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目录表

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目录表

发布时间:

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目录表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外科杂志 等等冠以中华**杂志的都是正规的杂志 但是冠以中华**学会杂志就不是了,所以只有冠以中华这2个字的才行

浙江中医药大学概况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学校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南岸,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六和塔”隔江相望。其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的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197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取得对港、澳、台地区招生权,1998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成为开展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单位,2000年整体搬迁至现址办学,同年设置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并成为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单位,2001年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3年设立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被批准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单位。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校致力于培养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创新型的一流中医药人才和具有中医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滨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5个学院;拥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教学及实习医院(基地)54所(个);设有21个本科专业,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714人,其中本科生9514人、硕士生1075人、博士生125人。另有成教生1227人、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40人。全校教职工及医护人员249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职称人员160人、副高职称人员39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5人,国家级名老中医32人,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入选者17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1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高科研学术水平。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其中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其中科技部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3个;拥有国家药品临床验证基地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中心6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中心31个,浙江省中药制剂工程研究中心1个。学校还设有动物实验研究中心、分子医学研究所等研究所(中心)8个,其中动物实验研究中心已成为浙江省动物实验研究基地和新药创制技术服务平台。2000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6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7项、省部级项目103项,年度科研经费已经超过2000万元。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9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48项。开发了康莱特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单品种年销售额超2亿元的中药新药。康莱特注射液作为中国第一个中药处方药被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并通过了Ⅰ期临床试验。经俄罗斯临床试验后,俄卫生部已批准康莱特在俄上市应用,为中药制剂进入国际市场作出了突出贡献。2003年《Science》杂志还对“康莱特注射液”进行了专稿介绍。同时研究人员将世界尖端的超临界萃取技术成功应用于“康莱特注射液”原料药的提取,标志着我国中药高效提取分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完备。建有面向整个高教园区开放的浙江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能中心、信息技术中心、浙江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滨江高教园区网络图书馆等一系列条件完备、功能齐全的教学科研设施,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30万元。图书馆藏书78万册,中外文期刊2741种。图书馆实现文献采集、借阅及检索自动化、网络化。具有申报省部级医药卫生科研项目和成果查新检索权。以我校为中心的滨江高教园区网络图书馆,可查阅园区内6所院校160万册纸质文献和近60万种(册)电子全文文献。 学校以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己任,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与17个国家与地区的28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招收了29个国家与地区的境外学生1042人,有30多个国家与地区399批1761人次来校交流访问,选派了124批189人次赴20多个国家与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医疗援外等。学校具有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先后聘请了21位具有较大影响的外国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曾成功举办中医中药针灸诊治疑难杂病国际学术会议。学校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等两种学术期刊,其中《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是全国对外发行最早的中医学术刊物之一,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浙江中医药大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寒暑洗礼和几代人的薪火相传,尤其是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被教育部评估专家誉为“开创了我国中医高等教育的新模式”。如今,学校正以创建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为奋斗目标,全面推进学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00年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00]4号文批复,学院正式创立,并于同年秋季起开始招生,列入浙江省高等学校第三批招生计划。2004年11月,学院经重新报批,获得国家教育部高函[2004]21号批文确认。学校现有校园占地面积210亩,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78215平方米。立足于浙江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院设置了医、管、理、工、文等五个学科门类的20个本科专业。经过7年的建设,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母体资源为依托,以教学质量为生命,培养适应浙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太多太多了,中华系列 几乎全都是的国家级核心。你查查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目录中可以了。

浙江中医药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提取码: a539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术期刊目录表

一般三类,五年一评。

要回顾2015年的话现在是回顾不了的,现在已经2017年了,系统会不段的更换更新。

2015年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还没有出来,要到3月份了。再说了,医疗卫生类的核心期刊,太多了,有上百

截至2015年9月,学校下设12个学院,举办1所独立学院(滨江学院)。有26个本科专业。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 直属附属医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省东方医院 )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省新华医院)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省中山医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专业  学科门类 专业名称 开办时间 学制 授予学位 医学 中医学☆◇◆ 1959 5 医学 2000 7 针灸推拿学☆◇◆ 1986 5 医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2005 5 医学 临床医学 2000 5 医学 口腔医学 2004 5 医学 预防医学 2013 5 医学 中药学☆◇◆ 1994 4 理学 药学 2001 4 理学 药物制剂◇ 2000 4 理学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2011 4 理学 护理学☆◇◆ 2000 4 理学 医学检验技术 2002 4 理学 康复治疗学 2003 4 理学 卫生检验与检疫 2013 4 理学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2002 4 理学 理学 生物科学◇ 2000 4 理学 生物技术 2004 4 理学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01 4 理学 制药工程 2004 4 工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12 4 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003 4 工学 生物工程◇◆ 2003 4 工学 医学信息工程 2012 4 工学 管理学 市场营销 2002 4 管理学 公共事业管理 2000 4 管理学 文学 英语 2003 4 文学 截至2015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其中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5个。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14个,覆盖中医、中药2个一级学科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二级学科;硕士点49个,覆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6个一级学科和生物化工二级学科,以及自主设置的听力学、中医药卫生事业管理、中医药信息学、中药市场营销、中医药生物工程学、实验动物与比较药理和口腔修复重建医学等7个目录外硕士点;具有临床医学(中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临床医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研究生学位点  学位层次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 二级学科名称 博士 中医学 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 100503 中医医史文献 100504 方剂学 100505 中医诊断学 100506 中医内科学 100507 中医外科学 100508 中医骨伤科学 100509 中医妇科学 100510 中医儿科学 100511 中医五官科学 100512 针灸推拿学 中西医结合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药学 1008 中药学 硕士 中医学 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 100503 中医医史文献 100504 方剂学 100505 中医诊断学 100506 中医内科学 100507 中医外科学 100508 中医骨伤科学 100509 中医妇科学 100510 中医儿科学 100511 中医五官科学 100512 针灸推拿学 100513 民族医学 1005Z1(目录外) 中医药卫生事业管理 中西医结合 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临床医学 100201 内科学 100202 儿科学 100203 老年医学 100204 神经病学 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100210 外科学 100211 妇产科学 100212 眼科学 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 100214 肿瘤学 100215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00216 运动医学 100217 麻醉学 100218 急诊医学 105127 全科医学 1002Z1(目录外) 听力学 1002Z2(目录外) 口腔修复重建医学 药学 100701 药物化学 100702 药剂学 100703 生药学 100704 药物分析学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100706 药理学 中药学 1008 中药学 1008Z1(目录外) 中药市场营销 护理学 1011 护理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81703 生物化工 重点学科  类别 名称 批准单位 国家级重点学科 中医临床基础 教育部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中医临床基础 省教育厅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中药学 省教育厅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 省教育厅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针灸推拿学 省教育厅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脾胃病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金匮要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诊断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药药剂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针灸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血液病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肿瘤病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痹病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骨伤科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肺病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省级重点学科A类 动物学 省教育厅 省级重点学科B类 中医骨伤科学 省教育厅 省级重点学科B类 中西医结合基础 省教育厅 省级重点学科B类 中医诊断学 省教育厅 省级重点学科B类 中药资源学   省医学重点学科 医学实验动物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心血管)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医药实验动物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医诊断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方剂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药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医临床基础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脑病)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针灸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推拿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药资源工程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医骨伤科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医儿科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 省卫生厅 截至2013年,学校有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浙江省重点专业8个、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6个,中医学、中药学入选首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有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国家精品课程4门、浙江省精品课程22门。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省级重点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药物制剂、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省级优势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生物工程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临床听力学与仿真耳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 1《金匮要略》 范永升 基础医学院2《方剂学》 连建伟 基础医学院3《推拿手法学》 范炳华 第三临床医学院4《中医伤科学》童培建 第一临床医学院 省级精品课程 1《药用植物学》 熊耀康 药学院2《中医护理学》 孙秋华 护理学院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黄文秀管理学院4《中医基础理论》 李如辉 图书馆5《妇产科学》 吕玲 第二临床医学院6《中医儿科学》 董勤 第一临床医学院7《针灸学》 陈华德 第三临床医学院8《中医诊断学》 龚一萍 基础医学院9《中药药理学》 俞丽霞 药学院10《护理学基础》 马小琴 护理学院11《刺法灸法学》 方剑乔 第三临床医学院12《推拿治疗学》 谢远军 第三临床医学院13《医药人力资源管理》 王悦 管理学院14《大学英语》 王晓林 外国语学院15《中医美容学》 张理梅 第三临床医学院16《中医骨病学》 卢建华 第一临床医学院17《生化工程》 万海同 生物工程学院18《综合英语》 董敏华 外国语学院19《中药药剂学》 李范珠 药学院20《医学影像学》 许茂盛 第一临床医学院21《中药鉴定学》 黄真 药学院22《急危重症护理学》 许虹 护理学院 截至2014年,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个(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3个、省属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10个),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2个,12个研究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风湿脏痹证治研究室骨痹研究室再生障碍性贫血益气养血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 类别 名称 批准部门 浙江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 浙江省中医风湿免疫病省级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科技厅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免疫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脂代谢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血液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骨重建技术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临床病理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中药药理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实验动物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中药炮制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中药制剂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神经生物学(针灸)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蛋白组学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药效毒理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医免疫风湿病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资源工程学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血液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制剂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针灸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医学动物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体外代谢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标准化研究实验室建设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材种质资源与评价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医脑病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炮制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骨伤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免疫风湿病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药药效毒理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针灸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药实验动物学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心血管病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血液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呼吸功能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研究所 何任中医研究所浙江省中医骨伤研究所分子医学研究所针灸推拿研究所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耳聋康复研究所心脑血管病研究所药物研究所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研究所动物实验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中药炮制研究中心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 馆藏资源截至2013年底,学校图书馆已藏有纸质文献60余万册、数字资源容量近40TB。形成了以中医药学为主,兼收本校各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所需相关学科文献的藏书体系。学术期刊办有《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2种学术期刊,其中《学报》是全国对外发行最早的中医学术刊物之一,是全国一类中医学术性期刊,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被美国《化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1990年获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学报质量三等奖。

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分级目录表

批次你知道的,价格公办大致是4000(结构我忘了),滨江学院是15000(9000学费+6000专业课费用),除外都还要1200的住宿费

浙江中医药大学概况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学校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南岸,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六和塔”隔江相望。其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的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197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取得对港、澳、台地区招生权,1998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成为开展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单位,2000年整体搬迁至现址办学,同年设置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并成为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单位,2001年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3年设立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被批准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单位。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校致力于培养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创新型的一流中医药人才和具有中医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滨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5个学院;拥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教学及实习医院(基地)54所(个);设有21个本科专业,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714人,其中本科生9514人、硕士生1075人、博士生125人。另有成教生1227人、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40人。全校教职工及医护人员249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职称人员160人、副高职称人员39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5人,国家级名老中医32人,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入选者17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1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高科研学术水平。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其中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其中科技部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3个;拥有国家药品临床验证基地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中心6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中心31个,浙江省中药制剂工程研究中心1个。学校还设有动物实验研究中心、分子医学研究所等研究所(中心)8个,其中动物实验研究中心已成为浙江省动物实验研究基地和新药创制技术服务平台。2000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6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7项、省部级项目103项,年度科研经费已经超过2000万元。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9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48项。开发了康莱特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单品种年销售额超2亿元的中药新药。康莱特注射液作为中国第一个中药处方药被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并通过了Ⅰ期临床试验。经俄罗斯临床试验后,俄卫生部已批准康莱特在俄上市应用,为中药制剂进入国际市场作出了突出贡献。2003年《Science》杂志还对“康莱特注射液”进行了专稿介绍。同时研究人员将世界尖端的超临界萃取技术成功应用于“康莱特注射液”原料药的提取,标志着我国中药高效提取分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完备。建有面向整个高教园区开放的浙江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能中心、信息技术中心、浙江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滨江高教园区网络图书馆等一系列条件完备、功能齐全的教学科研设施,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30万元。图书馆藏书78万册,中外文期刊2741种。图书馆实现文献采集、借阅及检索自动化、网络化。具有申报省部级医药卫生科研项目和成果查新检索权。以我校为中心的滨江高教园区网络图书馆,可查阅园区内6所院校160万册纸质文献和近60万种(册)电子全文文献。 学校以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己任,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与17个国家与地区的28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招收了29个国家与地区的境外学生1042人,有30多个国家与地区399批1761人次来校交流访问,选派了124批189人次赴20多个国家与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医疗援外等。学校具有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先后聘请了21位具有较大影响的外国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曾成功举办中医中药针灸诊治疑难杂病国际学术会议。学校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等两种学术期刊,其中《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是全国对外发行最早的中医学术刊物之一,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浙江中医药大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寒暑洗礼和几代人的薪火相传,尤其是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被教育部评估专家誉为“开创了我国中医高等教育的新模式”。如今,学校正以创建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为奋斗目标,全面推进学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00年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00]4号文批复,学院正式创立,并于同年秋季起开始招生,列入浙江省高等学校第三批招生计划。2004年11月,学院经重新报批,获得国家教育部高函[2004]21号批文确认。学校现有校园占地面积210亩,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78215平方米。立足于浙江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院设置了医、管、理、工、文等五个学科门类的20个本科专业。经过7年的建设,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母体资源为依托,以教学质量为生命,培养适应浙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浙江中医药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提取码: a539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两所学校的学习时间不同,学费不同外,学生入取的批次不同。浙江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工作基地。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坐落于美丽的钱塘江南岸,与著名的六和塔隔江相望。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00年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00〕4号文批复,学院正式创立,并于同年秋季起正式招生。2004年11月,经教育部确认。 学院采用民办机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

浙江中医药大学论文目录表

不是985也不是211

现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心血管病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至今已有21名学生获得硕士学位,5名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在带博士生5名、硕士生8名。主攻心血管病研究方向。长期从事心血官的临床、教学、科学研究,在中西医结合诊治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及支架术后、高血压的综合治疗等方面颇有建树。至今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百篇,论著5部。

链接: 提取码:8u4q浙江中医药大学(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杭州市,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

浙江中医药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提取码: a539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目录

1、两所学校的代码不一样浙江中医药大学:国标码10344,浙江省普通类及三位一体院校代号是0012,基层卫生人才定向是0312。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国标码13285,浙江省普通类及三位一体院校代号是0116,基层卫生人才定向是0256。2、两所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不同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学生颁发的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学历与学位证书。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毕业学生颁发的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学历与学位证书。3、两所学校官网不同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官网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官网4、两所学校所属类别不同浙江中医药大学:公立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独立学院5、两所学校创办时间不同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始创于1953年6月,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9月,富春校区投入使用。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00年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同年秋季开始招生。2004年11月,获得教育部重新确认。2007年2月,依法完成登记注册,取得独立法人资格。参考资料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官网——两所学校的关系百度百科——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百度百科——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年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还没有出来,要到3月份了。再说了,医疗卫生类的核心期刊,太多了,有上百

要回顾2015年的话现在是回顾不了的,现在已经2017年了,系统会不段的更换更新。

太多太多了,中华系列 几乎全都是的国家级核心。你查查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目录中可以了。

  • 索引序列
  • 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目录表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术期刊目录表
  • 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分级目录表
  • 浙江中医药大学论文目录表
  • 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