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人口普查数据期刊有哪些

人口普查数据期刊有哪些

发布时间:

人口普查数据期刊有哪些

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间和结果:一、第一次,1953年6月30:601938035人。二、第二次,1964年6月30:723070269人。三、第三次,1982年7月1:1031882511人。四、第四次,1990年10月30:1160 017 381人。五、第五次,2000年11月1:1295330000人。六、第六次,2010年11月1:1339724852人。扩展资料:人口普查(英文:census),是对总人口、民族、户口类型、一二三产业各行业青壮劳动力比例和其它职业人力资源数据统计、政策调整后的计划生育出生率、婚龄单身人口和性别比、近期性别比调查、人口、年龄、教育等登记搜集。并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计算,年龄、近期出生性别比、民族、婚姻构成分析汇总。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资料评价、汇总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它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从1949年至今,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口普查

afaffRGEEGSGRETTHHHATVTVRUNML

人口普查登记是采用普查员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资料的方式进行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它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国家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

一、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间和结果:  第一次:  1953年我国着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迫切需要翔实的人口资料,决定在于1953年在选举工作的同时,举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按照近代人口普查的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普查方案,颁布了《全国人口普查办法》共18条。以1953年6月30日24时为人口调查的标准时间。调查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与户主关系、本户住地等六项。普查登记的实际时间历时半年多。1954年11月1日由国家统计局发表了《关于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结果的公报》,公布了这次普查的主要数字:全国在1953年6月30日24时总人口为601938035人,其中直接调查的人口为574205940人,用其他办法间接调查到的人口为27732095人。  1953年4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办法》,为准备全国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做好选民登记工作,并为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确实的人口数字,决定开展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1953年6月30日24时。普查项目有:与户主关系、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以及本住址等6项。这次普查工作的特点:在市选举委员会领导下,人口普查登记与选民登记同步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工作又在标准时间半年后开展。回顾时间较长,普查登记项目少,为了取得经验和保证质量,试点和复查面广,时间长,对边缘少数民族地区,采用间接调查的方法而取得数据。普查时间,1953年6月12日至7月2日为准备工作阶段,7月3日至1954年6月为登记阶段及全面复查和重点抽查、统计、小结、公布等。   普查结果:全市总户数为606864户,总人口2419524人,其中男性1282167人、女性1137357人,性别比为73,户平均99人,汉族2400904人占总人口23%,少数民族18620人占总人口77%。市人口调查办在4个居民小组(平均每组350人)开展抽查结果,每组平均漏登与错划的只有5人,精确度达99%。  第二次:  1964年人口普查是我国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64年2月11日分布了《关于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这次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全国人口登记计算的标准时间为1964年6月30日24时。普查项目除保留第一次普查的六个项目外,新增了文化程度、本人成分、职业三项,后两项不作汇总。同时,要求对1964年上半年出生、死亡、迁出、迁入进行核对和登记。1964年人口普查数字当时没有公布。到1981年第5期《统计》杂志上,刊载了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的九项主要统计数据》。  普查结果:1964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为720370269人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694581759人(不包括台湾省人口、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  第三次:  1982年人口普查是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82年2月19日分布了《第三次人口普查办法》共28条,规定1982年7月1日零时为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普查项目共19项,按人填报的项目有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那里;年龄、民族、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不在业人口状况、婚姻状况、生育子女数和存活子女总数、1981年生育胎次等13项,按户填写的有湖的类别(家庭户或集体户)、本户住址、本户人树、本户1981年出生人数、本户1981年死亡人数和有常住户口已外出一年以上的人数等6项。  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主要数据是,1982年7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为1031882511人其中大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和现役军人共1008175288人。  第四次:  1990年人口普查是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国务院于1989年5月9日发出了《关于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1989年10月25日,国务院分布了《第四次人口普查办法》,共33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1990年7月1日零时。普查表有21项,其中:按人填报项目为15项,即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状况和性质、1985年7月1日常住地状况、迁来本地的原因、文化程度、在业人口的行业、在业人口的职业、不在业人口状况、婚姻状况、妇女生育、存活子女数、1989年1月1日以来的生育状况;按户填报的有6项,即本户编号、户别、本户人数、本户出生人数、本户死亡人数、本户户籍人口中离开本县、市一年以上的人数。  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是,1990年7月1日全国人口为1100173810人,其中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共1133682501人。  第五次:  2000年人口普查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国务院于1998年6月17日发出了《关于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2000年1月25日,国务院分布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办法》,共46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表有49项,其中:按人填报项目为26项,即姓名、与户主关系、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户口性质、出生地、何时来本乡镇街道居住、从何地来本乡镇街道居住、迁出地类型、迁移原因、5岁及以上的人五年前常住地、6岁几以上的人填:是否识字、受教育程度、学业完成情况、15岁几以上的人填:是否有工作、工作时间、行业、职业、未工作情况、未工作者主要生活来源、婚姻状况、初婚年月、15-50岁妇女填:生育子女数、1-31生育状况;按户填报的有23项,即户编号、户别、本户普查登记人数、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不满半年人数、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半年以上人数、暂住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不满半年人数、本户1-31出生人数、本户1-31死亡人数、本户住房间数、本户住房建筑面积、住房用途、本住房中是否有其他合住户、住房建成时间、建筑层数、住宅外墙墙体材料、住房内有无厨房、主要炊事燃料、是否饮用自来水、住房内有无洗澡设备、住房内有无厕所、住房来源、购建住房费用、月租房费用。  2001年3月28日国家统计局分布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200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共126583万人。  第六次:  中国政府网2009年5月6日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  通知指出,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84%,年平均增长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7%下降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2000年到2010年十年来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44人减少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男性人口占27%,女性人口占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74下降为20(以女性人口为00)。0-14岁人口占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59%下降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41%上升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67%,高于汉族11个百分点。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72%下降64个百分点。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变化,反映了2000到2010十年来来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32%。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46个百分点。这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二、普查意义:  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自然人。

人口普查数据期刊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5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数据显示,

2011年4月28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并答记者问。国家统计局当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84%,年平均增长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7%下降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这次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6%,比2000年上升93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这次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32%。同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46个百分点。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这次人口普查显示,同2000年相比增加11700万人,增长03%。这次人口普查覆盖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根据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将港、澳、台2010年底人口数据计入在内的全国人口总数为1,370,536,875人。

最新中国人口普查,查人又查房,这意味着什么?

人口普查数据期刊排名

我的家乡排名20,所以我根本不担心人口普查所反映出来的这些问题。

自己的家乡是排在末尾的,而且自己的家乡人口数量也不突出,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太多的存在感。

排名第一是广东省,总人口数为12601251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21709378人。男性占比07%,女性占比93%。排名第二是山东省,总人口数为为10152745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5734388人。男性占比66%,女性占比34%。排名第三是河南省,总人口数为为99365519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5341952人。男性占比16%,女性占比84%。排名第四是江苏省,总人口数为84748016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6088113人。男性占比78%,女性占比22%。排名第五是四川省,总人口数为83674866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四川常住人口数量增加3256666人。男性人口占比54%,女性人口占比46%。排名第六是河北省,总人口数为74610235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下降08%。在男女比例方面,男性占比50%,女性占比50%。排名第七是湖南省,总人口数为66444864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新增常住人口1万人。男性占比16% 、女性占比84%,较十年前下降04个百分点,男女比例更趋平衡。排名第八是浙江省,总人口数为64567588人,占全国人口的57%,比2010年增长51%。在男女比例方面,男性占比16%,女性占比84%。排名第九是安徽省,总人口数为61027171人,其中男性人口占97%,女性人口占03%。0—14岁的人口比重是24%,15—59岁的人口比重是96%,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是79%,65岁及以上的占比01%。排名第十是湖北省,总人口数为57752557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负18%。其男性占比42%,女性占比58%。

人口普查数据期刊怎么看

这个好像查不了 在网上找找人口普查方面的报纸 或许那上面会有些你需要的数字

你可以去中国统计局网站上查到,有一本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出版物,好像一套挺贵的大约900rmb。

国家统计局网站人口普查信息请向公安派出所求助帮忙查询或市局户政科,全国范围内都可以查询。市局户政科负责:  (1)法院、检察院对相关案件关系人的查询;  (2)市政府有关部门对人口统计资料的查询;  (3)寻亲访友的查询;  (4)批量模糊查询常住人口信息;  (5)其他需要查询的情况。派出所、警务站负责:  (1)律师、法律工作者对诉讼相关人户籍资料的查询;  (2)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原告对被告户籍资料的查询;  (3)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户籍资料的查询;  (4)金融单位对存(取)、贷款人户籍资料的查询;  (5)其他经营性企、事业单位对相关人员户籍资料的查询;  (6)为小孩起名对同姓名情况的查询。

普通期刊数据造假有人查吗

这个还是不要造假的好,现在牛人太多。。要查肯定是查的出来的

如果论文数据的确存在造假行为,那就存在被人发现的可能,一旦被查,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据统计,数据造假发生最多的领域,第一是医学,其次是药理学

  • 索引序列
  • 人口普查数据期刊有哪些
  • 人口普查数据期刊
  • 人口普查数据期刊排名
  • 人口普查数据期刊怎么看
  • 普通期刊数据造假有人查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