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刊物是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刊物是什么

发布时间:

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刊物是什么

《中国教师》这个刊物,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正规国家级刊物。我和同事在这个刊物上共计发表了4篇文章了。都是通过锦文采编部的赵编辑安排的。她人很好、办事效率也很高。投稿到出刊差不多平均都1个多月的时间吧!她的投稿邮箱。直接发到她的邮箱。注明:投稿刊物、和你的联系方式等。她就会和你联络了。

期刊能不能评职称,要看你单位的自己的要求和规定,(如只能在核心上发表还是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就可以。价格上差好大一截呢。) 只要是符合要求就都是可以的,《中国教师》杂志是正规期刊,所以是可以的。我之前评职称时找了一位编辑,现在职称评完了,也只记得邮箱 ,直接找她吧,回复挺快的,我发表那次当天就回复了。

办公地点:北京师范大学内科技楼A区216室电话:(010)58807851; (010)58807872传真:(010)58802050通讯处: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100875E-mail: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命科学和技术科学、环境科学、数量经济学、交叉科学、科学史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 它的任务是:主要反映北京师范大学理科各学院、系、所、中心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师和研究生等�2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 来稿应具有科学创新性或技术先进性,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不超过6 000字,必须包括(按顺序):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3~8个)、中国图书馆分类号(简称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表、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依次注明该文属何种基金资助(并附基金号)、交稿日期2 英文摘要一般和中文摘要对应,包括题目、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作者单位译名、摘要正文、关键词摘要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并符合英语语法规范�3 本刊接收软盘投稿,并请附激光打印样稿来稿要符合编辑出版标准化要求,论文编写格式、量和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外文字符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1次出现时用铅笔注明4 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插图切勿过大,宽度一般不超过16 cm,尽量不用彩色,单独保存在*TIF或*JPG文件中,与正文一并交到编辑部,主线与辅助线粗细比例约为2∶坐标图中横坐标格点向上、纵坐标格点向右图中文字用“宋体”,数字、符号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并与正文一致照片要黑白清晰,层次分明,同时写出图序、图题5 参考文献只选最主要的列入,数量以不少于10篇为宜,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引用参考文献著录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的规则,文献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外加〔 〕)按其在正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连续编排参考文献表中的文献著录格式如下:�期刊 [序号] 作者(外国人姓前名后,名缩写,省略缩写点“”; 3人以上只列3人,后加“等”字) 题名〔J(文献类型标志)〕 期刊名(外文可缩写,省略缩写点“”),年份,卷号(期号):起始页码(如期刊无卷号,则为:“年份(期号):起始页码)�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讫页码�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C〕//论文集主编者文集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讫页码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EB/OL〕(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6 来稿如不符合上述要求,编辑部将先退请作者修改,合格后再送审�7 对拟刊用的稿件,作者在退回校样时须按规定的标准缴纳发表费�3 本刊已被国内外近30家权威数据库或权威文摘杂志列为固定收录刊源,或摘要转载,或全文上网,或全文进入光盘版杂志作者来稿时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为同意这些有利于扩大本刊影响、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举措�4 编辑部对来稿有权作必要的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文稿自收到之日起4个月未接到录用通知的,作者可另投他刊来稿发表后,按篇向作者支付稿酬(含可能有的其他稿酬)并赠送样刊2册和论文单行本15~30份

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刊物叫什么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也是权威啊,cssci!

办公地点:北京师范大学内科技楼A区216室电话:(010)58807851; (010)58807872传真:(010)58802050通讯处: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100875E-mail: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命科学和技术科学、环境科学、数量经济学、交叉科学、科学史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 它的任务是:主要反映北京师范大学理科各学院、系、所、中心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师和研究生等�2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 来稿应具有科学创新性或技术先进性,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不超过6 000字,必须包括(按顺序):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3~8个)、中国图书馆分类号(简称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表、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依次注明该文属何种基金资助(并附基金号)、交稿日期2 英文摘要一般和中文摘要对应,包括题目、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作者单位译名、摘要正文、关键词摘要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并符合英语语法规范�3 本刊接收软盘投稿,并请附激光打印样稿来稿要符合编辑出版标准化要求,论文编写格式、量和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外文字符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1次出现时用铅笔注明4 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插图切勿过大,宽度一般不超过16 cm,尽量不用彩色,单独保存在*TIF或*JPG文件中,与正文一并交到编辑部,主线与辅助线粗细比例约为2∶坐标图中横坐标格点向上、纵坐标格点向右图中文字用“宋体”,数字、符号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并与正文一致照片要黑白清晰,层次分明,同时写出图序、图题5 参考文献只选最主要的列入,数量以不少于10篇为宜,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引用参考文献著录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的规则,文献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外加〔 〕)按其在正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连续编排参考文献表中的文献著录格式如下:�期刊 [序号] 作者(外国人姓前名后,名缩写,省略缩写点“”; 3人以上只列3人,后加“等”字) 题名〔J(文献类型标志)〕 期刊名(外文可缩写,省略缩写点“”),年份,卷号(期号):起始页码(如期刊无卷号,则为:“年份(期号):起始页码)�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讫页码�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C〕//论文集主编者文集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讫页码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EB/OL〕(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6 来稿如不符合上述要求,编辑部将先退请作者修改,合格后再送审�7 对拟刊用的稿件,作者在退回校样时须按规定的标准缴纳发表费�3 本刊已被国内外近30家权威数据库或权威文摘杂志列为固定收录刊源,或摘要转载,或全文上网,或全文进入光盘版杂志作者来稿时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为同意这些有利于扩大本刊影响、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举措�4 编辑部对来稿有权作必要的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文稿自收到之日起4个月未接到录用通知的,作者可另投他刊来稿发表后,按篇向作者支付稿酬(含可能有的其他稿酬)并赠送样刊2册和论文单行本15~30份

这个没听过呢?我一直联系徐编辑,你找她问问,她邮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刊物,综合因子为:33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快捷分类:科学基础科学综合出版地区:北京国际刊号:0476-0301国内刊号:11-1991/N创刊时间:1956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3个月所在栏目:基础科学综合影响因子:331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刊物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也是权威啊,cssci!

思想政治教育导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人大复印资料

没有正式停刊呀。2003年,《中国教师》创刊。2008年,由月刊变更为半月刊。2014年11月,该刊成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2018年,变更为月刊。《中国教师》(半月刊)创刊于2003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刊物。《中国教师》本刊以“启迪良知、传承文明、教育为先、教师为本”为宗旨,以“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为己任,集专业类、职业类、时政类和生活类栏目为一体,面向广大教师,零距离走进教师生活,反映教师心声,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特色栏目有:特别关注、法制视窗、热点透视、励耘心曲、科学与人文、木铎金声、教海探航、课改之窗、学校*家庭*社会、走近名人、教海沟沉、教师故事、细雨微澜、海外来风、走进西部、品位人生、好书在手、人淡如菊等。《中国教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青少年研究,当代青年,思想理论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是什么

经查询,该杂志有如下信息:期刊名称 中国教师 期刊CN号 11-4801/Z 主管单位 教育部 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文种 汉文 发行范围 公开 从此来看,级别应该不是很高,当然还需要您自己斟酌!

对此类期刊了解不多,呵呵。

1 心理学报 《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 Sinica),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现任主编为陈永明研究员,曹日昌、潘菽、徐联仓、匡培梓、林仲贤曾任该刊主编。《心理学报》1956年创刊,1966年因“文革”而停刊,1979年复刊,至2000年共出版32卷122期。从2001年起改为双月刊。1989年以前,《心理学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1989年以后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办;1995年以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成为《心理学报》的协办单位。《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所收录。 2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心理学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 《心理科学》全面反映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成果,论文涉及心理学各个领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建设和实验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应用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心理学教学的研究。为适应心理学发展的需要,在保证论文质量的前提下,特设专栏刊登一定数量的中、短篇论文,形成该刊的特色之一。《心理科学》被国内多家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 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在心理学界和相关学界享有声誉。 3 心理科学进展 《心理科学进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原名《心理学动态》,2002年改为现名,季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理论性和综述性论文。1983年创刊。现任主编为杨玉芳研究员,徐联仓、匡培梓、张侃曾任该刊主编。至2000年,《心理科学进展》共出版62期。该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 4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季刊,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承办。是国内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与论文。下设5个栏目: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教与学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理论探讨与进展、研究方法与工具。 《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于1985年,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曾任该刊主编,现任主编为林崇德教授。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源期刊。 5 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季刊,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浙江大学主办。主要刊登心理学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评述、研究报告和学术动态。特别欢迎认知心理、管理心理、工程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心理测量、医学心理、心理卫生和咨询、体育运动心理、文艺心理、司法心理及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运用等方面的文章。 6 心理学探新 《心理学探新》(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季刊。1981年创刊。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和史”及“学校教育心理学”两个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协办。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来源期刊。该刊着力发表心理学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方法研究的探索性文章。主要内容为: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发展和教育心理研究、心理测量和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心理研究、心理学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业余心理学爱好者。 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国际刊号:ISSN 1000-6729,国内刊号:CN 11-1873/R。创刊于1987年2月,初为双月刊,2002年起改为月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挂靠单位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91年起被纳入R74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类学术核心期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涉及学科包括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健康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是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全面反映我国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水平。年发行量在10万册左右。不仅拥有国内相关领域的大量作者,权威的专家评审队伍,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的作者和特约编辑。 该刊多年以来被美国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 PA),美国精神卫生文摘(Mental Health Abstract, MHA),美国ULRICH国际期刊,及英国皇家图书馆收录。在国内被收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在全国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4年获奖,1998,1999,2000,2001年均获得中国科协专项资助,属择优支持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 8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3年创刊,季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香港大学心理系协办。该刊属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PsycINFO Database)定期收录本刊发表论文的英文摘要,曾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要发表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及相关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与教育测量、神经心理、健康心理、病人心理和儿少学习和行为问题等。主要面向的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它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工作人员。《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刊号为ISSN 1005-3611, CN 43-1214/R,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 42-122,国外发行代号 4619-QR。 9 心理与行为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3年创刊,季刊,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现任主编为沈德立教授。《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发表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主要面向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等。 除了以上介绍的8种期刊外,我国的心理学学术期刊还有《健康心理学杂志》、《四川心理科学》。我国还有台湾出版的《中华心理学刊》(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香港出版的《华人心理学报》(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Chinese Society)。

北师大主办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刊名: 心理发展与教育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1-4918CN: 11-1608/B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时间:1985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刊物是什么

《东北师大学报》 创刊于1951年5月1日。创刊号《卷头语》中谈到创办学报的宗旨是“以发表本校同仁学术研究的成绩为主旨,其目的在于推动和启发大家的学术钻研,并与国内文化教育界交流经验。”其任务则是“将致力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研讨,以期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将注意并学习运用科学的观点去研究和解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及国防事务。”学报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版本,均为16开本,不定期。学报编委会由张松如、孙亚明、胡绍祖、智建中、杨公骥、蒋锡金、穆木天、丁锡祉、王琳、傅桐生、郑汝骊、[日]芦泽、吴宗涵等13人组成。当时因稿源不足,只出刊一期被迫停刊。1953年,我校开始有计划地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和国家建设实际进行科学研究。1954年举行了第一次科学会议,提出了一批论文。在此基础上,1955年6月,又以《东北师范大学科学研究通报》的刊名出版了一期自然科学版。编委会由20人组成,主编由智建中担任,副主编由王琳和蒋锡金担任。《通报》仍为不定期,由新华书店吉林省分店代销,向全国公开发行。1956年春,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工作会议,毛泽东主席发出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奋斗的号召。不久中央又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校广大师生在“向科学进军”热潮的鼓舞与推动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讨论蓬勃开展,科研成果日益增多。为适应学术领域欣欣向荣这一新的势头的发展,由成仿吾校长提议,经学校第四次学术委员会讨论,做出了《关于出版〈东北师范大学科学集刊〉的决定》。第一期前言中称“这个刊物的创办,是以我校教师的科学研究为基础,发表科学成果,交流学术上的意见,开展学术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借以进一步推动科学研究工作,提高科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并从而推动教师的思想水平的提高和新生力量的迅速成长。”《科学集刊》是以系或学科相近的几个系为单位出版各种专业版本,在研究部主任领导下,由各系学术委员会和《科学集刊》编辑室编辑出版。从1956年至1958年间共出版教育、语言文学、历史、地理、数理化、生物、世界古代史译文等专业版10期,均为不定期,由全国各大城市新华书店公开发行。1956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学术刊物编辑工作会议,讨论如何贯彻“双百”方针,开展学术讨论问题。根据会议精神和开展学术论争的实际要求,我校于同年9月创办了学术副刊—《争鸣》,为中青年教师开辟了学术论争的园地。1958年8月,我校下放吉林省后,改称吉林师范大学。1959年初,恢复学报,改称《吉林师大学报》,仍按系或学科相近的几个系为单位出版各种专业版学报。从1959年至1960年共出版政治理论、语言文学、历史、数学、生物、数理化等专业版7期,仍为不定期刊,仍由全国各大城市新华书店发行,我校出版部负责邮购业务。由于进入经济困难时期,纸张缺乏,1960年底停刊。随着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和我校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1963年底学报复刊。由于各系科研力量发展不平衡,有的系独自出刊专业版有困难,加之专业版刊期长,不便开展学术讨论,复刊后的学报又按原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综合性版本出刊。前者为季刊,后者为半年刊,分别由学报两版编委会编辑出版,由长春市邮局统一发行。学报编委会由30人组成,社会科学版编委会主任为黄彦平,副主任为李冀、万九河、何楠若、孙晓野;自然科学版编委会主任为张德馨,副主任为王琳、丁锡祉、傅桐生。从1963至1966年间,社会科学版出刊10期,自然科学版出刊5期,共15期。由于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学报被迫于1966年6月再度停刊。1973年春,毛泽东同志关于出版学报工作的指示下达后,我校停刊达7年之久的学报于1973年10月复刊。复刊后的学报仍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版本出刊,不定期,内部发行。1975年,社会科学版定为季刊,由长春市邮局公开发行。1976年又改为双月刊。学报编委会由29人组成,刘光为主任,武强、王琳、李树藩、林志纯、宫绍辉为副主任,下分文理科两组。从1973年至1976年的4年间,社会科学版出刊16期,自然科学版出刊1 期。这一时期,“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控制了宣传工作舆论阵地,窒息学术思想,毒化文风,打击和迫害广大编辑人员,使社会主义学术理论工作受到很大干扰和破坏。我校学报也受到了干扰和影响,发表了一些有错误的文章,给学术理论工作带来损失。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党开始拨乱反正。教育部于1978年7月在武汉召开了高等院校文科学报座谈会。出席这次座谈会的共有18家学报的代表,我校学报编辑部的代表参加了这次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总结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报工作的经验教训,端正了学报方向,明确了学报的性质、任务和作用,对提高学报质量,更好地为提高我校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服务,有着重要作用。武汉会议后,校党政领导加强了对学报工作的领导,定期讨论学报工作。同时加强了编辑部的建设,任命周毓方为学报编辑部主任,陈日朋、莽永彬、沙宝祥、金和德先后为副主任。规定学报编辑部为系、所一级的学术机构,编辑人员为科研人员,其政治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均按相应的教师对待。并按专业配备了专职编辑人员,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不断提高科学水平、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为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编辑队伍而努力。我校下放吉林省20多年之后,从1980年起又重归教育部直属,恢复了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名,学报也随之恢复了《东北师大学报》的原刊名,社会科学版仍为双月刊,国内由长春市邮局总发行,国外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中国国际书店)总发行。自然科学版经过试刊,1980年定为季刊,国内公开发行。1985年开始向国外发行。社会科学版编委会主任为戴星东,副主任为吕元明、周毓方。自然科学版主任为王琳,副主任为黄启昌。1984年4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加强研究“四化”建设中现实问题的新课题,要求学报优先发表经过认真研究、对解决现实问题有创见、有理论深度的论文,克服轻视实践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我校把研究现实问题作为学报重点内容之一,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了研究和探索教育体制改革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了发展和繁荣教育科学,1985年,我校又创办了学报的教育科学版。该版暂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欢迎。为了探索学报工作的改革,提高学报质量,1984年秋改建并加强了学报编委会。哲学社会科学版编委23人,郑德荣为主任,李洵、薛文华、张人和为副主任;自然科学版编委23人,郝水为主任,黄启昌、赵成大、张力果、刘秉正为副主任;教育科学版编委会23人,黄彦平为主任,李桂林、梁忠义、朱绍禹为副主任。为了适应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1989年报请国家教委转报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将教育科学版改名为《现代中小学教育》,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90年改为双月刊,1999年改为月刊。1989年任命陈日朋为学报编辑部主任,沙宝祥为副主任。1991年任命韩山保为副主任。1994年底任命沙宝祥为学报编辑部主任,韩山保为副主任。1996年初许国良主持学报编辑部工作,韩山保、陈虹娓任副主任。受中国化学会委托,1996-2004年学报编辑部承办中国化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分子科学学报》,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97年学报编辑部更名为学术期刊社,处级建制,下设办公室和四个编辑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现代中小学教育》编辑部、《分子科学学报》编辑部。许国良任社长,韩山保、陈虹娓、张捷、王亚范先后任副社长。博士生导师郑德荣教授任哲学社会科学版编委会主任;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赵毅教授,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柳海民教授先后任主编,博士生导师李炳海教授任副主编,副社长陈虹娓编审、副社长王亚范副编审先后任常务副主编、常务主编。中科院院士郝水教授任自然科学版学报编委会主任;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邢苗教授,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薛康教授先后任主编,社长许国良编审任常务副主编、常务主编。党委书记周敬思教授,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盛连喜教授先后任《现代中小学教育》主编,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柳海民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桂林教授,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马云鹏教授任副主编,副社长韩山保、张捷先后任常务副主编、常务主编。中科院院士唐敖庆教授、徐光宪教授,著名化学家RHoffmann、Martin Karplus为《分子科学学报》编委会名誉顾问,中科院院士孙家钟教授为主编,博士生导师王荣顺教授、中科院院士黎乐民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前树教授为副主编,社长许国良编审任总编。2004年秋该刊转交化学学院承办。我校学报1951年5月创刊至2006年12月,经历55个春秋。尽管曾经三易刊名三次停刊,但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贯彻“双百”方针,经过全体编辑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全校师生的热情支持,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办成了有一定影响的高校学报,而且由一个版发展到三个版,创办出三本各具特色的学术期刊,由内部交流提高到国内外公开发行。在这55年中,学报共出刊550期,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版224期、自然科学版122期、教育科学版16期、现代中小学教育154期、分子科学学报34期。所刊登论文中不少是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深度,有的多次被引用、转载和索引,有的专题研究实用价值较大,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之,学报对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交流研究成果,开展学术讨论,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培养和扶植中青年教师,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以及繁荣我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北师大学报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周期:季刊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东北师大学术期刊社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1951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 22-1062/C。国内邮发代号12-21,国外邮发 代号:BM357。本刊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吉林省社会科学十佳期刊。 该刊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开展学术讨论,交流教学和科研成果,发现和扶植人才,培养学术理论队伍,为提高东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服务,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事业服务。刊登的论文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中国史学会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等国家级奖励;荣获吉林省一、二、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0多篇。本刊在《新华文摘》、《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权威文摘刊物上的年转载率连续多年保持50%以上,居高校文科学报前列。其中,历史学论文转载篇数居高校文科学报之榜首。海内外报刊经常转载介绍本刊所发表的文章,在海内外学术界颇有影响。读者对象:海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和高等学校文科师生等。

  • 索引序列
  • 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刊物是什么
  • 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刊物叫什么
  • 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刊物
  • 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是什么
  • 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刊物是什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