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台湾研究杂志投稿要求

台湾研究杂志投稿要求

发布时间:

台湾研究杂志投稿要求

台湾研究院具有较好的研究条件,现拥有一幢面积17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文献信息中心收藏台湾出版的图书20000多册、超过400 G数据量的台湾《中国时报》光盘、报刊资料合订本13000多册、长年订阅台湾及外文报刊230多种。每个办公所都配备有计算机和电话,并已建立了院内局域网、台湾研究数据库及全文检索系统和各办公所的工作站终端,可与国际互 联网进行联接和数据传输。

好投稿。学术期刊(英语:academic journal)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学术期刊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综述文章、书评等形式的文章为主。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有关专家严格审定,确定了中国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含5756种。   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产生了中国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共712种。 中国学术期刊按照学科常可以分为:哲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档案、情报与文献学、教育学、统计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出版类别有:综合性社科期刊,专业性人文期刊,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通过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网站进行在线查询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在新闻机构查询栏中输入媒体名称,并选择媒体类别,进行检索。若是正式刊物,会显示该期刊的相关信息;若是非法刊物,会显示“当前大陆地区出版发行并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期刊中未搜索到您查询的期刊”字样。

台湾研究杂志投稿

好投稿。学术期刊(英语:academic journal)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学术期刊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综述文章、书评等形式的文章为主。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有关专家严格审定,确定了中国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含5756种。   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产生了中国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共712种。 中国学术期刊按照学科常可以分为:哲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档案、情报与文献学、教育学、统计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出版类别有:综合性社科期刊,专业性人文期刊,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通过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网站进行在线查询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在新闻机构查询栏中输入媒体名称,并选择媒体类别,进行检索。若是正式刊物,会显示该期刊的相关信息;若是非法刊物,会显示“当前大陆地区出版发行并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期刊中未搜索到您查询的期刊”字样。

核心刊物查询网站: 中文核心期刊2004版htm 到这可以找到中国所有核心刊物~~ 在给你点:: 从严格意义上说,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因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早就声明:中国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没有所谓国家级、省级等的等级区分。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通常将某刊物说成是国家级的,某刊物是省级的或市级的。这种划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用处。这种划分的标准,大致是: 所谓“国家级”期刊,一般即指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的会刊; 所谓“省级”期刊,一般即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与本科院校的学报; 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也可视为国家级。 国家级刊物和重点刊物名称目录 (此刊物级别目录执行时间为2001年1月起) 国家级学术刊物 1、《哲学研究》 4、《管理世界》 7、《政治学研究》 10、《教育研究》 13、《中国语文》 16、《中国图书馆学报》 19、《历史研究》 22、《新闻与传播研究》 25、《高校理论战线》 28、《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经济研究》 5、《经济管理》 8、《社会学研究》 11、《心理学报》 14、《外国文学评论》 17、《音乐研究》 20、《中国史研究》 23、《中国社会科学》 26、《光明日报》 29、《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英文版 3、《财贸经济》 6、《法学研究》 9、《民族研究》 12、《文学评论》 15、《外语教学与研究》 18、《美术》 21、《世界历史》 24、《求是》 27、《人民日报》 30、《体育科学》 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理论文章1500字以上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刊物目录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重 点 刊 物 出 版 单 位 1、哲学 1、哲学 1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会 3 《哲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4 《自然辩证法通讯》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5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6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7 《宗教学研究》 社科院宗教所 2、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1 《宏观经济管理》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2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3 《经济法制》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4 《中国劳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5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6 《统计研究》 中国统计学会 国家统计局 7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 8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9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10 《宏观经济研究》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11 《财政研究》 中国财政学会与财政部主办 12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学会 13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4 《税务研究》 中国税务学会与国家税务总局主办 应用经济学 1 《国际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2 《当代经济研究》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 3 《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济合作出版社 4 《数量经济与计量经济》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5 《世界经济》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6 《价格理论与实践》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中国价格学会 7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科院 8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9 《国有资产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10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1 《企业管理》 国家经贸委 12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所 13 《市场营销导刊》 中国市场学会与国家经贸委主办 3、法学 法学 1 《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学院 2 《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会 3 《中外法学》 北京大学中外法杂志 4 《比较法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 政治学 1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上海社科院 2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3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中共中央党校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共中央编译局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5 《科学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6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会 社会学 1 《中国青年研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杂志社 2 《道德与文明》 中国伦理学会、天津社科院 3 《妇女研究论丛》 中国妇女理论研究会 4 《世界宗教研究》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5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华书局 6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7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 中共中央编译局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国际共运史学会 民族学 1 《东欧中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 2 《世界民族》 世界民族所 3 《日本学刊》 中国社科院 4、教育学 教育学 1 《中国教育学刊》 教育部 中国教育学会 2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教育部 3 《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4 《课程 教材 教法》 教育部 5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6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中理工大学 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7 《教育研究与实验》 教育部 华中师范大学 8 《中国高等教育》 教育部 9 《人民教育》(2000字以上) 教育部 10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教育部 11 《思想教育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所 12 《外国教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13 《教学与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心理学 1 《心理科学》 中国心理学会 2 《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部 3 《心理学探新》 中国心理学会 5、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 《当代语言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 《古汉语研究》 湖南大学 3 《古文字研究》 中华书局 4 《方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5 《世界汉语教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6 《语言文字应用》 国家语委 7 《中华文史论丛》 上海古籍出版社 8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0 《文学评论丛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1 《读书》 三联书店 12 《语文建设》 文字改革委员会 13 《辞书研究》 上海辞书出版社 14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所 15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字理论研究会 16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7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8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 《中国典籍与文化》 国家教育部 2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作家出版社 外国语言文学 1 《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 《外语界》 上海外国语大学 3 《现代外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4 《外语学刊》 黑龙江大学 5 《中国翻译》 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6 《中国俄语教学》 中国俄罗斯研究学会 7 《日语学习与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大连外语学院 9 《外语研究》 解放军外语学院 10 《中国英语教学》 中国英语研究会 11 《外国文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12 《当代外国文学》 南京大学 新闻传播学 1 《新闻战线》 人民日报 2 《中国记者》 新华社 3 《现代广告》 中国广告协会 4 《国际广告》 中国对外经贸企业协会 5 《中国广告》 《中国广告》杂志社 6 《编辑学刊》 学林出版社 7 《中国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署 8 《中国图书评论》 中宣部出版局 9 《大学出版》 教育部 10 《图书发行研究》 中国发行协会 11 《编辑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12 《出版发行研究》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 艺术学 1 《音乐创作》 中国音乐家协会 2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上海音乐学院 3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中央学院 4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 5 《钢琴艺术》 人民音乐出版社 6 《舞蹈》 《舞蹈》杂志社 7 《艺术教育》 文化部 8 《美术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 9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编辑部 10 《中国美术教育》 教育部 南京师大 11 《装饰》 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出版:中国装饰杂志社 12 《中国油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3 《水彩艺术》 人民美术出版社 14 《中国版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5 《国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16 《连环画报》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17 《雕塑》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 18 《艺术与设计》 出版总署 19 《中国音乐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20 《人民音乐》 中国音乐家协会 21 《中国音乐教育》 教育部 6、历史学 历史学 1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所 2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3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社科院 4 《考古》 中国社科院 5 《军事历史》 军事科学院 6 《民国档案》 中国第二档案馆 7 《抗日战争研究》 近代史研究所 8 《中国地方志》 北京 中国地方志办 9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10 《当代中国史研究》 国史学会 11 《欧洲》 中国社科院 12 《当代亚太》 中国社科院 13 《美国研究》 中国社科院 14 《考古学报》 考古杂志社 15 《历史档案》 中国第一档案馆 16 《台湾研究》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17 《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 18 《南亚研究》 中国社科院 19 《西亚非洲 》 中国社科院 20 《社会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7、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教育部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2 《管理现代化》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公共管理 3 《中国行政管理》 人事部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4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 5 《图书情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6 《国家图书馆馆刊》 中国国家图书馆 7 《图书馆杂志》 上海图书馆 8 《情报学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会刊 9 《情报资料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中国人民大学 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11 《中国信息导报》 国家科技部信息司、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12 《情报科学》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 8博物馆学 图书情报文献学 1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学会 9、综合类 1 《文献》 国家图书馆 2 《文物》 国家文物局 文物出版社 3 《文史》 中华书局 4 《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论点摘编 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全文转载 6 《党的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a_i?show_old_epaper=lsch&filename=html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台湾杂志投稿要求

:台湾有名的两个报纸文学副刋~早期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从这出名的 中时人间副刋 : literature_mail_chinatimes_com_tw 联合副刋 : lianfu_udngroup_com 例行都是不退稿,也勿一稿多投,三日未见报,不会通知,也都对来稿有删修权,不愿删稿要注明

:台湾有名的两个报纸文学副刋~早期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从这出名的 中时人间副刋 : literature_mail_chinatimes_com_tw 联合副刋 : lianfu_udngroup_com 例行都是不退稿,也勿一稿多投,三日未见报,不会通知,也都对来稿有删修权,不愿删稿要注明

:台湾有名的两个报纸文学副刋~早期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从这出名的 中时人间副刋 : literature_mail_chinatimes_com_tw 联合副刋 : lianfu_udngroup_com 例行都是不退稿,也勿一稿多投,三日未见报,不会通知,也都对来稿有删修权,不愿删稿要注明

可以发表~~自己找该杂志的官方网站 网上投稿就可以~

台湾研究投稿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a_i?show_old_epaper=lsch&filename=html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这个问题太笼统了,如果是泛指的,应该是被国际著名的检索系统如Web of Science、EI等收录的期刊吧。各类很多的

现代台湾研究投稿要求高吗

条件限制具体如下:应届毕业生入学学士班时户籍所在地;非应届毕业生现在户籍所在地,为大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及辽宁8省市之大陆地区人民。上述毕业生须满足下列条件:①:符合台湾采认规定之香港或澳门大学校院学士学位。②:持台湾认可名册所列大陆地区高等学校或机构之学士学位毕业证(明)书及学位证(明)书。③:台湾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大学校院学士学位。④:符合台湾采认规定之外国大学校院学士学位。报考流程:前往进行网络报名。申请人于网上报名后,以航空挂号或 EMS(全球邮政特快专递)方式缴寄材料邮件地址为:台南市 71005 永康区南台街 1 号,收件人为:大学校院招收大陆地区学生联合招生委员会)。报名材料寄出 1 周后,申请人可至网站查询收件状态。有以下情形之一者,视为报名未完成:①未上网报名或报名不完全者。②未缴费者。③未缴寄材料或缴寄材料证件不齐全或未认证者。录取:预分发录取:依据各招生学校系所审查结果及申请人于网络报名时所选填之志愿顺序进行统一分发,各招生学校系所可不足额录取。网站查询预分发结果,获得正取和备取者,称为预录生。正式分发录取:前往网络报名系统登记参加正式分发,未在规定期限内上网登记者,即视同自愿放弃。

二、 政策解读 大陆方面规定只有户籍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六省市的学生才能赴台读研(本文中的“读研”均指硕士生+博士生)。同时,台湾方面对大陆的招生政策也有不少限制。台湾教育部门去年发布了对大陆的“三限六不”招生政策,即限制采认大陆优秀院校、限制陆生赴台总量、限制采认医学和关系国家安全领域的专业,不加分、不提供奖助学金、不影响招生名额、不允许校外打工、毕业后不可留台就业、不开放报考证照。这些政策成为阻碍大陆学生赴台读研的重要原因。 目前最为大陆学生所诟病的“四省二市”的户籍限制其实是大陆方面要求的。 不提供奖助学金是指台湾当局不能提供公共经费给陆生作为奖助学金,但各个高校可以自行募集给陆生的奖助学金。像台湾最好的私立大学辅仁大学的部分系所就专门给陆生提供“业师奖学金”。 不可留台就业的要求主要还是台湾方面的“保守主义”作祟,他们担心陆生在台就业影响台湾人民自己的就业前景,毕竟现在台湾的经济状况、失业人数等指标都不够理想。但其实大部分台湾学生都将就业定位在全球,至少是大中华地区,所以这方面不是太大的问题。 三、 报名资格 凡符合下列资格者,得依规定申请来台升学: (一)应届毕业生当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时之户籍所在地(即生源地)、非应届毕业生之现在户籍所在地,为大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六省市之大陆地区人民,年龄在45岁以下(1966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始具备报考博士班资格: 持台湾认可名册所列大陆地区高等学校或机构(以下简称大陆地区高等学校或机构)之硕士学位毕业证(明)书及学位证(明)书。 具符合台湾采认规定之香港或澳门大学校院硕士学位者。 具台湾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大学校院硕士学位或具报考博士班同等学力资格者。 4具符合台湾采认规定之外国大学校院硕士学位或具报考博士班同等学力资格者。 (二)应届毕业生当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时之户籍所在地(即生源地)、非应届毕业生之现在户籍所在地,为大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六省市之大陆地区人民,年龄在40岁以下(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始具备报考硕士班资格: 持台湾认可名册所列大陆地区高等学校或机构之学士学位毕业证(明)书及学位证(明)书。 具符合台湾采认规定之香港或澳门大学校院学士学位者。 具台湾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大学校院学士学位或具报考硕士班同等学力资格者。 具符合台湾采认规定之外国大学校院学士学位或具报考硕士班同等学力资格者。 (三)上开所称大陆地区高等学校或机构,系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兰州大学,共41所。 简而言之,申请台湾高校研究所需要两个条件:1通过高考/考研进入上述41所高校本校就读,且顺利毕业(分校、函授等渠道获得的学历同样不被采认,附:不予采认之大陆地区高等学历 下载地址:); 2应届生的生源地和往届生现在的户籍必须为目前大陆方面开放的“四省二市”,即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 四、 缴交材料 包含基本资料及各招生学校规定资料两项。 基本资料:以下资料各准备1份并依序装订。 (1)报名表:由报名系统列印,须贴妥相片并于签名栏处亲笔签名。 (2)大陆居民身分证正反面复印件(原始正本须于抵台入学时缴交学校审查)。 (3)学历证明文件: A 大陆地区高等学校或机构非应届毕业生:须向大陆地区“海峡两岸招生服务中心” (网址为)申请代办毕业证(明)书、学位证(明)书、历年成绩单之认证,并同意由该中心将认证报告寄送本会。未依规定申请认证,可能会影响录取结果,请申请人特别注意。 B大陆地区高等学校或机构应届毕业生:须向大陆地区“海峡两岸招生服务中心”申请代办历年成绩单(不包含最后一学期)之认证,并同意由该中心将认证报告寄送本会。未依规定申请认证,可能会影响录取结果,请申请人特别注意。 C大陆地区以外之高等学校非应届毕业生:须缴交学历(力)证件复印件(原始正本须于抵台入学时缴交学校审查)。 D 大陆地区以外之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须缴交在校历年成绩单正本(不包含最后一学期)。(4)缴费收执联(以境外电汇缴费者才需缴交)。 (5)财力证明(指报名前3个月内银行所开立申请人本人、申请人父母或法定监护人之人民币10万元(约等值新台币45万元)以上之存款证明)。 招生学校规定资料:申请人每报名1所学校,均须准备以下资料各1份并分别装封。 (1)招生学校申请表:由报名系统列印,须贴妥相片并于签名栏处亲笔签名。 (2)招生学校规定应缴交之资料(请至本会网站查阅各招生学校应缴资料)。 六、 申请策略 陆联会已建议拟报名同学可先行准备下列文件(避免遇到寒假,学校相关单位休假) 大陆地区高等学校或机构非应届毕业生:毕业证(明)书、学位证(明)书、历年成绩单复印件。 大陆地区高等学校或机构应届毕业生:历年成绩单复印件(可不包含最后一学年)。 大陆地区以外之高等学校非应届毕业生:须缴交学历(力)证件和在校历年成绩单复印件。 大陆地区以外之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须缴交在校历年成绩单复印件(可不包含最后一学年)。 推荐函(推荐书并没有统一的格式。可以请推荐者自行撰写,并由推荐者将推荐函弥封,在封口处亲笔签名后交由申请人,到时后报名时置入招生学校应缴材料的信封内)。 其他材料及相关规定 :敬请等简章公告(会有各校各专业应缴材料及相关规定说明)。

户籍一定要是所规定的八省(市)。湖南户籍不可以申请台湾研究生。台湾方面要求大陆学生本科毕业院校为985 211 高校,或者是几所陆联会单独列出来可以申请台湾高校的非211大陆高校。以国立台湾大学为例,2019年报考国立台湾大学的大陆学生约有2500人,其中台大录取160人,录取率约为6%。绝大部分被录取学生均分位于85-95分,多数为大陆TOP 10高校。台湾高校以台清交成政大为先,该五所高校皆是十分不错之高校,其中工程以台大和清华为优,文科以台大和政大为优。台湾方面是不会公布各大学的分数线的。台湾的大学综合排名top5为台大、清华、交大、成大、政大。就法学而言,据在台就读的学长学姐介绍,当前传统法学院仍以台大为首,其后就是政大、东吴、台北大以及成大。台大法学院综合实力最强,大家熟知的王泽鉴、王文宇、曾宛如老师都在这里任教。虽然台大法学院招生人数绝对值大(近两年都为6人)但据不完全统计,所录学生本科大多为大陆顶尖法学院校,如人大、复旦、中国政法、中南财经政法等等。政大法学院也是台湾顶尖法学院之一,名师众多,在研究所阶段,分设组别进行研究学习。近年来,招生人数波动上升(2016年、2017年均为3人,2018年为9人,2019年为7人)这里也是不少申请者的第一志愿。

台湾研究院具有较好的研究条件,现拥有一幢面积17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文献信息中心收藏台湾出版的图书20000多册、超过400 G数据量的台湾《中国时报》光盘、报刊资料合订本13000多册、长年订阅台湾及外文报刊230多种。每个办公所都配备有计算机和电话,并已建立了院内局域网、台湾研究数据库及全文检索系统和各办公所的工作站终端,可与国际互 联网进行联接和数据传输。

  • 索引序列
  • 台湾研究杂志投稿要求
  • 台湾研究杂志投稿
  • 台湾杂志投稿要求
  • 台湾研究投稿
  • 现代台湾研究投稿要求高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