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农业考古编辑部

农业考古编辑部

发布时间:

农业考古编辑部

《农业考古》目前仍是核心期刊,位于“K85 文物考古类”14,如果能保证够真正发一篇文章,花1800块,不算太贵,值得。当前复合影响因子:234 综合影响因子:127 主办: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周期: 双月出版地:江西省南昌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6-2335CN: 36-1069/K创刊时间:198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2)(2008)(2004)

茶树,比人类的历史要长。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了六千年前的古茶树。人类制茶、饮茶的最早记录在中国,最早的茶叶成品实物也在中国。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黄帝则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唐代以前“茶”字的正体字为“荼”,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在文中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字。中国茶的发源地在中国中西部山区,唐陆羽《茶经》云:“茶者,发乎神农氏,起于鲁周公”。“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现今重庆西和湖北西,正是当今之神农架地区)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1、神农说。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2、西周说。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今川北及汉中一带)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3、秦汉说。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僮约》:“烹荼进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已有饮茶习俗。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药学专著,自战国时代写起,成书于西汉年间。这部书以传说的形式,搜集自远古以来,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其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据考证: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说,远在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炎帝,亲口尝过百草,以便从中发现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内多次中毒。但由于服用茶叶而得救。这虽然是传说,带有明显的夸张成份,但也可从中得知,人类利用茶叶,可能是从药用开始的。

国家历史文史精华不建议看杂志,杂志毕竟是一种快餐式的东西,营养不高

农业考古编辑部工资

看过盗墓笔记,鬼吹灯没有?建议看看,说句实在话楼主还是不要报了吧,呵呵美女不要和那些东西打交道啊,学完4年出来绝对古董级美女啦,历史类很多专业啊,我妹妹就是学历史的,今年大三,比如汉语言文学,历史的终结就是文学,读史明智,著书立说!!!

行政事业单位待遇都不错,找个大的单位,不是那种单位没几个人的小单位就行!

对于大学生来说,月收入1万真的很简单吗?我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月收入以外真的是很简单的,但是必须得有这个能力才是很简单的。

历史和考古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学好考古的前提是历史一定要好。我觉得兴趣最重要,你可以先看看一些考古基础方面的书,看看自己是否是真的有兴趣可以学下去,考古除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比如地层学,还有各个文化形态以及出土文物的特点也要记牢,等等。从事这个专业还要有一定的胆量,因为发掘的现场不只有我们通常见到的陶器、瓷器之类的,骸骨也是常见的,野外考古中的古墓发掘最为经常。 现在考大学多数要考虑到就业问题,考古学的就业主要是一些研究机构如考古所、文物研究所,另外主要是一些与之相关的文博机构,如各类的历史博物馆等。 学这个专业将来工作的话,如果是野外考古是相当辛苦的,而且从体力上和在野外生活的方便上来讲确实是男生较女生更适合,另外现在这个专业读到研究生要比本科生好就业些,一些大的省市级单位现在一般只招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男生也比女生也好就业些。现状基本是这样,好好考虑一下是不是真的有兴趣,并且最好有信心读下硕士。

农业考古编辑部投稿

百科探秘 探索发现

考古类刊物只听说给稿费的,还没见过收费的。编辑通知要的吗?还是你主动提出的?如果是中文核心期刊,也马马虎虎吧

太便宜了,天哪

农业考古编辑部工作

国内最主要的三大刊物:《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 第一任主编、副主编为夏鼐、 陈梦家。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简报,考古研究的一般性论述,考古工作简讯,考古技术工作,书刊译介,学术动态等。创刊于1955年,原名《考古通讯》。1955~1957年为双月刊,1958年为月刊。1959年改名《考古》,出至1966年第 5期停刊(其中1960年出10期)。自1972年复刊至1982年为双月刊,1983年改为月刊。《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物局主办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原名《文物参考资料》。创刊于1950年初,本是文物局资料室编辑的内部通讯性刊物,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博物馆和图书馆 3个方面。1951年,编者改为文物参考资料编辑委员会,并公开发行,但有关考古的内容仍然较少。从1956年开始,内容不再包括图书馆方面。1959年改名《文物》,有关考古的文章进一步增多。1966年6月停刊,至1972年复刊,内容改为专一于古代文物,不再刊载革命文物方面的文章。该刊与《考古》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除刊登考古发现与研究外,还注重碑帖、书画、版刻和各种传世文物。《考古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季刊。出版地点北京。夏鼐主编。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报告,考古研究的专题论文,以及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论著。它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于1936年出版的《田野考古报告》第 1册。该刊1947~1949年改名《中国考古学报》,出版了第2~4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考古研究所编辑,于1952年出版了第5册。1953年改称《考古学报》,为半年刊,至1955年出版了第6~10册。1956~1960年改为季刊,1962~1965年复为半年刊。1960年下半年、1961年和1966~1971年停刊。1972年复刊至1977年为半年刊(其中1972年仅出1期),1978年起重新改为季刊。其他:刊名 创刊日期 出版频率 主办单位 附注考古与文物 1980年1月 双月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华夏考古 1987年7月 季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报 1957年 1967-1972 年停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于1957年创刊英文版季刊,刊名为Vertebrata PalAsiatic, 1959年创刊中文版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两刊合并,刊名沿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6年停刊,1973年复刊(1966和1973年均只出版了两期),1984年起刊名改为《古脊椎动物学报》江汉考古 1980年4月 季刊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考古学会 农业考古 1981年 季刊 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史前研究 1986年4月20日 季刊,停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 人类学学报 1982年8月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化石 1972年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 1953年 年刊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编辑委员会 辽海文物学刊 1986年5月 半年刊 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辽宁省博物馆 江西文物 1989年8月 季刊 江西省文化厅 由《江西历史文物》与《江西革命文物》合并而成。1992年起改名《南方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79年 半年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方文物 1985年2月 季刊 黑龙江文物管理局 原名为《黑龙江文物丛刊》 黑龙江文物丛刊 1981年10月 1984年11月停刊 黑龙江省文物出版编辑室 改名为《北方文物》 四川文物 1984年1月 双月刊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文物世界 1999年11月 季刊 山西省文物局 原名为《文物季刊》 文物季刊 1989年5月 季刊 山西省文化厅文物局 1999年11月改名为《文物世界》 中原文物 1981年3月 双月刊 河南博物院 原名为《河南文博通讯》 广东文物 1996年8月 半年刊 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58年 双月刊 故宫博物院 博物馆研究 1982年12月 季刊 吉林省博物馆学会,吉林省考古学会 东南文化 1985年10月 月刊 江苏省考古学会 原名为《文博通讯》 文博通讯 1975年5月 1984年停刊 南京博物院 1985年10月改名为《东南文化》 文博 1984年7月 双月刊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89年6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 鉴赏家 1995年5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鉴赏家》编辑部 收藏 1993年1月 月刊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疆文物 1985年 季刊 《新疆文物》编辑部 福建文博 1979年8月 半年刊 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文博编辑组 故宫文物月刊 1983年4月 月刊 国立故宫博物院 中国历史文物 2002年2月 双月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原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中央十套可以看看

该杂志创办于 1981 年,为国内外唯一的专门发表有关农业考古学研究成果的大型学术刊物。原主办单位为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1985 年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主办; 1994 年起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博物馆联合主办; 2003 年起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

中国的茶文化,我觉得应该是从唐朝就开始,唐朝的陆宇就有一个差生。

农业考古编辑部电话

一生独爱《文史知识》

该杂志创办于 1981 年,为国内外唯一的专门发表有关农业考古学研究成果的大型学术刊物。原主办单位为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1985 年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主办; 1994 年起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博物馆联合主办; 2003 年起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

《农业考古》目前仍是核心期刊,位于“K85 文物考古类”14,如果能保证够真正发一篇文章,花1800块,不算太贵,值得。当前复合影响因子:234 综合影响因子:127 主办: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周期: 双月出版地:江西省南昌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6-2335CN: 36-1069/K创刊时间:198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2)(2008)(2004)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着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 索引序列
  • 农业考古编辑部
  • 农业考古编辑部工资
  • 农业考古编辑部投稿
  • 农业考古编辑部工作
  • 农业考古编辑部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