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当代农村财经杂志电子版

当代农村财经杂志电子版

发布时间:

当代农村财经杂志电子版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的缺失与构建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业劳动力跨区域就业,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参与度不高、参与人才较少、参与权不足、参与能力受限等,导致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缺失,对此,本文分析了农民主体性缺失的原因,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构建的思路。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仅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农民是乡村振兴最大的获益者,也是农业农村改革亲历者和见证者,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包括农民经济主体性、社会主体性和政治主体性,凝聚广大农民的智慧,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从各地的实践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业劳动力跨区域就业,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参与度不高、参与人才较少、参与权不足、参与能力受限等,导致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缺失,急需采取应对措施加以解决,真正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一、农民主体性缺失及原因分析 (一)参与度不高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各省份特别是农业大省都相继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各级政府在脱贫攻坚、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许多项目和资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但是老百姓却反映平淡,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不高,出现了乡村振兴上头热、下头冷的局面,各级政府对乡村振兴部署较多,下发文件也较多,而实际落实较少,乡村振兴仅停留在涂墙、盖房、建广场阶段。在一些欠发达农村地区,以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边缘化为代表的“新三农问题”突出,留在乡村就业的农民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扶持、引导和培训,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精神和宏观政策缺乏了解,市场开放条件下农业竞争力不强,农村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农业农村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外出务工成为农民的职业首选,乡村振兴存在基层政府热情高涨、工商企业一哄而上,乡村本土“原住民”左右观望的局面。 (二)参与人才较少 乡村振兴需要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力资源,更需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城镇化高速发展导致生产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导致农村人才荒芜。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其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主体,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与“农一代”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乡土观念发生变化,前者以“孤身”进城、个体化迁移为主,与乡村保持着水乳交融的关系,“农闲进城务工、农忙返乡务农”是常态,“城里赚钱、村里盖房”是他们的普遍取向;后者更多是“携妻带子”式的举家流动、迁徙,离土出村不回村,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乡土观念淡薄,回乡意愿不强,更期望能在城市落脚定居。由于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进城打工,我国乡村整体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乡村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留守在乡村的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儿童,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进城。农民主体性构建的关键,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乡村振兴。 (三)农民的参与权受限 在乡村建设和农业经营中,基于小农经营和国际国内农产品大市场的矛盾,面对乡镇政府、村组织的强势推动和干预,分散经营的农民不想参与、不能参与,只把农村农业作为最后的屏障。一方面,农民的平等权受限,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民成为分散经营的个体,无论是乡村规划、发展集体经济,还是土地征迁或流转,个体村民面对村集体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缺少话语权,无法获得平等协商的权利,包括决策权、谈判权和交易权,使得农民的创造性被抑制,个体村民被边缘化和孤立化。另一方面,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等、靠、要”思想,诸多事情依赖政府,而部分基层干部为了突出政绩和评比,过多包办和行政命令也限制了农民的参与权,很多农村改革依靠自上而下推动,农民的创造性不足或被动参与,往往是“政府拼命干,民众一边看”。 (四)参与能力不足 因分散经营的村民个体文化差异较大、流动性强和能力不足,影响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的发挥。首先,农民文化程度低导致其自身能力不足,如资本积累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和经济合作能力等。据统计,目前务农人员小学和初中约占70-80%,高中占10%。其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制待完善,农民培训不到位。政府的培训项目效率不高、内容针对性不强、规模小、经费不足、监管不到位,企业参与不积极,农民工积极性不高,培训机构不规范、套用国家培训经费、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工教育体系不完善等。第三,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乡村固有的农业经营碎片化、居住格局分散化,专业组织、行业协会规模小、数量少。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7万家,但由农民自发成立、实行民主管理、真正能够代表农民利益的合作社仍然不多,功能也相对薄弱,多数农民处于无组织化、弱组织化、被组织化,应对新时代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能力不足。乡村治理的弱化致使农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依据上级安排被动参与。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构建的思路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构建农民主体性就是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而不是_业农村改革的旁观者,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和治理主体作用。农民最珍惜和熟悉土地,与农业农村有割不断的血脉。只有让农民来经营农地,才能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只有尊重农民的意愿,才能更好地保护乡村村落和传承优秀乡村文化。 (一)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连续出台关于促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文件,但是农民了解支农惠农相关精神的途径、内容较少,参与的热情不高。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要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发展规划等,让农民了解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了解乡村振兴的人财物等制度保障,了解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和振兴乡村的坚定决心,深切感受乡村振兴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激发农民思想上重视、实践上参与。要重塑农民对乡村振兴的信心,认识到乡村不是城市的附庸,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天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终极价值就是让亿万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农民主体性构建就是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提高农民的参与度,积极引导民众参与决策、监督决策、评价决策,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来源:当代农村财经

回复的话,至少一个月吧!质量好的话可以选择一些国家级核心期刊,具体选用哪个,你可以到《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上找与你文章相关的期刊。

会计学最好的就是:会计研究 审计研究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名称:经 济 学(72种) 序号 期刊名称 期 刊 信 息1 经济研究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010)68034153 2 中国工业经济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010)68032678 3 世界经济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010)85195790 4 金融研究 北京市西城区成方街32号2号楼(100800) (010)66195402 66195205 5 会计研究 北京市复兴门外三里河财政部(100820) (010)68528922 6 中国农村经济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010)85195650 7 国际经济评论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5层(100732) (010)85195773 8 经济科学 北京大学法学楼4层(100871) (010)62751488 9 中国农村观察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010)85195649 10 世界经济文汇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200433)(021)65643136 11 经济学动态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010)68051607 1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100032) (010)66179690 13 农业经济问题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010)68918705 14 财贸经济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010)68034659 15 财经研究 上海市武东路321号乙(200434) (021)65904345 16 国际金融研究 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100818) (010)66594062 66594110 17 改革 重庆市江北区桥北村270号(400020) (023)67767553 18 南开经济研究 天津市卫津路94号(300071) (022)23508250 19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31号(100080) (010)62510762 20 经济学家 四川成都外西光华村55号(610074) (028)87352023 87352177 21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010)85195717 22 世界经济研究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472室(西区)(200020) (021)63845104 23 经济评论 武汉市武昌珞珈山(430072) (027)68754563 24 审计研究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5号(100044) (010)64066070 25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厦门大学399信箱(361005) (0592)2186377 5710386 26 财经科学 成都市外西光华村街55号(610074) (028)87352248 27 国际贸易问题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29信箱(100029) (010)64492403 28 上海经济研究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501室(200020) (021)53060606-2501 29 财经问题研究 大连市黑石礁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116025) (0411)84710514 84710524 30 产业经济研究 南京市铁路北街128号(210003)(025)8349592631 当代经济科学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西安交大169信箱(710061) (029)85222048 82657048 32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杭州市文一西路83号(310012) (0571)88922750 33 宏观经济研究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100038) (010)63908358 34 国际贸易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100710) (010)64212149 64241423 35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210095) (025)84396605 36 中国经济问题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361005) (0592)218147437 当代财经 南昌市庐山中大道(330013) (0791)3816904 38 当代经济研究 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130117) (0431)84539198 84539199 39 财经理论与实践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410082) (0731)8821883 40 农业技术经济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010)68918705 41 中国土地科学 北京市西城区大觉胡同50号(100035) (010)66562683 66562651 42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010)68035007 43 税务研究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68号(100053) (010)63569126 44 证券市场导报 深圳市深南东路5045号17楼(518010) (0755)25918592 45 财政研究 北京市复外三里河财政部科研所转(100820) (010)88191233 88191283 46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100081) (010)62288381 47 商业经济与管理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310018) (0571)28877503 28877505 2887750248 经济纵横 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130033) (0431)4637225 49 国际经贸探索 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510420) (020)36207076 50 国际经济合作 北京市安外东后巷28号(100710) (010)64211078 64249223 51 城市问题 北京市北四环中路33号(100101) (010)64870894 64874817 52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京市朝外红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00026) (010)65976484 65976610 53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太原市坞城路696号(030006) (0351)7666833 7666806 54 金融论坛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15号(100036) (010)66109108 66109121 55 经济问题 太原市并州南路116号(030006) (0351)5691859 56 城市发展研究 北京市百万庄建设部(100835) (010)58933972 58934190 5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武汉武昌武珞路114号(430060) (027)88045631 58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210013) (025)8339150459 经济问题探索 昆明市东二环路685号(650216)(0871)3849950 60 调研世界 北京市月坛南街57号(100826)(010)6878289861 亚太经济 福州市柳河路18号(350001) (0591)83791485 62 财贸研究 蚌埠市曹山路962号(233030)(0552)317599163 中国流通经济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240信箱(101149) (010)89534488/4242 64 投资研究 北京市金融大街25号(100032) (010)67596644 67596634 65 上海金融 中国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东路181号815室(200120) (021)6847818 68478187 66 涉外税务 深圳市福田路28号地税大楼(518033) (010)63543388-6320,2122 67 经济经纬 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路80号(450011) (0371)63519038 63519039 68 现代经济探讨 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210013)(025)8339104069 商业研究 哈尔滨市道里区通达街138号(150076)(0451)8486635870 消费经济 长沙市麓山路36号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410081) (0731)8644080 71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天津市河西区珠江道25号(300222) (022)2811841472 中国金融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小红庙南里3号(100055)(010)63265580管 理 学(29种)序号 期刊名称 期 刊 信 息 1 管理世界 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8号3层(100098)(010)62112235 62111169 2 科研管理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8712信箱(100080) (010)62555521 3 中国软科学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270室(100045)(010)68598270 68598286 4 科学学研究 北京中关村东路55号8712信箱(100080)(010)62622031 5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上海市武东路321号乙(200434) (021)65904367 6 南开管理评论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商学院(300071) (022)23505995 7 管理科学学报 天津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300072)(022)27403197 8 研究与发展管理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0433)(021)65643679 9 中国管理科学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100080) (010)62542629 10 管理工程学报 杭州市古墩路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310058) (0571)88206832 11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天津市河东区新开路138号科技创新大厦(300011) (022)24437122 24324911 12 预测 合肥工业大学290信箱(230009) (0551)2901500 13 管理科学 哈尔滨市南岗区法院街13号(150001) (0451)86414056 14 科学管理研究 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47号汇通饭店415室(010010) (0471) 5883717 15 中国科技论坛 北京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北京3814信箱(100038) (010)58884593 58884595 16 中国行政管理 北京西安门大街22号,中南海1745信箱(100017) (010)83083324 63099125 17 管理评论 北京市中关村东路80号7号楼112室(100080)(010)8268067418 经济管理 北京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010)68019057 68039094 68768091 19 软科学 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11号5楼(610041) (028)85221835 20 公共管理学报 哈尔滨市南岗区法院街13号(150001)0451-86402009 0451-8640200921 经济体制改革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宫省社科院(610072) (028)87016562 22 科技进步与对策 武汉市洪山路2号湖北科教大厦D座5楼(430071) (027)87277556 87277066 23 管理现代化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一区13号楼(100011)(010)64249510 64263335-3212 24 科技管理研究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307(510033) (020)83568469 25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子区38号(100037) (010) 88363164 88364504-3163 26 管理学报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430074)027-8754215427 宏观经济管理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国家发展改革委(100824) (010)68391537 68539228 28 华东经济管理 安徽合肥市望江东路115号(230059)(0551)342562129 现代管理科学 南京市北京西路70号22号楼(210013)(025)83206820

当代农村财经杂志电话

投稿邮箱: 联系方式: 028-85468528 《当代经济》: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重点指导、湖北省国资委主管,湖北省政府国资委、湖北省经济理干部学院F264主办的经济类主流期刊。

当代农村财经杂志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8-7-20 16:30:36 阅读:445次 【字体:大 中 小】 01 中国工业经济 02 销售与市场 03 改革 04 经济学动态 05 管理世界 06 经济研究 07 当代财经 08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09 商业时代 10 经济管理 11 财会通讯 12 人力资源 13 中国经济时报 14 会计之友 15 中国软科学 16 中外管理 17 经济评论 18 商场现代化 19 统计与决策 20 世界经济研究 2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2 上海证券报 23 企业管理 24 商业研究 25 国际贸易问题 26 上海经济研究 27 中国农村经济 28 财务与会计 29 经理人 30 新营

中央媒体名单严格意义上的中央媒体名单:报纸类中央媒体: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

中文热门出版物top 100中的经济类期刊(排第一的就是经济类的):经济研究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世界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复印报刊资料: 农业经济导刊经济学经济地理财经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的缺失与构建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业劳动力跨区域就业,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参与度不高、参与人才较少、参与权不足、参与能力受限等,导致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缺失,对此,本文分析了农民主体性缺失的原因,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构建的思路。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仅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农民是乡村振兴最大的获益者,也是农业农村改革亲历者和见证者,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包括农民经济主体性、社会主体性和政治主体性,凝聚广大农民的智慧,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从各地的实践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业劳动力跨区域就业,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参与度不高、参与人才较少、参与权不足、参与能力受限等,导致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缺失,急需采取应对措施加以解决,真正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一、农民主体性缺失及原因分析 (一)参与度不高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各省份特别是农业大省都相继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各级政府在脱贫攻坚、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许多项目和资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但是老百姓却反映平淡,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不高,出现了乡村振兴上头热、下头冷的局面,各级政府对乡村振兴部署较多,下发文件也较多,而实际落实较少,乡村振兴仅停留在涂墙、盖房、建广场阶段。在一些欠发达农村地区,以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边缘化为代表的“新三农问题”突出,留在乡村就业的农民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扶持、引导和培训,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精神和宏观政策缺乏了解,市场开放条件下农业竞争力不强,农村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农业农村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外出务工成为农民的职业首选,乡村振兴存在基层政府热情高涨、工商企业一哄而上,乡村本土“原住民”左右观望的局面。 (二)参与人才较少 乡村振兴需要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力资源,更需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城镇化高速发展导致生产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导致农村人才荒芜。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其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主体,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与“农一代”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乡土观念发生变化,前者以“孤身”进城、个体化迁移为主,与乡村保持着水乳交融的关系,“农闲进城务工、农忙返乡务农”是常态,“城里赚钱、村里盖房”是他们的普遍取向;后者更多是“携妻带子”式的举家流动、迁徙,离土出村不回村,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乡土观念淡薄,回乡意愿不强,更期望能在城市落脚定居。由于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进城打工,我国乡村整体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乡村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留守在乡村的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儿童,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进城。农民主体性构建的关键,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乡村振兴。 (三)农民的参与权受限 在乡村建设和农业经营中,基于小农经营和国际国内农产品大市场的矛盾,面对乡镇政府、村组织的强势推动和干预,分散经营的农民不想参与、不能参与,只把农村农业作为最后的屏障。一方面,农民的平等权受限,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民成为分散经营的个体,无论是乡村规划、发展集体经济,还是土地征迁或流转,个体村民面对村集体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缺少话语权,无法获得平等协商的权利,包括决策权、谈判权和交易权,使得农民的创造性被抑制,个体村民被边缘化和孤立化。另一方面,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等、靠、要”思想,诸多事情依赖政府,而部分基层干部为了突出政绩和评比,过多包办和行政命令也限制了农民的参与权,很多农村改革依靠自上而下推动,农民的创造性不足或被动参与,往往是“政府拼命干,民众一边看”。 (四)参与能力不足 因分散经营的村民个体文化差异较大、流动性强和能力不足,影响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的发挥。首先,农民文化程度低导致其自身能力不足,如资本积累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和经济合作能力等。据统计,目前务农人员小学和初中约占70-80%,高中占10%。其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制待完善,农民培训不到位。政府的培训项目效率不高、内容针对性不强、规模小、经费不足、监管不到位,企业参与不积极,农民工积极性不高,培训机构不规范、套用国家培训经费、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工教育体系不完善等。第三,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乡村固有的农业经营碎片化、居住格局分散化,专业组织、行业协会规模小、数量少。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7万家,但由农民自发成立、实行民主管理、真正能够代表农民利益的合作社仍然不多,功能也相对薄弱,多数农民处于无组织化、弱组织化、被组织化,应对新时代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能力不足。乡村治理的弱化致使农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依据上级安排被动参与。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构建的思路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构建农民主体性就是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而不是_业农村改革的旁观者,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和治理主体作用。农民最珍惜和熟悉土地,与农业农村有割不断的血脉。只有让农民来经营农地,才能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只有尊重农民的意愿,才能更好地保护乡村村落和传承优秀乡村文化。 (一)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连续出台关于促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文件,但是农民了解支农惠农相关精神的途径、内容较少,参与的热情不高。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要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发展规划等,让农民了解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了解乡村振兴的人财物等制度保障,了解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和振兴乡村的坚定决心,深切感受乡村振兴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激发农民思想上重视、实践上参与。要重塑农民对乡村振兴的信心,认识到乡村不是城市的附庸,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天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终极价值就是让亿万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农民主体性构建就是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提高农民的参与度,积极引导民众参与决策、监督决策、评价决策,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来源:当代农村财经

当代农村财经杂志电话号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的缺失与构建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业劳动力跨区域就业,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参与度不高、参与人才较少、参与权不足、参与能力受限等,导致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缺失,对此,本文分析了农民主体性缺失的原因,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构建的思路。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仅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农民是乡村振兴最大的获益者,也是农业农村改革亲历者和见证者,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包括农民经济主体性、社会主体性和政治主体性,凝聚广大农民的智慧,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从各地的实践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业劳动力跨区域就业,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参与度不高、参与人才较少、参与权不足、参与能力受限等,导致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缺失,急需采取应对措施加以解决,真正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一、农民主体性缺失及原因分析 (一)参与度不高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各省份特别是农业大省都相继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各级政府在脱贫攻坚、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许多项目和资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但是老百姓却反映平淡,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不高,出现了乡村振兴上头热、下头冷的局面,各级政府对乡村振兴部署较多,下发文件也较多,而实际落实较少,乡村振兴仅停留在涂墙、盖房、建广场阶段。在一些欠发达农村地区,以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边缘化为代表的“新三农问题”突出,留在乡村就业的农民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扶持、引导和培训,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精神和宏观政策缺乏了解,市场开放条件下农业竞争力不强,农村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农业农村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外出务工成为农民的职业首选,乡村振兴存在基层政府热情高涨、工商企业一哄而上,乡村本土“原住民”左右观望的局面。 (二)参与人才较少 乡村振兴需要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力资源,更需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城镇化高速发展导致生产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导致农村人才荒芜。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其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主体,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与“农一代”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乡土观念发生变化,前者以“孤身”进城、个体化迁移为主,与乡村保持着水乳交融的关系,“农闲进城务工、农忙返乡务农”是常态,“城里赚钱、村里盖房”是他们的普遍取向;后者更多是“携妻带子”式的举家流动、迁徙,离土出村不回村,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乡土观念淡薄,回乡意愿不强,更期望能在城市落脚定居。由于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进城打工,我国乡村整体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乡村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留守在乡村的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儿童,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进城。农民主体性构建的关键,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乡村振兴。 (三)农民的参与权受限 在乡村建设和农业经营中,基于小农经营和国际国内农产品大市场的矛盾,面对乡镇政府、村组织的强势推动和干预,分散经营的农民不想参与、不能参与,只把农村农业作为最后的屏障。一方面,农民的平等权受限,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民成为分散经营的个体,无论是乡村规划、发展集体经济,还是土地征迁或流转,个体村民面对村集体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缺少话语权,无法获得平等协商的权利,包括决策权、谈判权和交易权,使得农民的创造性被抑制,个体村民被边缘化和孤立化。另一方面,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等、靠、要”思想,诸多事情依赖政府,而部分基层干部为了突出政绩和评比,过多包办和行政命令也限制了农民的参与权,很多农村改革依靠自上而下推动,农民的创造性不足或被动参与,往往是“政府拼命干,民众一边看”。 (四)参与能力不足 因分散经营的村民个体文化差异较大、流动性强和能力不足,影响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的发挥。首先,农民文化程度低导致其自身能力不足,如资本积累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和经济合作能力等。据统计,目前务农人员小学和初中约占70-80%,高中占10%。其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制待完善,农民培训不到位。政府的培训项目效率不高、内容针对性不强、规模小、经费不足、监管不到位,企业参与不积极,农民工积极性不高,培训机构不规范、套用国家培训经费、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工教育体系不完善等。第三,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乡村固有的农业经营碎片化、居住格局分散化,专业组织、行业协会规模小、数量少。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7万家,但由农民自发成立、实行民主管理、真正能够代表农民利益的合作社仍然不多,功能也相对薄弱,多数农民处于无组织化、弱组织化、被组织化,应对新时代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能力不足。乡村治理的弱化致使农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依据上级安排被动参与。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构建的思路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构建农民主体性就是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而不是_业农村改革的旁观者,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和治理主体作用。农民最珍惜和熟悉土地,与农业农村有割不断的血脉。只有让农民来经营农地,才能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只有尊重农民的意愿,才能更好地保护乡村村落和传承优秀乡村文化。 (一)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连续出台关于促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文件,但是农民了解支农惠农相关精神的途径、内容较少,参与的热情不高。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要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发展规划等,让农民了解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了解乡村振兴的人财物等制度保障,了解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和振兴乡村的坚定决心,深切感受乡村振兴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激发农民思想上重视、实践上参与。要重塑农民对乡村振兴的信心,认识到乡村不是城市的附庸,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天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终极价值就是让亿万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农民主体性构建就是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提高农民的参与度,积极引导民众参与决策、监督决策、评价决策,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来源:当代农村财经

可以通过114或者媒体的官方网站找到媒体的官方电话,咨询具体如何投稿。一般报纸上也有电话和投稿邮箱。但一般自己投的,很难被采纳,除非媒体刚好需要这方面的素材,或者文章的确写的好,具备新闻传播价值。建议花点钱,这种就几乎可以发布成功了。

《华尔街日志》,美国销量最大的经济类杂志《经济学人》,英国发行的经济杂志《商报》《新周刊》《经济周刊》《凤凰周刊》

当代农村财经版面费

经济学的顶级期刊有:American Economic ReviewEconometrica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越来越高,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一般情况下,经济学理论建基在理性的“极大化”这假设之上,每个人都会在局限下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假设真假并不重要,只要假设推论出来的可被验证含意,能够解释及推测现实世界,我们就接受这个理论。但是奥地利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动的行动公理基础之上。其学派旗帜鲜明的反对把理性状态和极大化作为经济学的逻辑前提。凡是有解释能力的理论,都一定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refutable by facts),但未被事实推翻。 我们永远不能证明一个理论,因为下一次的事件总会有机会推翻该理论。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8-7-20 16:30:36 阅读:445次 【字体:大 中 小】 01 中国工业经济 02 销售与市场 03 改革 04 经济学动态 05 管理世界 06 经济研究 07 当代财经 08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09 商业时代 10 经济管理 11 财会通讯 12 人力资源 13 中国经济时报 14 会计之友 15 中国软科学 16 中外管理 17 经济评论 18 商场现代化 19 统计与决策 20 世界经济研究 2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2 上海证券报 23 企业管理 24 商业研究 25 国际贸易问题 26 上海经济研究 27 中国农村经济 28 财务与会计 29 经理人 30 新营

1 经济研究《经济研究》是1955年创办的全国性综合经济理论刊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刊物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超前性特点,立足中国现实,面向世界经济理论研究前沿,致力于发表研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体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经济问题的具有原创性意义的高水平的理论文章,以推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2 改革《改革》系中国经济理论界知名学术期刊,系CSSCI来源期刊,列中国经济专业核心期刊第一位、经济计划与管理类核心期刊第一位,荣膺60余项国家和地方奖项。3 会计研究《会计研究》杂志创刊于1980年3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确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中惟一的会计类学术期刊,是学术界公认的会计学权威期刊。主要读者对象:国内外会计理论、实务、教研工作者。4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简称比较杂志)是由中共中央编译局主管、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主办,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荣敬本、赵人伟主编的中央级首家从事比较问题研究的大型综合性理论期刊。5 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工业经济》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全国工业经济与企业经济领域的权威学术月刊,1984年由蒋一苇创办。6 国际经济评论《国际经济评论》(双月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96年,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际问题学术刊物。是由社科院世经政所所长张宇燕担任主编、邵滨鸿担任执行主编,是国内惟一一份专门对国际经济进行学术评论的刊物。7 经济学家《经济学家》杂志是由我国经济学界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倡议创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所属的西南财经大学承办的大型经济理论刊物。8 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动态》是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倡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自1960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既坚持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及时反映国内经济理论动态,也坚持探讨和跟踪其他国家的经济学流派的最新观点,同时关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现实经济问题。9 经济科学《经济科学》杂志站在经济理论的前沿,紧密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实践,研究和探索经济理论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经济思想史、经济史研究等方面。10 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经济问题》在反映农业经济理论、介绍农业经济政策,提供农业问题解决方案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国内最具权威性的农业经济学科核心期刊。11 国际贸易问题12 中国农村经济13 金融研究14 世界经济15 中国农村观察16 财贸经济17 财政研究18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 世界经济研究20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搜: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全国查询办。期刊名称 刊号 类别 操作管理会计研究 44-1740/F 期刊 查看详细现代审计与会计 23-1376/F 期刊 查看详细会计师 36-1268/F 期刊 查看详细当代会计 36-1330/F 期刊 查看详细会计之友 14-1063/F 期刊 查看详细会计与经济研究 31-2074/F 期刊 查看详细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31-2143/F 期刊 查看详细新会计 31-2022/F 期刊 查看详细中国管理会计 10-1505/F 期刊 查看详细会计研究 11-1078/F 期刊 查看详细财务与会计 11-1177/F 期刊 查看详细预算管理与会计 11-4043/F 期刊 查看详细中国会计年鉴 11-4109/F 期刊 查看详细中国注册会计师 11-4552/F 期刊 查看详细复印报刊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 11-4278/F 期刊 查看详细农村财务会计 11-1069/F 期刊 查看详细中国农业会计 11-2907/F 期刊 查看详细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1-3064/F 期刊 查看详细中国总会计师 11-5056/F 期刊 查看详细金融会计 11-3329/F 期刊 查看详细商业会计 11-1475/F 期刊 查看详细

  • 索引序列
  • 当代农村财经杂志电子版
  • 当代农村财经杂志电话
  • 当代农村财经杂志
  • 当代农村财经杂志电话号
  • 当代农村财经版面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