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矿物岩石投稿

矿物岩石投稿

发布时间:

矿物岩石投稿

矿物和岩石研究的意义:1)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历史。2)寻找矿产资源:固体矿产,油气资源。3)为解决工程地质、地震、火山灾害、环境的变化等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岩石对人类来说,并不陌生。由动物进化为人类后的第一个时代就是石器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用石头作为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工具。那么什么是岩石呢?现代地质学称石头为岩石,岩石的“岩”字在古代是山崖和山穴的意思,表示山势高峻、峰岭陡峭的地势;“石”字则是指磬、碑、砚、陨星等。自从18世纪地质学诞生以来,“岩石”一词就不再沿用古义了,我们可以给岩石下这样一个定义:岩石是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自然历史产物,是构成地壳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由矿物及非晶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固态地质体。外观上岩石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成因上看,可将所有的岩石归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这就是自然界三大类岩石。这三大类岩石在地壳中是怎样分布的呢?在全球陆地表面,沉积岩覆盖了75%,岩浆岩和变质岩加在一起才只占陆地面积的1/4。但是到了地下深处,沉积岩逐渐变成了“少数民族”。在整个地壳中,沉积岩只占到地壳体积的8%,变质岩占了27%,剩下的65%都是岩浆岩 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导致上述现象的作用称风化作用。分为:①物理风化作用。主要包括温度变化引起的岩石胀缩、岩石裂隙中水的冻结和盐类结晶引起的撑胀、岩石因荷载解除引起的膨胀等。②化学风化作用。包括: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矿物吸收水分形成新的含水矿物,从而引起岩石膨胀崩解的水化作用;矿物与水反应分解为新矿物的水解作用;岩石因受空气或水中游离氧作用而致破坏的氧化作用。③生物风化作用。包括动物和植物对岩石的破坏,其对岩石的机械破坏亦属物理风化作用,其尸体分解对岩石的侵蚀亦属化学风化作用。人为破坏也是岩石风化的重要原因。岩石风化程度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4个级别。 大约在200年前,人们可能认为高山、湖泊和沙漠都是地球上永恒不变的特征。可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高山最终将被风化和剥蚀为平地,湖泊终将被沉积物和植被填满,沙漠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行踪不定。地球上的物质永无止境地运动着。暴露在地壳表面的大部分岩石都处在与其形成时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而且地表富含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因而岩石极易发生变化和破坏。表现为整块的岩石变为碎块,或其成分发生变化,最终使坚硬的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和土壤。矿物和岩石在地表条件下发生的机械碎裂和化学分解过程称为风化。由于风、水流及冰川等动力将风化作用的产物搬离原地的作用过程叫做剥蚀 地表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也不新矿物的作用称物理风化作用。如矿物岩石的热胀冷缩、冰劈作用、层裂和盐分结晶等作用均可使岩石由大块变成小块以至完全碎裂。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受到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而发生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作用。主要通过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和氧化作用等式进行。 虽然所有的岩石都会风化,但并不是都按同一条路径或同一个速率发生变化。经过长年累月对不同条件下风化岩石的观察,我们知道岩石特征、气候和地形条件是控制岩石风化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不同矿物的溶解性差异很大。节理、层理和孔隙的分布状况和矿物的粒度,又决定了岩石的易碎性和表面积。风化速率的差异,可以从不同岩石类型的石碑上表现出来。如花岗岩石碑,其成分主要是硅酸盐矿物。这种石碑就能很好地抵御化学风化。而大理岩石碑则明显地容易遭受风化。 气候因素主要是通过气温、降雨量以及生物的繁殖状况而表现的。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气温高,降雨量大,植物茂密,微生物活跃,化学风化作用速度快而充分,岩石的分解向纵深发展可形成巨厚的风化层。在极地和沙漠地区,由于气候干冷,化学风化的作用不大,岩石易破碎为棱角状的碎屑。最典型的例子,是将矗立于干燥的埃及已35个世纪并保存完好的克列奥帕特拉花岗岩尖柱塔,搬移到空气污染严重的纽约城中心公园之后,仅过了75年就已面目全非。 地势的高度影响到气候:中低纬度的高山区山麓与山顶的温度、气候差别很大,其生物界面貌显著不同。因而风化作用也存在显著的差别。地势的起伏程度对于风化作用也具普遍意义:地势起伏大的山区,风化产物易被外力剥蚀而使基岩裸露,加速风化。山坡的方向涉及到气候和日照强度,如山体的向阳坡日照强,雨水多,而山体的背阳坡可能常年冰雪不化,显然岩石的风化特点差别较大。 剥蚀与风化作用在大自然中相辅相成,只有当岩石被风化后,才易被剥蚀。而当岩石被剥蚀后,才能露出新鲜的岩石,使之继续风化。风化产物的搬运是剥蚀作用的主要体现。当岩屑随着搬运介质,如风或水等流动时,会对地表、河床及湖岸带产生侵蚀。这样也就产生更多的碎屑,为沉积作用提供了物质条件。 岩石在日光、水分、生物和空气的作用下,逐渐被破坏和分解为沙和泥土,称为风化作用。沙和泥土就是岩石风化后的产物。 图片自己在百度图片上查 至少追加个5分嘛

岩石矿物期刊投稿

2014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1117篇,同比增长6%,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371篇(同比增长89%)、EI检索论文114篇。出版专著25部。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属单位)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10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地质论评》、《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报》、《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2014年,中国地学期刊网()使用效果显著。目前是国内地学界唯一的容纳期刊最多的网站。同时,该网站还吸引了大批的海外读者,网站统计显示海外访客来自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蒙古等十余个国家,网站海外显示度日益增加,突破了新语障。《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刊物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自2006~2014年连续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近年来,刊物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CA)等十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2010~2011年本刊继续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2012年荣获中国科协、财政部“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称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2013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在JCR中,影响因子为406,引文频次为2358次。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的论文水平接轨。2014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共出版6期,1936页;收稿总数413篇,刊发论文总数132篇,NEWS12篇;刊发各类基金论文比92%,海外论文比31%。全年共发表国外论文41篇,这些论文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扩大了刊物的国际影响。本刊还登载一批在国际地学界处于前缘领域的我国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其中追踪学科热点组稿22篇。2014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顺利结题。2014年被北京市印刷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评为优等印刷品。这些是刊物长期以来重视科技期刊国际化建设的结果,也标志着刊物质量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网址:国内:国外:-5/issuetoc《地质学报(中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中文版)》现为月刊。该刊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12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刊物称号。2006~2014年连续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14年发表论文160篇,共2600页,基金论文比达98%,其中超过半数为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973”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的成果,为展示国家科技成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出版两期专辑,为“深部探测专辑”与“陈毓川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纪念文集”,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2013年核心影响因子为770,总被引频次为4430次,综合评价总分3,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及综合评价总分在地质科学类排名分别为第4位、第2位和第2位。《地质学报(中文版)》一直常年吸引着众多作者投稿,投稿量居高不下,退稿率颇高,表明本刊有良好的论文来源,吸引了广大的读者。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以论、评、述、报为特色。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地质论评》是中文核心期刊,曾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协的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奖、双奖期刊称号,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分析”中,其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多年来均位居前列;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2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刊物称号。201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通讯资料和消息报道10多篇。据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统计,2013年《地质论评》的影响因子为112,总被引频次2407,综合评价总分9,综合评价总分在地质学类期刊中排名第4。网址:《地球学报》(ACTA GEOSCIENTICA SINICA):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学术期刊。《地球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进入SCI总被引频次100以上中国期刊排行榜。2013年成为EI来源期刊。2012年起连续三年荣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地球学报》核心总被引频次1740次;核心影响因子263,在全国1989种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87位。《地球学报》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树立其学术形象的重要窗口,力图充分展示院综合学术水平和科研竞争实力,2014年刊载“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全文10篇,同时刊载以“十大科技进展”为主线的封面照片和封面故事。全年共出版正刊6期,刊载论文95篇,报道各类信息快报25篇,共782页。《地球学报》同时发布网络电子版,在编辑部网站上实时提供免费全文浏览下载。网址:《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ResearchDatabase》、《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2014年《矿床地质》刊出96篇,并始终保持基金项目的较高比例。2013年影响因子为551,位居地学类期刊第5名,全国1989种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43位,总被引频次2423次。《矿床地质》再次荣获“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编辑部参与了“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项目,根据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单篇文章定量评估与同行评议或期刊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有2篇发表在《矿床地质》2013年的论文获得提名。2014年《矿床地质》编辑部网站点击率近六百万次。网址:《岩石矿物学杂志》(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被国内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自然科学技术版)、《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中国地质文摘》、《中国地质文摘》(英文版)、《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和国际的AJ、BIG、CA、GEOREF、CSA等收录。2014年共发表论文98篇,1170页。网站点击率已过253万次,在地学类学术期刊中受关注程度较高。2013年影响因子995,总被引频次1157,他引率达92,在同专业领域期刊中排名较前。再次入选“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并且各项指标较2013年均有所提升。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岩矿测试》(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地质分析测试专业杂志,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地质物料分析测试的水平。凡是正在进行的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调项目等均在发表之列。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论文的内容质量是提高刊物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主编和专家的支持是提升刊物学术质量的要素,编辑的专业能力是提高刊物内容质量的关键。2014年本刊文章选题有导向性和启发性,内容充满质感,富含思辨性、论述性、借鉴性。刊物的学术参考价值、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国际SCI期刊导航”针对重点国际地学和化学SCI期刊的发展方向、学术标准,为青年作者提供了最新的、实用的投稿指导。针对我国作者的薄弱点和本刊报道的主题,2014年举办了两期作者培训班。调整办刊工作思路,聚焦现代各类分析测试技术的研究成果和重要创新,进一步凸显办刊定位,增长在文献领域的学术地位。2014年发表论文135篇,共908页。网站访问量超过42万次。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661,总被引频次为1215次。网址:/ykcs/ch/aspx《中国岩溶》(CARSOLOGICA SINICA):创办于1982年,季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2004年版),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及美国汤姆森Gale数据库、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索引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2014年《中国岩溶》共出版4期,刊出论文64篇(514页),内容多为当前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所关注或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术性强,应用价值大。2013年的核心总被引频次671次,核心影响因子570。网址:《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由中国地质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95年,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求实、创新、发展”为办刊宗旨,是反映地质力学领域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地质力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2014年发表论文46篇,共474页。《地质力学学报》同时发布网络电子版,在编辑部网站上实时提供全文浏览下载。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788,总被引频次为451次。网址:《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是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于2013年4月创刊,英文季刊。刊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下水资源、农业与地下水、地下水资源与生态、地下水与地质环境、地下水循环、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开发利用、水文地质标准方法、地下水信息科学、气候变化与地下水等学科领域的优质稿件。2014年发表论文48篇,共404页,并入选世界著名地学数据库《GeoRef数据库》,这标志着我国水文地质科学的研究水平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网址:。(注:期刊影响因子根据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SCI数据库等)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矿物岩石投稿要求

从工程上来讲,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的差别主要是:一、岩石矿物颗粒间具牢固的连接(结晶连接、胶结连接),既是岩石重要的结构特征,也是区别于土且赋予岩石优良工程地质性质的主要原因,土则缺乏颗粒间的连接或连接很弱;二、岩石具有强度高、不易变形及整体性、抗水性好的特点,但作为地基或建筑物环境时也有缺陷,即岩石存在软弱面。使岩石切割破碎,完整性遭到破坏,导致其物理力学性质变差和不均匀,故岩石(体)结构远复杂于土体。换言之,岩石具有很强的各向异性、非均质性、非连续性和复杂性,相对于岩石而言,土则可视为连续、均匀、各向同性的材料和介质;三、岩石中有较高的地应力(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而土体中主要是自重应力。在某些程度上,不能将岩石和土截然分开,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如岩石的分类可以将土作为特殊的一类,同样,土的分类中也可以纳入部分岩石的类型。而实际工程应用的要求才是最关键的。此外,岩石力学的发展相比于土力学要晚,岩石力学中大部分的理论基础和方法都来源于土力学。只不过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两者现在的发展才相对各具特色,差异较大。

基岩光谱分析样(Gp)地化剖面或地质剖面测量中的基岩光谱样品主要用于了解各类地质体、各填图单元地质体等的主要成矿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特征,并发现高值岩性、高值区段或是特定的高值地质体,总结填图区各类地质体的背景值和值区段等信息,提供找矿信息。基岩光谱样品的采集主要在剖面上进行,剖面中每一岩性层或与矿化作用有关的地质体都要进行基岩光谱样的采集。对重要的间层、夹层等可适当加密采集。样品质量一般为50g。当剖面中某层岩性较单一时,通常情况下至少每100m采集一样,并采用多点小拣块组合成一样更有代表性。光谱分析元素是各图幅或各资源靶区的地质体,尤其是主要矿化类型和已有的区域性异常元素而确定,分析元素一般10~15个为宜。所选用分析方法检出限、报出率、准确度,精度应达到1∶5万化探规范要求。微体化石样微体化石(含小壳化石)是指大小从1μm~1cm的化石,主要包括有孔虫、介形虫、纺锤虫、钙质超微体浮游生物、牙形刺(锥齿类)、放射虫、硅藻、硅质鞭毛藻、孢子、花粉等。微体化石样一般都需要通过方法处理制样,才能进行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主要用于研究古生物的分类、命名及进化特征,确定地层的时代及地层对比,研究古海洋、古气候和古环境等。多用在地层较厚、动植物化石较少的前寒武纪地层及中新生代地层。采样要求如下:1)研究化石年代变化,须沿着地层层序的方向(厚度方向)分层分别采样(切层采样法)。2)研究化石环境变化,须顺着同一地层展布的方向分别采样(顺层采样法)。3)不论是顺层采样或切层采样,各采样点的间距应大致相等。样品间距根据研究的精度而定,一般为10~100㎝。4)有孔虫、介形虫、纺锤虫、浮游生物等样,主要采泥质、泥砂质及钙质岩;牙形刺样主要采泥质岩、钙质岩及硅质岩;放射虫、硅藻等样主要采泥质岩、硅质岩;花粉、孢子等样主要采泥质岩、炭泥质岩及泥炭、煤。此类样品尽量采集于颜色较暗的间层或夹层中,这样获得化石的概率要更大些。5)若在地层剖面中采样,应按顺序逐层采取,每个采样点沿地层展布方向以数十厘米至数米的间距,取几十立方厘米的沉积物,聚合成一个样品。花粉、孢子鉴定样要求重量较小,一般为200g左右。6)路线调查时,可对某些地层作适量采集。按一定的间距进行采集,原则上在有利于赋存孢粉厚度较薄的岩层中进行,在地层分界线的上下应加密采集;在不利于孢粉赋存的夹层中,可适当放宽采集,甚至可不受采样间距限制。通常在厚约10m的单一岩层中,仅在其上下界线处各取一个样,中部大致以相等间距取1~2个样;在厚约100m的单一岩层中,可在上下界线处以3~5m间距连续取2~3个样,然后以10m间距在中间部位采集;在厚1000m以上、岩性基本相同的岩层中,可在相邻层位交接处以5~10m间距连续取3~4个样,余下的以30m间距连续取样。7)野外所采样品要求岩石新鲜、未风化,样重5~1kg。采集方法可用拣块法或刻槽法。样品应妥善保存,严防上下层位样品混染。8)对于疏松的土质样品,在野外须用试样袋封装。9)每个样品都要用清洁、坚实的牛皮纸包装好,或置于密封容器内。人工重砂(副矿物)样(RZ)主要用于了解岩石(或矿石)中副矿物的种类及含量,对岩石进行分类、对比;根据副矿物的各种标型特征,研究矿物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岩石成因;挑选单矿物作其他用途测定(如单矿物的化学分析样、同位素年龄样等);发现矿化异常等。采样要求如下:1)样品要有代表性,一般在同一露头用10块左右的标本聚合成一个样品。2)样品要纯净(无包体及脉体)。3)用于岩石学研究的样品,一般应当是未遭受风化、蚀变、交代的新鲜岩石。采样方法可用拣块法、刻槽法、剥层法,样重10~20kg。4)用于找矿或矿床评价的样品,可采用刻槽法或全巷法。5)除采集原岩中样品外,有时还可在风化残积层中采取,样重按矿物分布均匀程度不同而定,一般为20~30kg。6)挑单矿物的样品,其重量依单矿物的需要量而定。7)同时还要采集岩矿鉴定、岩矿光谱及陈列标本等样品。多数人工重砂样品在鉴定副矿物后,还要进行部分单矿物的挑选,用于测定同位素年龄样。随着ICP-MS技术的普及,近年来,常用单颗粒锆石进行U-Pb年龄测定。因此,采集此类人工重砂样品时,一定要注意保持样品的足够重量。一般情况下,样品粒度愈粗大者,获得单颗粒锆石的概率愈大,愈是酸性的岩石获得单颗粒锆石的概率也愈大,因此,对于花岗岩类单就挑选锆石而言,5kg左右就足够了,但同样粒度的辉长岩类要30kg以上,如是玄武岩类,样品重量最好在50kg为宜。送样时最好注明各类单矿物的挑选质量和数量要求,一般情况下,要求挑选的重矿物晶形要完好、颜色和大小尽量相近,表面干净。锆石等颗粒数量要求最好不少于100粒。同时要求实验室进行详细鉴定,对主要锆石进行晶体形态素描等。岩石化学全分析样(简称全岩样,YQ)主要用于了解岩石的化学组成,进行化学分类、命名;做矿物含量及参数的计算;研究岩石成分在成岩过程中的变化;研究岩石成分在时间、空间上的演化;判别岩浆岩的成因,恢复变质岩的原岩,研究沉积岩的沉积环境;研究岩石成分与成矿的关系等。采样要求如下:1)样品要新鲜(研究风化、蚀变者除外)、纯净(不应有外来的包体、脉体等混入)。2)一般采用拣块法,样品重量约2kg,粗粒、不均匀的岩石样品重5kg,采样点必须采薄片样进行对照研究。3)一般用同一露头上5块左右的岩石小块聚合成一个样品。4)有条件时,可对样品进行破碎、缩分,最后过200目筛,取50g送样;否则原样送出。5)送样时要注明是硅酸盐样还是碳酸盐样(两者分析流程不同)。6)实际工作中往往将岩石化学成分的研究与岩石矿物成分及微量元素,甚至与重矿物的研究相结合进行。因此,同时应采集岩矿鉴定、岩矿光谱、陈列标本和人工重砂样等。岩石微量元素定量分析样(简称微量样,WL)微量元素一般是指岩石样品中含量不超过1%的元素,常以10-6表示。主要用于了解岩石(矿石)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含量,为找矿提供信息;了解成岩(成矿)过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划分或对比地质体;为研究岩石的成因及温压条件提供信息等。岩石稀土元素分析样(简称稀土样,XT)主要用于判别岩石、矿石的成因;研究成岩、成矿过程中稀土元素的演化;计算岩浆熔体的氧逸度;发现稀土矿化等。多数情况下,用于各项地球化学研究时,全岩样、微量元样、稀土样这3种分析结果总是要求配套性研究。因此,设计样品的数量等是最好做到一致性。样品采集时最好只采一样,确保样品足量,样品经加工后分别进行3项分析测试,这样既减少了多样采集的麻烦,又确保了同一样品岩性的完全相同,使得样品结果在用于各项地球化学研究时有很好的配套性。采样要求:①每个样品重500g左右;②样品要新鲜、纯净(无风化,无外来包体、脉体)。K-Ar(钾—氩法)年龄样(K-Ar)适合测新生代—中生代样品的年龄,主要用于测定未受后期热变质岩石的成岩年龄和研究成岩后的热事件等。由于矿物中氩(Ar)容易丢失,所以所测年龄常偏低。采样方法如下:1)采未受后期热变质岩石中未蚀变的矿物。2)常用的测定对象为云母类、角闪石类、辉石类、钾长石类、海绿石、伊利石、霞石及火山玻璃、玄武岩、隐晶质全岩。3)取单矿物样时,时代越新样品越重,矿物含钾量越低则样重越大,测中、新生代单矿物样重25~100g,全岩样500g。4)单矿物样品粒径>25mm,全岩样粒径3~1mm。5)样品纯度98%以上。6)样品野外加工时不能用酸碱处理及80℃以上温度烘烤。40Ar-39Ar(氩—氩中子活化)年龄样(Ar-Ar)该方法只需测定氩的同位素比值,分析精度高;可多阶段加热测定样品的结晶年龄及后期多次热事件的年龄;可测定硫化物的年龄。主要用于测定岩浆岩的结晶年龄及后期热事件,测定沉积岩的沉积年龄及后期热事件,测定变质作用的年龄和测定矿床中硫化物的年龄等。采样要求如下:1)测定岩浆岩的结晶年龄,要采岩浆结晶时生成的含钾矿物:辉石(2g)、角闪石(2g)、云母类(5g)、钾长石(5g)、斜长石(2g),火山熔岩全岩样需250~500g,样品要求新鲜,未受后期的交代、蚀变、风化。2)测定沉积岩的年龄,要采沉积同时生成的含钾矿物,如海绿石(5g),尽量挑选绿色粗大颗粒。3)测定变质作用的年龄,要采变质形成的新生矿物如云母类(5g)、钾长石类(5g)、石榴子石(2g)、透辉石(2g)、绿帘石(2g)等,样品要未遭受后期的再改造。4)测定矿床的成矿时代,要采与矿床同期的硫化物,如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辉钼矿等,样品重量为5g。5)样品纯度要接近100%,尽量挑选1~2mm级的样品。6)样品加工时不能用酸碱处理及高温烘烤。U-Th-Pb(铀—钍—铅法)年龄样(U-Pb)适用于中生代及其以前的样品。一组样品数据可以进行多种数学方法处理,信息量大。采样要求如下:1)在新鲜岩石中碎样、分离,挑选含铀单矿物,分离过程要严防铅污染。2)送样对象主要为晶质铀矿、锆石、独居石及磷灰石。3)每种单矿物应按物性不同、色调不同、粒度不同、晶形不同等,分别进行测定,每份样品重5g~2g,纯度>98%。Rb-Sr(铷—锶法)年龄样(Rb-Sr)适用于中生代及以前的样品。可同时获得岩石的年龄数据及物质来源信息,主要用于用一组同源、同期的中酸性岩及沉积岩的全岩样品,测定、计算岩石的生成年龄;用一组遭受同期变质的单矿物样或变质矿物样,测定、计算变质年龄等。采样要求如下:1)测定中、酸性岩的生成年龄,采同期、同源、不同岩性的标本10~30块,对于成分、结构均匀的岩石,样品重1kg左右;对于不均匀的岩石,样品重量可加大到10kg。样品要新鲜,避开外来包体及脉体。2)测定沉积岩生成年龄,采同层位的海绿石或泥质页岩标本10~30块。海绿石样重1g,纯度>90%;全岩样重1kg,尽量避免混有陆屑成分及后期风化蚀变。3)测定变质年龄,采同地点、同变质期的数种单矿物3~6个,每个单矿物样重1g,纯度>98%。4)全岩样需研磨至200目,缩分至30~50g送样,注意防止样品污染。Sm-Nd(钐—钕法)年龄样(Sm-Nd)适用于古生代以前岩石和超基性岩年龄。由于岩石中的Sm、Nd保存好,所以比其他方法要更可靠,可同时获得岩石的年龄数据及物质来源信息。主要用于测定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原岩年龄,研究岩浆岩的物质来源等。采样要求:①采同期、同源全岩标本5~10块。②样品研磨至200目,缩分至50g送样。14C(碳法)年龄样(14C)主要用于测定200~50000年间含碳物质的年龄,是获得最新年龄较好的方法。采样方法:①测定对象为沉积泥炭、动植物化石、陶瓷文物等。②样品重量约5g。热释光样(HL)测定受热受光样品,如古陶瓷、断层泥和黄土、沙丘等(测石英、长石),测年范围1000a~1Ma;采样深度为30~40cm,采样需避光进行,不透光包装。样重1000g左右。光释光样(OSL)测定河流相、洪积相、湖相、海相、冰水相、风积物、火山喷发物及断层摩擦生热烘烤的产物及考古样的最后一次曝光或受热以来所经历的年龄,测年范围2000年~50万年。采样要求基本同热释光样。裂变径迹(FT)测定对象磷灰石、锆石、硝石、云母、火山玻璃等。测年范围几百年至几百万年。采样要求:①样品要新鲜,矿物充分结晶。②测抬升速率沿不同高度系统取样,样品量足以保证选出几十个矿物颗粒,送单矿物100~500颗,送岩石2kg。氧同位素(δO)测定样品的氧同位素组成和同位素平衡温度取样。根据用途不同而不同:1)计算成岩温度常采同一世代矿物对,岩石要新鲜,矿物纯度98%以上,矿物样重2g;计算碳酸盐岩古海水温度要用腕足类及软体动物贝壳。2)判别岩石物质来源采单矿物(或全岩),岩石要新鲜,矿物纯度98%以上,粒径小于3mm。判别水的来源主要用矿物包裹体。3)测定第四纪古气候变化,采集冰块和雪装入玻璃瓶,蜡封,样品体积50~100ml。氢同位素(δD)用于计算温度,判别物质来源,结合氧同位素研究地下水成因。测定对象主要有云母、角闪石、蛇纹石、天然水,测定包裹体的矿物有石英、萤石、硫化物、碳酸盐等;样重,单矿物20~50g,水10~15ml。碳同位素(δC)测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用于计算温度,判别有机碳和无机碳、淡水和海水碳酸盐岩。采样对象主要为碳酸盐岩、含石墨变质岩及含碳地下水、气体和植物,样重5g,气体5~10ml;测定包裹体碳同位素组成的矿物主要有石英和硫化物,样重150g。铅同位素(δPb)分析铅同位素比值。主要用于研究成矿物质的来源和矿床成因,计算含铅矿物的生成年龄等。测定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钾长石,样品要新鲜,取矿物重1~2g,同一地质体应取三个以上样。采样要求如下:1)测定矿物主要是方铅矿、闪锌矿,特殊情况也可以用钾长石、黄铁矿、磁铁矿,矿物中不能有呈固溶体状态的硫化物。2)样品要新鲜,不能在风化、淋滤带及放射性强的地段取样。3)样品重1~2g,纯度>98%,不碾碎。4)由于同一地质体铅同位素组成有一定的变化范围,因此同一地质体的样品应在3个以上。硫同位素样(δS)主要用于判别成岩、成矿物质来源,计算成矿温度等。采样要求如下:1)判别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的样品,一定要采与研究对象同源的硫化物样品;作岩体与矿体硫化物对比的样品,最好采同一种矿物;作为试样的矿物不能有固溶体状态的其他硫化物存在。样品质量5g左右,粒度2~4mm,纯度>98%。挑样时避免高温烘烤,同一地质体的样品,至少应在5个以上。2)计算成矿温度的样品,要采硫化物(或硫酸盐)的矿物对,样品应经矿相学研究,证实确属同一世代的共生矿物,为保证同位素分馏达到平衡,应采集2~3对矿物来计算温度,互相验证。最常用的矿物对是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样品质量5g±,粒度2~4mm,纯度>98%,挑样时避免高温烘烤。样品不能含有其他硫化物包体或固溶体。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样(DT)主要用于矿物中微小固体包裹体成分测定,矿物环带结构的成分研究,金—银连续固溶体的成分分析,铂族矿物的成分分析,矿物中元素成分及赋存状态,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造岩矿物常量元素的快速分析等。制样要求如下:1)样品不得大于试样座的内径(一般直径为10mm)。2)样品表面应尽可能光滑平坦,尤其在做定量分析时,样品表面磨得越平越好。3)要防止样品表面的污染(甚至用手也不能摸),磨好的样品不能在空气中久置。X射线衍射粉末样(Xf)主要用于用粉末数据鉴定未知矿物;用不同温度下的衍射反映特征,鉴定黏土矿物的种属;测定造岩矿物的成分、结构状态等。采样要求:①一般样品挑几粒矿物晶体或晶体碎屑即可,黏土矿物鉴定采黏土100g±送样。②研究地质体造岩矿物的成分、结构,需要对同一地质体采集3个以上的样品,因为同一地质体的成分、结构也会有一定的变化。激光光谱分析样(Gg)激光光谱分析可以检测电子探针所不能检测的低浓度微量元素,其制样简单,分析简便快速。主要用于定性分析,包括“新、微、细、杂”矿物的鉴定,矿物中微量元素(含量万分之几)的测定等。定量分析很困难。制样要求如下:1)不需要特殊制样,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能放下的光片、薄片、重砂、手标本都可进行分析。2)只有固体样品才能进行分析(粉末样及液体样需作某些处理)。3)样品表面要磨光,切忌污染。4)样品分析区最好在1μm以上,并应在样品上圈出。古地磁样(GD)主要用于测定样品的极性,对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测定样品的磁极方位,了解古地磁极或地块的迁移;测定岩石的天然剩余磁场,计算古磁极方位,对比极性事件等。采样要求如下:1)样品应垂直于地层走向逐层采取,采样间距1~10m,侵入岩在中心相采10块左右。2)样品主要采磁性较高的岩石,如基性岩、超基性岩、红色沉积岩、黄土、黏土及花岗岩类等。3)样品要新鲜,未经后期变质、蚀变、交代、破坏。4)每块样品大于12cm×12cm×12cm,保证能在室内切成四块4cm×4cm×4cm大的立方体。5)采样前必须在样品某一平面(层面、片理面、节理面)上标明该面的倾向及倾角,误差不得超过1°。6)送样时要附采样地质图及剖面图,送样单要详细写明采样位置及经纬度。土壤样(TR)分析与矿产、农业、牧业、林业、污染、环境生态有关的元素和成分。样品采集系统采集有机层、淋积层、母质层,样品质量100~150g。常用地球化学测试方法的测试样品类型和送样要求简列见表9-6。表9-6 常用地球化学测试方法及送样要求简表续表9-6续表9-6注:1ppm=10-6。

主要用于观察研究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共生组合,研究矿物的变质、蚀变现象,确定岩石、矿物的名称,对比地层和岩石;配合其他样品的采样及分析等。岩矿标本(B)岩矿标本采集要求:①沉积岩标本:对调查区内各时代地层剖面的每一种代表性岩石,均应按层序系统采集,有沉积矿产的地段和沉积韵律发育地段应加密采集。②岩浆岩标本:按岩性、相带、脉岩和填图单位采取代表性的和过渡类型的标本。另外,对析离体、捕虏体、蚀变带、接触带、烘烤边、冷凝边、岩体中穿插的脉岩、与岩体接触的各种围岩等亦应采集标本。③变质岩标本:按变质程度系统取样,应分别对不同夹层、混合岩(分基质和脉体)系统采集鉴定标本。④矿石标本:据其类型、组分、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矿石和围岩的关系等特征进行采取,同时还应采集供做矿相学研究的光片标本。采样原则和注意事项:①所采集的样品应有充分的代表性。采集标本时要尽量采集新鲜的岩石,但可适当保留少许风化面,以便全面再现原始的野外直观特征,并做好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②以能反映实际情况和满足切制薄片及手标本观察的需要为原则,岩矿陈列标本规格一般为3cm×6cm×9cm(厚×宽×长),岩矿鉴定用者一般不应小于3cm×4cm×6cm,对于矿物晶体、化石、构造等标本则规格不限,以能反映该矿物特征为目的。③采集到的岩矿标本应立即填写标签、登记和编号,并在原始记录(记录簿)上注明采样位置和编号,对所采样品一般要用白漆在标本的左上角涂一小长方形,待干后写上编号,然后用麻纸包好,统一保管。④系统采送的鉴定样品应附剖面图或柱状图,送出的样品应留副样以便核对鉴定成果,帮助提高对标本的肉眼鉴定能力。⑤标本和标签应当一起包装,注意不使标签损坏或散失。⑥对于特殊或易磨损者要用棉花或软纸包垫。⑦任何薄片、光片在磨制前都应根据需要在标本上画线示出切片部位及范围。岩组分析定向标本(DB)岩组分析定向标本的采取,是为了在室内仍能恢复其野外产状,以便进一步观察测定在野外条件下难以获得的构造要素,如线理、劈理、擦痕及其他定向组构等,并且为岩组分析准确确定切制薄片的方位以及被测定薄片本身的产状。定向标本采取前先要对标本定向,即要求在露头上先准确标明定向符号而后进行采取。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分别采用不同的定向方法。产状要素法 野外选择如岩层层面、节理面、片理面、断层面及其他与矿物定向排列直接有关的结构面视为定向面,在其上量画出产状要素符号(其面要求不小于20cm×20cm)和定向符号,并在记录中注明,同时亦应示出顶、底面。切制定向薄片时,一般应垂直于b轴,或垂直于片理等定向结构面的走向(图9-8a)。自然方位法 若一些结构面显示不清的块状构造岩石,采样时首先在固定的基岩露头上修凿出20cm×20cm见方的平面,然后在其上量画出东西、南北方位线,同时测量附近的岩层或其他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以供参考(图9-8b)。所有上述标绘的定向线,精度误差不得超过1°,可在岩石上平行地画出2~3条方向线以保证其精度和质量要求。所有定向标本均不得进行击打修饰。岩石薄片样(b)主要用于测定造岩矿物的种类及含量,对岩石进行定名、分类;测定透明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光性等特征,研究矿物的形成环境,并为岩石对比提供信息;鉴定岩石的结构(包括粒度)、构造特点,研究岩石的成因及形成史;测定矿物包裹体,了解岩石的形成条件;鉴定岩石的后期蚀变、交代及矿化,为找矿提供资料;鉴定化石的种属、特征,研究地层的时代及古生态环境;进行岩组分析,研究岩体、岩层的构造;鉴定岩石的微裂缝及孔隙度,为找油气提供资料等。采样、制样要求如下:图9-8 定向标本取样方法示意图1)样品大小一般2cm×5cm×8cm,粗粒岩石含量测量样品要加大至10cm×10cm×5cm。2)做岩组分析及区域构造研究的样品要定向,在样品的层理、片理、线理及节理面上标注产状。3)松散样品应用棉花及小硬盒包装保护,磨片前用稀释的环氧树脂浸泡固结。4)化石薄片样应在标本上圈出化石的位置及切片的位置。5)必要时送样要附采样地质图或剖面图,写明采样位置。6)一般薄片大小为4cm×4cm,粗粒岩石含量测量要磨大薄片(5cm×5cm)。7)一般薄片厚度03mm,化石鉴定薄片厚度04mm左右,包体测温薄片厚1~7mm。用于鉴定岩性的岩石薄片样一般要求与标本样品同时采集,岩性与样品序号完全相同。当鉴定有重要新发现或要再做证实或选做其他分析项目时,可用与此薄片对应的标本代替而无须重新采集,省时省事且不会发生不同岩性和层位的乱样等情况。电子探针微区分析薄片样(DT)对矿物微区(μm级)进行元素常量分析(不能区分变价元素价态)和形貌、结构分析。采样制样要求:与岩石薄片样同步采集,或用已切余的薄片样再次切用。故采样要求同岩石薄片样。与岩石薄片样不同的是用环氧树脂粘接后不能加盖盖玻片,切磨厚度略大于普通岩石薄片(约035~04mm),载片小于28mm×50mm;也可采单矿物颗粒。粒度分析薄片样(LD)主要用物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采样要求:同岩石薄片样。野外采集样品时,最好选择在岩石粒度有较明显变化(肉眼或借助手持放大镜可观察到粒度变化)的细碎屑岩中,选择的层位有剖面上要有代表性,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区段为宜。也可以选择已鉴定的部分岩石薄片样进行粒度分析。光片样(G)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含量及矿物共生组合和生成顺序等。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光片一般2cm×3cm,厚5cm,表面抛光。矿物包裹体分析样(Kb)主要用于测温和包裹体成分分析。采样要求:1)测温:均一法,样品采集用手标本大小,制成薄片(粘片用加拿大树脂);用于爆破法的样品,需是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5~1mm。2)成分分析:测定对象主要为石英、长石、绿柱石等硅酸盐矿物或部分氧化物,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2~5mm,送样质量10~30g。大化石样(HS)主要用于研究古生物的分类、进化及古生态环境;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研究古海洋、古气候、古环境;用于陈列等。采样要求如下:1)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量采集化石整体。2)对疏松化石,应先作固结处理,然后再采集。3)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m2×1m2的格子,并对格子编号,先拍照、素描和描述,然后再按方格逐块采集、分箱包装。如果自己不能挖掘,应保护现场,报请专业单位处理。4)在采集第四系中的化石时,如发现文物或文化遗迹,不要自行挖掘,以免损坏,应当报告文物管理部门处置。5)野外应对化石作初步鉴定,确定其门类,并初步鉴定到属或种。6)化石在野外不要清理,尽量将化石周围的土、岩石一并采集,并用棉花、牛皮纸保护。7)化石应分层采集、分层编录,并将内容记录于剖面记录表或记录簿中。煤岩鉴定样品(MY)煤岩样品是为了解煤的物质成分、结构和组分含量,研究煤的成因、煤层对比标志、变质程度和工艺利用性能等。采样要求如下:1)样品应避免在断层附近及对煤质有影响的侵入体附近采集。2)煤岩样必须在新鲜露头上采取,取样方法可以垂直煤层连续拣块或刻槽取样。3)样品采集后应该立即装于备好的采样箱内,并且妥善密封包装好,注明顶底板及编号。4)采集煤岩样的同时,最好也能采集煤的化学分析样,以便相互验证。

矿物组成岩石,含有重要金属或非金属珍贵成分的岩石叫矿石。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绝对的纯净物是不存在的,所以这里的纯净物是指物质化学成分相对单一的物质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稳定外型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或喷出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所以说,矿物是组成岩石的一种主要成分,当然,还有玻璃质的岩石是不能分辨其中的矿物的,而岩石则是由多种矿物或者玻璃质组成比如,花岗岩中包含了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等矿物

矿物岩石投稿邮箱

可以建房子^_^

刊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主办: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周期: 月刊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0-6915CN: 42-1397/O3邮发代号: 38-31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创刊时间:1982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EI 工程索引(美)(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投稿邮箱:

矿物岩石学杂志投稿

我是矿物的,我们一般去中国知网上找

你说的这类发表的比较慢,因为不容易发表,所以才叫核心。

沉积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层学杂志、地球化学、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地球学报、地球与环境、地学前缘、地质科技情报、地质科学、地质论评、地质通报、地质学报、地质与勘探、第四纪研究、高校地质学报、古地理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地质、矿物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探与化探、现代地质、新疆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岩石学报、中国地质、中国科学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2厂 定额补助 四川省西昌市长安北路 机械加工、选矿设备的制造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6地质队 定额补助 成都市温江区柳城大道西段6号 地质矿产、固体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勘探、探矿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地质灾害治理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8地质队 定额补助 崇州市金带街199号 为国家建设提供地矿勘查服务

  • 索引序列
  • 矿物岩石投稿
  • 岩石矿物期刊投稿
  • 矿物岩石投稿要求
  • 矿物岩石投稿邮箱
  • 矿物岩石学杂志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