史 古代人类早就学会了取火和用火,不过后来才注意探究热、冷现象的实质。但直到17世纪末,人们还不能正确区分温度和热量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本质。在当时流行的“热质说”统治下,人们误认为物体的温度高是由于储存的“热质”数量多。1709~1714年华氏温标和1742~1745年摄氏温标的建立,才使测温有了公认的标准。随后又发展了量热技术,为科学地观测热现象提供了测试手段,使热学走上了近代实验科学的道路。 1798年,朗福德观察到用钻头钻炮筒时,消耗机械功的结果使钻头和筒身都升温。1799年,英国人戴维用两块冰相互摩擦致使表面融化,这显然无法由“热质说”得到解释。1842年,迈尔提出了能量守恒理论,认定热是能的一种形式,可与机械能互相转化,并且从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差计算出热功当量。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于1840年建立电热当量的概念,1842年以后用不同方式实测了热功当量。1850年,焦耳的实验结果已使科学界彻底抛弃了“热质说”。公认能量守恒、能的形式可以互换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客观的自然规律。能量单位焦耳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热力学的形成与当时的生产实践迫切要求寻找合理的大型、高效热机有关。1824年,法国人卡诺提出著名的卡诺定理,指明工作在给定温度范围的热机所能达到的效率极限,这实质上已经建立起热力学第二定律。但受“热质说”的影响,他的证明方法还有错误。1848年,英国工程师开尔文根据卡诺定理制定了热力学温标。1850年和1851年,德国的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先后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证明了卡诺定理。1850~1854年,克劳修斯根据卡诺定理提出并发展了熵的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确认,对于两类“永动机”的不可能实现作出了科学的最后结论,正式形成了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热力学。同时也形成了“工程热力学”这门技术科学,它成为研究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论基础,使内燃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喷气推进机等相继取得迅速进展。 与此同时,在应用热力学理论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还发展了热力学的数学理论,找到了反映物质各种性质的相应的热力学函数,研究了物质在相变、化学反应和溶液特性方面所遵循的各种规律 。1906年,德国的能斯脱在观察低温现象和化学反应中发现热定理;1912年,这个定理被修改成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形式。 二十世纪初以来,对超高压、超高温水蒸汽等物性,和极低温度的研究不断获得新成果。随着对能源问题的重视,人们对与节能有关的复合循环、新型的复合工质的研究发生了很大兴趣。 近20多年,现代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的发展,原子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导、大规模集成电路、机械和生物工程等一系列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传热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其理论体系日趋完善,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中充满活力的基础学科之一。 2热力学的发展趋势 如今,人们将发展看作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发展和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并在便于取得共识。人类当今的发展需求,向热力学得出了能量发生,能量利用及能量回收诸多领域的新课题。热力学理论将在不断解决诸如确保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变传热、物体对外部能量选择性吸收、洁净能源利用技术等级新课题中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李长友 钱东平《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相瑜才 孙维连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索引序列
  • 工程力学论文参考文献2018年
  • 2018年参考文献
  • 工程力学论文参考文献近五年
  • 工程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 工程热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