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出版社除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

出版社除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

发布时间:

出版社除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

杂志社出版杂志,也就是期刊,用的是期刊号,一个刊号持续系列出版,比如周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之类的出版社出版图书,用的是ISBN书号,一个书号一本书杂志侵权,当然是找杂志社啦

《三联生活周刊》的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1995年,时逢邹韬奋先生诞辰100周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继承《生活》周刊的传统,于1月14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于北京复刊,恢复出版了《三联生活周刊》,其定位是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做中国的《时代》周刊。它的办刊宗旨是“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栏目丰富,涵盖现代生活方方面面。  中文名称:三联生活周刊  语 言:中文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编辑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创刊时间,1925年10月  出版周期:每星期一  国内刊号CN11-3221/C  国际刊号ISSN1005-3603  邮发代号:82-20  定 价:12元  总编辑:樊希安,副总编辑:潘振平  主编:朱伟;副主编:李鸿谷,舒可文,苗炜  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活跃于中国出版界的三家著名出版发行机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  三联出版社:  上海三联出版社是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著名出版社,也是中国著名的出版社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上海三联书店系国内著名出版社,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上海三联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其以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主要读者对象,以“真诚生活、认真读书、追求新知”为宗旨,出版中外人文社会科学著译、高品位文化类读物。

三联书店的前身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中国出版界的三家著名出版发行机构——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生活书店成立于1932年7月,创办人是邹韬奋、胡愈之、徐伯昕等,前身是创办于1925年的《生活周刊》。读书出版社成立于1936年,创办人是李公朴、艾思奇、黄洛峰等,前身是1934年创刊的《读书生活》半月刊,1937年更名为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成立于1935年,创办人是钱俊瑞、徐雪寒、华应申等,前身是《中国农村》月刊。从1928年6月《生活》周刊社开始出版图书,至1948年10月三店正式合并为止,三店共出版图书2000余种,先后共编辑出版期刊约50种。三店先后在上海、汉口、广州、西安、香港等地开办过百余家分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的生活、读书、新知三店合并。1948年10月三家书店全面合并,在香港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管理处。1949年3月,总管理处迁至北京。1951年8月,三联书店并入人民出版社,仍保留“三联”名义出书,按需要出版“非马列”或“力图运用马列但还不纯熟”的著作。1954年4月,三联获中央批准有了自己的编辑室,下辖中国历史、外国历史、地理等六个编辑组。1979年,《读书》杂志创办起。1986年1月1日,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 80年代以来,出版界面临着巨大的市场诱惑,书店始终保持三联版图书的品位和特色,同时对开拓和发展市场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成立了三联读书俱乐部,恢复了《读书》杂志和《生活周刊》,创办了《爱乐》杂志。自2003年年底以后,三联书店的运营出现了与“三联传统”不协调的声音,为了经济利益大量出版教材教辅图书,违反国家规定,以一号两刊形式发行《三联财经竞争力·人才与财富版》、《读书·中国公务员》两本杂志,与杂志原有的学术品位大相径庭。三联书店主要领导人的行为引起了公愤,众多员工为此联名起草公开信,表达了他们对“三联”现状及前景的忧虑。2004年3月一号两刊的违规操作及员工公开信经媒体报道后,三联风波在学术界、出版界引起巨大震动。杨绛、陈乐民、许纪霖、葛兆光、陈平原、资中筠、邵燕祥等作家学者先后不约而同地写文章回忆老“三联”,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对“三联风波”的看法和关注。2004年4月,北京万圣书园、上海季风书园等全国42家民营书店联名递呈《致三联书店暨中国出版集团的公开信》,要求对三联书店总经理兼总编辑进行“弹劾”,此举引发了中国文化界的“三联保卫战”。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9月14日三联书店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正式宣布总编辑汪季贤调离,历时180天的“三联保卫战”宣告结束。

出版物的种类,除了图书、期刊之外,还有

文献按出版形式可以分为图书、连续出版物、档案、实物资料以及电子出版物和其他资料,如谱谍、碑刻拓片、图录、表册等

文献按出版形式可以分为图书、连续出版物、档案、实物资料以及电子出版物和其他资料,如谱谍、碑刻拓片、图录、表册等]

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门课题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一般是对特定问题进行详细、系统考察或研究的结果。专著通常是作者阐述其“一家之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而较少单纯陈述众家之说;专著的篇幅一般比较长,因此能围绕较大的复杂性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和全面论述,具有内容广博、论述系统、观点成熟等特点,一般是重要科学研究成果的体现,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根据不同出版特定及内容,可以分为:图书、连续性出版物、特种文献。 图书:凡篇幅达到48页以上并构成一个书目单元的文献称为图书。连续性出版物:包含期刊(其中含有核心期刊)、报纸、年度出版物。特种文献:专刊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档案资料、产品资料。

读书杂志出版社

在向来以人文发达著称的法国,历史沉积深厚悠久,文化精英层出代兴。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洋溢于文化界的活泼而宽松的气氛,又极大地激励着文艺家思想家放手创作,著书立说。因此,每一季度,法国都有几千种图书出版,发行流通于业已充盈的文化市场。与此相应,图书评论也异常繁荣,按照评论对象和读者指向的不同,分门别类地刊登在各种报章杂志上。在有全国影响的书评专门杂志当中,《读书》是引人注目的一种,在读者中影响颇大。  与《文学杂志》、《文学》、《批评》、《欧洲》等精英杂志不同,《读书》把自己定位于普及性的书评读物。它面向大众,立足于一个新字,将最近出版的新书,尽快地评介给普通读者,给这些前往书山览胜的人们,开辟出一条捷径。法国各家声名赫赫的精英杂志,也都有相当篇幅提供给文评书评,但这些评论文章学术性很强,大半是教授写给教授看,一般读者若是没学过符号学、阐释学,不了解海德格尔、德里达,根本读不成行。《读书》杂志则尽量回避这股高不可攀的学院气,力求办得清新活泼,平易近人,在精英文化和消费文化之间找到一条中间道路。《读书》与精英杂志在指导思想上的这种不同,单从封面就可以看出:精英杂志的封面设计,大多朴素无华,纯净淡雅的底色上,仅印一个期刊名称而已,若是混到其他刊物中,很不起眼,因而有一副孤芳自赏的架势,随你爱看不看。《读书》杂志则不然,每一期封面都赫然登出知名作家的特写彩照,并用醒目的红字标出该期要目,摆到书店的架子上,好像在那里招手叫着"快来快来",即使再粗心的读者也不会错过。精英杂志大多要去大学图书馆或者拉丁区的书店才能找到,而《读书》则陈列在巴黎的每个街心报亭中,一年中重要几期的招贴画,甚至地铁车站的广告招板上都能看到。因为读者面广,发行渠道通畅,《读书》作为文化刊物,在一般公众中及在法国国外,知名度有时反要比精英杂志大。比如在我国知识界,就有很多人知道这本杂志,一家著名的人文杂志,在它为法国文化动态所设的专栏中,也直接以《读书》上的文章为蓝本,参照引据之间,给这本杂志蒙上了某种文化权威的色彩,这大约倒是《读书》的编撰者们所始所未及的。  《读书》创刊于1975年,每年出版十期,到2001年年底,正好出满300期。杂志每期大约120页,固定栏目很少变更,从创刊起一直延续至今,而各期之间,各个栏目的比重也大同小异,都有自己的一定之规。篇幅较长的专栏主要有:"访谈"、"调查"、"案宗"、"史料"、"作家世界"、"法国小说"、"外国小说"、"经典作品"以及"传记"等等,以评论文学类书籍为主,旁及艺术、历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各类人文学科,对科普读物也时有介绍。"访谈"、"调查"、"作家世界"、"法国小说"等几个栏目,主要介绍在法国轰动一时、灸手可势的作家,评论他们最近出版的新作,是每期杂志用以招徕读者的重头戏。以2000年及2001年"访谈"专栏为例,杂志采访的对象,有哲学巨子保罗·科利,有文学怪才米歇尔·伍雷白克,有文坛元老阿兰·罗勃-格里耶,有政论宿将雷吉斯·德布雷等数人。这些大名鼎鼎的文化人出台助阵,本身就是杂志品位质量的一种保证。而每次采访,都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专题,有导向,力图触及当前文化界的核心和热点。比如2000年10月289期采访保罗·利科,是以他刚刚出版的《记忆历史遗忘》一书为话题,探讨恶、罪、正义、历史等伦理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而2001年10月299期采访阿兰·罗勃-格里那,则是因为这位新小说主帅,在退隐近20年后,以一部《恢复》走回文坛,重新成为法国文化视野的一个焦点。哲学家和文学家们的作品常常深奥复杂,寥寥几行书评很难萃取精华,长篇大论又与杂志的风格旨趣相左,而"访谈"专栏开辟了一个对话空间,以交谈这种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交流方式,邀请作者现身说法,深入浅出地表明见解,抒发感想,使读者不见其人却得闻其声,亲聆哲人文士们的关注所在,在直接和灵活上,实为其他书评体裁所无法比拟,确是一种得宜的编辑策略。  图书市场每年出版的书籍成千累万,书评杂志不能本本俱到,取此舍彼之间,自然隐含着价值评判。而为引导读者购书读书起见,杂志对它选评的各本书,常常要分一个高下优劣。《读书》杂志也不例外,它把进入自己目录的所有新作,分成佳、优、良、中、差、劣六档,分别用四根羽毛、三根羽毛、两根羽毛、一根羽毛、一根断羽、两根断羽标识。近年《读书》评论的倾向是品优不品劣,对待新书的态度,大率显精华而隐糟粕,喝彩多而骂座少,所评图书多列于三羽、二羽之间,打入断羽是极为罕见的。在这种倾向品优的评论气氛下。杂志定期刊登季度畅销书榜,向读者介绍各类图书中卖得最好的前十二名,比如289期的最佳回忆录排行榜,291期最佳外国小说,292期最佳连环画,293期最佳艺术图书,297期最佳日常实用书等等。这种新书排名活动的高潮,是每年12月-1月刊上的"年度二十本最佳图书",由杂志编辑与知名评论家一道组成评委会,聚会在巴黎圣日耳曼广场旁的双丑咖啡馆,对上一年度所有新书中的佼佼者,不分体裁类别地进行评选排次。1996年至2000年高居榜首的五部作品,分别是凯特·阿金森的《博物馆的幕后》,蕾蒂·萨瓦里尔的《幽灵为伴》,米歇尔·伍雷白克的《基本粒子》,让·艾什诺兹的《我去也》,和柳斯查尔德·卡布辛斯基的《乌木》。在入选《读书》"年度二十本最佳图书"中,文学作品受青睐,上面提到的五部作品中,前四种都是小说,而2000年度的二十顶桂冠,也被小说拿去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则由纪实报告,政论艺术图书,哲学著作,回忆录,字典工具书平分秋色。《读书》这种年度和季度的评选工作,自然受到了图书市场行情,新闻媒体宣传,文学奖项颁布,以及文化时尚走向等多方面的影响,常不免夹些捧场媚俗的气息在里头,它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年新书的真实价值,我们缺乏历史距离,还很难做出判断。但是,这个传统从1975年杂志创刊起,一直延续到现在,却实在不失为四分之一世纪以来,法国文化界风云起落的一个晴雨表。  在法国数量众多的文坛杂志、书评杂志中,《读书》既不追求高深人,又不流于浮泛,用大量有声有色的书评文章,招来数量可观的读者,在文化前台能够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其成功之处,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本杂志最可贵之处,在于它的开放性。它以评论文学新书为要务,但同时向人文科学,向各行各业的文化产品敞开大门。它立足于当今巴黎文化,但又能把眼光放开,综观千年历史,横览东西文化。因此,它的评论范围非常广泛,创造出一个异常丰富而混杂的多声部空间,这在欧陆中心主义根深蒂固的法国文化界,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读书》一期杂志之中,传到读者耳中的,有上个星期罗勃-格里耶在诺曼底乡间别墅中的滔滔高论,有一千年前平安时代日本宫女在琵琶湖畔的浅唱低吟,有欧洲电视文化节目的象征人物追忆他20年前对纳勃科夫的一次采访,有名不见经传的电脑工程师讲解他新开发的一套自动作诗软件。《读书》杂志的这种开放精神,使它在传播文化评介文化上,很好地完成了媒体的连通功能,不仅为许多渴望获得新知识、了解新观点的读者,建立了一个可以参照的坐标和向导,更替那些力图推出新作家、新作品的出版社和文化机构,提供了一条走向公众的途径。据《读书》主编皮埃尔·阿苏里纳介绍,各个出版社向杂志编辑部寄发的待评新书,每天都有20邮箱之多,这与它每期高达12万册的发行量一样,大概都可以看作这本书评杂志获得成功的一个标志吧。(中华读书报)

刊 名:读书刊 期:月刊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执行主编:黄 平 汪 晖 总 编:汪季贤 社 址:北京美术东街22号 邮 编:100010 电 话:010-84044030 国际刊号:ISSN 0257-0270 中国刊号:CN11 1073/G3 邮发代号:2-275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刊物,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并一向以引领思潮闻名全国。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大都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

文艺生活杂志出版社

湖南省的QQ2676946166

不清楚

这个杂志在是合法期刊,在新闻出版总署可查。本刊主管单位:湖南省文化厅;主办单位:湖南省群众艺术馆;国际刊号:issn1005-5312;国内刊号:cn43-1143/i;邮发代号:42-267,目前杂志正在联系中国知网收录工作,目前已被万方数据库收录,在职称评定中是可以使用的!欢迎投稿咨询!

读书杂志出版社电话

刊 名:读书 刊 期: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执行主编:黄 平 汪 晖 总 编:汪季贤 社 址:北京美术东街22号 邮 编:100010 电 话:010-84044030 国际刊号:ISSN 0257-0270 中国刊号:CN11 1073/G3 邮发代号:2-275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刊物,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并一向以引领思潮闻名全国。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大都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

535647547

  • 索引序列
  • 出版社除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
  • 出版物的种类,除了图书、期刊之外,还有
  • 读书杂志出版社
  • 文艺生活杂志出版社
  • 读书杂志出版社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