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微波技术与天线论文摘要

微波技术与天线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

微波技术与天线论文摘要

这方面的书还是很多的专业的论文可以上中国期刊网,不知道你们学校有没有帐号以下有这关RF的书有:射频与微波功率放大器设计 微波功率放大器所需的理论、方法、设计技巧,以及将分析计算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这些方法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设计周期。本书内容覆盖非线性电路设计方法、非线性主动设备建模、阻抗匹配、功率合成器、阻抗变换器、定向耦合器、高效率的功率放大器设计、宽带功率放大器及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设 射频与微波通信电路――分析与设计(第二版) 微波地面通信的基础上,对所采用的射频和微波电路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注重实用,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广,包括一些难懂的理论和复杂的数学推导,作者深入浅出地以少量的数学分析给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数学公式,并且着重于分析如何把它们应用于电路设计;另一个特点是便于自学。书中包 微波技术 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结合当今微波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微波电路的相关基础知识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除绪论外共分8章,依次介绍了柱状导波系统中的电磁波及传输线理论、规则波导理论、微带及表面波波导、微波谐振器、微波网络理论基储微波滤波器及匹配电路、微波有源电路、微波铁氧体器件。? 微波技术与微波电路 微波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微波元器件、微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运用。上述专业的本科生或大专生在学院无本教材后,能对微波技术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及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全书共分为10章,覆盖了微波技术主要方面的基本内容,它们是传输丝理论与技术、微波网络理论基储微波无源元器件、微波有源电路。在 微波技术基础与应用 微波网络基础,以此作为全书的理论基矗其次讲解基本无源部件,如微波谐振器、功分器、耦合器、滤波器和微波铁氧体器件上等的原理和工程设计。对于微波有源电路的设计,以及主要微波系统和应用,书中也作了简明介绍。近年来微波技术中的一些新进展,如介质谐振器和开腔、YIG宽带电调谐、微波电路机辅设计,以及微波技术? 射频和微波混合电路――基础、材料和工艺 微波集成电路(MMIC)的持续发展相呼应,混合微波集成电路(HMIC)的新材料和新工艺也有了很大发展。本书首先对射频微波的基本概念作了简要介绍,比较了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和混合微波集成电路的特点,讲述了作为射频微波基础元件的传输线和混合电路工艺的“波导”结构;然后从射频微波应用的角度对基础材料(导体、介质和 微波与卫星通信 微波和卫星通信两方面的内容,共分七章。内容包括微波与卫星通信概述、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卫星通信中的多址技术、电波传播、编码与信号处理、微波与卫星线路噪声分析及线路参数计算。除此之外,还根据国际上以及我国在微波和卫星通信方面的现状与最新技术发展,介绍了SDH微波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网和宽带IP卫星通信?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2版) 微波技术与天线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在编写时力求去繁就简,深入浅出,这样既保持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也为非电磁场专业的学生或其他人员学习微波技术与天线知识提供一条简捷的通道。全书共4章,第1章至第3章为微波技术部分,第4章为天线部分。主要内容有:长线理论、理想导波系统的一般理论分析、规则波导传输线、常 微波工程(第三版) 微波电路和器件,第13章描述了几种微波系统,以便于读者了解前面讲述的各种微波电路和器件的应用及其对系统特性的影响。在基本理论方面,既介绍了经典的电磁场理论,又叙述了现代微波工程中常用的分布电路和网络分析方法。在微波电路和器件方面,除了介绍传统的线性微波电路及波导型器件外,为适应当前微波工程的需要, 微波工程(第三版)(英文版) 微波系统的第13章,因为这两章的内容介绍较为简单,且市面上有专箸论述。第1章至第4章介绍了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和电路理论,第5章至第11章利用相关的概念阐明了各种微波电路和器件。在基本理论方面,本书介绍了经典的电磁场理论,叙述了现代微波工程中常用的分布电路和网络分析方法。在微波电路和器件方面,增加了平面结? 射频与微波电子学 微波电子工程专业高年级和研究生的教材,授课两学期。 本书主要内容分五部分共21章。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包括科学和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电学和电子工程学中的基本概念,电路学数学基础,直流和低频电路的概念;第二部分波在网络中的传输,包括射频和微波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射频电子学的概念,波传播中的基本概念,二

绪篇 电磁场理论概要第1章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规律1 电磁场的四个基本矢量1 电场强度E2 高斯(Gauss)定律3 电通量密度D4 电位函数5 磁通密度B6 磁场强度H7 磁力线及磁通连续性定理8 矢量磁位A2 电磁场的基本方程1 全电流定律:麦克斯韦第一方程2 法拉第一楞次(Faraday-Lenz)定律:麦克斯韦第二方程3 高斯定律:麦克斯韦第三方程4 磁通连续性原理:麦克斯韦第四方程5 电磁场基本方程组的微分形式6 不同时空条件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3 电磁场的媒质边界条件1 电场的边界条件2 磁场的边界条件3 理想导体与介质界面上电磁场的边界条件4 镜像法4 电磁场的能量1 电场与磁场存储的能量2 坡印廷(Poyllfing)定理5 依据电磁场理论形成的电路概念1 电路是特定条件下对电磁场的简化表示2 由电磁场方程推导出的电路基本定律3 电路参量6 电磁波的产生——时变场源区域麦克斯韦方程的解1 达朗贝尔(D’Alembert)方程及其解2 电流元辐射的电磁波7 平面电磁波1 无源区域的时变电磁场方程2 理想介质中的均匀平面电磁波3 导电媒质中的均匀平面电磁波8 均匀平面电磁波在不同媒质界面的入射反射和折射1 电磁波的极化2 均匀平面电磁波在不同媒质界面上的垂直入射3 均匀平面电磁波在不同媒质界面上的斜入射本章小结习题上篇 微波传输线与微波元件第2章 传输线的基本理论1 传输线方程及其解1 传输线的电路分布参量方程2 正弦时变条件下传输线方程的解3 对传输线方程解的讨论2 无耗均匀传输线的工作状态1 电压反射系数2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3 传输线工作状态的测定3 阻抗与导纳厕图及其应用1 传输线的匹配2 阻抗圆图的构成原理3 阻抗圆图上的特殊点和线及点的移动4 导纳圆图5 圆图的应用举例4 有损耗均匀传输线1 线上电压、电流、输入阻抗及电压反射系数的分布特性2 有损耗均匀传输线的传播常数3 有损耗均匀传输线的传输功率和效率本章小结习题二第3章 微波传输线1 平行双线与同轴线1 平行双线传输线2 同轴线2 微带传输线1 微带线的传输模式2 微带线的传输特性3 矩形截面金属波导1 矩形截面波导中场方程的求解2 对解式的讨论3 矩形截面波导中的TElo模4 矩形截面波导的使用4 圆截面金属波导1 圆截面波导中场方程的求解2 基本结论3 圆截面波导中的三个重要模式TE11、TM01与TE4 同轴线中的高次模5 光波导1 光纤的结构形式及导光机理2 单模光纤的标量近似分析本章小结习题三第4章 微波元件及微波网络理论概要1 连接元件1 波导抗流连接2 同轴线——波导转接器3 同轴线——微带线转接器4 波导——微带线转接器5 矩形截面波导——圆截面波导转接器2 波导分支接头1 E—T分支2 H—T分支3 双T分支3 波导R,L,C元件1 匹配负载和衰减器2 电抗元件4 定向耦合器1 定向耦合器的基本指标2 波导窄壁双孔耦合定向耦合器5 阻抗变换器与阻抗调配器1 阻抗变换器2 阻抗调配器6 微波谐振器1 角柱腔——从传输模到谐振模2 圆柱腔7 微波铁氧体元件1 微波铁氧体的物理特性2 场移式隔离器3 环流器8 微波元件等效为微波网络1 构成微波网络必须考虑的一些问题2 二端口微波网络9 微波网络的散射参量与传输参量1 散射参量2 传输参量10 二端口微波网络参量1 二端口微波网络参量的相互转换2 特定情况下二端口微波网络参量的性质3 基本单元二端口微波网络的参量4 微波网络参量的测定11 微波网络的外特性参量1 电压传输系数2 插入衰减L3 插入相移4 输入驻波比p本章小结习题四下篇 天线基本原理与技术第5章 天线理论基础1 电流元的辐射场2 行波长线天线3 自由空间中的对称振子天线1 对称振子上的电流2 对称振子天线的辐射场4 发射天线的电特性参量1 天线的方向性特性参量2 天线辐射波的极化3 天线的辐射功率与辐射电阻4 天线的方向系数和增益5 天线的输入阻抗6 天线的有效长度7 天线的工作频带宽度5 接收天线1 接收天线接收电磁波的物理过程2 天线的互易定理3 天线的有效接收面积4 付里斯(Friis)传输公式5 接收天线的等效噪声温度6 天线阵列1 二元天线阵列2 N元均匀直线阵列3 圆阵4 面阵、体阵和连续元阵5 对称振子阵列的输入阻抗7 相控阵与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1 相控天线阵列2 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波束形成8 地面对天线特性的影响1 远离地面架设的天线2 近地架设的天线9 离散阵列中其他常用单元线状天线1 折合振子2 圆环天线10 以时变电场和时变磁场为源的基本辐射元1 基本口径面辐射源——惠更斯(Huygens)元2 基本隙缝辐射元本章小结习题五第6章 工程中常用的典型天线1 电磁波在自然环境中的传播1 地表面波(地波)传播2 电离层反射(天波)传播3 直视(空间波)传播4 各波段电磁波的传播2 直立天线1 直立天线的辐射场与方向性2 直立天线的特性参量3 直立天线性能的改善3 水平偶极天线1 方向函数与方向图2 基本特性参数3 天线架设参数的选择4 菱形天线1 菱形天线的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2 菱形天线的架设5 引向天线1 引向天线的工作原理2 辐射特性的分析计算方法3 引向天线特性参量的近似计算6 螺旋天线1 螺旋天线的结构与辐射模式2 轴向辐射模式螺旋天线的方向性7 正交振子与电视发射天线1 正交振子的辐射2 翼面振子8 移动通信用天线1 手持机(移动台)用天线2 基站台用天线9 波导隙缝阵列天线1 隙缝天线2 波导隙缝天线阵列10 微带贴片天线的基本原理1 矩形贴片微带辐射元2 微带贴片天线的馈电11 口径面天线1 波导终端口径面的辐射特性2 电磁喇叭3 抛物反射面天线4 双反射面天线本章小结习题六附录附录A 矢量运算公式附录B 矩形截面波导参数附录C 圆截面波导参数附录D 平行双线与同轴线的分布参数附录E 常用硬同轴线参数附录F 常用射频同轴电缆参数附录G 常用金属导体材料性能附录H 常用介质材料性能附录I 电离层的基本参数附录J 电磁波频谱划分附录K 微波波段划分附录L 民用电磁波频率参考文献

微波天线与技术论文

《微波技术与天线阻抗匹配》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提取码: f829简介:本书主要介绍现代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传输线理论、传输系统、微波网络、常用微波元器件及天线基本理论。本书融入了作者多年来从事微波领域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体会,同时也借鉴了国内外文献的相关内容。在编写时力求深入浅出,去繁就简,图文并茂,结构合理,知识丰富全面。

相控阵以及低副瓣、超低副瓣天线的理论与技术现代天线微波测量理论与技术天线微波的分析与设计技术天线微波新理论与新技术研究 西安分部下设三个研究室、一个微波暗室以及一间综合办公室,实验室主任由龚书喜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梁昌洪。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分部)依托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设,是专门从事天线与微波技术领域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防特色学科的主要依托单位,拥有大型微波暗室和天线近远场测量系统和先进仪器设备。实验室位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科技楼、新科技楼、微波暗室,总面积约5200余平米。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在“八五”期间投资建设的重点实验室。1992年批准立项,1998年通过验收。2000年通过运行情况评估,评估结果为良。2004年通过运行情况评估,评估结果为优。2009年通过运行情况评估,评估结果为良。实验室承担了大量的973、863、国家自然基金、国防预研、国防型号、国防预研基金、省级项目和企事业单位的研究项目,年均科研经费数千万元;出版专著、译著、教材数种,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千篇,SCI、EI和ISTP收录论文数百篇,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数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等。实验室按照“重视基础理论研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科研团队建设”的工作指导思想,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我国重大需求,开展天线与微波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天线微波测量理论与技术、天线微波分析与设计技术、天线微波新理论与新技术研究等。实验室一贯倡导团队精神,发挥集体智慧,形成了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优良作风。实验室汇聚了一批基础扎实、严谨务实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实验室现有科技人员62名,其中院士1名,教授、副教授占总人数的以上,博士导师15人,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9人。承担了本学科大量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与培养工作,每年招收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百余名。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针对当今世界天线与微波技术的发展趋势,一如既往地以前瞻性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核心,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为重点,团结奋进,努力进取,为我国天线与微波技术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

微波技术与天线论文

新郑州大学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于2000年7月10日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郑州大学办学资源充足。校本部包括新校区、南校区、工学院、医学院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493亩,其中坐落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新校区占地面积4845亩,计划建设总投资7亿元,总规划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郑州大学办学规模宏大,师资力量雄厚。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6万余人,各类研究生4万余人,外国留学生1100余人;在岗教职工6000余人,其中院士29人(专职5人,双聘24人),教授630余人,副教授1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00余人。郑州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完备。设有46个院(系),9个附属医院,99个本科专业,5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3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另有1个专业博士学位点,19种专业硕士学位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166项,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学校现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6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40个省级重点学科。郑州大学科研基础坚实。有各级、各类科研机构270多个。其中,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化工安全工程技术中心,1个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2个国家**临床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73个,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机构达到85个,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3万余册。拥有1个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学术期刊13种。学校还合作兴办有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郑州大学学术气氛活跃,对外交流广泛。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余所国内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芬兰、乌克兰等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台湾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60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医疗、管理、学生工作和后勤服务等方面获得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系之一,学院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个博士点,硕士点11个,双聘院士2人,教授2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近些年学院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学院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3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郑州大学软件学院(本科层次)附设在我院。我院现有本科在校生4817人,硕士研究生417人,博士研究生22人。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4个本科专业。学院以培养创新型学生为目标,以各种科技创新、学科竞赛活动为载体,组建了智能机器人、网络开发、程序设计等多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搭建平台,营造环境。五年来,累计获得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省级以上荣誉300余项,学生发表论文20余篇,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立项24项,国家级立项4项。学院连续多年被学校评为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同时,学院十分注重大学生就业,广开就业渠道,本科各专业多年来年底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考研率达到30%以上。学院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4个本科专业。培养基础知识扎实,适应性强,善于自主学习,有一定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科学技术知识背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院针对本科教学构建了四个系列的课程平台。电子技术系列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工程设计(有线电视网)--电子设计大赛信号与信息处理系列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通信原理—信号检测—DSP原理与应用—神经网络原理与应用—工程设计(程控交换网)--DSP设计大赛计算机硬件系列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ARM系统—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网络集成)--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计算机软件系列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工程—工程设计(软件系统)--ACM程序设计大赛学院的实验教学由综合实验中心实施,做到“设备统一使用,场地统一管理,教学任务统一安排”,以创新意识培养为先导,能力培养为主线,重点在于设计能力培养和工程训练,并构建了层次化实验体系,分级分层、循序渐进,从基础到综合,再到设计与创新。层次化实验体系为:l 基础型:应知应会等原理性试验。l 应用型:单元电路或单个算法实验。l 综合型:单元电路组合、多种算法组合和系统实验。l 设计型: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给定设计要求,主要由学生完成的设计课题。创新型:开放式教学方式,学生自主完成具有创新意义的设计课题或项目。招生专业介绍1、通信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调试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培养具有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及设备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电子技术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系列课程、微波技术与天线、通信原理、通信系统等。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基础、操作系统、编译原理、 软件工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3、电子信息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培养具有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电子技术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电视原理、信号与系统、微波技术、感测技术等系列课程。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4、软件工程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和文化修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扎实的计算机软件及软件工程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良好的软件设计与编程、项目规范管理、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适应计算机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的高层次工程管理与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测试维护及相关工作等。主要课程: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基础、操作系统、编译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需求工程、软件文档规范与标准、软件测试技术、软件成熟度模型、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方法与过程等。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生专业介绍1、通信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调试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培养具有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及设备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电子技术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系列课程、微波技术与天线、通信原理、通信系统等。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基础、操作系统、编译原理、 软件工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3、电子信息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培养具有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电子技术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电视原理、信号与系统、微波技术、感测技术等系列课程。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4、软件工程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和文化修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扎实的计算机软件及软件工程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良好的软件设计与编程、项目规范管理、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适应计算机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的高层次工程管理与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测试维护及相关工作等。主要课程: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基础、操作系统、编译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需求工程、软件文档规范与标准、软件测试技术、软件成熟度模型、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方法与过程等。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多看书,多实践。是这样不?我是做工业微波技术的。

微波技术与天线论文1200

这方面的书还是很多的专业的论文可以上中国期刊网,不知道你们学校有没有帐号以下有这关RF的书有:射频与微波功率放大器设计 微波功率放大器所需的理论、方法、设计技巧,以及将分析计算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这些方法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设计周期。本书内容覆盖非线性电路设计方法、非线性主动设备建模、阻抗匹配、功率合成器、阻抗变换器、定向耦合器、高效率的功率放大器设计、宽带功率放大器及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设 射频与微波通信电路――分析与设计(第二版) 微波地面通信的基础上,对所采用的射频和微波电路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注重实用,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广,包括一些难懂的理论和复杂的数学推导,作者深入浅出地以少量的数学分析给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数学公式,并且着重于分析如何把它们应用于电路设计;另一个特点是便于自学。书中包 微波技术 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结合当今微波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微波电路的相关基础知识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除绪论外共分8章,依次介绍了柱状导波系统中的电磁波及传输线理论、规则波导理论、微带及表面波波导、微波谐振器、微波网络理论基储微波滤波器及匹配电路、微波有源电路、微波铁氧体器件。? 微波技术与微波电路 微波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微波元器件、微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运用。上述专业的本科生或大专生在学院无本教材后,能对微波技术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及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全书共分为10章,覆盖了微波技术主要方面的基本内容,它们是传输丝理论与技术、微波网络理论基储微波无源元器件、微波有源电路。在 微波技术基础与应用 微波网络基础,以此作为全书的理论基矗其次讲解基本无源部件,如微波谐振器、功分器、耦合器、滤波器和微波铁氧体器件上等的原理和工程设计。对于微波有源电路的设计,以及主要微波系统和应用,书中也作了简明介绍。近年来微波技术中的一些新进展,如介质谐振器和开腔、YIG宽带电调谐、微波电路机辅设计,以及微波技术? 射频和微波混合电路――基础、材料和工艺 微波集成电路(MMIC)的持续发展相呼应,混合微波集成电路(HMIC)的新材料和新工艺也有了很大发展。本书首先对射频微波的基本概念作了简要介绍,比较了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和混合微波集成电路的特点,讲述了作为射频微波基础元件的传输线和混合电路工艺的“波导”结构;然后从射频微波应用的角度对基础材料(导体、介质和 微波与卫星通信 微波和卫星通信两方面的内容,共分七章。内容包括微波与卫星通信概述、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卫星通信中的多址技术、电波传播、编码与信号处理、微波与卫星线路噪声分析及线路参数计算。除此之外,还根据国际上以及我国在微波和卫星通信方面的现状与最新技术发展,介绍了SDH微波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网和宽带IP卫星通信?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2版) 微波技术与天线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在编写时力求去繁就简,深入浅出,这样既保持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也为非电磁场专业的学生或其他人员学习微波技术与天线知识提供一条简捷的通道。全书共4章,第1章至第3章为微波技术部分,第4章为天线部分。主要内容有:长线理论、理想导波系统的一般理论分析、规则波导传输线、常 微波工程(第三版) 微波电路和器件,第13章描述了几种微波系统,以便于读者了解前面讲述的各种微波电路和器件的应用及其对系统特性的影响。在基本理论方面,既介绍了经典的电磁场理论,又叙述了现代微波工程中常用的分布电路和网络分析方法。在微波电路和器件方面,除了介绍传统的线性微波电路及波导型器件外,为适应当前微波工程的需要, 微波工程(第三版)(英文版) 微波系统的第13章,因为这两章的内容介绍较为简单,且市面上有专箸论述。第1章至第4章介绍了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和电路理论,第5章至第11章利用相关的概念阐明了各种微波电路和器件。在基本理论方面,本书介绍了经典的电磁场理论,叙述了现代微波工程中常用的分布电路和网络分析方法。在微波电路和器件方面,增加了平面结? 射频与微波电子学 微波电子工程专业高年级和研究生的教材,授课两学期。 本书主要内容分五部分共21章。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包括科学和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电学和电子工程学中的基本概念,电路学数学基础,直流和低频电路的概念;第二部分波在网络中的传输,包括射频和微波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射频电子学的概念,波传播中的基本概念,二

《微波技术与天线阻抗匹配》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提取码: f829简介:本书主要介绍现代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传输线理论、传输系统、微波网络、常用微波元器件及天线基本理论。本书融入了作者多年来从事微波领域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体会,同时也借鉴了国内外文献的相关内容。在编写时力求深入浅出,去繁就简,图文并茂,结构合理,知识丰富全面。

微波技术与天线论文英文

相控阵以及低副瓣、超低副瓣天线的理论与技术现代天线微波测量理论与技术天线微波的分析与设计技术天线微波新理论与新技术研究 西安分部下设三个研究室、一个微波暗室以及一间综合办公室,实验室主任由龚书喜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梁昌洪。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分部)依托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设,是专门从事天线与微波技术领域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防特色学科的主要依托单位,拥有大型微波暗室和天线近远场测量系统和先进仪器设备。实验室位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科技楼、新科技楼、微波暗室,总面积约5200余平米。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在“八五”期间投资建设的重点实验室。1992年批准立项,1998年通过验收。2000年通过运行情况评估,评估结果为良。2004年通过运行情况评估,评估结果为优。2009年通过运行情况评估,评估结果为良。实验室承担了大量的973、863、国家自然基金、国防预研、国防型号、国防预研基金、省级项目和企事业单位的研究项目,年均科研经费数千万元;出版专著、译著、教材数种,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千篇,SCI、EI和ISTP收录论文数百篇,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数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等。实验室按照“重视基础理论研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科研团队建设”的工作指导思想,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我国重大需求,开展天线与微波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天线微波测量理论与技术、天线微波分析与设计技术、天线微波新理论与新技术研究等。实验室一贯倡导团队精神,发挥集体智慧,形成了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优良作风。实验室汇聚了一批基础扎实、严谨务实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实验室现有科技人员62名,其中院士1名,教授、副教授占总人数的以上,博士导师15人,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9人。承担了本学科大量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与培养工作,每年招收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百余名。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针对当今世界天线与微波技术的发展趋势,一如既往地以前瞻性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核心,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为重点,团结奋进,努力进取,为我国天线与微波技术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文的(天线学报),开源型的期刊,虽然不是核心,但效果也可以,万方知网都可以查的到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microwave technology

  • 索引序列
  • 微波技术与天线论文摘要
  • 微波天线与技术论文
  • 微波技术与天线论文
  • 微波技术与天线论文1200
  • 微波技术与天线论文英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