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供应链物流管理论文3000字

供应链物流管理论文3000字

发布时间:

供应链物流管理论文3000字

物流专业职业规划分析:物流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第三利润源泉”,也是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具有广泛行业渗透力的新兴产业。我国加入WTO后,物流产业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有关预测显示,今年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将在2400亿元,比2008年增长26%。美国美智管理咨询公司调查指出:按目前普遍接受的看法,我国年物流支出约为当年GDP的20%左右,是发达国家的2-3倍,约2000多亿美元。这意味着通过科学化的物流管理完全可以把物流费用的支出降低到世界平均12%的水平,这将产生约6600亿元的物流运作效益。这就意味着 WTO使中国的大门逐步打开,跨国快递巨头们在中国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剧增,而在物流行业的需求上,最缺乏的是中高级物流策划管理与营销人才,最好是既懂营销管理又懂得策划,还懂得如何运用现代技术去改善提升原有操作模式的。显然,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显然在工作经验上难以适应这些岗位。不过,经验总是要积累才能有的,我们可以通过在操作岗位以及低级别管理岗位上的锻炼来达到那个水平。职业通路:操作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才四、物流的发展趋势: 提升物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很多物流企业都在积极引进和采用信息管理平台,对物流信息管理师的需求也相应增加。鉴于物流培训多是从知识普及方面出发从而帮助学员进入物流行业,而物流信息管理师是从解决实际物流管理问题出发,提高学员解决现代物流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前景更为广阔。 在目前的物流人才市场,这种既懂物流业务操作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人才非常少,物流信息管理人才将成为物流行业内紧俏人才,无论是业务操作人员还是一般管理人员或高层管理者,都必须掌握物流信息技术这一项物流核心技能。物流信息管理师将在物流行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物流作为市场的基础,在今后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会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要也会很大。因此我做一名物流管理员,今后的职业发展空间必定非常广阔。五、我对未来几十年大体的规划如下: 1、20-25,增长知识阶段—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条件优势,认真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的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为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努力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特别是商务英语,争取过英语四级考试。并参加物流师资格认证证书的考试,争取一次通过,并不断研究物流方面的知识。然后在大三的实习的时候熟悉工作环境,积累人际关系,主要做好职业生涯的基础工作,加强沟通,虚心求教。 2、25-35,熟悉适应阶段—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岗位,开始照顾父母。 3、35-50,稳定发展阶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贡献自己的力量,结合自己多年所学为工作和家庭努力。。 4、50以上,安享晚年阶段—此时,回顾自己的一生将不再有遗憾。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言行感染下一代。六、我对未来十年的细致人生职业规划: 1、2012-2015:在这个阶段,我决定在物流基础岗位上实习、工作,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在工作期间,利用闲暇时间继续深化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提搞专业水平,继续深造自己,争取知识和能力一起增长。 2、2015-2018:到了高潮期,应该在原来企业做一名中层管理员,用特有的和合理的方式管理自己的部下,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利用自己的工作条件扩大交往面,不但要重视与部下交际,更要重视和每个人的交往。 3、2018-2022:最后,利用自己曾经的所学争取到一家外资物流公司工作,学习跨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争取当上一名外资企业中级物流经理,并努力发挥自己所长,在外企施展自己的才华。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论文3000字

供应链管理既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纵观我国近几年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状况可以看出,针对供应链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广泛运用众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方法、手段以及供应链管理支持技术和局部优化技术等偏多,系统研究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基础管理理论却偏少。笔者认为,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应该拓展,至少应该包含如下几层涵义: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横向思维的管理理论;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横向集成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新的边缘性管理学科。 供应链管理中蕴含着有别于传统管理的丰富的管理思想,有着深刻的哲理,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而且,管理方法、手段、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应该基于正确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应该以供应链管理原理为指导。鉴于此,本文对供应链管理思想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供应链管理的八大管理原理。 二、供应链管理的八大管理原理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揭示的是新经济形势下的一种新思维。该原理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仅靠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自己有限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对企业所提出的要求。企业必须放弃传统的基于纵向思维的管理模式,朝着新型的基于横向思维的管理模式转变。企业必须横向集成外部相关企业的资源,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去参与市场竞争,以实现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同时给予顾客更多选择的目的。 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纵向思维对应的是“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是纵向扩展;横向思维对应的是“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是横向联盟。该原理强调的是优势资源的横向集成,即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均以其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资源来参与供应链的资源集成,在供应链中以其优势业务的完成来参与供应链的整体运作。 该原理是供应链系统管理最基本的原理之一,表明了人们在思维方式上所发生的重大转变。 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的系统特征首先体现在其整体功能上,这一整体功能是组成供应链的任一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特定功能,是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功能集成,而不是简单叠加。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功能集中表现在供应链的综合竞争能力上,这种综合竞争能力是任何一个单独的供应链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其次,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目的性上。供应链系统有着明确的目的,这就是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来赢得市场。这一目的也是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共同目的。第三,体现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密切关系上,这种关系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系统目的的实现,受益的不只是一家企业,而是一个企业群体。因此,各成员企业均具有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系统观念。第四,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上。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面对的是一个迅速变化的买方市场,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不断地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体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新型供应链(有别于传统的局部供应链) 以及供应链管理就是为了适应这一新的竞争环境而产生的。第五,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层次性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分别都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供应链系统的组成部分;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从系统层次性的角度来理解,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而言,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针对更大系统(企业群) 的管理模式。 多赢互惠原理 多赢互惠原理认为,供应链是相关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组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其密切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是通过一种协商机制,来谋求一种多赢互惠的目标。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将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强调核心企业通过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强强联合的方式,使每个企业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达到多赢互惠的效果。 供应链管理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多赢互惠的思想。例如, 供应链中的“需求放大效应”使得上游企业所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存在很大的偏差,上游企业不得不维持比下游企业更高的库存水平。需求放大效应是需求信息扭曲的结果,供应链企业之间的高库存现象会给供应链的系统运作带来许多问题,不符合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的原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MI) ,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其结果是降低了供应链整体的库存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实现了供应链合作企业间的多赢互惠。再如,在供应链相邻节点企业之间,传统的供需关系是以价格驱动的竞争关系,而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则是一种合作性的双赢关系。 合作共享原理 合作共享原理具有两层涵义, 一是合作, 二是共享。合作原理认为,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因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与此同时,企业必须与全球范围内的在某一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将本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来完成,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供应链系统整体的竞争能力。共享原理认为,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意味着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共享、资源的共享、市场机会的共享、信息的共享、先进技术的共享以及风险的共担。 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准确可靠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在复杂、重复工作中的人为错误,因而减少了由于失误而导致的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共享信息的增加对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可以做到共享信息,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消除了需求信息的扭曲放大效应。 需求驱动原理 需求驱动原理认为,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 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链的运作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商品采购订单是在用户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的,然后商品采购订单驱动产品制造订单, 产品制造订单又驱动原材料( 零部件) 采购订单,原材料(零部件) 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种逐级驱动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基于需求驱动原理的供应链运作模式是一种逆向拉动运作模式,与传统的推动式运作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推动式运作模式以制造商为中心,驱动力来源于制造商,而拉动式运作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驱动力来源于最终用户。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市场环境,有着不同的运作效果。不同的运作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经营理念,由推动式运作模式向拉动式运作模式的转变,反映的是企业所处环境的巨变和管理者思想认识上的重大转变,反映的是经营理念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的转变。 快速响应原理 快速响应原理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经济活动的节奏也越来越快,用户在时间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户不但要求企业要按时交货,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因此,企业必须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必须要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快速组织产品生产的能力,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里,一切都要求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仅靠一个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供应链具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通过各节点企业业务流程的快速组合,加快了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供应链管理强调准时,即准时采购、准时生产、准时配送,强调供应商的选择应少而精,强调信息技术应用等等,均体现了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思想。 同步运作原理 同步运作原理认为,供应链是由不同企业组成的功能网络,其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存在着多种类型,供应链系统运行业绩的好坏取决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和谐,只有和谐而协调的关系才能发挥最佳的效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各方面良好的协调。 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要求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通过同步化的生产计划来解决生产的同步化问题,只有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保持步调一致时,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才能实现。供应链形成的准时生产系统,要求上游企业准时为下游企业提供必须的原材料(零部件) ,如果供应链中任何一个企业不能准时交货,都会导致供应链系统的不稳定或者运作的中断,导致供应链系统对用户的响应能力下降,因此保持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生产节奏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协调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信息的准确无误、畅通无阻,是实现供应链系统同步化运作的关键。要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同步化运作,需要建立一种供应链的协调机制,使信息能够畅通地在供应链中传递,从而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的过量生产和过量库存,使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作能够与顾客的需求步调一致,同步化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动态重构原理 动态重构原理认为,供应链是动态的、可重构的。供应链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针对某一市场机会、为了适应某一市场需求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当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围绕着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必须能够快速响应,能够进行动态快速重构。 市场机遇、合作伙伴选择、核心资源集成、业务流程重组以及敏捷性等是供应链动态重构的主要因素。从发展趋势来看,组建基于供应链的虚拟企业将是供应链动态快速重构的核心内容。

内容如下:物流一词源于英文的”logistics”,原意是军事后勤保障,在第二方世界大战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领域。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由四个关键部分组成:实质流动、实质存储、信息流动及管理协调。物流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主要方式是通过仓储克服空间距离。 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是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 据统计,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为76%,美国约为58%,且其需求仍在增长;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正在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资金在途费用的有效手段,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 使用第三方物流产可以给企业带来众多益处,主要表现在: 1、集中主业 生产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精力,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基本技术,开发新产品参与世界竞争,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节省费用 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供各环节能力的利用率实现费用节省,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生产企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营销服务的任何程度的深入参与,都会引起费用的大幅度增长,只有使用专业服务公司提供的公共服务,才能够减少额外损失。根据美国田纳西大学、英国EXEL公司和美国EMST&YOUNG咨询公司共同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货主表示,使用第三方物流使他们的物流成本平均下降了18%,货物周转期平均从1天缩短到9天,库存降低了2%。 3、减少库存 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和适时的运送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 4、提升企业形象 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与顾客是一种战略伙伴关系,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对整个供应链实现完全的控制,减少物流的复杂性,通过自己的网络体系帮助顾客改进服务,不仅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而且使顾客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我国企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有很多优势,但是很多企业并不是将更多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原因归结为: 1、抵制变化 很多公司不愿意通过物流外包的方式来改变现在的精力模式。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物 流业务外包还将意味着解雇大批员工,这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意味着一个非常大的风险。 2、缺乏认识 企业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认识程度普遍还很低,企业没有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巨大作用。 3、害怕失去控制 由于供应链的实施在提高公司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很多公司宁愿有一个小而全的物流部门,也不情愿将这些功能交给别人,主要原因是担心如果失去内部物流能力,会在客户交往和其他方面过度依赖第三方物流公司。 4、物流业务外包本身有其复杂性 供应链物流业务通常和公司其他业务,如财务、营销或生产集成在一起,物流业务外包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对一些实际业务,包括运输和仓储的集成可能会带来组织上、行政上和实施上的一系列问题。此外,公司内部信息系统的集成性特点,使得把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运作变得很困难。 5、衡量物流外包的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准确地衡量物流成本对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影响比较困难。很难确定物流业务外包到底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潜在的成本好外。另外,各个公司业务的独特性和公司供应链作业能力,通常被认为是不宜向外部公开的内部信息,很难准确地比较公司间的供应链作业能力。 尽管有些生产企业已经意识到利用第三方物流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外,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往往分成几个步骤,同时选择数个物流服务提供商作为合作伙伴,以避免将业务交由一个物流服务提供商而带来的依赖性。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个成功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较大的运营规模,建立有效地地区覆盖区域,具有强大的指挥和控制中心,具备高水准的综合技术、财务资源和经营策略。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1、运营模式问题 目前世界大型物流公司大都采取总公司与分公司体制,总部采取集权式物流运作,以业务实行垂直管理。建立现代物流企业必须有一个能力很强、指挥灵活的调控中心对整个物流业务进行控制与协调。真正的现代物流必须是一个指挥中心、一个利润中心,企业的组织、框架、体制等形式都要与一个中心相匹配。我国的物流企业在运营模式上存在问题,国外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值得国内物流企业借鉴。 2、仓储或运输能力欠缺 物流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时间盗用和空间效用。就目前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有些公司偏重于仓储,运输能力不足;另外一些公司则是运输车辆很多而在全国没有多少仓库,靠租用社会仓库来完成对客户的承诺。 3、网络问题 我国有几家大的物流企业拥有全车性的仓储网络或货运网络,但是这个网络的覆盖区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客户在选择物流合作伙伴时,很关注网络的覆盖区域及网络网点的密度问题。有关网点的建设问题应引起物流企业的重视。 4、信息技术 世界大的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凭借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这些物流客户也是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企业,国内物流企业必须在信息系统上增加投入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市场定位。 集中与整合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原因是:第一,大的公司有意将供应链的主要环节外包给尽可能少的几家物流公司;第二,建立一个高效的全球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需资本的投入日益增加;第三,许多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都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来扩大其服务能力。

供应链物流管理论文1500字

论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  【摘要】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而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是为实现商品价值,使物质实体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活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它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表现出集成化优势,进一步带来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更加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使企业创造更大收益成为可能。本文首先阐述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并对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关键字】供应链管理 物流管理 供应链物流系统  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一体化由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整合转向跨越企业边界的不同企业间协作,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的概念应运而生。能够真正认识并率先提出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也是一些具有丰富物流管理经验和先进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级顶尖企业。这些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现,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仅靠一个企业和一种产品的力量已不足以占据优势,企业必须与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结成持久、紧密的联盟,共同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才可以从容面对市场竞争并取得最终胜利。  一、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1、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基于这种广义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也常常被人们认为即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范围、管理角度、组织内部关系等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物流作业环节的管理和运作状况。因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发挥整体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2、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结合成一体,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供应链管理把对成本有影响和在满足顾客需求过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都考虑在内,从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到零售商,甚至是供应商的供应商及客户的客户,其目的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供应链管理把企业管理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供应链并对之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信息共享将错失销售机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降低操作成本,缩短交货时间,改善现金流量,将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应用  1、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应用的必然性  物流系统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很多:不同消费区域的客户情况和环境条件,配送环节,物流成本,库存控制等等。供应链管理应用于物流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和集成化优势。供应链管理中“业务流程重组”的思想使得作业流程快速重组能力极大提高,促进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部分为供应链物流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和精细化运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合作性与协调性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特点。在这一环境中的物流系统也需要无缝连接,它的整体协调性应得到强化,例如运输的货物要准时到达,顾客的需要才能及时得到满足。采购的物资不能在途中受阻才会增强供应链的合作性,因此供应链物流系统获得高度的协调化是保证供应链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关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物流管理是计划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是协商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分享“需求与存货”的信息以减少或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不仅仅是物流的简单延伸。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于组织内部对“流”的优化,而对供应链管理仅仅认识到进行内部整合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所以,供应链应用于物流不但优化了传统的物流系统,更使物流系统向更高一级发展,使物流的支链变大变广,使供应链管理发挥最佳效果。  2、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就是整体性。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很重要,其信息传递是在企业间逐级进行的,信息偏差也会沿着传递方向逐级变大,难免会出现信息失真,信息的利用率随之降低。另外,一般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缺乏整体规划的观念,链上的每个组织只关心自己的资源(如库存),相互之间很少有沟通和合作。这经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市场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因而企业库存成本很高,企业间因为物流系统不善而错失市场机遇。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各环节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具有利益一致性,各方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流量增加,信息的传递方式实现网络化,进而各方提高了在信息共享的程度,避免了信息的失真现象。除此以外,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还有以下特点。  (1)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供应链管理以Internet作为技术支撑,其成员企业能及时获得并处理信息,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程序和时间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物流系统的成本,为实现其敏捷性、精细性运作提供基础性保障。  (2)增进了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无缝连接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顾客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物资采购中途受阻等等而造成的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的增加会使供应链的价值大打折扣。  (3)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企业能够迅速把握顾客的现有和潜在(一般和特殊)需求,使企业的供应活动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这样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商品或服务供应给顾客,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4)物流服务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服务方式日益表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为了适应国际化经营的要求,出现了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国际物流、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及进行联合库存管理的分销中心等等。  3、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功能  (1)库存管理。通过库存管理缩短订货—运输—支付的周期,加速库存周转,减少及消除缺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和运转。  (2)订购管理。订购是给供应商发出订单的过程,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订购合同管理及订购单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可利用配销单据等对整个补充网络制定计划,并向供应链自动发出订货单,通过合同管理在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关系,通过检查订购数量将订购单送达供应商并对已接收货物进行支付。  (3)配销管理。对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其管理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配销需求管理、实物库存管理、运输车队管理、劳动管理等。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除了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保管及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配送等一般业务外,还包括代办购销、委托运输、流通加工、库存控制等业务。  4、如何协调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的关系  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整个供应链,连接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合作的纽带。在制定供应链物流战略的过程中,一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对客户进行细分,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确定相应的客户服务水平,如订货周期、运输方式库存水平等;要根据销售情况对产品进行分组,针对每一类别的产品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定单录入、定单执行及交货作业处理占物流活动很大比例,因而需要通过技术和管理使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流程更有效率,特别是对于成员企业间的接口部位,通过集成能剔除多余工作流,提高物流效益。各个成员企业应通过改善合作关系、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来实现准确预测、信息共享,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供应链与物流有着密切联系,在现阶段如何协调物流与供应链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管理方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只有协调好物流和供应链的相互关系,才能使企业更有条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配置、调控,应用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三、总结  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如沃尔玛公司的销售配送系统计划、台湾雀巢与家乐福的VMI计划等,这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更加具有实效性和成效性。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来建立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物流的缺陷,更适应企业发展,更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  【参考文献】  [1] 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  [2] 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 杜荣华、刘中、海霞:电子商务与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  [4] 朱桂平、李怀政:物流企业分销网络战略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  [5] 黄小原、卢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  [6] 查尔斯C波里尔、迈克尔J鲍尔:电子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7] 梅绍祖、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M]清华大学出版社,  [8] 李洪心、马刚、杨兴凯:电子商务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摘 要]本文在分析钢铁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及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关系,进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钢铁企业面向供应链的物流管理研 究,并从供应链的角度对物流信息化、 物流内、 外部网络的规划进行探讨,并以宝山区钢铁物 流发展为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钢铁 供应链 物流管理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钢铁产业也获得了极大发展,不但 产能规模年年扩大,而且出口额也在激增。但是,我国钢铁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却相当落 后,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钢铁物流明显滞后于钢铁生产,客观地说,我国钢铁物流水平依 然很低,不能适应钢铁产业链良性循环的发展需要。 近年来, 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这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物流管理论文若仍保持现状, 必然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 颈之一,会表现出与企业要求的发展规模明显的不适应,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重视物流管理。 二是企业管理者看到了在当前的原料供应条件下、 产品市场竞争条件下, 降低物流成本必然 会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降低产品总成本、 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个新的值得关注的亮点, 所以 需要强化物流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特征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全球化、 网络化过程。 虚拟制 造、动态联盟等制造模式的出现,更加迫切需要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传统的企业组织 中的采购(物资供应)、加工制造(生产)、销售等看似整体,但却是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 的企业运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制造模式发展的需要,而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自 我封闭的管理体制,更无法适应网络化竞争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供应链的概念和传统的 销售链是不同的,它已跨越了企业界限,从建立合作制造或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思维出发,从 产品生命线的源头开始,到产品消费市场,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考虑产品的竞争力,使供应 链从一种运作性的竞争工具上升为一种管理性的方法体系, 这就是供应链管理提出的实际背 景。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 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 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 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 用户手中所需要的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 因此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管理库存和运输。 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 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 调发展的有机体。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新特点由于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环境的改变, 使新的物流 管理和传统的物流管理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反映了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要求和企 业竞争的新策略。 在传统的物流系统中, 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 (供应信息) 都是逐级传递的, 因此上级供应商不能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 因而对市场的信息反馈速度比较慢, 从而导致需 求信息的扭曲。另外,传统的物流系统没有从整体角度进行物流规划,常常导致一方面库存 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这样,企业就会因为物流系统管理不善而丧 失市场机会。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系统模型和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物流模型相比, 信息的流量大大 增加。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不是逐级传递,而是网络式传递的,企业通过 EDI/Internet 可 以很快掌握供应链上不同环节的供求信息和市场信息。 因此在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系统有三 种信息在系统中运行:(1)需求信息;(2)供应信息;(3)共享信息。共享信息的增加对供 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可以做到共享信息, 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 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 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 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对物流网络规划能力的增强,也反映了供 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特征。 它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系统、 代理运输等多种形式的运输和交 货手段, 降低了库存的压力和安全库存水平。 作业流程的快速重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系 统的敏捷性。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过程和时间,使供应链的物流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为 实现供应链的敏捷性、精细化运作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对信息跟踪能力的提高,使供应链物 流过程更加透明化,也为实时控制物流过程提供了条件。 归纳起来,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特点可以用如下几个术语简要概括:信息-共享、 过程-同步、合作-互利、交货-准时、响应-敏捷、服务-满意。 二、钢铁供应链物流管理思想的提出 钢铁行业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 其多渠道的大宗原燃料、 冶金辅料及备品备件的采购特征和 大批量、 多品种的产品多级分销网络形成了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物流管理体系, 其运作模式和 管理思想更加符合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与此同时, 国内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存在 不同程度的弊病,其效率和效果均落后于诸如 IBM、DELL 等跨国集团和国内的海尔集团。因 此,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应提倡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管理思想,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 充分利用 IT 技术资源优势和外部资源,对企业内外部物流资源、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整合; 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 构筑供应链动态联盟, 形成以本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 系;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库存水平,提高供应链核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供应链物流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采购/销售物流和生产物流,还包括回收物流、退货物 流、废弃物流等反向物流。并且,论文的标准格式采购/销售物流不仅是单阶段的物流(如 供应商到制造商、制造商到批发商、批发商到零售商、零售商到消费者的相对独立的采购/ 销售物流活动) 而且包括供应链渠道内成员从原材料获取到最终客户产品分销整个过程的 , 采购/销售物流活动。 供应链物流管理指的是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实施对供应链物流活动的组织、 计划、 协调与 控制。 作为一种共生型物流管理模式, 供应链物流管理强调供应链成员组织不再孤立地优化 自身的物流活动,而是通过协作(Cooperation)、协调(Coordination)与协同 (Collaboration),提高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最终达到供应链成员整体获益的目的。 三、钢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战略研究 钢铁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将上端钢厂、钢铁流通企业、物流配送体系、下端客户和 供应商整个供应链体系的信息联动, 高速和低成本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交流和协作, 实现钢 铁行业从钢厂到终端用户的整个体系中业务的统一流程化管理, 降低运营成本、 增强工作效 率、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同时实现供应链管理系统与钢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完美结合。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物流缺乏整体规划,企业拥有自己的仓库和运输网络,配备运输车 辆,服务大多以企业所在地域为中心向周边辐射; 物流管理专业化程度及信息化程度低,物流 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较低,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在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还不适应 现代物流采用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要求。 因此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战略应该从涉及信息 系统和内、外部网络的基础性战略出发。 按照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战略思想,对于国内钢铁企业来讲,强化供应链物流管理,须从 三方面入手:一是打造全球性的物流供应链,多角度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化经营,拓宽 企业的原料供给和产品外销渠道; 二是建立相对稳定的国内物流供应链, 并加强企业进厂物 流、厂内物流、出厂物流的运输调度管理,优化企业内部的物流业务流程,并充分利用物流 信息系统,提高物流运输的计划性和可控性;三是强化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建立企 业内部的物料循环系统,充分利用回收物流、退货物流、废弃物流等反向物流,发展循环经 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四、案例分析 “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上海,上海钢铁在宝山”。上海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 城市,钢铁产业发展异常迅猛,单从钢铁交易量来说,上海已经达到了龙头地位,宝山作为 上海市精品钢材生产基地、最大的造船基地、为高级轿车配套的冷轧板、不锈钢基地,钢铁 生产及贸易量急剧放大。宝钢从 1985 年投产至今,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逐渐从钢坯、热轧 产品向冷轧、电工钢等高附加值精品钢调整。钢铁产品物流特性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对产 品在包装、仓储、运输、吊装、配送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距长、集批、联运方式 复杂、量大、装卸、搬运成本高等物流特征,使得钢铁物流管理难度超乎人们想象。所以宝 钢面临的已不再是单纯的产品、技术之争,而是以客户为核心,围绕客户需求渗透到供应链 各环节深层次的服务之争。 结合宝山的布局规划和钢铁物流企业现状, 宝钢需要在原料采购、 生产、销售渠道、物流网络方面展开一系列的整合行动,以增强宝钢的整体竞争力。 一是整合现有的这些钢材物流企业, 建立相对集中的钢材加工与配送中心。 宝山目前有 12 家钢材交易市场,近 50 家一定规模的钢材仓库,几千家的钢铁贸易企业,钢材加工与配 送企业主要分布在靠近宝钢的月浦、杨行工业园区,由于这些企业分散运作,对宝山的交通 造成很大的压力,难以发挥区域货运干道系统的作用,也难以形成集聚效应。规划设想在月 浦工业园区和吴淞国际物流园区内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与钢材交易中心,建成集钢材剪切加 工、仓储、深加工、贸易为一体的钢材现货交易市场。 二是在吴淞国际物流园区内建立上海宝山国际钢铁物流服务业基地, 形成全球性的钢铁 电子票据交易中心、价格发现中心和现货、期货交易中心。具体措施: 建立钢铁电子信息平台电子信息平台要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最权威、信息量最 大、内容最丰富、企业会员最广阔的平台。内容包括:商流信息板块、物流服务板块(资源 信息、产业信息、仓储信息、用户信息、价格发现与发布系统、产品资源市场、供求预测系 统)。 建立钢铁电子商务平台钢铁电子商务平台是基于电子定制论文信息基础上的进一步 延伸,从电子信息收集、配比、交易、物流配送到资金结算全过程电子化管理,是实现钢领 信息交易中心的核心部分,是利润的主要来源。 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流程:产品采纳—资源—价格—供需对接—仓储—加工—配送—货款 支付—深化保障—订单下单。 建立钢铁物流分拨中心针对宝山地区仓储物流企业众多,信息不畅,业务拓展不顺, 资源浪费的特点,整合现有社会资源,做好钢铁物流分拨的电子化。在钢铁电子信息交易平 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钢铁物流分拨系统,通过系统解决物流分拨、加工、配送、信息反 馈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使“钢领”在钢铁物流上真正发挥综合协调、货物监管、质 量保障、信息互动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整合社会的钢铁仓储、加工、配送资源,减少重复建 设,降低物流成本,大大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建立全球的售后服务体系针对目前的国际市场, 实现全球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需要建立 完善的全球后勤服务体系,以保证物流畅通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建立全球化合作关系网, 提高物流效率由于全球供应链跨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物流 过程要经过海关、机场、港口等,运输过程十分复杂,有汽车、飞机、轮船等各种运输工具, 还有不同国家的管理与地区性政策等都将会导致物流过程的效率变低。为了提高物流效率, 必须建立全球化的合作关系网, 通过和当地的物流部门进行合作, 把部分业务外包给当地企 业,如代理销售、代理运输、代理库存管理等,或建立联合经营体,如地区分销中心等,这 些措施可以大大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 五、结论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要通过合作与协调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最佳资源搭配, 使各成员企业实现 资源最充分的利用。 国内钢铁企业要全面做好供应链物流管理还任重而道远, 但随着企业生 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企业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 强化供应链物流管理对企业的长远 发展必然会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李 颖:钢铁服务业的“钢领”路线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 年第 22 期,33-35 [2]高自友 孙会君: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系统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年 5 月,396-399 [3]刘玉瀛 余英武 王 晔:浅谈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钢铁企业的物流整合物流技术,2004 年第 11 期,20-23 [4]高 智 高雪梅:宝钢探索销售供应链运作新模式上海信息化,2006 年 2 月,66-70 [5]冯富宽:论钢铁业供应链管理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6 年 10 月,86-88[6]张 远贵 易树平等:钢铁企业面向供应链的物流战略研究价值工程,2007 年第 4 期,63-66 [7]Ballou R HBusiness log istics manag ement,Prentice-Hall,E ng lewoodCliffs,NJ,1992 [8]Rey M FG loballog istics:surviving the Technicalreport,The Log istics Institute at G eorg 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 y,G A,1996

物流方面的论文 你什么时候要我有,都是全的。原创作品网上也找不到,直接使用就可以。

低碳经济下的物流发展  [摘要] 自2009 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低碳、绿色、环保等概念,尽管哥本哈根会议并未达成实质性的决议,但毋庸置疑的是低碳经济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于是,各种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与低碳相关概念如雨后春笋涌现。我国政府也做出了降低碳排放的庄重承诺,发展低碳经济成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低碳经济的概念,也不可避免地传递到物流行业,从而演变而来了一个新生词汇低碳物流。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物流;节能减排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酸雨、化学烟雾、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等由于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的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人们开始寻找一条适合全球人类发展生存的道路。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在2010 年召开的两会上,九三学社代表委员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文件,一时间,两会上也刮起了低碳之风。其实早在两会之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关于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提案》等众多有关低碳的提案议案也纷纷被提出,至少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还没有引起决策层、媒体的广泛重视。然而,伴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回暖,为了经济的发展模式、新的经济增长点、可持续发展等有关经济增长模式的话题,摆着了决策层的案头。低碳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到底什么样,能否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平衡点,我们都在思考。  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交通运输占四分之一。这就表示,如果要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对于汽车对环境的污染,曾经有环保专家专门做过测试得出相关结论:一辆货车每发动一次,其尾气所释放出来的污染物至少需要用五到八棵树来平衡。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碳排放量大户的物流行业,在国家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同时,也要将发展低碳物流作为当前物流行业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方便的支持。  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相对于国外来说,无论是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发展模式还都比较落后,正在经历由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国外的物流行业倡导低碳物流时间较早,发展起来相对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成功经验,各项法律法规比较健全,行业内也形成了一个共识。就已经积极投身于低碳物流事业当中的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物流而言,由于碳排放量和客户的运营成本直接挂钩,企业本身就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然后才能最终确定哪种经营成本对企业自身更有利,就倾向采取哪种运营方式。就同样一批货物而言,如果通过不同企业运送到同一地点,转运次数过多,碳排放量必然会增多。因此,马士基物流专门单独设置一个部门,向客户介绍最节约,能源消耗最低的运输方式。尽管为了减少碳排放,企业的运营成本相对之前大概提高了15%左右,但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却大大降低,这种运行模式也开始也运输行业流行。  与此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国际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和家乐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进行竞争。如果在同一个城市里,在给每个厂家进行货物配送的时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交通压力,并且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  目前,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于近日宣布,希望到2015 年底,沃尔玛供应商能够减少2000 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在持续不断的扩张中沃尔玛深知,未来能源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减少供应链中的碳需求将日益迫切,在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之间,沃尔玛将与供应商一起合作努力,共同减少排放量,降低成本,实现低碳物流,建设绿色供应链。  一个企业的发展,常常要考虑的就是成本问题,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有效益。假如发展低碳物流不仅企业成本能降低,并且对环保也起到很好的效果,那么企业将会有很大动力去推动低碳物流的发展。而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当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而实现低碳物流却又需要提高成本,那么,物流行业走这条低碳之路就会相当艰难。在这方面,就需要国家制定一定的标准,并且将一些指标进行量化,制定优惠的政策,鼓励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更换符合环保的机械设备,在物流流程的运作方便,建立一套低碳环保、科学合理的制度,同时,企业自身也要逐渐树立环保思想,使企业自身能够对低碳经济有很深刻的认识,自主自发的加入到低碳物流行列中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技术毫无疑问的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而在低碳技术上,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自身,都必须要提高研发能力,从而在技术上取得优势,这样才能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效益。并且将其落实在行动上,大力优化企业软硬件设施,选择低碳减排的技术设备来进行物流服务。  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目标看,发展低碳物流,不仅需要考虑正向的物流环节低碳化,也要考虑相关供应链上逆向的物流体系低碳化。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对运输的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运输路线,节约运输时间,来提高车辆装载率等措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将物流企业的仓库选址布局合理化,节约运输成本,减少仓储成本;提高一些包装等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有效控制资源消耗,避免环境污染等相关举措,国家对于扶持实行低碳物流企业的相关政策正在积极制定中。  当能源、经济与价值观进行碰撞的时候,擦出的将是不一样的火花。当曾经的传统增长模式已经无法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时,我们应该果断的创新技术与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低碳物流在我国并未形成一个完整全面而系统的概念。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发展低碳物流,这将是未来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供应链物流管理论文

[摘 要]本文在分析钢铁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及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关系,进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钢铁企业面向供应链的物流管理研 究,并从供应链的角度对物流信息化、 物流内、 外部网络的规划进行探讨,并以宝山区钢铁物 流发展为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钢铁 供应链 物流管理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钢铁产业也获得了极大发展,不但 产能规模年年扩大,而且出口额也在激增。但是,我国钢铁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却相当落 后,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钢铁物流明显滞后于钢铁生产,客观地说,我国钢铁物流水平依 然很低,不能适应钢铁产业链良性循环的发展需要。 近年来, 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这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物流管理论文若仍保持现状, 必然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 颈之一,会表现出与企业要求的发展规模明显的不适应,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重视物流管理。 二是企业管理者看到了在当前的原料供应条件下、 产品市场竞争条件下, 降低物流成本必然 会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降低产品总成本、 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个新的值得关注的亮点, 所以 需要强化物流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特征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全球化、 网络化过程。 虚拟制 造、动态联盟等制造模式的出现,更加迫切需要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传统的企业组织 中的采购(物资供应)、加工制造(生产)、销售等看似整体,但却是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 的企业运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制造模式发展的需要,而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自 我封闭的管理体制,更无法适应网络化竞争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供应链的概念和传统的 销售链是不同的,它已跨越了企业界限,从建立合作制造或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思维出发,从 产品生命线的源头开始,到产品消费市场,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考虑产品的竞争力,使供应 链从一种运作性的竞争工具上升为一种管理性的方法体系, 这就是供应链管理提出的实际背 景。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 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 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 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 用户手中所需要的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 因此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管理库存和运输。 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 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 调发展的有机体。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新特点由于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环境的改变, 使新的物流 管理和传统的物流管理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反映了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要求和企 业竞争的新策略。 在传统的物流系统中, 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 (供应信息) 都是逐级传递的, 因此上级供应商不能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 因而对市场的信息反馈速度比较慢, 从而导致需 求信息的扭曲。另外,传统的物流系统没有从整体角度进行物流规划,常常导致一方面库存 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这样,企业就会因为物流系统管理不善而丧 失市场机会。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系统模型和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物流模型相比, 信息的流量大大 增加。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不是逐级传递,而是网络式传递的,企业通过 EDI/Internet 可 以很快掌握供应链上不同环节的供求信息和市场信息。 因此在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系统有三 种信息在系统中运行:(1)需求信息;(2)供应信息;(3)共享信息。共享信息的增加对供 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可以做到共享信息, 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 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 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 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对物流网络规划能力的增强,也反映了供 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特征。 它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系统、 代理运输等多种形式的运输和交 货手段, 降低了库存的压力和安全库存水平。 作业流程的快速重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系 统的敏捷性。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过程和时间,使供应链的物流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为 实现供应链的敏捷性、精细化运作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对信息跟踪能力的提高,使供应链物 流过程更加透明化,也为实时控制物流过程提供了条件。 归纳起来,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特点可以用如下几个术语简要概括:信息-共享、 过程-同步、合作-互利、交货-准时、响应-敏捷、服务-满意。 二、钢铁供应链物流管理思想的提出 钢铁行业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 其多渠道的大宗原燃料、 冶金辅料及备品备件的采购特征和 大批量、 多品种的产品多级分销网络形成了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物流管理体系, 其运作模式和 管理思想更加符合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与此同时, 国内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存在 不同程度的弊病,其效率和效果均落后于诸如 IBM、DELL 等跨国集团和国内的海尔集团。因 此,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应提倡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管理思想,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 充分利用 IT 技术资源优势和外部资源,对企业内外部物流资源、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整合; 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 构筑供应链动态联盟, 形成以本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 系;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库存水平,提高供应链核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供应链物流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采购/销售物流和生产物流,还包括回收物流、退货物 流、废弃物流等反向物流。并且,论文的标准格式采购/销售物流不仅是单阶段的物流(如 供应商到制造商、制造商到批发商、批发商到零售商、零售商到消费者的相对独立的采购/ 销售物流活动) 而且包括供应链渠道内成员从原材料获取到最终客户产品分销整个过程的 , 采购/销售物流活动。 供应链物流管理指的是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实施对供应链物流活动的组织、 计划、 协调与 控制。 作为一种共生型物流管理模式, 供应链物流管理强调供应链成员组织不再孤立地优化 自身的物流活动,而是通过协作(Cooperation)、协调(Coordination)与协同 (Collaboration),提高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最终达到供应链成员整体获益的目的。 三、钢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战略研究 钢铁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将上端钢厂、钢铁流通企业、物流配送体系、下端客户和 供应商整个供应链体系的信息联动, 高速和低成本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交流和协作, 实现钢 铁行业从钢厂到终端用户的整个体系中业务的统一流程化管理, 降低运营成本、 增强工作效 率、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同时实现供应链管理系统与钢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完美结合。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物流缺乏整体规划,企业拥有自己的仓库和运输网络,配备运输车 辆,服务大多以企业所在地域为中心向周边辐射; 物流管理专业化程度及信息化程度低,物流 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较低,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在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还不适应 现代物流采用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要求。 因此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战略应该从涉及信息 系统和内、外部网络的基础性战略出发。 按照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战略思想,对于国内钢铁企业来讲,强化供应链物流管理,须从 三方面入手:一是打造全球性的物流供应链,多角度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化经营,拓宽 企业的原料供给和产品外销渠道; 二是建立相对稳定的国内物流供应链, 并加强企业进厂物 流、厂内物流、出厂物流的运输调度管理,优化企业内部的物流业务流程,并充分利用物流 信息系统,提高物流运输的计划性和可控性;三是强化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建立企 业内部的物料循环系统,充分利用回收物流、退货物流、废弃物流等反向物流,发展循环经 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四、案例分析 “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上海,上海钢铁在宝山”。上海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 城市,钢铁产业发展异常迅猛,单从钢铁交易量来说,上海已经达到了龙头地位,宝山作为 上海市精品钢材生产基地、最大的造船基地、为高级轿车配套的冷轧板、不锈钢基地,钢铁 生产及贸易量急剧放大。宝钢从 1985 年投产至今,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逐渐从钢坯、热轧 产品向冷轧、电工钢等高附加值精品钢调整。钢铁产品物流特性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对产 品在包装、仓储、运输、吊装、配送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距长、集批、联运方式 复杂、量大、装卸、搬运成本高等物流特征,使得钢铁物流管理难度超乎人们想象。所以宝 钢面临的已不再是单纯的产品、技术之争,而是以客户为核心,围绕客户需求渗透到供应链 各环节深层次的服务之争。 结合宝山的布局规划和钢铁物流企业现状, 宝钢需要在原料采购、 生产、销售渠道、物流网络方面展开一系列的整合行动,以增强宝钢的整体竞争力。 一是整合现有的这些钢材物流企业, 建立相对集中的钢材加工与配送中心。 宝山目前有 12 家钢材交易市场,近 50 家一定规模的钢材仓库,几千家的钢铁贸易企业,钢材加工与配 送企业主要分布在靠近宝钢的月浦、杨行工业园区,由于这些企业分散运作,对宝山的交通 造成很大的压力,难以发挥区域货运干道系统的作用,也难以形成集聚效应。规划设想在月 浦工业园区和吴淞国际物流园区内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与钢材交易中心,建成集钢材剪切加 工、仓储、深加工、贸易为一体的钢材现货交易市场。 二是在吴淞国际物流园区内建立上海宝山国际钢铁物流服务业基地, 形成全球性的钢铁 电子票据交易中心、价格发现中心和现货、期货交易中心。具体措施: 建立钢铁电子信息平台电子信息平台要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最权威、信息量最 大、内容最丰富、企业会员最广阔的平台。内容包括:商流信息板块、物流服务板块(资源 信息、产业信息、仓储信息、用户信息、价格发现与发布系统、产品资源市场、供求预测系 统)。 建立钢铁电子商务平台钢铁电子商务平台是基于电子定制论文信息基础上的进一步 延伸,从电子信息收集、配比、交易、物流配送到资金结算全过程电子化管理,是实现钢领 信息交易中心的核心部分,是利润的主要来源。 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流程:产品采纳—资源—价格—供需对接—仓储—加工—配送—货款 支付—深化保障—订单下单。 建立钢铁物流分拨中心针对宝山地区仓储物流企业众多,信息不畅,业务拓展不顺, 资源浪费的特点,整合现有社会资源,做好钢铁物流分拨的电子化。在钢铁电子信息交易平 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钢铁物流分拨系统,通过系统解决物流分拨、加工、配送、信息反 馈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使“钢领”在钢铁物流上真正发挥综合协调、货物监管、质 量保障、信息互动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整合社会的钢铁仓储、加工、配送资源,减少重复建 设,降低物流成本,大大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建立全球的售后服务体系针对目前的国际市场, 实现全球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需要建立 完善的全球后勤服务体系,以保证物流畅通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建立全球化合作关系网, 提高物流效率由于全球供应链跨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物流 过程要经过海关、机场、港口等,运输过程十分复杂,有汽车、飞机、轮船等各种运输工具, 还有不同国家的管理与地区性政策等都将会导致物流过程的效率变低。为了提高物流效率, 必须建立全球化的合作关系网, 通过和当地的物流部门进行合作, 把部分业务外包给当地企 业,如代理销售、代理运输、代理库存管理等,或建立联合经营体,如地区分销中心等,这 些措施可以大大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 五、结论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要通过合作与协调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最佳资源搭配, 使各成员企业实现 资源最充分的利用。 国内钢铁企业要全面做好供应链物流管理还任重而道远, 但随着企业生 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企业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 强化供应链物流管理对企业的长远 发展必然会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李 颖:钢铁服务业的“钢领”路线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 年第 22 期,33-35 [2]高自友 孙会君: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系统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年 5 月,396-399 [3]刘玉瀛 余英武 王 晔:浅谈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钢铁企业的物流整合物流技术,2004 年第 11 期,20-23 [4]高 智 高雪梅:宝钢探索销售供应链运作新模式上海信息化,2006 年 2 月,66-70 [5]冯富宽:论钢铁业供应链管理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6 年 10 月,86-88[6]张 远贵 易树平等:钢铁企业面向供应链的物流战略研究价值工程,2007 年第 4 期,63-66 [7]Ballou R HBusiness log istics manag ement,Prentice-Hall,E ng lewoodCliffs,NJ,1992 [8]Rey M FG loballog istics:surviving the Technicalreport,The Log istics Institute at G eorg 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 y,G A,1996

浅议第三方物流采购摘要:第三方物流是一种由物流业务的供需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是对传统的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行业的重要发展。本文针对供应链在具体运作过程中,针对供应链系统的各环节进行优化设计,降低物流成本,来满足最终用户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关键词:物流;采购;第三方物流引言近十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企业改革的深入,我国大多数的传统产业已经进入过度竞争状态,产业竞争的焦点逐渐转向对流通渠道的争夺。而解决流通混乱、流通产业分散和流通组织分割的局面需要现代的专业物流体系,随之产生了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第三方物流是一种由物流业务的供需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是对传统的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行业的重要发展。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第三方物流简称TPL(Third Party Logistics)又称为“社会化物流”、“契约物流”,它们是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虽不属于供应链仅是第三方,但凭借其资金、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向众多的企业、组织或家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采购、运输、仓储和包装等一系列物流服务来服务于供应链。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项目主要包括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多项服务,它利用自身雄厚的物流资源,来优化物流各项服务环节,高效、高质、低成本地满足供应链各企业之间的各项物流需求。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现状(1)第三方物流的繁荣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产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带来巨大的物质产品的流动,对物流的需求量急剧增长。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化物流的需求,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2)第三方物流对经济增长发挥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使整个物流产业生产效率提高,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2003年中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880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第三方物流实现增加值6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对GDP产生了直接的贡献。(3)第三方物流产生后,生产企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既能够集中资源搞好生产,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降低产品成本,又可以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效率的提高。(4)通过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三、供应链环境下的第三方物流采购模式分析为了更好地控制采购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满足用户日益个性化的需求,更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集中到供应链管理上来。供应链实质上就是从扩大的生产概念出发,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前伸和后延,通过一系列活动在顾客、企业、供应商之间形成一种连接,相邻单位之间构成一种供应与需求的密切关系。(1)供应链环境下第三方物流采购的作用分析。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企业放弃了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逐渐转向“横向一体化”,通过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企业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重点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充分利用企业外部的各种资源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第三方物流在协调相邻企业采购与供应关系方面发挥着桥梁与纽带的重要作用,从而保障了整个供应链紧密、有效地运转。核心企业不仅与企业内各部门和子公司之间建立了网络联系,而且把供应链上所有的相关企业和用户都纳入到这个网络体系中,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2)供应链环境下第三方物流的采购功能分析以制造商与中间商的采购、供应关系为例来分析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中的采购功能。中间商、第三方物流公司、制造商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的联盟关系,中间商不再设专门的采购部门和投资采购设备,其全部的采购活动完全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并且三方处于同一个信息网络系统中,通过网络实现三方信息资源的共享。中间商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自己的仓储情况向制造商、第三方物流公司发放订货信息,制造商依据订单的品种和数量安排生产计划。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针对中间商的需求情况,对各制造商提供的产品进行分类和再包装,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以最短的路线、最少的时间,将产品发往各市场。(3)供应链环境下第三方物流的采购流程分析。中间商根据市场状况制订需求订单,并向制造商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发出请求;制造商接到请求后,迅速制订生产订单,同时向第三方物流公司请求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则根据双方的请求制订采购订单。围绕着用户的需求,三方做出同步的反应:制造商安排生产计划、准备货物;第三方物流公司准备采购;中间商则努力解决市场销售问题。制造商将货物备齐后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向中间商提供物流服务(包括运输、仓储、配送等),中间商接到货物验收入库后,通知财务部门将货款拨给制造商,制造商再向物流公司支付物流服务费,从而实现供应链的良性循环。四、结束语21世纪全球经济日益趋向于一体化,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企业之间,而更多表现为供应链之间对市场资源的争夺。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应从战略的角度出发,不断开发、完善供应链体系,使整个供应链不能局限于国内,而应更多地延伸到国外市场,使自身的物流资源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更好地满足不同国家企业之间的采购需求。只有实现了第三方物流采购的迅速发展,制造商才能不断开发出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中间商才能向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它们的核心优势也才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并最终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转。参考文献:[1]杨洁CM集团公司第三方采购管理策略的探讨[D]上海交通大学,[2]颜俊我国汽车产业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第三方物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论文2000字

找人代写代发论文的风险主要有哪些? 目前,很多朋友通过找人来代写自己的专业的(像经济管理类,财务类,会计类,法律类,教育类,人文类等)毕业论文或者发表论文。我认为,论文代写代发主要有两大风险:(1)钱花了,没拿到论文或者没拿到可用的论文,(2)论文是抄袭的。详情请看我的博客:

论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  【摘要】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而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是为实现商品价值,使物质实体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活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它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表现出集成化优势,进一步带来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更加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使企业创造更大收益成为可能。本文首先阐述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并对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关键字】供应链管理 物流管理 供应链物流系统  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一体化由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整合转向跨越企业边界的不同企业间协作,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的概念应运而生。能够真正认识并率先提出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也是一些具有丰富物流管理经验和先进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级顶尖企业。这些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现,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仅靠一个企业和一种产品的力量已不足以占据优势,企业必须与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结成持久、紧密的联盟,共同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才可以从容面对市场竞争并取得最终胜利。  一、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1、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基于这种广义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也常常被人们认为即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范围、管理角度、组织内部关系等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物流作业环节的管理和运作状况。因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发挥整体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2、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结合成一体,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供应链管理把对成本有影响和在满足顾客需求过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都考虑在内,从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到零售商,甚至是供应商的供应商及客户的客户,其目的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供应链管理把企业管理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供应链并对之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信息共享将错失销售机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降低操作成本,缩短交货时间,改善现金流量,将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应用  1、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应用的必然性  物流系统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很多:不同消费区域的客户情况和环境条件,配送环节,物流成本,库存控制等等。供应链管理应用于物流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和集成化优势。供应链管理中“业务流程重组”的思想使得作业流程快速重组能力极大提高,促进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部分为供应链物流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和精细化运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合作性与协调性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特点。在这一环境中的物流系统也需要无缝连接,它的整体协调性应得到强化,例如运输的货物要准时到达,顾客的需要才能及时得到满足。采购的物资不能在途中受阻才会增强供应链的合作性,因此供应链物流系统获得高度的协调化是保证供应链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关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物流管理是计划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是协商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分享“需求与存货”的信息以减少或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不仅仅是物流的简单延伸。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于组织内部对“流”的优化,而对供应链管理仅仅认识到进行内部整合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所以,供应链应用于物流不但优化了传统的物流系统,更使物流系统向更高一级发展,使物流的支链变大变广,使供应链管理发挥最佳效果。  2、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就是整体性。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很重要,其信息传递是在企业间逐级进行的,信息偏差也会沿着传递方向逐级变大,难免会出现信息失真,信息的利用率随之降低。另外,一般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缺乏整体规划的观念,链上的每个组织只关心自己的资源(如库存),相互之间很少有沟通和合作。这经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市场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因而企业库存成本很高,企业间因为物流系统不善而错失市场机遇。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各环节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具有利益一致性,各方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流量增加,信息的传递方式实现网络化,进而各方提高了在信息共享的程度,避免了信息的失真现象。除此以外,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还有以下特点。  (1)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供应链管理以Internet作为技术支撑,其成员企业能及时获得并处理信息,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程序和时间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物流系统的成本,为实现其敏捷性、精细性运作提供基础性保障。  (2)增进了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无缝连接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顾客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物资采购中途受阻等等而造成的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的增加会使供应链的价值大打折扣。  (3)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企业能够迅速把握顾客的现有和潜在(一般和特殊)需求,使企业的供应活动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这样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商品或服务供应给顾客,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4)物流服务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服务方式日益表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为了适应国际化经营的要求,出现了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国际物流、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及进行联合库存管理的分销中心等等。  3、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功能  (1)库存管理。通过库存管理缩短订货—运输—支付的周期,加速库存周转,减少及消除缺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和运转。  (2)订购管理。订购是给供应商发出订单的过程,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订购合同管理及订购单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可利用配销单据等对整个补充网络制定计划,并向供应链自动发出订货单,通过合同管理在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关系,通过检查订购数量将订购单送达供应商并对已接收货物进行支付。  (3)配销管理。对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其管理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配销需求管理、实物库存管理、运输车队管理、劳动管理等。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除了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保管及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配送等一般业务外,还包括代办购销、委托运输、流通加工、库存控制等业务。  4、如何协调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的关系  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整个供应链,连接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合作的纽带。在制定供应链物流战略的过程中,一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对客户进行细分,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确定相应的客户服务水平,如订货周期、运输方式库存水平等;要根据销售情况对产品进行分组,针对每一类别的产品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定单录入、定单执行及交货作业处理占物流活动很大比例,因而需要通过技术和管理使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流程更有效率,特别是对于成员企业间的接口部位,通过集成能剔除多余工作流,提高物流效益。各个成员企业应通过改善合作关系、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来实现准确预测、信息共享,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供应链与物流有着密切联系,在现阶段如何协调物流与供应链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管理方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只有协调好物流和供应链的相互关系,才能使企业更有条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配置、调控,应用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三、总结  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如沃尔玛公司的销售配送系统计划、台湾雀巢与家乐福的VMI计划等,这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更加具有实效性和成效性。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来建立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物流的缺陷,更适应企业发展,更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  【参考文献】  [1] 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  [2] 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 杜荣华、刘中、海霞:电子商务与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  [4] 朱桂平、李怀政:物流企业分销网络战略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  [5] 黄小原、卢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  [6] 查尔斯C波里尔、迈克尔J鲍尔:电子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7] 梅绍祖、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M]清华大学出版社,  [8] 李洪心、马刚、杨兴凯:电子商务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大哥啊!我做物流3年了,说 ,我到愿意。让我写的话,伱杀了我吧 还2000字

供应链管理既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纵观我国近几年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状况可以看出,针对供应链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广泛运用众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方法、手段以及供应链管理支持技术和局部优化技术等偏多,系统研究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基础管理理论却偏少。笔者认为,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应该拓展,至少应该包含如下几层涵义: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横向思维的管理理论;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横向集成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新的边缘性管理学科。 供应链管理中蕴含着有别于传统管理的丰富的管理思想,有着深刻的哲理,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而且,管理方法、手段、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应该基于正确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应该以供应链管理原理为指导。鉴于此,本文对供应链管理思想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供应链管理的八大管理原理。 二、供应链管理的八大管理原理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揭示的是新经济形势下的一种新思维。该原理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仅靠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自己有限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对企业所提出的要求。企业必须放弃传统的基于纵向思维的管理模式,朝着新型的基于横向思维的管理模式转变。企业必须横向集成外部相关企业的资源,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去参与市场竞争,以实现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同时给予顾客更多选择的目的。 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纵向思维对应的是“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是纵向扩展;横向思维对应的是“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是横向联盟。该原理强调的是优势资源的横向集成,即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均以其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资源来参与供应链的资源集成,在供应链中以其优势业务的完成来参与供应链的整体运作。 该原理是供应链系统管理最基本的原理之一,表明了人们在思维方式上所发生的重大转变。 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的系统特征首先体现在其整体功能上,这一整体功能是组成供应链的任一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特定功能,是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功能集成,而不是简单叠加。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功能集中表现在供应链的综合竞争能力上,这种综合竞争能力是任何一个单独的供应链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其次,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目的性上。供应链系统有着明确的目的,这就是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来赢得市场。这一目的也是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共同目的。第三,体现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密切关系上,这种关系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系统目的的实现,受益的不只是一家企业,而是一个企业群体。因此,各成员企业均具有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系统观念。第四,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上。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面对的是一个迅速变化的买方市场,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不断地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体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新型供应链(有别于传统的局部供应链) 以及供应链管理就是为了适应这一新的竞争环境而产生的。第五,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层次性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分别都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供应链系统的组成部分;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从系统层次性的角度来理解,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而言,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针对更大系统(企业群) 的管理模式。 多赢互惠原理 多赢互惠原理认为,供应链是相关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组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其密切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是通过一种协商机制,来谋求一种多赢互惠的目标。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将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强调核心企业通过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强强联合的方式,使每个企业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达到多赢互惠的效果。 供应链管理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多赢互惠的思想。例如, 供应链中的“需求放大效应”使得上游企业所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存在很大的偏差,上游企业不得不维持比下游企业更高的库存水平。需求放大效应是需求信息扭曲的结果,供应链企业之间的高库存现象会给供应链的系统运作带来许多问题,不符合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的原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MI) ,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其结果是降低了供应链整体的库存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实现了供应链合作企业间的多赢互惠。再如,在供应链相邻节点企业之间,传统的供需关系是以价格驱动的竞争关系,而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则是一种合作性的双赢关系。 合作共享原理 合作共享原理具有两层涵义, 一是合作, 二是共享。合作原理认为,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因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与此同时,企业必须与全球范围内的在某一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将本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来完成,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供应链系统整体的竞争能力。共享原理认为,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意味着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共享、资源的共享、市场机会的共享、信息的共享、先进技术的共享以及风险的共担。 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准确可靠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在复杂、重复工作中的人为错误,因而减少了由于失误而导致的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共享信息的增加对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可以做到共享信息,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消除了需求信息的扭曲放大效应。 需求驱动原理 需求驱动原理认为,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 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链的运作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商品采购订单是在用户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的,然后商品采购订单驱动产品制造订单, 产品制造订单又驱动原材料( 零部件) 采购订单,原材料(零部件) 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种逐级驱动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基于需求驱动原理的供应链运作模式是一种逆向拉动运作模式,与传统的推动式运作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推动式运作模式以制造商为中心,驱动力来源于制造商,而拉动式运作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驱动力来源于最终用户。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市场环境,有着不同的运作效果。不同的运作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经营理念,由推动式运作模式向拉动式运作模式的转变,反映的是企业所处环境的巨变和管理者思想认识上的重大转变,反映的是经营理念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的转变。 快速响应原理 快速响应原理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经济活动的节奏也越来越快,用户在时间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户不但要求企业要按时交货,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因此,企业必须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必须要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快速组织产品生产的能力,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里,一切都要求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仅靠一个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供应链具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通过各节点企业业务流程的快速组合,加快了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供应链管理强调准时,即准时采购、准时生产、准时配送,强调供应商的选择应少而精,强调信息技术应用等等,均体现了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思想。 同步运作原理 同步运作原理认为,供应链是由不同企业组成的功能网络,其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存在着多种类型,供应链系统运行业绩的好坏取决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和谐,只有和谐而协调的关系才能发挥最佳的效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各方面良好的协调。 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要求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通过同步化的生产计划来解决生产的同步化问题,只有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保持步调一致时,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才能实现。供应链形成的准时生产系统,要求上游企业准时为下游企业提供必须的原材料(零部件) ,如果供应链中任何一个企业不能准时交货,都会导致供应链系统的不稳定或者运作的中断,导致供应链系统对用户的响应能力下降,因此保持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生产节奏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协调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信息的准确无误、畅通无阻,是实现供应链系统同步化运作的关键。要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同步化运作,需要建立一种供应链的协调机制,使信息能够畅通地在供应链中传递,从而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的过量生产和过量库存,使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作能够与顾客的需求步调一致,同步化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动态重构原理 动态重构原理认为,供应链是动态的、可重构的。供应链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针对某一市场机会、为了适应某一市场需求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当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围绕着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必须能够快速响应,能够进行动态快速重构。 市场机遇、合作伙伴选择、核心资源集成、业务流程重组以及敏捷性等是供应链动态重构的主要因素。从发展趋势来看,组建基于供应链的虚拟企业将是供应链动态快速重构的核心内容。

  • 索引序列
  • 供应链物流管理论文3000字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论文3000字
  • 供应链物流管理论文1500字
  • 供应链物流管理论文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论文2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