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西南大学期刊社李航

西南大学期刊社李航

发布时间:

西南大学期刊社李航

副主编复审一般需要4周左右。

我觉得西南大学比较好,我觉得西南大学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应该会更高。

西南大学的是属于教育部直属的六所院校之一,是属于教育学专业很好的一个院校。每一年的分数线也比较高。你说的小学教育专业是属于教育学的专硕的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方向。教育部直属的院校就业是肯定没问题的呀。这个是跟教育硕士的其他专业都是一样的,考的都是政治、英语二、333教育综合、专业课,总共是4门。

我认为是南京师范大学更好一些,首先他是一所双一流的建设大学,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是非常高的,校内有很多名师教育,资源也比较丰富,校风优良,曾经在这所学校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就有1万多人。

西南交通大学期刊社主任李恒超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市场与管理学系 应用经济学系 会计学系 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系 金融与财务学系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现设有管理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及管理工程、决策科学、资源优化、项目管理等博士点,管理工程、决策科学、资源优化、项目管理等4个硕士专业,以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工程管理等2个本科专业。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导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3人,其教学与研究主要涉及管理工程、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物流及服务管理等领域。近年来,本系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应用开发及咨询项目10余项,在国家各类统计源期刊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5部,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4项。在理论研究及面向企业的应用研究中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现任系主任为熊件根副教授。市场与管理学系简介: 市场与管理学系主要从事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现设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本科专业。近年来,本系教师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家各类统计源期刊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九十余篇。其中有多篇被SCI等三大检索机构检索。本系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中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企业界长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完成了多项企业应用项目研究。应用经济学系简介:应用经济系设有“数量经济”、“产业经济”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金融学”本科专业。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本系总体围绕上述两个硕士专业方向发展,内容涵盖数量经济、产业经济等多方面。多年来,本系老师共承担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部级项目及十项省级项目。完成学术论文332篇,其中国家级刊物上发表290篇,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论文42篇。完成学术专(译)著7部。本系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这为今后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和科研等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金融与财务学系简介:金融与会计系目前设有“企业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企业管理”、“会计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金融学”、“会计学”本科专业。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本系以“企业管理”博士点为依托,围绕企业管理、金融学、会计学方向发展,研究领域涵盖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投资评价、项目策划等多方面。在多年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本系老师共承担了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近三年在国家各类统计源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完成学术专(译)著及教材6部。人事研究所设置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研究所 服务系统工程研究所 公共经济研究所 金融证券研究所 经济管理复杂性研究所 决策与风险管理研究所 区域经济研究所 数量经济研究所 投资咨询研究所 物流与信息管理研究所 战略管理研究所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研究所该研究所是2003年4月批准成立的、关于对政府和企业的管理进行信息化、科学化实证研究的机构。该研究所拥有博导、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共十余人,讲师、助教十余人,研究生若干人,是一支活跃在这两个领域的生力军。该研究所实行的是课题小组负责制。即所由课题组组成,课题组由教师和研究生组成。课题的生成:一是实证课题研究,二是自拟感兴趣的课题研究,三是合作开发研究等。现所内已设有以下课题组:电子财税组、电子政务标准与绩效组、电子商务法组、现代物流组、电子商务技术与解决方案组、电子商务实验组、电子商务经济学组、电子政务理论与战略组。服务系统工程研究所服务系统工程研究所(SSEI)研究所以知识创新为导向,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为支撑,以服务社会、服务于产业为宗旨。我们期望与企业合作,将已经在全球验证成功的先进管理方法结合国情和行业特点,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帮助企业在短期内有效改进经营绩效。主要研究与咨询:服务传递系统设计与优化 服务企业战略 服务竞争优势构建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 服务组织设计与文化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收益管理企业培训:服务企业营销管理—服务市场关系营销;服务企业运营管理—服务项目管理、成功绩效管理、员工生产效率评价与提升;服务质量管理理论与实务---优质顾客服务管理、衡量顾客满意度、如何平息顾客的不满、六西格玛在服务领域的应用。金融证券研究所融证券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4月,以金融证券投资技术研究、政策咨询、人才培训、金融投资方案设计等为主要业务范围。研究所以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教授以及大批博士、硕士研究人员构成主要的研究力量,并联合相关科研院所以及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基金等方面的研究力量, 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研究所特别长于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金融证券市场投资行为的有效性,并对二级市场交易投资策略、公司改制上市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本运作的经验。研究所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条件下的中国金融证券业长期稳定发展为背景,以金融工程学研究为先导,以现代计算机仿真研究方法为手段,文理渗透、学科交叉,旨在逐步成为不断推动中国金融证券投资技术发展,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金融证券研究基地、高校金融证券投资学术交流基地、企业金融业务咨询服务基地和金融研究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证券市场投资行为的计算机仿真研究;2、中国金融市场结构问题研究;3、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估体系研究;4、金融工程研究及投资组合设计。区域经济研究所本所成立于2001年11月,依托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授权点(一级学科)、企业管理博士点(二级学科)和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三个硕士学位点。合作研究要有: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广西大学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主要研究方向为:(1)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2)城市规划与发展战略;(3)区域增长极培育;(4)企业战略管理;(5)产业集群与战略管理。本所主研人员已完成和承担的课题主要有:(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地方政府委托研究项目5项、上市公司策划项目2项、大型企业发展规划项目2项。本所致力于为地方政府、各类产业和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发展规划和战略设计,在已有卓越绩效的基础上做出持续改进,提供高品质的研究成果。现任所长由刘朝明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担任。投资咨询研究所投资咨询研究所成立于1992年,主要从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投融资策划、企业重组策划、证券投资分析、投资决策理论、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并为企业和项目投资策划与决策提供咨询服务。该所自成立以来,已完成一项国家社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五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波及效应评价理论及其在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中应用的研究”、铁道部科研项目“铁路三大系统企业评价及统计监控研究”分别获得四川省和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几年本所已完成包括成都银商POS系统开发项目、华宇中文信息平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泸州松鹤广场第二、三期工程项目、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购置设备投资项目、养马河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等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投资策划研究十多项。该所同时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平台。现任所长为史本山教授。略管理研究所战略管理研究所主要从事战略管理、企业战略规划与实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运作与收益管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等方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最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横向企事业单位的咨询项目多项;出版著作4部,在《管理科学学报》、《管理工程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研究成果两次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现任所长为博士生导师武振业教授。

博士生导师陈庆春陈向东范平志方旭明冯全源郭进顾国祥郝莉洪西进李恒超李天瑞罗斌马征潘炜彭代渊彭强唐小虎王宏霞王小敏吴晓闫连山杨燕张家树邹喜华沈昌祥朱中梁孙林夫陈滋利秦克云徐扬金炜东张继业严余松韦联福张殿业陈锦雄王国胤硕士生导师白天蕊陈帆陈红梅陈俊陈俊周陈庆春陈荣武陈向东戴齐邓平窦军范平志方旭明冯全源龚勋郭进郝莉何蓉和红杰洪西进侯进胡晓鹏黄海于黄洪黄文培蒋朝根景红李恒超李天瑞刘林楼新远罗斌马永强马征潘炜彭博彭代渊彭强乔少杰邵理阳谭献海唐慧佳唐小虎陶宏才滕飞汪晓宁王红军王宏霞王平王献王小敏文登敏吴晓邢焕来闫连山杨燕杨扬叶文霞尹红风翟东海张翠芳张家树张文芳张新有张志勇赵宏宇朱焱邹喜华邹应全韩敏孙林夫王淑营赵慧娟戚建淮张江靳桅艾兴阁韦联福高建强郭年根严余松冯军焕张继业蒋阳升吕红霞倪少权张祖涛徐志根华泽玺金炜东庄圣贤齐华赵阳肖志辉永远

直接上science,nature

何艺答话了?? 喂

西南大学文献所李发

用图书馆校园网上网,然后再在中国知网下载论文

男,汉族,1974年10月生,四川省营山县人,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甲骨文研究和碑刻语言文字研究。学习经历:2006年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毕业,研究方向为碑刻语言文字研究,指导教师:毛远明教授。2011年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博士毕业,方向为甲骨文研究,指导教师:喻遂生教授。工作经历:1997年7月至2003年8月在四川省营山中学校任教高中语文,2006年7月至今在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工作。

南昌航空大学期刊社

南昌航空大学它既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学校肇始于1952年创办的汉口航空工业学校,1953年改名为中南第一工业学校。1954年迁址南昌,1956年改名为南昌航空工业学校。1978年更名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2007年更名为南昌航空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简介: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学校简介: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截至2022年3月,学校拥有前湖校区、上海路校区、共青城校区等3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2万平米。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近21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600人;有双职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42人次;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西省“双千计划”人才、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井冈学者”特聘教授、“青年井冈学者奖励计划”人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主要学术与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文化名家等省部级人才334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优势条件:众所周知,江西的整个航空产业以南昌为主,南昌有多家航空领域的上市公司,例如洪都航空。而且南昌还有很多航空领域的配套,包括航空发动机,生产修理,航空管制等相关的人才及产业都有,可谓是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航空产业链条。所以对于南昌航空大学的毕业生来说,他们是非常幸运的,他们既可以在南昌本地就找到一份合理的工作,也能够在其他其他城市找到一份合理的工作。毕竟现在航空领域的相关行业是我国鼓励支持发展的行业之一,尤其是把它列为了十四五发展时期的重要产业规划。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航空领域的人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虽然现在由于疫情的因素影响,使得航空领域在客流运输方面存在一些亏损的情况,但是从长远来看,航空航天领域依然是大有可为的。历史沿革:1951年12月,航空工业局决定,将武汉311厂(厂址在武汉市硚口区铜厂乡)改建成航空工业学校。1952年3月15日,学校启用“汉口航空工业学校”印章;8月,学校启用“汉口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印章;10月9日,学校隆重举行首届学生开学典礼。从此10月9日定为学校校庆日。10月,航空工业局指示,学校定名为“汉口航空工业学校”。1953年1月30日,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通知,决定将学校迁址江西南昌,并指示学校立即筹备,派人前往选址。2月26日,南昌市人民政府建设局批准学校第一期征用土地450亩。8月2日,南昌新校址基建工程破土动工。9月17日,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通知,汉口航空工业学校改名为中南第一工业学校。1954年8月6日,学校全部教职工和学生都搬迁到了南昌。1955年9月10日,根据第二机械工业部办公厅通知,学校校名由“中南第一工业学校”改为“南昌工业学校”。1956年2月10日,第二机械工业部发出通知南昌航空工业学校实行二部制。3月16日,根据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的指示和命令,学校的名称由“南昌工业学校”改为“南昌航空工业学校”。1957年1月7日,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下发通知,要求南昌航空工业学校取消二部制。7月至11月,上海、昆明航校停办,上海航校学生414人、昆明航校学生202人转入南昌航空工业学校学习。1958年3月25日,被第二机械工业部确定为三所航空工业重点学校之一。1958年11月21日,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决定,将学校下放给国营320厂领导。1960年2月20日,学校改属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局领导,并升格为航空工业专科学校,保留中专部。4月5日,被第一机械工业部指定为13所重点学校之一。7月15日,第一机械部第四局决定,学校再次划归国营320厂领导。9月13日,学校决定以中专为主试办专科,并保留专科学校的校名。南昌航空大学1962年3月12日,第三机械工业部与中共江西省委商定,改变南昌航空工业专科学校由320厂领导的关系,确定行政上由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四局直接领导,党的关系仍属中共南昌市委领导。8月20日,第三机械工业部下达通知,撤销学校专科建制,学校名称暂不改变,专科班学生毕业后,撤销专科学校名称。1963年6月27日,学校发布通知,校名定为“南昌航空工业学校”。1964年8月,学校铸造专业调整到株洲航校。1968年7月22日,经南昌市革命委员会批准,学校召开南昌航空工业学校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1969年6月10日,第三机械工业部军管会通知,学校改为国营502厂,第二厂名是国营赣江机械厂。1972年4月29日,第三机械工业部下发《关于恢复南昌航空工业学校的通知》,要求在370厂南昌二分厂的基础上恢复南昌航空工业学校。1973年8月20日,江西省国防工业办批复,同意成立南昌航空工业学校、赣江机械厂革命委员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77年9月13日,第三机械工业部在北京召开院校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拟将南昌航空工业学校改建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11月2日,第三机械工业部致函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征求“关于拟将南昌航空工业学校改办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的意见。12月12月,江西省复函同意将南昌航空工业学校改办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1978年5月29日,第三机械工业部转发教育部《关于同意恢复和增设普通高等学校的通知》。决定以南昌航空工业学校为基础增设南昌航空工业学院。1980年12月28日,经第三机械工业部批准,成立“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夜大学”。1982年1月5日,学校成为首批有权授予学士学位的458所高校之一。7月10日,举行首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典礼。1986年1月23日,学校成立青年业余党校。1990年11月,金属塑性加工和焊接两个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11月24日,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1999年2月10日,学校的隶属关系由航空工业总公司转为中央与江西省共建,以江西省管理为主。2000年1月17日,江西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开展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2002年12月26日,新教学区奠基仪式在红谷滩红角洲举行。2003年5月28日,前湖校区一期工程主体封顶。12月23日,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科技学院被确认为独立学院。2004年7月2日,学校开始实行学校学院二级管理体制。2005年11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科教处处长严祖逢等一行对学校更名大学条件进行考评。12月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致函教育部:“关于恳请将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更名为南昌航空大学的函”。12月23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发文支持学校更名为南昌航空大学。2006年8月10日,学校本部从上海路校区向前湖校区搬迁。2007年3月16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更名为南昌航空大学。9月13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正式签署共建南昌航空大学协议书。2008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科研平台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西省航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无损检测与光电传感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金属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持久性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江西省航空构件制造技术工程实验室、“航空材料热加工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民用无人机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无人飞行器设计与试验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金属材料微结构调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学校“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航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航空材料表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持久性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重金属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工程实验室、江西区域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江西省智慧建筑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微小航空发动机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基地:江西省公共艺术创新中心、脱胎漆器研究基地、江西省航空产业发展与管理创新软科学研究基地、江西省航空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环鄱阳湖流域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快速制造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研成果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近年来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参与),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以及省部级社科成果奖20余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0多项;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0多篇,出版论著180余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其他类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25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以及其他国家级社科项目近20项;承担江西省科技重大专项、江西省社科重大招标项目、行业科技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800多项。馆藏资源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南昌航空大学图书馆馆藏有中外纸质图书40万余册,生均11册,数字图书(含特种文献品种)55万余种(册),中外文馆藏期刊2567种(其中现刊2217种),中外文报纸74种,特种文献及其它文献资料5万余册(件)。本馆的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Springer Link数据库、EBSCO数据库等二十余个品种的中外文数据库信息资源。纸质藏书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为主体及哲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文法等专业学科的馆藏文献体系。学术期刊南昌航空大学学报期刊。《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南昌航空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刊物。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期刊电子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台湾华艺(airiti)电子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在2007年进行的首次江西省学报评估中,被评为“优良学报”。《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7年,是由南昌航空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类学术季刊,国际16开本。先后被《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同时还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2007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全文收录,2009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2007年进行的首次江西省学报评估中,被评为“优良学报”。合作交流南昌航空大学学术交流。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乌克兰、韩国、斯洛伐克、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建立了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共同开发科研项目。承担了“2012电磁、超声检测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2013年第八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2010年光学全息与光信息处理学术年会”等学术会议。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7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30人、硕士学位教师735人;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630余人;有双职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 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4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6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4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人,江西省主要学术与学科带头人5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7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和杰出青年培养计划26人,江西省文化名家1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48人,省(部)级中青年骨干教师72人。学科建设具有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了6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具有13个工程硕士领域和3个(公共管理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现有63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江西省一流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获批6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学、化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交通运输、工程管理、公共管理、艺术、翻译江西省一流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建设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个江西省一流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批6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拥有3个校企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拥有校外实践(实习)基地254个,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环境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软件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测试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环境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江西省一流专业:经济学、英语、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化学、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土木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工业工程、电子商务、表演、动画。江西省特色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英语、应用化学、环境工程、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江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应用化学、新闻学、动画、工程管理等。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测试技术与仪器、环境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软件工程、自动化。

学校的学报吗还是什么?还是说要求发什么刊物这个。。。。。问题问得清楚一点吧

既不是985,又不是211

西南大学期刊社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色彩较浓、主要以中国为主环球内容则偏向旅游,主要以国外为主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科研立项数量和经费大幅增长,年增幅均达30%以上,获973课题、863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0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800余项,育成动植物新品种30个,出版专著600余部,发表各类论文13000余篇。十二五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教育部普通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余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柑橘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构建与应用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超高产人工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20号中国魔芋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重庆市度科技进步奖大足黑山羊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短流程制备大规格铝扁锭及其深加工技术开发高产广适杂交稻富优1号的选育及应用超高产人工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20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鱼类发育的形态学和分子机制研究”项目重要肿瘤标志物蛋白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研究中国魔芋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馆藏资源 截止2012年,图书馆纸质文献累积417万余册,电子文献累积705万余册;磁盘阵列达到238TB,拥有服务器62台,其中IBM机架服务器31台。藏书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多专业领域,其中尤以古籍善本、抗战文献资料及教育学、心理学、农业经济管理等藏书为特色,特别是抗战时期大后方出版物为海内外珍本,现馆藏古籍14万余册,民国文献4万余册。 学术期刊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该刊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是《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资源系统等的来源期刊。 《教师教育学报》经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教师教育学报》自2014年1月起正式创刊。该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西南大学期刊社编辑出版。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

侧重点不同,一个中国,一个世界

副主编复审一般需要4周左右。

  • 索引序列
  • 西南大学期刊社李航
  • 西南交通大学期刊社主任李恒超
  • 西南大学文献所李发
  • 南昌航空大学期刊社
  • 西南大学期刊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