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食品安全的学术论文

食品安全的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

食品安全的学术论文

食品安全与健康同行,近年来,在我国食品安全方面出现了令人担心的问题。肯德鸡的“苏丹红”、豆腐中的“吊白块”、水饺中的“毒青菜”……更危险的是“三聚氰胺”,它不仅在牛奶中大量出现,甚至在鸡蛋中存在。各式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像目前全球暴发的金融危机一样,席卷神州大地,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更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在我们的周围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存在着。    食品安全问题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也可能正在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危害着我们的健康。我想,我们国家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才能制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同时做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也要积极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的宣传中,让更多的人认识食品安全的危害,抵制农药食品、化学食品、问题食品,这样才能让食品安全与我们的健康同行。食品安全与人性食品,说的普通一点就是人们每天吃的和喝的。具体指的是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不安全的食品成为“问题食品”。 提到食品安全,人们心中是异常关心的,关注的。因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人们饮食文化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注水肉”还有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随着食品的多样化发展,各种添加剂不断翻新、涌现,不断被加入食物中。肉松中有添加剂,奶粉中有三氯氰胺。虽然现社会食品的安全的信息不对称,但可能都是消费者心中所默认的,考虑到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想想我们身边的人,他们也大都认同“眼不见为净的”观点,是的,在你吃食物的时候,你不会想食品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你也不去想是否真的通过了国家卫生检查,你只是考虑到口感的好坏,但有时吃的是“问题食品”,你却不知道,等到出现问题时,你可能也发现不出是食品原因,当然也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了。生产商这样生产“问题食品”,我认为这不但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亦严重威胁到国家的声誉。这样做无疑是一种羞耻,一种无能,一种人性泯灭的表现。 食品安全中出现问题,人们都会首先想到出售商和制造商。是的,追求利益是企业的天职,但他们不能丢失了人性;是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竞争的是价格,但是他们不能向猪肉中注水;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民众之间有时会利益分配扭曲,但是他们不能拿消费者的健康来负担。 企业固然有他们应该负担的责任,但是国家有关部门的官员也不能从旁而立。以人民利益为重,依靠国家法律法规来维护民众健康是他们的责任,有句俗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者,建立食品安全体系是重中之重,如今《食品安全法》已让部分民众吃了颗“定心丸”。食品安全已有标准,但每个企业有自己的“标准”,有时是标准不能落实,因为个别地方官员、领导和生产制造商“勾结”,有所谓的免检产品,不用检查就发放卫生许可证,直接出售。这样可以说不为党负责,不为人民负责。 消费者自身的防范意识、自我安全健康保护意识也是不可缺少的。当然买食品不能单纯的相信吹嘘的广告:质量第一,等等的。从某些消费者理解到,他们全凭广告,坦言道:有质量第一的谁还买质量第二的食品?话说回来,自己不对自身健康负责,何人还会关心你? 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在如此严峻的问题面前,为什么还要出现“问题食品”?所谓的人性都到哪里去了?作为自然界生物链的最顶端,我们不是自食其果吗?

食品安全与健康同行近年来,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问题。肯德鸡的“苏丹红”、豆腐中的“吊白块”、水饺中的“毒青菜”……更危险的是“三聚氰胺”,它不仅在牛奶中大量出现,还在鸡蛋中存在。这些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像目前全球暴发的金融危机一样,席卷整个大地,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更牵动着大家的心。在我们的周围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存在着。我的乡下老家盛产食用菌,记得上次回家时,我参观了整个香菇的制作过程。我与叔叔一起走进菇棚时,一股带着香菇味的暖流迎面赴来,叔叔告诉我这里就是做香菇的地方,并示范给我看制作过程。只见叔叔与其他小伙子在一起干了起来,我正看得着迷,可看到最后我感到什么地方出了毛病。只见他们把做好香菇筒袋,放入石蜡液体中浸泡。叔叔告诉我,用石蜡浸泡后不但可以保证菌棒不发生烂棒,同时可以防水,等香菇生展后还可以保证香菇水分不丢失,起到很好的保鲜作用。我听了他们对石蜡作用的介绍后,使我对“石蜡”这两个字越想越不对劲,决心弄个明白。回到家里,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全力搜索有关石蜡的知识。终于明白了它的真面目。原来,蜡是一种工业用品,也叫工业石蜡,它是一种复杂的化学成分,其所含的危险成分主要是苯,它是对人体一种十分有害的物质。专家指出它是人体皮肤癌、肺癌产生的罪魁祸首。看了介绍我大吃一惊,原来这就是电视上宣传的严格禁止的“蜡菇”。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这些菇农,为了自己挣大钱,追求最大的自身利益,在食用菌生产中放入了工业石蜡,制造出毒香菇。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是犯罪行为,他不但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如果这些香菇出口国外还会引起外交纠纷,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他们这样做实在是不应该啊。原来食品安全问题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也可能正在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危害着我们的健康。我想,我们国家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才能制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同时做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也要积极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的宣传中,让更多的人认识食品安全的危害,抵制农药食品、化学食品、问题食品,这样才能让食品安全与我们的健康同行。

食品安全学术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摘要〕食品安全问题举国关注,世界各国政府大多将食品安全视为国家公共安全,并纷纷加大监管力度。2004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决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涉及多部门、多层面、多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当前来看,应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监管体系;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体系;中介及研究单位的推动体系等九大体系,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关键词〕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监管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但是全球及我国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各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本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缓、问题较多,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还是在于我国食品安全缺乏完整的保障体系。我们认为,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应当把在整体上建立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作为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和战略目标来实现。一、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国务院于1979年8月28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现已失效),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2年11月19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现已失效),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10月30日发布了现行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这3个法律规定从法律层面上相继构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对我国的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有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食品安全形势的发展需要,作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食品卫生法》对体系内其他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作用也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包括:第一,《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所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食品卫生法》第四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都必须遵守本法。"从此条可以看出,《食品卫生法》的"食品"概念是狭义的,并没有包括种植、养殖、储存等环节中的食品以及与食品相关的食品添加剂、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或者使用。第二,《食品卫生法》确定的执法主体职责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根据该法第三条的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而1998年机构改革之后,我国食品监管主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海关总署等多个部委共同按职能分段监管,已形成了食品安全多部门的监管体制。第三,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内容比较单薄,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所导致的食品安全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多尚未涉及。和经济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相比,我国缺少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例如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制度、食品安全信用制度以及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等。同时,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对"食品安全"等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尚未有明确的法律定义。 第四,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尚欠缺对食品安全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管职责的落实和失职责任的追究机制。综上,在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抓紧组织修订《食品卫生法》。我们认为,食品卫生仅是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一部分,无论是从法律的名称还是从法律本身的内容考虑,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都应围绕"食品安全"这一核心加以建设。法律的尊严是执行出来的,而不是制定出来的。无论多严密、多完善的法律,还必须经由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正确施行,才能真正发挥其保障食品安全的强大规范作用。如果行政执法部门不严格执法或者出于各种原因错误地理解和适用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那么就算这些法律法规再完善,也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在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中,执法不力的问题不容回避。二、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我国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延续历史做法的同时,更要向管理体制卓有成效的国家学习,使监管体制相对协调集中,逐渐开创我国科学、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第一,可以考虑在现行的部际食品安全联席协调会议的管理架构上有所突破,如成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以统一协调、管理涉及国家食品安全的相关部门,彻底改变目前相关行政部门各自为政、协调不力、重复管理、执法软弱的局面。第二,进一步探索多种管理模式,将对品种的管理和"划段"管理结合起来,对能够集中的管理链条和跨度不太大的品种可由一、二部门管理起来。对于需要"划段"的管理,要明确边界和衔接的方式方法,特别是信息的沟通和共享,职能上尽可能避免交叉。三、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目前,我国在对食品的安全监管中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制度。 食品安全方面的应急管理过程由三阶段(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组成,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当围绕5个主要环节进行:应急信息收集、应急预防准备、应急演习、损害控制处理以及事后恢复。因此,需要建立应急计划系统、应急训练系统、应急感应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包括决策者与智囊、应急处理小组和应急处理专家)、应急监测系统和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因此,国家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的同时,应抓紧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应急机制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主观上故意瞒报、不作为、隐瞒信息等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三、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目前,我国在对食品的安全监管中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从现实来看,一旦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监管部门事后仓促应对,相关部门匆匆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彼此的职责、工作分工和工作步骤。这种事后的应急处理方式已经不能及时控制原因日趋复杂的食品安全事故,也不能满足公众对政府高效处理此等事故的期望,更可能发生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以及信息沟通的迟缓与不力。建立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不仅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的队伍建设。 食品安全方面的应急管理过程由三阶段(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组成,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当围绕5个主要环节进行:应急信息收集、应急预防准备、应急演习、损害控制处理以及事后恢复。因此,需要建立应急计划系统、应急训练系统、应急感应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包括决策者与智囊、应急处理小组和应急处理专家)、应急监测系统和应急资源管理系统。事故发生前的管理活动要努力将事故化解在爆发前。事故发生中的管理活动要注意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事故发生后的管理活动重在恢复原状,汲取教训。目前,北京、安徽、淮南、沈阳等地纷纷出台了或即将出台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不可否认,应急预案在及时控制和减轻消除食品突发事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不同于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结合前面分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预案"应对事后,"机制"管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成一系统;"预案"具有可变性,"机制"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预案"以事先沟通为保障,"机制"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预案"强调分工和职能,"机制"强调协作和职责;"预案"各地做法不一,"机制"则应全国统一,便于上令下达,下情上报。建议在各地现有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国内外相关经验,在国家层面上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在全国统一执行。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因此,国家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的同时,应抓紧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应急机制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主观上故意瞒报、不作为、隐瞒信息等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饮食文化论文  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人虽然作为高级动物,但仍需要与普通动物一样:“吃”。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常展长新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  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所以也就使得中国传统的饮食美食都“食出有门”如中华饮食文化理论奠基人??孔子的《论语》中就有关于饮食“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论述。直至两千年后的今日,仍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性。中华茶道始主??陆羽认为茶道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几乎与酒等量齐观,他曾遍访名茶产区荐评品第,又精研泉水,次第品级。中华食文化之圣??袁枚其《随园食单》经历五十年才写成,成为中华饮食史上光前裕后之作,也有中华饮食文化“食经”的美誉。还有以味道治国的大臣??伊尹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所以就有了 “治国若烹小鲜”之说。  由此,这就形成了我们传统的饮食有“四重”的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过没有?”足见饮食文化的地位。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  3、重味:中华饮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各种味道差异构成各种菜系的基础。  4、重理: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正是由于中华饮食讲究料、作、食等等的精细,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既兼容又特别,从古到今,历代相传又推陈出新。  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大而全的一贯作风,吃饭时自然是七大盘、八大碗,一是显示了富足,二是摆足了排场;近而各地比吃、全国争雄,最终形成了八大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个不同的“高手”;说得虽有些低俗,但还是很能传情达意的。  因此,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致;我们在得意时都喜欢在酒馆、餐厅里点几个精致小菜,或自己做几个精致小菜来犒赏自己与亲戚友人,而这时就需要吃出一种气氛、品位甚至是文化来。饮食既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吃”的文化,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 “精致”。尤其是现在非常注重个人身体保健的现代社会,更是要求我们的饮食向精致化发展,使饮食中融入文化,透出文化,从而“吃”出文化来,避免和摒弃那种“过之屠门而大嚼”不雅行为和有损健康的不良习惯。  悦目;这是将“吃”的文化与内涵进行升华的高级阶段,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它令食者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时,更令人拍案叫绝和赏心悦目。这种悦目,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令人悦目的美味佳肴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悦目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坠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因为菜系和饮食中蕴藏着各种感情在其中。做的人付出心血和真情用心去做,而吃者更是品味到自己喜欢的饮食则抱着的是一种感激与赞赏。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礼数;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是礼仪之邦,而这种礼仪与礼数也渗透到了饮食当中。而饮食讲究“礼数”,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数”中也讲究着一种秩序和规范,比如在重要场合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有些菜的象征、来历等等都体现着“礼数”。  我们谈“礼数”,更应把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  饮食中的精致、悦目、坠情、礼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而中华饮食也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用嘴“吃”出来了一种文化,一种浓厚的中华饮食文化,这种文化已经得以前仆后继的不断弘扬,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自己和身边,影响到了全世界的饮食行业。

怎样写一篇论文 引言 当你开始一篇硕士论文的写作——这一让人畏惧的工程时,许多人就开始为怎样选一个明确而合适的问题来进行说明和构建一个可接受的理论而挣扎。大多数情况下,最后他们的论文总受到关注于该论文所选问题的各方的批评。例如论文缺乏学术价值,或者没有实证研究作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学生和研究者很难在一个共同的背景下来形成一个有关好论文的合理标准。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提供这样一系列的标准,来作为一篇有资格成为好论文的评价标准。 论文的目的 一篇论文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使你的导师或是你的合作研究者确信你所提交的论文是合乎标准的,而且必将会在你所感兴趣和有关的研究领域内有很大的机会将会获得很好的研究结果。因此,如果你的论文仅仅只是基于一个笼统而模糊的概念,即使这个概念很适合你论文所选的主题,那么你的论文依然会成为学术垃圾。选择主题和写一个研究计划只是你写一篇学术论文的第一步,接下来很还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做,例如相关文献的遴选,做出你研究的计划等。 一篇论文不被接受或是被拒绝并不仅仅只因为所选的课题。然而,在一篇论文的写作中,论文的选题又成为最为困难的工作。研究生课程应该来说是论文选题很好的基础。当然,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新闻也可以成为你选题的基础。但是,这种选题的关键是把所选的新闻话题在模型化为一个合适的论文选题前你要确定有一定的学术文献与此相关。 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思考 当你为论文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时,去找一个全新的话题往往是不明智的举动。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写论文是研究生第一次全面的参与到一个研究中,因此谨慎一点,这样也许会更好。因此,选择一个以前从未有学者进入过的领域来进行研究也许并不是十分合适。开创性的工作可能只是适合一些杰出的学生或是经验丰富的研究者来进行挑战。 论文的标准 一篇好的论文应该满足的一些常规的标准就在这里不进行阐述了,例如行文要简洁,正确的语法等等。这篇文章将仅仅来阐述一些与论文所选主题相关的基本标准。然而不幸的是,与硕士论文相关的最基本的标准,似乎也是使学生最为困惑的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两个最为关键的标准:学术价值和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 A.学术价值 似乎不可能对“学术价值”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将通过讨论一系列的论题来阐述这个问题。在本质上我们并不能对论文一定有某种学术价值作保证,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会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一个清晰的基础,从而使你的论文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 1、 与现有的学术领域相关:从最基本的来说,一篇论文的学术价值能为它与学术的相关性所测评。但尴尬的是,学术可能将某一个研究成果因许多原因而判定其为有这种相关性。例如一个研究结果可能证实和驳斥已存在的理论,它可能加深对现有知识的理解(或是得出与这种知识的悖论),它可能为未曾研究过的领域提供新的见解或是提供更改进的或是全新设计的研究手段。从已有的例子可以清晰的看出,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2、 外部的论证:论文的学术价值的问题经常与论文对所期望结果的概括性程度有关。研究结果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适用(例如单个的企业),而在其他的情境下就不再存在这种相关性了,因此一般情况下,论文对已有知识的促进有着非常有限的价值。正是如此,如果你的研究设计的期望结果被认为能在广泛的情境中适用的话,那么你的论文结论将会有更高的学术价值。 3、 内部论证:学术研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必须考虑研究的结果是否能说明是独立变量和非独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得出这一结论的。例如,我们设计的一个研究是测试信息通信技术的运用对一个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那么这个研究应该显示出信息通信技术的花费和企业收入的具有某种可统计的显著关系。然而,为了测算出信息通信技术的花费对企业的销售具有一种积极的影响这一内部的肯定结论,我们的研究设计必须能够排除造成这种增长的其他可能原因。拿一个很大企业来说,他们在信息通信技术上投入越多的资金,他们就有一个更大的销售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不能肯定这种销售量的增长到底是因为在信息通信技术上投资的增长还是因为企业的规模很大。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一个研究的设计都是内部认证和外部认证的权衡。 4、 论证:学术就是要辩论。因此,一篇论文的学术价值也是与其结论的认证程度密切相关的。这些论点可能是基于归纳推理而来——这种方法是从特殊的事例而得出普遍的规例;或是这些论点基于演绎推论——这种方法是从一般的事实而推出特殊的事例。总之,无论任何情况下,价值判断,个人意见或是脱离情境的引用来作为论文的论据,都是不可接受的。由上面所讨论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对已有文献的批判性回顾是对论文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的论文必须要包含对所选文献的进行批判的讨论,这些文献包括文章,书籍和任何与论文主题情境相关的出版发行物。所用的文献都必有经过基于研究方法品质的筛选(研究设计是怎样设计和实施的)。文献的回顾一部分可以是你在研究过程中所学习的一些课程,但是另外增加阐述一些例如来源于这一问题相关的学术期刊、专业杂志或是专著目录(例如EBSCO)的相关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课堂上所使用的教材一般都不会有最新的文献信息,而且读者在课堂上使用一般仅仅只会关注于选择文章有限的部分,它们只会是与你的论文主题相关的那一部分。总之,在所有使用的文献中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永远不要剽窃和脱离情境地引用作者的观点。 B实证研究 硕士论文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使其获取知识或是更新知识的机会,也是使其掌握各种技能来独立完成一项研究任务。一篇论文的完成也是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技能的表现(如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将已有的文献与研究结论综合分析并得出自己研究结论的不足)。一般情况下,一篇论文的结论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对已有文献的回顾,因为如果这样的话,为了弥补文献在实证研究上的不足,论文需要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原创性思考。因此,文献综述一般仅仅是(又一次的)适合非常杰出的学生或经验丰富的研究者来挑战的。 会计和信息管理系有着非常悠久的实证研究的传统。这就意味着我们并不会有兴趣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强调我们是怎么做的。那么实证研究的目的就是解释现有的实践并思考研究结论对于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因此,我们鼓励我们的学生参与定量性的实证研究。尽管定性的研究并不是严格的不被接受,但实际上这一研究方法是复杂并饱受争议的。它在研究方法上经常是基于案例分析或是个人经历,因此它在结论上自然不具有说服力。这些弊端使得定性研究不是十分适用于硕士论文的写作。 为论文选一个合适的研究方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本文也难以展开进行探讨。更加详细的论述请参阅Black(1999)。然而,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许多情况下,学生在一个实践的环境下会找到论文主题的灵感,例如作为一名实习生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学生会倾向于提交基于单个案例分析的论文。这种方法是假设对于单个企业的案例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满足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论文的标准。然而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假充是不成立的。基于单个案例的实证研究仅仅是在特殊的情境中提供了相关的学术结论。但是,在单个企业的情境下进行可接受的研究还是有可能的,尽管不是一个基于案例的研究设计。然而,通过基于采集自单个企业的档案数据资料来设计一个合理的研究或是通过问卷来设计研究方案都是有可能的,这些问卷的受访者是单个企业的顾客,或是单个企业的供应商甚至可以是单个企业的雇员。只要你的研究结论能够在这一特定的企业情意之外仍然有说服力,那么这样的研究设计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论文的结构 一句话,一篇合格的硕士论文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提供一个引言,这里应该是你论文主题的一个概要。引言的目的就是吸引读者的兴趣并使读者相信你所选课题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2、论文中所提出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同时你的论文结论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对论文研究问题的回答和深化?必须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篇论文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回答研究的问题。因此,论文中必须说明论文的结论在何种意义和何种程度上分析所研究的问题。 3、论文研究的问题与现有的文献怎么的联系?找到相关的引证并且解释所提的研究项目为现有的知识在关于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怎么的深化。 4、为了阐述这一研究的问题,你使用了何种研究方法?例如,实证研究可能使用从数据库中或公共资源中获取数据,又或是利用问卷,访问或实验的方法。对于方法的选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研究中所讨论问题的性质。某些研究方法就更适合用于一些以前从未有人研究的探索性的研究课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的主要目的可能就是利用诸如细节案例分析法,深度访谈法或是专家小组法在细节上评价现实中的感兴趣的现象。另一种情况下,论文的目的可能就是要通过聚焦一个以前从未谈及过的特殊问题来充实已有的大量文献。这种情况下,论文的结论更倾向于概括性的,其所使用的数据库或是采用的问卷也会是更为恰当的。 5、哪些人将会对论文研究项目的研究结果产生兴趣?例如,你所研究的项目与实践者有关,但是,在你在论文中详细解释之前,它应该也具有某种学术价值。 结论评注 这篇文章主要为会计,审计和信息管理方向寻找论文题目的学生而论述了有关论文写作的某些重要方面。在FdEWB-UM的论文指导中能找到更多的有关论文写作的信息。 参考文献 [1]Black, TR, 1999, Do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Research Design, Measurement and Statistics, Sage Publications, London [2]Ryan RJ, RW Scapens, and M Theobald, 1992, Research Methods and Methodology in Finance and Accounting, Academic Press, London 华北地区: 北京大学

1]吴琼 基于博弈分析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 [2]施蕾 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制研究[D]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3]本报记者 李涛 孙娜 我国正稳步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9-29(001) [4]张晨博 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D]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5]曾小菱 曾一峰 本报记者 汪启明 食品安全警钟长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1/09(005) [6]记者 虞家琳 国际食品安全协会在京成立[N] 中国食品报,2010-04-27(001) [7]姜艳 我省打响食品安全攻坚战[N] 河北日报,2004-09-24 [8]刘颖记者 李涛 打造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完善食品安全技术保证[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11-24(001) [9]曾小菱 本报记者 汪启明 四川首开食品安全成立法听证会[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23(001) [10]徐爱芝 本报记者 杨晓伟 冯保良 食品安全监管就要出重拳了[N] 锦州日报,2009-04-10(A02) [11]郑祖婷,郑菲 “五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管的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9) [12]余健 《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8) [13]杨爱萍 从食品安全事件看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2) [14]叶明 《食品安全法》框架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析[J] 口岸卫生控制,2011,(1) [15]白晨,王淑珍,黄玥 食品安全内涵需要准确把握——“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建设中的理解与认识[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6) [16]李然 基于“逆选择”和博弈模型的食品安全分析——兼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制的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7]张永伟,王会敏,郝海鹰,张桃苏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J] 职业与健康,2010,(9) [18]王卫东,赵世琪 从《食品安全法》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J] 中国调味品,2010,(6) [19]李锐,任民红 超市食品安全消费的博弈分析——佛山市民食品安全意识调查[J] 特区经济,2010,(7) [20]武文涵,孙学安 把握食品安全全程控制起点——从农药残留视角看我国食品安全[J] 食品科学,2010,(19) [21]曾光霞,贺稚非,励建荣 食品安全与系统食品安全观探讨[J] 食品工业科技,2009,(5) [22]刘桂华,朱舟,张慧敏,谢建滨,彭朝琼 食品安全与健康——深圳市卫生部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J] 化学通报,2009,(7) [23]于晓光,宋慧宇 论《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影响[J] 行政与法,2010,(1) [24]陶纯洁,朱燕平,王旭峰 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浅析[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6,(5) [25]徐萌,陈超 食品安全目标研究及其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启示[J] 食品科学,2007,(6) [26]李怀 基于我国当代食品安全风险下的食品安全理念与模式的进化[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7,(1) [27]李金学,董胜华,张卫源,裴宝河,陈俊生,罗生林 河南省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研究[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5) [28]覃海元 食品安全目标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3) [29]罗云波,吴广枫 从国际食品安全管理趋势看我国《食品安全法(草案)》的修改[J] 中国食品学报,2008,(3) [30]于军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食品安全发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10) [31]蒋丽红 加快“餐桌污染”治理期 构筑食品安全防治体系——对龙岩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2) [32]廖晖 中英专家聚会重庆, 探讨食品安全问题 寻求中英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J] 重庆与世界,2005,(2) [33]郝记明,马丽艳,李景明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2) [34]姚蕊 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关键是急需食品安全立法[A] [C]: ,2005: [35]记者 孙延峰 全面抓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工作 切实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09-05-13(A01) [36]记者 赵陈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N] 巴中日报,2010-05-30(002) [37]支树平 加强全球合作 维护食品安全[N] 中国质量报,2010-11-09(001) [38]刘颖李涛 国家食药监管局四项举措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08-09(001) [39]深圳商报记者 崔霞 食品安全五大工程今年启动[N] 深圳商报,2006-03-01(A01) [40] [Z] ISO/TC 34: 2007, [41]本报记者 李涛 龙头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要先行一步[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3/29(001) [42]本报记者 郭献军 食品安全:源头监控是关键[N] 中国商报,2004/11/19 [43]本报记者 陈文波 强国 韩立 九大问题考验奥运食品安全[N] 市场报,2005-07-20(013) [44] 餐桌污染食品安全备受关注[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04-18(005) [45]记者 周元春 我市力推食品安全五大工程[N] 深圳特区报,2006-05-23(A11) [46]王盼盼 食品供应链安全(一) 食品供应链与食品安全的关系[J] 肉类研究,2010,(1) [47]本报记者 郭燕春 解决食品安全要从基础开始[N] 中国商报,2004/11/12 [48]记者 李涛 全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6-01(001) [49]记者 宋柏松、王玉亮 秦皇岛市全力打造食品安全净土[N] 河北日报,2006-07-16(001) [50]记者 方兴业 李克军 重点食品安全基本得到保障[N] 深圳特区报,2007-01-31(A03) [1]曾星夏文俊 开创国际间加强食品安全合作新局面[N] 中国质量报,2007-11-28(001) [2]宣讲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经验 助推《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中国-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讨会在京举行[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5) [3]王晓丽 我国食品工业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研究[D]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 [4]张潇方 食品安全与和谐社会[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 [5]记者 冯琳 积极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11-06-16(A01) [6]记者 乐敏 徐祝君 食品安全,商场、超市能得几分?[N] 舟山日报,2011-01-26(002) [7]本报记者 宗合 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N] 阿克苏日报,2009-06-01(005) [8]记者 胡美兰 食品安全:新世纪新挑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08/17(001) [9]本报记者 李远方 保障食品安全应建立监管责任追究制[N] 中国商报,2005/04/01 [10]记者 聂乔 我市加强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N] 大连日报,2010-10-05(A01) [11]陈菲 食品安全防线能否重塑消费信心[N] 科技日报,2009-06-02(004) [12]朱晓京 社区食品安全监督员上岗[N] 沈阳日报,2006-05-18(A04) [13]刘键 力争食品安全实现历史性突破[N] 深圳特区报,2006-08-02(A01) [14]史玉成 企业要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N] 中国质量报,2007-11-26(001) [15]石国胜 食品安全法 专家有话说[N] 人民日报,2007-11-21(013) [16]驻地记者 田洪顺 “组合拳”提升食品安全体系建设[N] 医药经济报,2007-12-17(006) [17]沈半 我省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走在全国前列[N] 浙江日报,2007-12-28(019) [18]毛磊 万条公众建议 聚焦食品安全[N] 人民日报,2008-06-04(015) [19]杨国芳本报记者 刘铭 食品安全示范店 放心消费的金字招牌[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8(A05) [20]杨林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最佳思路——以HACCP认证为基础,导入GS1系统[J] 标准科学,2010,(8) [21]仇东朝,于春娣,李颖 浅析《食品安全法》对农村食品安全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10) [22]汪自成,卢山 问题与对策:从食品安全到《食品安全法》[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3]邢曼媛,侯晶晶 浅议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从《食品安全法》的角度[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0) [24]任端平,潘思轶,何晖,薛世军 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概念辨析[J] 食品科学,2006,(6) [25]陈峰 提高全民对食品营养及安全的认知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J] 中国食品学报,2006,(6) [26]梁黎东 如何应对众多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食品安全认证融合解决方案[J] 中国食品工业,2008,(5) [27]李新生 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J] 食品科学,2003,(8) [28]白丽 基于食品安全的行业管制与企业行动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29]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周伯华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N] 中国工商报,2009-05-09(A02) [30]张云中 国际食品行业瞩目中国食品安全[N] 国际商报,2009-05-06(014) [31]王二伟 本报记者 王会生 全国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在河南召开[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11/08(001) [32]锺 选 食品安全遭遇标准瓶颈[N] 中国商报,2004/12/17 [33]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从农田到餐桌 全程食品安全步伐加快[N] 中国商报,2005/01/28 [34]关磊 食品安全亚运行活动暨亚运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举行[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11-04(A01) [35]本报记者 何沙洲 “食品包装安全等同于食品安全”[N] 经理日报,2009-04-20(C01) [36]本报记者 孙燕明 三大食品安全隐患[N] 中国消费者报,2005-08-24(C01) [37]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超市不应负全责[N] 中国商报,2005-03-18 [38] [Z] :2009, [39]民以食为天 自动识别技术与食品安全[J]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6,(2) [40]本报记者 陈华 一场“被放大”的幼儿园食品安全风波[N] 工人日报,2011-03-24(005) [41]记者 石巍 唐山市食品安全14项指标完成良好[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14(001) [42]任震宇 关注食品安全有支“星火服务队”[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1(A06) [43]贾君 首都工商高科技手段“保驾”奥运食品安全[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6(A01) [44]本报记者 李涛 把好餐饮食品安全最后一道关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2-27(001) [45]康琦 黄官国 共同打好世博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攻坚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3-02(001) [46]实习生 易立 食品安全追溯,何时能进百姓的“菜篮子”?[N] 科技日报,2010-11-30(004) [47]本报记者 邓宏鹰 钟少鸿 广西“少边”力筑食品安全防线 突破差异 各出良策[N] 中国食品报,2010-11-02(003) [48]本报记者 马晓华 食品安全监管:风暴过后 任重道远[N] 第一财经日报,2009-01-01(T04) [49]本报记者 赵笛 食品安全法,给我们保障了些什么[N] 青岛日报,2009-03-03(016) [50]本报记者 郭燕春 标准混乱成为食品安全之痛[N] 中国商报,2004-12-17

食品安全的学术论文范文

怎样写一篇论文 引言 当你开始一篇硕士论文的写作——这一让人畏惧的工程时,许多人就开始为怎样选一个明确而合适的问题来进行说明和构建一个可接受的理论而挣扎。大多数情况下,最后他们的论文总受到关注于该论文所选问题的各方的批评。例如论文缺乏学术价值,或者没有实证研究作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学生和研究者很难在一个共同的背景下来形成一个有关好论文的合理标准。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提供这样一系列的标准,来作为一篇有资格成为好论文的评价标准。 论文的目的 一篇论文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使你的导师或是你的合作研究者确信你所提交的论文是合乎标准的,而且必将会在你所感兴趣和有关的研究领域内有很大的机会将会获得很好的研究结果。因此,如果你的论文仅仅只是基于一个笼统而模糊的概念,即使这个概念很适合你论文所选的主题,那么你的论文依然会成为学术垃圾。选择主题和写一个研究计划只是你写一篇学术论文的第一步,接下来很还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做,例如相关文献的遴选,做出你研究的计划等。 一篇论文不被接受或是被拒绝并不仅仅只因为所选的课题。然而,在一篇论文的写作中,论文的选题又成为最为困难的工作。研究生课程应该来说是论文选题很好的基础。当然,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新闻也可以成为你选题的基础。但是,这种选题的关键是把所选的新闻话题在模型化为一个合适的论文选题前你要确定有一定的学术文献与此相关。 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思考 当你为论文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时,去找一个全新的话题往往是不明智的举动。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写论文是研究生第一次全面的参与到一个研究中,因此谨慎一点,这样也许会更好。因此,选择一个以前从未有学者进入过的领域来进行研究也许并不是十分合适。开创性的工作可能只是适合一些杰出的学生或是经验丰富的研究者来进行挑战。 论文的标准 一篇好的论文应该满足的一些常规的标准就在这里不进行阐述了,例如行文要简洁,正确的语法等等。这篇文章将仅仅来阐述一些与论文所选主题相关的基本标准。然而不幸的是,与硕士论文相关的最基本的标准,似乎也是使学生最为困惑的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两个最为关键的标准:学术价值和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 A.学术价值 似乎不可能对“学术价值”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将通过讨论一系列的论题来阐述这个问题。在本质上我们并不能对论文一定有某种学术价值作保证,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会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一个清晰的基础,从而使你的论文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 1、 与现有的学术领域相关:从最基本的来说,一篇论文的学术价值能为它与学术的相关性所测评。但尴尬的是,学术可能将某一个研究成果因许多原因而判定其为有这种相关性。例如一个研究结果可能证实和驳斥已存在的理论,它可能加深对现有知识的理解(或是得出与这种知识的悖论),它可能为未曾研究过的领域提供新的见解或是提供更改进的或是全新设计的研究手段。从已有的例子可以清晰的看出,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2、 外部的论证:论文的学术价值的问题经常与论文对所期望结果的概括性程度有关。研究结果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适用(例如单个的企业),而在其他的情境下就不再存在这种相关性了,因此一般情况下,论文对已有知识的促进有着非常有限的价值。正是如此,如果你的研究设计的期望结果被认为能在广泛的情境中适用的话,那么你的论文结论将会有更高的学术价值。 3、 内部论证:学术研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必须考虑研究的结果是否能说明是独立变量和非独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得出这一结论的。例如,我们设计的一个研究是测试信息通信技术的运用对一个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那么这个研究应该显示出信息通信技术的花费和企业收入的具有某种可统计的显著关系。然而,为了测算出信息通信技术的花费对企业的销售具有一种积极的影响这一内部的肯定结论,我们的研究设计必须能够排除造成这种增长的其他可能原因。拿一个很大企业来说,他们在信息通信技术上投入越多的资金,他们就有一个更大的销售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不能肯定这种销售量的增长到底是因为在信息通信技术上投资的增长还是因为企业的规模很大。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一个研究的设计都是内部认证和外部认证的权衡。 4、 论证:学术就是要辩论。因此,一篇论文的学术价值也是与其结论的认证程度密切相关的。这些论点可能是基于归纳推理而来——这种方法是从特殊的事例而得出普遍的规例;或是这些论点基于演绎推论——这种方法是从一般的事实而推出特殊的事例。总之,无论任何情况下,价值判断,个人意见或是脱离情境的引用来作为论文的论据,都是不可接受的。由上面所讨论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对已有文献的批判性回顾是对论文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的论文必须要包含对所选文献的进行批判的讨论,这些文献包括文章,书籍和任何与论文主题情境相关的出版发行物。所用的文献都必有经过基于研究方法品质的筛选(研究设计是怎样设计和实施的)。文献的回顾一部分可以是你在研究过程中所学习的一些课程,但是另外增加阐述一些例如来源于这一问题相关的学术期刊、专业杂志或是专著目录(例如EBSCO)的相关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课堂上所使用的教材一般都不会有最新的文献信息,而且读者在课堂上使用一般仅仅只会关注于选择文章有限的部分,它们只会是与你的论文主题相关的那一部分。总之,在所有使用的文献中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永远不要剽窃和脱离情境地引用作者的观点。 B实证研究 硕士论文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使其获取知识或是更新知识的机会,也是使其掌握各种技能来独立完成一项研究任务。一篇论文的完成也是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技能的表现(如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将已有的文献与研究结论综合分析并得出自己研究结论的不足)。一般情况下,一篇论文的结论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对已有文献的回顾,因为如果这样的话,为了弥补文献在实证研究上的不足,论文需要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原创性思考。因此,文献综述一般仅仅是(又一次的)适合非常杰出的学生或经验丰富的研究者来挑战的。 会计和信息管理系有着非常悠久的实证研究的传统。这就意味着我们并不会有兴趣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强调我们是怎么做的。那么实证研究的目的就是解释现有的实践并思考研究结论对于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因此,我们鼓励我们的学生参与定量性的实证研究。尽管定性的研究并不是严格的不被接受,但实际上这一研究方法是复杂并饱受争议的。它在研究方法上经常是基于案例分析或是个人经历,因此它在结论上自然不具有说服力。这些弊端使得定性研究不是十分适用于硕士论文的写作。 为论文选一个合适的研究方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本文也难以展开进行探讨。更加详细的论述请参阅Black(1999)。然而,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许多情况下,学生在一个实践的环境下会找到论文主题的灵感,例如作为一名实习生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学生会倾向于提交基于单个案例分析的论文。这种方法是假设对于单个企业的案例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满足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论文的标准。然而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假充是不成立的。基于单个案例的实证研究仅仅是在特殊的情境中提供了相关的学术结论。但是,在单个企业的情境下进行可接受的研究还是有可能的,尽管不是一个基于案例的研究设计。然而,通过基于采集自单个企业的档案数据资料来设计一个合理的研究或是通过问卷来设计研究方案都是有可能的,这些问卷的受访者是单个企业的顾客,或是单个企业的供应商甚至可以是单个企业的雇员。只要你的研究结论能够在这一特定的企业情意之外仍然有说服力,那么这样的研究设计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论文的结构 一句话,一篇合格的硕士论文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提供一个引言,这里应该是你论文主题的一个概要。引言的目的就是吸引读者的兴趣并使读者相信你所选课题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2、论文中所提出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同时你的论文结论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对论文研究问题的回答和深化?必须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篇论文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回答研究的问题。因此,论文中必须说明论文的结论在何种意义和何种程度上分析所研究的问题。 3、论文研究的问题与现有的文献怎么的联系?找到相关的引证并且解释所提的研究项目为现有的知识在关于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怎么的深化。 4、为了阐述这一研究的问题,你使用了何种研究方法?例如,实证研究可能使用从数据库中或公共资源中获取数据,又或是利用问卷,访问或实验的方法。对于方法的选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研究中所讨论问题的性质。某些研究方法就更适合用于一些以前从未有人研究的探索性的研究课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的主要目的可能就是利用诸如细节案例分析法,深度访谈法或是专家小组法在细节上评价现实中的感兴趣的现象。另一种情况下,论文的目的可能就是要通过聚焦一个以前从未谈及过的特殊问题来充实已有的大量文献。这种情况下,论文的结论更倾向于概括性的,其所使用的数据库或是采用的问卷也会是更为恰当的。 5、哪些人将会对论文研究项目的研究结果产生兴趣?例如,你所研究的项目与实践者有关,但是,在你在论文中详细解释之前,它应该也具有某种学术价值。 结论评注 这篇文章主要为会计,审计和信息管理方向寻找论文题目的学生而论述了有关论文写作的某些重要方面。在FdEWB-UM的论文指导中能找到更多的有关论文写作的信息。 参考文献 [1]Black, TR, 1999, Do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Research Design, Measurement and Statistics, Sage Publications, London [2]Ryan RJ, RW Scapens, and M Theobald, 1992, Research Methods and Methodology in Finance and Accounting, Academic Press, London 华北地区: 北京大学

饮食文化论文  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人虽然作为高级动物,但仍需要与普通动物一样:“吃”。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常展长新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  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所以也就使得中国传统的饮食美食都“食出有门”如中华饮食文化理论奠基人??孔子的《论语》中就有关于饮食“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论述。直至两千年后的今日,仍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性。中华茶道始主??陆羽认为茶道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几乎与酒等量齐观,他曾遍访名茶产区荐评品第,又精研泉水,次第品级。中华食文化之圣??袁枚其《随园食单》经历五十年才写成,成为中华饮食史上光前裕后之作,也有中华饮食文化“食经”的美誉。还有以味道治国的大臣??伊尹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所以就有了 “治国若烹小鲜”之说。  由此,这就形成了我们传统的饮食有“四重”的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过没有?”足见饮食文化的地位。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  3、重味:中华饮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各种味道差异构成各种菜系的基础。  4、重理: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正是由于中华饮食讲究料、作、食等等的精细,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既兼容又特别,从古到今,历代相传又推陈出新。  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大而全的一贯作风,吃饭时自然是七大盘、八大碗,一是显示了富足,二是摆足了排场;近而各地比吃、全国争雄,最终形成了八大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个不同的“高手”;说得虽有些低俗,但还是很能传情达意的。  因此,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致;我们在得意时都喜欢在酒馆、餐厅里点几个精致小菜,或自己做几个精致小菜来犒赏自己与亲戚友人,而这时就需要吃出一种气氛、品位甚至是文化来。饮食既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吃”的文化,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 “精致”。尤其是现在非常注重个人身体保健的现代社会,更是要求我们的饮食向精致化发展,使饮食中融入文化,透出文化,从而“吃”出文化来,避免和摒弃那种“过之屠门而大嚼”不雅行为和有损健康的不良习惯。  悦目;这是将“吃”的文化与内涵进行升华的高级阶段,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它令食者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时,更令人拍案叫绝和赏心悦目。这种悦目,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令人悦目的美味佳肴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悦目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坠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因为菜系和饮食中蕴藏着各种感情在其中。做的人付出心血和真情用心去做,而吃者更是品味到自己喜欢的饮食则抱着的是一种感激与赞赏。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礼数;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是礼仪之邦,而这种礼仪与礼数也渗透到了饮食当中。而饮食讲究“礼数”,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数”中也讲究着一种秩序和规范,比如在重要场合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有些菜的象征、来历等等都体现着“礼数”。  我们谈“礼数”,更应把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  饮食中的精致、悦目、坠情、礼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而中华饮食也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用嘴“吃”出来了一种文化,一种浓厚的中华饮食文化,这种文化已经得以前仆后继的不断弘扬,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自己和身边,影响到了全世界的饮食行业。

食品安全的学术论文范文大全

怎样写一篇论文 引言 当你开始一篇硕士论文的写作——这一让人畏惧的工程时,许多人就开始为怎样选一个明确而合适的问题来进行说明和构建一个可接受的理论而挣扎。大多数情况下,最后他们的论文总受到关注于该论文所选问题的各方的批评。例如论文缺乏学术价值,或者没有实证研究作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学生和研究者很难在一个共同的背景下来形成一个有关好论文的合理标准。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提供这样一系列的标准,来作为一篇有资格成为好论文的评价标准。 论文的目的 一篇论文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使你的导师或是你的合作研究者确信你所提交的论文是合乎标准的,而且必将会在你所感兴趣和有关的研究领域内有很大的机会将会获得很好的研究结果。因此,如果你的论文仅仅只是基于一个笼统而模糊的概念,即使这个概念很适合你论文所选的主题,那么你的论文依然会成为学术垃圾。选择主题和写一个研究计划只是你写一篇学术论文的第一步,接下来很还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做,例如相关文献的遴选,做出你研究的计划等。 一篇论文不被接受或是被拒绝并不仅仅只因为所选的课题。然而,在一篇论文的写作中,论文的选题又成为最为困难的工作。研究生课程应该来说是论文选题很好的基础。当然,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新闻也可以成为你选题的基础。但是,这种选题的关键是把所选的新闻话题在模型化为一个合适的论文选题前你要确定有一定的学术文献与此相关。 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思考 当你为论文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时,去找一个全新的话题往往是不明智的举动。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写论文是研究生第一次全面的参与到一个研究中,因此谨慎一点,这样也许会更好。因此,选择一个以前从未有学者进入过的领域来进行研究也许并不是十分合适。开创性的工作可能只是适合一些杰出的学生或是经验丰富的研究者来进行挑战。 论文的标准 一篇好的论文应该满足的一些常规的标准就在这里不进行阐述了,例如行文要简洁,正确的语法等等。这篇文章将仅仅来阐述一些与论文所选主题相关的基本标准。然而不幸的是,与硕士论文相关的最基本的标准,似乎也是使学生最为困惑的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两个最为关键的标准:学术价值和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 A.学术价值 似乎不可能对“学术价值”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将通过讨论一系列的论题来阐述这个问题。在本质上我们并不能对论文一定有某种学术价值作保证,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会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一个清晰的基础,从而使你的论文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 1、 与现有的学术领域相关:从最基本的来说,一篇论文的学术价值能为它与学术的相关性所测评。但尴尬的是,学术可能将某一个研究成果因许多原因而判定其为有这种相关性。例如一个研究结果可能证实和驳斥已存在的理论,它可能加深对现有知识的理解(或是得出与这种知识的悖论),它可能为未曾研究过的领域提供新的见解或是提供更改进的或是全新设计的研究手段。从已有的例子可以清晰的看出,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2、 外部的论证:论文的学术价值的问题经常与论文对所期望结果的概括性程度有关。研究结果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适用(例如单个的企业),而在其他的情境下就不再存在这种相关性了,因此一般情况下,论文对已有知识的促进有着非常有限的价值。正是如此,如果你的研究设计的期望结果被认为能在广泛的情境中适用的话,那么你的论文结论将会有更高的学术价值。 3、 内部论证:学术研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必须考虑研究的结果是否能说明是独立变量和非独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得出这一结论的。例如,我们设计的一个研究是测试信息通信技术的运用对一个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那么这个研究应该显示出信息通信技术的花费和企业收入的具有某种可统计的显著关系。然而,为了测算出信息通信技术的花费对企业的销售具有一种积极的影响这一内部的肯定结论,我们的研究设计必须能够排除造成这种增长的其他可能原因。拿一个很大企业来说,他们在信息通信技术上投入越多的资金,他们就有一个更大的销售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不能肯定这种销售量的增长到底是因为在信息通信技术上投资的增长还是因为企业的规模很大。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一个研究的设计都是内部认证和外部认证的权衡。 4、 论证:学术就是要辩论。因此,一篇论文的学术价值也是与其结论的认证程度密切相关的。这些论点可能是基于归纳推理而来——这种方法是从特殊的事例而得出普遍的规例;或是这些论点基于演绎推论——这种方法是从一般的事实而推出特殊的事例。总之,无论任何情况下,价值判断,个人意见或是脱离情境的引用来作为论文的论据,都是不可接受的。由上面所讨论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对已有文献的批判性回顾是对论文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的论文必须要包含对所选文献的进行批判的讨论,这些文献包括文章,书籍和任何与论文主题情境相关的出版发行物。所用的文献都必有经过基于研究方法品质的筛选(研究设计是怎样设计和实施的)。文献的回顾一部分可以是你在研究过程中所学习的一些课程,但是另外增加阐述一些例如来源于这一问题相关的学术期刊、专业杂志或是专著目录(例如EBSCO)的相关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课堂上所使用的教材一般都不会有最新的文献信息,而且读者在课堂上使用一般仅仅只会关注于选择文章有限的部分,它们只会是与你的论文主题相关的那一部分。总之,在所有使用的文献中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永远不要剽窃和脱离情境地引用作者的观点。 B实证研究 硕士论文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使其获取知识或是更新知识的机会,也是使其掌握各种技能来独立完成一项研究任务。一篇论文的完成也是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技能的表现(如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将已有的文献与研究结论综合分析并得出自己研究结论的不足)。一般情况下,一篇论文的结论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对已有文献的回顾,因为如果这样的话,为了弥补文献在实证研究上的不足,论文需要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原创性思考。因此,文献综述一般仅仅是(又一次的)适合非常杰出的学生或经验丰富的研究者来挑战的。 会计和信息管理系有着非常悠久的实证研究的传统。这就意味着我们并不会有兴趣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强调我们是怎么做的。那么实证研究的目的就是解释现有的实践并思考研究结论对于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因此,我们鼓励我们的学生参与定量性的实证研究。尽管定性的研究并不是严格的不被接受,但实际上这一研究方法是复杂并饱受争议的。它在研究方法上经常是基于案例分析或是个人经历,因此它在结论上自然不具有说服力。这些弊端使得定性研究不是十分适用于硕士论文的写作。 为论文选一个合适的研究方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本文也难以展开进行探讨。更加详细的论述请参阅Black(1999)。然而,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许多情况下,学生在一个实践的环境下会找到论文主题的灵感,例如作为一名实习生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学生会倾向于提交基于单个案例分析的论文。这种方法是假设对于单个企业的案例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满足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论文的标准。然而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假充是不成立的。基于单个案例的实证研究仅仅是在特殊的情境中提供了相关的学术结论。但是,在单个企业的情境下进行可接受的研究还是有可能的,尽管不是一个基于案例的研究设计。然而,通过基于采集自单个企业的档案数据资料来设计一个合理的研究或是通过问卷来设计研究方案都是有可能的,这些问卷的受访者是单个企业的顾客,或是单个企业的供应商甚至可以是单个企业的雇员。只要你的研究结论能够在这一特定的企业情意之外仍然有说服力,那么这样的研究设计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论文的结构 一句话,一篇合格的硕士论文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提供一个引言,这里应该是你论文主题的一个概要。引言的目的就是吸引读者的兴趣并使读者相信你所选课题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2、论文中所提出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同时你的论文结论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对论文研究问题的回答和深化?必须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篇论文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回答研究的问题。因此,论文中必须说明论文的结论在何种意义和何种程度上分析所研究的问题。 3、论文研究的问题与现有的文献怎么的联系?找到相关的引证并且解释所提的研究项目为现有的知识在关于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怎么的深化。 4、为了阐述这一研究的问题,你使用了何种研究方法?例如,实证研究可能使用从数据库中或公共资源中获取数据,又或是利用问卷,访问或实验的方法。对于方法的选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研究中所讨论问题的性质。某些研究方法就更适合用于一些以前从未有人研究的探索性的研究课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的主要目的可能就是利用诸如细节案例分析法,深度访谈法或是专家小组法在细节上评价现实中的感兴趣的现象。另一种情况下,论文的目的可能就是要通过聚焦一个以前从未谈及过的特殊问题来充实已有的大量文献。这种情况下,论文的结论更倾向于概括性的,其所使用的数据库或是采用的问卷也会是更为恰当的。 5、哪些人将会对论文研究项目的研究结果产生兴趣?例如,你所研究的项目与实践者有关,但是,在你在论文中详细解释之前,它应该也具有某种学术价值。 结论评注 这篇文章主要为会计,审计和信息管理方向寻找论文题目的学生而论述了有关论文写作的某些重要方面。在FdEWB-UM的论文指导中能找到更多的有关论文写作的信息。 参考文献 [1]Black, TR, 1999, Do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Research Design, Measurement and Statistics, Sage Publications, London [2]Ryan RJ, RW Scapens, and M Theobald, 1992, Research Methods and Methodology in Finance and Accounting, Academic Press, London 华北地区: 北京大学

还敢吃吗?

食品安全的学术论文摘要

怎样写一篇论文 引言 当你开始一篇硕士论文的写作——这一让人畏惧的工程时,许多人就开始为怎样选一个明确而合适的问题来进行说明和构建一个可接受的理论而挣扎。大多数情况下,最后他们的论文总受到关注于该论文所选问题的各方的批评。例如论文缺乏学术价值,或者没有实证研究作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学生和研究者很难在一个共同的背景下来形成一个有关好论文的合理标准。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提供这样一系列的标准,来作为一篇有资格成为好论文的评价标准。 论文的目的 一篇论文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使你的导师或是你的合作研究者确信你所提交的论文是合乎标准的,而且必将会在你所感兴趣和有关的研究领域内有很大的机会将会获得很好的研究结果。因此,如果你的论文仅仅只是基于一个笼统而模糊的概念,即使这个概念很适合你论文所选的主题,那么你的论文依然会成为学术垃圾。选择主题和写一个研究计划只是你写一篇学术论文的第一步,接下来很还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做,例如相关文献的遴选,做出你研究的计划等。 一篇论文不被接受或是被拒绝并不仅仅只因为所选的课题。然而,在一篇论文的写作中,论文的选题又成为最为困难的工作。研究生课程应该来说是论文选题很好的基础。当然,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新闻也可以成为你选题的基础。但是,这种选题的关键是把所选的新闻话题在模型化为一个合适的论文选题前你要确定有一定的学术文献与此相关。 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思考 当你为论文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时,去找一个全新的话题往往是不明智的举动。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写论文是研究生第一次全面的参与到一个研究中,因此谨慎一点,这样也许会更好。因此,选择一个以前从未有学者进入过的领域来进行研究也许并不是十分合适。开创性的工作可能只是适合一些杰出的学生或是经验丰富的研究者来进行挑战。 论文的标准 一篇好的论文应该满足的一些常规的标准就在这里不进行阐述了,例如行文要简洁,正确的语法等等。这篇文章将仅仅来阐述一些与论文所选主题相关的基本标准。然而不幸的是,与硕士论文相关的最基本的标准,似乎也是使学生最为困惑的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两个最为关键的标准:学术价值和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 A.学术价值 似乎不可能对“学术价值”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将通过讨论一系列的论题来阐述这个问题。在本质上我们并不能对论文一定有某种学术价值作保证,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会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一个清晰的基础,从而使你的论文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 1、 与现有的学术领域相关:从最基本的来说,一篇论文的学术价值能为它与学术的相关性所测评。但尴尬的是,学术可能将某一个研究成果因许多原因而判定其为有这种相关性。例如一个研究结果可能证实和驳斥已存在的理论,它可能加深对现有知识的理解(或是得出与这种知识的悖论),它可能为未曾研究过的领域提供新的见解或是提供更改进的或是全新设计的研究手段。从已有的例子可以清晰的看出,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2、 外部的论证:论文的学术价值的问题经常与论文对所期望结果的概括性程度有关。研究结果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适用(例如单个的企业),而在其他的情境下就不再存在这种相关性了,因此一般情况下,论文对已有知识的促进有着非常有限的价值。正是如此,如果你的研究设计的期望结果被认为能在广泛的情境中适用的话,那么你的论文结论将会有更高的学术价值。 3、 内部论证:学术研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必须考虑研究的结果是否能说明是独立变量和非独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得出这一结论的。例如,我们设计的一个研究是测试信息通信技术的运用对一个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那么这个研究应该显示出信息通信技术的花费和企业收入的具有某种可统计的显著关系。然而,为了测算出信息通信技术的花费对企业的销售具有一种积极的影响这一内部的肯定结论,我们的研究设计必须能够排除造成这种增长的其他可能原因。拿一个很大企业来说,他们在信息通信技术上投入越多的资金,他们就有一个更大的销售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不能肯定这种销售量的增长到底是因为在信息通信技术上投资的增长还是因为企业的规模很大。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一个研究的设计都是内部认证和外部认证的权衡。 4、 论证:学术就是要辩论。因此,一篇论文的学术价值也是与其结论的认证程度密切相关的。这些论点可能是基于归纳推理而来——这种方法是从特殊的事例而得出普遍的规例;或是这些论点基于演绎推论——这种方法是从一般的事实而推出特殊的事例。总之,无论任何情况下,价值判断,个人意见或是脱离情境的引用来作为论文的论据,都是不可接受的。由上面所讨论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对已有文献的批判性回顾是对论文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的论文必须要包含对所选文献的进行批判的讨论,这些文献包括文章,书籍和任何与论文主题情境相关的出版发行物。所用的文献都必有经过基于研究方法品质的筛选(研究设计是怎样设计和实施的)。文献的回顾一部分可以是你在研究过程中所学习的一些课程,但是另外增加阐述一些例如来源于这一问题相关的学术期刊、专业杂志或是专著目录(例如EBSCO)的相关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课堂上所使用的教材一般都不会有最新的文献信息,而且读者在课堂上使用一般仅仅只会关注于选择文章有限的部分,它们只会是与你的论文主题相关的那一部分。总之,在所有使用的文献中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永远不要剽窃和脱离情境地引用作者的观点。 B实证研究 硕士论文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使其获取知识或是更新知识的机会,也是使其掌握各种技能来独立完成一项研究任务。一篇论文的完成也是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技能的表现(如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将已有的文献与研究结论综合分析并得出自己研究结论的不足)。一般情况下,一篇论文的结论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对已有文献的回顾,因为如果这样的话,为了弥补文献在实证研究上的不足,论文需要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原创性思考。因此,文献综述一般仅仅是(又一次的)适合非常杰出的学生或经验丰富的研究者来挑战的。 会计和信息管理系有着非常悠久的实证研究的传统。这就意味着我们并不会有兴趣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强调我们是怎么做的。那么实证研究的目的就是解释现有的实践并思考研究结论对于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因此,我们鼓励我们的学生参与定量性的实证研究。尽管定性的研究并不是严格的不被接受,但实际上这一研究方法是复杂并饱受争议的。它在研究方法上经常是基于案例分析或是个人经历,因此它在结论上自然不具有说服力。这些弊端使得定性研究不是十分适用于硕士论文的写作。 为论文选一个合适的研究方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本文也难以展开进行探讨。更加详细的论述请参阅Black(1999)。然而,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许多情况下,学生在一个实践的环境下会找到论文主题的灵感,例如作为一名实习生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学生会倾向于提交基于单个案例分析的论文。这种方法是假设对于单个企业的案例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满足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论文的标准。然而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假充是不成立的。基于单个案例的实证研究仅仅是在特殊的情境中提供了相关的学术结论。但是,在单个企业的情境下进行可接受的研究还是有可能的,尽管不是一个基于案例的研究设计。然而,通过基于采集自单个企业的档案数据资料来设计一个合理的研究或是通过问卷来设计研究方案都是有可能的,这些问卷的受访者是单个企业的顾客,或是单个企业的供应商甚至可以是单个企业的雇员。只要你的研究结论能够在这一特定的企业情意之外仍然有说服力,那么这样的研究设计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论文的结构 一句话,一篇合格的硕士论文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提供一个引言,这里应该是你论文主题的一个概要。引言的目的就是吸引读者的兴趣并使读者相信你所选课题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2、论文中所提出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同时你的论文结论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对论文研究问题的回答和深化?必须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篇论文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回答研究的问题。因此,论文中必须说明论文的结论在何种意义和何种程度上分析所研究的问题。 3、论文研究的问题与现有的文献怎么的联系?找到相关的引证并且解释所提的研究项目为现有的知识在关于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怎么的深化。 4、为了阐述这一研究的问题,你使用了何种研究方法?例如,实证研究可能使用从数据库中或公共资源中获取数据,又或是利用问卷,访问或实验的方法。对于方法的选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研究中所讨论问题的性质。某些研究方法就更适合用于一些以前从未有人研究的探索性的研究课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的主要目的可能就是利用诸如细节案例分析法,深度访谈法或是专家小组法在细节上评价现实中的感兴趣的现象。另一种情况下,论文的目的可能就是要通过聚焦一个以前从未谈及过的特殊问题来充实已有的大量文献。这种情况下,论文的结论更倾向于概括性的,其所使用的数据库或是采用的问卷也会是更为恰当的。 5、哪些人将会对论文研究项目的研究结果产生兴趣?例如,你所研究的项目与实践者有关,但是,在你在论文中详细解释之前,它应该也具有某种学术价值。 结论评注 这篇文章主要为会计,审计和信息管理方向寻找论文题目的学生而论述了有关论文写作的某些重要方面。在FdEWB-UM的论文指导中能找到更多的有关论文写作的信息。 参考文献 [1]Black, TR, 1999, Do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Research Design, Measurement and Statistics, Sage Publications, London [2]Ryan RJ, RW Scapens, and M Theobald, 1992, Research Methods and Methodology in Finance and Accounting, Academic Press, London 华北地区: 北京大学

你去看下(食品与营养科学)期刊里面别人写的论文里面应用了哪些参考文献也是可以的

饮食文化论文  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人虽然作为高级动物,但仍需要与普通动物一样:“吃”。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常展长新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  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所以也就使得中国传统的饮食美食都“食出有门”如中华饮食文化理论奠基人??孔子的《论语》中就有关于饮食“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论述。直至两千年后的今日,仍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性。中华茶道始主??陆羽认为茶道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几乎与酒等量齐观,他曾遍访名茶产区荐评品第,又精研泉水,次第品级。中华食文化之圣??袁枚其《随园食单》经历五十年才写成,成为中华饮食史上光前裕后之作,也有中华饮食文化“食经”的美誉。还有以味道治国的大臣??伊尹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所以就有了 “治国若烹小鲜”之说。  由此,这就形成了我们传统的饮食有“四重”的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过没有?”足见饮食文化的地位。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  3、重味:中华饮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各种味道差异构成各种菜系的基础。  4、重理: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正是由于中华饮食讲究料、作、食等等的精细,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既兼容又特别,从古到今,历代相传又推陈出新。  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大而全的一贯作风,吃饭时自然是七大盘、八大碗,一是显示了富足,二是摆足了排场;近而各地比吃、全国争雄,最终形成了八大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个不同的“高手”;说得虽有些低俗,但还是很能传情达意的。  因此,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致;我们在得意时都喜欢在酒馆、餐厅里点几个精致小菜,或自己做几个精致小菜来犒赏自己与亲戚友人,而这时就需要吃出一种气氛、品位甚至是文化来。饮食既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吃”的文化,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 “精致”。尤其是现在非常注重个人身体保健的现代社会,更是要求我们的饮食向精致化发展,使饮食中融入文化,透出文化,从而“吃”出文化来,避免和摒弃那种“过之屠门而大嚼”不雅行为和有损健康的不良习惯。  悦目;这是将“吃”的文化与内涵进行升华的高级阶段,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它令食者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时,更令人拍案叫绝和赏心悦目。这种悦目,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令人悦目的美味佳肴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悦目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坠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因为菜系和饮食中蕴藏着各种感情在其中。做的人付出心血和真情用心去做,而吃者更是品味到自己喜欢的饮食则抱着的是一种感激与赞赏。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礼数;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是礼仪之邦,而这种礼仪与礼数也渗透到了饮食当中。而饮食讲究“礼数”,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数”中也讲究着一种秩序和规范,比如在重要场合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有些菜的象征、来历等等都体现着“礼数”。  我们谈“礼数”,更应把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  饮食中的精致、悦目、坠情、礼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而中华饮食也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用嘴“吃”出来了一种文化,一种浓厚的中华饮食文化,这种文化已经得以前仆后继的不断弘扬,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自己和身边,影响到了全世界的饮食行业。

食品安全文的参考文献可以参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发表的标准。

  • 索引序列
  • 食品安全的学术论文
  • 食品安全学术论文
  • 食品安全的学术论文范文
  • 食品安全的学术论文范文大全
  • 食品安全的学术论文摘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