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官网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官网

发布时间: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官网

2009年分专业招生计划学院代码:7019 专业名称名 额学 制小计理科文科刑事侦查603030三年刑事侦查(刑事技术方向)603030三年治安管理603030三年治安管理(特警方向)603030三年经济犯罪侦查1206060三年警察管理603030三年交通管理1206060三年禁 毒603030三年合 计600300300 附件二:第四批专科录取院校 理 工 类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兰州市) 共300名(公安(武警)类,只招英语考生,学费4500元/年)01 交通管理 3年 60名02 治安管理(特警方向) 3年 30名03 禁毒 3年 30名04 侦查(刑事技术方向) 3年 30名05 治安管理 3年 30名06 侦查 3年 30名07 经济犯罪侦查 3年 60名08 警察管理 3年 30名 文 史 类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兰州市) 共300名(公安(武警)类,只招英语考生,学费4500元/年)09 治安管理 3年 30名10 治安管理(特警方向) 3年 30名11 经济犯罪侦查 3年 60名12 交通管理 3年 60名13 警察管理 3年 30名14 侦查(刑事技术方向) 3年 30名15 禁毒 3年 30名16 侦查 3年 30名

你用Google搜索“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第二条就是官网。但是不知何故打不开。关于2010年招生、收费等的信息在第四条。甘肃警察职业学院是专科层次的公安普通高等院校,隶属甘肃省公安厅。 学院坐落在兰州市城关区左家湾169号,占地面积182 亩。现已开设刑事侦查、警察管理、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经济犯罪侦查、禁毒6个专业和计算机应用、刑事技术、特警3个专业方向,综合规模为2500人。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目前就业已不分配,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才能当警察。

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现有专、兼职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3人,助教1人。主要承担学院在校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近现代史纲要》、《警察伦理学》、《形式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理论教学部从学院的教学实际出发,围绕教书育人这个中心,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采用教学互动、课堂辩论、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发挥了“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在教学、科研和实践等工作方面齐头并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3-2005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学院先进集体,一名教师连续六年被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授课教师;组织编写出版了《公安干警职业道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理论》、《形势政策素质教育热点问题》等教材,编写印制了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训练试题,先后在《公安研究》、《卫生职业教育》、《兰州学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张苏云同志撰写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辩证关系》一文,荣获中国政策研究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者”征文活动二等奖;2002年11月,指导学生参加甘肃省大学生“看成就、颂党绩”演讲比赛中一名学生荣获第一名,两名学生荣获优秀奖。2005年4月指导学生参加甘肃省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演讲比赛中一名学生荣获第三名,两名学生荣获优秀奖。2004年参加甘肃省直机关“爱国主义知识电视大奖赛”比赛中有理论部教师参加组成的代表队荣获竞赛第三名。基础课教学部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6人。同时,外聘兼职教师10余人。 基础课教学部承担学院《大学语文》、《公安秘书学》、《公安文书写作》、《公安实用英语》、《犯罪心理学》、《社会学》、《演讲与口才》、《逻辑学》、《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此外,还承担各级各类公安民警培训班的基础课教学任务,以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函授班和公安自考本科的教学任务。基础课教学部在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先后对《大学语文》、《公安秘书学》等课程进行尝试性改革,编写有《公安应用写作》、《新编公安应用写作》、《大学人文导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等10余部教材,其中《新编公安应用写作》获得第三届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材优秀奖;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论甘肃公安民警素质》一文获得中国公安系统征文二等奖;承担公安部软科学研究项目一项。同时还开展犯罪心理测试研究,并经常帮助基层公安机关进行实案测试,有力地促进了学院与实战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业余时间部分教师还指导学生编发校报《警苑》,指导学生参加甘肃省普通话及英语演讲比赛,多次获得一等奖,并有学生荣获普通话形象大使称号。法律教学部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助讲4人。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学历6人。 法律教学部不仅承担学院的宪法、法理学、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和行政法等法律课程以及各级各类公安民警培训班法律法规的教学任务,还担负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函授班及公安自考本科的授课任务。法律教学部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教研成果,组织编写和参编教材10余部。其中《经济犯罪的构成与认定》和《经济犯罪侦查与实务》分别获得甘肃省高校社科二、三等奖,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并多次受到上级部门和学院的表彰奖励。侦查系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8人。主要承担学院在校生刑事侦查、经济犯罪侦查、禁毒等三个专业的《侦查总论》、《犯罪现场勘查》、《经济犯罪侦查》、《毒品犯罪侦查》、《侦查讯问》、《侦查业务综合模拟演练》、《金融犯罪案件侦查》、《涉税犯罪案件侦查》、《司法会计学》、《禁毒法制》、《毒品案件侦查》、《毒品犯罪预防与控制》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侦查系顺应刑侦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结合经济犯罪的新动向和毒品犯罪在甘肃省比较猖獗的实际,遵循警察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公安实践,采取案例、模拟、互动等教学方法和“三贴近”(贴近实践、贴近学生、贴近一线)的实训方式,加强和改进了专业课的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侦查系在狠抓教学和系部建设的同时,实施教学、科研和实践齐头并进方略,先后组织编写、参编并出版了《侦查讯问实训教程》、《经济犯罪侦查》、《经济犯罪侦查实务》、《刑事技术教程实验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等5部教材,在《兰州大学学报》、《高等理科教育》、《中国刑事警察》、《卫生职业教育》、《中国刑警学院学报》、《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新疆公安专科学校学报》、《贵州警察职业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有5名教师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和优秀课教师。警体课教学部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助教2人。 警体课教学部主要承担在校生和甘肃省公安机关各级各类培训班的《擒拿格斗》、《手枪射击》、《警察查缉战术》、《警务实战技能与体能》课的教学与训练,负责组织全院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各种竞赛活动。警体课教学部在加强学生和在职民警警务实战技能训练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先后被中国前卫体协授予“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被甘肃省公安厅授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大练兵先进集体”。1人被中国前卫体协评为“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人分别被国家体育总局和甘肃省教育厅授予“全国优秀裁判员”和“优秀教练员”称号,1人被甘肃省体育局评为“全省体育先进个人”,6人被甘肃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优秀教官,5人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在严谨教学与训练的同时,警体部积极鼓励和督促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先后出版了《警用手枪射击实用教程》、《警察查缉战术指导与训练》、《中国警察擒敌制胜技术》、《警察徒手制胜术》、《人民警察查缉战术实战技能演练》等教材,出版了《警察缉捕防暴技术》系列光碟5盒10张。其中黄肃扬教授主编的《警用手枪射击实用教程》和张飞虎副教授撰写的《出奇制胜》、《以巧制胜》等系列文章分别荣获2003年甘肃省职业教育优秀教材和优秀科研成果奖。有30多篇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等各级学报、杂志、论文集上,其中有5篇获得优秀论文奖。治安管理系现有教师13人,其中副教授4人,助讲1人,另有客座教授2人。现开办有治安管理、治安管理(特警方向)、道路交通管理等3个专业,建有模拟派出所、道路交通管理、治安管理、消防管理等4个实践教学实验室。 治安系在教学当中突出实践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治安管理、道路交通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与公安实战的实际,设计各个时段的教学内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贴近实战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得到了公安部、甘肃省公安厅和学院的奖励,数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全国公安机关教育训练个人”、学院的“优秀教师”和“优秀课教师”等。在《公安研究》、《公安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等各级学报、杂志、论文集上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其中20余篇获优秀论文科研奖。其中,李骥副教授撰写的《浅谈模拟派出所教学》荣获2003年甘肃省职业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治安特点及对策》荣获荣获中国警察学会主办“西部大开发与公安工作理论研讨会”优秀三等奖。主编、参编各类专业教材15部,其中李骥副教授主编的《公安派出所简明教程》荣获2003年甘肃省职业教育教材优秀成果2等奖,《公安民警中级培训教材简明教程》、《治安管理简明教程》、《公安派出所工作简明教程》等教材被定为甘肃省公安机关岗位练兵教材。公安技术系现有专兼职教师9名,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6人,建有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图像技术、理化检验、法医、物证技术等5个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多波段光源、文件检验仪、图像处理系统、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红外紫外照相系统等教学实验仪器,主要承担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公安图像技术、理化检验和法医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2001年9月,经甘肃省公安厅批准,成立了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展刑事科学技术研究,并为基层公安机关提供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公安技术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科研与办案相结合,在努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积极为公安工作服务。发表了《“五四”式手枪射击点推断方法研究》、《枪支上汗液手印“520”胶显现过渡的处置》、《计算机指纹输入中取指框的运用》、《套模签名案件的检验》等多篇科研论文,接受甘肃省基层公安机关委托鉴定的各类案件近百起,既解决了基层的技术难题,也锻炼了教师,有力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警察管理系现有专兼职教师7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主要承担《公安管理》、《公安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组织行为学》、《监狱管理》、《公安决策学》、《行政管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2003年,按照学院的安排部署,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警察管理系以公务员考试为工作的突破口,对公务员考试的有关课程教学率先进行了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近三年的甘肃省公务员招警考试中,学院学生《公安基础知识》课的考试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得到了学院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了充分体现警察高职教育特色,以科研促教学,警察管理系教师主持完成了省级课题2项,申报部级课题3项,院级课题2项,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德育》、《中国科教博览杂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警察院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心理障碍及排除》一文获甘肃省教育厅颁发的教学成果三等奖。另有10篇论文在“三北”会议、甘肃哲学年会、甘肃警学会等会议上获奖。计算机系现有教师5人,其中副教授3人,助讲2人,承担着全院各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任务及学院校园网络的建设、维护及服务工作。 在2003年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甘肃考区)一级考试中,学院学生取得了总体合格率为1%的突出成绩;在2004年“甘肃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P)”考试中获专科组第一名,并荣获全省计算机竞赛“神速杯”一等奖;在2005年甘肃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竞赛(专科一级组)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其优秀率、良好率、通过率均为第一。计算机系建成了校园网,并开通了公安网和互联网,为实现校园信息数字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以优质的服务完成了全院办公计算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使设备发挥了最大效益。全系教师共主编、参编计算机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校代码是12834。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代号编排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甘肃警察职业学院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核准的一所专科层次的全日制公安高等职业学院。历史沿革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9月的甘肃人民公安学校。1949年9月,甘肃人民公安学校成立。1978年9月8日,甘肃省公安学校恢复建校。1980年9月2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甘肃省公安学校改名为甘肃省人民警察学校。1986年初,甘肃省公安学校由榆中县高家湾迁到兰州市城关区左家湾。2001年7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在甘肃省人民警察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甘肃警察职业学院。2008年9月,甘肃省编委批准将学院升格为副厅级建制。2013年11月,开始筹建新警院。2014年3月1日,甘肃省政府正式批准警院改扩建工程。2015年6月3日,甘肃省公安厅在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召开筹备成立甘肃警察学院动员大会。2016年11月1日,甘肃省公安厅在甘肃警察职业学院魏家庄新校区隆重举行第一次升国旗仪式,标志着学院魏家庄新校区落成启用。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总占地面积将近2000亩,校舍建筑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学生4000余人。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11个公安司法类专业、6个非公安类专业。甘肃警察职业学院设有情报侦察系、刑事侦查系、治安系、法律系、基础教学部、警务技能训练部、科研处、实验实训部、图书馆等9个教学训练机构,政治处、纪委(监察室)、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后勤保障处等6个行政机构和培训中心1个直属机构。师资队伍截至2018年6月,学院有专任教师2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90人(正高职称15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31人。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治安系2013年治安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有多名教师先后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情报侦察系叶兰萍主任在2010年荣获公安部“全国公安模范教育训练工作者”荣誉称号、李永康副教授在2005年、2006年被甘肃省公安厅授予“全省公安机关优秀教官”荣誉称号,法律系有1人为省级学科带头人。科研成就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法律系教师在中国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治安系教师主持省公安厅、教育厅等厅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专业论文120余篇、主编著作3部;刑事侦查系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6项。教学建设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各专业及公共课程实验实训室40个,训练场(馆)12个,与基层公安机关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实习基地42个。学术资源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图书馆藏纸质图书59万册,电子图书6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2个。《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是由甘肃警察职业学院主办发行的省级季刊,被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学术交流2017年10月24日,学院邀请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传斌为学院师生作了以“当代世界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为主题的学术报告。校徽校徽主体图案借用最新通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徽图案(盾牌与松枝),警徽图案传达“学院”的基本特征,甘肃地图图案传达“甘肃警察职业学院”信息,代表兰州位置的一点传达“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的所在位置。特色专业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个公安部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公安部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治安管理省级特色专业:刑事侦查、刑事科学技术和治安管理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公办!没有进入排名:最新全国警校排名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二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三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四 山东警察学院五 广东警官学院六 云南警官学院七 江苏警官学院八 湖北警官学院九 浙江警察学院十 福建警察学院专科的前十名一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二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三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四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五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六 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七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八 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九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十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司法警校本科的只有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专科 一 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二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三 武汉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四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五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六 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七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八 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九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十 福建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1 农村流窜犯罪的侦控对策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2 打击流窜犯罪 确保县域平安——柞水县公安局 法治与社会 2008/07 3 旅客列车流窜犯罪团伙之调查及打击对策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 团伙犯罪与流窜犯罪的比较研究 公安教育 2003/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 “非作案时间”环节在侦查流窜犯罪案件中的应用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 当前流窜犯罪的特点及打击对策 辽宁警专学报 2003/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对张世兵客车流窜犯罪团伙的剖析与思考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海岛城市流窜犯罪情况调查及打防对策思考 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论打击流窜犯罪的措施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2/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关于遏制外来人口流窜犯罪的思考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1 流窜犯罪及其侦防对策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2 试论流窜犯罪的增长原因与治理对策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3 关于建立打击流窜犯罪新机制的思考 铁道部郑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4 指纹全国联网查询有利于打击各类流窜犯罪 刑事技术 2001/S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5 上海“口岸”流窜犯罪的现状及对策 政法学刊 2001/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6 走信息强侦、科技强侦道路——嘉兴市侦破流窜犯罪案件中的信息工作 中国刑事警察 2001/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7 加强协作 增强打击流窜犯罪力度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8 浅论当前流窜犯罪的特点及侦查对策 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 从平谷县外来人口团伙流窜犯罪的特点谈防控打击对策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00/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0 利用现场痕迹物证规律侦破系列流窜犯罪案件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1 浅析当前流窜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2 初审流窜犯罪嫌疑人 中国刑事警察 2000/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3 当前流窜犯罪的特点、原因及打击对策 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1999/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4 关于建立流窜犯罪信息系统的几点思考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5 挥戈沪豫皖——固始警方摧毁特大跨省流窜犯罪团伙纪实 公安月刊 1998/1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6 流窜犯罪案件的侦破工作 中国刑事警察 1998/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7 关于流窜犯罪案件侦破工作的几个问题 公安学刊 1998/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8 流窜犯罪:全社会深受其害 社会 1997/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9 流窜犯罪案象特征辨析 公安理论与实践 199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0 浅析上海当前外来流窜犯罪的特点及对策 公安理论与实践 199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1 建立打击流窜犯罪的痕迹信息网络 公安理论与实践 199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2 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流窜犯罪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1996/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3 把握新特点 打击流窜犯罪 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199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4 打击流窜犯罪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刑事警察 199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5 流窜犯罪:一股汹涌的恶浪 人民检察 1994/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6 流窜犯罪de新特点新动向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7 对贾文革、鲁林两个特大流窜犯罪团伙的剖析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3/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8 论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前沿的流窜犯罪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1993/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9 人口控制与流窜犯罪 社会 1992/10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0 浅析预防流窜犯罪的基本对策——兼论皖、赣、鄂长江中游联防协作区防治流窜犯罪的基本作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1992/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是以高等司法警官教育为主,多种职业教育并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全日制普通警察院校。1984 年,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司法行政工作的需要,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河南省劳改警察学校,后更名为河南司法警官学校。 2001 年,我校被批准升格为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院占地 818亩。正在建设中的郑东新区新校园占地 500 余亩,总投资 8 亿元,规划建筑面积 3万平方米,建成之后,一座现代化、生态化、信息化、园林式的新校园将屹立在龙子湖高校园区,为我院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学院设有五系两部,包括刑事执行系、法律系、警察学系、信息技术应用系、司法行政管理系和基础部、警体部。设置有刑事执行、司法警务、侦查、经济犯罪侦查、警卫、法律文秘、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司法助理、社区矫正、电子商务等 14 个专业。有三年制高职、五年制高职、函授本科教育、成人大专、在职干警培训等多个办学层次,生源遍及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广东、广西、浙江、新疆、甘肃等 10个省区。我院有微机、语言、刑事照相、痕迹检验、现场勘查、法医、心理咨询与测试、模拟法庭等实验室。有河南省第一监狱、河南省女子监狱、齐礼闫劳教所等 18 个校外实习基地。 图书馆藏书 6 万余册,电子阅览室有功能齐全的 184 台电子阅览单机。教室全部安装闭路电视,具备电化教学条件; 15 个多媒体教室能满足多媒体教学及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 计算机实验室有 734 台微机供学生上机操作;校园网覆盖学院各个部门,教学、学管、财务、行政、图书、档案等工作实行了计算机管理;汽车、枪支等多种训练器材的配置,满足了警体训练的专业要求。学院经过多年不断的建设,已初步形成系列化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2005 年我院刑事执行专业被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为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成立了河南省监狱学会分会和河南司法警官学院司法鉴定中心。设备齐全、性能先进的警察技术实验中心, 承担各专业学科相关的刑事照相、痕迹检验、现场勘察、心理咨询与测量、法医实验、微机操作、程序设计等实践课的教学任务。我院现有专兼职教师 315 人,高级职称 47 人,其中正副教授 39 人。近年来,我院教师共主编、参编的各类教材、著作 42 部, 出版专著 5 部, 发表在 CN 级以上刊物的各类学术论文 388 篇;研究成果获地厅级以上成果奖 102 项。《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自 2003 年创刊之日起,就确定了打造 “ 监狱学名牌栏目 ”、“ 司法行政特色栏目 ” 的办刊目标,为我院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平台。在教学组织、学生管理上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我院较强的 “ 警官教育 ” 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都名列前茅。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必须严格遵循《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内务条令(试行)》的规定,使学员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新生 入学时集中安排 40 天警察素质全封闭训练, 始终坚持 “ 从严治警、从严治校 ” 的方针, 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外,还要掌握汽车驾驶、射击、擒拿格斗等以警察职业为核心的专业技能。2004 年,我院举办了首届大学生艺术节,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节目。在河南省第九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上,我院学生 13 个参赛项目获奖,其中有两个项目获得最高奖。 2005 年,在第三届全国校园歌手大赛中,沈建同学以不俗的实力摘得铜奖。在河南省第七届 CUBA 大学生篮球联赛中,我院新组建的篮球队面对如林的强手,奋力拼搏,夺得本次联赛的亚军。建校以来,学院共为社会培养全日制普通大中专生、各类函授毕业生 17000 余人,培训司法行政系统在职干警 12000 余人。毕业生中先后有 1 人被追认为烈士并被追记个人一等功,有 3 人被河南省委政法委、郑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有 10 人荣立二等功, 200 多人荣立三等功, 3400 多人次受到各种嘉奖和表扬。历届毕业生中有 40% 的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绝大部分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学院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学校、省级文明单位、花园式建设单位等, 1996 年被河南省教委认定为省级重点中专, 1999 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校园网建设示范单位, 2000 年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2000 年被中共河南省委命名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并被河南省司法厅确定为全省行政系统公务员素质教育基地,河南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党委、河南省监狱系统五好领导班子。学校先后被荣记集体二等功、集体一等功,被评为 “ 省级文明标兵学校 ”。

甘肃警察学院学报官网

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现有专、兼职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3人,助教1人。主要承担学院在校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近现代史纲要》、《警察伦理学》、《形式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理论教学部从学院的教学实际出发,围绕教书育人这个中心,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采用教学互动、课堂辩论、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发挥了“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在教学、科研和实践等工作方面齐头并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3-2005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学院先进集体,一名教师连续六年被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授课教师;组织编写出版了《公安干警职业道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理论》、《形势政策素质教育热点问题》等教材,编写印制了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训练试题,先后在《公安研究》、《卫生职业教育》、《兰州学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张苏云同志撰写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辩证关系》一文,荣获中国政策研究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者”征文活动二等奖;2002年11月,指导学生参加甘肃省大学生“看成就、颂党绩”演讲比赛中一名学生荣获第一名,两名学生荣获优秀奖。2005年4月指导学生参加甘肃省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演讲比赛中一名学生荣获第三名,两名学生荣获优秀奖。2004年参加甘肃省直机关“爱国主义知识电视大奖赛”比赛中有理论部教师参加组成的代表队荣获竞赛第三名。基础课教学部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6人。同时,外聘兼职教师10余人。 基础课教学部承担学院《大学语文》、《公安秘书学》、《公安文书写作》、《公安实用英语》、《犯罪心理学》、《社会学》、《演讲与口才》、《逻辑学》、《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此外,还承担各级各类公安民警培训班的基础课教学任务,以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函授班和公安自考本科的教学任务。基础课教学部在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先后对《大学语文》、《公安秘书学》等课程进行尝试性改革,编写有《公安应用写作》、《新编公安应用写作》、《大学人文导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等10余部教材,其中《新编公安应用写作》获得第三届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材优秀奖;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论甘肃公安民警素质》一文获得中国公安系统征文二等奖;承担公安部软科学研究项目一项。同时还开展犯罪心理测试研究,并经常帮助基层公安机关进行实案测试,有力地促进了学院与实战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业余时间部分教师还指导学生编发校报《警苑》,指导学生参加甘肃省普通话及英语演讲比赛,多次获得一等奖,并有学生荣获普通话形象大使称号。法律教学部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助讲4人。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学历6人。 法律教学部不仅承担学院的宪法、法理学、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和行政法等法律课程以及各级各类公安民警培训班法律法规的教学任务,还担负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函授班及公安自考本科的授课任务。法律教学部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教研成果,组织编写和参编教材10余部。其中《经济犯罪的构成与认定》和《经济犯罪侦查与实务》分别获得甘肃省高校社科二、三等奖,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并多次受到上级部门和学院的表彰奖励。侦查系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8人。主要承担学院在校生刑事侦查、经济犯罪侦查、禁毒等三个专业的《侦查总论》、《犯罪现场勘查》、《经济犯罪侦查》、《毒品犯罪侦查》、《侦查讯问》、《侦查业务综合模拟演练》、《金融犯罪案件侦查》、《涉税犯罪案件侦查》、《司法会计学》、《禁毒法制》、《毒品案件侦查》、《毒品犯罪预防与控制》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侦查系顺应刑侦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结合经济犯罪的新动向和毒品犯罪在甘肃省比较猖獗的实际,遵循警察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公安实践,采取案例、模拟、互动等教学方法和“三贴近”(贴近实践、贴近学生、贴近一线)的实训方式,加强和改进了专业课的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侦查系在狠抓教学和系部建设的同时,实施教学、科研和实践齐头并进方略,先后组织编写、参编并出版了《侦查讯问实训教程》、《经济犯罪侦查》、《经济犯罪侦查实务》、《刑事技术教程实验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等5部教材,在《兰州大学学报》、《高等理科教育》、《中国刑事警察》、《卫生职业教育》、《中国刑警学院学报》、《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新疆公安专科学校学报》、《贵州警察职业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有5名教师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和优秀课教师。警体课教学部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助教2人。 警体课教学部主要承担在校生和甘肃省公安机关各级各类培训班的《擒拿格斗》、《手枪射击》、《警察查缉战术》、《警务实战技能与体能》课的教学与训练,负责组织全院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各种竞赛活动。警体课教学部在加强学生和在职民警警务实战技能训练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先后被中国前卫体协授予“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被甘肃省公安厅授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大练兵先进集体”。1人被中国前卫体协评为“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人分别被国家体育总局和甘肃省教育厅授予“全国优秀裁判员”和“优秀教练员”称号,1人被甘肃省体育局评为“全省体育先进个人”,6人被甘肃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优秀教官,5人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在严谨教学与训练的同时,警体部积极鼓励和督促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先后出版了《警用手枪射击实用教程》、《警察查缉战术指导与训练》、《中国警察擒敌制胜技术》、《警察徒手制胜术》、《人民警察查缉战术实战技能演练》等教材,出版了《警察缉捕防暴技术》系列光碟5盒10张。其中黄肃扬教授主编的《警用手枪射击实用教程》和张飞虎副教授撰写的《出奇制胜》、《以巧制胜》等系列文章分别荣获2003年甘肃省职业教育优秀教材和优秀科研成果奖。有30多篇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等各级学报、杂志、论文集上,其中有5篇获得优秀论文奖。治安管理系现有教师13人,其中副教授4人,助讲1人,另有客座教授2人。现开办有治安管理、治安管理(特警方向)、道路交通管理等3个专业,建有模拟派出所、道路交通管理、治安管理、消防管理等4个实践教学实验室。 治安系在教学当中突出实践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治安管理、道路交通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与公安实战的实际,设计各个时段的教学内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贴近实战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得到了公安部、甘肃省公安厅和学院的奖励,数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全国公安机关教育训练个人”、学院的“优秀教师”和“优秀课教师”等。在《公安研究》、《公安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等各级学报、杂志、论文集上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其中20余篇获优秀论文科研奖。其中,李骥副教授撰写的《浅谈模拟派出所教学》荣获2003年甘肃省职业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治安特点及对策》荣获荣获中国警察学会主办“西部大开发与公安工作理论研讨会”优秀三等奖。主编、参编各类专业教材15部,其中李骥副教授主编的《公安派出所简明教程》荣获2003年甘肃省职业教育教材优秀成果2等奖,《公安民警中级培训教材简明教程》、《治安管理简明教程》、《公安派出所工作简明教程》等教材被定为甘肃省公安机关岗位练兵教材。公安技术系现有专兼职教师9名,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6人,建有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图像技术、理化检验、法医、物证技术等5个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多波段光源、文件检验仪、图像处理系统、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红外紫外照相系统等教学实验仪器,主要承担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公安图像技术、理化检验和法医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2001年9月,经甘肃省公安厅批准,成立了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展刑事科学技术研究,并为基层公安机关提供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公安技术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科研与办案相结合,在努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积极为公安工作服务。发表了《“五四”式手枪射击点推断方法研究》、《枪支上汗液手印“520”胶显现过渡的处置》、《计算机指纹输入中取指框的运用》、《套模签名案件的检验》等多篇科研论文,接受甘肃省基层公安机关委托鉴定的各类案件近百起,既解决了基层的技术难题,也锻炼了教师,有力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警察管理系现有专兼职教师7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主要承担《公安管理》、《公安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组织行为学》、《监狱管理》、《公安决策学》、《行政管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2003年,按照学院的安排部署,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警察管理系以公务员考试为工作的突破口,对公务员考试的有关课程教学率先进行了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近三年的甘肃省公务员招警考试中,学院学生《公安基础知识》课的考试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得到了学院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了充分体现警察高职教育特色,以科研促教学,警察管理系教师主持完成了省级课题2项,申报部级课题3项,院级课题2项,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德育》、《中国科教博览杂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警察院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心理障碍及排除》一文获甘肃省教育厅颁发的教学成果三等奖。另有10篇论文在“三北”会议、甘肃哲学年会、甘肃警学会等会议上获奖。计算机系现有教师5人,其中副教授3人,助讲2人,承担着全院各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任务及学院校园网络的建设、维护及服务工作。 在2003年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甘肃考区)一级考试中,学院学生取得了总体合格率为1%的突出成绩;在2004年“甘肃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P)”考试中获专科组第一名,并荣获全省计算机竞赛“神速杯”一等奖;在2005年甘肃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竞赛(专科一级组)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其优秀率、良好率、通过率均为第一。计算机系建成了校园网,并开通了公安网和互联网,为实现校园信息数字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以优质的服务完成了全院办公计算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使设备发挥了最大效益。全系教师共主编、参编计算机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论新时期我国城中村治安纠纷的正当解决——以建设和谐警民关系为视角 【英文篇名】 On the Proper Solution of Security Disputes in Chinese Urban Villages in the New Era——from the Angle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Police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作者】 刘文鹏; 【英文作者】 LIU Wen-peng (Fuzhou Public Security Bureau; Fuzhou 350001; China);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 【文献出处】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 Journal of Beijing People's Police College,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06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城中村; 治安纠纷; 和谐警民关系; 【英文关键词】 urban village; security disputes;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police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1.《民商法学的突破与坚持》,载《法学家》2008年第1期。2.《单双号限行中的所有权限制》,载《法学家》2008年第5期。3.《情事变更重述》,载《中州学刊》2008年第5期。4.《论民事法律渊源的扩张》,载《北方法学》2008年第1期。5.《信用法律制度的若干前提性判断》,载《政法论丛》2008年第2期。6.《震后重建中的若干民法问题》,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7月8日,第五版。7.《中国民法的近代化及其当代课题》,载《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8.《动情,以法的名义》,载《判解研究》2008年第1辑。9.《论特许经营权的法律属性》,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10.《物权立法的若干法政策学观察》,载《判解研究》2007年第3辑。11.《关于民事权利的宪法学思维——以一般人格权为对象的观察》,《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12.《对话辨共识 争鸣求精进》,载《法学家》2007年第1期。13.《人格权:何以可能》,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5期。14.《企业征信体系的构建与法律规制》,载《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15.《让与担保规制模式的立法论阐释》,载《法学家》2006年第6期。16.《论侵害生命权之损害赔偿》,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17.《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之研究》,载《判解研究》2005年第5辑。18.《2004年民商法学学术研究回顾》,载《法学家》2005年第1期。19.《期待物权观念深入人心》,载《法制日报》2005年7月20日,第1版。20.《观念比法条更重要》,载《法学家茶座》第9辑,2005年10月出版。21.《2003年民商法学学术研究回顾》,载《法学家》2004年第1期。22.《法典化的趋同与鸿沟》,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2期。23.《“人车之争”的民法解读》,载《判解研究》2004年第5辑。24.《解读人格权法》,载《人民日报》2003年1月8日。25.《诚实信用:民法的“帝王条款”》,载《前线》2002年第7期。26.《民法上的“停止侵害请求权”》,载《检察日报》2002年6月25日。27.《消费者是否有权对酒店说“不”》,载《人民法院报》2002年8月27日。28.RECE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 LAW:FOCUS ON DRAFTING THE CIVIL CODE AND JUS REREM , JOURNAL OF CHINESE AND COMPARATIVE LAW,VOL5,N2,2001-29.《权利不能承受之轻》,载《民商法前沿》,创刊号,2002年第1期。30.《悠着点儿》,载《法学家茶座》,创刊号。31.《法官要讲理》,载《律师文摘》,2002年春季号。32.《逝者如斯夫》,载《判解研究》2002年第1期。33.《internet与表达自由》,载《判解研究》2001年第1期。34.《中国大陆的市场经济与担保物权法的课题》,载台湾辅仁大学《首届两岸民商法学术研讨会成果报告》,台湾2001年出版。35.《关于人格权的两个日本判例》,载《人大法律评论》2001年卷,第一辑。36.《“大学汤”案》,载《法学前沿》第5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37.《坚硬的婚姻》,载《法学前沿》第5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38.《法律:法官的还是法学家的》,载《法学前沿》第4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39.《中国人格权法的发展及其现状》(日文),载日本《比较法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比较法研究所编辑出版,第34卷第1号(2000年)。40.《宇乃月温泉案》,载《判解研究》2000年第1期。41.《侵权法的危机:带入新时代的旧问题》,载《人大法律评论》,2000年卷,第二辑。42.《人格权的研究》,载《民法总则争议问题研究》,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10月出版。《大陆民法之发展及现状》,载台湾《万国法律》第100期特刊,1998年8月出版。《人民法院机构设置及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研究》(上) ,《中国法学》1998年第2期。《人民法院机构设置及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研究》(下) ,《中国法学》1998年第3期。《担保物权与物权法》,《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论一般人格权》,《法学家》1995年第5期。《违约责任十论》,《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 1.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法律硕士研究生用书《民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2.《民法教学参考书》(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3.《新版以案说法·民法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4.《民商法司法解释精要》,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出版。5.《民法的精神》,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6.《民法总论案例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7.《人格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8.《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投稿网站官网

2018年甘肃警察职业学院代码是多少

2009年分专业招生计划学院代码:7019 专业名称名 额学 制小计理科文科刑事侦查603030三年刑事侦查(刑事技术方向)603030三年治安管理603030三年治安管理(特警方向)603030三年经济犯罪侦查1206060三年警察管理603030三年交通管理1206060三年禁 毒603030三年合 计600300300 附件二:第四批专科录取院校 理 工 类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兰州市) 共300名(公安(武警)类,只招英语考生,学费4500元/年)01 交通管理 3年 60名02 治安管理(特警方向) 3年 30名03 禁毒 3年 30名04 侦查(刑事技术方向) 3年 30名05 治安管理 3年 30名06 侦查 3年 30名07 经济犯罪侦查 3年 60名08 警察管理 3年 30名 文 史 类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兰州市) 共300名(公安(武警)类,只招英语考生,学费4500元/年)09 治安管理 3年 30名10 治安管理(特警方向) 3年 30名11 经济犯罪侦查 3年 60名12 交通管理 3年 60名13 警察管理 3年 30名14 侦查(刑事技术方向) 3年 30名15 禁毒 3年 30名16 侦查 3年 30名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招生专业如下图所示:专业每年都会有轻微变更,具体还是需要看学院官网来填报的。一、甘肃警察职业学院设有情报侦察系、刑事侦查系、治安系、法律系、基础教学部、警务技能训练部、科研处、实验实训部、图书馆等9个教学训练机构,政治处、纪委(监察室)、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后勤保障处等6个行政机构和培训中心1个直属机构。二、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现有大砂坪和皋兰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超过2000亩,该学校的校舍建筑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另外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建有安检安防、合成作战、经济侦查、电子物证、痕迹检验、DNA等40多个实验实训场所,各类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还建有训练场(馆)12个,与基层公安机关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实习基地43个。图书馆藏图书80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2个。三、如果从就业角度出发,非甘肃警察职业学院莫属。甘肃唯一的专科全日制公安院校。虽然说是专科学校,但由于公安专业可以参加公安联考,入警率非常高,平均在90%以上,部分专业甚至是100%入警。可以这么说,只要你进入甘警职院公安类专业,而且有一颗当警察的心,基本上都能实现目标。

学校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680101 侦查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680101 侦查(刑事技术)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680102 经济犯罪侦查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官网入口网址

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现有专、兼职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3人,助教1人。主要承担学院在校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近现代史纲要》、《警察伦理学》、《形式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理论教学部从学院的教学实际出发,围绕教书育人这个中心,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采用教学互动、课堂辩论、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发挥了“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在教学、科研和实践等工作方面齐头并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3-2005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学院先进集体,一名教师连续六年被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授课教师;组织编写出版了《公安干警职业道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理论》、《形势政策素质教育热点问题》等教材,编写印制了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训练试题,先后在《公安研究》、《卫生职业教育》、《兰州学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张苏云同志撰写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辩证关系》一文,荣获中国政策研究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者”征文活动二等奖;2002年11月,指导学生参加甘肃省大学生“看成就、颂党绩”演讲比赛中一名学生荣获第一名,两名学生荣获优秀奖。2005年4月指导学生参加甘肃省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演讲比赛中一名学生荣获第三名,两名学生荣获优秀奖。2004年参加甘肃省直机关“爱国主义知识电视大奖赛”比赛中有理论部教师参加组成的代表队荣获竞赛第三名。基础课教学部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6人。同时,外聘兼职教师10余人。 基础课教学部承担学院《大学语文》、《公安秘书学》、《公安文书写作》、《公安实用英语》、《犯罪心理学》、《社会学》、《演讲与口才》、《逻辑学》、《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此外,还承担各级各类公安民警培训班的基础课教学任务,以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函授班和公安自考本科的教学任务。基础课教学部在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先后对《大学语文》、《公安秘书学》等课程进行尝试性改革,编写有《公安应用写作》、《新编公安应用写作》、《大学人文导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等10余部教材,其中《新编公安应用写作》获得第三届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材优秀奖;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论甘肃公安民警素质》一文获得中国公安系统征文二等奖;承担公安部软科学研究项目一项。同时还开展犯罪心理测试研究,并经常帮助基层公安机关进行实案测试,有力地促进了学院与实战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业余时间部分教师还指导学生编发校报《警苑》,指导学生参加甘肃省普通话及英语演讲比赛,多次获得一等奖,并有学生荣获普通话形象大使称号。法律教学部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助讲4人。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学历6人。 法律教学部不仅承担学院的宪法、法理学、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和行政法等法律课程以及各级各类公安民警培训班法律法规的教学任务,还担负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函授班及公安自考本科的授课任务。法律教学部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教研成果,组织编写和参编教材10余部。其中《经济犯罪的构成与认定》和《经济犯罪侦查与实务》分别获得甘肃省高校社科二、三等奖,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并多次受到上级部门和学院的表彰奖励。侦查系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8人。主要承担学院在校生刑事侦查、经济犯罪侦查、禁毒等三个专业的《侦查总论》、《犯罪现场勘查》、《经济犯罪侦查》、《毒品犯罪侦查》、《侦查讯问》、《侦查业务综合模拟演练》、《金融犯罪案件侦查》、《涉税犯罪案件侦查》、《司法会计学》、《禁毒法制》、《毒品案件侦查》、《毒品犯罪预防与控制》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侦查系顺应刑侦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结合经济犯罪的新动向和毒品犯罪在甘肃省比较猖獗的实际,遵循警察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公安实践,采取案例、模拟、互动等教学方法和“三贴近”(贴近实践、贴近学生、贴近一线)的实训方式,加强和改进了专业课的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侦查系在狠抓教学和系部建设的同时,实施教学、科研和实践齐头并进方略,先后组织编写、参编并出版了《侦查讯问实训教程》、《经济犯罪侦查》、《经济犯罪侦查实务》、《刑事技术教程实验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等5部教材,在《兰州大学学报》、《高等理科教育》、《中国刑事警察》、《卫生职业教育》、《中国刑警学院学报》、《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新疆公安专科学校学报》、《贵州警察职业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有5名教师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和优秀课教师。警体课教学部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助教2人。 警体课教学部主要承担在校生和甘肃省公安机关各级各类培训班的《擒拿格斗》、《手枪射击》、《警察查缉战术》、《警务实战技能与体能》课的教学与训练,负责组织全院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各种竞赛活动。警体课教学部在加强学生和在职民警警务实战技能训练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先后被中国前卫体协授予“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被甘肃省公安厅授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大练兵先进集体”。1人被中国前卫体协评为“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人分别被国家体育总局和甘肃省教育厅授予“全国优秀裁判员”和“优秀教练员”称号,1人被甘肃省体育局评为“全省体育先进个人”,6人被甘肃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优秀教官,5人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在严谨教学与训练的同时,警体部积极鼓励和督促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先后出版了《警用手枪射击实用教程》、《警察查缉战术指导与训练》、《中国警察擒敌制胜技术》、《警察徒手制胜术》、《人民警察查缉战术实战技能演练》等教材,出版了《警察缉捕防暴技术》系列光碟5盒10张。其中黄肃扬教授主编的《警用手枪射击实用教程》和张飞虎副教授撰写的《出奇制胜》、《以巧制胜》等系列文章分别荣获2003年甘肃省职业教育优秀教材和优秀科研成果奖。有30多篇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等各级学报、杂志、论文集上,其中有5篇获得优秀论文奖。治安管理系现有教师13人,其中副教授4人,助讲1人,另有客座教授2人。现开办有治安管理、治安管理(特警方向)、道路交通管理等3个专业,建有模拟派出所、道路交通管理、治安管理、消防管理等4个实践教学实验室。 治安系在教学当中突出实践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治安管理、道路交通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与公安实战的实际,设计各个时段的教学内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贴近实战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得到了公安部、甘肃省公安厅和学院的奖励,数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全国公安机关教育训练个人”、学院的“优秀教师”和“优秀课教师”等。在《公安研究》、《公安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等各级学报、杂志、论文集上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其中20余篇获优秀论文科研奖。其中,李骥副教授撰写的《浅谈模拟派出所教学》荣获2003年甘肃省职业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治安特点及对策》荣获荣获中国警察学会主办“西部大开发与公安工作理论研讨会”优秀三等奖。主编、参编各类专业教材15部,其中李骥副教授主编的《公安派出所简明教程》荣获2003年甘肃省职业教育教材优秀成果2等奖,《公安民警中级培训教材简明教程》、《治安管理简明教程》、《公安派出所工作简明教程》等教材被定为甘肃省公安机关岗位练兵教材。公安技术系现有专兼职教师9名,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6人,建有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图像技术、理化检验、法医、物证技术等5个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多波段光源、文件检验仪、图像处理系统、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红外紫外照相系统等教学实验仪器,主要承担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公安图像技术、理化检验和法医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2001年9月,经甘肃省公安厅批准,成立了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展刑事科学技术研究,并为基层公安机关提供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公安技术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科研与办案相结合,在努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积极为公安工作服务。发表了《“五四”式手枪射击点推断方法研究》、《枪支上汗液手印“520”胶显现过渡的处置》、《计算机指纹输入中取指框的运用》、《套模签名案件的检验》等多篇科研论文,接受甘肃省基层公安机关委托鉴定的各类案件近百起,既解决了基层的技术难题,也锻炼了教师,有力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警察管理系现有专兼职教师7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主要承担《公安管理》、《公安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组织行为学》、《监狱管理》、《公安决策学》、《行政管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2003年,按照学院的安排部署,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警察管理系以公务员考试为工作的突破口,对公务员考试的有关课程教学率先进行了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近三年的甘肃省公务员招警考试中,学院学生《公安基础知识》课的考试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得到了学院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了充分体现警察高职教育特色,以科研促教学,警察管理系教师主持完成了省级课题2项,申报部级课题3项,院级课题2项,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德育》、《中国科教博览杂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警察院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心理障碍及排除》一文获甘肃省教育厅颁发的教学成果三等奖。另有10篇论文在“三北”会议、甘肃哲学年会、甘肃警学会等会议上获奖。计算机系现有教师5人,其中副教授3人,助讲2人,承担着全院各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任务及学院校园网络的建设、维护及服务工作。 在2003年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甘肃考区)一级考试中,学院学生取得了总体合格率为1%的突出成绩;在2004年“甘肃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P)”考试中获专科组第一名,并荣获全省计算机竞赛“神速杯”一等奖;在2005年甘肃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竞赛(专科一级组)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其优秀率、良好率、通过率均为第一。计算机系建成了校园网,并开通了公安网和互联网,为实现校园信息数字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以优质的服务完成了全院办公计算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使设备发挥了最大效益。全系教师共主编、参编计算机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校代码是12834。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代号编排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甘肃警察职业学院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核准的一所专科层次的全日制公安高等职业学院。历史沿革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9月的甘肃人民公安学校。1949年9月,甘肃人民公安学校成立。1978年9月8日,甘肃省公安学校恢复建校。1980年9月2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甘肃省公安学校改名为甘肃省人民警察学校。1986年初,甘肃省公安学校由榆中县高家湾迁到兰州市城关区左家湾。2001年7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在甘肃省人民警察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甘肃警察职业学院。2008年9月,甘肃省编委批准将学院升格为副厅级建制。2013年11月,开始筹建新警院。2014年3月1日,甘肃省政府正式批准警院改扩建工程。2015年6月3日,甘肃省公安厅在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召开筹备成立甘肃警察学院动员大会。2016年11月1日,甘肃省公安厅在甘肃警察职业学院魏家庄新校区隆重举行第一次升国旗仪式,标志着学院魏家庄新校区落成启用。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总占地面积将近2000亩,校舍建筑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学生4000余人。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11个公安司法类专业、6个非公安类专业。甘肃警察职业学院设有情报侦察系、刑事侦查系、治安系、法律系、基础教学部、警务技能训练部、科研处、实验实训部、图书馆等9个教学训练机构,政治处、纪委(监察室)、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后勤保障处等6个行政机构和培训中心1个直属机构。师资队伍截至2018年6月,学院有专任教师2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90人(正高职称15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31人。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治安系2013年治安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有多名教师先后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情报侦察系叶兰萍主任在2010年荣获公安部“全国公安模范教育训练工作者”荣誉称号、李永康副教授在2005年、2006年被甘肃省公安厅授予“全省公安机关优秀教官”荣誉称号,法律系有1人为省级学科带头人。科研成就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法律系教师在中国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治安系教师主持省公安厅、教育厅等厅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专业论文120余篇、主编著作3部;刑事侦查系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6项。教学建设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各专业及公共课程实验实训室40个,训练场(馆)12个,与基层公安机关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实习基地42个。学术资源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图书馆藏纸质图书59万册,电子图书6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2个。《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是由甘肃警察职业学院主办发行的省级季刊,被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学术交流2017年10月24日,学院邀请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传斌为学院师生作了以“当代世界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为主题的学术报告。校徽校徽主体图案借用最新通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徽图案(盾牌与松枝),警徽图案传达“学院”的基本特征,甘肃地图图案传达“甘肃警察职业学院”信息,代表兰州位置的一点传达“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的所在位置。特色专业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个公安部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公安部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治安管理省级特色专业:刑事侦查、刑事科学技术和治安管理

  • 索引序列
  •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官网
  •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 甘肃警察学院学报官网
  •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投稿网站官网
  •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官网入口网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