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加强党的建设参考文献

加强党的建设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加强党的建设参考文献

可以去学校图书馆的中文数据库找找 知网 万方 维普之类的

1 第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保证党的领导的正确方向。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基本理论,是党实现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理论依据。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保证党所领导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党通过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最终要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胜利。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理论问题。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有一整套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才能有效地实现党的领导。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党的周围。坚持党的领导要靠科学的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凝聚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一面旗帜。她能够把全国人民凝聚在这面旗帜下,按照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实现我们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 共产党的领导,是因为建国前党领导人民打倒了实施侵略的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无其它任何原由。现在的党已不同于60年前的党,党的领导人也换了一茬又一茬,时事变迁。党领导人民虽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也犯了不少错误,三年大饥荒,人多力量大口号,吹嘘亩产万斤粮食,十年文化大革命,官员腐败,也是党的领导体制下造成的。 历史不能假设,但我在这不得不假设一下。把所有成绩都算为党的领导业绩,是不科学的,假设60年前是国民党领导,现在社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不知道,可能比现在状况更好。罪恶的制度会扭曲人民的心灵,现在的制度虽然称不上罪恶,但也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就拿患者与医生的关系来说,现在就处于对立的状态,由于医院实施医生工资与所开药方价值挂钩的制度,本来3块钱能治好的病,现在医生开出200块钱的药,治同样的病患者比以前要付出更多,导致患者对医生对医院非常反感,不信任他。 来源:( _html ) -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_人在旅途_新浪博客 政府的考核机制也一样,官员升迁与GDP挂钩,导致虚夸数字,数字造假,地方政府卖地而不顾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诸如统计数字造假之类事件也没有追究机制,到处是假象连篇、形象工程,对上负责而对下不负责,人民怨声载道,老百姓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司法体制没有根本性的改善,冤假错案非常多,弱势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所有不合理现象都在蚕食人民的利益。政府行为没有有效的监督,导致官员侵害普通老百姓权益的事件累见不鲜。暴力拆迁,严刑拷打,司法不公正事件网站每天都能看到。现在的老百姓已不同于60年前的老百姓,现在的老百姓追求真善美的社会,追求的是自己能参与国家管理的有效机制的社会,公平公正的司法机制,而不是没有权力就任人宰割,没有金钱就受人欺负的社会,已完全不同于60年前只要谁给饭吃就跟谁干革命的情形。我们应该创立合理的制度,不能让环人当权,贼人当道,一个人的权利不因为他的地位他拥有的金钱多少而受影响,创立这样的制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无数仁人志仕的努力。 党的领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它失去民心,也就是它失去权力的时候。无论谁当权,没有有效的监督都是不行的,都会有钻空子的机会,让所有的权力置于阳光下,政府才不会做出不利于大多数老百姓的政策,官员们也就不会有以权谋私机会的可能。 3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保持生机和活力。 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人大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也是明确载入我国宪法的。近代中国以来,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势力,围绕中国由谁领导,走什么道路,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提出了种种主张。历史对此作出了明确回答:中国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实践探索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没有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不复存在;没有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就无从谈起。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清醒,立场要坚定,旗帜要鲜明,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经济要发展,政治要稳定,文化要繁荣,社会要和谐,民族要团结,老百姓要过上好日子,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是不行的。在这个问题上,小平同志讲得很明确也很透彻。他说:“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都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依法履职整个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各个方面。要通过人大工作,确保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确保党组织推荐的人选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人大工作,无论是立法工作、监督工作,还是决定重大事项,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健康发展。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文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和指南。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业、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也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执政能力就是党掌握和运用国家权力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从狭义上来说,应当是党自身素质、自身本领、自身水平提高。从广义上来说,执政能力建设,应当从党的自身内在的执政素质、执政本领、执政水平、执政意识、理念、方略等等这些党的自身主观要素的提高,提升、扩大到党的执政基础、执政方式、执政体制、执政资源、执政环境等方面的建设。胡锦涛同志指出:“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关于执政能力建设,应该从广义的角度进行科学的研究、认识和把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强执政理论研究,把握执政规律,从而提高全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第一、执政素质  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说到底是一个党的自身素质问题。一个党的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党自身的素质包括党作为认识和实践主体的整体素质,也包括党的组成成分的每个党员的个体素质。提高全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全党的自身素质。提高全党的自身素质关键在于提高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和整体素质。执政素质,可以从党员个人、领导个人的素质来考虑,还要从党的整体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来考虑。经过几十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磨炼,我们党的整体素质和个体素质是比较高的。这是全党执政素质的历史基础。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满足于以往的党的自身素质要求是不够的。这就需要不断地提高全党的执政素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这就需要开展全党的学习运动,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断提高全党的自身素质。  第二、执政理念  执政理念,是一个政党对执掌政权的宗旨、目的、任务,对实现执政任务的方针、方略、方法、手段、途径,对指导执政实践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思路的理性概括。主要应当包括执政意识、执政宗旨、执政理论、执政路线。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强化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要牢固树立四个执政意识:一是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二是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三是依法执政的法制意识。四是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树立执政意识,最终就要解决好两个问题,要解决一个责任意识问题,即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问题;还要解决一个忧患意识问题,即危机感问题。时刻要想着作为执政党,如果不解决好执政能力问题,时刻有丢掉执政地位的危险。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有这样紧迫的危机感。  其次,要使党员和领导干部牢牢记住党的执政宗旨。执政宗旨就是执政的目的、目标。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是一切为了人民,执政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的利益。执政理念的核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为了人民的利益,就要解决发展问题,首先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追求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执政的目的、任务决定了执政的价值取向。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这是共产党执政的价值目标,是执政的本质所在。全党上下一定要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牢牢记住这个最高的价值取向。  最后,一定要制定和落实正确的执政理论和路线。执政理念,还应包括执政的理论、纲领和路线。理论对不对,纲领对不对,路线对不对,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是决定一切的。我们党在理论、路线方面,在治国理念方面,是一个善于创新的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些都是保证党在现阶段执政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离开了正确的理论、纲领和路线,就无法指导正确的执政实践。  第三、执政方式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是执政能力建设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面性作用。我们党已经实现了“两个转变”,成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政党。我们党今天的执政方式,同战争年代的领导方式不同了,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方式也不同了。必须要依据新形势的需要,按照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的需要。党的执政方式是指执政党为了实现执政的目的而采取的执掌政权的形式、手段和途径的总称。执政和领导不同。执政是针对执掌国家政权而言,领导就宽泛多了。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领导方式的内涵要比执政方式宽泛。在执政活动中不能简单地搬用政治领导的手段和方法,不能把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完全看作一回事。党的执政方式决定执政功能。《决定》第一次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基本的执政方式明确下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科学执政,就是要科学界定执政党与国家公共权力的不同职能,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实行执政,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扩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参与、决定、监督,让他们真正成为主人。依法执政,就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通过完备的制度和法律体系来治理国家。  在掌握政权的条件下,我们党执政方式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依法执政。依法执政要求我们必须要处理好党同法、党同国家、党同人民意志的关系。中国共产党要把切实代表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变成法律条文进入程序,依法执政,依法治国。  第四、执政基础  党的执政基础,从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角度看,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是指工人阶级及其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党的执政基础包括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一定要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但是,工人阶级没有本阶级的私利,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工人阶级的利益,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一定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不断扩大和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最关键的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要密切保持和人民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密切联系群众,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与否的根本问题。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就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好人民内部的矛盾,真正密切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反对权力的腐败,反对党内腐败,让人民通过法律对执政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对执政党进行有效监督。这是巩固执政基础的一个重大问题。权力太大,缺少制约,人民还不能完全通过有效的法律程序制约权力,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严重问题。当然密切与群众的关系,还要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但根本的是要解决人民怎么来监督,怎么样来制约权力的问题。  党的执政基础,从自身建设角度看,还应当包括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与否,必须以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夯实党的基层组织,这是一个基础的问题,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的重要方面。  共产党要执好政、掌好权,一个基础的工作就是要把党的自身组织建设好。党在执政条件下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建立怎样的组织才能有力量?如何解决党内民主?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这是执政党自身组织建设的症结点。健全党内民主是加强党自身组织建设的关键。党内权力过于集中是党的自身组织建设的总病根。只有加强和健全党内民主,党才更有活力。党没有活力,能力也就谈不上。发展党内民主,关键是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制度化建设的本质是执政党政治活动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当前,一是进一步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的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二是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逐步建立代表提案制度,解决好代表如何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形式;三是建立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四是为政之要在用人,进一步推进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五、执政体制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党的有效的执政体制首先要有制度作保障。党的制度建设是根本。要在党内建设健全有效的制度,保证我们党长期执政、合法执政、依法执政。执好政和掌好权,必须从制度上有效地把执政体制固定下来。这是保持党长期执政、有效执政的关键。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建立、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执政制度,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制度可以具体化为体制和机制。制度决定体制,有了好的制度,就可以保证有效的体制。用什么样有效的体制来实施有效的执政,这也是一个重大问题。执政的体制关系到执政的机制,关系到能不能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关系到能不能密切和群众的关系,关系到执政的效率、效果,关系到能不能长期执政。执政体制,实际上就是怎么样执政,运用什么样形式和机制执政。党执政不能包揽一切,不能让所有的意见都集中在党的身上,不能让党成为一切社会矛盾的焦点。解决执政体制问题,就需要处理好党政关系、党企关系、党社关系,党和人大的关系、党和政协的关系、党和群众团体的关系、党和其他党派的关系、党群关系等等。概括起来就是党不能事无巨细地包揽一切,不能代替一切。这是党在执政体制、机制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和机制,就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改进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改进和完善制定和决断国家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改进和完善党对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的政治领导体制、机制和方式;改进和完善人民通过法律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制、机制和方式等等。  提高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健全执政体制和机制,改进和完善执政方式,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提高党的执政效率,巩固执政地位,保证执政安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大计;解决好党的执政理念,增加党的执政权威,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加强执政理论研究,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前提。  党的执政能力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客观的,应该由实践来评价,由人民来评价。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全党同志一定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结合起来,同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结合起来,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同反腐倡廉,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1 第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保证党的领导的正确方向。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基本理论,是党实现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理论依据。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保证党所领导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党通过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最终要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胜利。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理论问题。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有一整套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才能有效地实现党的领导。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党的周围。坚持党的领导要靠科学的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凝聚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一面旗帜。她能够把全国人民凝聚在这面旗帜下,按照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实现我们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 共产党的领导,是因为建国前党领导人民打倒了实施侵略的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无其它任何原由。现在的党已不同于60年前的党,党的领导人也换了一茬又一茬,时事变迁。党领导人民虽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也犯了不少错误,三年大饥荒,人多力量大口号,吹嘘亩产万斤粮食,十年文化大革命,官员腐败,也是党的领导体制下造成的。 历史不能假设,但我在这不得不假设一下。把所有成绩都算为党的领导业绩,是不科学的,假设60年前是国民党领导,现在社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不知道,可能比现在状况更好。罪恶的制度会扭曲人民的心灵,现在的制度虽然称不上罪恶,但也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就拿患者与医生的关系来说,现在就处于对立的状态,由于医院实施医生工资与所开药方价值挂钩的制度,本来3块钱能治好的病,现在医生开出200块钱的药,治同样的病患者比以前要付出更多,导致患者对医生对医院非常反感,不信任他。 来源:( _html ) -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_人在旅途_新浪博客 政府的考核机制也一样,官员升迁与GDP挂钩,导致虚夸数字,数字造假,地方政府卖地而不顾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诸如统计数字造假之类事件也没有追究机制,到处是假象连篇、形象工程,对上负责而对下不负责,人民怨声载道,老百姓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司法体制没有根本性的改善,冤假错案非常多,弱势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所有不合理现象都在蚕食人民的利益。政府行为没有有效的监督,导致官员侵害普通老百姓权益的事件累见不鲜。暴力拆迁,严刑拷打,司法不公正事件网站每天都能看到。现在的老百姓已不同于60年前的老百姓,现在的老百姓追求真善美的社会,追求的是自己能参与国家管理的有效机制的社会,公平公正的司法机制,而不是没有权力就任人宰割,没有金钱就受人欺负的社会,已完全不同于60年前只要谁给饭吃就跟谁干革命的情形。我们应该创立合理的制度,不能让环人当权,贼人当道,一个人的权利不因为他的地位他拥有的金钱多少而受影响,创立这样的制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无数仁人志仕的努力。 党的领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它失去民心,也就是它失去权力的时候。无论谁当权,没有有效的监督都是不行的,都会有钻空子的机会,让所有的权力置于阳光下,政府才不会做出不利于大多数老百姓的政策,官员们也就不会有以权谋私机会的可能。 3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保持生机和活力。 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人大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也是明确载入我国宪法的。近代中国以来,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势力,围绕中国由谁领导,走什么道路,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提出了种种主张。历史对此作出了明确回答:中国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实践探索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没有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不复存在;没有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就无从谈起。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清醒,立场要坚定,旗帜要鲜明,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经济要发展,政治要稳定,文化要繁荣,社会要和谐,民族要团结,老百姓要过上好日子,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是不行的。在这个问题上,小平同志讲得很明确也很透彻。他说:“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都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依法履职整个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各个方面。要通过人大工作,确保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确保党组织推荐的人选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人大工作,无论是立法工作、监督工作,还是决定重大事项,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健康发展。

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了加深对重大意义的理解,中央领导同志从四个方面说明了起草决定的考虑:一是考虑到今年是建国60周,应该对党建经验作一总结;二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继续为实现社会主义兰图奋斗;三是为巩固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继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四是面对党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对新形势下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作出重要部署。上述讲的四个方面就是起草《决定》的背景。这四个方面,可以归纳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总结60年执政党建设经验和实现社会主义兰图目标的需要;二是适应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新要求。 (一)制定这个决定是总结执政党建设经验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蓝图目标的需要 党中央之所以就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作出决定,这与我们党执政60年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实现了三个历史性转变:一是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二是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三是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这三大转变,改变了中华民族命运,使党中央深深地感到:只有毫不动摇地加强党的建设和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尤其要看到。我们党正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也面临着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总结建国60年来执政党建设的宝贵经验,探索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对未来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制定这个决定是适应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要求。 十七届四全会公报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面临一系列考验问题。党不仅面临着执政的考验,而且还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党的队伍和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坚强不坚强,不仅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另一方面,我们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都很重要,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问题。所以,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应该看到,“十一五”规划已经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各个领域都在创新,领导创新的中国共产党,自身必须创新,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创新。然而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还不能适应创新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人还没有强烈地创新意识,只满足于按照常规和传统习惯开展工作,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很不适应;二是一些人还缺乏创新勇气,口头上谈创新但不敢抓住机遇大胆创新;三是有些人虽有勇气创新却没有好的思路和办法进行创新,创来创去不见成效,丧失了信心。这些情况说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业,我们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必须狠下功夫才能成功。

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及时健全完善基层组织系统,实现党组织和党建工作的全覆盖。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大力推行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加大党务公开力度,积极引导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把党建工作重心放在党支部建设上,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努力提高党员素质,不断壮大党员队伍,逐步消灭无党员班组,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要规范党务工作机构设置,完善党务干部培养选拔制度,建立党务工作经费保障制度,稳定政工干部队伍,为加强党建工作提供支持和保证。  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力度,严格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果与单位评先评优、班子成员绩效考核和提拔任用“三挂钩”制度。要着眼源头治理,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落实。要围绕生产经营目标,进一步加强专项监督检查,强化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要加强纪检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着力抓好工团组织建设。群众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切实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原则,把工团组织工作纳入企业党建工作总体格局,认真落实自治区总工会和自治区团委等上级工团组织的有关工作部署,以“五星级职代会”“五四先进团委”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工团基层组织建设。要围绕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引导各级工团组织融入中心开展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激励和引导广大职工和团员青年立足岗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思路:可以从学习党史国史教育的优势展开,并结合自己的感悟、理解加以说明。我认为在学习党史、国史与中国梦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告诉我们这条路是如何形成的。学习党史和国史,就是实事求是地告诉我们,党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建立起新中国的,同时也告诉人们,我们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也有过错误。既要实事求是地讲出我们犯过错误,也要讲出我们为什么犯错误,并且要讲明我们又是如何纠正这些错误的。要分清哪些是主流,哪些是支流;要明白成绩是主流,错误是支流。党史和国史都有丰富的内容,是最好的教科书。同时,将学习党史与开辟未来联系在一起,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党有很多理论创造是与总结历史经验结合在一起的,而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是与开辟未来联系在一起的。再者,学习党史和国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再造功能。中国古代一直很注意历史的教化作用。在当前的形势下,党史和国史更要发挥文化再造功能,要展现何为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何为历史上名流千古的国史英雄。他们不仅包括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还包括那些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以及那些默默无闻、平凡工作在自己岗位上的奉献者。在党史和国史的撰写中,我们要为这些为中国崛起而做出努力的人们留下历史的印记。这样的书写不仅是在做历史的记载,也是在做文化的传承,我们将用丰富的历史来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正气。史学的繁荣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承载着文化功能。认真学习党史和国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新中国的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用历史去达到资政育人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文化功能,起到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这样,我们就能从文化上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加强党的建设篇论文

思路:可以从学习党史国史教育的优势展开,并结合自己的感悟、理解加以说明。我认为在学习党史、国史与中国梦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告诉我们这条路是如何形成的。学习党史和国史,就是实事求是地告诉我们,党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建立起新中国的,同时也告诉人们,我们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也有过错误。既要实事求是地讲出我们犯过错误,也要讲出我们为什么犯错误,并且要讲明我们又是如何纠正这些错误的。要分清哪些是主流,哪些是支流;要明白成绩是主流,错误是支流。党史和国史都有丰富的内容,是最好的教科书。同时,将学习党史与开辟未来联系在一起,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党有很多理论创造是与总结历史经验结合在一起的,而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是与开辟未来联系在一起的。再者,学习党史和国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再造功能。中国古代一直很注意历史的教化作用。在当前的形势下,党史和国史更要发挥文化再造功能,要展现何为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何为历史上名流千古的国史英雄。他们不仅包括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还包括那些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以及那些默默无闻、平凡工作在自己岗位上的奉献者。在党史和国史的撰写中,我们要为这些为中国崛起而做出努力的人们留下历史的印记。这样的书写不仅是在做历史的记载,也是在做文化的传承,我们将用丰富的历史来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正气。史学的繁荣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承载着文化功能。认真学习党史和国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新中国的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用历史去达到资政育人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文化功能,起到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这样,我们就能从文化上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党建设的必要性中共中央官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决定,详细科学的论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历史责任的必然性: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的必然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三、党的个别现状令人担忧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所以当前一个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基础是加强,关键是改进,要言必行,行笔果,避免走过程,要出实效,保长效,争就效。

当前,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普遍,加之农业税免征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与村支“两委”的利益联结不再紧密,农村基层组织化水平逐年下降。因此,必须着力“一盖两化”,努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化程度,不断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党的组织全覆盖。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必须要提高党组织在各领域的覆盖率。一是在龙头企业建立党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市场关联度高,具有辐射带动千家万户农户发展的重要作用,大力抓好农业龙头企业的党组织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党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在产业园区建立党组织,将同一个产业内的党员组织在一起,由党员干部领办、创办,更好地发挥党员的示范、引导、帮扶作用,使示范园区真正成为致富能手帮带的示范园、产业基地成为农民群众致富的生产田。三是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按照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服务就到哪里的思路,根据农村发展需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形成“一项产业、一个支部、一面旗帜”的党群共建发展格局。四是在行业协会建立党组织,各种农村专业协会的建立发展,起到了引导促进产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其在群众中的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为夯实实党的执政基础,探索建立党组织也迫在眉睫。总之,要使党的组织体系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扩大覆盖面,有效增强影响力和凝聚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自治组织规范化。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在农村村民、社区居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组织。一要规范化组建,在农村基层,最为常见的自治组织有村委会、村民小组、议事会、护河队、护林队等,在成立这些组织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或相关规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建议,公开进行推荐、民主进行选举,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唤醒他们“主人翁”意识,真正实现让群众自己议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事。二要规范化运行,群众自治组织组建是基础,关键是常态化、规范化的运行。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坚持既充分体现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又切实保证村级其他组织发挥功能;坚持依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建章立制;坚持把村干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坚持实用实效、便于操作,使各项制度的制定着眼实际,有章可循,操作性强的原则,做到该开的会一次不差、该知晓的一个不少、该表决的人人有份,把公平、公正、公开贯穿始终。经济组织股份化。目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必须将农民手中的资源,采取“三变”模式有效整合起来,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才能重新有效组织群众,提高基层组织化程度。一是村集体要领办实体项目,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村支“两委”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市场需求等,选准发展路子,在征得广大群众的意见后,村干部带头领办或者创办养殖场、精米加工厂、精品果园、建筑劳务公司、中介服务公司等实体项目,在闯荡市场中积累经验、掌握技术、带头示范,对广大群众进行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教育引导,树立抱团发展的信心、增强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与支持。二是科学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无论是村集体自己领办,还是招商引资合办,必须要把全体村民的利益考虑进去,坚持“以资入股、按股分红、人人有份”的原则,科学建立村级集体经济与群众全覆盖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占股有保底、入股有分红、劳动有报酬”的目标,进一步组织好、凝聚好广大党员群众,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2020加强党的建设论文

思路:可以从学习党史国史教育的优势展开,并结合自己的感悟、理解加以说明。我认为在学习党史、国史与中国梦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告诉我们这条路是如何形成的。学习党史和国史,就是实事求是地告诉我们,党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建立起新中国的,同时也告诉人们,我们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也有过错误。既要实事求是地讲出我们犯过错误,也要讲出我们为什么犯错误,并且要讲明我们又是如何纠正这些错误的。要分清哪些是主流,哪些是支流;要明白成绩是主流,错误是支流。党史和国史都有丰富的内容,是最好的教科书。同时,将学习党史与开辟未来联系在一起,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党有很多理论创造是与总结历史经验结合在一起的,而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是与开辟未来联系在一起的。再者,学习党史和国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再造功能。中国古代一直很注意历史的教化作用。在当前的形势下,党史和国史更要发挥文化再造功能,要展现何为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何为历史上名流千古的国史英雄。他们不仅包括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还包括那些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以及那些默默无闻、平凡工作在自己岗位上的奉献者。在党史和国史的撰写中,我们要为这些为中国崛起而做出努力的人们留下历史的印记。这样的书写不仅是在做历史的记载,也是在做文化的传承,我们将用丰富的历史来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正气。史学的繁荣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承载着文化功能。认真学习党史和国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新中国的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用历史去达到资政育人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文化功能,起到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这样,我们就能从文化上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了加深对重大意义的理解,中央领导同志从四个方面说明了起草决定的考虑:一是考虑到今年是建国60周,应该对党建经验作一总结;二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继续为实现社会主义兰图奋斗;三是为巩固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继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四是面对党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对新形势下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作出重要部署。上述讲的四个方面就是起草《决定》的背景。这四个方面,可以归纳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总结60年执政党建设经验和实现社会主义兰图目标的需要;二是适应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新要求。 (一)制定这个决定是总结执政党建设经验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蓝图目标的需要 党中央之所以就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作出决定,这与我们党执政60年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实现了三个历史性转变:一是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二是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三是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这三大转变,改变了中华民族命运,使党中央深深地感到:只有毫不动摇地加强党的建设和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尤其要看到。我们党正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也面临着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总结建国60年来执政党建设的宝贵经验,探索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对未来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制定这个决定是适应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要求。 十七届四全会公报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面临一系列考验问题。党不仅面临着执政的考验,而且还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党的队伍和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坚强不坚强,不仅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另一方面,我们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都很重要,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问题。所以,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应该看到,“十一五”规划已经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各个领域都在创新,领导创新的中国共产党,自身必须创新,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创新。然而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还不能适应创新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人还没有强烈地创新意识,只满足于按照常规和传统习惯开展工作,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很不适应;二是一些人还缺乏创新勇气,口头上谈创新但不敢抓住机遇大胆创新;三是有些人虽有勇气创新却没有好的思路和办法进行创新,创来创去不见成效,丧失了信心。这些情况说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业,我们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必须狠下功夫才能成功。

2022加强党的建设论文

思路:可以从学习党史国史教育的优势展开,并结合自己的感悟、理解加以说明。我认为在学习党史、国史与中国梦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告诉我们这条路是如何形成的。学习党史和国史,就是实事求是地告诉我们,党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建立起新中国的,同时也告诉人们,我们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也有过错误。既要实事求是地讲出我们犯过错误,也要讲出我们为什么犯错误,并且要讲明我们又是如何纠正这些错误的。要分清哪些是主流,哪些是支流;要明白成绩是主流,错误是支流。党史和国史都有丰富的内容,是最好的教科书。同时,将学习党史与开辟未来联系在一起,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党有很多理论创造是与总结历史经验结合在一起的,而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是与开辟未来联系在一起的。再者,学习党史和国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再造功能。中国古代一直很注意历史的教化作用。在当前的形势下,党史和国史更要发挥文化再造功能,要展现何为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何为历史上名流千古的国史英雄。他们不仅包括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还包括那些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以及那些默默无闻、平凡工作在自己岗位上的奉献者。在党史和国史的撰写中,我们要为这些为中国崛起而做出努力的人们留下历史的印记。这样的书写不仅是在做历史的记载,也是在做文化的传承,我们将用丰富的历史来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正气。史学的繁荣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承载着文化功能。认真学习党史和国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新中国的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用历史去达到资政育人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文化功能,起到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这样,我们就能从文化上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摘要:党建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搞好生产经营工作的有力保障。作为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汇集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的合力。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企业发展党建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政治优势的具体表现,也是搞好生产经营工作的有力保障。当前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国内油气需求增速持续放缓,石油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形势日益严峻。大港油田天然气公司肩负着保障能源安全、为油田公司提质增效做贡献的重要责任,任务异常艰巨。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行更加积极的探索,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努力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一、着力“三个提升”,为企业发展添动力(一)着力提升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引领能力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要以上率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要常下基层“接地气”,坚持“一线工作法”,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更加有力的措施,成为员工群众高度认可、普遍赞誉的榜样。要强化团结协作的作风,继续深化“五讲”团队建设,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领员工群众,营造公司团结和谐的良好工作氛围。要紧密围

  • 索引序列
  • 加强党的建设参考文献
  • 加强党的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加强党的建设篇论文
  • 2020加强党的建设论文
  • 2022加强党的建设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