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处理中心主任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处理中心主任

发布时间: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处理中心主任

近些年来,共公开发表专业论文三十余篇,合著和参编著作近十部,主持和参加省级、厅级科研项目八项,主持校级项目二项,获得省厅级科研奖两项。 《论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载于《河南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02年第5期。《刑法解释的目标和原则》,载于《河南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04年第1期。《论我国的刑法司法解释》,载于《中国刑法学年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定性及立法问题》,载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受贿罪新探》,载于《许昌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缓刑制度的价值分析》,载于《河南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06年第3期。《刑法解释的基本立场分析》,载于《理论月刊》2006年第9期。《激情犯罪的刑事责任根据解析》,载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刑事责任的根据及其界定》,载于《韶关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刑期于无刑”思想与我国和谐社会刑事政策的构建》,载于《河南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07年第3期。《律师伪证罪的立法问题分析》,载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基本问题分析》,载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青少年犯罪预防理论的新径路——犯罪断念研究的提倡》,载于《求索》(cssci,中文核心)2008年第2期。《借鉴恢复性司法,重构刑事司法理念》,载于《求索》(cssci,中文核心)2008年第7期。 《论知识产权犯罪的刑罚类别化》,载于《电子知识产权》(cssci)2008年第6期。《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立法的理性分析》,载于《现代法学》(cssci,中文核心)2010年第3期。 《中国刑法典的新发展》,参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海商法学》,合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刑法学》,参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刑法新增罪名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刑法学》,参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国际经济法学》,参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渎职罪的理论与司法适用》,参编,中国检查出版社2002年版。《近代西方刑法学派之争》,合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 省级、部级、厅级项目: 公共行政领域中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研究,2009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在研,项目主持人。和谐社会建设与社区矫正制度完善,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已结项,良好,第二参与人。刑事和解制度与构建我省和谐新农村问题研究,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已结项,优秀,第二参与人。恢复性司法的刑事政策价值及引入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主持人,在研。和谐社会语境下刑事和解制度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第二参与人,在研。宽严相济形势政策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第三参与人,在研。没收财产刑研究,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第二参与人,在研。8.侵犯著作权犯罪研究,国家版权局重大项目,参与人,在研。河南大学项目: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制度完善研究,2002年度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已结项,项目主持人; 法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对策研究,2009年度河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在研,项目主持人。 2008年1月,“刑期于无刑”思想与我国和谐社会刑事政策的构建,河南省首届法学成果评比二等奖。 2008年9月,“刑期于无刑”思想与我国和谐社会刑事政策的构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2007年11月,河南大学教学优秀奖。2005年8月,在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02年12月,获河南大学第三届教师讲课大赛三等奖。

孙先科:《计文君论》,发表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12月张维阳 孟繁华:《冲突、选择与守成——计文君小说世界中的三重风景》,发表于《南方文坛》,2014年1月杜昆:《现代人乡愁的三重奏——论计文君的小说创作》,发表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5月樊会芹:《人生万事的“隔”与“渡”——论计文君的主题隐喻义》,发表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5月刘涛:《“红”范儿作家计文君》,发表于《文艺报》,2013年5月31日郭艳:《计文君:“脱域”而去与回望内心》,发表于《文艺报》,2013年9月27日奚同发:《人生岂能如戏——读计文君小说》,发表于《文艺报》,2009年6月8日李群:《孤独的成长与艰难的“破茧”——浅析计文君的》,发表于《山花》,2014年10月兰青:《伪知识分子的无立足之地——浅谈计文君中的史彦形象》,发表于《青年作家》,2014年12月王良娟:《浅析计文君的》,发表于《文学教育(中)》,2011年7月。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处理中心主任是谁

郭英德

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的校长是李俊负责主持信阳师范学院学校行政全面工作、协助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工作,负责审计工作,分管审计处、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其他现任领导党委书记:宋争辉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宣传部(文明办、新闻中心)、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余作斌主持工会全面工作、负责党委办公室工作、组织工作、统战工作、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人民武装工作、稳定工作、共青团工作、学生会工作、机关党建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党校)、统战部、学工部(人武部)、保卫部、团委、学生会、机关党委、音乐与舞蹈学院、传媒学院。副校长:张力负责校长办公室工作、人事工作、离退休职工工作、医疗卫生工作、计划生育工作,分管校长办公室(目标办、计生办)、人事处(人才办)、离退处、校医院、地理科学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校长:郜火星负责财务工作、后勤管理工作、外事工作,分管财务处、后勤管理处、国际交流合作处、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校长:王文臣负责教学工作、招生就业工作、校友联络工作、公共体育与公共艺术工作,分管教务处(教学评估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公共艺术教育中心、语委办)、招生就业处(校友办、教育发展基金会)、体育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校长:刘彦明负责科研工作、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工作、实验室建设工作,分管科研处(社科办、学术著作出版中心)、研究生处(学科办)、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分析测试中心)、学报编辑部、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纪委书记:龚立新主持学校纪委全面工作,协助党委书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分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商学院。副校长:齐城负责审计工作、学生工作、资产管理工作、安全保卫工作、图书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分管审计处、学生处、资产处、保卫处、图书馆、档案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副校长:陈登报负责基本建设工作、网络建设工作、成人教育工作、后勤服务工作,分管基建处、网络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后勤服务总公司、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大学外语教研部。党委委员:王锐强协助党委书记负责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协管宣传部(文明办、新闻中心)。信阳师范学院校长李俊参考资料来源:信阳师范学院-现任领导

就是着了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处理中心主任级别

是二本,在河南省内算很不错的学校了,河南省师范院校的双子星之一,和河南师范大学一起归省里直属。

信阳师院学报,有自然科学版和社科版2个版本。自然科学版是科技核心和中文核心期刊,很牛的,不容易投上。社科版是普刊。

信阳师范学院是二本的。信阳师范学院 简称信阳师院,坐落在信阳市,是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联盟成员。 学校创建于1975年,时名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信阳分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本科建制并改为现名,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8年获批省“十三五”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截至2019年9月,学校校区58亩,校舍总建筑面积08余万平方米,设有25个教学单位,开设75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190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学生共23876人,其中研究生1288人。

是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富有创新的学术论文。刊物的宗旨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文化交流,繁荣学术研究,提高刊物质量,服务教学科研。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003-0972,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107/N。本刊设有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综述·评论·争鸣、专题研究和信息窗等栏目。其创刊以来的详细地办刊历程如下: 1981年创刊,刊名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年刊,内部交流。 1982年,自然科学版从综合版分离出来,刊名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6年,本刊由年刊改为半年刊。 1987年,本刊第一期批号为“豫刊证字第38号”,第二期变为“豫报刊临时登记证HN1065”;同年由内部交流改为邮局发行,邮发代号为36- 1988年,本刊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同年起开始编卷,一卷四期,页码连排;从第二期起,被批准为国内公开发行刊物,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107/N,同时被《全国报刊索引》作为来源期刊。 1990年,本刊被批准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3-0972,同时被河南省教委评为A级学报,被《中国物理文摘》和《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 1993年,本刊被《中国数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同时进入《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 1994年,本刊被《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 1995年,本刊荣获河南省教委颁发的省首届优秀学报一等奖,同时被《中国水产文摘》作为来源期刊。 1996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科委颁发的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同时被《中国生物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 1997年,本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1998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科委颁发的省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同时被《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作为来源期刊。 1999年,本刊荣获河南省教委颁发的省第二届优秀学报二等奖,同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作为来源期刊。 2000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科委颁发的省第四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同时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作为来源期刊; 2002年,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引证报告,本刊该年度被引总频次在全国同类期刊中排名第一; 2004年,本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成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同年荣获河南省第五届优秀科技期刊; 2006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第六届优秀科技期刊; 2007年,本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德国《数学文摘》(Zbl)、波兰《哥白尼索引》(IC),到目前为止共有5家国际权威数据库和文摘收录本刊。2008年6月,本刊入选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月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同时荣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处理中心

别来`!我就是师院的!我都后悔死了`都是人的!信阳师院超级烂!宿舍没有暖气!没有电风扇!晚上还要定时停电!而且经常停水!学校烂的都要死!!!!而且老师也没有责任心!学校经常施工`尘土飞扬`恶心死了`要是还不信`加我78798785!一定不要来上啊`!!!

是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富有创新的学术论文。刊物的宗旨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文化交流,繁荣学术研究,提高刊物质量,服务教学科研。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003-0972,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107/N。本刊设有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综述·评论·争鸣、专题研究和信息窗等栏目。其创刊以来的详细地办刊历程如下: 1981年创刊,刊名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年刊,内部交流。 1982年,自然科学版从综合版分离出来,刊名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6年,本刊由年刊改为半年刊。 1987年,本刊第一期批号为“豫刊证字第38号”,第二期变为“豫报刊临时登记证HN1065”;同年由内部交流改为邮局发行,邮发代号为36- 1988年,本刊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同年起开始编卷,一卷四期,页码连排;从第二期起,被批准为国内公开发行刊物,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107/N,同时被《全国报刊索引》作为来源期刊。 1990年,本刊被批准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3-0972,同时被河南省教委评为A级学报,被《中国物理文摘》和《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 1993年,本刊被《中国数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同时进入《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 1994年,本刊被《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 1995年,本刊荣获河南省教委颁发的省首届优秀学报一等奖,同时被《中国水产文摘》作为来源期刊。 1996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科委颁发的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同时被《中国生物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 1997年,本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1998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科委颁发的省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同时被《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作为来源期刊。 1999年,本刊荣获河南省教委颁发的省第二届优秀学报二等奖,同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作为来源期刊。 2000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科委颁发的省第四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同时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作为来源期刊; 2002年,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引证报告,本刊该年度被引总频次在全国同类期刊中排名第一; 2004年,本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成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同年荣获河南省第五届优秀科技期刊; 2006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第六届优秀科技期刊; 2007年,本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德国《数学文摘》(Zbl)、波兰《哥白尼索引》(IC),到目前为止共有5家国际权威数据库和文摘收录本刊。2008年6月,本刊入选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月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同时荣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相关信息,可询问学报编辑部。你若喜欢,便是晴天。

信阳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具有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担负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和经济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光荣使命。学校座落在京广线、宁西线、107线、312线交汇处的豫南名城信阳市,西邻“长淮明珠”——南湾湖,南望“云中公园”——鸡公山,校园内山青水秀,花木交荫,绿围翠绕,景色宜人。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学校已发展成为具有3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等9大学科门类的本科院校。基础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7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建有网络信息与计算中心,有各类实验室55个,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18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400万元。现有教职工11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近30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170人。在校硕士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14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6000余人。 学校重视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成果《双向培训:高师教育实习改革的一条新路》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近3年来,又有50余项教学成果通过省级鉴定,11项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近5年来,学校教师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余项。主持河南省教育厅项目136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出版著作160余部,获地厅级以上奖励400余项。学校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高校建立了稳固的联系。《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发行于10多个国家和地区,跃居全国高师学报“十佳”之列,被评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和优秀科技期刊。自然科学版被遴选为2004年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切实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学校连续16年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连续11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并荣获“中华扫盲奖”。 团中央授予我院团委“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学校先后被授予“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分配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两课’建设先进高校”、“省级文明学校”、“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先进单位”和“信阳市花园式单位”称号,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优秀文明单位”。 2001年5月,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通过以评促建,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质量、层次和效益显著提高。目前,学校正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力争早日建成一所具有自身特色、有较高办学水平和知名度的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 现有教授、副教授6人,学科带头人为李敬民副教授。现已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7篇, 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参与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10项。该学科在音乐文化学和音乐史 学两个方向上汇聚了较强的师资,完成了系列科研成果,其中以李敬民副教授牵头的关于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研 究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目前该同志的已发表论文15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省级课题4项, 2次应邀赴香港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上交流其研究成果。另有一批青年教师在这一领域也已取得了可喜 成果。目前,学校已将该学科纳入重点建设计划,并开始筹备申报硕士点。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1、试论民俗事项中民歌的特点,《教育与教学研究》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中册;2、试论民歌与民俗的相互关系, 《信阳师院学报》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1998(1);3、和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与尝试, 《音乐教育与改革》河南文艺出版社1998(6);4、论豫南民间歌舞“花鼓灯”音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4);5、论豫南音乐文化区划的背景依据,《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学报,1999(2);6、豫南“岔灯”民俗,《艺术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学刊,2000(1);7、解读性张力下的汉族情歌,《民族艺术》国家民委主办2000(2);8、豫南民歌旋法特征研究(二),《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3);9、豫南民歌旋法特征研究(一),《旋律研究论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06);10、豫南“岔灯”的民俗文化解义,《美与时代》2002(1);11、河南太康道情戏考略,《戏曲研究》2002(1);12、略论太康道情戏的形成与音乐的板式类型,《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2);13、从淮西民歌的旋律音调中看文化过渡区的音乐风格,《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4);14、管窥传统和声学中协和性原则的历史与发展(一),《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15、淮西山歌的句式结构分析,《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学报,2003(3)。16、管窥传统和声理论中协和性原则的历史发展(二),《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5)。17、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之思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18、论豫南“岔灯”民俗之基础,《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5(2)。19、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地理条件初探,《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4)。20、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之思考,《音乐传播与传播音乐——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二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2)21、乐谱:承载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符号体系,《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学报2007(3)。22、论民族音乐学的跨学科研究之基础,《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3)。23、论中国民间音乐音调中的多元化受容——以“槐口坠子书”唱腔的受容性为例,《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学报2008(3)。24、论豫南皖西“杠天神戏”的基本功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25、一本以民族音乐学方法论为基础的道乐研究专著——读孙凡《全真正韵闵谱研究》有感,《美与时代》2008(7)。26、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用乐的三种观念,《音乐研究》2009(5)。27、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展演的空间基础——以河南省新蔡县余围子乡吕胡刘村吕庄的杠天神仪式为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28、从个体到群体的中国音乐教育谱系研究,《音乐探索》2011(1)29、论民族音乐学研究模式的概念、方法和表达方式,《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30、论音乐过渡与融合——以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区的基本特质为例,《音乐研究》2011(3)。31、在神圣与凡俗之间转换——以豫南皖西民间仪式舞蹈展演为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32、凤阳大东关一号墓出土乐器的测音研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2)。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宣读学术论文20余篇。 《大学生音乐基础》,副主编,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版;《交响音乐赏析》,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中国传统音乐述稿》,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4、《中国民族音乐》,专著,撰写“中州音乐”部分,2008年8月版;5、《中国传统艺术论》,专著,撰写“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论”部分,2008年12月版;6、《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专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10月版;7、《封尘的绝响:钟离国钟磬乐器研究》,专著(合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8、《民族音乐理论与实践探索》,专著(合著),中国商务出版社,2013年11月。9、《中州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专著(合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07月。 歌曲《中原之歌》1997年12月信阳地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歌曲《我的母亲我的中华》1997年12月信阳地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和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与尝试,1998年6月河南省音乐教改研究论文一等奖; 豫南山歌的句式结构分析,1999年10月河南省音乐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论豫南音乐文化区划的背景依据,2000年8月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论豫南音乐文化区划的背景依据,2000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科学研究贡献一等奖2002年9月获得信阳师范学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三等奖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2005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信息技术教育一等奖。宋金元时期中原俗乐存在形态及流变、融合与中国“真喜剧”形成问题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10、论高师音乐人才培养的知识储备方法,2009年2月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效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11、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2009年福建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12、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用乐的三种观念,2010年6月信阳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3、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用乐的三种观念,2010年6月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4、《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专著,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特等奖,获奖编号:2012-C-T032,815、《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专著,2012年度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奖编号:2013-023, 豫南民间音乐研究,05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主持人, 结项。音乐表演者的临场心理问题研究,05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第二完成人, 结项。高师教育学科课程教学整体优化改革研究,06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师范教育科研项目第二完成人, 结项。豫南民间歌舞的审美研究,02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主持人, 结项。关于抢救和开发河南道情戏的研究,09省社科规划项目第二完成人, 结项。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研究,08河南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目主持人, 结项。淮河流域河南民间音乐文化研究,01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主持人,结项。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研究,07国家艺术规划项目主持人,结项。网络信息组织模式化问题研究,2005年4月河南省社科联项目第二完成人,结项。历史文化资料挖掘、拯救与开发研究——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2006年11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人,结项。中原文化生态及其生成规律研究,2007年7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规划研究项目第二完成人,结项。中原文化生态问题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第二完成人,结项。宋金元时期中原俗乐存在形态及流变、融合与中国“真喜剧”形成问题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三完成人,结项。淮河流域音乐文化史研究,2011年8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人,结项。莆仙地区民间信仰舞蹈研究,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一参与人,在研,项目编号:2010C019。跨文化的草根艺术——大别山民歌的音乐形态与文化特质研究,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主持人,在研。项目批号:12YJA湖湘音乐文化史研究,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一参与人,在研,项目编号:12YBA329。淮河流域音乐文化史研究,2013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主持人,在研,项目批准号:13DD25。民间音乐艺术市场化转化方式研究-以信阳民歌表演的市场运作为例, 2013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主持人:张荣华,项目编号:201310477026,批准单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时间:2013年9月17日,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湘草根阶层的民歌文化志研究,项目编号:13YBA351,批准时间:2013年10月 1997年11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理事;1998年8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99年10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2002年6月全国高师理论作曲学会理事;2002年10月信阳师范学院重点学科(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学术带头人;2004年8月“河南省教育系统科学技术学术带头人”;2007年5月信阳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009年9月全国世界民族音乐教学研究会理事;2009年12月“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淮河文明研究基地”民间艺术研究项目负责人。2010年5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2010年8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负责人。2011年5月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专家。2013年4月河南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评定专家。2014年6月中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相关信息,可询问学报编辑部。你若喜欢,便是晴天。

  • 索引序列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处理中心主任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处理中心主任是谁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处理中心主任级别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处理中心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