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医药学术期刊投稿

中医药学术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

中医药学术期刊投稿

我是一名乡医,家住内蒙古通辽市,今年66岁,从医四十多年,在近三十多里我看到我们国家人民群众身患心脑血管病(心梗、脑梗)人著年增加,现在以向年轻化发展。我看了听了很多关于此类疾病国内国际报导,目前在全球每年就有几千万人困此类疾病致死、致残。现在西医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人体血管内介入放支架或搭桥。这样会给本来就家庭不富裕代来经济上的负担加重。我在近二十来年医学临床中发现中药保守治疗辩证施治。能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能替代血管内放支架或搭桥。望有关部门领导加以关注我。

1、投递方法邮寄或网络投稿均可。来稿一律要求用电脑打印(Word文件格式),一式2份(附高质量的图),并附5寸软盘,寄送本刊编辑部;电子文本可通过E-mail发至本刊电子信箱。请自留底稿。2、补充材料来稿须附单位证明,并应注明对稿件真实性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等项。来稿应列出通讯作者的姓名、地址、电话和电子邮件。如系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项目文稿,请在文稿首页页脚位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并附寄项目任务书的复印件。3、稿件处理编辑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发出稿件处理通知,若在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可向本刊编辑部查询。不采用稿件一般不寄还,请作者自留底稿(若需要退还原稿者,请在投稿时声明)。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或一稿多投。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或多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之内拒绝采用该文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4、修改事宜来稿经同行专家审查后,认为内容需要修改、补充或删节时,本刊编辑部将把修改意见寄回给作者修改,作者必须于I个月内将修改后的稿件及电子文本寄回编辑部。如不按要求修改或逾期不修回者,将作自动退稿处理。5、版权声明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请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并同意将印刷版和电子版出版权转让给本刊编辑部。对来稿一律要求文责自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刊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性修改、删减等加工处理,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将提请作者考虑,如不同意删改者请事先声明。另外,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等,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这些数据库收录时请在来稿时说明。6、稿酬支付来稿一经发表,本刊即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作者寄付稿酬送2本样刊

中医药学术期刊

中草药几个较为出名期刊:《中国中药杂志》《中药材》《中国现代中药》《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曾用名《中药通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主要介绍国内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研究动态与最新进展,刊登与中医药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是中医药最高科研学术水平的交流平台之一,为从事中药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中药材》创刊于1978年,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的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为医药卫生领域广大科研、生产、经营、临床等方面的人员报道了中药材方面的内容,刊发了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文章,充分发挥了政策咨询和理论依据的参考功能,在我国中医药界有享有较高声誉。【拓展知识】《中国现代中药》是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中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药科技期刊,报道内容丰富,涉及中药新产品设计与开发、生产工艺技术的规范化研究与应用、产品质量标准制定与提升、国内外中药市场供求与变化趋势分析等,不仅丰富了现代中药的内涵,还为中药科研和教学的一线学者提供了熟悉学科前沿发展态势的窗口。《中草药》曾用名《中草药通讯》,于1970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中国药学会主管、天津药物研究院及中国药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主要发表药研究及应用方面的优秀论文,主要涵盖了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等相关内容,为推进全国卫生人事人才工作发展提供系列化有价值的服务。

世界中医药《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主管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快捷分类:医学中医学 医药卫生科技出版发行:北京  月刊  A4期刊刊号:1673-7202, 11-5529/R创刊时间:2006  影响因子 118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是相关中医药产品及器械广告宣传的最佳媒体。 《中华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大型中医药科技月刊,160页的大容量为全国中医药期刊之最,编委会由四名院士级全国最负盛名的26位名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中医药学会;辽宁中医药大学快捷分类:医学中医学 医药卫生科技出版发行:辽宁  月刊  A4期刊刊号:1673-7717, 21-1546/R创刊时间:1982  影响因子 300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中国中医药信息《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立足于行业报道的前沿,关注相关的政策动态,跟踪报道中医药重大课题,及时分析主管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快捷分类:医学中医学 医药卫生科技出版发行:北京  月刊  A4期刊刊号:1005-5304, 11-3519/R创刊时间:1994  影响因子 291审稿时间:3-6个月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中华中医药《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自1986 年创刊以主管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快捷分类:医学中医学 医药卫生科技出版发行:北京  月刊  A4期刊刊号:1673-1727, 11-5334/R创刊时间:1986  影响因子 623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在杂志社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本刊在全国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成为中国中医主管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快捷分类:医学中医学 医药卫生科技出版发行:北京  月刊  A4期刊刊号:1006-3250, 11-3554/R创刊时间:1995  影响因子 263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中医学论文核心期刊由学术堂推荐:  (1)《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收录:  CSTP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PKU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期刊)  最新影响因子:14  (2)《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收录:  CSTP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PKU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期刊)  最新影响因子:13  (3)《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期刊收录:  CSTP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PKU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期刊)  最新影响因子:56  (4)《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  期刊收录:  CSTP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PKU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期刊)  最新影响因子:90  (5)《中药材》  期刊收录:  CSTP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PKU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期刊)  最新影响因子:91

有个中药方面的核心:中国实验方剂学,文章《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中医药类期刊投稿

发什么级别的?论文发表咨询我头像

中草药几个较为出名期刊:《中国中药杂志》《中药材》《中国现代中药》《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曾用名《中药通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主要介绍国内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研究动态与最新进展,刊登与中医药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是中医药最高科研学术水平的交流平台之一,为从事中药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中药材》创刊于1978年,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的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为医药卫生领域广大科研、生产、经营、临床等方面的人员报道了中药材方面的内容,刊发了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文章,充分发挥了政策咨询和理论依据的参考功能,在我国中医药界有享有较高声誉。【拓展知识】《中国现代中药》是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中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药科技期刊,报道内容丰富,涉及中药新产品设计与开发、生产工艺技术的规范化研究与应用、产品质量标准制定与提升、国内外中药市场供求与变化趋势分析等,不仅丰富了现代中药的内涵,还为中药科研和教学的一线学者提供了熟悉学科前沿发展态势的窗口。《中草药》曾用名《中草药通讯》,于1970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中国药学会主管、天津药物研究院及中国药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主要发表药研究及应用方面的优秀论文,主要涵盖了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等相关内容,为推进全国卫生人事人才工作发展提供系列化有价值的服务。

新中医》杂志投稿须知 题目应简练、明确,并能反映论文的主题,题名所涉及的医学术语请用规范名,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避免使用非常用的缩写词,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副标题一般不提倡使用,在必要时才使用,一般用于同一研究课题的系列论文中。作者的署名只限于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的研究的工作者,并参加拟定文稿、能对内容完全负责和解释者。人名次序应按贡献大小排列。若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加注阿拉伯数字予以区分,如:“刘青松1,王一力2”。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对其他有贡献的人员,可在文未致谢中注明。稿件投出后要变更或增删作者,应由全部署名作者所在的单位分别出具证明确认,否则本刊不予受理。作者单位应置于作者署名之下,包括单位全称、城市名、邮政编码,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广东广州510405”。若署名的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根据作者姓名上加注的数字分别一一列出。摘要一般以100~300字为宜,以第三人称书写。应明确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试验的方法、研究成果和终结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其重点是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能写入公式和图表。关键词应能确切反映研究的对象,一般为3~8个,使用主题词时,主题词应从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主题词表》中查出。中图分类号采用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标注。文献标识码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书写,由本编辑部填写。文章编号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书写,由本编辑部给出。收稿日期以本部收到来稿日期为准,由本编辑部填写。基金项目应注明基金的名称、编号,并请附寄基金立项复印件,以作统计资料用。第一作者简介包括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引言应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宜与摘要雷同,也不要作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正文是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书写时应特别注意层次标题、插图、表格、量、单位、数字和外文字符的正确使用。(1)正文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2)表格与插图表格应结构简洁,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应用电脑绘制或用碳素墨水绘制在绘图纸上。插图必须线条均匀、清晰、主线和辅线粗细比例约为2∶1。图中文字、数字、各种符号必须与正文一致。图勿过大或过小,每图不超过10cm×10cm。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如为照片时,应层次清晰、反差合适、剪裁恰当。(3)量和单位书写时应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的使用应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部门于1986年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4)医学名词术语中医名词术语以《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及《中医大词典》为准。中西药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大词典》、《常用中药处方用名规范表》(中国中医药学会编辑学会审定试行)为准。临床上常用的英文缩写名词在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加中文注明。(5)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黑体等。生物学中的属(含属)以下的拉丁文字名下应用铅笔加上底线。数学式、化学式等带有上、下角字符时,每一字符的大小写和所处位置应非常明了。讨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地指出论文的主要结果、论点和总体概括。也可以在结论和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和待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注意不同文章载体的录入格式:[1]万锦中国大学学学报论文文摘(1993-1999)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联系地址在稿件首页或未页的脚注注明第一作者及联系人的单位、邮政编码、地址、电话、E-mail等著作权保护与技术保密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在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本刊谢绝不合要求的来稿。另外,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等,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这些数据库收录,请来稿时声明。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修改、删减、退改等加工处理,不同意本刊修删者亦请事先声明。反对一稿多投投稿者请自留底稿,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可来电来函向我刊查询。来稿一经发表,按篇、按质量酌付稿酬,并赠送样刊。在致作者的稿费中包括各类文摘、数据库、光盘版应付作者的作品使用费。

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社投稿须知: 文题:题名应简洁、确切、醒目,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中文题名一般18个汉字以内;英文题名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第1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专有词首字母大写),定冠词“the”省略;一般不使用副题名。 作者及其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12名,作者姓名及排序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使用全称,以单位介绍信公章名称为准,具体至院系、科室,地区、邮编)加圆括号另列于作者姓名下,不同单位作者右上方加数字上标,以示区别,不同单位以分号分隔。指定通讯作者,并补充通讯作者详细联系方式(包括具体地址、邮编、固定电话、传真、E-mail等)脚注于文题页。指导者加圆括号列于作者姓名旁,其他要求同作者。 摘要、关键词及基金资助:所有来稿应附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200-300字,列于关键词、正文前;英文摘要150个实词左右,内容与中文摘要对应。摘要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段格式撰写;指示性摘要(200字左右)可除外。英文摘要亦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在前大写,名连成一词,加英文连字符,不缩写)、单位名称(按统一公布名称),作者名应全部列出,其他格式同中文要求,英文作者和单位应与中文对应。关键词:所有栏目应附关键词3-8个,且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对应。西医学尽量使用最新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交流中心编译的《中文医学主题词表(CMeSH)》中的汉译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CMeSH还原为全称,如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89年及以后各版)矛盾,以后者为准;中医药学使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情报研究所《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医药词语英文翻译参考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医药名词》(科学出版社,2005年),以意译、直译相结合,中医药专有词汇建议音译。基金资助要求中英文对照,请查找原始英文。 引言(或绪论):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可简要介绍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国(内)外未曾报道”应写“作者未见文献报道”。 正文:一般论文不强调统一格式,临床和实验研究类文稿内容格式宜有共性,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一级标题用黑体,二级以下标题用“”、“1”、“1”等标注。 结论:应准确、完整、精练。如果不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科技名词术语:使用1989年以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医学名词》、《中医药名词》和医学相关学科的名词,暂未审定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医药词语全文应统一。使用英文缩略语,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先注明中文全称,括号内注明英文全称及缩略语。中药一药一名,不可连写,使用药典名称或常用名,一药多名者,文稿中应统一;如属引用医籍内容,可按原书所用;地方药应加以注释。西药中文名称应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典》中的化学名,可在括号内标注商品名。草药注明拉丁学名。中医古籍使用全名,如文章内容需要,可标注相关版本信息。 图表、数字及计量单位:图表要求少而精,病理照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表格编排采用“三线式”,每幅图表冠有图题或表题,表内同一指标的有效位数应一致。正确使用阿拉伯数字及中文数字。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按照GB 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310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具体可参阅《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符号和缩略词:数字公式、计算式和化学方程式、分子式等均应用符号书写,可另注明所用文种(如拉丁文、希腊文、日文)、字体(正斜体、大小写)和形式(上下角标)等。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 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的、对本文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正式文献,以近期发表文献为主,内部资料、文摘、转载、保密资料、未发表论文等不得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本刊不再受理无参考文献的文章。

中华中医药学刊投稿周期

只有《新中医》属于08版的中医核心期刊!

学报一般是综合性的,专业性要求不是很强,如果写的文章是综述类的文章发学报会好发一点,如果是研究性文章发期刊更有价值

《中医药导报》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与“湖南省一级期刊”主管单位:湖南省卫生厅主办单位: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主编:袁长津ISSN:1672-951XCN:43-1446/R投稿邮箱审稿大概一个月左右,现在投的话估计到明年上半年了,可以加qq2109928441胡编辑详细咨询下。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中华中医药学刊投稿

没有特别约定的话,报刊投稿是不退稿的。自己要保存好备份文件或底稿的。

《辽宁中医杂志》是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中医药学刊》是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这2个期刊 都是同样的双核心期刊!!辽宁中医杂志 可能更好投中些。

  • 索引序列
  • 中医药学术期刊投稿
  • 中医药学术期刊
  • 中医药类期刊投稿
  • 中华中医药学刊投稿周期
  • 中华中医药学刊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