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高能物理期刊

高能物理期刊

发布时间:

高能物理期刊

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高压物理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计算物理、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能科学技术、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光学学报。中国激光,发光学报,光子学报。声学学报,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量子电子学报,量子光学学报,物理,低温物理学报,计算物理,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大学物理,波谱学杂志,光散射学报。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物理学报  光学学报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光子学报  中国激光  物理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半导体学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强激光与粒子束   量子电子学报  物理学进展  声学学报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发光学报   核技术  大学物理  金属学报  低温物理学报  无机材料学报   高压物理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  波谱学杂志 量子光学学报   化学物理学报  计算物理 人工晶体学报  光学技术  原子核物理评论。

国外的有 Nature 和 Science

物理2区,核物理1区。Physical Review C是一本涵盖核与高能物理(Q1)相关技术/领域/类别的期刊。它由美国物理学会出版。Physical Review C的总排名是1836。根据SCImago期刊排名(SJR),该期刊排名679。SCImago Journal Rank 是一个衡量期刊科学影响力的指标。它考虑了期刊收到的引文数量以及这些引文来自的期刊的重要性。SJR 可替代期刊影响因子(或过去 2 年收到的平均引用次数)。这个期刊有一个h-index的235。该期刊的最佳四分位数是Q1。Physical Review C期刊 的ISSN为24699985, 24699993。国际标准序列号 (ISSN) 是 8 位的唯一代码。它用于识别各种形式的期刊、报纸、期刊和杂志,无论是印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Physical Review C在过去 3 年(2020 年之前) 共被16093篇文章引用。影响因子Physical Review C 的影响分数(IS) 2020为42,根据其定义在 2021 年计算。 与 2019 年相比,物理审查 C IS增加了28倍,大约百分比变化为45% ,呈上升趋势。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分数 (IS),也称为期刊影响力分数 (JIS),是衡量该期刊最近发表的文章的年平均引用次数。它基于 Scopus 数据。

高能物理论文

简单 一句话, 物理的真正涵义不在分数上 而在想法中

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因斯坦发表改变世界的五篇论文一百周年,以及他逝世50周年,联合国大会在04年6月份一致通过决议把2005年定为“世界物理年”。 谈到物理学,首先要对物理学下一个定义。物理者,万物之理也。在英文中PHYSICS一词与PHYLOSOPHY(哲学)很相近,物理学最早被称为自然哲学,是哲学专门研究自然界的分支。这个概念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一书,后来在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给了物理学的诞生时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用数学工具解决自然哲学问题,即用数学了解整个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中国古代采用“格物至知”一词来定义这门学科,即采用分析的方法研究物质获得知识,与中国古代哲学重视整体统一性而严重忽略事物细节和内部规律的做法大相径庭。 从诞生的那一天起,物理学就通过对自然界五花八门千变万化的各种现象内在本质的探索来帮助人类认识这个世界,从而能改造这个世界。既然物理学追求的是物质世界的一切运动规律,那么从广义上讲,一切自然科学都是物理学。这中说法毫不过分,自然科学本身就是人类为了认识这个世界而发展起来的方法和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的其他分支诸如化学,生命科学,宇宙学(天文),地球科学(地理)等等研究领域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或是一个知识层面,只有物理学研究的是整个自然界,大到浩瀚宇宙小到基本粒子。相比于其他学科定性概念居多研究深度有限而言,物理学深入探索整个自然界一切现象的本质规律,并尽可能地使其数学定量化,其他自然科学学科领域最基础最本质的运动规律和产生现象的原因都要靠物理学来回答,因此从广义上讲一切自然科学都是广义上的物理学。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自然科学学科可以简单地并入物理学成为他的一个分支,系统科学的出现表明,很多宏观概念还原到微观本质上的物理学规律以后是不能准确地反映这个概念的,因为在微观还原过程中层层近似并且忽略了在微观情况下可以忽略而组成宏观系统后影响较大不能忽略的那部分因素,因此还原论只是寻找本质,而本质并不代表一切。在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中很多概念都是复杂系统特有而对单个粒子意义不大的性质,诸如PH值、反应速率、生态系统等等。物理学本身也有很多这样的概念,例如温度本质上虽然是分子平均动能的体现,但在实际研究中后者显然不能替代前者。 于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理学便是狭义上的物理学。探讨中国物理学的现状,首先要知道世界物理学的现状,因为中国物理学一直落后于西方,它的现状和发展很基本上是由世界物理学现状及发展所决定的。国内将物理学列为一级学科,其下有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及原子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声学,等离子体物理,无线电物理八个二级学科。从研究目的和方法上可以把物理学分为理论物理,实验物理和应用物理三个领域。其中粒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以及原子分子物理两个二级学科主要属于实验物理方面,而后五个二级学科大多研究方向以应用为主,可划归到应用物理领域。 理论物理本身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两大部分,公众往往把这个小小的基础理论研究部分误认为是物理学本身了,这是因为从古到今成就物理学界耳熟能详的大师级人物基本都来自这个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就是一步一步深入探索寻找自然界最深层次的统一规律,它是整个物理学最前沿的最神秘也是最挑战人类智力的部分,其成果也是物理学最核心最辉煌的,这些成果包括历史上的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到二十世纪初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以及目前的量子场论和超弦,现在研究基础理论的学者们都是在做量子场论(既结合了相对论之后更深入的量子理论)及在场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超弦假说。 大三时教我热统的老师曾说搞基础理论研究一般只有两个结果:一是是零,即成为后人成功的铺路石而终生默默无闻;另一个是无穷大,既成为诸如爱因斯坦、狄拉克、费曼、温博格或威藤等等那样的大师级人物。而能成为后者的毕竟是少数幸运天才,因此不但研究理论物理的人是所有研究物理的人中很少的一部分(小于5%,在中国应该更少),搞基础理论的人在研究理论物理的人中也只是少部分,剩下的一大半做的是应用理论研究,这其中包括凝聚态理论,量子光学,原子分子理论等等,它们大多采用现成的量子理论来解释各自领域的内在物理机制,与基础理论研究最大的区别是它们停留在原子(确切地说是核外电子)的层面上采用现有的量子理论解决问题,而对更深入的粒子本质不做探讨。由于应用理论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对现有基础理论的复杂应用,于是它的研究方式不可避免地引入大量计算,甚至有人将计算物理看做物理学的又一分支。 谈完理论物理,下面说一说实验物理和应用物理。其实这两个领域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区别只是实验出的结果应用程度大小的问题。本文所说的实验物理主要是指高能物理(即粒子物理),他的实验目的不是以应用而是以验证基础理论是否正确为主,并希望通过高能实验的某些新现象来促进基础理论的发展,这个领域最重要也是最独特实验仪器便是“加速器”。建造加速器需要国家政府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而且在经济上很难得到回报,因此世界上除几个大国外其他国家都对它望而却步。由于加速器更新改进的财政困难使得国际粒子物理学研究陷入一个瓶颈,中国自然也不例外。这样客观上导致了中国研究高能物理的人与研究理论物理的人一道成为物理学界为数很少的小团体。 谈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出一个事实,那就是搞物理的人绝大多数是在研究应用物理,即研究领域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比较容易其将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的领域。在研究的过程中运用应用理论研究的成果来解决人类需要,并能反过来推动应用理论发展。 凝聚态物理是现在物理学最大的分支领域,所谓凝聚态是指物质固态和液态的统称。在地球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除了阳光和空气其余都是以凝聚态的形式存在,这足以看出研究凝聚态物理对人类的重要性。凝聚态物理最早的重大成就是半导体的发现及应用,它最后产生的社会价值想必不用我多说了,您只需看一眼身边这台电脑变见分晓。凝聚态物理最近有两个大名鼎鼎的热门方向,一个是“超导”,另一个是“纳米”,传媒上关于它们已经有很多的介绍,我就不再重复。其他领域诸如软物质,准晶体,磁学等等很可能酝酿着下一个重大的突破。可以肯定的是,作为物理学最大的分支方向,它已经逐渐发展为整个物理学的主干和中心,超过半数研究物理的人在这个领域辛勤地工作着为人类造福。 前面说过原子分子物理目前主要停留在实验物理学阶段,单个原子对人类的意义虽然没有多个原子形成的凝聚态物质重要,但既然一切物质除光以外都是由原子所构成。这个领域麻雀虽小却是五脏俱全,它与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各个分支学科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而这些交叉领域恰恰是其最重要的应用领域。研究化学反应化合物本质的量子化学实质上就是分子物理学,研究DNA大分子的分子生物学实质上也是分子物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由此可见这个学科的发展义对其他的自然科学学科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光也许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了,难怪古希伯莱人认为上帝先创造了光然后创造的万物。通常人们爱把所有物质分为狭义的由原子分子组成的“物质”,以及由光子作为载体的“能量”。毫不夸张地说物质世界一切能量传递的过程都是靠传递光子完成的(如果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场论标准模型正确的话)。例如声光电热磁,声音和热量本质上可还原为电磁相互作用,而电磁相互作用本质上就是靠电荷吸收辐射光子来完成的(QED)。因为光是一切能量的载体,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实际上指的就是光量子,即光子。光速是一切速度的极限,光子可以转化为正反粒子对,也许对光的本质的研究会直接触及物质世界最深层次的奥秘。 然而光学的发展却完全偏离探索光本性的方向,光学目前是物理学最接近应用领域的一个分支,因为它的应用性太强了,在实际应用中即可成为能量的载体也可成为信息的载体。激光的发现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半导体,它使得光学发展为仅次于凝聚态物理的物理学第二大分支,并且目前比凝聚态物理更接近实际应用。这个分支的基础部分自然还是划归于物理学,但其应用研究部分很可能会继电子之后成为一门从物理学独立出去的学科。 其它的应用方向都是物理学比较小的分支,对于声学的情况我不是很了解,所以不敢枉加评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研究领域集中在经典宏观领域,其学科特点更像是工科,声音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着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等离子体是气体在极高温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电离态,它跟原子分子物理联系的最为密切。虽然浩瀚宇宙中到处弥漫着等离子体构成的恒星,但由于在地球上很少出现所以对它的研究长期不受重视,直到受控核聚变的研究采用了激光约束等离子体的办法才使对等离子的研究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旦受控核聚变应用成功将一劳永逸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谈到核聚变就要说说核物理了,核物理的核子(质子,中子)探索部分属于前面讲过的高能物理范畴,但它的应用部分对人类的影响却是更加深远。原子弹和氢弹的发明对人类是福是祸也许只有若干个世纪以后才会有最后的答案。除了巨大的能量之外,核物理的其他一些成果例如核磁共振以及中子散射等的应用对人类贡献也是十分重要的。 欧美国家习惯上都把天文学(宇宙学)纳入物理学的范畴,二十世纪在天文学领域有重大发现的几个人都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巨大成就使得天体物理在理论上很难有新的东西出现,只有那神秘的黑洞一直激发着霍金等大师的无尽创造力。这个方向越来越像高能物理,成了一门观察实验物理学,一个深入最微观领域,一个畅游于最宏观的宇宙,他们源源不断地给基础理论物理学家提供数据,共同寻求着万物一理的统一答案。宇宙学最近由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出现激发着基础理论的大师们酝酿着一个新的突破。 以上简要介绍了现今物理学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希望能够消除读者对物理学的误解。物理专业的学生并不是出来都要像爱因斯坦一样从事世界最本质规律的探索,也不是都要像建国后老一辈物理家那样去大西北研究核武器。前面已经说过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和从事核物理研究的人只是在物理专业的人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人都从事着凝聚态物理和光学这样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做应用研究,现代物理学的主干和重心恰恰就是这些应用领域,整个世界都是如此。 国内的物理系一般把本科专业分为三个,即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光信息科学技术。光信息专业自然是光学方向;应用物理学主要研究偏向工科的微电子,声学,微波无线电等方向,剩下的物理学专业俗称大物理今后主要研究方向是凝聚态物理学,少量会研究原子分子物理学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其中每年只有很少几个人会选择理论物理或者高能物理核物理方向。 从广义上说物理学可泛指所有自然科学,从狭义上说物理学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最深入最普遍的东西,当其在某个层面知识领域发展出比较完善的理论基础以后,这个理论所发挥作用的领域便成为完全以应用为主的科学进而形成一门技术学科(工科)。例如:经典力学体系的完善产生了机械等专业;热力学的理论体系完善产生了热能等专业;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完善产生了电力、无线电、通讯工程等学科;半导体能带理论的完善产生了电子科学技术专业。那么从物理学中诞生出来下一个这样的学科将会是什么?毫无疑问将是光学,从光学理论基础来看,几何光学加上麦克斯韦方程组连同非线性光学的理论虽然远不足以解释光的本性,但对应用来说基本已足够,目前国家已经把光学工程列为一级学科正好说明了这个趋势。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凝聚态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趋于完善之时,它很可能也会独立成为一门应用技术学科,那么留给物理学的的仅剩下原子尺度及以下领域的探索了,研究物理学的人也许会变少,但这并不代表物理学会枯萎。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之母,它的成果早已遍地开花深入到每一门学科的领域,并且一次次诞生新的学科来实现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如果看我帖子的人中,有今后有志于进入大学物理专业学习的高中生的话,我的奉劝是学物理是一个比想像中困难得多的过程,除了专业上四大力学等高深理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理解外,在生活中真正想融入这个专业也要耐的住寂寞。一般国内高校较知名的物理系除了个别师范院校外,大多男女生比例高打7:1到8:1。当然我希望更多的优秀高中毕业生投入到这个专业中来,因为前面已经说过,学物理的人只有极少数在搞高深的基础理论和恐怖的高能实验,大多数人在研究凝聚态和光学等倾向于应用的方向,如今交叉学科领域成果层出不穷,很多地方都是无人开采的金矿。而具备雄厚物理理论基础并从事应用方向研究的人在这些领域最容易做出成果,成就自己的事业。顺便提一句,研究物理只会让你的理性思维变得更强,并不会对你感性的一面构成明显伤害,由于国内多年片面的宣传使得物理学家们有了一种被神化同时又被妖魔化的感觉。其实物理学家也是人,有着正常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有着正常人的一切人性特点,他们是最正常不过的人,只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使他们走上了探索大自然奥秘来改善人类生活的道路。杨振宁82岁高龄同样可以娶28岁的妻子新闻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对于高中正在进行中学物理学习的学生,我想告诉你们一个事实,那就是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基本上完全是两回事,中学物理学的好坏可能对你在大学普通物理(理工科任何专业都要学的物理基础课)力学部分的课程稍微有一点影响,但对于物理学专业来讲,中学物理的内容可以近似为零忽略不计。如果某位同学因为看了“第一推动丛书”等优秀的科普读物,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从而喜欢上探索自然奥秘的基础理论物理的话,如果你仍然对它有或一样的激情,那么我奉劝你选择物理专业。即使因为4年的专业学习觉得大自然远远比你想像的神秘从而放弃基础理论转向应用研究方向的话(绝大多数物理专业学生最终会这样),你毕竟对自然界的规律和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了比别人更深的理解。可是现实中往往是一些没有或很少有物理专业背景的人却对探索自然奥秘有着火一样的热情,这样的结果导致这些人成了物理学的民科(民间科学家),使得各个论坛科学版上类似于“驳倒相对论,我超越爱因斯坦了……我发现了惊世定律……”等等等等民科的垃圾文章层出不穷。当然我不是反对民科,他们也许可能在一些应用技术方面能有少许的创新和贡献,这些人都是在表面上认识了几个理论物理的词汇却根本不明白它的含义,然后通过整天的胡思乱想用他们编造出了毫无用处离物理学研究十万八千里的一堆“原理”、“定律”甚至还有出版社为之出书,这些人不但浪费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是在浪费读者的饿时间,从这上面来看中国的科普工作还任重道远,而物理专业的人才对自然的认识比其它专业要深刻得多使他们更能胜任这一角色。

国内的核心期刊::03539 半导体学报 03540 波谱学杂志 03541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报 03542 大学物理 03543 低温物理学报 03544 低温与超导 03545 发光学报 03546 非线性动力学报 03547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03548 高压物理学报 03549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03550 光散射学报 03551 光学学报 03552 光子学报 03553 核技术 03554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03555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03556 计算物理 03557 金属学报 03558 量子电子学报 03559 量子光学 03560 强激光与粒子束 30561 人工晶体学报 03562 声学学报 03563 无机材料学报 93564 物理 03565 物理实验 03566 物理学报 03567 物理学进展 03568 原子核物理评论 03569 原子能科学技术 03570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03671 真空 03572 中国激光 0357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 报 03574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科技快报)如果档次还高,可以发一些SCI!需要的话我告诉你!

空间就是能量,能量就是物质,物质就是时间没有什么都没有的空间,宇宙空间无穷大,宇宙能量无穷层,宇宙就一切,光速不是宇宙速度的上限,只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到那种能量层次而已,但它确实存在,就在我们身边!还有,宇宙并不是由一个奇点爆开来的,而是由无穷层次的能量扭曲(假定的曲线玄)而成的,这些能量会相互作用形成一种规则之力,宇宙万物都遵行这个规则之力运行的!不同层次能量(或以“物质”的形态表现在我们眼前)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当然能量层次是可以越迁的!我们可以凝聚我们可以直接或间接利用的能量(比如光能),假如我们无限制地凝聚光能,凝聚凝聚再凝聚,那么越迁能量层次终有时,当光能凝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引爆深层次的能量形态越迁过来(总会有更加巨大的能量越迁到我们可以直接或间接可以利用的能量层次),这就是可以从所谓的“真空”中获取能量的能源机器啦!

高能物理杂志

霍金相信,与这些生命进行接触对人类来说结果将是灾难性的。他认为,外星人可能会袭击地球掠夺地球上的资源,然后扬长而去,他说:“我们看看自己就知道智能生命是如何发展到无法自给自足 的地步了。我设想他们应该是坐着大型飞船来到我们星球,不过由于长途旅行,他们已经耗尽了起飞时所带的资源。他们可能已经成为流浪者,伺机征服并殖民他们 能够抵达的任何星球。”他的结论是设法与外星人接触“有点冒险”。他说:“如果外星人来拜访我们,我认为那么其结果就和当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差不多,美洲的土著居民深受其害。”拓展资料:霍金语录: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宇宙有开端吗?如果有的话在此之前发生过什么?宇宙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活着就有希望。时间有没有尽头。科学家和娼妓都是做他们喜欢的事赚钱。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女记者提出一个苛刻的问题。但霍金还是以恬静的微笑这样回答。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虽然我行动不便,说话需要机器的帮助,但是我的思想是自由的。我们一世为人被教导很多常识,但常识往往只是偏见的代名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霍金

霍金认为,鉴于外星人可能将地球资源洗劫一空然后扬长而去,人类主动寻求与他们接触“有些太冒险”。“如果外星人拜访我们,我认为结果可能与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当年踏足美洲大陆类似。那对当地印第安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斯蒂芬·霍金在美国探索频道2010年4月25日播出的纪录片《跟随斯蒂芬·霍金进入宇宙》中说,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人类不应主动寻找他们,应尽一切努力避免与他们接触,从而避免黑暗森林打击!拓展资料: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1963年,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霍金在2010年8月接受美国知识分子视频共享网站BigThink访谈时,再曝惊人言论,称地球200年内会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霍金表示,人类如果想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移民火星或其他的星球,而地球迟早会灭亡。霍金说:“人类已经步入越来越危险的时期,我们已经历了多次事关生死的事件。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正在一点点掠夺地球资源,人类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不能将赌注放在一个星球上。”英国当地时间2018年3月14日凌晨3时46分,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2018年3月31日,史蒂芬·霍金的葬礼在剑桥大学的教堂举行,霍金的骨灰将被安葬在另一位传奇科学家牛顿的墓旁。参考资料:斯蒂芬·威廉·霍金——百度百科

斯蒂芬霍金 (1942-) 斯蒂芬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 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60岁,出 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 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 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 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 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 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 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 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 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 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 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 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 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 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 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 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 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 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 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 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 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 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 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 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时空,解 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 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 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 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 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 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 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 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 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 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 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 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 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 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 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 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 宙的观念。本书一出版 即在全世界 引起巨大反响。《时间简史》对我 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 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 书。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 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 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 探讨之作。 《时间简史续编》 作为宇宙学 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 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 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 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 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 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 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 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 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 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 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 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 泉。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 宇宙及其他》,是由霍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 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 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 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 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 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 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 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 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 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 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 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 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成。

霍金在生前曾经说过,人类千万不要试图去寻找外星人。因为如果寻找到外星人很有可能招来横祸,被外星人消灭。言外之意就是,外星人的军事科技比地球人高出很多。找到他们后很有可能会给地球引来麻烦。所以尽量等我们发现强大再去寻找外星生物。那么如果人类真的遇到外星人的话,能不能打过外星人?答案想必大家心中都有数。以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根本没有办法和外星人较量。为什么会这么说呢?首先我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并没有发现外星生物。也就是说如果人类真的遇到外星人,很有可能是来自遥远的星球。这个星球是人类根本没有办法到达的。那么一旦开战就是在我们的家园战斗,不管胜利与否,损伤的都是地球。霍金劝阻不要寻找外星人其次,既然外星人能到达地球,我们到不了人家的居住星球,充分说明人类科技远没有外星人强大,所以军事技术也肯定不在一个等级。最后,外星人来的目的可能有两个,第一是掠夺资源,第二是建立友好关系。前者的话,我们肯定会面临一场被侵略的战争,而且对方是有备而来。即便是后者,当外星人来到地球后,发现地球人的文明程度远不如他们,同样很有可能因为语言不通等不可控因素引发战争。外星人科技明显比地球人先进所以地球人与外星人开战胜算不大,这也就是霍金为什么说不要试图寻找外星人,等我们发展到更强的时候再去寻找外星生命的理由。拓展资料: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ALS患者,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瘫痪,不能发音。霍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霍金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被世人誉为“宇宙之王”。2017年4月,霍金接访采访表示,他比以前更加坚定地认为人类应该在2117年之前离开地球。2018年3月14日,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他的骨灰被安放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内,与牛顿和达尔文为邻。

高能物理学报

还有中国物理

物理化学好像也是的,其它的没有了~!都是英文的

这个问题太笼统了,如果是泛指的,应该是被国际著名的检索系统如Web of Science、EI等收录的期刊吧。各类很多的

高能物理论文库

你参考一下:  宇宙物体几乎没有孤立存在,总是跟周围物体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并一起作整体运动。如地球表面物体处于四周能量交换平衡状态,并跟着地球运动。地球表面物体间通常可以处于交换平衡静止状态,要使某一物体移动,就需要对其施力(即交换能量)或能量变换转化。要使地面物体产生相对地面平动,施以作用力或内能等转化为机械能或平动能,速度逐渐增大或作加速运动。当所施作用力与摩擦力平衡或所消耗内能足以抵消摩擦能量,而保持直线匀速平动。实际上地面物体机械转动也是如此,外加力矩或消耗内能等转化为转动机械运动能量,所加的外力矩或内能等足够抵消内能等消耗,就能维持转动。一旦作用力解除或停止提供内能等,就会逐渐停下来,并处于相对静止平衡状态。  一、机械交换作用  首先、牛顿力学第三定律的作用与反作用实际上是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间能量交换,是受力物体得到动能,并以其它能量交换给施物体的表达式。这正是作用与反作用量值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本质所在。其次、如果受力物体得到动能,其动能改变量对位移量之比定义为牛顿力。那么  F=dE/dl=dmυ²/dl=dmυ/dt=dp/dt  p=mυ为动量。这是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还可以扩大为动能改变量对角移比值定义为力矩。  M=dE/dθ=dmυ²/dθ=dmr²ω²/dθ=dJω/dt=dN/dt  N=Jω为角动量¸J=mr²为转动惯量,广义的转动惯量为J=kmr²。第三、当F等于零时,速度等于零或常数,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的惯性运动,为牛顿第一定律。M等零时,角速度等零或常数,即静止或匀角速度或r²ω为常数的螺旋运动。这里关键问题是能量交换必需有一方得到动能,如果双方交换能量而没有任何一方获得动能又如何呢,它只是不产生机械运动的相互作用或机械平衡状态。  机械平动或转动时如果能略去摩擦,那么其启动之后就能维持原有运动状态,即所谓惯性运动。如果在对称物体转动轴的一点上施一作用力矩,该转动物体就会产生进动和章动。如回旋仪或陀螺在地面转动时,其重力可分解为轴上和垂直轴两个分量,自旋速度与垂直轴分量同向侧叠加具有弥漫趋势,反向侧叠加具有浓缩趋势,使同向侧趋向反向侧而产生进动。进动速度又与陀螺自旋存在正反向,使正向侧趋向反向侧的章动。但章动向反向侧同时重力垂直轴分量减少,进动和章动相应减少,等零时,重力要恢复原状,继续引起进动和章动,直到这些运动能量全部消耗于摩擦能量上。可见自转、进动、章动是转动趋势或作用的不同方式。  运动的自旋体的核心速度与其自旋两侧速度叠加必存在同向侧和反向侧,同向侧弥漫趋势必趋向反向侧浓缩趋势,使运动自旋体沿圆周或圈线或弦运动,甚至环运动。这就是圈体或弦存在的根据,也是三旋运动存在的根源。牛顿力学实际上是宏观机械力学,实际上是对宏观物体或机械作“功”,即主要考察能量交换中可产生动能差或受力物体方面运动的一门科学。力可以用动能差或“功”对物体位移比值来定义的。力矩可以用动能差或“功”对角移的比值来定义的。功率即作功效率是动能差或“功”对时间的比值来定义的。机械通常由重力、弹性力、热膨胀力等作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动能值。它受引力趋势和外力作用原理支配。  能量交换方式不同所形成物体运动方式也不同,最基本的有原子核重粒子间强交换作用,轻粒子间弱交换作用,轻重粒子间电磁交换作用。原子、分子间交换电磁作用(甚至粒子存在小粒子交换作用,它是实物不同物态、化学、生命产生的根本),粒子和实物间交换作用,实物间交换作用,天体和实物间重力作用,天体间万有引力作用等不同级别交换。牛顿力学研究最多的是实物体间与实物天体间交换作用,并引起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这类实物体之间作用主要是重力作用、摩擦作用、弹性(推、拉、压、举、碰撞等)作用,可以用牛顿力学描述。宏观物体或机械是由大量不规则运动的粒子组成的,通常情况处于交换平衡的相对静止状态,只有外加作用力下才发生平动或外加力矩下转动。一旦处于直线平动或转动运动状态,若能全部解除所有作用力,那么就能保持其直线平动或转动运动,即所谓惯性,如牛顿力学描述。  作用力只是能量交换的两方面中可以产生动能改变量的一个方面。对于没有产生动能改变量的交换,不在牛顿力学范围里讨论。  实物体内分子粒子间交换作用形式不同则构成不同的物态,气态的粒子实际上是独立的不规则运动,但通常只受地面重力作用或容器作用而受到运动范围限制,它跟容器壁交换作用可以对其作功。液体 内分子或粒子通过(电磁)场质交换而联系成体的。固体内分子或粒子通过更小壳粒或粒子交换联结成体的。固体或液体可通过加热或其它办法气化,并产生体积膨胀,推动物体运动。分子粒子和实物体交换作用,尤其固体或液体加热气化的体积膨胀(包括蒸汽机、内燃机、喷气机等)引起对物体作用或作功,构成机械动力,可以用热力学能量转化(变换)和趋势描述。  二、场质趋势作用  实物体是以涡旋运动成形为基础的,周围存在引力场质、磁场质、电场质等。若实物体两侧场质重叠而出现不平衡或不对称时,就会在场质趋匀平衡趋势中促使或推动实物体移动,即场质趋势的作用。如两涡旋体浓缩质量场质相邻一侧反向重叠具有浓缩状态,而外侧同向重叠具有弥漫状态,弥漫状态侧有向浓缩状态侧趋势,促使涡旋体向邻侧移动靠近,即相吸。实物体不同侧周围电场质或磁场质重叠出现不平衡,也同样在平衡趋势中推动实物体移动,是另两类场质趋势作用。  电是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等)破裂时产生的交换不平衡或加速场质状态的现象,带电体运动可产生磁环或涡旋环场质状态的现象,这些带电磁物体周围或两侧场质叠加出现不平衡,就会推动此物体运动,即电磁能转化为机械运动。反之机械交换作用于某些电磁体也会产生电流或电磁场质。电磁应用于电力和电讯两大方面,电讯方面主要是通过导线或电磁波来传递信息,如声音、文字、图象、数码等的弱电设备,主要是高频信息的传递,将音频重叠在高频信号上实现信息传递。电力方面主要通过机械能量转化变换为电磁能,因为机械运动难以产生高频,只能利用低频高能在导线上传输,低频可以减少辐射,高压可以减少电流在导线上热消耗。因此电力主要任务是能量传输和能量转化变换,实现对机械作功或远距离的能量或功的传输。  对于自旋与部分平动周期性变换运动的光量子来说,其总能由周期变换能和直线平动能组成的,并各占一半。如果光量子在运动途径上遇到介质表面作用时状态将是如何?量子只有周期性变换运动和平动运动,没有固定自旋,因此只能直线平动运动。量子束入射光滑介面(光密介质),在入射的前半周内(相当于在地面的陀螺)若外侧与速度同向则倾向于平行介面,停留到完全平行时才反射,从而实现反射光的相位和方位调整。同时光滑介面对光量子只有垂直向上作用(与入射相反),而水平方向一样,因此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的后半周若外侧与中心速度反向则倾向于垂直介面,并停留到收缩成点状折射到介质中,也起到相位和方位调整作用。同时使量子先入射部分受到介面交换作用产生偏向介面垂线角度,使折射角度小于入射角度。量子多了一项与介质的交换能,量子在介质中速度变慢。可见周期性变换粒子与宏观物体介面碰撞时,能量交换而维持量子总能量不变性,停留在介面交换时间与动能改变量乘积成常数,起了相位和方位调整作用。  《广义力》一文指出,一般作用力是能量交换作用,且可产生动能改变量或对外作功方面。但交换方式多种多样,包含众多的不引起动能改变量的交换,如原子核重粒子间强交换作用,轻粒子间弱交换作用,重粒子与轻粒子间电磁交换。原子核破裂产生不稳定粒子,在平衡对称趋势中衰变(甚至多次衰变)成较稳定粒子或被原子所吸收。万有引力、重力、电力、磁力等是平衡趋势作用,分子间场质交换作用、原子核与壳粒间电磁作用、重粒子间强作用、轻子间弱作用等是交换作用,属于趋向平衡稳定状态的主动力作用。前面所述摩擦作用力、弹性作用力(推、拉、压、举、碰撞)、热膨胀作用力等属于破坏平衡稳定状态的被动力。但不管怎么样,它们都要用能量变换、交换、递传来描述。  各种同场质重叠所产生的平衡趋势作用,如引力、磁性、电性、电磁性、强作用、弱作用等。实际上天体、原子、原子核的涡旋浓缩趋势是建交在前者基础上进步浓缩,因此后者质量密度要比前者高得多。浓缩使同类的邻近时,外侧同向重叠趋向邻侧反向重叠的相当于吸引力作用,如万有引力、电磁作用、强作用(附带弱作用)为不同层次、级别的浓缩重叠作用。对于运动涡旋体间浓缩趋势跟其相对运动状态密切相关的,运动方向与趋势垂直时,而处于螺线式运动,只有速度足够大到一定程度,才能维持圆周运动。平衡趋势使其又处于交换状态,甚至交换平衡状态,可见交换是建立在涡旋浓缩重叠作用基础上平衡趋势中形成的。涡旋体运动必存在自旋速度与中心速度的正反向,使其沿着圆周或环或弦或圈态等曲线运动。如果涡旋体曲线运动刚好是其与核心体浓缩重叠趋势等零,即交换平衡状态时,则处于允许的稳定轨道上运动,并构成稳定的元素原子运动结构状态,即受交换同步及整数倍原理支配。  三、微观粒子作用  广义力的交换同步及整数倍原理应当以相互作用的能量变换或交换来描述更为合 理,而交换涉及交换频率、强度、成分、速度和平衡程度等到情况。如果交换只是能量子,而且不只是电磁量子交换,是更广泛意义的能量子,如介子是强作用交换的能量子。那么弱作用的应该是比电磁量子更弱小的能量子,如中微子或微子之类粒子交换。但由于至今尚未有观察中性粒子有效工具,目前很难证实。不过从粒子涡旋形成的,通常具有磁性观念出发,相信不久将来定会找到磁感应材料或磁敏材料来观察中性粒子行迹。这类设备发明将跟现代加速器相比美。但不管怎么样,交换能量子描述广义力可能是较佳方案。  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不同完全在于其运动周期性变换和周期性交换作用,不是牛顿力学的宏观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宏观物体是大量不规则粒子运动的重叠,根本体现不了周期性运动状态。交换本身虽然存在交换频率、相位、方位、强度、纯度(单纯程度)等问题,而宏观交换是由大量粒子间交换组成的,其频率、相位、方位、强度各式各样的复杂结合,根本体现不出周期性交换频率、相位、方位、波动强度的特性。如《质能再论》一文所指出的交换能是总能减去平动能与周期变换能来描述更为妥当  ΔE=Δhν=mc²-hν/2-mυ²/2=mc²(1-υ²/c²)  质量愈大或速度愈小,交换能或交换频率愈大愈杂,宏观物体失去周期变换与交换属性。  微观粒子情况则完全不同,除了平动和自旋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换运动和周期性交换作用。但又不同于量子只有平动和周期性变换运动,它比量子至少又多了自旋运动和交换作用,而且不同类型的粒子具有不同方式的运动与交换。ΔE包含能量差或交换频率差或质量乘以速度平方差,那么粒子愈轻,即质量愈小,交换强度愈弱,正如强(交换)作用、电磁(交换)作用、弱(交换)作用间的关系。强作用产生于重粒子之间交换,质量大交换作用强。弱作用产生于轻粒子之间交换,质量小交换作用弱。电磁作用产生于重轻粒子之间交换作用,质量介于两者之间。这样可将三种作用。甚至万有引力等统一于以浓缩为主的交换观念之中,强作用强度设为1,电磁作用则为1/137,弱作用则为10&sup-14。  形成上述强、弱、电磁三类作用统一表达式。强度比值是由强作用公式2πf²/hc≈1和弱作用公式2πg²/hc,以及电磁作用公式μce²/2h=1/137等计算得到的,f、g‘荷’实际上是强、弱交换场质总量,称为强、弱交换荷,相当于电荷是电场质总量类似,可以用交换场散度描述。电磁交换是重轻粒子间的交换,又与电场与磁场联系起来的公式,比较特殊,但仍跟电荷平方有关,即强、弱场质交换描述参量。如果改写成相应关系式,则  2πě²/hc=μce²/2h  ě²=μc²e²/4π  其中ě可以看成电磁交换荷或称电磁交换荷。“荷”为交换总量,其交换强度总量除以球面积,即单位面积交换量来表示。

能进中科院的都是IQ特别高的,我当年也考中科院高分子材料研究生滑档下来的,题目大多是超纲题。工作生活前期基本在实验室,后期有成果之后召开发表,刊登在世界著名的科学期刊上,去全国各地高校做演讲,一是获取学术地位,二是赚点生活费。搞科研很辛苦的,特别是前期,有成果就不一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线—————————————————两年过去了,我现在在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高能所的情况我不大了解,中科院的国家经费都不低就对了,现在每个月(硕士)3000-4000左右,不用学费(返还),专心科研。据我所知国内高校几乎没有几个比中科院给的多。生活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前期就混个二作共同一作啥的,后面有成果了就写论文,半年左右一片,科研狗枯燥乏味,论文都是相互引用,水文章从讲师评职称到教授,所以说为什么中国高校中流传一句话: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硕博,三流的教授,有那么点意思在里面,不过并不能以偏概全,至少我现在的导师是硕果累累(核聚变等离子体约束行为方向)。

选High Energy Physics - Experiment(高能物理实验),High Energy Physics - Phenomenology(高能物理唯象),属于粒子物理方向。选Nuclear Experiment(核唯象),Nuclear Theory(核理论),属于核物理方向。是康内尔大学建立的一个数据库,里面大多都是已经正式发表的论文或已经投稿待发表的论文的预览本,基本比较靠谱(你搜Hawking或Witten也是往上面挂的)也很新。当然也有出现比较低级错误的,这个就要自己判断了,毕竟不是PRL。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不好说,不知道说客套话还是说真话合适。说点客观真实的,高能所的科研成果比较差(没什么创新性强的顶级成果,灌水的不少)。一方面与高能物理的衰落有关,一方面个人的敬业精神也不太足…(我知道有个副研究员整天在家,只有开组会才来所里,来了也是玩手机,他的科研成果是6年1篇prd一作,再加几篇蹭署名的文章)。

  • 索引序列
  • 高能物理期刊
  • 高能物理论文
  • 高能物理杂志
  • 高能物理学报
  • 高能物理论文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