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台海杂志社副总编辑郭

台海杂志社副总编辑郭

发布时间:

台海杂志社副总编辑郭

应该会有好的发展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

一般来说,中央及地方等党政机关下属的各种报社都属于事业单位。中央机关下属有以下报社:  1、中央直属事业单位: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求是杂志社等;  2、全国人大直属事业单位:中国人大杂志等;  3、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新华通讯社等;  4、全国政协直属事业单位:人民政协报、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国政协杂志社等;  5、最高人民法院直属事业单位:人民法院报、《人民司法》、人民法院出版社等;  6、最高人民检察院直属事业单位:检察日报社、中国检察出版社等;  7、民主党派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团结报社、团结出版社、群言杂志社、群言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民主杂志社、开明出版社、开明文教音像出版社、《前进论坛》杂志社、中国致公出版社、中国发展杂志社、学苑出版社、台海出版社等;  8、人民团体机关直属事业单位:中国青年报社、中国妇女杂志社、中国法学杂志社、作家出版社等;  9、部属事业单位:经济导报社、市场出版社、计划出版社、中国经贸导刊、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工商报社、群众出版社、金融时报社等。

嘉庆帝没有去台湾 清朝康熙年间将台湾岛纳入版图后设立了台湾府,隶属于当时的福建省。直到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湾才独立设省。台湾建省之后下设台北府、台湾府、台南府三府,此时的"台湾府"范围约是现今的台湾中部地区。 台湾府在福建省治东南五百四十里外,又水程一十一更。四面皆海。东西距除澎湖及水程四更外,广一百里;南北距二千八百四十五里。东至大山番界五十里,西至澎湖岛五十里,南至沙马矶头海五百三十里,北至鸡宠城海二千三百五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七千余里。 ·分野 天文牵牛须女分野,星纪之次。 ·建置沿革 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国,名曰东番。隋开皇中,遣虎贲陈棱略澎湖三十六岛。明嘉靖四十二年,海寇林道干掠近海郡县,都督俞大猷征之,追至澎湖;道干遁入台湾。天启元年,闽人颜思齐引日本国人据其地;久之,为红毛荷兰夷人所夺。 本朝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夷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设二县,曰天兴、万年。其子郑经(按府志,郑经一名锦)改东都曰东宁省,升二县为州。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领县三。雍正元年,增置彰化县,领县四。 台湾县:附郭。东西距除澎湖及水程四更外,广五十里;南北距五十里。东至大山番界四十五里,西至鹿耳门海五里,南至凤山县界十里,北至嘉义县界四十里。本东番地,本朝顺治十八年,郑成功伪置天兴、万年二县,属承天府。其子郑经升二县为州。康熙二十三年,废二州,改置台湾县为府治。乾隆五十三年,平定台湾逆匪,钦颁御制纪事文三篇,并御制碑文,勒碑府城,垂示久远。 凤山县:在府南八十里。东西距五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七十五里。东至淡水溪大山番界二十五里,西至海三十里,南至沙马矶头海二百三十里,北至台湾县界四十五里。本东番地,本朝顺治十八年,郑成功据之,属万年州。康熙二十三年,分置凤山县,属台湾府。 嘉义县:在府北一百十七里。东西距五十一里。南北距二百五里。东至大山番界二十一里,西至海三十里,南至台湾县界七十七里,北至彰化县界一百二十八里。本东番地,本朝顺治十八年,郑成功据之,寻属天兴州。康熙二十三年,分置诸罗县,属台湾府。乾隆五十二年,以贼匪林爽文攻扰,时城内义民同官兵守御无虞,赐县名嘉义。 彰化县:在府北三百九十七里。东西距四十里,南北距七百七十里。东至大山番界二十里,西至鹿仔港海二十里,南至嘉义县治二百八十里,北至鸡笼城海六百八里。本东番地,本朝顺治十八年,郑成功据之,寻属天兴州。康熙二十三年,属诸罗县。雍正元年,分诸罗县北半线地置彰化县,属台湾府。 ·形势 屹峙海中,延袤二千余里,为东南屏障(台郡闻见录)。四面环海,崇山峻岭,横截其中(台郡图志)。背负崇冈,襟带列岛,浪峤南屏,鸡笼北卫(旧志)。澎湖为门户,鹿耳为咽喉(凤山县志)。七鲲身毗连环护,三茅港汇聚澄泓(客问)。 ·风俗 禾麻蔽野,庐舍依然;畜牧之饶,无异中土(台郡闻见录)。节候稍晚,夏乃澍雨,人始耕种,岁一收获,丰盈常足(同上)。地无木棉,兼民不知蚕,布帛多资于中土(同上)。尊敬长老,孤独废疾之人、则乡社人共哺之(同上)。民非土著,皆泉、漳、潮、惠之人,故习尚与内地无甚异(台湾县志)。俗尚华侈(同上),喜斗轻生(嘉义县志)。晚稻丰稔,资赡内地,所以户鲜盖藏(台海使槎录)。 ·城池 台湾府城:本朝雍正三年,建栅城,周十一里三百三十四步,门七。乾隆元年,易七门以石,雉堞钉铁皮,楼护女墙。五十三年,改筑土城,周二千五百二十丈,高一丈八尺;以西面滨海,按旧基收进一百五十余丈。台湾县附郭。城东门楼上,旧祀关帝。乾隆五十三年,台匪林爽文等滋事,官军渡海,咸睹神像,寻即蒇功;七月,奉旨重修,御书扁额曰“神威翊应”。 凤山县城:在兴隆庄龟山之麓。本朝康熙六十年,建土城,围以刺竹,周四里一百八十步,门四,有濠。乾隆五十三年,移建竹城于埤头,而于此地建龟山石卡,驻兵防守。嘉庆十二年,仍还旧治,改筑石城,周八百丈,高一丈八尺,建立炮台,门四,有楼。 嘉义县城:本朝康熙四十三年,建栅城。雍正元年,土筑,周四里一百五十步,门四,濠广三丈。五年,建城门楼十二年,于土城外环植刺竹。乾隆六十年重建,周七百四十四丈有奇,高一丈八尺。 彰化县城:本朝雍正十二年,环植刺竹,周四里一百十八步,门四。嘉庆十六年,甃以砖石,周一千二十八丈,高一丈八尺,并于城之四面及八卦山顶添设炮台五座。 澎湖厅城:在台湾县西澎湖大山屿西澳。本朝康熙五十六年建。 淡水厅城:在彰化县北竹堑。本朝雍正十一年,环植刺竹,周二里一百六十步,门四,有楼。 噶玛兰城:在淡水厅所辖三貂溪东五围。本朝嘉庆十六年,栽九芎树为城。东西南北相距各一百八十丈,周五百四十丈,门四,有楼。 ·学校 台湾府学:在府治西南。本朝康熙二十四年建,五十一年修。乾隆十四年重建。入学额数,闽籍二十一名,粤籍九名。 台湾县学:在县治东东安坊。本朝康熙二十三年建,四十二年修。雍正十二年、乾隆十四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三名。 凤山县学:在县治北门外。本朝康熙二十三年建,五十八年修。雍正七年、乾隆二年、十七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三名。 嘉义县学:在县治西门外,旧在西门内。本朝康熙四十五年建,乾隆十八年移建今所。入学额数十三名。 彰化县学:在县治东北。本朝雍正四年建,乾隆十七年修,二十四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三名。 淡水厅学:在厅城东门内。本朝嘉庆二十三年建。入学额数六名。 海东书院:在府治西南,旧在府学西。本朝康熙五十九年建,乾隆三十年移建今所。 崇文书院:在府城内东安坊。本朝康熙四十三年建,乾隆二十四年重建。 南湖书院:在府城南。本朝乾隆三十年建。 玉峰书院:在嘉义县西门内旧学宫址。本朝乾隆二十四年建。 白沙书院:在彰化县学宫右。本朝乾隆十年建,二十四年修。 明志书院:在淡水厅城北兴直庄。本朝乾隆二十八年建。 ·户口 原额人丁一万八千八百二十七,今滋生男妇大小共一百七十八万六千八百八十三名口,计二十二万四千六百四十六户。 ·田赋 田园四万七千三百四十五甲八分有奇,又二千二十九顷八十八亩有奇,共额征粟一十八万八千四百八十四石二斗七合一勺。续报升课田园六百一十二甲一分三厘有奇,额征银三百八十三两九钱二分二厘。人丁饷税,额征银一万三千六百五十三两八厘。 ·山川 大目降山:在台湾县东五十里,土番所居。通志:山下有大目降溪,蜿蜒而下,过平坂,隶于番。其南曰柳仔林山,列阜如屏,延亘数里;其西北为马鞍山,自木冈西递众山,重迭不一,马鞍其尽处也。按舆图,台湾之东有大冈山,当即木冈及大目降山,字音讹异耳。又通志:自大目降山,历保大里东、保大里西,至新丰、永丰二里;又南抵崇德里,相距百里,其山崔嵬险阻,人迹不到,从无名号;以此知大冈山盖大山之统名也。 香洋仔山:在台湾县东南。通志:山在湖仔内山南,■〈山咅〉嵝络绎,拥起平畴。 角带围山:在台湾县东南二十六里。通志:在香洋仔山南,下有深坑仔红毛寮溪,过此曰冈山溪,为凤山县界。按旧志,小香洋山东为深坑仔,又西南为大香洋,溪流逶迤,山水幽胜,即指此山也。 猪母耳山:在台湾县东南五十八里。通志:下有鲫鱼潭、许宽溪、咬狗溪、石头坑,又有遥接其南者曰湖仔内山。 大冈山:在台湾县南八十余里。山顶险峻,上有巨冈,可望不可登。近凤山县之嘉祥里,亦曰江山,又曰碙山。其东南为小冈山,近凤山县之长治里。新志:大冈在北,小冈在南,两山相对峙;凡至台,舟过澎湖东吉澳,即见此山,与台湾猴洞诸山相界处也。以舆图考之,台湾有两大冈山:一在台湾东稍北,当即旧志大脚山,与新志大目降山也;一在县南,又南曰小冈山,与凤山县接界。 木冈山:在台湾县东北三十三里,与嘉义县相接,巍峨特耸,其顶常戴云雾,天气清明,始见山形,其峰上与天齐。通志:台湾之山,此最高大,为一府诸山之祖,亦县治之主山也。北至茑松溪,则为嘉义县界。山之南有番仔湖山,拔地而起,与木冈山势相联属。按舆图,台郡北自鸡笼山,南至沙马矶头,二千余里,东偏负山,西面临海,其山蜿蜒不断,总名大山,亦总呼为木冈山。 阿猴林山:在凤山县东,林木茂密,渐入番界。 赤山:在凤山县东十里。上有汤池。旧志:去府一百四十里。通志:陂阤平衍,时有火出其上。由此而南,悉属番社。又凤弹山东北一山,土色纯赤,亦曰赤山。 观音山:在凤山县东南十五里。旧志:有水西流,入小冈山水。通志:在阿猴林西北,起伏盘曲,中峰屹立,若菩萨端坐,众小峰拱峙于侧,故名。又七星山,联络观音山之北,七峰皆戴石如星。 傀儡山:在凤山县东南六十里,土番所居,呼为“加唠”。通志:在县治东,冲霄耸起,常带云雾。舟行至澎湖,天气晴霁,即见此山。重冈复岫,皆人迹所不到。总呼为傀儡山。野番出没于此。其分支为北叶山,自是而南为蜈蜞岭。其左为琅峤山,又南而直抵于波涛中者为沙马矶。自矶回转而东,有两峰并峙,高出天表,为纲卒山、老佛山。由二山络绎而北,累累不绝,又有朝华离山、大柴高山、霄马于山、大乌万山,皆背立傀儡山之后,俯临海中。 毘南谧山:在凤山县东南二百二十里,亦曰卑南觅山。旧志:山连延高峻,上多松杉,人迹不至。夜望之,有光如火。又金山,在县东境外多罗满港内,相传产金。又大女觅山,有芋叶大如屋,土番珍之。 沙马矶头山:在凤山县东南二百三十里海滨。其南有仙人棋盘石,亦曰仙人山。旧志:山形如城,下可泊舟;水退时,有礁状如马。通志:吕宋船往来,皆以此为指南。 凤山:在凤山县南三十里,形若飞凤,县以此得名。旧志:上多巨石,嵚崎玲珑。通志:旁有二小峰如翅。又东北有数小峰如卵,曰凤弹山;西南山冈曰凤鼻山,邑治之对山也。 虎仔山:在凤山县西南七里滨海,亦曰打鼓山,俗呼为打狗山。旧志:北去府治百里,下为打狗仔港,冬产青鱼。通志:山特峙海滨,旧有番人居之。明嘉靖间,流寇林道干为俞大猷所逐,遁入于此;后从海道逃入占城,其遗种尚有存者。今水师营垒尚在。由此山蜿蜒而下,势若长蛇,为蛇山,在邑治右。又旗后山,在打鼓山西南临海上,为渔人采捕处。其参差隔海,列于打鼓左右者,西有石佛,石佛北有石塔,南有凉伞礁,皆屹立海中;舟人经此,必鸣金焚纸,以祭海神。 七鲲身山:在凤山县西北。通志:自打鼓山穿田过港,逶迤六十余里,平地中结为七峰,如鲲鱼鼓浪。其山无石,皆沙土,上多杂木,苍翠可观。 半屏山:在凤山县北七里。通志:自台湾县大小冈山迤逦而南,近附于县治者,为半屏山,形如画屏,故名。莲花潭直过其下,悬岩陡立,又呼为半崩山。又县左有龟山,近接半屏山,中多乔木,繁阴密荫,望之蔚然深秀。又漯底山,在半屏山西北,平原中一邱浮出,其顶宽平,上有小窍出水,若无底然。 滚水山:在凤山县东北。旧志:在冈山南二十余里,下有汤泉,广五十余亩,泉源沸突,微有硫气;流潴为潭,周数十里,有山环障,中起三洲,古木森列。居民决水灌田,饶沃数千顷。通志:有大小滚水二山,相距十里许,上有浊泥水滚出。 火山:在嘉义县东二十五里玉案山东稍南。通志:山多石,石隙泉涌,常有火出水中。 大武峦山:在嘉义县东南。通志:由彰化县大遁山,南奔七百余里,山脉停驻,挺为是山,特立圆秀可爱,县治之主山也。又牛朝山,在县西北十里。通志:由大武峦迤逦而西二十余里,横冈如带,近贴县治之背,复自右旋左,尾一小山,逆列水口,为邑治锁钥。按大武峦即诸罗山。旧志:山在县东,地最肥饶,县治其麓,多熊豕獐鹿,县之得名以此。 玉山:在嘉义县东南大武峦山之后。色白如银,北与彰化县之水沙连内山接。通志:三峰并立,高出群山,为大武峦后障,终岁云封其顶,惟冬日晴明可见,顷刻烟雾复合矣。 多侣居山:在嘉义县东南。旧志:在天兴州东北百余里,山极高峻,盛夏雪消,流成瀑布。 阿里山:在嘉义县东南。通志:山极辽阔,内有八社;又东南为大龟佛山,同为邑治左肩;又东为肚武膋山,为番米基山。 马椆山:在嘉义县东南二十里。通志:自半月岭而南,又西转为关仔岭,山径仄如天险,下有汉人耕种其中;相近有粪箕湖山。又小龟佛山在粪箕湖西南,下有古树高数丈,相传有神附焉,居民皆徙数里外。东南为赤山,土色皆赤。按此与旧志龟佛山异;旧志谓山东临中港者,今为彰化县山。 玉案山:在嘉义县东南三十里。通志:山自东而折于南,居邑左臂,为学宫对山,旧名玉枕。又嵌头山在玉案山东北,其西南为笔架山。又有翁上天山,如老翁扶杖欲行状。又西为半月岭。 大武垄山:在嘉义县东南六十里。通志:山绕玉案山后,与学宫遥对。又西北为五步练山,峭险不容足。相并为消离山,其支峰联络于南为鹿驭山、东西烟山、虎头山、内茄拔山、琅包山,下有旷埔,汉人多耕种其中。 南马仙山:在嘉义县南。通志:山势腾空卓立。其南为乌山,西南为芋匏山、罗汉门山、猴洞山,山有大石洞,洞外旧属台湾县,雍正三年,割东南界至罗汉门归诸罗县,以分水岭为界。 大福兴山:在嘉义县东北。通志:一名大目根山,与覆釜金山同为县治右肩。又东为枋仔岸山、鹿楮山、打利山、鹿仔埔山,则为邑右之外辅。 叶仔林山:在嘉义县东北七十里。通志:与大武峦山相接,自东旋北,居嘉义县右臂。稍北为鼎盖梁山,为梅仔坑山,又北为尖山、子山,又北为奇泠岸山,又北为彰化县界。 寮望山:在彰化县,其麓旧为半线营,今为县治。通志:山北为猫罗社,东南为猫罗山。按旧志有打猫山,在嘉义县东北百余里,多巨木鸟兽,当即猫罗山也。 半线山:在彰化县东。旧志:在废半线司东,美田畴,利畜牧,产樟栗可造舟楫;明末海寇林道干窜此。 大武郡山:在彰化县东南四十里。通志:去大鸡笼七百余里,在虎尾溪之北。山之西南,有大武郡社,社东为南投山;有社二:溪南曰南投社,溪北曰北投社。又有阿拔泉山、竹脚寮山,内有林冀埔,汉人耕种其中。上有九十九尖峰,玉笋排簇天际,下为大吼山、栲栳山。又东北为水沙连内山,南与嘉义县之玉山相接。又西隔一溪,为扑仔篱山。 牛相触山:在彰化县东南六十五里。通志:南北两峰,如牛奋角相触,中隔小溪。溪南为嘉义县斗六门界,溪北为县之大武郡山界。 倒旗山:在彰化县北。通志:山形如旗。由宛里山而北,渐逼于海,小峰错落,与倒旗相连者为礁荖叭山。 岸里山:在彰化县北。通志:山深险,其东北即南日山、猫盂山。 大肚山:在彰化县北。旧志:在废半线司北。山形圆耸,下有大肚溪。通志:与寮望山对峙。山后为猫雾拺社,其北为沙辘山、铁砧山、宛里山。 南嵌山:在彰化县北南嵌社,东为太平山、猫里山、椰里历山、交眉山。 南山:在彰化县北竹堑社之南。通志:相近为小凤山,与眩眩山形势相属,下为竹堑埔,汉人耕种其中。东为佑武乃山,极高大,与合欢大山障蔽南日诸山之后,遥接干豆门诸社及查内山。按府志,干豆门作关渡门。 大遯山:在彰化县北。通志:由小鸡笼蜿蜒而南,矗起屼立于淡水港之东北,即奇独龟仑山也;烟霏雾霭,峰峦不可枚举。 圭州山:在彰化县北大遁山之南。旧志:在海滨淡水城东。 硫黄山:在彰化县北,近淡水城。旧志:山下常有火光,日照之,气能伤人,土可煎硫,一名磺山。通志:山在大遁山东,内有鸡柔山,外为北投社,西极港口,循港逆折而东为干豆门。 八里坌山:在彰化县北淡水城西。旧志:上有古铁猎,触之则病。通志:自干豆门穿港而西,山势雄伟,杰出于淡水港之东南。 大鸡笼山:在彰化县北海中鸡笼城之南。旧志:下有港甚宽广,可容巨舟数十。红毛尝筑城于此。山在港东,一望巍然,为全台祖山,凡往来日本洋船,皆以此山为指南。其西有金包里山,山背有二石对峙,曰旗杆石。又西有小鸡笼山,亦曰鼻头山,峻峙海滨,有石中空,曰石门。 山朝山:在彰化县东北。通志:自大鸡笼分支,东渡八尺门港,双峰遥峙,高不可极。山南为生番三十六社,居噶玛兰地,人迹罕到。其南为买猪末山。两山相去百余里。又南为哆罗满社山,东南为噶玛兰山。又南为黑沙晃山,为崇爻山,二山皆极高大,内有生番十社,亦人迹所不到。又南袤接凤山县之毗南谧山界。噶玛兰,旧作蛤仔滩,今改。 澎湖岛:在台湾县西大海中,西与泉州金门相望。唐施肩吾有澎湖诗。宋时琉球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曰澎湖,烟火相望。元史:漳、泉、兴、福四州界内,澎湖诸岛与琉球相对,水至澎湖渐低,近琉球则谓之“落漈”,其水趋下不同,最为险迅。至元二十八年,闽人吴志斗言,欲伐琉球,宜就澎湖发船。明年,自汀州渡海伐之,不克,还驻澎湖。旧志:山形平衍,东西约五十里,南北约二十里,周围小屿颇多。自泉州府城东出海,三日可至。至元末置巡司于此。明洪武二十年,尽徙屿民,废巡司而墟其地。嘉靖中,海寇曾壹本、林凤等据为巢穴。万历二十年,以倭犯朝鲜,增设戍兵。三十七年,红夷一舟阑入澎湖,久之乃去。天启二年,有高文律者,乘戍卒单弱,以十余船突据澎岛,遂因山为城,环海为池,肆毒于漳、泉沿海之地,要求互市。巡抚南居益遣兵分三路进剿,大破其兵,乃复澎湖。议于稳澳山开筑城基,东西南各留一门,北设炮台。本朝顺治中,郑成功保据厦门,兼有澎湖。后取台湾,倚为重镇。设安抚司,领巨舰二百,精兵二万拒守。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帅舟师南征,抵八罩水,进攻澎湖,因风纵火克之。通志:澎湖岛,古称三十六屿,泛若水中之凫,下有三十澳。其最大而居中者曰大山屿,纵横各三十余里。屿之东偏日香炉屿,西偏曰雁净屿,曰沙墩屿,北偏曰奎壁屿。山外曰锭钩屿,产紫菜,曰鸡肾屿,曰员背屿。又北曰鸣屿,曰白沙屿。最北曰屈爪屿、吉贝屿。其最西有目屿。屿之东有姑婆屿、铁砧屿、土地公屿、金山屿、空壳屿。而正西为西屿、丁字门屿。稍北为镇海屿。东则大仓屿。西屿之后,有四角屿、鸡笼屿、桶盘屿、虎井屿。转而南,有花屿、草屿、大猫屿、小猫屿、南屿、头巾屿、八罩屿;屿周三里余,居民稠密。北为狗沙屿,相对为将军屿。稍西为岑圭屿,后为船帆屿、后埭屿。其南曰东屿平,曰西屿平,二屿居南屿之东,而平分一水,故名。其下流曰味银屿,曰钟仔屿。又东曰东吉屿,曰西吉屿,参其中曰锄头增屿。渡海者必由二吉以入,盖入台之指南也。总计屿实四十有五云。按奎壁屿,旧志作龟壁山。员背,府志作员贝,亦称湾贝。 小琉球屿:在凤山县南一百里下淡水南大海中。旧志:屿周二十余里。通志:突起一峰,盘郁苍翠,中无人居,多产椰子竹木,下多巉岩巨石,大舟湾泊甚难,盖凤山县之水口也。 浪峤南屿:在凤山县南二百四十里,一名琅峤山。旧志:自沙马矶头,一潮水可至,远视微茫,舟人罕至,土番所居,地宜羊,去下淡水三百余里,多瘴气。

既然台湾的地位非常重要,那为什么清政府直到1885年才决定建省~大清帝国的「某某府」、「某某州」,那都是省下的行政单位。而新疆、台湾建省则是原本是藩属国或隶属其他省份,后来因有其必要性才建省[新疆是受俄国入侵,而台湾则是受日本入侵及法国封锁]这段历史或者与其有关的故事?~台湾的名称来源,本来有好几种说法,但是以国际性的角度来看,外国人常说台湾是福尔摩沙[Formosa,Form osa]是葡萄牙人在1544年,航行经过台湾的东部海岸,发现了这麼1个青翠的 、美丽的岛屿之惊呼声而命名的。 中国人则自宋代之后,才对澎湖有所了解,也因为如此而逐渐的了解台湾。在明代的时 候,中国的古书上,称台湾为鸡笼,也叫做东番。在南明郑成功子孙三代,称为东都,或称为东宁。 台湾的名称,其实是源自台南的1个平埔族原住民,叫做西拉雅族支系,称呼现在安平附近的「滨海之地」为[Taian,Taiwan],或称「台窝湾、台员、大员」而来的。郑氏王国用「东宁」称呼台湾。直到1684年真正变成福建省台湾府的时候,台湾的名称才正式的使用。 1544年,葡萄牙人正式称呼Formosa开始步上国际舞台的历史起,台湾在17世纪的重商主义世代中,北部曾经被西班牙人所统治,就是从1626年到1642年。西班牙人是在1571年,占领菲律宾。他们在1626年,沿著台湾东海岸北上,到了苏澳。其实,苏澳以前是叫做圣罗伦斯湾。以后又航行北上,看到了台湾北部最北端突出海面的岬角,他们把当地叫做圣地牙哥[Sandiago]。结果台湾的人,就把这个圣地牙哥的音转叫为三貂角。西班牙人也曾经占领了鸡笼和淡水,也曾经在淡水建造了1座红毛城堡。然后,荷兰人在1624年到1662年也统治过台湾这个地方。所以台湾人 看到了陌生的外国人,长相很特别,就叫他们为「红毛仔」。甚至於在台湾我们以前没有看到过混凝土,所以水泥我们到现在仍然叫做红毛土或是用日语沿用下来的「控固力」。 另外,在台湾这里有很多的红毛埤、红毛港等的这一些称呼,也都是反应台湾早期的住民,他们与外国人接触的历史遗留。台湾在1661年4月30日,郑成功率领军队打败荷兰人之后,从郑成功到郑经 ,又到郑克塽,他们祖孙3代统治台湾。郑成功因为被南明的皇帝赐姓,被尊做国姓爷。所以台湾也有一些地方的地名叫做国姓、国圣的,国姓与国圣闽南语音皆同,这种命名可能也是纪念郑成功的,例如:南投有国姓乡即是。 台湾也有很多地方,流传了关於郑成功的神话。如:台中县大甲的铁砧山有剑井,台北也有剑潭,台北野柳的附近有1个地方地名叫做国姓埔;而台北县的莺歌石,也是传说郑成功的军队北上,有1只老鹰在那里吞云吐雾,郑成功用炮轰死它,老鹰死在山上而留下莺歌石。其实郑成功他来到台湾,并没有到过那麼多的地方,因为他来到台湾不久之后,便病死在台南。只是因为他已经是变成为1位神话性的人物,传奇也就特别的多,甚至於民间认为 他是开台圣王,所以,会留下了很多的传说与地名。那嘉庆帝是否真的到过台湾?~穿凿附会的野史传说,历史的事实上大清帝国任何一个皇帝或王爷都没有来过台湾。还有现在的台湾海峡隧道工程哪条道最可行,~台湾从没有这种规划,连纸上谈兵都没有。我最看好南线(厦门-金门-澎湖-嘉义,共207公里)。~那是某些爱作梦的中国人的胡思乱想,结果当时还引起轰然大笑,因为他们的一厢情愿,只是在热脸贴冷屁股。但或许百年之后也许可行吧!

杂志社副总编辑

01——02湖南南县一中教师02——02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学专业学习02——05北京语言学院等院校干部专修班进修05——10中国青年报社国际部编辑、副主任10——03中华工商时报社总编辑助理兼海外部主任、副总编辑03——12中国青年杂志社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党组书记(其间:09——07湖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09——07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12——05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组成员、副社长、副总编辑兼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总编辑05——08中央外宣办五局副局长、九局局长、十局局长 09——08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13〕14号),设立的新闻、出版、广播、电影和电视领域的国家管理部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为正部级单位,是国务院直属机构。 人民出版社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单位。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是副厅级 。

海南日报社副总编辑

尹婕妤生前获得过中国新闻奖,五个一工程奖,南海文艺奖,海南新闻奖等等重点奖项,而且也被称为有突出贡献的新闻专业的专家。

海南总编辑尹婕妤去世,生前获得很多奖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一海南广播电影电视传媒集团副董事长尹婕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据报道,2020年12月13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认证微信公众号“海南广电”发布文章《沉痛悼念尹婕妤同志》: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总编辑、党委副书记,海南广播电影电视传媒集团副董事长尹婕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2月13日7时09分在海口不幸逝世,享年51岁。二海南总编辑尹婕妤生前荣誉根据“海南广电”《尹婕妤同志生平简介》介绍:尹婕妤,1986年—1990年在吉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1990年—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担任文秘工作,1992年—2000年在吉林新文化报社工作并最终担任社长兼总编辑,2000年—2007年在海南南国都市报社任编辑,2007年—2012年在海南日报社任副总编辑、党委委员,直至2012年5月进入海南广播电视,2016年开始任职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总编辑、党委副书记、海南广播电影电视传媒集团副董事长。按照尹婕妤生平介绍,她媒体从业经历丰富,20多年来,先后在海南南国都市报、海南日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担任领导职务,创办的《南国都市报》成为海南影响最大的民生类报纸。2015年10月27日,海南省影视家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海口召开。经过选举,尹婕妤当选省影视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尹婕妤还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经由她采写的作品曾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优秀节目奖、海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海南新闻奖、南海文艺奖等国家级、省级奖项。

03-04 四川省岳池县长田乡知青。04-02 四川省南充织绸厂工人、新闻干事。02-05 四川省南充日报社记者、编辑、要闻科副科长。05-01 海南日报社总编室编辑、海外版采编部副主任、要闻版主编。01-08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综合信息部负责人。08-03 海南《新世纪》周刊社总编辑。03-03 海南日报社理论部代主任。03-12 海南日报社总编室主任。12-09 海南日报社总编室主任、编委。09-07 海南日报社副总编辑、党委委员。07-07 海南省委副秘书长。07-03 海南省海口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03—06海南省海口市委副书记。06—海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正厅级)。五届海南省委委员。

《海南日报》创办于1950年5月7日。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南日报》成为中共海南省委机关报。经过18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创新,《海南日报》已经发展为全省最具权威、覆盖面最大、读者最多、实力最雄厚的报纸。目前人均自费订阅率、零售量、全省人均占有率(全省人口860万)、省会城市人均占有率均位居全国省级党报前列。随着报业的发展,2002年6月20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海南日报社的基础上成立了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成为全国第39家大型报业集团之一。在全国省级报社中,海南日报社多年来稳步发展,已经在今天有了显著成就。报社这几年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不断面向全国、面向社会招贤选能,向社会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报社已经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业务精强、作风良好的职工队伍。如何管理好这么一只优质的队伍,最大程度的发挥出队伍的能量?成为报社领导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全省每48人就拥有一份《海南日报》,省会海口市区每10人一份《海南日报》。在全省的人均占有率、省会城市人均占有率、自费订阅率、零售量等指标,均居全国省级党报之首,被中宣部及同行誉为海南日报现象。创造这一现象的重要领军人物,就是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钟业昌。钟业昌同志于1984年7月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商业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9年6月调任海南日报社后,历任理论部主任、理论评论部主任、编委、副总编辑、总编辑,期间1995年9月-1997年7月,在中央党校二年制中青班学习。1998年7月被评为高级编辑。已出版专著3部,主编文集3部,编辑新闻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一次,省级新闻一等奖6次。1992年被授予省优专家,2002年被授予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2003年被授予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记者, 2007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现兼任海南省人大常委、全国记协理事,其业务水准及工作业绩均受到同行公认。为海南鼓与呼二十载名满琼崖钟业昌同志自进入海南日报社工作,就一直担负撰写评论、社论及重要理论文章、重要报道的任务,即使担任副总编辑、总编辑后,也一直没有停下手中的笔。他有一句名言激励自己也是激励采编人员:总编辑就是记者长。早在1990年,他在《海南日报》发表的长篇理论文章《怎样看海南这四十年》,就被省内高校作为对学生进行岛情、省情和思想教育的教材。多年来,他撰写出了《思想大解放 海南快腾飞》、《把海南经济特区办得更活更富生机有成效》、《向新时期的好战士李向群学习》、《把海南经济特区发展得更快些更好些》、《说人气》等在一大批在省内具有震动性影响的评论。理论文章《海南:釜底抽薪式的改革》,被省内公认为是对海南改革进行理论总结最好的文章之一。向共和国50周年大庆献礼的《南海潮涌--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海南》等重要文章,也都在省内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近年来,钟业昌同志又写出了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的长篇通讯《燃烧生命》。其新闻特写《尖峰岭上观风云--记者眼中的尖峰岭会议》,以清新的文风、精致的细节、细腻的情感,被认为是硬新闻软表现,改进会议新闻报道的开创性作品。钟业昌同志两次亲历十六大、十七大报道,他身兼数职,在做好海南团的新闻联络工作同时,还负责审看海南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和专题节目,组织策划指挥海南日报记者发稿,并亲自撰写了《三个代表·十三年·小康社会--海南代表团讨论会上的关键词》、重要通讯《干出特字来--从海南五次党代会到十七大》、言论《拿出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长篇述评《海南:疾行的奋进号》等重要稿件。大策划大手笔展示党报实力与风范注重和善于组织选题策划,是钟业昌同志新闻工作的一大特点。在担任海南日报编委、理论评论部主任期间,组织策划的《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重读系列》、《高水平高质量地搞好海南建设》、《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重大典型》、《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等重大系列评论,都受到了中宣部新闻阅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担任海南日报副总编辑后,钟业昌同志又策划组织指挥了一系列影响极为广泛的重大系列报道。2000年5月1日,是海南岛解放50周年纪念日。他倡议并组织策划实施纪念日50大版珍藏版的编辑出版。这50大版用珍贵的照片和史料浓墨重彩地展示海南解放50年来的沧桑巨变,受到省领导的高度好评和读者的广泛欢迎。日出50大版,不只是海南日报历史上的第一次,也开了当时省级党报日出版数最多的先河。新华社播发通稿报道了珍藏版的出版盛况。 2003年11月,钟业昌同志作为总指挥,全面策划并一天隆重推出海南日报120个版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特刊,在年会上、读者中、同行间引起强烈反响。中宣部《新闻阅评》认为, 海南日报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为契机,用心打造这份海南报业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型特刊,显示了省报的实力,展示了党报的风范,是一次有意义的创新。论坛秘书长龙永图称与会嘉宾所有史料均来自《海南日报》。 2005年、2006年、2007年,钟业昌同志又连续三年出色地组织策划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报道,不仅亲自组织指挥记者报道,而且自己动笔撰写重要稿件,他在2007年年会上撰写的年会观察《思想盛宴盛大开放》和《对话平台 合作平台》,被业界公认为具有思想高度。 近年来,钟业昌同志亲自组织策划的2000年抗洪救灾报道、2001年纪念建党80周年 红旗不倒--琼崖革命根据地寻访活动报道、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系列报道等,都在全国新闻界引起广泛关注并受到好评。不断改革创新创造海南日报现象作为报社主管业务的主要负责同志,钟业昌同志以高度的敬业精神,时刻关注党报前沿问题,全力推进版面改革和采编创新,不仅撰写了《新世纪省级党报面对的挑战与趋势》等文章,还具体负责制定了海南日报的多次改版。 2001年新世纪大改版确定方案时,提出了突出党报特色突出大报风格的思路,主张党报姓党,党报是报,从办报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适应越来越激烈的报业竞争需要,赢得群众,赢得市场,并为新改版的报纸撰写《突出党报特色 突出大报风格》的改版献辞。 2001年底,又具体负责制定了海南日报由12版扩为16版的扩版改版方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国内同行的瞩目和读者的广泛好评。 据统计,自中国新闻奖设立以来,海南全省共获得奖项38项,其中《海南日报》就有20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一半以上,成为全国省级党报中获奖比例最大的一家。同时,海南日报还涌现出了新时期新闻记者的杰出代表甘远志这样的优秀记者。 2007年,钟业昌又主持海南日报的改革,鲜明提出做有影响力的新闻,办有影响力的党报的理念。不断推进的改革创新,使《海南日报》的零售量连续多年在全国省级党报中居于首位,广告额连续多年占全省市场份额一半以上。2008年第一季度,《海南日报》零售量又比去年底增长了30%。 继续改革中的海南日报,在钟业昌同志的主持下,无论是重要策划、重大报道,还是版面改革,党报意识都进一步增强,党报特色更加鲜明,海南日报现象更加令人瞩目。钟业昌:打造中国传媒业“海南号”“实践反复证明,本区域媒体在全国舆论格局中的地位越强,越有利于塑造区域形象。”钟业昌说,要着眼于改变海南在国内外传播格局中的总体偏弱地位,迅速壮大实力,是海南新闻传播力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而不容回避、也不能回避的紧迫问题。其落脚点,就是要突破“小省意识”,着力打造中国传媒业的“海南号”。钟业昌认为,打造中国传媒业的“海南号”,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必然选择,因为传媒业是文化生产力、文化软实力的载体,是推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推手。打造中国传媒业的“海南号”,也是传媒产业发展自身规律的客观要求。整合传媒产业资源,组建有影响力、有竞争力和有话语权的传媒“航母”,实现传媒跨形态、跨行业、跨区域的集成发展,将是提升海南传媒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影响力,在更大范围内发言和发声,增强新闻传播能力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在这方面做了有益尝试。钟业昌表示,经济欠发达地区可通过党委政府强力主导下的产业资源整合,实现后来居上。为此,要把新闻传播能力建设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去谋划,将增强新闻媒体整体实力和舆论影响能力纳入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布局,通过规划管理、加大投入、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努力实现海南传媒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参与专家激辩三亚“城市精神”钟业昌认为,“极力争取”从肯定的角度来理解有三层含义。其一,城市精神来源于实践,无论三亚当初的撤县设市、举办世界小姐总决赛,还是奥运火炬内地首传等,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争取来的;其二,这也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三亚的很多事情是集中力量办成的,体现出三亚人的精神面貌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三,横向看全国其他地方的城市精神,在表述上没有个性,雷同的很多,大同小异,三亚提出的“极力争取”确实难以复制。钟业昌给合此前已评出的三亚城市名片,提出了“极力争取,美丽创市”的建议。他说,这样对城市精神的表述将更完整,与城市名片也互相承接,而且琅琅上口,便于传扬。钟业昌领导下的《海南日报》近况与海南共同成长在刚揭晓的全国报刊2008-2009年度广告投放价值百强排行榜上,《海南日报》成为一匹黑马:跻身全国省级日报五强阵营。对于这个结果,有人感到意外,但更多的人评价是:这是《海南日报》在大特区环境下,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与海南共同成长”结出的硕果。进五强体现海南经济持续向好1993年,海南日报社也曾获殊荣:进入全国报业经营先进单位榜单。“那时候,海南刚建省,每天都有大量公司开张、企业挂牌,特别是房地产大开发,广告特别多。”海南日报社老广告人许发宣说:“现在形势不一样,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上升时期。《海南日报》能够进入全国省级日报五强阵营,是海南经济整体持续向好最直接的反映。”资深广告人海南中视广告公司总经理刘文军也持这样的观点。他说,广告向来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作为海南强势主流媒体,海南日报的广告经营更体现这一点。过去5年,海南日报广告营业额年年增长,特别是去年金融危机以来,在全国报刊广告额整体走低背景下,海南日报广告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逆势上扬。这与海南经济整体表现是一致的。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754亿元,同比增长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13%;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2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1元,同比增长10%;全省农业完成增加值95亿元,同比增长4%,增速位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企业经营活跃,地方经济才能快速发展,媒体广告收入才能不断增长。每期《海南日报》报头下面都有句话:“ 与海南共同成长”,这是《海南日报》的追求。《海南日报》此次进入全国省级党报5强阵营为这句话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注脚。把党报办成权威媒体品牌海南经济虽然进入新的上升时期,但经济总量在全国各省市区中还是偏小。在这样的经济土壤中,报刊经营要获得与经济发达省份同样的收益,就要付出更多努力。海南日报是如何做到的?打造权威报业品牌,呈现高端办报水准,追求主流媒体理念,把党报办成著名媒体产业品牌。作为海南省委机关报,海南日报日发行量最高达23万份,自费订阅率高、市场零售量大,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岛内居民不可替代的权威信息来源。2008年,海南日报广告收入超过7000万元,占海南整个纸媒体广告市场份额一半,是房产、汽车、通讯、旅游等主导行业首选的推广平台。“岛内有多家报刊,为什么是党报——海南日报进入全国5强阵营?”对于海南日报进入全国省级党报5强,海南国语广告公司总经理王建平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海南日报利用经济大特区的优势,勇于创新,走出一条独特的办党报之路,把海南日报打造成地方权威强势媒体。这是在全国是独树一帜的。王建平说,要全面了解海南,必须看海南日报。无论是党政新闻,还是社会动态,乃至政府机关管理公告、工商企业广告信息,只有海南日报最全面最及时最权威。作为党报,海南日报不仅纪录海南发展每个足迹,也是海南发展的一个推动力。比如,当前《海南日报》以自身的号召力,多方汇集专家学者意见,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建言献策。值得指出的是,《海南日报》以多渠道、高效率的发行方式,每天快速渗透全省各个角落,日平均拥有读者50万人。《海南日报》还被指定为海南航空和南方航空每天400个进出海南航线的机上读物,发行覆盖全省所有星级酒店、旅游景点,是进岛游客了解海南的窗口,是海南惟一“铺天盖地”的报纸。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主任梁勤俭说,海南日报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是我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省委机关报,一直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走在省级党报前列。作为机关报,最早主动“断粮”、走向市场,主动从单纯的广告发布走向广告营销策划,迈出从经营广告向经营报业的重要一步。这不仅让其他一些省级党报羡慕,也为其他省级党报树立榜样。打造中国传媒业“海南号”近年来,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整合各种资源,确立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国际文化传媒集团的战略,在把海南日报办成著名权威媒体产业品牌同时,探索出新形势下报业发展的新模式。目前,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拥有5报1网站,初步形成以报纸为依托的广告、发行、印刷三大产业。其中,海南日报和南国都市报发行量、广告收入、影响力三大指标稳居岛内纸媒体前两位,成为商家争夺高端市场份额、追求高回报的理想平台。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广告占全省报业广告市场份额70%多。突破“小省意识”,着力打造中国传媒业的“海南号”,是近年来海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有益尝试。海南日报总编辑钟业昌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党委政府强力主导下的产业资源整合,可以实现后来居上。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把新闻传播能力建设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谋划,将增强新闻媒体整体实力和舆论影响能力纳入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布局,通过规划管理、加大投入、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努力实现海南传媒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财经杂志总编辑郭

发行人、总裁:荣波资深媒体人、投资人,社会责任专家,曾任南方周末总经理。创办博雅天下传播机构,同时还担任《博客天下》、《人物》杂志的发行人; 京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京华时报》总裁。出版人:郭光东法学博士。资深媒体人,曾任《南方周末》报社编委会委员,兼任新闻部总监,评论部总监。同时担任《博客天下》、《人物》杂志的出版人。主编:李翔记者和作家。拥有十年商业报道经验。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总编辑助理。已出版作品包括《谁更了解中国》、《商业的心灵》、《与商业明星一起旅行》等。执行主编:商思林曾任《商务周刊》高级记者、《环球企业家》高级编辑、编委。擅长突发商业事件调查,后转型为公司与产业编辑。对房地产、能源、制造业等产业有深入了解。副主编:孙海翔资深时尚媒体人。曾全程参与《GQ 智族》杂志的创办,并担任其生活方式版块负责人。后担任财讯传媒集团《HisLife 他生活》杂志主编。2012 年担任《Esquier 时尚先生》杂志生活方式总监。总经理:王小军于《南方周末》从事广告经营工作11 年,自2008 年开始任《南方周末》北区总经理,拥有丰富的一线广告运营实战经验。

聚焦杂志社副总编辑

1999年到人民日报理论部工作,2003年10月任《人民论坛》杂志社副总编辑,2006年9月任总编辑。

张和勇自幼学习书画,大学主修中国画专业。1987年开始从事专职摄影记者工作,现任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副总编辑。兼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华夏书画院副院长等职。张和勇的艺术创作涉及中国画、油画、书法和摄影。多次在韩国、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举办绘画、书法、摄影作品展。张和勇先后策划组织了“中国百名青年摄影家聚焦黄河入海口”“中、韩建交10周年美术作品展”“走近孔子大型图片展”“全国残疾人书法绘画大赛”“中、韩、日残疾人美术交流展”“中、美绘画交流展”“人道温暖我们”系列艺术展等活动。2007年至2008年他担任北京残奥会火炬接力活动项目策划人和运行官。张和勇还在国内发起了一项以资助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康复和教育为目的公益慈善项目“慈依爱心行动”,已资助了数百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和教育。

  • 索引序列
  • 台海杂志社副总编辑郭
  • 杂志社副总编辑
  • 海南日报社副总编辑
  • 财经杂志总编辑郭
  • 聚焦杂志社副总编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