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在传承历史和保护文化方面的作用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在传承历史和保护文化方面的作用

发布时间: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在传承历史和保护文化方面的作用

文化遗产是全民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一种积淀,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对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一种认同,对于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与弘扬。

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肯定是为了让子孙后代去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对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一种认同,对于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与弘扬。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作用

安阳、殷墟、甲骨文、文化、旅游、世界遗产、汉字,中国最古老的汉字,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现场看到后恍然大悟

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评审结果揭晓中国新闻网 2003年10月11日 12:15中新社北京十月十日电 (赵银平 刘建华)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审会十月十日在北京召开。在初选通过的五十件组档案文献中,专家评定出三十五件组档案文献列入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入选的档案文献中,精品众多。有迄今为止世人所能见到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以中国传统绘图方式绘制的世界疆域图《大明混一图》,见证十八世纪中西方文明交往历史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致乾隆皇帝表文》,还有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最为成熟的类书《永乐大典》以及民间音乐家阿炳亲自演奏的六首乐曲原始录音等。评审委员会还将在入选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中选取精品申报《世界记忆名录》。二00三年九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中国云南丽江的纳西东巴古籍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三件(组)档案文献入选该名录。中国文化部所属的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及各级各类档案馆都参加了申报。申报工作对扩大“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社会影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据悉,中国国家档案局正在以入选的中国档案文献为基础,积极筹备“中国档案文献珍品展”。珍品展将2004上半年在北京开展,并将赴国外展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第二册也将于今年年底出版。附: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入选项目(35项) 利簋 焉耆——龟兹文文献 唐代“谨封”铜印档案文献 明代洪武皇帝颁给搠思公失监的圣旨 大明混一图 《永乐大典》 明代徽州江氏家族分家阄书 戚继光签批的申文 史家祖宗画像及传记、题跋 彝族文献档案 清初世袭罔替诰命 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文献 四川自贡盐业契约档案文献 清代样式雷图档 长芦盐务档案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致乾隆皇帝信 林则徐、邓廷桢、怡良合奏虎门销烟完竣折 “日升昌”票号、银号档案文献 图琳固英族谱 江汉关档案文献 清代末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九龙关管辖地区图 昆明教案与云南七府矿权的丧失及其收回档案文献 吐鲁番维吾尔郡王额敏和卓及其后裔家谱 上海总商会档案 清代内蒙古垦务档案 大清国致荷兰国国书 清代呼兰府《婚姻办法》档案文献 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档案史料 清宣统皇帝溥仪退位诏书 韩国钧《朋僚函札》档案文献 《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 百色起义档案史料 长征史料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手稿 民间音乐家阿炳6首乐曲原始录音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意义和作用

一,《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1,是中国的国家级名录,由“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审会负责评审,按照“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入选标准执行;  2,我国目前为止,共计有4批档案文献被列入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3,具体的项目,可以参考百度百科资料《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二,其他相关:  1,工作机构由“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领导小组、国家咨询委员会和办公室组成;  2,“国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均是国内文献、档案、图书、古籍、史学界著名的学者、专家;  3,设立的背景:为唤醒和加强全社会的档案文献保护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抢救、保护中国档案文献遗产;  4,国家档案局于2000年正式启动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为推动全面开展确定、保护、管理和利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系列计划和措施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工作,而评定通过的“有特色、有典型意义的,同时又是最急需抢救”的国家级档案文献,其中具有国际级文化价值的档案文献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保护传承文化遗产论文

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是群众文化创新发展的母体,站在民间文化这个巨人肩上的群众文化,其创造性恰恰来自前辈文化传统的禀赋。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给了我们烛照传统文化的慧眼,使我们看到了传统的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是繁荣群众文化的基础,是发展群众文化的起点,是群众文化与时俱进的特征。传承是为了保护,传承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方向的本质特征,在民间文学艺术中排沙拣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关键词】民间文化;民族遗产;传承;保护;创新  当前,民间文学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已成为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市将民间文学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当作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其久远的历史可溯源商周时期的肃慎。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民间文学遗产,我市的民间文学遗产浩如烟海,俯拾即是,许多艺术珍品尚未被挖掘整理。仅从已经整理出来的作品中,人们便可以窥测出女真及其后裔所形成的民风、习俗、文学艺术为载体的民间文化,蕴藉厚重。数百年来,流传在海伦的民间故事,虽不是历史的直叙,但却始终保持着这一段历史投影。它由生存在蚂蚁河流域的人们世代相传而得以保留下来,成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认真搜集整理民间文学遗产,不但可以将千百年来在群众中流传的民间文艺作品保存下来,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对于了解民间文化,研究民间文化的历史是不可缺少的。民间文学虽然不能等同于历史的真实,但却可以激发人们回顾历史,从中填补思古幽情的想像 空白,藉以思考与评断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与人物。这也是 “民间文学” 流传的根脉所在。  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结晶,及时地搜集,认真地整理可以使优秀的作品得到推广。例如《蚂蚁河的故事》等脍炙人品的篇章,都是从民间产生,在民间流传后经文人墨客整理加工而成的。事实证明,搜集整理民间文学遗产,不但可以指导民间文艺得以健康发展,还可以使作家、艺术家得到创作的借鉴;同时,认真搜集民间当前流传的作品,还可以为我市文化建设的发展做贡献。  民间文学是人类的精神植被,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珍品。人类创造了文化又被文化造就着,女真族因其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的不同而积淀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因而它蕴涵着深层次的历史,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女真族是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历经多少人的完善才能传到今天,这是何等的不易。众所周知,民间文学是以口头创作和口头讲述的方式在民间产生和流传的。而那些能说善讲“瞎话”的“故事大王”、“民间故事家” ,大多数都是年愈古稀的老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和正在陆续地谢世而去,随着这些老人的相继作古,许多宝贵的风俗资料,民间传说在一夜之间竟成了绝响。仅从我市《民间文学故事集》的编辑工作来看,大量作品的搜集者、整理们还没有来得及见到自己搜集、整理的故事付梓成书就离开了我们。这些民间文学艺术家为民间文学遗产做了大量的抢救工作,他们对这一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 们这一代人学习,他们为此耗尽了自己毕生的心血。而且还有一批肚里有许多老故事的老者尚未被发现。这些老者对自己记忆中的那些 “嗑儿” 和 “瞎话” 误以为是老辈人那听来的 “闲篇儿”。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把他们知道的 “老故事”讲给他们的子孙后代,使其流传下去。因此,许多极为珍贵的民间文学遗产就这样相继失传了。我认为对于民间文学遗产说搜集也罢,说挖掘也罢,均不如说抢救来得准确。事实正在不断地证明着这项工作的迫切性,否则,留给我们的将是无济于事的遗憾。因此,抢救民间流传的文化遗产迫在眉捷。  我们这一代人可能都听过老人们讲的流传于口头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异常美丽而动听,有些故事伴随我们一生也不会忘记。我们是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这种民间文学的滋养而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是因为这些口碑流传的民间文学使我们最早知道了人应该善良,而且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相信正义最终有战胜邪恶,相信有情人最终能成为眷属;知道了人类因为有爱世界才美好,我们活着才会感到温暖,同时,民间文学的流传也使我们感到来自这方水土,来自祖辈先人们感情链条的代代传递,我们必须把这条美丽的情感链传递下去。出版《海伦民间故事集》做的正是这样一件事。我们所做的仅仅是民间文学艺海里的一部分,还有很多民间的故事没被发现,有待于我们保护与传承。  民间文学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必须有广大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作为上层建筑,民间文学具有突出的社会属性,要确保民间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就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指导作用,民间文学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重要的本职工作,是繁荣群众文化活动的迫切需要,是责无旁贷的事。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就必须走出办公室,离开书案,迈开双脚,深入社区、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街巷胡同,甚至要把工作细化到老百姓的大杂院里、小炕桌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很快地开展起来。  民间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民族性和民间性。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鲜明地体现着这一点, 传承它保护它不是单纯的怀旧复古,也不是为保护而保护,为传承而传承,而是要接过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接力棒,在保护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服务,为贯彻党的 “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服务,为丰富、创新和发展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文化生活充实新的内容。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要求精神生活的丰富与之相适应。群众文化活动不能总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停止了就没有生命力,所以必须不断发展创新,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而民间文学正是群众喜爱的有着深厚基础的表现形式。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让我们的民间故事充实到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来,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所认知、 所接受、所热爱,使之成为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生力军,从而达到弘扬民族精神,振兴民族文化的目的。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正确看待民间文学遗产,认真做好挖掘整理,加工提高以及发表推广工作,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抓紧发掘抢救濒临失传的民间故事。  其次,正确处理民间文学遗产的艺术继承、创新和发展的关系,把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当成传承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有效途径,把民间文学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看成是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创新的广阔舞台,从而激发人民群众保护民间文学遗产的积极性。  再者,要大力研究和实践民间文学遗产的改革与创新,使民间文学与现代传媒有机结合而实现与时俱进,在发展中继承,既保护原汁原味,又适合现代生活节奏,为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所易于接受、推广、普及,让充满泥土芳香和生活气息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焕发出时代的光彩,显示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我市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间文化,努力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和群众文化的创新,群策群力、密切协同,总之, 民间文学研究与传统文化的课题巨大而精深。现在出版这本《海伦民间故事集》仅仅是大课题的开端。研究、开掘这个课题是我们文化工作者的职责,在海伦这块有着历史独特的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更加适合民间文学的生长和流传。这里有着太多的传奇与故事。在这块 土地上生长出的民间文学真诚粗犷、热情奔放,与这片黑土地融为一体,显得越发博大、凝重。  就文化而言,任何一种传统文化的形成,都有它的合理性,正是这些合理性才是它得以生长、流传、延续的前提,这些合理性具体说也就是民众的喜闻乐见,这就是它存在流传的基础。民间文学会从自己的角度对宏观的传统文化提供独特的启示,以证明它不仅促使传统文化更加瑰丽多彩,而且也证明它还是诸多文化的根系,民间文学由大家共同分享它的思想、情感、知识、信仰,如果缺少了民间文学这一环节,民间文学的思想意识就无法在人们中间代代相传,民间文学升华了文化,又丰富了文化,所以应充分尊重民间文学,进而挖掘其内涵 ,发现其中蕴含的生机与活力,从中寻找出有利于文化建设的转换方式。  水有源,树有根。优秀的民间文学艺术是群众文化创新发展的母体,站在民间文学这个巨人肩上的群众文化,其创造性恰恰来自前辈文化传统的禀赋。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给了我们烛照传统文化的慧眼,使我们看到了传统的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是繁荣群众文化的基础,是发展群众文化的起点,是群众文化与时俱进的特征。千年风物千年情怀,民间文学艺术弥足珍贵。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的方向决定了我们的传承与保护,也决定了我们的创新。传承是为了保护,传承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方向的本质特征,在民间文学艺术中排沙拣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们要动员全社会都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持之以恒,才能够见实效,民间文学的传承与保护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要让传统的民间文学遗产在新时代的传承与保护中发扬光大。在群众文化的发展中创造辉煌

中华民族不仅有灿烂的文化,更有令人瞩目的遗产。遗产,《辞海》上解释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而冠以文化二字,则说明与文化相关。而前面又修饰以民族、民间四字,更加明确其意思是指散落在民间,流传在民间,而又被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民间舞蹈、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节日、民族服饰、少数民族英雄史诗、话本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形态(状态)。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特质。既向世界宣告其曾经的辉煌,也向世界证明其精神之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众多的,有许许多多已经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诸如莫高窟、都江堰、黄山等等,随着辽宁一宫两陵、牛河梁文化遗址、五女山古城等一批文化古迹相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在辽宁乃至全国兴起了一股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学者保护。②政府保护。③世界保护。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1、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2、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3、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4、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5、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是一座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除了以上这些,还有: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山西平遥古城,云冈石窟,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云南丽江古城,江苏苏州古典园林,重庆大足石刻,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甘肃莫高窟,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河南龙门石窟,山东曲阜孔庙 孔林 孔府,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四川青城山-都江堰、安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殷墟,开平碉楼与村落 ,福建土楼,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元上都遗址,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新疆天山。此外,还有隶属于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泰 山 、黄 山 、 峨眉山-乐山大佛、武 夷 山 新宁崀山等几大名山,隶属于文化景观遗产的庐 山、山西五台山、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隶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 曲 、古 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端午节、妈祖信俗、京剧、中医针灸、羌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麦西热甫(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活字印刷术(急� ��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戏、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隶属于记忆遗产的传统音乐录音档案 、清朝内阁秘本档 、清代大金榜 、纳西东巴古籍文献 、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案 、《本草纲目》、《黄帝内经》 、侨批档案、中国元代西藏官方档案、南京大屠杀档案等。

《世界记忆名录》收编的是符合世界意义入选标准的文献遗产,是世界记忆工程的主要名录。这份名录由秘书处保管,通过联机方式在因特网上公布。除《世界记忆名录》以外,世界记忆工程还鼓励建立地区和国家名录。这两个名录主要收集具有地区和国家意义的文献遗产。地区和国家名录并非在重要性上次于世界记忆名录,而是保护地区和国家文献遗产的手段,因为并不是所有文献遗产都具有世界意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就是中国的国家级名录。 世界记忆名录,包括世界级、地区级和国家级,收录了符合相关甄选准则的文献遗产。文献遗产可被列入一个以上的名录。世界记忆名录收录具有全球性意义的文献遗产。地区和国家名录则分别收录具有地区及国家意义的遗产。这些名录的意义在于:* 提高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及公众对其遗产重大意义的认识* 协助从政府和其他捐助者处筹集资金凡提名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必须根据下列甄选标准之一做出相对评估:影响——文献遗产对世界历史产生过的超越民族的重大影响,这些文献不仅具有本民族的意义,而且具有超越民族和地域的世界意义。时间——文献遗产代表性地反映了世界史上的某个重大变革时期,或有助于了解世界某一重大时刻的历史。地点——涉及对世界历史或文化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地区和地点。人物——文献与对世界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有杰出贡献的个人或民族的生平或著作有密切联系。主题(领域)——以特殊方式记载世界史或文化中的一个重大主题的文献。形式和风格——文献的特殊特征状况.是一种风格或形式的典型范例。社会价值——文献具有超越一个民族文化的显著的社会、文化和精神价值。除了以上7个标准以外,还要考虑两个辅助性标准,虽然它们自身还不够重要,但有助于提高文献的重要性。 完整性——如果某文献遗产显示出高度的完整性,那它的重要性会提高。 稀缺性——如果某文献遗产是独一无二的或特别稀有的,那它的重要性也会提高。这两项标准对认定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起参考作用。有些文献遗产也许具有一系列符合选择标准的价值。例如,某文献是因为某主题或者作者而重要,但也许还有更多的理由,如果再符合辅助标准的话,即完整性和稀缺性,其文化内涵会更大。 截至2013年,中国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共有9份: 序号 文献遗产名称 保存地 列入时间 1 传统音乐录音档案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1997 2 清朝内阁秘本档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1999 3 纳西族东巴古籍 云南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 2003 4 清代大金榜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2005 5 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 中国国家图书馆 2007 6 《本草纲目》 中日美三国图书馆  2011 7 《黄帝内经》 中国国家图书馆  2011 8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  广东省档案局、福建省档案局20139元代西藏官方档案西藏自治区档案馆20131、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1997年入选)  现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收藏的中国50多个民族的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录音档案,长达7000小时。其中包括家喻户晓的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传世名曲。2、清代内阁秘本档有关十七世纪在华西洋传教士活动的档案(1999年入选)  保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该文献形成于17世纪中叶,共24件。这部分档案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情况。其核心内容是汤若望案历史上称历法之争。3、东巴古籍文献(2003年入选)  现存云南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东巴经》是纳西族的东巴教祭司使用的宗教典籍,世代传承下来的尚存2万余卷。分别收藏于我国的丽江、昆明、北京、南京、台湾,以及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东巴经》的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社会、宗教、语言文字,以及音乐、美术、舞蹈等许多传统学科,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东巴经》由东巴文字写成。东巴文字有2000多个字符,其源甚古,被称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4、清代科举大金榜(2005入选)  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的标志性文献档案,这些“清朝金榜”均为清代士子通过科举考试殿试的名单。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终于清光绪31年(公元1905年),经历了1300年的历史。清代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遇重大吉庆,加开恩科。清代的科考分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个等级,殿试是科考的最高规格,它是由皇帝亲自出题对通过了童试、乡试、会试的贡士们进行考试。殿试的成绩榜就是“金榜”。“金榜”是黄纸墨字,书满汉两种文字,以皇帝诏令的形式下达。“金榜”分大、小两种,大金榜加盖“皇帝之宝”用于张挂,长度一般在15至20米之间,宽为8至9米之间。小金榜不用印,供皇帝御览和举行典礼时宣布名次使用。“金榜”又有文科、武科之分,在清代,文科大金榜张挂于天安门外长安横街的长安左门,武科大金榜张挂于天安门外长安横街的长安右门,三天后收回内阁保存。清朝金榜现存有200多份,涵盖了从康熙6年到光绪29年230多年间科举考试的殿试成绩榜。5、“样式雷”建筑图档(2007入选)  现存于世的样式雷图档逾两万件,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有15000余件,其余主要收藏在故宫博物 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文物研究所。“样式雷”为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始祖雷发达(1619~1693),原籍江西。清初,雷发达应募到北京供役内廷,康熙初年参与修建宫殿,被“敕封”负责内廷营造工程。直至清代末年,雷氏家族有六代后人都在朝廷样式房任掌案职务,历时200余年,负责过北京故宫、北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设计的图样绘制、烫样制作,同行中称这个家族为“样式雷”。雷氏家族设计制作的建筑烫样独树一帜,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6、《本草纲目》1593年金陵版(2011年入选)  该版本已成为世界珍宝,存世不多,现存中国、日本(最多)、美国的图书馆。《本草纲目》1593年金陵版,是迄今中外一切版本的祖本。是由中国明代李时珍(1518-1593)编著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内容涉及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诸多领域。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该书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本草纲目》被全译或节译成英、法、德、俄、韩等20多种语言文字,再版100余次,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西方许多领域学者的研究对象。7、《黄帝内经》1339年胡氏古林书堂印刷出版(2011年入选)   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黄帝内经》为当今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好的版本。《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性著作,成书于距今2200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期。该书系统总结了公元前2世纪以前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实践经验,揭示出中医学的生命观、思维方式和认知方法。《黄帝内经》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模式至今仍然被传统医药学运用和西方医学借鉴,是世界医学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好见证。8、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2013年入选)“侨批”通俗的叫法是“番批”,也叫“汇款与家书同襟”。“批”在闽南语和广东话中是“信”的意思,海外华侨寄回家乡的信或款被称为侨批。侨批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主要发生地以广东潮汕、福建闽南地区居多。100多年前,大量国人前往东南亚谋生,当时通信相对闭塞,华侨们只能靠侨批传音信、寄钱回家。侨批是维系海外侨胞和国内侨眷的纽带,也是侨乡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侨批档案”包括“福建侨批”和“广东侨批”两部分。福建和广东保存的侨批档案及相关文献达16万件之多,来自广东三大侨乡的达到16万件,包括潮汕侨批10万余件、五邑侨批4万余件、梅州侨批1万多,福建侨批数量仅万余件,但保存时间跨度长,独具闽南特色,是“侨批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一种说法是,侨批档案,广东看数量,福建看精品。侨批具有真实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罕见性和完整性等特点,作为珍贵的民间文书,有别于一般书信,它涵盖侨乡与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信息,融汇中外商贸往来、邮传、驿递、金融、汇兑等方面的历史记录,是未经后来人刻意雕琢的史信,被盛赞为中国“20世纪的敦煌文书”。9、元代西藏官方档案(2013年入选)“元代西藏官方档案”共有22份珍贵的元代历史档案。这些珍贵的元代档案文献大致年代为1304年至1367年。其中有4份文档是用八思巴文书写的元代皇帝给西藏地方寺院、官员等的圣旨,是元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之间来往的重要文书档案之一。由于八思巴文是曾在元代辉煌并流行近百年之后逐渐从人们的视觉和意识中消失的文字,纸质版八思巴文档存世极为稀少,西藏自治区档案馆保存至今的这4份纸质八思巴文档案对元代时期与西藏地方政府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依据作用。其他18份藏文铁券文书形成年代大致为公元1304年始到公元1367年止,其内容多为当时地方政权所有者为其管辖的官员、寺庙下发的文书,包括萨迦法王的法旨,帕竹王的一部分文书。这些档案文书保存完好、发掘并向世人展示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将对元代西藏地方政权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提供极高的研究价值。这22份珍贵的西藏历史档案是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极少部分,是从整理出的近一百万件档案中挑选出来的年代较久远、价值较高的西藏历史档案。

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评审结果揭晓中国新闻网 2003年10月11日 12:15中新社北京十月十日电 (赵银平 刘建华)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审会十月十日在北京召开。在初选通过的五十件组档案文献中,专家评定出三十五件组档案文献列入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入选的档案文献中,精品众多。有迄今为止世人所能见到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以中国传统绘图方式绘制的世界疆域图《大明混一图》,见证十八世纪中西方文明交往历史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致乾隆皇帝表文》,还有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最为成熟的类书《永乐大典》以及民间音乐家阿炳亲自演奏的六首乐曲原始录音等。评审委员会还将在入选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中选取精品申报《世界记忆名录》。二00三年九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中国云南丽江的纳西东巴古籍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三件(组)档案文献入选该名录。中国文化部所属的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及各级各类档案馆都参加了申报。申报工作对扩大“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社会影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据悉,中国国家档案局正在以入选的中国档案文献为基础,积极筹备“中国档案文献珍品展”。珍品展将2004上半年在北京开展,并将赴国外展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第二册也将于今年年底出版。附: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入选项目(35项) 利簋 焉耆——龟兹文文献 唐代“谨封”铜印档案文献 明代洪武皇帝颁给搠思公失监的圣旨 大明混一图 《永乐大典》 明代徽州江氏家族分家阄书 戚继光签批的申文 史家祖宗画像及传记、题跋 彝族文献档案 清初世袭罔替诰命 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文献 四川自贡盐业契约档案文献 清代样式雷图档 长芦盐务档案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致乾隆皇帝信 林则徐、邓廷桢、怡良合奏虎门销烟完竣折 “日升昌”票号、银号档案文献 图琳固英族谱 江汉关档案文献 清代末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九龙关管辖地区图 昆明教案与云南七府矿权的丧失及其收回档案文献 吐鲁番维吾尔郡王额敏和卓及其后裔家谱 上海总商会档案 清代内蒙古垦务档案 大清国致荷兰国国书 清代呼兰府《婚姻办法》档案文献 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档案史料 清宣统皇帝溥仪退位诏书 韩国钧《朋僚函札》档案文献 《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 百色起义档案史料 长征史料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手稿 民间音乐家阿炳6首乐曲原始录音

一、文化遗产:长城 ,北京故宫,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孔府-孔庙-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西藏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明清皇家陵寝,龙门石窟 ,大足石刻 ,都江堰―青城山 ,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山西云岗石窟,澳门历史城区。二、部分文化遗产介绍:1、长城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2、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3、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4、苏州古典园林苏州古典园林,简称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苏州古典园林素有“园林之城”之称,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古典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有19处,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园林。5、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是一座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 索引序列
  •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在传承历史和保护文化方面的作用
  •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作用
  •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意义和作用
  • 保护传承文化遗产论文
  •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