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热带地理杂志

热带地理杂志

发布时间:

热带地理杂志

《热带地理》是由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华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地理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您好,该杂志之前是核心期刊,14年之后没有评审上核心期刊,但是影响力还是很高的,简介如下:《热带地理》是由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华南地区唯一的区域性综合地理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1980年创刊,双月刊(逢单月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热带亚热带地区地域特色明显的具有知识增量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包括地理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相邻或交叉学科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论文,特别欢迎反映现代地理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论文,研究简报,地理学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介绍,学术、科研动态及开放实验室介绍等。不拒绝全国尺度、国际尺度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但不接收在研究地域上具有明显偏离的来稿。

出品:科普中国制作:荆博(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辽宁总队)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泡温泉,大概没人能回答清楚,唯一能确定的是,这种优质热源,人类只要遇到就一定不会错过,毕竟连猴子也知道泡温泉。地狱谷温泉中的日本猕猴(图片来源:,CC0)    古人泡温泉的路子比你想象的还要野  不算女娲炼石补天的这个故事,最早被记录并可考证的著名温泉大概就是“骊山温泉”。西周末年,即公元前7世纪,周幽王的骊宫就是依此修建,并称温泉为 “星辰汤”。褒温汤碑中曾称赞此温泉“地伏硫磺,神泉愈疾”。也许因为这个“官方”的认证,大家开始把温泉和“治病愈疾”联系在一起。  在古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温泉和热水都是有一定的杀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这些功效被通过各种途径宣扬传承,甚至被夸张到神化的程度。  在后世的许多医书,如《本草拾遗》、《本草约言》中记载了温泉的功效,《本草纲目》和《食物本草》还对其原理和分类进行了探讨。甚至在诸多神话志异中,泡温泉更是洗去凡尘,羽化升仙前的一道重要程序。连轩辕黄帝也是在汤泉中沐浴7日后才与容、浮二仙一同飞升。  中国有漫长的温泉使用历史,但其实中国的温泉资源并不丰富。历史上被认可和利用的温泉少之又少。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所载的温泉数量约四十处。温泉作为一种罕见的自然资源,最开始只是贵族阶级专有的一种消遣方式。秦至南北朝时期文献记载的温泉分布(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到了唐代,骊山温泉同样被历任统治者重视。在此多次扩大宫殿的规模,数次更名,直至今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华清宫。到唐玄宗执政后,更是悉心经营,这座离宫以及那个爱泡温泉的女人都成为了他的心头爱,从开元二年(714)到天宝十四年(755)的40年间,先后出游华清宫36次,几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岁尽始还长安”,等于把长安的政府机关搬到骊山。久而久之,竟然以华清宫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新的城市。“八十一车千万骑,朝有宴饮暮有赐”便是对其情况的真实写照。华清宫(图片来源:乾隆本《临潼县志》)    日本学到的不仅有文化,还有泡温泉这种消遣  正所谓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上层阶级对温泉的喜爱,演变成全民的追捧,更深深影响了远道进修的日本人士。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日本在温泉产业发展迅速。今天,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温泉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虽然其利用温泉的历史同样久远,但真正出现文字记载的也仅仅为平安时期编制的“Manyoshu”。日本一些人士认为,对于温泉的利用可以追溯到奈良时期或更早,只是缺少文字记载,而这段时间刚好是唐玄宗即位之后的不到一百年的时间。  日本处于大陆大洋板壳边缘,岛弧后部,地质构造活动活跃,因而多火山地震;同时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地下水资源丰富,这些诸多原因造就了日本极为丰富的天然温泉资源。  除此之外,盛唐文化中对于温泉的推崇也被日本很好的吸收借鉴,因其重视号称绿色工业的旅游业,使得对于温泉产业的发展和规范极为重视,单纯对于温泉的研究也非常完备,甚至颁布了一个专门法《温泉法》用来对温泉加以保护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进而促进公共福利的发展。  但是,日本关于温泉的研究和探索,更多是在温泉的文化和利用上,对于其治疗效果是非常慎重的,这与中国的研究现状非常相似。    泡温泉护肤?其实泡热水澡的效果也不差  杨贵妃喜欢泡温泉,看到贵妃出浴后的美人样子,玄宗李隆基不由自主的赞到:“妙哉!软温好似鸡头肉。”安禄山在旁还不忘附和,一同夸赞:“滑腻还如塞上酥。”那么,温泉对于美肌养颜真的有那种传说中的效果吗?  大量的个案证明,温泉对于肌肤护理有正效果,但是效果却是跟你想的不一样。大多数的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都成正相关,同凉水相比,温泉水的清洁皮肤的效果更好些。除此之外,身体浸泡在温泉中,肌肤会同时受到水的温度和静压力,温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下面的毛细血管以及真肤层的新陈代谢,肌肤焕然新生的道理就在于此;而肌肤在水的静压力下,可作用于全身浅表血管和淋巴管,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同样可以增强局部组织新陈代谢。双管齐下,只要不是被过热的温泉水烫伤或者对温泉中的某些物质过敏,肌肤变好是理所当然的。只不过这其中起作用的是温泉的理疗作用,而并非温泉中含有的那些微量元素。所以,只要你能坚持泡热水澡,也是可以达到美肌养颜的疗效的。草津温泉(图片来源,CC0)    但在温泉利用中,很多温泉服务行业夸大宣传其的疗效,将文化,传说和科学研究混为一谈,模糊视线,甚至大肆使用西方的一些健康营销的手段。  但是,如果把温泉的功效等同于热水澡,温泉还是蛮冤枉的。温泉中的微量元素可以改变水体的酸碱性,这对于改善肌肤的酸碱平衡是比较有帮助的。但除了温泉的理疗作用,可以发挥第二重要功效的原因很有可能不是温泉中的其他元素,而是我们平时很难看见的微生物。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计算生物与医学生态学”课题组根据全球160多处温泉宏基因数据,采用“多样性-面积关系”模型推测,全球温泉的古菌数可达8400种,细菌则多达55000多种,其中嗜热菌和耐高温的菌种占据相当的数量。这些温泉中的微生物可以影响人体肌肤上的菌丛比例,对于像因真菌引起的皮肤病有着很好的疗效。  当然,现实中会有一些温泉服务场所限制皮肤病患者进入,这其中一般会有两种考虑,一是并非所有的皮肤病都适用于温泉疗养,某些还会起到恶化的效果,但具体如何分类会比较难,简单处理就一刀切了。二是,一些场所的温泉资源和设施相对紧缺,便在提高温泉水利用率上动脑筋,担心皮肤病传染等问题,也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更多的是商家对自身服务和运营的调整,并非科学上的原因。    温泉虽好,但要注意温度和时间哦  在享受温泉带来身体愉悦的时候,还会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过高的温度或者酸度,会损伤皮肤,长时间泡温泉会消耗身体大量的能量,导致身体供能不足,而一些特殊群体将会发生危险。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超过体温的温泉,会导致精子质量下降,降低受孕的几率。精子在过热的温泉中会失去活力(图片作者自制)    白居易在诗中描绘唐玄宗与杨玉环谱写生命和谐之曲这样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可能不小心写出了为什么杨贵妃宠冠后宫,却无子嗣的真相。温泉的朦胧气质和放松环境虽然可以增加情趣与爱欲,但过高的体温和温泉水的稀释,会导致精子质量下降。同时,温泉水环境可能破坏女性阴部的正常酸性环境,增加患病的风险。所以,水中“驾驶”虽然颇有乐趣,但也会影响下一代的到来,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备孕的小伙伴一定要注意哦。    参考文献  [1]章鸿中国温泉之分布[J]地理学报, 1935, 2(3)  [2]何小芊[1, 2],龚胜生[3]中国古代温泉资源分布及其空间演化[J]热带地理, 2013, 33(4):407-  [3]菊川 城司温泉の定(温泉法に基づく温泉の定や泉のめ方など)[J]地质调查,2018,2:47-  [4]郝万鹏,王小军,向樱红, et 中国温泉浴疗简史[J]中华医史杂志, 2011, 41(4):235-  [5]Global Microbiome Diversity Scaling in Hot Springs With DAR (Diversity-Area Relationship) Profiles F M, 22 February 2019,DOI: /3389/00118  [6]王悠,白瑞雪,张帆, et 硫酸盐温泉物理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 2015(12):1251-“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带地理杂志官网

您好,该杂志之前是核心期刊,14年之后没有评审上核心期刊,但是影响力还是很高的,简介如下:《热带地理》是由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华南地区唯一的区域性综合地理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1980年创刊,双月刊(逢单月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热带亚热带地区地域特色明显的具有知识增量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包括地理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相邻或交叉学科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论文,特别欢迎反映现代地理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论文,研究简报,地理学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介绍,学术、科研动态及开放实验室介绍等。不拒绝全国尺度、国际尺度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但不接收在研究地域上具有明显偏离的来稿。

你可以到佰腾科研导航站上去找找,可以先在“期刊”分类里搜索一下,如果没有合适的就按照学科分类来查询。希望能帮到你。

《热带地理》是由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华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地理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热带地理杂志投稿

大气运动、水运动、自然带和气候带这三大专题是必修一中的另一重头戏,这三大专题合并起来就成为了高中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这三大专题中,全球气候带和风带、气旋和反气旋、锋、全球各种气候带的气温和降水的判断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各位高一学子们一定要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点形象:譬如在谈到“锋”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清晰地记得冷锋和暖锋有两个共性:第一个共性是降水都在锋后(请注意:这个“锋后”指的是空间位置),第二个共性是过境后天气都转晴。又譬如在谈到热带雨林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都是终年多雨的气候类型,区别在于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最冷月(北半球的1月,南半球的7月)时的气温不同,全年降水量也不同。  地质运动这一内容我们需要掌握的是:褶皱和断层、各种岩石的分类以及河流和风力各自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尤其是褶皱中提到的背斜和向斜问题。  在必修二中,我们主要学习的是人文地理的知识。在这一阶段,我们要特别注意城市、工业、农业这三种区域选择。  在城市区位选择的学习中,我们要特别留心污染水源的企业和污染大气的企业如何在城市中布局:污染水源的企业要布局在远离水源的方向;污染大气的企业要么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如:图例指出该地夏季风为东南,冬季风为西北,则污染大气的企业要布局在西南或东北两个方向上,而且要远离城市中心),要么就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如:图例给出该城市的玫瑰风频图,并说明该地最小风频为西北,则污染大气的企业要布局在西北方向上)。其他如中心商务区如何布局、居民区如何布局、工业区如何布局等等难度都不大。  在工业区位选择的学习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该工业是哪种指向性,需要靠近原料产地、能源地、劳动力密集地、技术先进地还是市场,布局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工业解答题的解题模式是:原(原料)、能(能源)、土(土地资源)、水(水资源)、劳(劳动力)、技(技术)、市(市场)、交(交通)和政策(国家政策)。  在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该农业属于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还是混合农业,在光照、热量、降水、地形、土壤、生物资源、劳动力、技术、市场、交通、国家政策等各方面有什么样的需求。  必修三的重点当然是各种典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了。以下我们详细说明一下各区域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这一内容我们重点要掌握两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其他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暴雨集中、高度差大、土质疏松和植被稀少这四大原因,由此我们要想到我国东北地区和江南丘陵地区还有广大的水土流失地区,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这都是我们必须要去思考和解决的。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这一内容我们重点要掌握两点: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措施,中国大江大河流域治理的措施。美国田纳西河的流域治理包括四点: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利用廉价水电,发展高耗能工业;把保护环境与开发旅游资源相结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这四条都可以被我国在治理大江大河的过程中所学习。因此很多解答题表面上是在问我国的某条河怎么进行治理,其实质就是在让学生们回答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模式。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内容我们重点要掌握两点:东北地区的问题,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尤其是东北的两次汛期问题、冻害问题、土壤肥力下降问题、商品粮基地问题等。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这一内容我们重点要掌握两点:德国鲁尔区曾经出现的问题,德国鲁尔区的发展道路对中国各大工业区发展的意义。很多考生都会发现:德国鲁尔区的治理措施,即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道路建设,加强科技实力,注意环境保护等等,正是中国各大工业区需要借鉴的,因此成为很多解答题中问及中国某工业区如何治理时我们应该回答的答案。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这一内容我们重点要掌握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科学举措。  以上为必修一到三的重点内容。我们要想把成绩提高,首要的就是要掌握这些内容,其次还要善于运用一些解题过程中的模式化解题方案,比如只要提到“水文特征”,就要想到口诀“量(流量)沙(含沙量)冰(结冰期)汛(汛期)”;只要提到“某某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就要想到我们刚才提到的“原能土水劳技市交和政策”。在天津新东方的高考地理课程中,我们会介绍大量的选择题解题模式和解答题解题模式,快速、准确地找到题目的答案。只有把内容记忆和解题方略合二为一,两手抓、两手硬,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

刊物很好,气象 地理 的专业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很高,对文章质量要求也高刊名: 热带地理 Tropical Geography主办: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周期: 双月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1-5221CN: 44-1209/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热带地理创刊时间:1980复合影响因子:043 综合影响因子:63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没多少,也就那几本书,熟悉就行了

热带地理杂志电子版

1980年创刊,2007年始为双月刊(逢单月3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具有热带亚热带地域特色的地理学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包括地理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相邻或交叉学科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论文、前沿动态、研究进展、社会热点等。 期刊信息主编:黄光庆主任:李小玲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您好,该杂志之前是核心期刊,14年之后没有评审上核心期刊,但是影响力还是很高的,简介如下:《热带地理》是由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华南地区唯一的区域性综合地理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1980年创刊,双月刊(逢单月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热带亚热带地区地域特色明显的具有知识增量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包括地理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相邻或交叉学科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论文,特别欢迎反映现代地理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论文,研究简报,地理学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介绍,学术、科研动态及开放实验室介绍等。不拒绝全国尺度、国际尺度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但不接收在研究地域上具有明显偏离的来稿。

热带地貌杂志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为1933年创建的勷勤大学博地系,1946年成立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地理系,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时,南昌大学地理系、湖南大学经济地理专业相继并入,组建华南师范学院地理系,1982年改为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2004年12月成立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曾昭璇、吴壮达、钟功甫、刘南威、吴正、吴郁文、韩渊丰、卓正大、黄少敏、陈敬堂等老一辈地理学家,在丹霞地貌、珠江三角洲发育、历史地理学、华南沿海风沙地貌、古天文航海、农业区划、区域经济开发、城镇规划与布局、中国区域地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辉煌成果。地理科学学院的发展倾注了以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一辈学者的心血,他们在诸如“丹霞地貌”概念的提出、珠江三角洲发育的历史过程、华南沿海风沙地貌的发育、珠三角海岸地貌、广东农业区划、中国区域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辉煌的成果。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地理科学学院教师在环境及其演变、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海岸地貌的发育与管理、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植被生态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发表了大量教学和科研论文与著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国50多年以来,地理科学学院为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培养了大量地理教育与科学研究人才,目前已累积毕业各种层次学生5000余人,他们当中大多数目前都在各自战线上成为业务骨干。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在职教工54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副研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1人,副研究馆员1人。教师中获博士学位27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博士生导师5人,省“千百十”重点培养教师2人。1995年以来,学院教师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等16项;1人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人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省、部级先进教师称号,2人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20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研究专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霍英东”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30余项,各级横向课题50余项。出版专著及教材40余部,其中《自然地理学》、《中国区域地理》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发表论文800余篇,多篇发表在《Quaternary International》、《Palaeo-geography,Climatology,Ecology》、《The Holocene》、《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理学报》、《地质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被SCI、EI等世界检索系统收录。在某些领域,如李保生教授、周尚哲教授在华南热带、亚热带风尘堆积环境意义、季风亚洲第四纪古冰川与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院一直贯彻、实行多层次形式办学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已经培养了大量各种层次的地理学人才。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现拥有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点和自然地理专业、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点以及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3个本科专业和房地产经营与土地管理专科专业,同时在继续教育如教育硕士、函授本科、夜大专科等方面,近年来也有较大发展。学院有两门省级重点课程,“自然地理学”长期为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其中,地理科学本科专业2003年获得“广东省名牌专业”称号;2003年“自然地理学”获批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自然地理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区域环境分析与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获得“土地规划机构甲级资质”。2008年,《自然地理学》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地理教育人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培养能在资源、环境、规划、旅游、交通等相关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信息技术企业与软件公司进行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工程、技术开发和决策与土地管理的综合人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在资源、环境、国土、经济、旅游、交通、房地产等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从事规划管理、决策咨询、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工作的综合型人才;房地产经营与土地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学院现有各类在册学生近千名;拥有激光粒度仪、原子吸收元素分析仪、阴离子分析仪及全站仪、彩喷绘图仪、扫描仪、数字经纬仪等一批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各类中英文藏书12万册,期刊220种。地理科学学院建立有完整的教学和科研组织,确保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现设有三个系:地理科学系、地理信息科学系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另设有热带地貌研究室、旅游研究所、区域和城镇规划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室、港澳研究室和热带地理研究室等科研机构,以及自然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地图遥感函授教学法、地质地貌等5个教研室和导游培训中心。本院主编、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热带地貌》面向全国发行。地理科学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专业课程全部达到了合格课程标准。其中中国经济地理、中国自然地理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在科研方面,突出地貌与环境变迁、自然灾害防治对策、GIS研究、城市与区域经济开发、城市生态与生态旅游等方向的研究。在教学方面,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师德教育,大力改善教学环境,增建新的多媒体教室,全系教学水平有新的提高。在应用地理方面,地理科学学院教师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为社会服务,先后在旅游规划、经济发展战略、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获得了较多的横向科研项目。此外,在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景观生态、区域城市经济开发等方面都有了开创性的研究,已积累了一批研究成果,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已在茁壮成长。具有悠久历史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正焕发着青春,朝着建设国内一流、研究型地理学科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迈进。在未来岁月中,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会更加努力地将地理学教育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地理学人才。我们的目标是:立足广东,面向华南;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发挥地理科学学院优势,突出地理科学学院特色,把地理科学学院办成国家在华南地区地理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成为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地理教育与科研单位。

国家地理杂志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现为地理科学学院)在该学科领域还算不错,但是,地理学科多年来都是冷门。一本。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概况 地理科学学院是1951年11月在广东省国立文理学院地理系的基础上组建的。广东省国立文理学院地理系的前身是1933年的勷勤大学博地系,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时,南昌大学地理系、湖南大学经济地理专业相继并入,成立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至2004年12月成立地理科学学院。我院的发展倾注了以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一辈学者的心血,他们在诸如“丹霞地貌”概念的提出、珠江三角洲发育的历史过程、华南沿海风沙地貌的发育、珠三角海岸地貌、广东农业区划、中国区域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辉煌的成果。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院教师在环境及其演变、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海岸地貌的发育与管理、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植被生态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发表了大量教学和科研论文与著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国50多年以来,我院为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培养了大量地理教育与科学研究人才,目前已累积毕业各种层次学生5000余人,他们当中大多数目前都在各自战线上成为业务骨干。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现有教职工45人,专职教师3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讲师17人,高级实验师1人,副研究馆员1人。教师中获博士学位的有15人,获硕士学位有9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3人。我院有2人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自2002年以来,我院有2人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人获得省、部级先进教师称号,1人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出版教材及教学用书6部;在科学研究方面,我院教师共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研究专题)、教育部“霍英东”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研究课题达20余项,各级横向课题30余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刊物收录8篇,被EI收录1篇,国内核心期刊60余篇。出版著作近20部。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列第二)。在某些领域,如李保生教授、周尚哲教授在华南热带、亚热带风尘堆积环境意义、季风亚洲第四纪古冰川与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院一直贯彻、实行多层次形式办学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已经培养了大量各种层次的地理学人才。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现拥有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点和自然地理专业、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点以及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3个本科专业和房地产经营与土地管理专科专业,同时在继续教育如教育硕士、函授本科、夜大专科等方面,近年来也有较大发展。其中,地理科学本科专业2003年获得“广东省名牌专业”称号;2003年“自然地理学”获批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地理教育人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培养能在资源、环境、规划、旅游、交通等相关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信息技术企业与软件公司进行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工程、技术开发和决策与土地管理的综合人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在资源、环境、国土、经济、旅游、交通、房地产等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从事规划管理、决策咨询、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工作的综合型人才;房地产经营与土地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学院现有各类在册学生近千名;拥有激光粒度仪、原子吸收元素分析仪、阴离子分析仪及全站仪、彩喷绘图仪、扫描仪、数字经纬仪等一批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各类中英文藏书12万册,期刊220种。我院建立有完整的教学和科研组织,确保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现设有三个系:地理科学系、地理信息科学系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另设有热带地貌研究室、旅游研究所、区域和城镇规划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室、港澳研究室和热带地理研究室等科研机构,以及自然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地图遥感函授教学法、地质地貌等5个教研室和导游培训中心。本院主编、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热带地貌》面向全国发行。我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专业课程全部达到了合格课程标准。其中中国经济地理、中国自然地理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在科研方面,突出地貌与环境变迁、自然灾害防治对策、GIS研究、城市与区域经济开发、城市生态与生态旅游等方向的研究。在教学方面,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师德教育,大力改善教学环境,增建新的多媒体教室,全系教学水平有新的提高。在应用地理方面,我院教师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为社会服务,先后在旅游规划、经济发展战略、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获得了较多的横向科研项目。此外,在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景观生态、区域城市经济开发等方面都有了开创性的研究,已积累了一批研究成果,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已在茁壮成长。 具有悠久历史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正焕发着青春,朝着建设国内一流、研究型地理学科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迈进。在未来岁月中,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会更加努力地将地理学教育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地理学人才。我们的目标是:立足广东,面向华南;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发挥我院优势,突出我院特色,把我院办成国家在华南地区地理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成为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地理教育与科研单位。新起点、新气象、兼容并蓄、团结拼搏,全院教职员工愿为我国地理科学事业添砖加瓦。

曾昭璇,出生于1921年12月,1943年获中山大学地理学学士,1946年获中山大学人类学硕士。曾担任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教授、代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中山大学客座教授。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理学会、民俗学会、太平洋历史学会、古都学会、自然科学史学会理事,海岸河口学会荣誉理事,地貌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地质学学会永久会员,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研究会名誉委员。主编《热带地貌》学术刊物20多年。出版中文专著20多部,英文专著4部,发表论文200多篇。为享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热带地貌》曾昭璇教授十分重视物质在地貌发育的作用,是我国岩石地貌学研究领域的先驱和代表。20世纪40年代开始从地质学和岩石学的角度研究粤北红层及其地貌表现,发表大量关于中国东南部红层与丹霞地貌的文章。1960年出版《岩石地形学》专著,1981年与黄少敏合作撰写了《中国自然地理——地貌》大型丛书的“红层地貌、花岗岩地貌”部分,系统论述了中国红层及其丹霞地貌的岩石特点、构造变动和外力作用,将在红色砂岩上发育的丹霞地貌总结出5种基本类型,论述了岩石构造和外力作用在丹霞地貌发育中的关系,在国内开辟了丹霞地貌作为一种地貌类型的研究方向,是我国丹霞地貌研究的主要奠基人。

  • 索引序列
  • 热带地理杂志
  • 热带地理杂志官网
  • 热带地理杂志投稿
  • 热带地理杂志电子版
  • 热带地貌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