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编辑部电话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编辑部电话

发布时间: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编辑部电话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编辑部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 号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通讯地址: 北京2728 信箱 ● 邮编:100080 ● 传真:82612620 ● 电子信箱: ● 编辑部业务电话: ● 编务:82614429 ● 编辑:82614432 ● 排版:61747408 ● 发行:82614429 ● 广告:82612620

曹志耘 《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综合楼1118室 通信: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电话:010-82303575 E-mail:

朱鸿林,〈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撰作经过与成书年代推考〉,《明清史集刊》1(1984年),页77-103。 朱鸿林,〈理论型的经世之学—真德秀《大学衍义》之用意及其著作背景〉,《食货月刊》(复刊)15‧3-4(1985年),页16-27。 朱鸿林,〈《熙朝名臣实录》即《续藏书》考〉,《大陆杂志》72‧6(1986年),页35。 朱鸿林,〈试论《熙朝名臣实录》冒袭《续藏书》缘由〉,《大陆杂志》73‧1(1986年),页35-37。 丘浚《大学衍义补》在十六十七世纪的影响) Ming Studies 22 (1986), 1- (美国科尔比大学的中国善本书藏)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1 (1986), 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反映的盛情学术偏见)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2 (1987), 51- 朱鸿林,〈《永乐大典》纂修人考补〉,《故宫学术季刊》5‧2(1987年),页57-72。 朱鸿林,〈明人张翀《鹤楼集》介绍〉,《大陆杂志》75‧5(1987年),页7-9。 朱鸿林,〈《明史‧张翀传》补正〉,《大陆杂志》75‧6(1987年),页18-21。 朱鸿林,〈记宋懋澄《九钥集》〉,《汉学研究》5‧2(1987年),页559-565。 Chu, Hung- (小说《钟情丽集》作者考) Asia Major, Third Series 1 (1988), 71- 朱鸿林,〈《王文成公全书》刊行与王阳明从祀争议的意义〉,杨联升、全汉升、刘广京主编,《国史试释—陶希圣先生九秩荣庆祝寿论文集》下(台北﹕食货出版社,1988年),页567-581。 Chu, Hung- (王阳明从祀孔庙的争议)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1 (1988), 47- Chu, Hung- “Intellectual Trends in the Fifteenth C” (十五世纪的思想趋势)Ming Studies 27 (1989), 1- 裴德生、朱鸿林,〈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成为天主教徒试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明史研究论丛》5(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页477-497。 朱鸿林,〈明代中期地方社区治安重建理想之展现—山西河南地区所行乡约之例〉,《(韩国)中国学报》32(1992年),页87-100。 朱鸿林,〈略论叶春及的功业和经世政论〉,罗炳绵、刘健明编,《明末清初华南地区人物功业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1993年),页153-164。 朱鸿林,〈明儒湛若水撰帝学用书《圣学格物通》的政治背景与内容特色〉,《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2‧3(1993年),页495-530。 朱鸿林,〈郑经的诗集和诗歌〉,《明史研究》4(1994年),页212-230。 Chu, Hung- (黄佐与王阳明之会及知行合一之辨) Ming Studies 35 (1995), 53- 朱鸿林,〈丘浚《朱子学的》与宋元明初朱子学的相关问题〉,林天蔚编,《岭南文化新探究论文集》(香港﹕现代教育研究社,1996年),页63-79。 朱鸿林,〈《朱子学的》的流传与评价〉,《史薮》2(1996年),页177-198。(收入朱逸辉编《丘浚海瑞评介集》,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页456-473。) 朱鸿林,〈《明儒学案》中之唐伯元文字〉,《国家图书馆馆刊》85年2期(1996年),页129-142。 朱鸿林,〈阳明从祀典礼的争议和挫折〉,《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5期(1996年),页167-181。 朱鸿林,〈元儒吴澄从祀孔庙的历程和时代意涵〉,《亚洲研究》第23期 (1997年),页269-320。 朱鸿林,〈元儒熊禾的传记问题〉,《庆祝杨向奎先生教研六十年论文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页344-354。 朱鸿林,〈元儒熊禾的学术思想及其从祀孔庙议案〉,《史薮》第3卷(1998年),页 173-209。 朱鸿林,〈明太祖的孔子崇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0本第2分(1999年),页483-530。 朱鸿林,〈读张诩《白沙先生行状》〉,《岭南学报》新第1期(1999年),页625-628。 朱鸿林,〈国家与礼仪﹕元明二代祀孔典礼的仪节变化〉,《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9卷第5期(总166期,1999年),页73-84。 朱鸿林,〈从沙堤乡约谈明代乡约研究问题〉,南开大学历史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0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25-34。 朱鸿林,〈明代嘉靖年间的增城沙堤乡约〉,《燕京学报》新8期(2000年),页107-159。 朱鸿林,〈为学方案﹕学案著作的性质与意义〉,熊秉真编,《让证据说话.中国编》(台北︰麦田出版社,2001年),页287-318。 朱鸿林,〈文集的史料意义问题举说﹕并论明儒陈白沙文集的文本差异问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 73本第2分(2002年),页553-582。 朱鸿林,〈《明儒学案.白沙学案》的文本问题〉,《燕京学报》第15期(2004年),页157-190。 朱鸿林,〈丘浚《大学衍义补》及其在十六十七世纪的影响〉,朱逸辉编《丘浚海瑞评介集》(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页272-287。 朱鸿林,〈二十世纪的明清乡约研究〉,《历史人类学学刊》,第2卷第1期(2004年),页175-196。(初稿为〈明清乡约研究的若干反思〉,载杨松年、容世诚编,《明清研究﹕现状的探讨与方法的反思》〔香港﹕香港教育图书公司,2006年〕,页150-) 朱鸿林,〈明儒陈白沙对林光的出处问题之意见〉,《文集》编委会编,《顾诚先生纪念暨明清史研究文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页56-79。 朱鸿林,〈陈白沙的出处经验与道德思考〉,钟彩钧、杨晋龙主编,《明清文学与思想中之主体意识与社会——学术思想篇》(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4年),页11-54。 朱鸿林,〈明太祖的经史讲论情形〉,《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45期(2005年),页141-172。 朱鸿林,〈传记、文书与宋元明思想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2辑(总第82辑),页201-228。 朱鸿林,〈《四库提要》所见盛清学术偏见一例〉,《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总202期;2006年7月),页48-53。 朱鸿林,〈黄佐与王阳明之会〉,《燕京学报》新21期(2006年11月),页69-84。 朱鸿林,〈申时行的经筵讲章〉,〔台湾〕国家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编,《屈万里先生百岁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国家图书馆,2006年),页509-533。 朱鸿林,〈刘基《春秋明经》的著作年代问题》,《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6卷第4期(2006年12月),页4- 朱鸿林,〈20世纪初越南北宁省的村社俗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3期(2007年5月),页47-53。 朱鸿林,〈丘浚与成化元年(1465)大藤峡之役的关系〉,《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47期(2007年11月)页115-134。 Chu, Hung- (学案类著作与儒学的为学方案)Chapter in Charlotte Furth, Judith T Zeitlin, and Ping-chen Hsiung, , Thinking with Cases: Specialist Knowledge in Chinese Cultural H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P 244- Chu, Hung- (李时勉传记的史源:永乐十九年三殿之灾部份) East Asian Library Journal Volume 13, Number 1 (Spring 2008), 66- Chu, Hung- (嘉靖皇帝与其经筵讲官的互动)Chapter in David Robinson, ,Culture, Courtiers, and Competition: The Ming Court (1368-1644)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P 186- 朱鸿林,〈儒者从祀孔庙的学术与政治问题〉,清华大学历史系、三联书店编辑部合编:《清华历史讲堂续编》(北京:三联书店,2008),页 336- 朱鸿林,〈明神宗经筵进讲书考〉,《华学》第九、十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8月), 页1367-1378。 朱鸿林,〈王阳明从祀孔庙的史料问题〉,《史学集刊》2008年第6期,页35- 朱鸿林,〈高拱与明穆宗的经筵讲读初探〉,《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1期, 131- 朱鸿林,〈洪武朝的东宫官制与教育〉,王成勉编《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纪念牟复礼教授论文集》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9, 95- 朱鸿林,〈晚明思想史上的唐伯元〉,田浩(Hoyt Tillman)编《文化与历史的追索:余英时教授八秩寿庆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10年,页163-183。 朱鸿林,〈高拱经筵内外的经说异同〉,曾一民编《林天蔚教授纪念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9年,页127-138。 朱鸿林,〈明太祖对《书经》的征引及其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朱鸿林编《明太祖的治国理念及其实践》,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0年,页19-61。 朱鸿林,〈文献足征与文献阻征:从韩雍处置大藤峡事宜的一封奏疏说起〉 《文献》季刊2010年第2期, 页62-77。 朱鸿林,〈项乔与广东儒者之论学〉 In 曹凌云编《明人明事——浙南明代区域文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页277-313。 朱鸿林,〈梁启超与《节本明儒学案》〉《中国文化》第35期(2012年春季),页95-112。 朱鸿林,〈明隆庆间李材所述广东西部地方乱状〉《新亚学报》第三十卷(2012年5月),页163- 朱鸿林,〈明太祖的教化性敕撰书〉,《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编辑委员会编,《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页577-600。 朱鸿林、邓国亮,《地方史研究的文献问题:明代广西土官黄【王+厷】家族“乱凡四世”说的检讨》,《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页122-150。 朱鸿林,《〈明儒学案·曹端学案〉研读》,《汉学研究学刊》第三卷(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N 3)(2012年10月),页1-34。

曹志耘 100083 北京市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综合楼1118室 通信: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电话:010-82303575 E-mail: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编辑部电话号

曹志耘 《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综合楼1118室 通信: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电话:010-82303575 E-mail:

报纸中比较好的是《中国国防报》的国防特刊杂志中《兵器》,《环球军事》,《军事史林》,《兵器知识》符合你的要求

没有

曹志耘 100083 北京市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综合楼1118室 通信: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电话:010-82303575 E-mail:帕维尔·玛突来维切(男 来自波兰 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系博士生)我刚来中国的时候,就有一个想法,可能要永远地留在中国了。这样就要学好中文。不到一年,我就发现,中文好像是世界上最难学的一种语言,尤其是汉字,给我这个西方人带来很大麻烦。我最难的一个阶段是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不管看到什么样的课文,都要不断地查字典,生词太多了,还有就是写汉字。大概在学校上课6小时,到宿舍还要学习3—4个小时,去理解课文的内容。但这些困难,我都慢慢克服了。本科毕业时,我参加了硕士入学考试,一考就通过了,就继续读书。后来又到了硕士的最后阶段,又参加博士考试,又中了。此刻在要不要继续读博的问题上,我倒有一些犹豫了。后来我就想,如果不读,5年、10年后,我可能会后悔。既然通过了,我就该继续读下去。我喜欢中国的方言,那是活的语言,我把中国方言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我现在能用温州话和当地的人交流。“汉语热”究竟有多热?帕维尔·玛突来维切的地址好象有点难找。。非常遗憾。。 只能点 看看最近关于对他的 言论了。。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编辑部电话号码

曹志耘 《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综合楼1118室 通信: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电话:010-82303575 E-mail:

《朝鲜王朝最后一任朝天使---金堉使行研究》,张伯伟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六辑,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5月,页219-242;《朝鲜王朝关王庙创设之本末与关王崇拜之演变》,《东疆学刊》,2010年第2期,页1-13;《<皇明通纪>及其续补诸书对朝鲜之影响》,《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2期,页157-176;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试论清初朝鲜之“复仇雪耻”理念及其演变:以宋时烈为中心》,《九州学林》(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春季号,7卷1期,第66-100页。《日本宝历辛巳版<明史朝鲜传>考论》,张伯伟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五辑,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5月,页441-455。《朝鲜入明海上贡道考》,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举办《韩国学论文集》第17辑,2009年3月;又见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12月)第6卷,页138-151;《历史、传说与认同:檀君朝鲜与箕子朝鲜历史的塑造与演变》,《复旦学报》,2008年第5期,页19-32;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清修<明史>与朝鲜的反应》,《学术月刊》,2008年第4期,页124-133;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文史知识》转摘提要;《王世贞<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考论》,《历史档案》,2008年第1期,页109-115;《试论朝鲜王朝之慕华思想》,《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1期,页25-31;《义理与现实的冲突:从丁未漂流人事件看朝鲜王朝之尊明贬清文化心态》,《汉学研究》(台湾,2007年12月),第25卷第2期,页187-210;《清乾嘉时期中朝士人之学术交谊》,《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7年11月第47期,页191-216;《朝鲜<韩客巾衍集>之西传清朝及其影响》,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七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4月),第15辑,页40-47; “Different Types of Scholar-Official in Sixteenth-Century China: The Interlaced Careers of Wang Shizhen and Zhang Juzheng”, Ming Studies明史研究(美国明史研究会会刊), N53 (Spring, 2006), 4-50;《清对朝鲜宗藩政策的演变及其效果》,《东方文化》(香港大学与美国史丹福大学合办),41卷1期(2006年6月),页91-122;《王世贞及其著作对朝鲜的影响》,《文史知识》,2006年第1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页94-100;《试论入关前清与朝鲜关系的演变历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2期,页98-107;《满洲之道与满族化的清史-读欧立德教授的<满洲之道:八旗制度与清代民族认同>》,《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6年10月)总第七卷,页399-410;《朝鲜燕行士人与清朝儒生:以洪大容与严诚、潘庭筠、陆飞交往为中心》,杨龙主编:《东北亚社会经济文化与区域合作》(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页351-371;《明实录与李朝实录之比较研究》,《求是学刊》,2005年第2期。(被《新华文摘》2005年第10期摘录提要),页117-122;《朝鲜吴庆元<小华外史>考论》(与乔治忠先生合著),《史学史研究》,2005年第2期,页63-70;《登莱事变及其对明、后金与朝鲜的影响》,陈尚胜主编《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页119-142。《王世贞未完成之明史与<弇州史料>》,《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5年11月;《十六世纪两类士大夫的代表:文人王世贞与相臣张居正》,《中国社会史评论》,(2005年)第6期;《王世贞<史乘考误>对<明实录>之辨证及其影响》,《成大历史学报》(台湾成功大学),2005年10月总第29号《淝水之战:初唐史家们的虚构?——对迈克尔·罗杰斯用后现代方法解构中国官修正史个案的解构》,《河北学刊》2004年第1期,页77-83【被《新华文摘》2004年第10期摘录提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2期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2004年第2期转载】;《王世贞明史研究之成就与特点》,《史学史研究》,2004年第1期,页28-35;《略述美国史学评论与总结机制》,《南开学报》2004年第2期,页92-99【被《新华文摘》2004年第12期摘录提要】;《试论朝鲜王朝尊明贬清的理论基础》,《史学月刊》,2004年第6期,页44-50;《从正朔看朝鲜王朝尊明反清的文化心态》,《汉学研究》(台湾),2004年6月,页191-218;《试论朝鲜王朝崇祀明朝东征将领的祠庙》,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2003年12月总第11辑,页25-33;《试论明遗民之东去朝鲜及其后裔世代对明朝之思怀》,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2003年总第10辑,页144-167;《试论多尔衮与朝鲜的几个问题》(与郑克晟先生合著),朱诚如主编《清史论集:庆贺王锺翰教授九十华诞》(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8月),页247-262;《历史主义对“史学革命”的一次反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被教育部委办《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3期转摘提要,第180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2003年第8期全文转载)2003年第1期,页12-19;《西方书籍史研究漫谈》,《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3期;《朝鲜王朝大报坛创设之本末及其象征意义》,《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中文大学),2002年新第11期,页247-272;《朝鲜<皇明遗民传>的作者及其成书》,《汉学研究》(台湾),2002年第20卷第1期,页163-188;《朝鲜王朝尊周攘夷及其对清关系》,《韩国学报》(台湾),2002年第17辑,页255-281;《试论事大主义与朝鲜王朝对明关系》,《南开学报》,2002年第4期;,页66-73;《<明实录>之东传朝鲜及其影响》,《文献》,2002年第1期,页237-247;《<朝天录>与<燕行录>--朝鲜使臣的中国使行纪录》,《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1期,页74-80;《朝鲜王朝所编之中国史书》,《史学史研究》,2002年第2期,页66-75;《试论朝鲜儒林之尊周思明—以华阳洞万东庙为中心》,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9辑,页37-57;《朝鲜王朝尊周史书论略》,南开大学古籍所编《文史论集》第二集,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页406-428;《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思想》(下),《大陆杂志》(台湾),2001年元月,第102卷第1期,页6-14;《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思想》(上),《大陆杂志》(台湾),2000年12月,第101卷第6期,页277-287;《钱谦益与王世贞》,《郑天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0),页120-127;《“土木之变与倪谦使朝》,陈尚胜主编《第三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页214-244;《清修<明史>与王世贞》(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1999年6期全文转载),《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页78-88;《沈德符与王世贞》,《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1期,页98-101;《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批评》,《纪念南开大学建校八十周年暨古籍所成立十六周年文史论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页146-163;《人性演变与文学发展—读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署名黎正衡),《书目季刊》(台湾)1999年第33卷第1期,页73-84;《<明季辑略>之东传及其引发之事件—中韩书籍交流史研究之一例》,《书目季刊》(台湾),1998年第2期,页60-65;《试论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对<史记>的模拟》(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1998年6期全文转载),《南开学报》,1998年第2期,页74-80;《试论朝鲜李玄锡<明史纲目>之编撰、史源、刊行与评价》,《清华学报》(台湾,1997年)新第27卷第3期,页313-345;《试论丽末鲜初的中韩关系》,《韩国学论文集》第6期,1997年,页33-41;《朝鲜王朝的一部明史著作--<明史纲目>之研究》,《中国历史与史学—祝贺杨翼骧先生八十寿辰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页346-359;《丙辰京察与嘉靖后期党争》(与郑克晟先生合著),王春瑜主编《明史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页120-140;《陈璘与李舜臣》,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一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10月,页224-233;《翁万达在广西》,《翁万达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5年,页129-140;《试论明初的宦官外交》,《南开学报》1994年第2期,页34-42;《朝鲜入明贡道考》,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1994年第2集,页39-47;《胡适之与明实录》,《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第2期,页21-24;《试说明代行人》,《史学集刊》,1994年第1期,页11-16;《试论明代监察官的考选制度》(与关汉华先生合著),《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2期,页116-124;《嘉靖中叶第一边臣---翁万达》,《文史知识》,1993年第6期,页56-60;《史学至精微,微处见大义---浅谈郑天挺先生的治史方法》,《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页30-34;《明代宦官与中朝交往》,《韩国学报》(台湾),1992年总第11期,页135-149;《明代使臣述论》,《广东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页69-74;《试论崇祯皇帝的用人观》,《历史教学》,1990年1期,页3-12。

曹志耘 100083 北京市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综合楼1118室 通信: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电话:010-82303575 E-mail:

不是这可吧朋友 看看在复制过来啊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编辑部电话地址

没有

《语数外学习》湖北武汉武珞路9号 430060语文编辑:张劲 《初中生优秀作文》黑龙江哈尔滨道里区安定街225号 150016主编于波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 主编曹增渝高杨 《作文》河南郑州农业路73号 450002主编:牛雅杰 《中学生作文指导》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主编:李硕 《语文快餐》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花园街158号 150001副主编:王爱琳 《初中生作文》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250014主编:张蕾 《中学生》 北京市东四12条21号 100708主编:孙惟亮 《中国校园文学》北京金台里17号 100026主编:周祥 《青少年文学》河北保定市园南街1号市府综合楼四段二层 071000 主编:郭湛芳 《语文周报(初中版)》河北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5号 050091 编辑:贺向东 《语文报》山西临汾山西师大院内 041004主编:齐峰 《山东青年报》济南英雄山路2号 250002主编:刘剑峰 《青年知识报》辽宁省本溪市东明路18号 117000 夏容雪 《初中生周报》河北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15号 050071 《作文周刊》山西临汾东关街141号 041000主编:马作楫 《学习报》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主编:王宇鸿 《新作文》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编辑:孟绍勇 《作文评点报》吉林省四平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0 主编:于立君 《三角洲》江苏省南通文峰路5号 226001主编:林启桢 编辑:沈婵媛 《初中生写作》黑龙江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 110003 编辑:杨霞杨学兰 《小伙子》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 310006编辑:吴永安 《中学生报》济南南圩门外街8号 250011 编辑部主任:崔琳副主任:沈冬电子信箱: 《淄博日报"教育周刊》张店北西六路20号 255022 《校园文化》张店区西五路19号 255048 编辑:张吉顺 《中学生博览"作文与考试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主编:王成贵 《中学生博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编辑:高亮 《萌芽》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200040 主编:赵长天 《少年文艺》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主编:沈振明 《儿童文学》北京东四路12条21号 100708 主编:徐德霞 《读写训练》河北石家庄新石南路247号 050091 主编:李一行赵永海 《中学语文园地》河南开封明伦街85号 475001 主编:李建伟 《美文(少年版)》陕西西安2号信箱 710004 主编:穆涛 何漫 《作文成功之路》黑龙江大庆市东风新村 163311 主编:王浴海 《聪明泉》江西南昌宏都中大道248号115室 330046 孔富堂 《家教周报》江苏南京市建邺路66号 210004 编辑:戴中恺 《中华少年写作精选》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100705 执行主编:王干《第二课堂》(高中版) 湖南省长沙市营盘东路19号 410005 《金色年华》 广西南宁市古城路4号 530022 《男生女生》(银版) 哈尔滨市南岗区阿什河街11号 150001 《三角州》 江苏省南通市文峰路5号 226001 《少年文艺"阅读前线》 上海市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小溪流()成长校园) 长沙市上大垅东风二村 410008 《优秀作文选评》(高中版) 长春市南关区南岭投递局23号信箱 130022 《语文世界》(高中版 ) 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 100010 《中国校园文学》(花季号) 北京东城区民旺大院 100013 《中学生读写》(高中版) 成都市盐道街3号 610012 《中学时光"读写在线》山东省青岛市场二路33号振业大厦528室-530室邮编 266011 《作文世界》(高中版) 上海市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作文周刊》(高中版) 山西太原市第232号 030006 《文学少年》(初中版) 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光街31号 110041 《成长先锋》(智慧作文) 山东省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 250014 《课堂内外》(高中版) 重庆市渝中区双刚路3号课堂内外杂志社 400013 《课外阅读》 北京市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 100028 《中学生作文》 山东省济南市山师东路4号 邮编250014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21世纪中学生》 杭州市文三路20号建工大厦15楼1516室 310012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编辑部

刘殿爵祖籍广东番禺,1921年3月8日生于香港,父亲是诗人刘伯端(1887年-1963年),字景棠,任职华民政务司署文案,曾为粤剧花旦芳艳芬出版《燕芳词册》等作。 刘殿爵幼承庭训,后来入读英皇书院, 1938年获港府奖学金入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他在校内表现杰出,但香港沦陷后提早毕业,于1942年1月以一级荣誉文学士资格获颁“战时学位”,同期毕业的知名好友有徐家祥、余叔韶和黄丽松等。 刘殿爵战时曾在中国大陆服务,香港重光后,港府与英国文化协会设立“胜利奖学金”(Victory Scholarship),以纪念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获胜。 刘殿爵在1946年取得该奖学金, 乘坐“大不列颠号”(SS Britannic)到英国,入读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攻读文学硕士学位,主修西方哲学,1949年再以一级荣誉资格毕业。 刘殿爵在学期间因在逻辑学方面表现优异,而获颁“逻辑奖”(Logic Prize),是格拉斯哥大学创校以来首位获奖的海外学生。 翻译经典毕业后,适值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扩充,刘殿爵在1950年获聘出任讲师,在远东部任教中文和中国哲学。 刘殿爵在1965年升任中国哲学高级讲师,至1971年高级讲师一位裁撤,他获任命为该校中文讲座教授,成为英国历来首位出任中文讲座教授的华人。 刘殿爵在亚非学院有不少门生,比如安乐哲教授(Professor Roger T Ames)和尤德爵士夫人彭雯丽(Pamela, Lady Youde)等。 在1959年,企鹅图书送来一份《道德经》英文译本原稿,让刘殿爵审阅,不过这份原稿由缅甸文翻译而成,内文多有缺失,结果在刘殿爵建议下,企鹅图书没有接纳这份原稿。 翌年,企鹅图书再送来一份修订本予刘殿爵审阅,惟稿件始终是译自缅甸版的《道德经》,翻译质素未能满足他的要求,刘殿爵遂决定自行翻译,经大约五年时间在1963年翻译成《道德经》英文版,后来再花七年时间在1970年出版《孟子》英文版,以及花近十年时间在1979年完成《论语》英文版,三大译作全部由企鹅图书出版。 刘殿爵翻译的三本中国经典著作造诣甚高,极具水平,获国际公认为标准英文译本,西方不少研究中国文史哲的学者,亦多以他的译作为研究必读入门,影响甚巨。 后来的邓仕梁教授认为,刘殿爵的译作风格受英国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Gilbert Ryle,1900年-1976年)影响,所以用字精炼澄澈,言简意赅,并以“秋水文章不染尘”一语赞扬他的译作。 另方面,刘殿爵翻译成《道德经》英文版时,西方刚好兴起嬉皮文化,《道德经》提倡“道法自然”的思想正好透过他的译作进一步向西方传播。 单是《道德经》英译本初版,截止1990年代初已在全球售出至少50万本。 为表扬刘殿爵在海外弘扬中国文化所作的贡献,香港中文大学在1975年特地向他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执教港中大刘殿爵在亚非学院后期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参与为清代音韵学家王念孙的《广雅疏证》增补标点和索引,以及为稿件作最后审查,有关作品后来由中文大学于1978年出版,并定名为《广雅疏证:新式标点》。 同年,刘殿爵结束在亚非学院二十八年的教学生涯,获香港中文大学礼聘出任中文系讲座教授,由此展开在中文大学多年的教学生涯。 在加入中文大学之初,香港正值第二次中文运动,刘殿爵亦发挥其影响力,在1979年将中文大学原有的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重组为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并由他出任中心主任一职。 在1980年,中心获吴多泰巨款捐助,遂易名为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继续由他出任中心主任至2007年。 另一方面,刘殿爵又在1979年接替全汉升教授担任《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主编,一任十六年,至1995年卸任。 刘殿爵在中文大学醉心学术研究,并多次公开表示不愿涉足大学行政工作,但他仍在1980年获推举当选为文学院院长。 在任内,他提倡取消大学学位试, 而在1983年卸任文学院院长后,他连同金耀基教授、杨纲凯博士、李金汉博士和廖柏伟博士获中文大学校长马临教授委任到一个特别小组,专门检讨本科生的课程结构。 小组在1984年提交报告,提出采用学分制、将必修的副修课程改为选修、以及加强通识及语文教育等三大项建议。小组的建议后来获中文大学教务会采纳,并在1986年至1987年度学年起实施,至于中文大学创校以来沿行的学位试则予以取消。粤语正音运动刘殿爵对粤语有相当研究,在中文大学任教时,也是1970年代后期粤语正音运动的最初发起人之一,正音运动提倡粤语的“正音”和“正读”,在当时引起舆论的热烈讨论。在1981年,时任香港电台台长张敏仪听取刘殿爵及宋郁文的意见后,向全台播音员发指引,要求将“时间”的“间”字读成‘艰’音,而非粤语习惯读成的‘谏’音。 刘殿爵指出,根据近代语言学家黄锡凌所著的《粤音韵汇》,“间”字旁边标记了两个音,一为‘谏”音,另一为‘艰’音,不过却在‘谏’音旁边再加小注,强调‘谏’音用于“间格”和“离间”等语,因此结论“时间”一语应读“时‘艰’”而非“时‘谏’”。 虽然部份如黄沾等的学者文人支持刘殿爵的建议,不过很多电台听众和报章评论则大表不满,批评他矫枉过正,徒添麻烦。 刘殿爵在同年12月再于《明报月刊》撰写〈论粤语“时间”一词的读音〉一文,为自己的主张辩护。 他除了引用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和宋代《广韵》佐证自己的说法外,又在文中声称“时间一直到三十年代后期还是读作时‘艰’”,读成“时‘谏’”是误读。 不过,刘殿爵的主张始终受到不少舆论质疑,也有报章舆论加以反驳,指早在二、三十年代,“时间”一语早已读成“时‘谏’”,因此循约定俗成的原则,不应将之读成“时‘艰’”。 由于社会上的争议不断,港台最终让步,不再要求播音员将“时间”读作“时‘艰’”。然而,社会上始终无法就“时间”的“正音”达成共识,学界仍一直就此存有争议。 刘殿爵有份在1986年草创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亦是该院院歌填词人之一。 自1986年至2005年间,刘殿爵是逸夫书院校董,1989年起任该院高级导师,2005年卸任校董后获任命为该院校董会高级顾问。 另在1988年,他复获港府委任为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委员。刘殿爵在翌年宣布荣休,但荣获香港中大校方终身聘任为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及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教授,同年他的母校香港大学向他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以志其对中文和比较哲学等各方面的贡献。 荣休后的刘殿爵继续从事学术研究,除了重新修订他早年翻译的《道德经》、《孟子》和《论语》等作外, 他与陈方正博士在1988年获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拨款,为先秦两汉一切传世的文献电脑化,以设立“先秦两汉全部传世文献计算机化数据库”(后来改称“汉达古文献数据库”),同时又着手编纂《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而数据库则在1992年完成。 在1992年、1994年和1995年,他们再获台湾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拨款,将魏晋南北朝的传世文献电脑化,并耗时多年,陆续出版成《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这些工作大大便利了中国文史哲方面的研究。 刘殿爵晚年退居香港中文大学校园,曾患肺癌,但后来治愈。在2010年初,刘殿爵因肺部感炎,多次入院接受治疗,虽然怀疑是肺癌复发,但没有带来很大痛苦。 在同年4月中,他再因呼吸困难入院,并要靠氧气罩呼吸,至4月22日病情恶化,不少师生好友均前来探望。 刘殿爵在2010年4月26日以89岁高龄病逝于沙田威尔士亲王医院, 他生前不娶,并无子嗣, 而遗作《淮南子韵读及校勘》则有待刊印。 刘殿爵的追思会在5月30日于香港中文大学校园内举行。

朱鸿林,〈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撰作经过与成书年代推考〉,《明清史集刊》1(1984年),页77-103。 朱鸿林,〈理论型的经世之学—真德秀《大学衍义》之用意及其著作背景〉,《食货月刊》(复刊)15‧3-4(1985年),页16-27。 朱鸿林,〈《熙朝名臣实录》即《续藏书》考〉,《大陆杂志》72‧6(1986年),页35。 朱鸿林,〈试论《熙朝名臣实录》冒袭《续藏书》缘由〉,《大陆杂志》73‧1(1986年),页35-37。 丘浚《大学衍义补》在十六十七世纪的影响) Ming Studies 22 (1986), 1- (美国科尔比大学的中国善本书藏)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1 (1986), 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反映的盛情学术偏见)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2 (1987), 51- 朱鸿林,〈《永乐大典》纂修人考补〉,《故宫学术季刊》5‧2(1987年),页57-72。 朱鸿林,〈明人张翀《鹤楼集》介绍〉,《大陆杂志》75‧5(1987年),页7-9。 朱鸿林,〈《明史‧张翀传》补正〉,《大陆杂志》75‧6(1987年),页18-21。 朱鸿林,〈记宋懋澄《九钥集》〉,《汉学研究》5‧2(1987年),页559-565。 Chu, Hung- (小说《钟情丽集》作者考) Asia Major, Third Series 1 (1988), 71- 朱鸿林,〈《王文成公全书》刊行与王阳明从祀争议的意义〉,杨联升、全汉升、刘广京主编,《国史试释—陶希圣先生九秩荣庆祝寿论文集》下(台北﹕食货出版社,1988年),页567-581。 Chu, Hung- (王阳明从祀孔庙的争议)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1 (1988), 47- Chu, Hung- “Intellectual Trends in the Fifteenth C” (十五世纪的思想趋势)Ming Studies 27 (1989), 1- 裴德生、朱鸿林,〈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成为天主教徒试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明史研究论丛》5(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页477-497。 朱鸿林,〈明代中期地方社区治安重建理想之展现—山西河南地区所行乡约之例〉,《(韩国)中国学报》32(1992年),页87-100。 朱鸿林,〈略论叶春及的功业和经世政论〉,罗炳绵、刘健明编,《明末清初华南地区人物功业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1993年),页153-164。 朱鸿林,〈明儒湛若水撰帝学用书《圣学格物通》的政治背景与内容特色〉,《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2‧3(1993年),页495-530。 朱鸿林,〈郑经的诗集和诗歌〉,《明史研究》4(1994年),页212-230。 Chu, Hung- (黄佐与王阳明之会及知行合一之辨) Ming Studies 35 (1995), 53- 朱鸿林,〈丘浚《朱子学的》与宋元明初朱子学的相关问题〉,林天蔚编,《岭南文化新探究论文集》(香港﹕现代教育研究社,1996年),页63-79。 朱鸿林,〈《朱子学的》的流传与评价〉,《史薮》2(1996年),页177-198。(收入朱逸辉编《丘浚海瑞评介集》,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页456-473。) 朱鸿林,〈《明儒学案》中之唐伯元文字〉,《国家图书馆馆刊》85年2期(1996年),页129-142。 朱鸿林,〈阳明从祀典礼的争议和挫折〉,《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5期(1996年),页167-181。 朱鸿林,〈元儒吴澄从祀孔庙的历程和时代意涵〉,《亚洲研究》第23期 (1997年),页269-320。 朱鸿林,〈元儒熊禾的传记问题〉,《庆祝杨向奎先生教研六十年论文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页344-354。 朱鸿林,〈元儒熊禾的学术思想及其从祀孔庙议案〉,《史薮》第3卷(1998年),页 173-209。 朱鸿林,〈明太祖的孔子崇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0本第2分(1999年),页483-530。 朱鸿林,〈读张诩《白沙先生行状》〉,《岭南学报》新第1期(1999年),页625-628。 朱鸿林,〈国家与礼仪﹕元明二代祀孔典礼的仪节变化〉,《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9卷第5期(总166期,1999年),页73-84。 朱鸿林,〈从沙堤乡约谈明代乡约研究问题〉,南开大学历史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0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25-34。 朱鸿林,〈明代嘉靖年间的增城沙堤乡约〉,《燕京学报》新8期(2000年),页107-159。 朱鸿林,〈为学方案﹕学案著作的性质与意义〉,熊秉真编,《让证据说话.中国编》(台北︰麦田出版社,2001年),页287-318。 朱鸿林,〈文集的史料意义问题举说﹕并论明儒陈白沙文集的文本差异问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 73本第2分(2002年),页553-582。 朱鸿林,〈《明儒学案.白沙学案》的文本问题〉,《燕京学报》第15期(2004年),页157-190。 朱鸿林,〈丘浚《大学衍义补》及其在十六十七世纪的影响〉,朱逸辉编《丘浚海瑞评介集》(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页272-287。 朱鸿林,〈二十世纪的明清乡约研究〉,《历史人类学学刊》,第2卷第1期(2004年),页175-196。(初稿为〈明清乡约研究的若干反思〉,载杨松年、容世诚编,《明清研究﹕现状的探讨与方法的反思》〔香港﹕香港教育图书公司,2006年〕,页150-) 朱鸿林,〈明儒陈白沙对林光的出处问题之意见〉,《文集》编委会编,《顾诚先生纪念暨明清史研究文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页56-79。 朱鸿林,〈陈白沙的出处经验与道德思考〉,钟彩钧、杨晋龙主编,《明清文学与思想中之主体意识与社会——学术思想篇》(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4年),页11-54。 朱鸿林,〈明太祖的经史讲论情形〉,《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45期(2005年),页141-172。 朱鸿林,〈传记、文书与宋元明思想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2辑(总第82辑),页201-228。 朱鸿林,〈《四库提要》所见盛清学术偏见一例〉,《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总202期;2006年7月),页48-53。 朱鸿林,〈黄佐与王阳明之会〉,《燕京学报》新21期(2006年11月),页69-84。 朱鸿林,〈申时行的经筵讲章〉,〔台湾〕国家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编,《屈万里先生百岁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国家图书馆,2006年),页509-533。 朱鸿林,〈刘基《春秋明经》的著作年代问题》,《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6卷第4期(2006年12月),页4- 朱鸿林,〈20世纪初越南北宁省的村社俗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3期(2007年5月),页47-53。 朱鸿林,〈丘浚与成化元年(1465)大藤峡之役的关系〉,《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47期(2007年11月)页115-134。 Chu, Hung- (学案类著作与儒学的为学方案)Chapter in Charlotte Furth, Judith T Zeitlin, and Ping-chen Hsiung, , Thinking with Cases: Specialist Knowledge in Chinese Cultural H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P 244- Chu, Hung- (李时勉传记的史源:永乐十九年三殿之灾部份) East Asian Library Journal Volume 13, Number 1 (Spring 2008), 66- Chu, Hung- (嘉靖皇帝与其经筵讲官的互动)Chapter in David Robinson, ,Culture, Courtiers, and Competition: The Ming Court (1368-1644)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P 186- 朱鸿林,〈儒者从祀孔庙的学术与政治问题〉,清华大学历史系、三联书店编辑部合编:《清华历史讲堂续编》(北京:三联书店,2008),页 336- 朱鸿林,〈明神宗经筵进讲书考〉,《华学》第九、十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8月), 页1367-1378。 朱鸿林,〈王阳明从祀孔庙的史料问题〉,《史学集刊》2008年第6期,页35- 朱鸿林,〈高拱与明穆宗的经筵讲读初探〉,《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1期, 131- 朱鸿林,〈洪武朝的东宫官制与教育〉,王成勉编《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纪念牟复礼教授论文集》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9, 95- 朱鸿林,〈晚明思想史上的唐伯元〉,田浩(Hoyt Tillman)编《文化与历史的追索:余英时教授八秩寿庆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10年,页163-183。 朱鸿林,〈高拱经筵内外的经说异同〉,曾一民编《林天蔚教授纪念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9年,页127-138。 朱鸿林,〈明太祖对《书经》的征引及其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朱鸿林编《明太祖的治国理念及其实践》,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0年,页19-61。 朱鸿林,〈文献足征与文献阻征:从韩雍处置大藤峡事宜的一封奏疏说起〉 《文献》季刊2010年第2期, 页62-77。 朱鸿林,〈项乔与广东儒者之论学〉 In 曹凌云编《明人明事——浙南明代区域文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页277-313。 朱鸿林,〈梁启超与《节本明儒学案》〉《中国文化》第35期(2012年春季),页95-112。 朱鸿林,〈明隆庆间李材所述广东西部地方乱状〉《新亚学报》第三十卷(2012年5月),页163- 朱鸿林,〈明太祖的教化性敕撰书〉,《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编辑委员会编,《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页577-600。 朱鸿林、邓国亮,《地方史研究的文献问题:明代广西土官黄【王+厷】家族“乱凡四世”说的检讨》,《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页122-150。 朱鸿林,《〈明儒学案·曹端学案〉研读》,《汉学研究学刊》第三卷(Journal of Sinological Studies, N 3)(2012年10月),页1-34。

刘殿爵(D C Lau,1921年3月8日-2010年4月26日1),香港著名翻译家、语言学家、汉学家。2早岁肄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46年赴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攻读西洋哲学。31950年起任教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1970-1978年任伦敦大学中文讲座教授。31978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历任文学院院长、《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主编、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主任等职。31989年荣休后,嗣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及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教授。3刘教授精研哲学及语言学,治学严谨,翻译中国古籍,准确精练,其中《老子》、《孟子》、《论语》三书英译,为西方学者研治中国哲学必读之经典,被誉为译坛权威之作。1其他著述有《新式标点广雅疏证》、《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语言与思想之间》、《采掇英华》、《淮南子韵读及校勘》等。12010年4月26日,刘殿爵教授在香港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因病辞世,享寿八十九岁。

  • 索引序列
  •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编辑部电话
  •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编辑部电话号
  •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编辑部电话号码
  •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编辑部电话地址
  •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编辑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