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林学院学报

林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

吉林林学院学报

刊名: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主办: 北华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吉林省吉林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9-4822CN: 22-1316/N邮发代号: 12-18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吉林林学院学报》与《吉林医学院学报》合并创刊时间:2000本刊为北华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它以反映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研究成果、培养人才、推动科学发展为使命。所发表的学术成果力争带有创见性、前沿性和现实性。本刊由学校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组成编委会,对学报的办刊方向、宗旨与质量进行审定。《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特色:栏目品牌化本刊善于捕捉学术前沿信息,就学术热点、焦点、亮点及时广泛组织专家学者进行集中讨论。建有学者库,拥有庞大学者作者群网络,借助这一优势构建稳定且颇具影响的学术平台,打造特色栏目、品牌栏目。编辑“学者化”把握相关领域的学术动态信息,追踪学术热点、焦点,了解并结识相关学者,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交流、人际交往能力,是本刊选用编辑的基本条件。目前,本刊拥有两个较为成熟颇有影响的特色栏目,即“语言规划与现代化”和“东亚研究”。

刊名: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主办: 北华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吉林省吉林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9-4822CN: 22-1316/N邮发代号: 12-18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吉林林学院学报》与《吉林医学院学报》合并创刊时间:2000本刊为北华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它以反映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研究成果、培养人才、推动科学发展为使命。所发表的学术成果力争带有创见性、前沿性和现实性。本刊由学校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组成编委会,对学报的办刊方向、宗旨与质量进行审定。《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特色:栏目品牌化本刊善于捕捉学术前沿信息,就学术热点、焦点、亮点及时广泛组织专家学者进行集中讨论。建有学者库,拥有庞大学者作者群网络,借助这一优势构建稳定且颇具影响的学术平台,打造特色栏目、品牌栏目。编辑“学者化”把握相关领域的学术动态信息,追踪学术热点、焦点,了解并结识相关学者,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交流、人际交往能力,是本刊选用编辑的基本条件。目前,本刊拥有两个较为成熟颇有影响的特色栏目,即“语言规划与现代化”和“东亚研究”。 北华大学坐落在风景迷人的雾凇之都、中国魅力城市、北国江城——吉林省吉林市。是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前身四所院校均有半个世纪以上的办学历史,北华大学传承了四校办学积淀的底蕴,萃取高等教育改革成果的精华,学校事业健康发展,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北华大学学报(包括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创刊于2000年,是北华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8年以来,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与“双百”方针,坚持“质量第一、学术第一、开放创新、打造精品”的办刊原则,努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和特色,连续、集中、及时地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和学术热点、焦点问题,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学术气氛,繁荣学术研究,促进学科建设和学术人才的成长。在北华大学党委和校行政班子的领导和支持下,在编辑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学者的支持下,《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取得了不斐的成绩,连续获得:吉林省一级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优秀主编奖”,《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等奖项。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北华大学ISSN:1009-5101CN:22-1319/C地址:吉林市吉林大街15号邮政编码:132033 主 编:郑 毅编 辑:李 丽李红光赵俊梅于蓬蓬李开拓王 坤英文编辑:马 颖《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会主任:刘和忠副主任:郑毅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源期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上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据不完全统计,除三大数据以外,近年来,我刊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权威刊物转载33篇,排在省属高校学报前列,在全国综合性大学排名中也取得了很好的名次。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北华大学主办、北华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FD)统计源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吉林省一级期刊。双月刊,逢双月出版,121页,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发政治理论、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语言文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各学科学术研究论文。此外还不定期开辟区域文化研究、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等专栏。欢迎国内外学者向本刊投稿。按编排规范对作者的来稿有如下要求:?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200字以内的摘要,3-8个关键词。?该论文若为基金项目,请注明名称、批号。?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补充说明,请写在当页地脚,用数字加圆圈标注置于说明文字后,以区别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以在正文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并置于方括号中,列于正文末。正文中同一文献如出现多次,用同一序号标示,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或章节、篇名。(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和各种未定义类型文献,请标出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论文集中析出文献需写出起、止页码)。(2)期刊,请标出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3)报纸,请标出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4)电子文献,请标出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日期。(5)外文文献所列项目和次序与中文文献要求相同。?英文题名、英文作者署名及通迅地址、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与中文一一对应,置于参考文献之后。投稿方式:(1)作者在投稿时,请把电子文本(word)发,同时应在“主题”栏注明属哪类稿件,如,文学、史学,等等。(2)也可按照不同的学科发送到各自的信箱(详见各栏目编辑介绍)。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勿一稿多投,否则后果自负。稿件审阅时间为2个月,如2个月内没有收到稿件处理意见,请您自行处理。9.稿件文责自负,但编辑部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

林学院学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原《浙江林学院学报》)是浙江农林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发行。ISSN 2095-0756,CN 33-1370/S。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动物学记录(ZR, Biosis),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CABA),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等,是全国林业类和综合性农业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

林木遗传育种、林木培育、森林经营、经济林、水土保持、园林绿化与设计、森林资源及其保护、木材学及木材工业、林产化工、林业机械、林业经济等学科和有关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文献综述、试验简报、学术动态及林业新书简介等。

榆林学院学报

比较不错

学画概念,理论,还有实践榆林学院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也是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唯一的高等学校。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绥德师范学院。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学院已发展成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备的现代化高校。校园内绿树成荫,芳草如茵,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是求学治学的理想场所。榆林学院现占地840亩,校舍面积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总值4282余万元,馆藏图书4万册。学院设有14个院系,28个本科专业,15个专科专业,7个研究所;建有60个实验室,15个多媒体教室,7个语言实验室;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9069人,成教生1965人,留学生11名;教职工696人,其中专任教师522人,教授25人,副教授97人,博士25人,硕士研究生122人(含在读博士14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者81人;学院聘有兼职教授27人,外籍教师3人。已建成1000M的校园网并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和公众多媒体网。《榆林学院学报》、《榆林学院院报》对外公开发行。学院主要面向陕西省招生。2000年以来,生源地已扩展到河南、河北、甘肃、湖北、吉林、四川、江西、内蒙、宁夏、山西等20多个省区。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英国的VSO、OTP及美国的AFS等国际教育文化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开展对等交流互访等活动,与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建校近半个世纪以来,学院先后培养出两万名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学院将着力于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努力通过近期平稳较快的发展,建成一所立足榆林、面向陕北、辐射周边,服务生产、建设、管理和教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积极申报新专业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巩固师范专业,突出农牧特色,重点发展能源化工、机电为主的应用工科专业群和管理专业群。在按照学校定位大力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力争通过与榆林和周边市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紧密结合,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把榆林学院建成区域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心、应用型科学研究中心、图书情报中心和先进文化传播中心。4人间,6人间,8人间,10人间,新生应该是8人间有卫生间那种的2007年9月1日报到,军训3个月

饿。。。必须认可啊,新盖了宿舍还有食堂啥的,9月份迎接新生的吧

西南林学院学报

1、马进,鲍沁星,汤庚国,等植物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的研究进展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2)2、马进,王小德等组织培养下盐胁迫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种子,2008,27(7)3、马进,王小德等柃木属6种树种植物光能利用特性及耐荫性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4)4、马进,王小德等天目山乡土木本藤本植物资源特征及应用东北林业大学,2005,33(4)5、马进,蔡建国等浙江省乡土地被植物资源及观赏应用初步研究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25(1)6、马进, 范义荣,王小德 浙江省珍稀濒危树种观赏价值及其应用,河北林果研究, 2005,(1)7、马进, 林夏珍天目山野生观赏木本藤本植物开发与应用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4,24(3)8、马进, 林夏珍浙江绿地草坪草种混播组合筛选研究中国草地,2003, 25(3)9、 马进,孟瑾,蔡建国 草坪草种在江南草坪上的应用和探讨草业科学,2003,22(7)10、马进,梁立军,孟瑾 我国草坪业若干问题探讨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 , (2) :202-20311、马进,李宪友,孟瑾我国暖地型草坪草育种概况及前景展望草业科学,2003,20(4):73-7612、马进,张万荣,王小德杭州地区冷季型草坪草引种适应性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20(1):54-5713、马进, 王小德 ,蔡建国浙江省乡土地被植物资源及观赏应用初步研究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25(1):40-42,4614、王小德 马进衢州市城市绿地系统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31(4):439-44415、蔡建国,舒美英,马进,卢伟民,范义荣 浙江省平原河道植物调查和应用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1)16、王小德,马进乡土地被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研究浙江林业科技,2005,(3)17、王小德,马进园林地被植物研究进展与展望,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0(4)18、袁海宏,马进, 董海燕,等 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行道树树种规划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9)

根据核心期刊认定目录,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1版)2012年更新,该刊并非核心期刊。但其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但本刊被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并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农业文摘》、英国《动物学记录》(ZR)。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寄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 总的来说,国内的核心期刊是以北大版为主,其他的核心都是太太被认可的,当然,这要看每个单位的要求,就提问下单位(学校)的认可度,在进行投稿。如满意,请采纳。

2012年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非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西南林业大学学报》(双月刊)是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西南林学院主办的林业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森林生态、森林保护、森林经理、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生物学、园林植物与风景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木材科学与技术及林产化学工业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科研成果。如有一点点帮助,请及时采纳。

浙江林学院学报

以上回答不错。

浙江农林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浙江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具有51年本科历史。经过51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一所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   经济学、法学、医学等   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具有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资格。  学院坐落于杭州西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临安市,交通便利,办学条件优良。校园占地面积2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校园按照“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规划与建设。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是一座集教学、科研、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校园。 历史沿革编辑本段  1958年,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创办一所高等林业院校,定名“天目林学院”。当年6月,以省林业厅为主,建德地委抽调党政干部,一批知名   教授和留学归国学者共   同参与筹建。当时确定专业设置为林业、木材采伐与运输机械化、木材机械加工和林产化学加工工艺专业。招生规模400名。  1959年7月,省委、省人委决定,温州林学院与天目林学院合并。  1960年2月,省委决定,浙江农学院、天目林学院、舟山水产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农业大学。  1962年2月,省委决定,天目林学院从浙江农业大学划出,归省教育厅领导,党委工作归省高校党委领导。原属省农科院领导的林科所划归省林业厅和天目林学院双重领导。  1966年9月,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天目林学院”改名为“浙江林学院”。  1970年7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林学院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  1978年4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农业大学林学系改为浙江农业大学天目分校。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浙江林学院。设林学、林业特产专业,学生规模1000人。  1981年12月,国务院批准浙江林学院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6年7月,根据省委、省政府指示,浙江林学院由省林业厅主管改由省教委主管。  1997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委对该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价。  1999年5月,学院制订了《浙江林学院十年改革和发展纲要》。  2000年12月,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浙江林学院扩建工程选址临安市锦城镇镇北,按远期建设15000在校生规模设计,总规划用地4万平方米(1866亩),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2001年5月,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方案通过评审。规划创建功能分区合理的校园总体布局和融建筑、空间、园林绿化及自然环境   于一体,校园文化气氛浓郁的开放型、旅游型、现代化的绿色大学。6月6日,新校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2002年10月8日,一期工程竣工启用。   2003年,学院出台《浙江林学院学校定位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3-2020)》。  2009年,学院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 机构设置编辑本段  学院的机构设置大致可分为三大系统:  教学单位(二级学院):包括浙江林学院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林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林学院环境科技学院、浙江林学院工程学院、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浙江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浙江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林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林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浙江林学院理学院、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浙江林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浙江林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浙江林学院体育军训部等。  党群系统:包括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委办公室、学工部、学院工会、学院团委等。  行政系统:包括院长办公室、监察室、审计处、学生处、人事处、教务处、设备管理处、科技处、研究生部、计划财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基本建设处、产业后勤管理处、保卫处、教育发展中心、现代教育中心、图书馆、产业后勤集团公司等。 学科建设编辑本段  学校有5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3个,省级重点本科专业8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拥有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和在职攻读专业学位授予点2个,涉及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法学等六大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国家级木质资源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具有副教授职称评审权学科8个,拥有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1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2002年来,学院承担科研课题1527项,科研经费累计达94亿元。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25项,其中“刨切微薄竹生产技术与应用”成果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时以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连续3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426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70篇。《浙江林学院学报》影响因子超过0,入选浙江期刊方阵工程精优型期刊群。一批科研成果转化后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师资队伍编辑本段  学院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人;共享院士2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省政府特聘教授2人;“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54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8人;硕士生导师195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 人才培养编辑本段   浙江农林大学学子风采    学院面向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院本科生19000余人,在院研究生1020人。学院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肯干、实干、能干”的品质,素以实际操作能力强、适应面广、综合素质好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2008年教育部正式确定该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 国际合作编辑本段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联合培养人才。聘请长期外籍专家43名,长期外籍语言教师50名驻该院任教。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 历任领导编辑本段  党委书记  耿启明 1959年7月---1978年7月   徐炳全 1978年7月---1984年2月  赵学廉 1984年2月---1988年1月  施社模 1988年1月---1988年8月(主持工作)  方心一 1988年8月---1990年10月(主持工作)  林华刚 1990年10月---1992年10月(主持工作)  林华刚 1992年10月---1998年8月  陈敬佑 1998年8月---  院 长   耿启明 1959年7月---1960年11月   赵雨农 1960年11月---1978年7月  王宪恩 1978年7月---1984年2月  戎文治 1984年7月---1987年1月(代院长)  刘茂春 1987年1月---1988年9月(主持工作)  刘茂春 1988年9月---1990年10月  忻士文 1990年10月---1991年6月(主持工作)  忻士文 1991年6月---1992年9月(代院长)  田荆祥 1992年9月---1998年8月  方志刚 1998年8月---2000年7月(主持工作)  张齐生 2000年7月---2008年12月  张齐生 2008年12月— (名誉院长)  周国模 2008年12月— 浙江农林大学好听一些,因为大学好啊

  • 索引序列
  • 吉林林学院学报
  • 林学院学报
  • 榆林学院学报
  • 西南林学院学报
  • 浙江林学院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