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江汉论坛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江汉论坛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发布时间:

江汉论坛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1、《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简论》(“哲学现代化”丛书之一),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2、《文化哲学》(1990年5月,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3、《历史的悲剧意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4、《比较文化研究史(中学西渐卷,西学东渐卷)》,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5、《李光地传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6、《明清启蒙学术流变》(“国学丛书”之一,与此同时萧箑父先生合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7、《李贽的真与奇》(“明清文化名人”丛书之一,1998年1月,南京出版社,南京)。8、《许苏民集》(“思想者”丛书之一,1998年11月,学林出版社,上海)。9、《戴震与中国文化》(“大思想家与中国文化”丛书之一,2000年5月,贵州人民出版社,贵阳)。10、《人文精神论》(“哲学与文化新知”丛书之一,2000年5月,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汉)。11、《王夫之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与萧箑父先生合著,2002年4月,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 1、论艺术和宗教给予哲学发展的影响,《大学生学报》1980年第1期2、试论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意识两种基本形态的学说,《江汉论坛》1981年第2期3、论中国近代的三种乌托邦,《华中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1期4、古代元气说对天体起源和生命现象的解释,《自然辩证法学习通讯》1981年第2期5、先秦时代朴素知行辩证法的逻辑发展,《华中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6、论吕坤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华中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7、论社会心理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中介,《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84年第3期8、论普列汉诺夫的社会意识学说及其方法论意义,《哲学史方法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84年1月版9、王夫之论“知”和“能”,《王夫之辩证法思想引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版10、论作为中国近现代哲学发展环节的鲁迅早期思想,《中国近现代哲学史论文集》吉林大学社科学报编辑部1984年5月版11、人的现代化,《青年论坛》1984年10月创刊号、《新华文摘》1985年第2期12、中华民族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学习与实践》1985年第8期13、自由的命运及其他(合沈大德合作),《青年论坛》1985年第3期14、徐光启对中世纪自然科学传统方法的批判,《哲学研究》1985年第2期15、中国近代历史哲学的三个环节,《哲学研究》1985年第12期16、论愚昧与开化,《江海学刊》1985年第5期17、论“钱神”与“花神”的历史价值,《江汉论坛》1985年第5期18、提高中华民族的理论兴趣,《长江日报》1985年11月25日19、关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论纲,《中国社会科学·未定稿》1985年第20期20、冲突与融合──西学东渐片论,《学习与探索》1986年第1期、《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版、《中外学者论中国传统文化》重庆出版社1988年2月版、《东方的黎明》巴蜀书社1988年10月21、民族文化心理素质是不同文化类型的基本内核,《江汉论坛》1986年第10期、《新华文摘》1987年第2期22、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6年第5期23、浮士德式的追求,《颤动──写在“文革”十年之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版24、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青年论坛》1986年11月号25、摆脱历史情性之路,《中国青年报》1986年11月21日、“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讨论”第1期、《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6年增刊26、马克思晚年的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1987年第3期,人民出版社出版、《青年思想家》1987年5月试刊号27、“一塌糊涂的泥塘中的光彩和锋芒”──论皮日休的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江汉论坛》1987年第6期28、中国比较文化研究史的分明问题,《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第5期29、论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江海学刊》1987年第5期30、论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适合物质文明建设的性质,《重庆社会科学》1987年增刊31、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历史结合部,《江汉论坛》1988年第2期32、形似而神异──中学西渐片论,《学习与探索》1988年第3期33、关于文化交流的历史哲学反思,《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第3期34、去伪存真:现代化转换中的儒家人格,《东岳论丛》1988年第5期“儒学与现代化笔谈”35、文化心理的表层、中层与深层结构,《人文杂志》1988年第6期36、论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结构的历史演化,《江海学刊》1989年第6期37、论文化变异与文化传承,《理论学习月刊》1988年第11期38、世纪末的反省,《蛇口通讯报》1989年1月10日39、对外开放与中西文化冲突及我们的选择,《开放时代》1989年第1期40、中国启蒙者的传统,《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1期41、走出困惑:一个新的文化定义,《贵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42、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生长点,《光明日报》1989年3月6日43、文化哲学:走向21世纪的世界哲学主潮,《江汉论坛》1989年第6期44、论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福建学刊》1989年第2期45、文化离析与文化整合,《江淮论坛》1989年第3期46、关于“五四”反思的反思,《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47、中国近代文化自觉三题,《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9年第3期48、论文化发生的精神现象学机制,《理论学习月刊》1989年第5期49、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历史文化遗产,《江汉论坛》1990年第2期50、亡灵·辞藻·利益──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18日》一书的方法论意义,《福建学刊》1990年第2期51、普列汉诺夫的美学贡献,《社会科学动态》1990年第6期52、海内外中国民族性问题研究述评,《天津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53、罗曼·罗兰与中国文化,《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0年第5期54、寻找振奋民族精神的兴奋点,《长江日报》1990年12月28日55、中国近四百年各派文化主张源流考,《江汉论坛》1991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1年第4期56、对外开放:民族文化的新生,《文明建设》1992年第2期57、西方比较文化研究史的两大传统及其在现代的汇合,《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2年第3期58、危机探寻──西方比较文化研究史的分期、特点及其规律性,《学习与探索》1992年第6期59、论李光地的思想贡献及其历史进步意义,《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2年第5期60、关于民族精神研究的若干方法论问题──兼论中华民族精神及其历史发展,《哲学研究》1993年第2期61、“源头活水”与“中国特色”,《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3年第3期62、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湖北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63、沿波讨源 返本开新──论王夫之思想的历史地位,《船山学刊》1993年第1期64、明清之际的新道德观与近代新文化,《光明日报》1994年1月3日“史林”第1期65、论鲁迅晚年的文化观,《福建学刊》1994年第6期66、知性主体精神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江汉论坛》1994年第5期、《新华文摘》1994年第10期67、以现代精神融摄传统文化精华,《现代与传统》1994年第2期68、明清启蒙学术论纲,《不尽长江滚滚来》东方出版社1994年9月版69、情愫的执著与理性的吊诡──中国本位文化论者与西化论者的论战,《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4年第6期70、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观,《理论学习月刊》1995年第1期71、东西文化论战:中国与俄国,《现代与传统》1995年12月第九辑72、人文精神论纲,《学习与探索》1995年第5期“百期纪念专号”73、乾嘉学术中的知性精神──戴震、章学诚思想片论,《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版74、中国近代学者对明清之际启蒙学术的认同(与萧箑父先生合作),《光明日报》1996年11月5日、《新华文摘》1997年第1期。75、重新评估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文化传播与教会大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0版。76、“爱智”漫议,《光明日报》1997年3月26日77、评“魏晋风度”与“宋明气象”,《开放时代》1997年第3期78、前现代性·古典主义·后现代派,《开放时代》1997年第6期79、如何对待王小波、顾准的思想遗产,《岭南文化时报》1997年第12月80、明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晚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探析,《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81、皮日休评传,《湖北历代思想家评传》武汉出版社1997年12月版82、戴震哲学对于现代人文精神建设的启迪,《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年第2期83、“知性” 谈,《光明日报》1998年7月10日84、学术·学术经典·思想与学问的关系──对严复、梁启超、王国维观点的质疑兼评“现代学术经典”之争,《开放时代》1999年第4期85、论真善美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兼论形上之爱与真善美的统一,《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第3期“名家专号”86、从新量学、新心学到新人学,《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第4期“名家专栏”87、李贽之死,《光明日报》1999年6月11日88、“崇高”浅说,《光明日报》1999年9月3日89、致王元化先生论“五四”再认识问题,《开放时代》2000年第3期90、契真融美见精神──《吹沙二集》读后,关于美与真之关系的思考,《学术月刊》2000年第5期、《毅圃》(香港)2000年3月总第24期91、也谈清学史:思想与思想家──与朱维铮先生商榷,《光明日报》2000年5月19日92、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对李贽著作的误读,《东南学术》2000年第5期93、“文化─历史”哲学的探索,《我的哲学思想──中国当代部分哲学家学术自述》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版94、探寻人类心灵底蕴的文化哲学,《今日中国哲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版95、灵均芳草伯牙琴──读萧箑父〈吹沙集〉,《读书》1993年第1期96、读冯天瑜《中华原典精神》,《中国文化》1995年第4期97、论哲学形上学的理性,《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1期 1、《学问、智慧与性灵──朴学与长江文化》、《长江文化文库·思想学术系列》之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开发学人心灵”的科学思想,《江汉论坛》2003年第2期3、先验批判、经验反思与不受人惑的方,《福建论坛》文史哲版,54、“开发学人心灵”的科学思想,《江汉论坛》,35、论钱大昕的史学思想,《开放时代》,6

1、稿件用A4版式、标题3号字、正文5号字成文。文稿应主题鲜明、立论新颖、论据确凿、论证周密、语言精练、数据准确。文字一般不超过4500字为宜(两版)。2、请在稿件末尾写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邮编、单位全称、所在部门及电话。稿件文责自负,严禁抄袭剽窃。本刊对拟用文稿有修改的权力,若不同意修改,请在稿上注明。 3、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正文中的主要信息。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用“本文”、“作者”等作主语。4、稿件中引用论点、公式、图、表均需注明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顺序编码,在右上角用小方括号标出)。正文后则按编码次序依本刊要求的编排格式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

江汉论坛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文章

南大还是非常难发。我们专做CSSCI来源, 南大核心(CSSCI来源)、双核心(南大+北大)期刊推荐: 社科综合图书馆档案类:《求索》《城市发展研究》《新疆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山东社会科学》《江汉论坛》《学习与实践》《齐鲁学刊》《小说评论》《出版发行研究》《编辑之友》《人口学刊》《深圳大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民族艺术》《图书馆建设》《图书与情报》《图书馆》《艺术百家》等经济金融管理类:《世界经济》《统计与决策》《经济纵横》《管理现代化》《价格理论与实践》《财经科学》《经济问题探索》《财经问题研究》《金融论坛》《宏观经济管理》南大扩展(CSSCI扩展):《兰州学刊》《学术探索》《文艺评论》《高校图书馆工作》 《中华文化论坛》(北核+南扩)《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北核+南扩)《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北核+南扩)《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北核+c扩)《高校图书馆工作》《民族艺术研究》审稿快见刊快。需要速联

恩,很难发表,审稿很严格

刊登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研究学术论文以及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状况的文献综述和信息性文章。来稿应框架完整、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理通顺。(1) 文题、作者姓名(一般不超过 6 人)、作者单位及所在城市和邮编、关键词均需中英文对照。论文如果获得有关研究基金或课题资助,需提供基金名称及编号;提供第一作者的姓名、性别、民族(汉族可不写)、出生年、职称、学位以及联系人姓名、职称、电话、传真及 E-mail 地址。(2)论文题目应简洁、准确,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中文摘要字数一般在 200~300 字间,内容应包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及研究结果等;英文摘要字数在450~500个单词左右(对中文摘要内容进行扩展),简要地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关键词的个数为 3~5 个。(3)文中量、单位及符号的使用应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注意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的正确书写。(4)图、表和公式应通篇分别编号,图题、表题应有中英文对照。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形式。(5)参考文献格式规范,且不少于3个。

肯定得,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江汉论坛投稿经验分享模板怎么写

江汉论坛杂志在最新第六版版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位于A/K 类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第44位 复合影响因子:594 综合影响因子:337 主办: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3-854XCN: 42-1018/C邮发代号: 38-226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江汉论坛曾用刊名:理论战线 & 江汉学报创刊时间:1958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1、稿件用A4版式、标题3号字、正文5号字成文。文稿应主题鲜明、立论新颖、论据确凿、论证周密、语言精练、数据准确。文字一般不超过4500字为宜(两版)。2、请在稿件末尾写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邮编、单位全称、所在部门及电话。稿件文责自负,严禁抄袭剽窃。本刊对拟用文稿有修改的权力,若不同意修改,请在稿上注明。 3、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正文中的主要信息。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用“本文”、“作者”等作主语。4、稿件中引用论点、公式、图、表均需注明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顺序编码,在右上角用小方括号标出)。正文后则按编码次序依本刊要求的编排格式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

江汉论坛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简历

从2004年开始参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拍摄制作了《州人民政府云贵川文化旅游产业考察纪行》、大型歌舞剧《毕兹卡圣火》、原生态民俗纪录片《还傩愿》、《文化部专家资华筠教授湘西考察纪行》、《湘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图录》、《湘西自治州旅游促销团韩日纪行》等大量的专题片。2006年到湘西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主持、规划全州数据库建设,摄影、摄像等数字化工作,在申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承担起了《苗族跳古藏》、《土家族舍巴日》、《湘西苗族民歌》、《湘西土家族民歌》等多个项目申报录像片制作、修改任务。制作的《鼓王石顺民》、《吴腊保》等申题录像片为石顺民、吴腊保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2007年参加了湘西电视台迎五十周年“州庆”系列专题片的制作,制作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农业篇》、《和谐家园——社保福利篇》二个专题片,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受到广泛好评。为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土家族毛古斯》、《土家织锦技艺》拍摄照片。先后为州文化局、州科学技术协会、湘西用友软件公司等十多家行政、企事业单位设计制作了网站,其州科学技术协会这个网站以精美页面、充实的内容在目前湘西政府网子网站点击率排名稳居第一。2003年参与组建了湘西自治州雅居装饰有限责任公司并担任技术顾问、主任设计师,对多家商业机构和家居的装修进行了设计和指导。平时十分注重计算机技术和实际应用的结合,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其中《试论图书馆网页的制作》在全国相关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主持的“为‘南方长城’暨湘西旅游大开发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等6个课题2000年以来先后在省里获多个一等奖、二等奖。从小深受艺术熏陶,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对文学、摄影、音乐、钱币收藏、美术特别爱好。先后撰写的诗歌、杂文、通讯上百篇在《中国民族报》、《团结报》等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是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湘西自治州钱币学会会员,湘西自治州摄影家协会会员。武汉大学副教授周荣职称:副教授所属二级学科:专门史━━━━━━━━━━━━━━━━━━━━━━━━━━━━━━━━━━━━━━教育经历1986-1990 武汉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96-1999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专门史 获硕士学位1999-2002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获博士学位另:博士后工作经历:2005-2007年 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所━━━━━━━━━━━━━━━━━━━━━━━━━━━━━━━━━━━━━━研究专长明清社会经济史,明清财政史、水利史,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史━━━━━━━━━━━━━━━━━━━━━━━━━━━━━━━━━━━━━━在国内外学术机构任职情况湖北省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2007━━━━━━━━━━━━━━━━━━━━━━━━━━━━━━━━━━━━━━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2003-2008)清代两湖平原的“垸”与基层社会,国家社科基金,2007年,9万元明清以来两湖水乡湖区社会保障与基层控制问题研究,武汉大学青年项目,2003 ,2万元━━━━━━━━━━━━━━━━━━━━━━━━━━━━━━━━━━━━━━主要论著(最具代表性的三部)《明清社会保障制度与两湖基层社会》,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58万字━━━━━━━━━━━━━━━━━━━━━━━━━━━━━━━━━━━━━━代表性论文《明清社会保障的城乡差别和城乡互动》,《光明日报?理论版》,11《中西会通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史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本地利益与全局话语:天门县历史水利案牍解读》,《历史人类学学刊》,2007年卷《清前期耕地面积的综合考察和重新估算》,《江汉论坛》,2001年第9期Relief services for the aged in Hunan and Hubei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2006,4━━━━━━━━━━━━━━━━━━━━━━━━━━━━━━━━━━━━━━获奖情况《明清社会保障制度与两湖基层社会》,湖北省中国经济史学会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00-2006),一等奖,2007陕西省养老保险经办系统周荣

胡潇,二级教授、博导,1981年武汉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92年晋升研究员,先后在湖南省委《新湘评论》、理论研究室、湖南社会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自1984年起,相继任湖南省委理论研究室二处处长、湖南省社科院精神文明研究所所长、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等职。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文化现象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省市课题10项,国家课题“媒介认识论研究”获优秀结题评价。进入新时期以来,在国内率先进行了生产方式的辩证法研究,文化现象的认识论研究,农村改革的文化社会学研究,思想问题的意识论研究,民间艺术的文化研究,意识形态的发生学、结构学和认识论研究,马克思基本理论的解释学研究,媒介现象的认识论研究,精神文化的逻辑学研究,社会空间现象的唯物史观研究,出版《理想与现实的沉思》、《文化现象学》、《世纪之交的乡土中国》、《民间艺术的文化寻绎》、《思想哲学》、《文化的形上之思》、《唯物史观第一原理》、《缘道》、《意识的起源与结构》、《马克思的解释》、《守望精神家园》、《媒介认识论》、《文化的意识与逻辑》等学术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文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自然辩证法研究》、《哲学动态》、《教学与研究》等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刊发论文4篇次(有一篇为中、英文版),其他学术理论刊物发表论文150来篇。长期担任学科建设负责人,主持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省优秀专业、省重点学科、省精品课程、市名牌专业建设。对外学术交流活跃,先后主持全国学术会议3次,联合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专题发言3次。科研业绩得到学界好评,先后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自1984年以来,先后担任湖南省哲学学会秘书长、副会长,全国社会与文化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管理世界》编委、《哲学年鉴》特邀编辑,全国马哲史学会、价值哲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哲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哲学动态》特聘社外审稿专家,广东省哲学学科组成员,中山大学、湖南师大博导等学术职务;1992年获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2006年评为广州市优秀专家,2009年分别获广州市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学术专著题录1、《理想与现实的沉思》——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2、《文化现象学》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3、《世纪之交的乡土中国》——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4、《民间艺术的文化寻绎》——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5、《思想哲学》——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6、《文化的形上之思》——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7、《唯物史观第一原理》——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意识的起源与结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9、《缘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0、《马克思的解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1、《守望精神家园》——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12、《媒介认识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13、《文化的意识与逻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学术论文题目选录2014年:1、《第三届“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观点摘编》(李捷;孙经先;胡振平;胡潇;鉴传今;吴波), 《 现代哲学》 2014/01。2、《文化逻辑的研究策略》,《 哲学动态》2014/04。2013年:1、《空间的社会逻辑——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空间理论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2013/01。2、《早期马克思道德批判的元哲学叙事》,《伦理学研究》2013/02。 3、《从解释学的“前见”看意识形态》,《 现代哲学》2013/04。 4、《论网络文化对哲学思维的解构》,《学术研究》2013/10。 2012年1、《空间的“生产性”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空间理论多维释义之一》,《哲学动态》2012/09。 2、《意识形态虚幻性的认识论解释——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意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教学与研究》 2012/08。 3、《“第三媒介”对言语行为的变构》,《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01。 4、《论资本逻辑给电视文化带来的病相》,《江汉论坛》2012/03。5、《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多视角解释(英文)》,《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2/01。2011年1、《人性觉醒的资本逻辑探源》,《现代哲学》2011/06。2、《媒介研究的认识论呼唤》,《哲学动态》2011/12。2010年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多视角解释》,《中国社会科学》2010/04。2、《幻象背后的生活真实》,《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05。3、《意识形态幻象思维的主体性解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05。4、《语言符号能指、所指关系建构机理的认识论分析》,《哲学动态》2010/11。2009年1、《“从地上升到天上”的文化学理式》,《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04。2、《语符“能”、“所”关系中的认识论意蕴》,《现代哲学》2009/03。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哲学研究》2009/09。4、《论当代媒介研究的哲学偏差》,《哲学动态》2009/07。5、《语言文字的认识论揭密》,《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01。6、《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的生活化》,《教育评论》2009/03。2008年1、《关于主体性的实践唯物论解释》,《哲学研究》2008/12。2、《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的思考》(胡潇;黄禧祯),《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03。3、《浅议非线性系统理论对矛盾辩证法的补正》,《 学术研究》2008/12。4、《辩证法研究亟待加强》,《学习时报》2008/01。2007年1、《论哲学的真理性执著》,《求索》2007/01。2、《哲学教学中的讲理》,《教育评论》2007/06。3、《辩证法范畴体系建构论的回顾与断想》,《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05。2006年1、《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哲学研究》2006/08。2、《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定位》,《思想理论教育》2006/02。3、《哲学的反思与超验》,《现代哲学》2006/04。4、《论哲学的文化品格——也谈“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02。5、《“从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马克思解释学思想片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08。6、《论哲学的逻辑缜密》,《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01。2004年1、《生产方式辩证法元理论的审视》,《教学与研究》2004/11。2、《论道德意识的认知特征》,《伦理学研究》2004/05。3、《法律思想的认识论分析》,《学术研究》2004/11。4、《论思想模式及其涵化机理》,《 湖南社会科学》2004/05。5、《生产力自组织的技术观照》,《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5。6、《毛泽东之生产方式辩证法思想的理路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02。2003年1、《言语的诠释》,《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05。2、《媒介与认知论纲》,《学术研究》2003/02。3、《论文学中的典型》,《湖南社会科学》2003/04。2002年1、《教学解释方式的认识论思考》,《教育研究》2002/11。2、《论电子文化对哲学思维的逻辑消解》,《哲学动态》2002/09。3、《论电子文化言说图式对哲学思维的解构》,《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09。4、《论印刷文化与电视文化的逻辑图式》,《求索》2002/02。5、《媒体文化与思维方式——论印刷文本与电视图象的逻辑特质》,《湖南社会科学》2002/01。6、《论印刷文化的逻辑构型——关于文本思维的语言分析》,《广东社会科学》2002/05。7、《论自思的形成及其对理性智慧的发生学意义》,《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05。2001年1、《论个体无意识的非个体性》,《开放时代》2001/04。2、《论先验自我》,《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06。3、《论意识的自觉》,《学术研究》2001/03。4、《由知其在知到知其所知》,《现代哲学》 2001/01。5、《论自我意识的动力机制》,《湖南社会科学》2001/01。6、《论客观自我与主观自我》,《求索》2001/05。2000年1、《努力保持一股强劲的进力》,《广东社会科学》2000/03。2、《日常意识的超越——论自我反思的理性功能》,《广东社会科学》2000/01。1999年1、《集体无意识与文化无意识的互融性》,《开放时代》1999/06。2、《论现代观察与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论设定》,《学术研究》1999/11。3、《简论阐释中的主体性真实》,《现代哲学》1999/04。4、《空间“雕塑”的心理学观照》,《南方建筑》1999/04。5、《论阐释中的个性与共性》,《求索》1999/04。6、《论思想认识中的非逻辑机制》,《武汉大学学报》1999/02。7、《论阐释中的实践理念》,《湖湘论坛》1999/05。1998年1、《理性自我在观察中的作用》,《广东社会科学》1998/06。1997年1、《论工具活动与思维起源》,《求索》1997/03。2、《陈白沙研究的新进展》,《哲学年鉴》1997年。1996年1、《论思想二元构成的意识特质》,《江西社会科学》1996/03。2、《论市场经济的文化精神》,《开放时代》1996/04。3、《论思维与想象的互生成机制》,《求索》1996/05。4、《论思维与想象的互整合机制》,《广东社会科学》1996/04。1995年1、《荧屏引出的文化忧思》,《开放时代》1995/04。2、《艺术是人的对象化世界》,《广东社会科学》1995/03。3、《意识新论》,《求索》1995/06。1994年1、《历史辩证法的辉煌》,《广东社会科学》1994/01。2、《论民间象征艺术的思维张力》,《求索》1994/05。1993年1、《农村改革的文化变迁》,《江汉论坛》1993/02。2、《民间象征艺术寻因》,《求索》1993/05。1992年1、《乡村变革的心理回应》,《社会学研究》1992/03。2、《论科学的文化品格》,《现代哲学》1992/04。3、《民间艺术的哲学寻绎》,《求索》1992/06。1991年1、《论行为文化的无意识机制》,《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07。2、《宗教信仰的文化心理》,《湖南社会科学》1991/02。3、《乡土文艺的美学特征》,《文艺研究》1991/05。4、《论“实践精神”掌握世界》,《求索》1991/02。1990年1、《论雅文化与俗文化》,《求索》1990/02。2、《论直觉》,《海南大学学报》1990/03。3、《文化是意识的唯一表演》,《湖南社会科学》1990/03。1989年1、《民族的文化觉醒——中国八十代年文化热片论》,《湖南社会科学》1989/02。1987年1、《试论新技术革命的成因和动力》,《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87/02。1986年1、《生产力决定作用相对性的系统分析》,《求索》1986/04。1985年1、《论生产关系接受生产力作用的内在机制》,《求索》1985/01。2、《论机构改革的经济机制》,《经济日报》1985/12。1984年1、《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质量对应运动》,《求索》1984/01。2、《从质和量的对应考察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中国社会科学》1984/04。1983年1、《试论生产力的定性定量分析》,《湖南师院学报》1983/03。1982年1、《论精神文明中两类知识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求索》1982/04。2、《旧生产关系质的改变对于新生产力量的扩张有决定作用》,《湘潭大学学报》1982/04。3、《生产力是认识和变革社会的根本出发点》,《新湘评论》1982/02。1977年1、《反革命的政治》,《中山大学学报》1977/05。1976年1、《形而上学猖獗 意在篡党夺权》,《广州日报(头条)》1976/12。1975年1、《奴隶阶级哲学初探》,《光明日报》1975/04。2、《林彪“二合而一”哲学批判》,《中山大学学报》1975/03。论文资料搜集来自于百度、中国知网等网站。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耕耘在祖国的大地。一代复一代的学人,秉承历史使命,张扬时代精神,求真向善审美,传道授业解惑,领引莘莘学子,修身修业,成人成才,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卓砺奋发,创造未来。“光荣属于人民教师” !—— 胡潇  教师的椅子由四条腿支撑着:人格,学识,辛勤,奉献,这远胜于君王的御座。—— 胡潇  教师不是用力量说话,而以真知善意躬行育人。他为人指路,所指的方向是你的,也是自己的。—— 胡潇 胡潇,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省学位办哲学学科组成员,省哲学学会、马克思主义学会副理事长。自2004年到广州大学以来,创办一个新学院,全力推动本科教学评估和建设,狠抓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奋发图强,全力拼搏,业绩突出,为大家公认。2005年被广州市教育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三次考评为优秀,2007年被广州市委、市政府定为市管优秀专家。(一)爱岗敬业,关心学生,认真教书育人  胡潇同志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贯彻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在与湖南师大联合培养研究生时,三年内共指导博士2人,硕士6人。硕士生中1人提前毕业考上浙江大学读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在论文写作、成果发表等方面继续得到胡潇教授指导、帮助,现在复旦大学任教;4人以优秀论文毕业,当上了大学教师。为了对学生精心施教,他不远千里,不厌其烦,每年都要自费三、四次去湖南指导学生,从开列书目、确定论文选题到难点突破、论文定稿,总是严格要求,精心施教。他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有多篇获得优秀评级,有2篇获校级优秀论文奖,有3篇论文公开发表,1篇发在核心刊物上。2005年,胡潇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谢伟强的毕业论文《曹操人才观片论》,难度大,且用半文半白的文言文写成,胡老师先后与该生讨论了17次,除了指导学生完善论点、论证外,还字斟句酌地为其训诂,最后该生以优秀论文通过学位答辩,并考上华师的研究生。平时,学生有困难,胡老师总是关心备至。他上2004级本科生的课,发现一学生经济拮据,立即倾囊相助;他在该班还出资支持学生为身患绝症的教师捐款,让学生充满爱心;2008年底一学生住院手术,经费困难,他带头捐资千元,并动员其他方面相助为其解难。近几年他多次资助经济紧张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渡过难关、继续学业,总金额近5000元。每次上完课,总有一些学生要围上来询问各种问题,他不厌其烦,细细解答,全然不顾还要赶车回城。他的教学很能感染学生,深受学生欢迎,一些已上完哲学课但未听他讲课的高年级学生,又跟着重修一遍;2005年,当他为思政专业2005级学生授完最后一堂课时,学生以全班名义,送他一件印有青年人大头像的青春衫“班服”作为留念;当他上完全校的美学公选课时,一学生竟拿着一个苹果塞给他,深情地说:“胡老师,九点多了,你还没吃晚饭,先充一下饥吧!” 2007年,当他授完思政专业2006级2班的哲学原理课之后,全班学生每人签名留念送他一本纪念册,给他以盛情赞扬,非常认同他的学识、教学方式和他对教学高度负责的精神,并当场集体合影留念,众口-词:“真希望还有机会听胡老师的课” !其教学效果亦年年获得“优秀”评价,各门课程平均达93分以上。  来广州大学以后,在研究生的教学与指导方面,胡潇同志亦是倾注心血,从严要求,悉心栽培。他所指导的学生学习上进,表现诸隹,学业成绩突出。2008年毕业的两名硕士生,学习中都遇到男友分手、失恋痛苦的问题,一度心灰意冷。胡潇同志耐心细致反复做她们的疏导工作,并约她们与他指导的己走上工作岗位的硕士生集会交流,利用同辈人的经历化解人生的迷失,重新振作学习精神。之后两学生放下包袱,潜心学业,各方面进步明显,成绩居前,两人共发表论文12篇,毕业论文获得优秀评价,毕业后分别在大学和重点高中任教,受到单位好评。诸如此类,当学生半个家长的事还很多,研究生们大事小情总是把他作为最信赖的良师益友。这有力地调动和保护了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们茁壮成长。学生们的突出表现让其他同学甚至老师都很羡慕,殊不知背后是亲切的关怀与辛勤的劳动。  (二)潜心学术,努力探索,科研成果丰硕  2004年以来,胡潇同志曾主持4项省级课题,1项省教育厅重点课题,1项市教育局重点课题,均已结题。争取到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获一项市级后期资助项目。据统计近五年间他发表论文29篇,其中国家级权威刊物论文8篇;出版著作4部,再版个人专著1部,其中独立撰写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3部,主编专著1部;另外还有主编待出版的哲学原理教材1部,个人已发表的成果共130万字。此外,他还分别与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三个单位签订了三本书的出版合同,科研任务非常繁重。他治学严谨,科研成果质量高、社会评价好。近几年,他获得省优秀图书二等奖1项、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市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这在有9个哲学博士点、1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高水平学者强手如林的广东,广州大学的教师荣获这些奖励实为不易。在一些前沿领域,胡潇同志的学术探索有鲜明的创造性,他在全国率先肯定并研究了马克思元哲学的解释学思想,发表在《哲学研究》上的论文被《中国社会科文摘》转载;他率先提出、论证了哲学教学生话化的理念,并设计具体实操模式;他首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提出并论证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念9种解释视域,在国内外开风气之先,引起强烈反应。鉴于对他的治学态度和学术水平的认可,他曾被广东省社科规划办邀请担任广东省“十一五哲学规划”组的副组长,执笔起草了“广东十一五哲学发展规划”;多次任省基金课题评委、组长、优秀百篇论文评委、社科成果评奖委员,担任省学位办哲学评议组成员。2005至2008学年度,胡潇同志每年的科研积分,相当于专职研究人员2人/年左右的工作量。这对于既要教书又要抓管理的他来说,业绩的完成只有一个办法:少休息,多加班。他常常是深夜睡觉,五点起床。对此,同事们说他是“六十岁的年龄,三十几岁人的精神和拼劲。”  (三)全力推动学科建设,学院发展大见成效  2004年7月,胡潇同志作为院长,和同事们一起创办了广州市第一家公共管理学院,创办了第一个社会学系。他求贤似渴,四处招揽人才,先后联络、接待近60位“双高”人才,有时一年上百次地跑学校人事处办理引进人才的各项事宜,先后共引进8位教授,16位博士,其中有3名博士后出站人员和1名归国博士。目前,学院已有14名教授、20名博士,根本改变了原来学院人才结构门类不全,学位、职称偏低的落后状态。他大力扶持年轻教师,积极动员并切实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除4人获得学位以外现在还有14名青年教师读博士;悉心指导年轻教师立项申报课题,策划并资助出版著作18部,资助发表在权威刊物的学术论文10篇,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教学论文11篇。其中经他亲自修改过的论文、课题书就多25件。他与青年教师共同探讨新的教学理念,深化课程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2005年,在他的大力帮助下,一位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晋升为教授,一举突破了原法学院五年无人评正高的闷局。随之,由他直接指导的黄禧祯副教授又晋升为教授,并评为学校首批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他倡导并推行“苦练内功,广借外力,高搭平台,快速发展” 的建院方针和有效措施,2006年学院获得1项国家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市级课题;2007年学院两位青年教师又获两项国家基金课题。至2008年底,学院50个专任教师共获103项课题,课题数为全校第一,科研经费数倍剧增。近几年全院教师共出版学术著作28部,2007年仅思想政治教育系就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9篇,科研实力显著提高。作为学术带头人,胡潇同志全力倾注学科建设。他千方百计筹措40多万元经费资助论著出版、发表;他全力拼搏,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团队力量,牵头成功申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授予权,作为方向带头人参与两个硕士点和一个省级重点人文科学研究基地的申报,这使目前学院的研究生布点数量在全校文科位居第一。同时,他还牵头成功申报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省重点扶持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市名牌专业,主办一次全国学术会议,参加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一次会议上作主题发言,引起热烈反响。这为学院学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院的快速发展得到社会高度关注和认同,几年来国务院学科组成员、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重点大学博士点带头人先后来院讲学的就有23人次;在2008年国家学位办评估中心组织的全国研究教育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教育在参评的69所大学中列35位,超过一些重点大学和同类专业的博士点单位,人们称赞公共管理学院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设在迅速崛起。  (四)狠抓教学改革和建设,创名牌,出精品  承接学院原有的精品课程建设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在全校率先获得省级精品课程后,胡潇同志积极介入课程建设,帮助优化队伍,争取课题,出版和发表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增厚课程建设持续发展力量。同时结合本科教学评估,寻找专业建设、课程教学的差距,强化整改措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在一个新专业占四分之三的新建学院,本科教学评估获得专家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胡潇同志组织全体教师讨论和修订专业培养计划,优选和凝练其特色,明确进取方向,强化建设措施,使学院拥有三门市级精品课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近期胡潇同志按学校要求牵头组织哲学优秀教学团队,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新一轮上水平的建设。他多方采取有效措施,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生活化” 为主题,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材教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权威和核心刊物发表11篇教研论文;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大纲,制定新的改革和建设方案,优化教案和课件,重建试题库,丰富网络教学内容;召开一次全国性的教学研讨会,专题讨论哲学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已有成果和工作基础受到与会专家一致好评。之后,胡潇同志牵头分别申报了省、市教学成果奖,获二等奖评价。现在,又拟定了一批教学改革项目,组织发表一批教研论文,系统地展开了评教评学,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改进网络教学平台,按照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全面审视、优化和完善制约与体现课程质量的各个要件和元素,准备以全新而完备的样态冲击国家精品课程。胡潇简历胡潇,湖南湘潭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1992年晋升为研究员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2009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学科带头人,兼广东省哲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生副会长等职。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哲学、文化哲学、艺术哲学的研究,先后获国家基金课题1项、省市课题16项,独立出版《文化现象学》、《民间艺术的文化寻绎》、《思想哲学》、《意识的起源与结构》、《缘道》、《马克思的解释》等学术专著11部,主编和参与撰写著作8部,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文艺研究》、《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等国家权威刊物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高校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摘50余篇;论著成果480余万字。获各种奖励15项,其中中南五省优秀图书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8项,市级一等奖2项。信守的学术理念是:求真问是,精骛八极;会通至道,心游万仞。

江汉论坛投稿经验分享

是CSSCI来源期刊,非扩展版。你在社科综合类里找。作为科研工作者,你居然在本都知道里问这问题,我又恰巧在这里回复你。这个也真是。。。。。

现在都是直接给编辑部投稿,最好电话再确认一下!

  • 索引序列
  • 江汉论坛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 江汉论坛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文章
  • 江汉论坛投稿经验分享模板怎么写
  • 江汉论坛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简历
  • 江汉论坛投稿经验分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