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传播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意思

传播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传播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意思

意义一、提高企业知名度,促进产品销售这是企业宣传片的首要目的。企业宣传片可以提高企业品牌的整体形象,稳固原有受众的同时,加强受众对品牌的好感,并进一步扩大新的消费群体。树立企业品牌的社会形象,增加企业品牌对受众的吸引力并且可以结合受众关注的社会问题与受众形成共鸣。企业宣传片通过对受众的视觉刺激让受众形成印象深刻的视觉符号,增强企业品牌在在受众心目中的权威性。当受众对企业形成信赖感时,便会选择该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增加企业的销售业绩,促进企业稳步发展。意义二、树立企业形象1、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增加投资或合作者地好感和信心;2、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得到公众的信赖,为企业的商品和服务创造出一种消费心理3、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激发职工的敬业精神,创造更高的效率。意义三、培养员工荣誉感,增强团队凝聚力在掌握企业宣传片拍摄技巧的基础上,企业宣传片可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荣誉感,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团队凝聚力。并在其过程中塑造员工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竞争社会下,企业在对外竞争中的重要基础就是将企业成员牢牢稳固在企业组织周围。通过企业宣传片的对内宣传,培养员工的从业使命感与荣誉感,提升企业同行业之问竞争力。优秀的企业宣传片能够很好地叙述企业文化、精神内涵,可以激励员工进行积极8的创造,拥有团队意识,增强了企业的团队凝聚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动力。意义四、开拓市场对于企业来讲,营销是企业成功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有人这样评价营销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任何一个企业只做两件事情,第一是生产一个产品,第二是把产品卖出去。可以说,把产品买出去,营销是企业的生命线。要把产品卖出去,首先就是需要让客户了解你的产品。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客户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同类的产品信息,如何在最短地时间内,最有效地让客户了解企业产品的详细特点、优势、与众不同之处就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企业宣传片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宣传方式。意义五、展示企业精神,传播精神文明深层次的企业文化传播可以展现企业精神和理念,一个企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底蕴,对受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是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可以增加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软实力,对企业的品牌塑造具有核心作用。一个优秀企业宣传片是进行深层次的文化传播的最好工具。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任何行为活动都离不开社会的大背景,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积极进步的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关注社会的热点话题,加深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认知程度并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优秀的企业形象宣传片可以根据公益主题传播社会精神文明,题材可以涉及到爱心、情感、环保等多种话题,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

今久广告传播有限公司的核心价值是实效性、安全性、可持续发展性、拉阔品牌空间性

我认为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如何提升你的市场经济,在我看来,一个企业要想在这个激烈竞争的世界稳住脚跟,最重要的还是质量和创新,现在的格力空调,它的品牌核心价值就在于它的市场经济很高,在不断的创新,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这样就使得它能够在各种大企业中站住脚。所以品牌的核心价值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我们关注品牌本身的创造力,什么的都是源于核心价值。中国现在就有这样的企业做得十分不错,那就是华为。现在的华为的势力也是越来越强大,华为从当时的一个小公司到现在成为已经走出国门的大公司,这一步一步,都让我们看见了华为的价值,华为是一个懂得创新的企业,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诺基亚、摩托罗拉都是手机界的巨头,但是后来为什么没落了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创新,一直墨守陈规,于是就被新出来的企业给挤下去了,最后只能是退出手机界,在市场上站不住。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对于生活中的东西的要求越来越细致,现在的高科技也是越来越多的,没有创新和质量,根本得不到发展,也根本没有市场,市场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是很重要的,没有创新,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说就很没有市场,提升自己的市场经济,是这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一个企业要创新,要有质量,才能真正的得到发展,华为就是这样,很多企业也都渐渐的在转型,向着高科技的方向发展,这样就提升了企业的品牌核心价值。

企业形象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辅助销售,提高成交率投放到视频播放平台,增加百度收录量放到企业自己的平台,提高客户网站浏览的体验度配合营销,可用于活动,庆典,年会等展示,进一步宣传企业。(全道文化)

传播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话是这么说可惜都是为了利益

我觉得他核心的价值观就是贵。特别的贵。属于有钱人才喝的那种酒。不是普通老百姓消费的酒,讲的是喝了之后的脸面和面子。

传播的核心是什么意思

那就要首先理解新媒体是什么。新媒体,顾名思义,是和传统媒体相对立的,传统媒体的媒介形态是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媒介形态主要是互联网、手机媒体等,而互联网、手机媒体都是数字媒体。(论证:通常情况下,数字媒体也被理解为多媒体,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如纸媒只能传播文字、图片,广播传播音频,电视传播视频,但互联网、手机功能很强大,它们整合了传统媒体的全部功能和应用,既能传播文字,又能传播图片、音频、视频,是名副其实的多媒体,也就是数字媒体;数字媒体传播者多样化,新媒体是变大众传播为分众传播,如果你是学传媒的这个应该知道,所以在这一特性上二者也相符;数字媒体能传播海量内容,新媒体也能,这也恰恰是新媒体的巨大优势,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都受限制,如纸媒受版面限制,广播受频率限制,电视受频道限制等,但互联网能承载大量信息,符合数字媒体要求;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讲,数字媒体是二进制计数形式,互联网。。。这就不用我说了吧)所以,新媒体的主要媒介形态也可以表述为数字媒体,这也就意味着其传播方式也是数字媒体的传播方式,故新媒体传播核心是数字媒体。

字体意思是 传播内容的来源地和聚集地 也指各种情报点

钱霜叶同学你好 哈哈哈哈哈哈

核心价值是什么意思

产品的核心是品牌 核心价值应该是品牌价值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法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提出“三个倡导”是我们党顺应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价值是体现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一个范畴,它反映的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马克思早就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从哲学意义 上讲,价值体现的是现实中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我们说某种事物或现象具有价值, 就是因为该事物或现象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成为人们的兴趣或目的所追求的对象。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 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 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集中反映一定社 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精神,体现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价值观对人 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并由此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 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我们一般把价值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价值观,另一类是核心价值观。在一个国家和社会 的价值观体系中,各种价值观的地位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些价值观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从 属地位,它仅仅体现社会某个方面或领域的价值取向和追求,这种价值观我们就称之为一般价值观; 另一种是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它引领和统率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是一种社 会制度和社会公民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体现着这个国家或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精神追求和基本价值 理念。这种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就叫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决定性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这种核心价值理念支撑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全体国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从根本上来 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它们都体现了社会 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遵循。但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 它们又是相互区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反映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总和,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具有理论化、系统化的特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则比较抽 象概括,具有高度凝练性、简洁性的特点。也正因如此,我们党虽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但各界人士仍然多次呼吁尽快概括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基础,明确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规范了我们国家、 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追求。第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立足国家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 明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我们党在过去曾经把这个共同价值追求表述为“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宏伟目标,这个宏伟目标从价值追求角度来说就是要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就 是说经济上要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要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越来越文明,社会和生态上要越来越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 符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 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第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立足社会层 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把这些目标写到社会主义旗帜上,使之成为激励人们发愤图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 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越来越强,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维护公平正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 是适应广大人民群众这种新期待、新要求,我们党更加自觉地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理念深 入扎实地体现到党的各项理论和实践之中。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 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十八大报告则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积极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 国伟大实践的集中价值体现,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第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 是立足公民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全体公民的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尤其是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利益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如何形成社会的主流 价值观、如何把公民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成为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 要课题。党的 十八大正是在继承和发展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需要,从公民层面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和价值理念 的新发展。三、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帮助全党和全国人民 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第一,“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它不仅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而且更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完善人生旅程的理论 指南。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鸿篇巨作中,还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都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道德观理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认识的新境界。第二,“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 的冲击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过去许多人常常把自由、民主、平等这些概念当做资本主义的“专利品”来看待,认为它们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一些西方国家也正是 利用了这一点来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攻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深刻 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它脱胎于资本主义但又与资本主义有着 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继承和发展人类一切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本质意义 上来讲,只有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平等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而资本主义制 度下的所谓民主、自由、平等是虚伪的、靠不住的。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第三,“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进一步促进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凝聚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将产生十分巨大的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 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 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呈。在这种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条件下,只有大力 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 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核心价值传播要注意

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学生时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一、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提升大众生活世界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众最核心的精神依托和文化规范力量,是整个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思想基础,大众生活世界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功能作用的主场域。我们所强调的生活世界是“实践的生活世界”,在这里,人们不仅进行物质的创造,同时也进行着价值观念的创造和精神的生产。生活世界是指日常的观念活动、交往活动和其他各种以个人的直接环境为基本寓所,以重复性思维和重复性实践为基本存在方式的场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培育还是践行,都必须同现实世界相互作用,需要掌握群众,从精神力量变成物质力量,这就要求它必须切实走进大众生活世界,切合大众的心理或精神需求,进而经过大众理性认知、情感体验等环节,进入大众的思维方式和信仰层面,积淀成大众的社会心理,转化为大众内在的精神力量。   首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大众为践行主体的,核心价值观的真谛是要靠大众的一言一行去诠释的。只有大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能动的建设力量和积极活跃的建设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才能获得持久不竭的动力。   其次,大众的日常生活世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大众立场、满足大众需求的最重要场域。在这一场域,大众“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评价这些关系”。[2]在这一场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众的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及行动。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对大众生活世界实现有效引领提升,就需要与大众思想文化观念互动。当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实质上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价值共识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大众的思想文化观念相互碰撞,主动与各种社会思潮相交锋,在差异中求共识,在比较竞争中彰显其真理性,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社会传播。   二、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众生活世界的现实可行性   虽然近年来出现了“毒胶囊”、“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严重背离社会公德的乱象,折射出现实生活中极少数人缺少道德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甚至道德底线丧失,良知泯灭等严重问题,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具有转化为大众的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及付诸行动的现实可行性。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的逻辑层面抓住“人”这个根本,为其走进大众生活世界,为大众真正践行开辟了广阔前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虽然只有12个词24个字,但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特别是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确定为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标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日益完备成熟,正在最大限度地反映社会各个阶层的诉求,不断满足大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共同价值期盼。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科学性、广泛性、现实性和彻底性等优秀品质,不仅能满足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和制度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诉求,而且能满足大众对精神生活目标的需求。简言之,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充满对大众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终极关怀和现实关切,在解决大众获得自由解放的方向、道路等根本问题上又向前迈出了重大一步,核心价值观本身的“大众形态”渐趋完备,其内化为大众信念、外化为大众生活实践、转化为大众生活能力的诉求更加强烈,其理论说服力和吸引力空前增强。众所周知,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能抓住事物的根本,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作为价值目标指向,体现了公平、平等、共享和改善民生的人文理念,其基本精神和宗旨抓住“人本身”这个根本,能让大众感知到对个人价值实现的巨大作用,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更具有了独特魅力,变得更加易知、易信和易行。   其次,当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实施,必然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践是价值活动以及价值关系产生的最根本基础,“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实施,本质上就是一种把各个阶层、群体的愿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其结果是不断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不仅满足了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且形成了各种思想文化在主旋律引导下和谐共生的社会环境,大众在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必然会进一步形成“共同语言”、“统一意志”,形成新的价值共识。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这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广泛传播。   最后,经济全球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机遇。尽管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挑战,但是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在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作为全球化进程不可分割的部分,曾经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今后仍然会在全球化中找到新的支点”。[3]改革开放的中国不仅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日益成为积极引导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然随之传播到全世界、影响全世界,为人类文明增添新的内容。固然,全球化“把世界的人、财、物纳入到同一个市场经济的舞台,把人类的不同利益追求聚集到同一个空间”,[4]同时也带来了思想文化观念的大碰撞、大交融。一方面西方价值观念会乘虚而入,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形成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得以有机会与其他异质文化交流对话,汲取借鉴资本主义价值观中某些积极、进步的元素,如自由、民主、平等等。可以说,这样的全球化文化环境更有利于我们培育具有开放性品质的价值观念,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博采世界上优秀的思想资源,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更加具有说服力和生命力。   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众生活世界的着力点   (一)立足大众日常生活经验培育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是社会实践的结果,其说服力和感召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当代中国发展实践。我们知道,人们的意识状况是受制于人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的,是随着人们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的,任何人都不能强制别人追求并非由他自己选择的价值目标,每个人总是按照他们的思维路径,在他们的生活经验范围里接受或选择某种思想观念。恩格斯说过:“我们不知道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强制处在健康清醒状态的每一个人接受某种思想。”[5]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大众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大众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真正建立在坚实的感性基础之上。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众心中扎根,就必须有效保障人民利益的核心地位,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得起现实生活的反复检验。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走进大众生活,离不开党员干部践行的表率作用。大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比如,大众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大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有赖于国家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地位,从而增强人们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党要“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7]党员干部要言行一致,因为“群众不会依靠历史和逻辑的推演来论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他们往往通过自己的生活和领导干部的行动来感知”。[8]各级政府必须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构建更为完备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质量更高的社会服务,诚心接受人民大众的监督,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提高公信力,确实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只有这样,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转化为形象的生活事实,才能获得大众的普遍认同。   (二) 运用大众公共性法则和规范保障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任何一种价值观都需要转化为一定的制度形态予以推行,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必须渗透到国家制度、方针和政策中,这是人们认知、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比如,一些礼仪制度,就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手段。在美国的中小学,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国旗和总统像,学生的学习日也从唱国歌和对国旗宣誓开始,开展重大节假日升国旗活动,让人民观看升降国旗成为一种自发和自觉的行为,对层层传递爱国心,强化民族意识,凝聚民心,提振士气起了很大作用。党和政府需要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设计、政策法规的制定中,通过具体制度安排,将核心价值观内容固化于大众的行为规范中,融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行业行为准则和岗位规范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稳定而又持久地影响大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三) 借助大众文化产品的不断再生产,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   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各种价值观念发生作用的背景和支撑条件将长期存在,因此作为核心价值观也必须主动利用各种大众文化产品来争夺话语主导权,书籍、音乐、网络游戏、软件等产品都是包含一定价值意义的文化产品,电视剧、电影、小说等文化产品,可有效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文化消费之中,文化产品的不断地被复制、行销,必然会使消费大众对其所蕴涵的核心价值观产生相当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观念、道德、理想等意识形态发展的产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是完全可以借助大众文化产品去影响大众的。   事实证明,精神产品的生产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大众文化产品在实质上表征着国家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在形式甚至内容上则努力适应不同文化背景、把握不同受众的需求,核心价值理念化为具体的文化产品时,可以有效地对大众产生潜移默化的无形影响力,通过文化产品提升大众精神境界和实践能力无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宣部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指出,必须“着眼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运用各类文化形式和文艺作品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人民,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得到陶冶、获得启迪。”[9]在当下中国社会思想多元化和思潮多样性的条件下,要更加重视和善于运用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文化艺术作品,切入大众精神文化生活,让大众在欣赏文化艺术品的同时,受到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同时要积极应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与其他非核心价值观的交流、冲突与融合中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让大众在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比较与鉴别中,提高对是非正误的价值判断力,自觉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

首先,要在网络平台上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宣传活动。在网络平台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将正确的价值理念插上现代信息技术的翅膀,让它飞得更高更远更为人们所瞩目。在全球网络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间的自然疆界和关隘对于价值观来说可以被轻而易举地突破,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在其触角所及的地方各种价值观都会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自由出入。可以说,以网络平台方式传播价值观,已经与传统的教育、读书、自省和身教等方式并驾齐驱,成为价值观选择和影响的重要条件。为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得到我国广大群众的认知认同,也必须借助各种网络平台的技术帮助,使其获得一席之地并被广泛传播。如何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活动,坚持正面化是基本原则,即旗帜鲜明、底气十足、内容明确。而正面化的前提是要有“核心价值观自信”,就是不惧诋毁、不怕批评、不断培育。从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看,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正面宣传活动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实践效果十分显著。所不同的是,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面宣传活动,当下应着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其作为政治任务和网络管理工作,要求国内各大网站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活动,包括以居先的、醒目的、简明的形式标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二是在国内互联网主要平台上开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专栏,组织登载有分量的文章,开展热点话题的讨论,介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事例等等;三是借助不断衍生的网络微型新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式传播,把具有正能量的信息,以及以各种艺术形式出现的“红段子”推荐给广大网民朋友。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宣传活动,要切忌形式化、过度化和粗鄙化。其次,要创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撑的“网络批评”。众所周知,网络平台不仅是各种普通信息交流的场所,更是思想交锋、文化较量、价值观斗争的新阵地。目前,一些西方国家公开提出要向我国等世界上所谓“非民主化国家”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而且这种推销已经从传统方式转移到利用互联网渠道,由渗透为主转为直接进攻。面对西方国家在网络平台上向我提出的价值观挑战,如果不能积极应战,必将引发人们价值观混乱和信仰危机,并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失败。如何应对网络平台上各种错误价值观的挑战,有人认为应采取“堵疏结合”的防御策略,构筑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坚固防线。从实际来看,这是一种消极的斗争方式,价值观的“防火墙”很难构筑,由于价值观的载体形式多种多样,在网络平台上很容易被“翻墙”。所以,不应采取像对待网上“打黄扫非”那样实行“堵”的治理方式,而应该采取以“疏”为主的应对策略,仿照文学领域中“文艺批评”专业形式,创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撑的“网络批评”。即以一种专业化的视角,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民日益增多的现实,尤其是各种错误价值观充斥网络、鱼龙混杂、难辨真假的状况,形成专业化的“网络批评”及其队伍,负责在网络中对各种错误价值观展开积极的批判和斗争。这种“网络批评”,既有别于一般意义的“网络监管”,也不同于文学领域中的“文艺批评”,而是根据网络发展过程中各种错误价值观滥觞状况而形成的一种思想战线新业态。建立“网络批评”,一是针对某些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日益加紧对我国倾销他们所谓的“普世价值”和各种错误价值观,进行有理有据的批判,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帮助人们搞清什么是真善美,哪些算假丑恶;二是针对国内有些人或者由于愚昧、或者出于其他目的,利用网络平台介绍和赞美西方错误价值观,宣扬国内早被打入历史垃圾箱中的反动、低俗、落后的价值观,展开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批判,应对来自不同方向价值观“黑客”的攻击。在“网络批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实现手段与目的、批评与教育的结合,引导人们树立积极向上、健康正确的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要放在足够长的战略时间和战略空间来看,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急于求成。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既要借助传统媒体,更要依托新媒体,把握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机遇。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存在差异。统媒体时代主要通过报纸、电视等方式传播核心价值观价值。传统媒体曾经有个著名的“枪弹论”,电视、报纸媒体是我讲你听,一听即“中”。新媒体时代,信息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大家接受的信息比以前多,接受的时间和空间也更松散。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每个人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有了“媒体”,这些“媒体”使得人们表达思想的能力大大提高,于是出现各种各样的声音,恶意言论和非故意言论共存。  新媒体的受众群都很年轻,“重度用户”主要是学生。这些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往往是非难辨。此时就非常需要有阅历丰富、价值观成熟的人来引导,但由于这个群体对新媒体使用得少,大多沉默不发声,这就让许多不成熟甚至是有所企图的言论乘虚而入,甚嚣尘上。从长远来看,这些年轻人就是未来中国的接班人,他们今天的价值观就是未来一代人的价值观。因此,怎样让主流价值观走进年轻人,这是新媒体传播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新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要讲求方法和策略。这些年新媒体本身也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核心价值观传播需要在新媒体的变革中把握时机。面对网上七嘴八舌的言论,新媒体在舆论问题上,需要团结可以团结的,团结的人越多,通过新媒体和自媒体,往主流价值观上靠的人就越多。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不是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媒体终端上呈现,不应是简单地整合,而是要各取所长,相互借鉴,注重在传输理念和传输效果上的融合。同样的内容,报纸、电视和手机终端的表达,在形式上应该是不一样的。  用新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需要长期、持续,要把一个个零星的、分散的信息汇集起来,“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最终达到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量。

  • 索引序列
  • 传播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意思
  • 传播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 传播的核心是什么意思
  • 核心价值是什么意思
  • 核心价值传播要注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