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官网投稿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官网投稿

发布时间: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官网投稿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学校名称:广东医科大学  院校代码:10571  所在省份:广东省  所在城市:湛江市  院校属性:办学层次:本科 办学性质:公办 学校代码(含前5位省份代码):4144010571

想发自己投稿就是了。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官网

南方医科大学更好一些,尤其是在学术研究方面:1、科研平台截至2021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86个,其中含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各1个。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各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2、科研成果截至2021年3月,学校先后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5项、全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3项。4项科技成果入选全国年度科技十大进展,连续三个五年计划牵头承担了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并获得滚动支持,2020年获国家自然基金303项。3、学术资源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图书馆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广东高校医学数字资源中心;拥有纸质文献93万册,电子图书210余万种,电子期刊8万种。拥有 SCIE(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Nature、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Lancet(柳叶刀),BMJ(英国医学杂志)等世界综合医学杂志。以及各医学学科外文核心期刊、电子图书、实验室指南、临床医师考试题库及手术视频、解剖图谱等数据库共67种。自建了南医院士文库、南医学位论文库、南医专业课程电子教材库、南医机构知识库和学科资源网等。《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为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该刊已被美国PMC、Medline、CA、荷兰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中国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连续8年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13-2020)。连续5年获得“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6-2020);连续7年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南方医科大学的对外合作交流: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与世界20个国家和地区的61所高校、医疗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制定“因公出国(境)培训中期(2018-2020 年)计划”,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干部赴国际高水平医学教研机构进修。2018年以来,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合作申报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项目。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卫生部开展“全科医师核心能力构建与发展项目”,与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开展“专业人员中期培训项目”,累计选派687人次教师出国(境)交流互访、专题培训。

10571是广东医科大学院校的代码,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学校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广州市属重点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改革试点单位、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学校。学校于1958年6月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原名广州医学院。1970年12月,更名为广州市医科学校。1973年6月,恢复广州医学院名称。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根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番禺、越秀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下设22个学院,7所直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8个研究机构;拥有省级试点学院3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有教职工7789人(其中校本部908人);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2602人,在校留学生285人;拥有1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4个省(部)级重点专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点;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历史沿革广州医学院1951年,广州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医士学校创建。1953年,广州市第一、二、三、四医士学校合并组建广州医士学校。1958年6月,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广州医士学校升格为广州医学院。1970年12月,广州医学院改建广州医科学校。1972年,广州医科学校升格为(复校)广州医学院。1973年10月29日,广州市委决定将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79年6月10日,广州市编制委员会发出通知,同意在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医科基础上成立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1984年9月21日,教育部批准学校内科学(呼吸)、药理学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9月4日,首批呼吸内科、药理学硕士研究生正式开学。2001年1月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内科学(呼吸系病)成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3年7月18日,教育部批准广州医学院内科学(呼吸系病)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获准设立临床医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4年,羊城铁路医院并入广州医学院。2005年,广州护士学校、广州卫生学校并入广州医学院。2006年11月21日,经广州市政府正式批准立项,广州医学院将在番禺建立新校区。2007年4月2日,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实验室被科技部正式批准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成为广东地方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2月至8月,学校先后获得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资格和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同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2011年3月22日,学校临床医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等3个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后又批准学校护理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2年,经教育部和卫生部批准,入选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广州医科大学2013年4月,广州医学院通过教育部验收,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广州医学院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5月,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成立。同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接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的高等院校进行的专项检查与评估。2014年1月,学校成为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7月,学校正式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2015年1月,学校加入广州大学城高校联盟。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联合生命科学学院在广州举行揭牌仪式。5月27日,广东省教育厅审议通过《广州医科大学章程》,核准发布。2018年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院系设置根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设22个学院,7所直属附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2022年2月,学校新增基础医学专业。师资力量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国家杰青1名,教育部国家级人才2名,海外高端人才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名,广东省珠江学者19名,广东省教学名师4名,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名、省级培养对象2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41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44人。另外还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为学校特聘教授。质量工程截至2020年7月,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广东省级名牌专业3个,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特色专业1个,广东省级重点专业2个,广州市名牌专业4个,广州市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类课程4门、省级精品类课程60门;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广州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护理学国家特色建设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西医临床医学、儿科学、公共事业管理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口腔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临床医学广东省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广东省重点专业:临床医学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科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校企协同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麻醉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开放性多样式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州市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广州市特色专业: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拥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6个。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学科目录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公共管理、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药学重点学科内科学(呼吸系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卫生毒理学、重症医学、妇产科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与心血管药理)、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卫生毒理与流行病学、肿瘤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急诊医学科、临床医学(呼吸病学)科研机构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基地、24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神经遗传与离子通道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过敏反应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蛋白质修饰与降解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呼吸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产科重大疾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分子临床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蛋白质修饰与降解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卫生厅医学重点实验室:环境致癌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实验室、产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医学伦理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儿科血液病研究实验室、广州市生殖与遗传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生物毒素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心血管重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化学致癌重点实验室、广州市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州市过敏反应与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2010-2016年,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3744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3项、主任项目4项、合作项目11项、联合基金4项、面上项目221项、青年项目295项、应急管理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4项、团队项目1项、重点项目12项。2022年,广州医科大学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临床诊治及机制研究”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名单。学术资源馆藏资源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广州医科大学图书馆由番禺校区总馆和越秀校区分馆组成,馆藏纸质图书101万册,订有专业数据库23个,电子图书200余万册,电子期刊3万种,纸质报刊1700余种,中外文资源对学校学科专业的覆盖面达到100%。学术期刊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血栓与止血学杂志》、《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6种。其中《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血栓与止血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分别被SCI、PubMed收录。《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为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万方数据库等多家国内重要数据库收录。《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以中国标准出版物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首份专注于关节外科学高级学术研究的医学专科期刊。合作交流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胡弗汉顿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义守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部门开展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活动。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香港大学等科研院所及辉瑞公司等全球知名跨国医药公司开展深度科研合作,承担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多项,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共建"中美肺癌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肺癌的疾病诊断与治疗研究等;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建立中加联合共建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系合作成立染色体芯片分析(CMA)产前诊断联合实验室。

中国妇幼保健 中国全科医学 时珍国医国药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眼科新进展 河北医学 海南医学 中华全科医学 新乡医学院学报 齐鲁护理杂志 海南医学院学报 西部医学 中国基层医药 中国医药导刊 世界中医药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现代医生 全科护理 医学新知杂志 吉林医学 检验医学与临床

第一军医大学在广州(陆医)第二军医大学在上海(海军)第三军医大学在重庆(陆医)第四军医大学在西安(空医)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官网投稿要求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总体要求  论文篇幅不宜太长,一般要求在5000字以下。请认真阅读全文、核实相关数据,力求语言流畅,尽量减少错漏;要求提供单位介绍信,如果是基金项目,请写明项目名称和编号,并最好能提供能证明该项目的复印件。来稿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炼,字迹清楚、工整,应使用规范的汉字。并应包括(按顺序):题目、(副题)、作者、作者单位、中文摘要、主题词(或关键词)、分类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第一作者简介、引言、正文(包括图、表)、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和英文部分,并可在稿件首页的地脚处加注必要的说明。  题目应简练、明确,并能反映论文的主题,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  副题应在必须时才使用,一般用于同一研究课题的系列论文中。  作者的署名只限于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的研究的工作者,并参加拟定论文稿、能对内容完全负责和解释者。人名次序应按贡献大小排列。若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加注阿拉伯数字予以区分,如:“李明1,王青全2”。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对其他有贡献的人员,可在致谢中注明。稿件一俟投出,要变更或增删作者时应由全部署名作者所在的单位分别出具证明确认,否则我刊不予受理。  作者单位应置于作者署名之下,包括单位全称、邮政编码、城市名。若署名的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根据作者姓名上加注的数字分别一一列出。  摘要(Abstract)中、英文摘要一般采用结构式摘要,明确列出四个要素,即目的:为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模型、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等;结果:实验或研究的结果、数据等;结论:对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问题、启发、建议、预测等。英文摘要的题目、作者、工作单位和关键词、内容等均应与中文摘要一致。  主题词(或关键词)(Keywords)应标注能反映论文特征内容、通用性较强的,符合主题词表的术语,一般3~8个。  中图分类号(CLCnumber)采用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标注。  收稿日期(Receiveddate)由编辑部填写,必要时由编辑部加注稿件的修定日期。  基金项目(Foundationitem)应注明基金的名称、编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首页脚注依次为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位,职称,联系电话,Email。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1优先出版对于国家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联合基金项目;有重大临床意义的病例报告和经验交流论文,本刊将于3个月内完成审稿、编辑和出版(数字出版或纸质出版)。对于境内外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英文论文,本刊将在2个月内发表并减免部分费用。实行优先数字出版的论文自数字出版之日起,可在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检索和下载。期刊印刷出版的当月,作者论文的全文和英文摘要可被全球读者通过PubMed检索和下载。2 投稿方式境内作者投稿请使用本刊网上投稿系统,境外作者投稿请直接E-mail。《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对来稿一律不收取审稿费,纸质稿件请自留底稿,无论刊登与否恕不退还。来稿6个月未被采用或退修者可自行处理;退修稿逾2个月未修回者以自动放弃刊登处理。3 权利与责任作者应保证资料来源的真实性,确保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删节。本刊享有论文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未经本刊同意,该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文章出版后,即赠当期杂志2册。4 文稿要求对论文篇幅不作限制,不欢迎将完整的研究拆分为几篇论文。投稿前作者可在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检索国内是否有相同或相似的报道。 1 作者署名和基金项目作者姓名和单位请参考本刊网站上已发表文章的格式进行标注。文后需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简介(学历、职称、电话、E-mail)。应标注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9)”。2 摘要论文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 英文摘要前应列出英文题名、所有作者姓名(如HU De-hui, ZENG Wei-sen)、单位名称(写到科室)等。3 图表图表应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按先见文后见表(图)的原则排列。每幅图、表应有简明的中英文题目,图注和表格内容、表注等用中文表达。表格采用三线表,照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满足印刷要求。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线形图、条形图需清晰可辨,线条平滑,最好可用Office软件编辑修改。4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依照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上标标出。参考文献的作者超过三位的只写前三位,后加“等”或“et al”,未超过的三位的应全部列出。外文期刊名称和作者姓名缩写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Index Medicus》格式为准。5 地址: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515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官网投稿方式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总体要求  论文篇幅不宜太长,一般要求在5000字以下。请认真阅读全文、核实相关数据,力求语言流畅,尽量减少错漏;要求提供单位介绍信,如果是基金项目,请写明项目名称和编号,并最好能提供能证明该项目的复印件。来稿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炼,字迹清楚、工整,应使用规范的汉字。并应包括(按顺序):题目、(副题)、作者、作者单位、中文摘要、主题词(或关键词)、分类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第一作者简介、引言、正文(包括图、表)、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和英文部分,并可在稿件首页的地脚处加注必要的说明。  题目应简练、明确,并能反映论文的主题,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  副题应在必须时才使用,一般用于同一研究课题的系列论文中。  作者的署名只限于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的研究的工作者,并参加拟定论文稿、能对内容完全负责和解释者。人名次序应按贡献大小排列。若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加注阿拉伯数字予以区分,如:“李明1,王青全2”。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对其他有贡献的人员,可在致谢中注明。稿件一俟投出,要变更或增删作者时应由全部署名作者所在的单位分别出具证明确认,否则我刊不予受理。  作者单位应置于作者署名之下,包括单位全称、邮政编码、城市名。若署名的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根据作者姓名上加注的数字分别一一列出。  摘要(Abstract)中、英文摘要一般采用结构式摘要,明确列出四个要素,即目的:为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模型、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等;结果:实验或研究的结果、数据等;结论:对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问题、启发、建议、预测等。英文摘要的题目、作者、工作单位和关键词、内容等均应与中文摘要一致。  主题词(或关键词)(Keywords)应标注能反映论文特征内容、通用性较强的,符合主题词表的术语,一般3~8个。  中图分类号(CLCnumber)采用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标注。  收稿日期(Receiveddate)由编辑部填写,必要时由编辑部加注稿件的修定日期。  基金项目(Foundationitem)应注明基金的名称、编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首页脚注依次为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位,职称,联系电话,Email。

T:代表体温P:代表脉搏R:代表呼吸Bp:代表血压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官网投稿邮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国家级医学期刊目录  内科学  《中华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中华肾脏病杂志》、《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  外科学  《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骨伤》、《中华创伤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华烧伤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  妇产科学《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儿科《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小儿急救医学》、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口腔医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口腔种植学杂志》  眼科学 《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耳鼻咽喉《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皮肤性病《中华皮肤科杂志》、《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精神病学《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⒑肿瘤学 《中华肿瘤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⒒麻醉学《中华麻醉学杂志》、《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⒓中医内科 《中医杂志》、《中国医药学报》、《中国中医急症》、《中医药学刊》、《中国中医药科技》、《中国中医风湿病杂志》  ⒔中医外科《中医正骨》、《中医肛肠病杂志》、《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国针灸》、《中国骨伤》、《针刺研究》  ⒕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⒖医学影像《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核 医学杂志》、《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⒗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教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⒘病理 《中华病理学杂志》  ⒙医技《中华医学检验杂志》、《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中华理疗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⒚药学 《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中国中药杂志》《药学学报》、《中国晦洋药物杂志》、《中国药房》、《药物分析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药物生物技术》,《中国临床药学杂志》、《药物流行病学杂志》、《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⒛疾控与公卫专业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现代预防医学》、《热带医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国工业医学杂志》、《中国职业医学》、《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生病杂志》、《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中国计划免疫》,《中国学校卫生》、《环境与健康杂志》、《中国妇幼保健杂志》、《中国校医》、《中国卫生监督》、《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综合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美国医学杂志中文版》、《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中国综合临床》《医师进修杂志》、《中国基层医药》、《中国医师杂志》、《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中华医史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健康杂志》、《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基础类《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学报类  1.国家级单位类: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中医研究院院报》  2、原卫生部属医学院校类: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北京医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医学版)(上海医科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中山医科大学学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同济医科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华西医科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湖南医科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3、军医大学类: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4、中医院校类:  《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5、药学院校类:《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附注:判断是否国家级医学期刊的依据是: 以职称评审有关文件附录中国家级期刊的定义为依据,其中的国家一级学会指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针灸学会, 由这些学会单独或协同共他单位主办的学术期刊(不包括科普期刊)才能判定为国家级期刊.上述期刊名单只供参考.评审时以刊登该文章的期刊的主办单位为判断依据。  论文著作条件  有关文件规定的论文、著作条件及附录的有关解释,并对如下问题作进一步明确:  1、关于国家一级学会和国家级期刊问题。结合卫生系列实际情况,在执行中原则上可按以下规定把握:  国级一级医学专业学会在现阶段是指: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  国家级期刊是指:由国家一级医学专业学会、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并出版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及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属本科以上医药院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以及第一、二、三、四军医大学主办的学报。参考名单见“国家级医学期刊目录”。  2、在经出版主管部门审批的医学专业期刊增刊(不包括论文集、专辑、特刊)上发表的论文,在申报评审时有效,不受数量限制。  3、在外文医学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凡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可按国家级论文对待;没有被收录的,按省级论文对待。  4、多人完成的著作中,只有著作的章节有署明作者姓名的、或书中有明确界定的,才能计算编著者完成的字数,申报评审时有效,没有明确界定的无效。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索引序列
  •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官网投稿
  •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官网
  •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官网投稿要求
  •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官网投稿方式
  •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官网投稿邮箱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