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薪酬待遇怎么样啊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薪酬待遇怎么样啊

发布时间: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薪酬待遇怎么样啊

杂志社工资一般都不高,刚去也就是3000左右,因为杂志社一般都是做编辑,每天看稿子,审核文章。工作量不大,如果你干了几年,基本上工作也许能够涨到5000,当然具体看工资就这些,其它福利每个杂志社不同而不同。

好不好看做什么这家公司在顺义 和周边的企业比 福利很不错 顺义这边同学有在那工作的 不过是做行政 技术和销售岗位就不清楚了不过无论什么公司 我觉得待遇和能力直接挂钩你能力好 人家会高薪留你能力不好的 自然不会要你 即使要了也是留下做个打杂了 待遇自然也就不怎么样了所以无论什么 先看清自己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

杂志社编辑的工薪报酬总的应该不错。具体到数目,不可一概而论。  杂志社不同,薪酬理念不同,管理方式不同。但是,编辑是杂志社的中坚力量。报酬自然不会低。有的实行栏目包干制,干得好,薪酬自然更加客观。有的实行底薪制。年薪制等。制度不同,个人能力不同,投入精力时间不同,回报自然不同。

不同城市价格也不一样,不同单位价钱也不一样。许多杂志社是挂羊头卖狗肉的“非法出版物”。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薪酬待遇怎么样

不同城市价格也不一样,不同单位价钱也不一样。许多杂志社是挂羊头卖狗肉的“非法出版物”。

一个垃圾,一个,一个不要脸的畜生,谁进去谁倒霉。试问,一个代理商凭什么号称中国自动化集团,足可以见到其假大空一面了

你是指什么方面呢?待遇还是工作坏境?待遇一般吧 2000多元 工作比较轻松 编编稿件 养老不错

非常支持楼上的看法,进入者慎重。一个壳子而已,签的是北京康吉森自动化的合同,水很深,慎入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薪酬待遇

不好说了,地区差异,工资肯定差很多,机器视觉岗位研发或者业务工资也相差很多了。普遍还是比其他行业高一些的。

就业很好,只要有毕业证学位证,就可以。刚毕业的研究生薪酬一般不高,且工资和福利根据具体专业和工作地点的不同也有所区别。电气行业很重视工作经验,因此毕业生刚开始工作时会比较辛苦,但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待遇也会逐步提高。一般来说,电力电子方向的毕业生,薪酬基本保持在4000元/月左右,有的可能有5000元/月;电机专业毕业生薪酬则平均在3000元~4000元/月;而高电压和电力系统的毕业生,如能进入中广核电,月薪有可能高达万元,如果进入电网公司,一般工作几年后工资也能达到这个数。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电力系统单位仅招收对口电力院校或“211工程”院校的毕业生;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没有完全对口的招聘单位,但如果毕业生的研究课题是与电力系统相关,也可进入电网公司。电力行业无疑是最有实力的行业之一,目前电力行业最好找工作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由于电气工程专业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乐观,毕业生就业形势大都比较好。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航天飞机的研究,都会出现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身影。如果经过了两到三年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毕业生的专业素养能得到更大的提升,可选择的机会也更多。电气工程专业培养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呈现“点多、面宽、适应性强”的特点。一般来说,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能够在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担任重要工作,也能到各级发电厂、供电局、电网调度所、各类大、中型企业从事电力设计、建设、调试、生产、运行、管理、市场运营、科技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工作,或从事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该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从事其他行业中的电气技术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单位在招聘电气专业的毕业生时,会考虑毕业生所学的具体专业方向。一般来说,电力电子方向的毕业生适合去私营或国营高新技术企业(如海信、富士康、爱默生、ABB、微软)、军工企业、航天企业或各省市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等,而电机、高压、电力系统及电工理论等强电专业或者相关电力专业的毕业生适合去研究所、电厂或者电网公司。下面,再具体介绍一下电气行业的主要就业方向:①各级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以及五大发电公司——大唐、华能、国电、华电以及中电投应该是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但这些名企对人才的要求也很高,竞争相当激烈。省一级的电力公司、地市一级的供电公司或供电局则是电气专业毕业生比较现实的选择,待遇也不错。要想在供电公司取得较好的发展,需要求职者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国内的发电公司主要有大唐、国电、华电、华能、中电、二滩、三峡、五陵,大型电厂还有核电站,如广核、中核等。在未来,风能、太阳能等投资高、技术密集的电厂也很有发展潜力。②电力设计院、电力科学研究院设计院、研究所一向被认为是拥有研究生以上文凭的“精英”领地,主要从事设计电厂、变电站和线路、现场调试、测试、数据报告、研究等工作。一般工作都相对轻松,但有的岗位需要经常出差。不同职位和年龄的人收入会有所不同,年收入范围大概在3万~15万之间。国内的电力设计院主要有中南电力设计院、西北电力设计院、华北电力设计院、华东电力设计院、华南电力设计院、广东省电力设计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等,电力科学研究院主要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东电力实验研究院等。③工程局相对来说,工程局的工作相比较艰苦,因为要随着工程地点不断转移,但是待遇非常可观。工程局主要负责电厂建设的相关工作和变电站建设,一般电厂建设在哪里,人就在哪里上班。④电气设备公司和电力制造行业有一半以上的电气专业毕业生都将从事与电力系统有关的工作,他们大多选择进入一些大、中型的电气设备公司、自动化公司、通讯设备公司(在通讯服务公司主要从事研发、技术支持、项目管理等工作)。此外,还可以到信息、电子、机械、交通、外贸、政府等行业和部门工作,主要从事与电力工程和电气装备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实验分析、研制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电力制造行业一次设备(变压器、发电机、开关等)制造的公司有东电集团、哈电集团、上电集团、西电集团等,二次设备制造的公司有南瑞集团、许继集团、四方集团等,这些都是技术含量高的知识型企业,代表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像用电设备、汽车、铁道、照明、通讯、化工等行业也需要电气人才。⑤高校留在高校任教对于很多研究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丰厚的收入、优美的环境、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以及相对单纯的人际关系成了很多毕业生留校的理由。而对于电工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来说,留在高校任教无疑会使自己所学有了用武之地。以华中科技大学的电工理论专业为例,该专业包括了电测、超导等研究方向,同时还承担了学校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但留在高校任教并不容易,毕业生除了具有相当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从事研究工作的潜质,是优秀毕业生。此外,清晰的逻辑思维、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也成为高校教师必不可少的条件。⑥深造和创业由于国外在电气专业方向的研究领先于我国,毕业生如果希望在专业研究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出国深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常情况下,电气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国有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研究所、工矿企业等,也可以进入一些外资、私营企业,薪酬待遇都相当可观。但如果学生能力足够强,又在学习期间积累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自己创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⑦其他主要指从事本专业以外的工作,如营销、咨询、政府公务员等。市场经济是运作时代,销售是很有发展前途,有能力的毕业生可以去销售部门从事销售工作。如果做得好,还有机会进入高层。

机器视觉行业待遇问题,这个问题问的笼统,那我也回答的笼统一些,整体来说比其他行业高一些吧。行业处于爆发期,大部分做的好的人都揭竿起义了,你们懂得

单位还行 领导待遇还行 员工一般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薪酬待遇如何啊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环境好 待遇也很好,是个好单位的, 薪酬是不能公开秘密,

不同城市价格也不一样,不同单位价钱也不一样。许多杂志社是挂羊头卖狗肉的“非法出版物”。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百科名片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1月。1962年前的名称为沈阳电子技术研究所,1962年至1972年的名称为东北工业自动化研究所,1972年起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2001年5月前,研究所的中心区域在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90号。2001年后,全部迁移到沈阳市东陵区南塔街114号。现任所长王越超。目前,全所有正式员工500多人,流动人员250人左右,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1(包括客座导师)人,研究员45人,副研究员55人,高级工程师82人。目录研究所概况 现任所领导 所长 副所长 副所长 副所长 战略目标 学术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学术秘书 委员 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 光电信息研究室 学科方向 发展成果 交流合作 历史沿革 科研生产部门 展开 研究所概况 现任所领导 所长 副所长 副所长 副所长 战略目标 学术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学术秘书 委员 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 光电信息研究室 学科方向 发展成果 交流合作 历史沿革 科研生产部门 展开 编辑本段研究所概况  全所设有2个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和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3个研究室:1、工业控制系统研究室,2、光电信息研究室,3、自动化装备研究室;一个研究中心:水下机器人研究中心;一个负责科研信息、文献、网络等支持服务的信息中心。管理部门设有:综合管理办公室、科技处、人事教育处、质量条件处、财务中心。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自动化所自建所起长期从事工业自动化工作。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又在机器人、光电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方面不断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获得大量国家、科学院及地方奖励,为国家高技术科技攻关、国家安全、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成为值得信赖的一支攻坚力量。自1985年起在中国机器人事业发展历史上创造了十八个第一的辉煌业绩,成为我国机器人事业的摇篮。现在这里是“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先进制造基地”,“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每年培养大批博士、硕士等高级青年人才,吸引大量优秀海内外专家学者。   1999年,国家批准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沈阳自动化所成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开展先进制造基地建设。创新试点中全面贯彻科学院新时期办院方针,实施创新战略重点转移,深化改革,调整了内部组织结构,优化人员结构,全面建立人员流动与岗位聘任制,项目聘任制。在现代国家科研体制与机制的建立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所的主要学科领域为:制造科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机器、先进制造系统和光电技术等。 组织机构  以2002年为例,除部署了一批基础研究课题外,全所承担国家攻关、国家863、973、科学院重大及方向性等项目34项。企业和地方重大攻关、改造项目10项。如:科学院重大项目“数字化智能制造装备与系统”,科学院方向性项目“总线集成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自走式海缆埋设机”,“空间对接光学成像技术”,“工业机器人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等。当年正在执行的科研项目合同总额1亿。   2002年,实现专利授权9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13项,获沈阳市首批专利实施特别支持奖。成果获奖6项,其中“现场总线分布控制系统开发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共发表论文221篇,其中国外61篇,进入EI索引42篇,进入SCI索引8篇。共出版著作3部,译著1部。   研究所主办中国科技核心刊物《机器人》和《信息与控制》 。图书馆藏书3万册,期刊300余种(其中外文期刊124种,中文期刊200多种,自动化领域核心期刊占90%)。编辑本段现任所领导所长  于海斌   所长,1964年生,工学博士,研究员 于海斌[1]  ISA Fellow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   国家科学技术部智能制造专项专家组成员   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工业自动化副所长  桑子刚 桑子刚[1]  党委书记兼副所长,1963年生,工学硕士,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   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及其控制系统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副所长  史泽林 史泽林[1]  副所长,1965年生,博士,研究员   兼任中国科学院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高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光电信息技术副所长  梁 波 梁波[1]  副所长兼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1965年生,博士,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哲学编辑本段战略目标  开拓自动化领域前沿创建先进制造一流基地   在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我所被批准为“先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进制造基地”,归结起来,我所定位于高技术创新类型的研究所。   确立的科技目标是:建设成为在先进制造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具有领先和带动作用的研究开发基地。   其学科方向是制造科学。重点研究领域是智能机器与先进制造系统。   围绕这一主攻方向,在基础研究、高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产业化三个层次上部署了前沿探索性创新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和863计划项目以及国家军工项目。实施了大量应用工程并正式成立新松机器人与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进而达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目标。编辑本段学术委员会  我所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组成   经民主酝酿和选举,我所新一届(2003年-2006年)学术委员会已在最近组成。主任  王天然副主任  封锡盛、王越超、于海斌 、史泽林学术秘书  封锡盛、王越超、于海斌 、史泽林委员  (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海斌、王天然、王晓辉、王越超、史泽林、向伟   朱云龙、李令奇、杜劲松、封锡盛、赵明扬、韩建达编辑本段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RoboticsLaboratory,ShenyangInstituteofAutomation,ChineseAcademyofSciences)成立于1989年,原名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学开放研究实验室,2001年更改为现名。实验室隶属于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学术委员会的带领下,在机器人学应用基础研究、机器人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现已成为国内机器人学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基地、学术交流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在1989年成立之时,就聘请国内高水平知名学者组成了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学术委员会制定和把握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与目标。1989年成立的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嘉墀研究员担任。1993年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高为柄教授担任。现在任职的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谈大龙研究员,副主任为贾培发研究员、王越超研究员。   实验室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布式智能系统、MEMS技术以及危险作业机器人等。实验室的发展目标是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机器人学基础理论、进行机器人系统与集成的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攻关。力争把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建设成国际著名的实验室、建设成培养从事机器人学研究与开发的人才基地。   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王越超研究员。现有固定科研人员19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7人。除固定人员外,还有许多流动人员参加本室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3名受到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资助的海外优秀人才,4名高级访问学者,以及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客座人员与项目聘用人员。目前,实验室的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之比已达1:4。实验室有"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与"机械电子工程"两个专业的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与硕士点。实验室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0人。   实验室作为中国科学院的开放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对外开放。通过设立实验室基金课题的形式,先后资助42个单位的客座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工作。为了使研究室的研究工作更加与国际前沿相结合,实验室近年来加强了对外交流与合作。不仅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室做学术报告,还多次派出人员参加国际重要的机器人学术会议并到有关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热忱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室进行指导交流与开展合作研究。编辑本段光电信息研究室  光电信息研究室长期从事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成像跟踪、测量和控制、指挥自动化等领域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任务。研究室现有各类在职研究人员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共38名,其中研究员6名,副研究员10名。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名。是一支年轻而有创造力的科研队伍。   光电信息研究室在致力于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同时,非常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在成像跟踪方面采用前沿的理论和算法,运用先进的VLSI硬件技术,研制开发出针对不同用途的多品种、多功能的视频跟踪器、电视测角仪等系列产品,可满足不同背景条件下对不同目标的可靠跟踪与测量,具有实时性强、测量精度高、跟踪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广泛地应用到国防和民用高技术领域。在智能决策指挥自动化方面,以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综合网络、数据库、通信等高新技术,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色,出色完成了诸如沈阳市消防指挥系统、沈阳市急救指挥系统等多项大型指挥系统的研制和建设任务。多次获国家和科学院的科技进步奖。编辑本段学科方向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从七十年代起追踪世界自动化前沿技术,在我国率先开创了机器人研究新领域,并在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电视跟踪与测量三个方面形成了自身优势。现已进入科学院首批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建立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发展基地。   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发展基地以制造科学为发展学科,开拓先进制造学科研究的新领域,研究开发先进制造技术并使其推广应用。目前重点面向三个研究方向:智能机器与智能系统、制造系统的结构与模式、先进制造支持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发展基地按照发展目标主要从事四个层次的工作任务   ·基础性研究:主要研究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方法。   ·高技术攻关:从事技术创新、形成我国自有技术的知识产权。目标是不断产生可以在制造业发挥作用的新技术。   ·示范应用:这一层次工作是基地与产业、研究与应用的桥梁。   ·高技术产业化公司。   利用基地的单元技术、集成技术为企业进行示范应用,推动产业化工作是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发展基地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编辑本段发展成果  建所以来,研究所长期从事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又在机器人技术、光电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方面不断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获得大量国家级、科学院及地方奖励,为国家高技术科技攻关、国家安全、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成为一支值得信赖的攻坚力量。自1985年起,研究所在中国机器人事业发展历史上创造了十八个第一的辉煌业绩,成为我国机器人事业的摇篮。目前,研究所已经成为“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先进制造基地”和“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所在地。每年培养大批博士、硕士等高级青年人才,吸引了大量优秀海内外专家学者来所。   1999年,国家批准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研究所成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开展先进制造基地建设。在创新试点过程中,研究所全面贯彻科学院新时期办院方针,实施创新战略重点转移,深化改革,调整内部组织结构,优化人员配置,全面建立并完善人员流动与岗位聘任和项目聘任机制,在国家现代科研体制与机制的建立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研究所的主要学科领域是制造科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机器、先进制造系统和光电技术等。除了开展基础研究之外,研究所还承担了大量的国家攻关、国家高技术863、973、中国科学院重大及方向性等项目以及企业和地方的重大攻关、改造等项目。   研究所主办中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机器人》和《信息与控制》。图书馆藏书3万册,印本期刊991种(其中自动化领域核心期刊占90%以上);能够访问的国内外大型网络数据库近百种,可获取的资源量数千万条。编辑本段交流合作  研究所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外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建立了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合作开展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共同培养研究生;与国内多所大学、研究单位以及地方政府、企业共同承担和完成国家、科学院的重大研究或工程项目,共建高技术研究与开发实体。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所投资控股或合资的公司有“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研究所2000年制定的“开发西区、建设东区、挺进浑南”的发展计划已经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在沈阳浑南开发区规划的先进制造产业化园,正按整体规划实施建设中。   研究所中心区(东区)环境建设已经结束。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配套,具有现代化科研与工作氛围的园区已经形成。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将为国家科技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企业技术进步做出更多、更大的创新性贡献。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1958年–1962年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筹建时期。先后经历了辽宁电子技术研究所自动化(903)专业、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阶段。   1968年–1970年   业务工作由国防科委第十五研究院代管。   1970年7月   回归中国科学院。   1972年8月   名称确定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1958年–1978年   主要研究方向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光电跟踪系统、数控技术等。   1984年   依托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建设的国家机器人示范工程正式启动。   1989年   建立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学开放实验室。   1996年   依托机器人示范工程建立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997年   中国科学院开展研究所分类定位试点工作,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为全院首批获得批准进行分类定位的单位之一,定位为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高技术研究与开发基地型研究所。   1999年   作为首批12个试点单位之一,率先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开始全面启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   1979年–1998年   主要研发领域是:以机器人技术为主导方向,发展自动控制技术、高精度电视跟踪技术、工程自动化总体技术。   2000年   建立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产业化迈出实际的步伐。以新松公司注册独立运行为标志,研究所投资的高技术公司开始与研究所主体分离,并市场化运营。   2007年   依托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实验室各项建设逐步展开。   1999年以来   确定以先进制造与自动化为主要学科领域,在智能机器和先进制造系统两个方向开展研发工作。[2]编辑本段科研生产部门  一室 机器人学研究室   二室 水下机器人技术研究   三室 空间自动化技术研究室   四室 光电信息技术研究室   五室 自动化系统研究室   六室 装备制造技术研究室   七室 信息服务与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室   八室 工业控制网络与系统研究室   电机产品制造中心

看你在哪个城市,以及什么职位呗,北上广深,一般都是8000起吧,如果是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大数据,一般是2万起,三年以后,看能力,薪资会有很大变化。开发一万到两万吧。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薪酬待遇如何

杂志社编辑的工薪报酬总的应该不错。具体到数目,不可一概而论。  杂志社不同,薪酬理念不同,管理方式不同。但是,编辑是杂志社的中坚力量。报酬自然不会低。有的实行栏目包干制,干得好,薪酬自然更加客观。有的实行底薪制。年薪制等。制度不同,个人能力不同,投入精力时间不同,回报自然不同。

IT行业是当前热门的行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在薪酬待遇上也远高于其他行业。根据新数据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以及天津等城市,IT人员月薪普遍在7000~15000之间IT行业除了薪酬高外,福利待遇也是一项明显优势。IT行业向来以高技术。水平尖端著称,非常重视对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因而在薪酬上早已脱离“温饱”水平,待遇上也不断完善。

你是指什么方面呢?待遇还是工作坏境?待遇一般吧 2000多元 工作比较轻松 编编稿件 养老不错

不同城市价格也不一样,不同单位价钱也不一样。许多杂志社是挂羊头卖狗肉的“非法出版物”。

  • 索引序列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薪酬待遇怎么样啊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薪酬待遇怎么样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薪酬待遇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薪酬待遇如何啊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薪酬待遇如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