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金属加工杂志社

金属加工杂志社

发布时间:

金属加工热加工杂志社

不是核心期刊。具有60年办刊经验的《金属加工》杂志,旗下共有《金属加工(冷加工)》和《金属加工(热加工)》两大期刊,均为半月刊。两本期刊面向不同的细分领域读者,全年各出版24期

这个我也不确定 您是在哪家公司发的啊

金属加工杂志社

去中国新闻署官方网上可以查到

1950年10月1日 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金属加工》(原名《机械工人》)杂志在中央重工业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创刊,三联书店发行,这是新中国面向金属加工行业的第一本期刊。本刊创刊号一经出版立即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很快销售一空,不得不再版。期刊的再版印刷,在我国出版史上是少有的。1957年1月 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正式分为《机械工人(冷加工)》和《机械工人(热加工)》两刊出版。1964年10月 此前于1960年因国家形势变化而暂时停刊的《机械工人》杂志正式复刊。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中国机械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黄民伟为杂志复刊撰写复刊词。1972年10月 应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此前因“文革”而暂时停刊的本刊以《机械工人(技术资料)》的刊名复刊。这是“文革”期间我国最早复刊的科技期刊之一。1977年1月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本刊再次分为《机械工人(冷加工)》和《机械工人(热加工)》两刊出版。至今《金属加工》杂志仍按冷、热加工两刊出版。1980年1月 本刊月发行量首次突破40万册。其中,《机械工人 (冷加工)》发行量达7万册,《机械工人 (热加工)》达7万册。1981年10月 创刊3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办,近千余人参加,其中倪志福、沈鸿、刘鼎等领导出席大会,沈鸿老部长盛赞本刊为“一部伟大的机器”。1993年1月 《机械工人》冷热加工两刊均由原来的32开本改为16开本出版。1999年1月 《机械工人》冷热两刊均改版扩容,踏上创新的征程,杂志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出版,报道容量大幅增加,全力进行市场运作,积极参加行业重要会展活动。2000年10月18日 创刊5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倪志福、范敬宜等领导出席大会,何光远老部长为本刊题词“一部机械制造技术的长卷”。《机械工人》杂志社举办创刊50周年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品牌知名度。2002年至今 2002年上半年,本刊开展了“数控系统千人用户调查”活动,由此拉开了杂志社“机电产品系列应用调查”的序幕。此后,又陆续推出了独家策划的“切削刀具应用调查”、“电炉与工业炉”、“焊接与切割”、“制造业软件”、“电加工设备”、“滚动功能部件”以及“加工中心”等一系列应用调查,均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机械工人》热加工与北京埃森焊接展开始合作,并以官方媒体身份出版各种埃森出版物。2004年 由劳动部等六部委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正式启动,《机械工人》作为指定合作媒体表现优秀,获得劳动部副部长张小建褒扬。此后,本刊继续对历届数控和焊接等金属加工行业的技能大赛进行了深入报道。2005年 《机械工人》杂志改为国际标准大16开本,采用双封面的版式出版。2006年至今 本刊走出国门,加强对全球金属加工行业的关注,陆续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欧洲机床展览会、美国芝加哥机床展、日本东京机床展等世界级机床展以及韩国焊接展等国外展会,为读者报道世界金属加工行业的最新动态。2006年 创办“中国金属加工在线”,对行业重大活动进行网络实时报道。2008年 更名为《金属加工》,冷热加工两刊均扩容为半月刊。再次踏上创新征程,努力成为金属加工行业优秀的内容提供商。2010年10月 ,《金属加工》杂志创刊6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冷、热加工两大期刊所获奖项:   两刊双双进入中国期刊方阵   冷加工被评为“双百”期刊   热加工被评为“双效”期刊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北京市全优期刊   历次机械行业优秀期刊奖

金属冷加工杂志社

去中国新闻署官方网上可以查到

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国内公开发行的半月刊

金属加工热加工杂志社官网

这个我也不确定 您是在哪家公司发的啊

金属加工(热加工)杂志收金属切割技术方面的文章。《金属加工(热加工)》杂志社(半月刊)创刊于1950年,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的综合版是集热处理、锻压、铸造等热加工领域的技术与信息于一体的应用技术性刊物,每月5日出版,全年共12期。主要报道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工艺、装备及材料等研究与应用情况。文章内容突出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目前,主要固定栏目包括:产经资讯、专题综述、研究与应用、热处理、锻压、铸造、测试与控制、书讯及产品采购指南等。另外,本着领域兼顾、重点突出、服务行业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策划主题和行业特点,还推出了相应的栏目和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行业评述、行业论坛、专家访谈、企业专访及产品推介等,以求将最新的行业技术热点、市场信息、政策法规、企业风采及时加以传递。栏目设置:读编往来、产经资讯、本刊专访、特别报道、行业分析、专题综述、热点技术、研究与应用、切割技术、管理与控制、现场解决方案,以及行业论坛、企业专访、产品推介、展会报道、书讯及产品采购指南等。

我想很多作者不选择杂志社官网的原因,不在于找不到,而是等不及官方的回复。实际上大家有两个错误认识,一是认为代理比杂志社收费高。二是认为通过代理不安全,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一般杂志社现在都是承包给一些有门路的官员,他们大部分精力都是在寻找代理合作征稿,处理与代理之间的业务往来,无暇顾及零星的作者。二是有实力的代理往往比杂志社收费还要便宜,可以简单理解为批发与零售的关系。代理这个行业的产生,是杂志社寻找合作伙伴的结果代理的利润来源于杂志社而不是作者本人

金属加工杂志社副社长

罗百辉目录人物简介个人荣誉人物著作代表作品人物简介 个人荣誉 人物著作 代表作品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英文名:Bright Lo   罗百辉,男,汉族,1974年10月19日生,衡阳市人。清华大学盛景商学院MBA。 现任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1],《国际模具机械产业》、《国际五金塑胶产业》杂志社长/总编,金模网CEO,中华全国总工会成员,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深圳市管理咨询行业协会会员,华通咨询公司特聘培训专家,深圳市模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模力时代会议展览(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中国谋士联盟实战派谋士,制造业资深职业经理人。   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美国格理专家团资深投资顾问,国际模具机械装备产业招商引智专家,北京华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沙特恒油财智(北京)商务中心、巴基斯坦中国经济特区鲁巴集团私人顾问,多家工业媒体专家顾问/编委[2]。编辑本段个人荣誉  国内“段位式”新概念管理的创导者[3],正林企管首席顾问、华通咨询培训专家、中策企业机构兼职顾问,著名的生产管理专家、营运战略专家,出版有《生产管理工具箱》、《客服部高效工作手册》等,作品《企业管理九段位》入编《中国管理年鉴》创刊版;清华大学盛景商学院MBA、中国谋士联盟实战派谋士、湖南培训在线经理人俱乐部推荐职业经理人;模具网CEO、深圳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国内模具行业协会指定培训专家、模具学校客座教师;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中国国际权威专家、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中国行业发展研究中心著名专家导师,多家企业集团总裁私人企业发展运作顾问,《中国机械与金属》、《东方模具》、《模具制造》、《现代模具工业》、《NX》等多家知名媒体的专栏作家。编辑本段人物著作  在全国各制造和管理类核心期刊杂志自由撰稿,是《模具制造》、《中国模具》、《中国机械与金属》、《现代模具工业》、《现代金属加工》等多家行业杂志特约专栏作家。 [4]已发行的代表作品有:《行业综述:中国IT模具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专家视点:模具企业生产营销阶段成本控制》、《专家视点:模具企业库存与采购成本的控制分析》、《特别策划:全方位置的质量管理》、《外发冲模加工质量的控制》、《冲模维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模具企业如何实施成本控制》、《如何实施冲压模具的寿命管理》、《模具精度概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制造企业营销转型策略》、《IT模具产业:品牌经营 可持续发展》、《模具精度决定企业竞争力》、《TopSolid 2009:中国制造业旗舰级解决方案》、《常用冲压材料的特点及应用指南》、《影响冲压运转率的因素及解决对策》、《六种领导风格,你属哪一类》、《现代企业管理的12个指南针》等文章[5]。

1950年10月1日 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金属加工》(原名《机械工人》)杂志在中央重工业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创刊,三联书店发行,这是新中国面向金属加工行业的第一本期刊。本刊创刊号一经出版立即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很快销售一空,不得不再版。期刊的再版印刷,在我国出版史上是少有的。1957年1月 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正式分为《机械工人(冷加工)》和《机械工人(热加工)》两刊出版。1964年10月 此前于1960年因国家形势变化而暂时停刊的《机械工人》杂志正式复刊。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中国机械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黄民伟为杂志复刊撰写复刊词。1972年10月 应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此前因“文革”而暂时停刊的本刊以《机械工人(技术资料)》的刊名复刊。这是“文革”期间我国最早复刊的科技期刊之一。1977年1月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本刊再次分为《机械工人(冷加工)》和《机械工人(热加工)》两刊出版。至今《金属加工》杂志仍按冷、热加工两刊出版。1980年1月 本刊月发行量首次突破40万册。其中,《机械工人 (冷加工)》发行量达7万册,《机械工人 (热加工)》达7万册。1981年10月 创刊3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办,近千余人参加,其中倪志福、沈鸿、刘鼎等领导出席大会,沈鸿老部长盛赞本刊为“一部伟大的机器”。1993年1月 《机械工人》冷热加工两刊均由原来的32开本改为16开本出版。1999年1月 《机械工人》冷热两刊均改版扩容,踏上创新的征程,杂志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出版,报道容量大幅增加,全力进行市场运作,积极参加行业重要会展活动。2000年10月18日 创刊5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倪志福、范敬宜等领导出席大会,何光远老部长为本刊题词“一部机械制造技术的长卷”。《机械工人》杂志社举办创刊50周年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品牌知名度。2002年至今 2002年上半年,本刊开展了“数控系统千人用户调查”活动,由此拉开了杂志社“机电产品系列应用调查”的序幕。此后,又陆续推出了独家策划的“切削刀具应用调查”、“电炉与工业炉”、“焊接与切割”、“制造业软件”、“电加工设备”、“滚动功能部件”以及“加工中心”等一系列应用调查,均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机械工人》热加工与北京埃森焊接展开始合作,并以官方媒体身份出版各种埃森出版物。2004年 由劳动部等六部委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正式启动,《机械工人》作为指定合作媒体表现优秀,获得劳动部副部长张小建褒扬。此后,本刊继续对历届数控和焊接等金属加工行业的技能大赛进行了深入报道。2005年 《机械工人》杂志改为国际标准大16开本,采用双封面的版式出版。2006年至今 本刊走出国门,加强对全球金属加工行业的关注,陆续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欧洲机床展览会、美国芝加哥机床展、日本东京机床展等世界级机床展以及韩国焊接展等国外展会,为读者报道世界金属加工行业的最新动态。2006年 创办“中国金属加工在线”,对行业重大活动进行网络实时报道。2008年 更名为《金属加工》,冷热加工两刊均扩容为半月刊。再次踏上创新征程,努力成为金属加工行业优秀的内容提供商。2010年10月 ,《金属加工》杂志创刊6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 索引序列
  • 金属加工热加工杂志社
  • 金属加工杂志社
  • 金属冷加工杂志社
  • 金属加工热加工杂志社官网
  • 金属加工杂志社副社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