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陶瓷期刊官网电话号码

中国陶瓷期刊官网电话号码

发布时间:

中国陶瓷期刊官网电话号码

1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公司电话010-62787825,公司邮箱,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6条联系方式,其中有电话号码2条。公司介绍:《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是1997-12-11在北京市海淀区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36区1407、1408、1409。《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明亮,注册资本3,000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通过爱企查查看《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得看你的论文准备投几级的,一级学报可以投无机材料学报或硅酸盐学报,二级可以投硅酸盐通报,陶瓷,陶瓷学报等很多。

CNKI

中国陶瓷期刊官网电话号

您好,找到一点消息,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古陶瓷学会是国家文物局管理的一级学会,是我国及世界上权威的古陶瓷研究、交流、推广机构,具有广泛的海外影响,拥有众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及收藏家会员。学会一年一次的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业已成为海内外古陶瓷研究交流方面的盛会。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有一本期刊:《中国古陶瓷研究》可以买一本来。这本期刊的作者就是:中国古陶瓷学会。应该很容易找得到联系方法。买到的方法就不用说了吧。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耿宝昌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另: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乙22号电话:信息部:010-68396222 行管部:68396224 会展部:010-68396272 办公室:010-68396216 传真:010-68396272 。

核心期刊。中国陶瓷 陶瓷学院校刊

山东陶瓷期刊官网电话号码

得看你的论文准备投几级的,一级学报可以投无机材料学报或硅酸盐学报,二级可以投硅酸盐通报,陶瓷,陶瓷学报等很多。

陶瓷国际期刊是sci二区的期刊。《Rare Metals》被世界著名检索工具sCI Search, CA, EI, MA等收录,本刊是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以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开发和冶炼为特色。《Rare Metals》主要报道稀有金属和部分有色金属在材料研制、合金加工、选矿、冶炼、理化分析测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报道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贮氢材料、磁性材料和纳米材料的研制与性能。《无机材料学报》(月刊)创刊于1986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主办,被美国《ProQuest数据库》、瑞典《开放获取期刊指南》收录。科学出版社出版,郭景坤院士任主编,主要报道包括纳米无机材料、功能陶瓷(铁电、压电、热释电、PTC、温敏、热敏、气敏等)、高性能结构陶瓷、功能晶体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无机薄膜材料、特种玻璃、环境材料、特种无机涂层。材料以及无机复合材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上述材料性能的最新检测方法以及获得_ 上述材料的新工艺等。Advances in Applied Ceramics 期刊号1743-6753影响因子092是工程技术4区刊物,有平均2 -3个月的审稿期,是比较容易投稿的陶瓷类期刊。CERAMICS INTERNATIONAL期刊号0272-8842影响因子 057是工程技术2区刊物,平均审稿周期1。9个月,以往投稿人员反馈也是比较好投的刊物。

核心期刊不管是那个期刊,最快也是需要6个月左右

硅酸盐学报主页你可以在线投稿或者邮寄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 《硅酸盐学报》编辑室 邮 编: 100831

中国陶瓷工业杂志官网电话号码

景德镇陶瓷学院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它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内涵,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江西的东北部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就是瓷都景德镇。景德镇生产陶瓷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自宋代以后,便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独领风骚,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氛围。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个精湛的典型,也是人类 文明史上一颗不断放射光芒的明珠。1958年,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就在这座千年古镇诞生了,从而翻开了中国陶瓷高等教育的新篇章。她的前身是1909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如今学院已由过去单一的陶瓷专业,发展为以陶瓷工科为主体,文学、艺术、经济、管理兼备,体系完整,专业人才集中的多学科的陶瓷高等教育学府。现在,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工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科技艺术学院和热能工程、外国语、社会科学、体育等11个院系38个专业,有硕士、本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等多层次的培养形式,并向海外招收攻读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留学生。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着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现有设计艺术学、美术学、材料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等一批省部级重点学科、省级品牌专业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同时具有培养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和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在近期内学院将新建一批硕士点和1至2个博士点。由于学院在行业中的特殊地位,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硅酸盐协会陶瓷 分会、中国陶瓷协会信息中心 和人才培养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全国日用陶瓷检测中心、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和专业协会,依托学院人才、技术及装备、信息等优势,纷纷在学院建立。学院以产学研为纽带,在广东佛山市与著名的建筑陶瓷产地南庄镇携手合作建立了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共同为中国建筑陶瓷工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作出贡献。该中心已被科技部确认为国家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力促进中心,并已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大规格超薄建筑陶瓷砖制造工艺及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学院拥有一支由中科院院士郭景坤和国内外著名陶艺家秦锡麟领衔的学识水平高、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他们中有很多是蜚声海内外的陶瓷艺术家或陶瓷工程专家。学院还聘请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学院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30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许多科研项目已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地方经济的产业支柱。 学院 陶瓷艺术创作十分活跃,许多教师的作品被国内外著名的博物馆收藏。走进学院,你仿佛步入了一座陶瓷艺术殿堂,被那浓浓的陶瓷文化氛围所陶醉。校园里随处可见格调高雅、风格各异的雕塑,处处散发出艺术的芳香,充满着开放的活力。徜徉在教师作品陈列室、研究生作品陈列室、学生作品陈列室、外国作品陈列室、古陶瓷作品陈列室, 那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艺术作品令人流连忘返。 学院编辑出版的《中国陶瓷工业》、《中国陶瓷》、《中国陶艺》、《陶瓷学报》、《陶瓷学院报》等报刊,享誉国内外陶瓷界,其中《中国陶瓷工业》杂志是我国陶瓷行业唯一的中文核心期刊。学院图书馆藏书丰富,并建立起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现已被列为全国陶瓷文献信息中心。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学院教育在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得到了协调发展。在教学工作中,学院按照拓宽专业,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的培养思路,根据社会对人才提出的需求,妥善处理好基础与专业、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技术与经济、知识与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关系,并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依托基地办学,以陶瓷工程和工艺美 术两大优势专业 为龙头,拓宽办学专业,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很好,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祖国大江南北,成为中国陶瓷工业重要技术骨干力量,为中国陶瓷工业的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1998年11月,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近年来,学院先后建起了国际陶艺中心、图书馆、逸夫教学楼、科技大楼、室内游泳馆和校园网等一批教育交流与活动设施。学院占地面积1600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正在建设中,在不久的将来,一所体现教育、科研、文化功能、具有浓郁艺术氛围和优良校风的生态校园和文明校园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陶院人”的不懈努力,学院已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文化体育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培育了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爱心社、红飘带、绿色服务团等青年志愿者组织活跃在校园和瓷都。学院多次被评为江西省文明单位。如今绿树成荫、鲜花簇拥、文化品位高的校园、精美的陶瓷艺术陈列室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打造一所特色鲜明、开放型的知名高校,是“陶院人”努力的目标。“立足国内,走向世界”是学院根据时代发展提出的新思路。学院已先后与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芬兰 、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18所高校建立起校际友好关系。通过互派教师讲学、互派学生修学访问、开展科研、进行学术交流、互换学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学院与美国阿尔佛雷德大学、西弗吉尼亚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陶艺国际夏季进修学院”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学院多次与国外的陶瓷艺术界和大学举办国际陶瓷艺术教育大会、国际陶瓷材料与工程研讨会、国际陶瓷艺术研讨会、中美陶艺展、中加陶艺展、中韩陶艺展、亚太地区陶艺展、国际陶艺展等。一年一度的中外大学生足球友谊赛、中外大学生文化交流会,促进了学院师生与国外的交流。学院每年还选派一批学生到国外去修学旅行,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邹明林同志,男,1963年4月生于湖南省醴陵,大专学历文化。现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湖南省陶艺家协会主任委员,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执行主编,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特聘高级工艺美术师。1981年陶瓷技工学校美术专业毕业分配到湖南省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复制设计创作工作,1992年考入湖南省轻工专科学院电大工艺美术专业学习三年,毕业后回单位继续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工作。并从事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社杂志美术编辑、总编辑、执行主任工作至今。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期间从事了大量的陶瓷美术复制、设计、创作工作,所创作设计的部分作品参加了各种艺术博览会、陶瓷艺术、工业展览会……部分作品获奖并被收藏。1986年作品“希望”获所二等奖,2007年西湖艺术博览会,火性人湖南陶艺展,“流水”系列作品、“诗绎”作品分获金、银奖,2008年第四十三界国际陶艺学会大会作品“续”系列作品获优秀作品奖。作品“红豆绿”被中国陶瓷馆收藏。1992年株洲(国际)陶瓷烟花节设计并监制的大型仿瓷“神龙宝塔”,高15米,占地16平米,将陶瓷艺术作品溶合其中,宝塔造型优美,声、光、电完美结合,得到大家赞誉,获得最佳花灯奖。为充分利用好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这一平台,对中国现代、传统陶瓷技术及艺术作品、产品进行宣传,对醴陵釉下五彩陶瓷产业进行了大力的宣传推介。撰写了《醴陵釉下五彩发展浅述》,《醴陵釉下五彩知识介绍》系列文章,沩山考察记实等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对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已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008年评为湖南省陶瓷艺术大师。

中国陶瓷编辑部电话号码

很简单啊,到百度多翻几下就找到了解放军报编辑部电话是 010-66720796中国国防的电话是 010-68529647中国石油报的电话是 010-62095850中国石化报的电话是 010-84271813 人民海军报的是 (0201)954030〔军线)还有就是(010)66954030〔地方线〕和(010)66960361〔地方线传真〕

你发个地址看下吧!

你去佛山石湾陶瓷城看看吧那里基本上每个大的陶瓷厂家都会在那里有个展位的地址:广东省佛山市江湾三路� (就是在石湾车站旁边,每个的士佬同魔托佬都知道的)电话:2727008 2727011 2727022 中国陶瓷城,座落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区。“中国陶瓷城”由中国建陶行业最权威机构——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联合冠名,其主场馆展示面积5万平方米,配套仓储配送中心、展销厅和写字楼、汽车站等,建筑总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汇集了产业博览、产品展贸、行业信息、仓储配送、文化旅游、生产配套六大功能,是展示陶瓷文化和陶瓷产业发展的平台,是对外交流的窗口。

陶的发明是人类社会伟大的事件之一。在中国,凡是古代重要的发明,往往把它和“圣人”联系在一起,把这发明本身也当作“圣事”或者“圣迹”。这一点,在《考工记》里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陶的发明,也同样被称作“圣人”之作,当作“圣事”,“圣迹”。这在众多古籍中,记载着有关圣人发明陶器的传说。 女娲: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始见于《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土作人。” 神农:神农制陶器的文献,记载在《周书》一书中。据清马啸《经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而种之,作陶冶斧斤”。清朱琐所著《陶说》卷二引《周书》:“神农作瓦器”。宋《太平御览》卷八百之十三亦引《周书》“神农耕而作陶”。 舜:《墨子·高贤下》载:“瓦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其它如《韩非子·难》也有类似记载。《史记·五帝本纪》:“舜耕于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宁封子:据《列仙传》载: “宁封子者,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炉,犹有其骨。时人葬其于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参考资料:

  • 索引序列
  • 中国陶瓷期刊官网电话号码
  • 中国陶瓷期刊官网电话号
  • 山东陶瓷期刊官网电话号码
  • 中国陶瓷工业杂志官网电话号码
  • 中国陶瓷编辑部电话号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