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运城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会

运城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会

发布时间:

运城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会

李安纲,1959年2月生于山西芮城县学张乡。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运城学院教授,山西高校人文社科基地河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新时代商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外聘、特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运城学院学报》、《西游记文化学刊》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编审;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专家顾问委员,茂华投资控股集团高级文化顾问;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西游记》文化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水浒传》学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禅文化中心主任,世界宗教经济文化促进会西游记文化中心主任。

(1)《试论猪八戒》,中国社科院《未定稿》1984,18(国家级);(2)《猪八戒形象新论》,《云南社会科学》1985,2(国家核心);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5,10全文复印;(3)《薛宝钗形象管窥》,《云南社会科学》1986,4(国家核心);(4)《猪八戒形象的喜剧性》,《明清小说研究》1986,3(国家核心);(5)《试论西游记的民族文学性》,《云南社会科学》1987,4(国家核心);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7,11全文复印;(6)《建立科学的西游学势在必行——兼谈西游记研究》,《学术界》1991,2(国家核心);(7)《人类未来的预见者——西游记理性思维新探》,《明清小说研究》1986,3;(国家核心);(8)《西游记在国外》,《世界知识》1991,2;(国家核心)吉林《东南西北》杂志全文转载;(9)《“西游学”的兴起——未来学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内的运用》《云南社会科学》1991,1;(国家核心)《文汇报》1991,3,21转摘;(10)《好一部人生的悲喜剧》,《江苏社会科学》1991,4(国家核心)(11)《试论西游记与心学》,《云南社会科学》1993,2;(国家核心);(12)《“华阳洞天主人”与西游记》,《明清小说研究》1995,1(国家核心);(15)《愤世嫉俗 率真明快——读刺丗嫉邪赋》,《语文知识》1993,2(省级);(16)《关于西游记研究的几个问题》,《社科信息》1993,6(省级);(17)《艺术生产论——一个永恒的命题》,《社科信息》1993,11(省级);(18)《继往开来 卓绝一世——试论《醉翁谈录》的历史价值,《社科信息》1994,5(省级);(19)《浅谈〈高祖还乡〉的构思艺术》,《语文知识》1994,4(省级);(20)《西游记与心学新论》《西游记文化学刊》1998,1(国家级);(21)《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测评》,《上海企业》2002,12(国家核心);(22),《美国版的〈萨拉丁〉会怎么拍?》,《世界知识》2003,18(国家核心);(23),《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主题思想新论》,《运城学院学报》2003,2;(24),《“西游学”的崛起——知识经济与西游记研究》,《中国文化与艺术》2004,1(国家级);(25),《民主的启蒙曲——论〈诗经〉的民主意识》,《学术前沿》2004,8(国家级);(26)、《〈礼节传薄〉所载“西游”戏曲考——兼与蔡铁鹰先生商榷》《明清小说研究》2005,2(国家核心);(27)、《似曾相识同归来——吴承恩陶渊明艺术风格比较》《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28)、《〈西游记〉作者之争的回溯与思考——兼与顾洁成先生商榷》《运城学院学报》2005,4;(29)、《丘处机麾下的全真道士不是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兼与胡义成先生商榷》《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4;《新华文摘》2006年第4期转摘;(30)、《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回顾及我见》(上)《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4;(31)、《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回顾及我见》(下)《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1;(32)、《也论百回本〈西游记〉定稿人与全真教之关系——兼与胡义成先生商榷之二》《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33)、《谈吴承恩诗文创作》 《光明日报》2006年7月28日,(国家重点核心)(34)、《诚信:现代公共关系的灵魂》 《公关世界》(A)2005,4;(35)、《新思想新体系新方法——关于高职高专公共关系学创新教学新探》《公关世界》(A)2006,2;(36)、《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新探》 《学术月刊》2007,7;(国家重点核心)(37)、《和谐:现代公共关系的终极目标》 《公关世界》(A)2008,5;(38)、《高考公信力与危机公关》 《公关世界》(B)2008,6;(39)、《新时代的公共关系教学新路径——<公关世界>让我们走进精彩纷呈的世界》《公关世界》(B)2008,8;(40)、《公共关系教学新探索——让<公关世界>点亮我们的课堂》《公关世界》(A)2008,9;(41)、《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新论》 《蚌埠学院学报》2008,6;(42)、《理性、严谨、思考、创新——2007年<西游记>研究述评》《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4(43)、《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共产党宣言>与科学发展观新探》《高等教育科学》2008,10;(44)、《科学 人文 艺术——公共关系教学与高校素质教育》《公关世界》(A)2009,1;(45)、《公关危机新探》 《秘书》2009,2;(46)、《网络时代的西游记研究》 《宿州学院学报》2009,4;(47)、《2008,中国公关开创历史的新纪元》 《公关世界》2009,2;(48)、《信息化背景下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新探》 《公关世界》(A)2009,2;(49)、《中国政府公关的大手笔,2009,从“大接访”到“规定动作”》《公关世界》(A)2009,3;(50)、《新形势下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方法与技巧》 《办公室业务》2009,3;(51)、《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办公室业务》2009,4;(52)、《一本新颖独特的高质量教科书——评<社交礼仪>》《公关世界》(A)2009,3;(53)、《着力塑造公关教师的教学魅力与人格效应》 《公关世界》(A)2009,5;(54)、《秘书工作的美学原则》 《秘书》2009,6;(55)、《封建家族内部伦理道德沦丧的讽刺剧——<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新析》《阅读与写作》2009,9;(56)、《现代公共关系呼唤科学发展》 《公关世界》(A)2009,9;(57)、《情景·参与·创新——多媒体技术在<公共关系>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性实践》《高等教育科学》2009,10;(58)、《提升中国公关品质时不我待》 《公关世界》(A)2010,1;(59)、《当前公关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弊端》 《公关世界》(B)2010,3;(60)、《模块·目标·任务·反馈——构建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新尝试》,《公关世界》(A)2010,3;(61)、《<公共关系学>创新教学实践》 《公关世界》(A)2010,5;(62)、《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6+1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以精品课程<公共关系学 >为例证》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5(国家核心);(63)、《信访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办公室业务》2011,8;(64)、《Web-based environment to build public relations with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 ITET2011,2011,12;(65)、《From doing to learning to do--Task driven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ublic Relations course teaching 》 ITET2011,2011,12;(66)、《Corporate Planning the curriculum explore innovative new teaching model》ITET2011,2011,12;(67)、《紫金庵彩塑艺术的世俗特征浅析》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1;(68)、《剑气箫心与龚自珍的精神世界》 《名作欣赏》2012,4(国家核心)(69)、《技术主义与当代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 《价值工程》2012,6(国家核心)(70)、《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public relation course new exploration to  the educational reform connotation 》 CCE2012,2012,5 ;(71)、《Information age college Public Relations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quality training》HECTR 2012,2012,7;(72)、《From virtual to reality——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ublic relations” in practice course application 》 ATMCC 2012,2012,8;(73)、《基于知识链的高校知识服务研究》 《情报科学》,2013,4;(74)、《新闻发言人之缺失——北京大学应对“邹恒甫微博事件”反思》 《青年记者》,2013,1;(75)、《网络背景下新媒体人才培养与公关专业教育》 《价值工程》,2013,4;(76)、《上海婴幼儿奶粉健康安全问题的调查与应对策略》 《价值工程》,2013,5;(77)、《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新论》 《新闻知识》,2013,6。

运城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运城学院学报》是运城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发行。本刊立足河东,面向全国,强调创新,突出应用,坚持党的“双百”方针,以推进高校学术事业为己任,先后为多家数据库全文收录。

(1)《试论猪八戒》,中国社科院《未定稿》1984,18(国家级);(2)《猪八戒形象新论》,《云南社会科学》1985,2(国家核心);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5,10全文复印;(3)《薛宝钗形象管窥》,《云南社会科学》1986,4(国家核心);(4)《猪八戒形象的喜剧性》,《明清小说研究》1986,3(国家核心);(5)《试论西游记的民族文学性》,《云南社会科学》1987,4(国家核心);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7,11全文复印;(6)《建立科学的西游学势在必行——兼谈西游记研究》,《学术界》1991,2(国家核心);(7)《人类未来的预见者——西游记理性思维新探》,《明清小说研究》1986,3;(国家核心);(8)《西游记在国外》,《世界知识》1991,2;(国家核心)吉林《东南西北》杂志全文转载;(9)《“西游学”的兴起——未来学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内的运用》《云南社会科学》1991,1;(国家核心)《文汇报》1991,3,21转摘;(10)《好一部人生的悲喜剧》,《江苏社会科学》1991,4(国家核心)(11)《试论西游记与心学》,《云南社会科学》1993,2;(国家核心);(12)《“华阳洞天主人”与西游记》,《明清小说研究》1995,1(国家核心);(15)《愤世嫉俗 率真明快——读刺丗嫉邪赋》,《语文知识》1993,2(省级);(16)《关于西游记研究的几个问题》,《社科信息》1993,6(省级);(17)《艺术生产论——一个永恒的命题》,《社科信息》1993,11(省级);(18)《继往开来 卓绝一世——试论《醉翁谈录》的历史价值,《社科信息》1994,5(省级);(19)《浅谈〈高祖还乡〉的构思艺术》,《语文知识》1994,4(省级);(20)《西游记与心学新论》《西游记文化学刊》1998,1(国家级);(21)《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测评》,《上海企业》2002,12(国家核心);(22),《美国版的〈萨拉丁〉会怎么拍?》,《世界知识》2003,18(国家核心);(23),《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主题思想新论》,《运城学院学报》2003,2;(24),《“西游学”的崛起——知识经济与西游记研究》,《中国文化与艺术》2004,1(国家级);(25),《民主的启蒙曲——论〈诗经〉的民主意识》,《学术前沿》2004,8(国家级);(26)、《〈礼节传薄〉所载“西游”戏曲考——兼与蔡铁鹰先生商榷》《明清小说研究》2005,2(国家核心);(27)、《似曾相识同归来——吴承恩陶渊明艺术风格比较》《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28)、《〈西游记〉作者之争的回溯与思考——兼与顾洁成先生商榷》《运城学院学报》2005,4;(29)、《丘处机麾下的全真道士不是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兼与胡义成先生商榷》《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4;《新华文摘》2006年第4期转摘;(30)、《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回顾及我见》(上)《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4;(31)、《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回顾及我见》(下)《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1;(32)、《也论百回本〈西游记〉定稿人与全真教之关系——兼与胡义成先生商榷之二》《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33)、《谈吴承恩诗文创作》 《光明日报》2006年7月28日,(国家重点核心)(34)、《诚信:现代公共关系的灵魂》 《公关世界》(A)2005,4;(35)、《新思想新体系新方法——关于高职高专公共关系学创新教学新探》《公关世界》(A)2006,2;(36)、《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新探》 《学术月刊》2007,7;(国家重点核心)(37)、《和谐:现代公共关系的终极目标》 《公关世界》(A)2008,5;(38)、《高考公信力与危机公关》 《公关世界》(B)2008,6;(39)、《新时代的公共关系教学新路径——<公关世界>让我们走进精彩纷呈的世界》《公关世界》(B)2008,8;(40)、《公共关系教学新探索——让<公关世界>点亮我们的课堂》《公关世界》(A)2008,9;(41)、《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新论》 《蚌埠学院学报》2008,6;(42)、《理性、严谨、思考、创新——2007年<西游记>研究述评》《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4(43)、《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共产党宣言>与科学发展观新探》《高等教育科学》2008,10;(44)、《科学 人文 艺术——公共关系教学与高校素质教育》《公关世界》(A)2009,1;(45)、《公关危机新探》 《秘书》2009,2;(46)、《网络时代的西游记研究》 《宿州学院学报》2009,4;(47)、《2008,中国公关开创历史的新纪元》 《公关世界》2009,2;(48)、《信息化背景下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新探》 《公关世界》(A)2009,2;(49)、《中国政府公关的大手笔,2009,从“大接访”到“规定动作”》《公关世界》(A)2009,3;(50)、《新形势下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方法与技巧》 《办公室业务》2009,3;(51)、《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办公室业务》2009,4;(52)、《一本新颖独特的高质量教科书——评<社交礼仪>》《公关世界》(A)2009,3;(53)、《着力塑造公关教师的教学魅力与人格效应》 《公关世界》(A)2009,5;(54)、《秘书工作的美学原则》 《秘书》2009,6;(55)、《封建家族内部伦理道德沦丧的讽刺剧——<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新析》《阅读与写作》2009,9;(56)、《现代公共关系呼唤科学发展》 《公关世界》(A)2009,9;(57)、《情景·参与·创新——多媒体技术在<公共关系>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性实践》《高等教育科学》2009,10;(58)、《提升中国公关品质时不我待》 《公关世界》(A)2010,1;(59)、《当前公关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弊端》 《公关世界》(B)2010,3;(60)、《模块·目标·任务·反馈——构建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新尝试》,《公关世界》(A)2010,3;(61)、《<公共关系学>创新教学实践》 《公关世界》(A)2010,5;(62)、《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6+1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以精品课程<公共关系学 >为例证》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5(国家核心);(63)、《信访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办公室业务》2011,8;(64)、《Web-based environment to build public relations with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 ITET2011,2011,12;(65)、《From doing to learning to do--Task driven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ublic Relations course teaching 》 ITET2011,2011,12;(66)、《Corporate Planning the curriculum explore innovative new teaching model》ITET2011,2011,12;(67)、《紫金庵彩塑艺术的世俗特征浅析》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1;(68)、《剑气箫心与龚自珍的精神世界》 《名作欣赏》2012,4(国家核心)(69)、《技术主义与当代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 《价值工程》2012,6(国家核心)(70)、《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public relation course new exploration to  the educational reform connotation 》 CCE2012,2012,5 ;(71)、《Information age college Public Relations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quality training》HECTR 2012,2012,7;(72)、《From virtual to reality——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ublic relations” in practice course application 》 ATMCC 2012,2012,8;(73)、《基于知识链的高校知识服务研究》 《情报科学》,2013,4;(74)、《新闻发言人之缺失——北京大学应对“邹恒甫微博事件”反思》 《青年记者》,2013,1;(75)、《网络背景下新媒体人才培养与公关专业教育》 《价值工程》,2013,4;(76)、《上海婴幼儿奶粉健康安全问题的调查与应对策略》 《价值工程》,2013,5;(77)、《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新论》 《新闻知识》,2013,6。

运城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共有教职工1139人,其中专任教师864人。有教授40人、副教授187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教师641人、博士硕士生导师9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山西省高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2人。省级教学团队:物理与电子技术实验实践教学团队院级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教学团队、应用数学系大学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教学团队、生物科学专业院级教学团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团队 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旅游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旅游管理专业“5+1+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山西省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省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植物生物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有机化学实验、金融市场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机电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2002年迄今,该校获得省级以上集体奖励90多项,省级以上科研、教改项目27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王振民教授的“无电弧断电电力开关”和“多级消弧无电弧断电直流电力开关”两项发明专利,与永济电机厂合作,针对内燃机车研制出YCC16Q77型无弧电磁接触器,首次实现了内燃机车控制回路接触器与直流电力开关的无电弧分断,永济电机厂在试装铁路运输大型内燃机车上运行成功,通过国家铁科院型式实验和30万公里路试检测。2007年,该项成果获得了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年份论文总数核心三大检索著作数年份论文总数核心三大检索著作数2006 238 30 3 21 2009 529 129 25 32 2007 458 80 5 34 2010 559 221 37 19 2008 494 103 18 22 资料来源与学校官网   馆藏资源 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运城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9万册,电子图书1046GB,纸质期刊1301种,电子期刊14136种,中外文数据库15个。 学术刊物 《运城学院学报》创刊于1983年。其前身为《运城师专学报》、《河东学刊》和《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随着学校升本,于2003年初更名为《运城学院学报》。文科栏目主要有:河东文化研究、《西游记》文化研究、传统文化研究、政法研究、文学艺术研究、经济管理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等;理科栏目主要有:应用数学研究、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食品加工与技术研究等。2006年,《运城学院学报》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10年,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奖,“河东文化研究”栏目荣获特色栏目奖。

1/48【题 名】繁漪命运简析【作 者】刘林娟 胡培雨【刊 名】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8)-14-142/48【题 名】繁漪:《雷雨》中最具雷雨性格的人【作 者】张宝红[1] 李建平[2]【刊 名】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5)-80-813/48【题 名】繁漪和七巧——两个现代文学女性形象的比较阅读【作 者】黄立华【刊 名】黄山学院学报2007,9(2)-104-1084/48【题 名】周繁漪和古希腊美狄亚的性格悲剧【作 者】任秀荣【刊 名】运城学院学报2007,25(1)-43-455/48【题 名】繁漪之“繁”怎么读?【作 者】陈鉴霖【刊 名】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7(3)-35-356/48【题 名】漫谈《雷雨》中的繁漪【作 者】明宗云【刊 名】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7(3)-36-367/48【题 名】《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女权主义解读【作 者】陈志鹏【刊 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127-1288/48【题 名】囹圄中的“疯女人”——《雷雨》中繁漪形象再解读【作 者】王璐【刊 名】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11)-95-979/48【题 名】中国现代小说中知识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探析——以子君、繁漪、陈白露为例【作 者】吴明【刊 名】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85-8710/48【题 名】论繁漪形象的悲剧审美意义【作 者】王凤仙【刊 名】四川戏剧2006(6)-28-3011/48【题 名】安娜与繁漪悲剧成因管见【作 者】辛玲 李慧男【刊 名】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27-12812/48【题 名】论繁漪的思想性格及其悲剧命运【作 者】刘湘娟【刊 名】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教育社科综合版2005,8(5)-105-10813/48【题 名】我眼中的蘩漪——析繁漪的悲剧形象【作 者】陶江【刊 名】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20(2)-68-7014/48【题 名】本能与意志的徒然挣扎——谈《雷雨》中繁漪的悲剧命运【作 者】王丽娟[1,2]【刊 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118-11915/48【题 名】高曼华:拥有幸福人生的魅力“繁漪”【作 者】陈怡倩【刊 名】歌剧2006(5)-19-2116/48【题 名】《四世同堂》何来“繁漪”【作 者】立青【刊 名】咬文嚼字2006(2)-11-1217/48【题 名】试论繁漪性格中的恶魔性因素【作 者】沈捷【刊 名】四川戏剧2006(1)-35-3718/48【题 名】略谈部分现代文学作品中女名缺失现象【作 者】戚俊丽【刊 名】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12)-40-4019/48【题 名】繁漪悲剧命运简析【作 者】蔡雪岚【刊 名】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5(5)-87-87,9420/48【题 名】略谈现代文学作品中女名的缺失现象【作 者】戚俊丽【刊 名】语文知识2005(10)-8-821/48【题 名】“娜拉现象”与《雷雨》【作 者】张兰生【刊 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0(4)-33-3622/48【题 名】被逼疯的知识女性——对《雷雨》的繁漪进行女性主义个案分析【作 者】庄园【刊 名】中文自学指导2005(4)-76-7823/48【题 名】谈高中课本中的几个女性形象【作 者】夏蕾【刊 名】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25(1)-78-8024/48【题 名】屈从•抗争•悲剧——看《雷雨》中的繁漪【作 者】寇红【刊 名】戏剧丛刊2004(5)-64-6425/48【题 名】论繁漪、陈白露、愫方的觉醒和反抗【作 者】李婷【刊 名】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63-6626/48【题 名】三个女性的悲剧【作 者】彭琳娜【刊 名】读写月报:高中版2004(3)-38-3927/48【题 名】自我意识觉醒中的爱与恨——美狄亚与繁漪形象比较【作 者】黄水霞【刊 名】固原师专学报2004,25(4)-32-3528/48【题 名】浅析安娜和繁漪的爱情悲剧【作 者】马丽霞【刊 名】青海师专学报2004,24(4)-41-4229/48【题 名】寻找缺失的精神世界——以曹禺戏剧中几个女性的悲剧命运为例【作 者】程华【刊 名】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8(2)-81-83,10730/48【题 名】从电视剧中繁漪的结局谈真善美的错位【作 者】惠转宁【刊 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2)-126-12831/48【题 名】在困境中追求 在黑暗中毁灭——繁漪与陈白露形象之比较【作 者】朱凤华【刊 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67-7532/48【题 名】爱恨情仇玉石俱焚——繁漪形象之再解【作 者】王艳荣【刊 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77-7933/48【题 名】从繁漪看《雷雨》的悲剧审美意蕴【作 者】张秀玲【刊 名】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3)-67-7034/48【题 名】牢笼中的困兽——试比较《悲悼》中的莱维妮娅和《雷雨》中的繁漪【作 者】郑萍【刊 名】四川戏剧2002(1)-16-1835/48【题 名】美狄亚原型的现代演绎【作 者】黄岚【刊 名】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2)-104-10736/48【题 名】掩盖家丑 弃卒保车--周朴园逼繁漪看病吃药的心理动因分析【作 者】李玉成【刊 名】邯郸师专学报2002,12(2)-28-30,3337/48【题 名】现代女性自主意识的演变及其审美特征【作 者】孙丽丽【刊 名】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2)-17-2038/48【题 名】叛逆女性的性格悲剧-《雷雨》中繁漪形象的深度阐释【作 者】杨立民【刊 名】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21(3)-40-4439/48【题 名】世界文苑中的一对奇葩——安娜与繁漪比较谈【作 者】文广会【刊 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2)-68-7140/48【题 名】人间天上泪难收——我对饰演歌剧《雷雨》主角繁漪的体验【作 者】张莉【刊 名】音乐探索2001(4)-63-6541/48【题 名】歌剧《雷雨》简介【作 者】无【刊 名】歌剧艺术研究2001(2)-2-242/48【题 名】曹禺【作 者】姚玉亮【刊 名】中文自修:中学2001(5)-11-1143/48【题 名】“雷雨式人物”面面观-繁漪悲剧性格新探【作 者】蒋清凤【刊 名】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19(3)-69-7244/48【题 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安娜与敏漪之比较【作 者】范丽娟【刊 名】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1,17(5)-79-8045/48【题 名】繁漪与安娜•卡列尼娜——两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形象之比较【作 者】白宝珠【刊 名】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30-3346/48【题 名】牢笼中的困兽--试比较《悲悼》中的莱维妮娅和《雷雨》中的繁漪【作 者】郑萍【刊 名】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22(4)-33-3647/48【题 名】人有病,天知否?——从《雷雨》中的繁漪是否有病谈起【作 者】张晓玲 何思玉【刊 名】四川戏剧2001(5)-19-2148/48【题 名】关于曹禺《雷雨》的断章【作 者】张晓东【刊 名】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9-31

《运城学院学报》是运城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发行。本刊立足河东,面向全国,强调创新,突出应用,坚持党的“双百”方针,以推进高校学术事业为己任,先后为多家数据库全文收录。

运城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1/48【题 名】繁漪命运简析【作 者】刘林娟 胡培雨【刊 名】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8)-14-142/48【题 名】繁漪:《雷雨》中最具雷雨性格的人【作 者】张宝红[1] 李建平[2]【刊 名】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5)-80-813/48【题 名】繁漪和七巧——两个现代文学女性形象的比较阅读【作 者】黄立华【刊 名】黄山学院学报2007,9(2)-104-1084/48【题 名】周繁漪和古希腊美狄亚的性格悲剧【作 者】任秀荣【刊 名】运城学院学报2007,25(1)-43-455/48【题 名】繁漪之“繁”怎么读?【作 者】陈鉴霖【刊 名】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7(3)-35-356/48【题 名】漫谈《雷雨》中的繁漪【作 者】明宗云【刊 名】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7(3)-36-367/48【题 名】《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女权主义解读【作 者】陈志鹏【刊 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127-1288/48【题 名】囹圄中的“疯女人”——《雷雨》中繁漪形象再解读【作 者】王璐【刊 名】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11)-95-979/48【题 名】中国现代小说中知识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探析——以子君、繁漪、陈白露为例【作 者】吴明【刊 名】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85-8710/48【题 名】论繁漪形象的悲剧审美意义【作 者】王凤仙【刊 名】四川戏剧2006(6)-28-3011/48【题 名】安娜与繁漪悲剧成因管见【作 者】辛玲 李慧男【刊 名】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27-12812/48【题 名】论繁漪的思想性格及其悲剧命运【作 者】刘湘娟【刊 名】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教育社科综合版2005,8(5)-105-10813/48【题 名】我眼中的蘩漪——析繁漪的悲剧形象【作 者】陶江【刊 名】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20(2)-68-7014/48【题 名】本能与意志的徒然挣扎——谈《雷雨》中繁漪的悲剧命运【作 者】王丽娟[1,2]【刊 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118-11915/48【题 名】高曼华:拥有幸福人生的魅力“繁漪”【作 者】陈怡倩【刊 名】歌剧2006(5)-19-2116/48【题 名】《四世同堂》何来“繁漪”【作 者】立青【刊 名】咬文嚼字2006(2)-11-1217/48【题 名】试论繁漪性格中的恶魔性因素【作 者】沈捷【刊 名】四川戏剧2006(1)-35-3718/48【题 名】略谈部分现代文学作品中女名缺失现象【作 者】戚俊丽【刊 名】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12)-40-4019/48【题 名】繁漪悲剧命运简析【作 者】蔡雪岚【刊 名】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5(5)-87-87,9420/48【题 名】略谈现代文学作品中女名的缺失现象【作 者】戚俊丽【刊 名】语文知识2005(10)-8-821/48【题 名】“娜拉现象”与《雷雨》【作 者】张兰生【刊 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0(4)-33-3622/48【题 名】被逼疯的知识女性——对《雷雨》的繁漪进行女性主义个案分析【作 者】庄园【刊 名】中文自学指导2005(4)-76-7823/48【题 名】谈高中课本中的几个女性形象【作 者】夏蕾【刊 名】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25(1)-78-8024/48【题 名】屈从•抗争•悲剧——看《雷雨》中的繁漪【作 者】寇红【刊 名】戏剧丛刊2004(5)-64-6425/48【题 名】论繁漪、陈白露、愫方的觉醒和反抗【作 者】李婷【刊 名】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63-6626/48【题 名】三个女性的悲剧【作 者】彭琳娜【刊 名】读写月报:高中版2004(3)-38-3927/48【题 名】自我意识觉醒中的爱与恨——美狄亚与繁漪形象比较【作 者】黄水霞【刊 名】固原师专学报2004,25(4)-32-3528/48【题 名】浅析安娜和繁漪的爱情悲剧【作 者】马丽霞【刊 名】青海师专学报2004,24(4)-41-4229/48【题 名】寻找缺失的精神世界——以曹禺戏剧中几个女性的悲剧命运为例【作 者】程华【刊 名】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8(2)-81-83,10730/48【题 名】从电视剧中繁漪的结局谈真善美的错位【作 者】惠转宁【刊 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2)-126-12831/48【题 名】在困境中追求 在黑暗中毁灭——繁漪与陈白露形象之比较【作 者】朱凤华【刊 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67-7532/48【题 名】爱恨情仇玉石俱焚——繁漪形象之再解【作 者】王艳荣【刊 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77-7933/48【题 名】从繁漪看《雷雨》的悲剧审美意蕴【作 者】张秀玲【刊 名】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3)-67-7034/48【题 名】牢笼中的困兽——试比较《悲悼》中的莱维妮娅和《雷雨》中的繁漪【作 者】郑萍【刊 名】四川戏剧2002(1)-16-1835/48【题 名】美狄亚原型的现代演绎【作 者】黄岚【刊 名】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2)-104-10736/48【题 名】掩盖家丑 弃卒保车--周朴园逼繁漪看病吃药的心理动因分析【作 者】李玉成【刊 名】邯郸师专学报2002,12(2)-28-30,3337/48【题 名】现代女性自主意识的演变及其审美特征【作 者】孙丽丽【刊 名】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2)-17-2038/48【题 名】叛逆女性的性格悲剧-《雷雨》中繁漪形象的深度阐释【作 者】杨立民【刊 名】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21(3)-40-4439/48【题 名】世界文苑中的一对奇葩——安娜与繁漪比较谈【作 者】文广会【刊 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2)-68-7140/48【题 名】人间天上泪难收——我对饰演歌剧《雷雨》主角繁漪的体验【作 者】张莉【刊 名】音乐探索2001(4)-63-6541/48【题 名】歌剧《雷雨》简介【作 者】无【刊 名】歌剧艺术研究2001(2)-2-242/48【题 名】曹禺【作 者】姚玉亮【刊 名】中文自修:中学2001(5)-11-1143/48【题 名】“雷雨式人物”面面观-繁漪悲剧性格新探【作 者】蒋清凤【刊 名】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19(3)-69-7244/48【题 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安娜与敏漪之比较【作 者】范丽娟【刊 名】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1,17(5)-79-8045/48【题 名】繁漪与安娜•卡列尼娜——两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形象之比较【作 者】白宝珠【刊 名】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30-3346/48【题 名】牢笼中的困兽--试比较《悲悼》中的莱维妮娅和《雷雨》中的繁漪【作 者】郑萍【刊 名】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22(4)-33-3647/48【题 名】人有病,天知否?——从《雷雨》中的繁漪是否有病谈起【作 者】张晓玲 何思玉【刊 名】四川戏剧2001(5)-19-2148/48【题 名】关于曹禺《雷雨》的断章【作 者】张晓东【刊 名】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9-31

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共有教职工1139人,其中专任教师864人。有教授40人、副教授187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教师641人、博士硕士生导师9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山西省高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2人。省级教学团队:物理与电子技术实验实践教学团队院级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教学团队、应用数学系大学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教学团队、生物科学专业院级教学团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团队 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旅游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旅游管理专业“5+1+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山西省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省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植物生物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有机化学实验、金融市场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机电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2002年迄今,该校获得省级以上集体奖励90多项,省级以上科研、教改项目27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王振民教授的“无电弧断电电力开关”和“多级消弧无电弧断电直流电力开关”两项发明专利,与永济电机厂合作,针对内燃机车研制出YCC16Q77型无弧电磁接触器,首次实现了内燃机车控制回路接触器与直流电力开关的无电弧分断,永济电机厂在试装铁路运输大型内燃机车上运行成功,通过国家铁科院型式实验和30万公里路试检测。2007年,该项成果获得了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年份论文总数核心三大检索著作数年份论文总数核心三大检索著作数2006 238 30 3 21 2009 529 129 25 32 2007 458 80 5 34 2010 559 221 37 19 2008 494 103 18 22 资料来源与学校官网   馆藏资源 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运城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9万册,电子图书1046GB,纸质期刊1301种,电子期刊14136种,中外文数据库15个。 学术刊物 《运城学院学报》创刊于1983年。其前身为《运城师专学报》、《河东学刊》和《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随着学校升本,于2003年初更名为《运城学院学报》。文科栏目主要有:河东文化研究、《西游记》文化研究、传统文化研究、政法研究、文学艺术研究、经济管理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等;理科栏目主要有:应用数学研究、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食品加工与技术研究等。2006年,《运城学院学报》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10年,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奖,“河东文化研究”栏目荣获特色栏目奖。

(1)《试论猪八戒》,中国社科院《未定稿》1984,18(国家级);(2)《猪八戒形象新论》,《云南社会科学》1985,2(国家核心);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5,10全文复印;(3)《薛宝钗形象管窥》,《云南社会科学》1986,4(国家核心);(4)《猪八戒形象的喜剧性》,《明清小说研究》1986,3(国家核心);(5)《试论西游记的民族文学性》,《云南社会科学》1987,4(国家核心);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7,11全文复印;(6)《建立科学的西游学势在必行——兼谈西游记研究》,《学术界》1991,2(国家核心);(7)《人类未来的预见者——西游记理性思维新探》,《明清小说研究》1986,3;(国家核心);(8)《西游记在国外》,《世界知识》1991,2;(国家核心)吉林《东南西北》杂志全文转载;(9)《“西游学”的兴起——未来学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内的运用》《云南社会科学》1991,1;(国家核心)《文汇报》1991,3,21转摘;(10)《好一部人生的悲喜剧》,《江苏社会科学》1991,4(国家核心)(11)《试论西游记与心学》,《云南社会科学》1993,2;(国家核心);(12)《“华阳洞天主人”与西游记》,《明清小说研究》1995,1(国家核心);(15)《愤世嫉俗 率真明快——读刺丗嫉邪赋》,《语文知识》1993,2(省级);(16)《关于西游记研究的几个问题》,《社科信息》1993,6(省级);(17)《艺术生产论——一个永恒的命题》,《社科信息》1993,11(省级);(18)《继往开来 卓绝一世——试论《醉翁谈录》的历史价值,《社科信息》1994,5(省级);(19)《浅谈〈高祖还乡〉的构思艺术》,《语文知识》1994,4(省级);(20)《西游记与心学新论》《西游记文化学刊》1998,1(国家级);(21)《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测评》,《上海企业》2002,12(国家核心);(22),《美国版的〈萨拉丁〉会怎么拍?》,《世界知识》2003,18(国家核心);(23),《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主题思想新论》,《运城学院学报》2003,2;(24),《“西游学”的崛起——知识经济与西游记研究》,《中国文化与艺术》2004,1(国家级);(25),《民主的启蒙曲——论〈诗经〉的民主意识》,《学术前沿》2004,8(国家级);(26)、《〈礼节传薄〉所载“西游”戏曲考——兼与蔡铁鹰先生商榷》《明清小说研究》2005,2(国家核心);(27)、《似曾相识同归来——吴承恩陶渊明艺术风格比较》《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28)、《〈西游记〉作者之争的回溯与思考——兼与顾洁成先生商榷》《运城学院学报》2005,4;(29)、《丘处机麾下的全真道士不是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兼与胡义成先生商榷》《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4;《新华文摘》2006年第4期转摘;(30)、《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回顾及我见》(上)《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4;(31)、《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回顾及我见》(下)《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1;(32)、《也论百回本〈西游记〉定稿人与全真教之关系——兼与胡义成先生商榷之二》《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33)、《谈吴承恩诗文创作》 《光明日报》2006年7月28日,(国家重点核心)(34)、《诚信:现代公共关系的灵魂》 《公关世界》(A)2005,4;(35)、《新思想新体系新方法——关于高职高专公共关系学创新教学新探》《公关世界》(A)2006,2;(36)、《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新探》 《学术月刊》2007,7;(国家重点核心)(37)、《和谐:现代公共关系的终极目标》 《公关世界》(A)2008,5;(38)、《高考公信力与危机公关》 《公关世界》(B)2008,6;(39)、《新时代的公共关系教学新路径——<公关世界>让我们走进精彩纷呈的世界》《公关世界》(B)2008,8;(40)、《公共关系教学新探索——让<公关世界>点亮我们的课堂》《公关世界》(A)2008,9;(41)、《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新论》 《蚌埠学院学报》2008,6;(42)、《理性、严谨、思考、创新——2007年<西游记>研究述评》《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4(43)、《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共产党宣言>与科学发展观新探》《高等教育科学》2008,10;(44)、《科学 人文 艺术——公共关系教学与高校素质教育》《公关世界》(A)2009,1;(45)、《公关危机新探》 《秘书》2009,2;(46)、《网络时代的西游记研究》 《宿州学院学报》2009,4;(47)、《2008,中国公关开创历史的新纪元》 《公关世界》2009,2;(48)、《信息化背景下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新探》 《公关世界》(A)2009,2;(49)、《中国政府公关的大手笔,2009,从“大接访”到“规定动作”》《公关世界》(A)2009,3;(50)、《新形势下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方法与技巧》 《办公室业务》2009,3;(51)、《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办公室业务》2009,4;(52)、《一本新颖独特的高质量教科书——评<社交礼仪>》《公关世界》(A)2009,3;(53)、《着力塑造公关教师的教学魅力与人格效应》 《公关世界》(A)2009,5;(54)、《秘书工作的美学原则》 《秘书》2009,6;(55)、《封建家族内部伦理道德沦丧的讽刺剧——<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新析》《阅读与写作》2009,9;(56)、《现代公共关系呼唤科学发展》 《公关世界》(A)2009,9;(57)、《情景·参与·创新——多媒体技术在<公共关系>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性实践》《高等教育科学》2009,10;(58)、《提升中国公关品质时不我待》 《公关世界》(A)2010,1;(59)、《当前公关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弊端》 《公关世界》(B)2010,3;(60)、《模块·目标·任务·反馈——构建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新尝试》,《公关世界》(A)2010,3;(61)、《<公共关系学>创新教学实践》 《公关世界》(A)2010,5;(62)、《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6+1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以精品课程<公共关系学 >为例证》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5(国家核心);(63)、《信访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办公室业务》2011,8;(64)、《Web-based environment to build public relations with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 ITET2011,2011,12;(65)、《From doing to learning to do--Task driven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ublic Relations course teaching 》 ITET2011,2011,12;(66)、《Corporate Planning the curriculum explore innovative new teaching model》ITET2011,2011,12;(67)、《紫金庵彩塑艺术的世俗特征浅析》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1;(68)、《剑气箫心与龚自珍的精神世界》 《名作欣赏》2012,4(国家核心)(69)、《技术主义与当代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 《价值工程》2012,6(国家核心)(70)、《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public relation course new exploration to  the educational reform connotation 》 CCE2012,2012,5 ;(71)、《Information age college Public Relations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quality training》HECTR 2012,2012,7;(72)、《From virtual to reality——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ublic relations” in practice course application 》 ATMCC 2012,2012,8;(73)、《基于知识链的高校知识服务研究》 《情报科学》,2013,4;(74)、《新闻发言人之缺失——北京大学应对“邹恒甫微博事件”反思》 《青年记者》,2013,1;(75)、《网络背景下新媒体人才培养与公关专业教育》 《价值工程》,2013,4;(76)、《上海婴幼儿奶粉健康安全问题的调查与应对策略》 《价值工程》,2013,5;(77)、《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新论》 《新闻知识》,2013,6。

运城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快到清明节了,我校三到六年级的学生,穿校服,带着手制的小白花,去七星公园扫陈光烈士墓。走在路上,我们的心情很沉痛,天阴沉沉的,不时飘点小雨,和我们的心情一样。 来到了目的地,我环视四周,只见这矗立着一个银灰色的纪念塔,高约8米,塔身四方,顶部是一个鲜红色的五角星,上面可这几个苍劲有力的七个大字“陈光烈士纪念塔”。塔后是一个红色圆墓,呈半球形、直径7米,高45 米,墓围6米,墓中沉睡着一位身经百战的革命先辈。 四周松柏环抱,青翠欲滴,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春夏秋冬,都不会枯死,象征着烈士留芳千古,永垂不朽。 这时,李真副校长来到我们的前面,介绍起了陈光烈士的生平事迹。她用庄严的语气说道:“陈光 (1918-1949),广东梅县人。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共桂林市城工委书记,从事地下工作。1949年10月5日,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遭受种种酷刑,坚贞不屈,于11月11日晚,在原北站附近英勇就义,距桂林解放仅11天,时仅31岁。”李真副校长刚说完,便又高声宣布道:“肃静!全体师生鞠躬三次!” 我们便怀着悲伤的情绪,默默的鞠躬了三次。 “全体师生默哀三分钟!”李真副校长又宣布道。 我们安静的闭上眼睛,轻轻地低下了头。此时此刻,我心想:烈士们为了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勇往直前,我们的红领巾是用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为了解放中国,他们舍弃小家,聚在一起,才换来了今天大家的安宁。 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正在炮火与硝烟中奋力拼搏着,为革命作斗争。我仿佛听见了战士们在胜利的小号声中快乐的呐喊着,他们欢呼雀跃,脸上满是胜利的喜悦…… 三分钟到了,我抬起头,看到一些其他的同学正在献花圈。我们绕着烈士墓,轻轻的,轻轻的走了一圈。再把虽然不精美但是精心制作小白花轻轻的放在了墓上。墓上已经放满了小白花,那不仅仅是小白花,更是我们对革命先辈的尊敬与哀悼……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好日子都是革命烈士、革命先辈们换来的,让我们珍惜现有的一切,让我们学习革命先辈大无畏的精神吧! 扫墓 又一个清明节到了,我们身穿校服,胸前偑带着鲜艳的红领巾,左侧还别着亲手制作的小白花,向烈士陵园进发。 我们迈着整齐而坚定的步伐,进入烈士陵园。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迎门两侧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我心想:革命烈士呀!我们来看望你们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十分幸福。你们安息吧! 在27米高的纪念碑上写着周恩来总理的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们就在那里举办了主题大队会,歌声是那么嘹亮,朗诵是那么深情,演奏是那么悦耳,我们无比的激动,默默地告慰着我们心中的英雄。 之后我们来到了烈士事迹陈列馆,一进陈列馆,最抢眼的就是那幅大型油画,画的是红军队伍正在艰难的爬着山峰,战士们的脚下都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就会丧失生命,可是战士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咬着牙,艰难的向上爬着、爬着,永往直前。 在陈列馆里我看到许多烈士的军功章和烈士们的事迹介绍。看着他们的事迹,我仿佛看见他们视死如归、英勇杀敌的动人场面,我仿佛听到了烈士们英勇不屈的声音。烈士们为了祖国付出了一切一切,为了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烈士们啊!愿你们像那美丽的鲜花,在祖国大地上散发出阵阵芳香,让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生机与希望! 来到陵园墓地,我们一一进行瞻仰,把手中的白花,把亲手编制的花篮送给最可敬的英雄。这时我仿佛看见无数英烈站在我们面前,顶天立地!是他们,就是他们,为了我们的新中国,为了人民翻身得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自己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烈士们啊!你们那宁死不屈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每个人都充满着为祖国不懈努力的信心。 烈士们啊!明年的今天,会有更多的人来看望你们的,安息吧 1今天早上通过大街,看见一群学生擎着个大花圈,前面吹着号子,后面跟着老师,猛然间想起,今天是清明节。无疑,这些学生是跟嘉康杰烈士扫墓的,而且每年都有部分学校组织学生为英雄的先辈们扫墓。我们小的时候,学校常常组织的是为司马光和在解放运城牺牲的两个烈士扫墓,那个时候的司马光墓,荒芜,凄凉,远没有现在的气派和吵闹,更没有远道而来的人为他时时祭扫,这大概就是他的不朽罢。 今天我是来重新写扫墓的。那个时候,老师在大家扫墓归来,都会布置这么一篇《扫墓》的作文,作文里的话也几乎千篇一律:我们的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一定要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把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我觉得那时候每当我写到这里,都会激动地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个将来有用的人。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扫墓归来写什么,而每当问的时候,往往会说我吃了苹果,我喝了饮料,鸡蛋面包给扔了,心里往往不是滋味。我认为,我们现在仍然要看重这种形式,而且绝对不能丢掉这种形式,每当新的生命茁壮成长的时候,我们要让他们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耻辱感,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扫墓是挖掘,扫墓是追忆,扫墓是心和心的交流,扫墓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扫墓这种形式必须进行到底。也许某个时期这种形式是深刻的,也许某个时期这种形式是肤浅的,当日本人的靖国神社再一次直刺中国人的灵魂的时候,我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不得不遭到质疑:扫墓难道仅仅是形式吗?不,它是一个民族的血痛。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9月9日下午,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从珍贵的革命文物到感人的历史图片,再到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无一不使我们再一次感受了我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缅怀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也使我们对党的先进性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心灵得到进一步净化。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使我们充分认识并坚信,我们的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的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使我们的党不断壮大起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的党带领全国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一定可以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 前辈的精神激励我们奋进。通过这次教育活动,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理想信念。革命前辈在艰苦中夺取了革命的胜利,我们也没有理由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矛盾而退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品质和革命传统,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本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为实现人民富裕安康的宏伟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将是对革命先烈的最好纪念。 每年的4月4月,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烈士的清明节,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学校举行“缅怀革命**,清明节扫墓”活动。 清明节一早,全校师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坐着车,举着少先队队旗,来到老营革命烈士陵园,师生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向革命**门献上自己亲手做的小白花。少先队员们面对鲜红的队旗,进行了集体宣誓:“准备着,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誓词在烈士纪念碑前久久地回荡……。 宣誓仪式上,同学和老师和老师们纷纷表示:要继承**们的遗志,高举旗帜,沿着他们没有走完的路奋勇向前,让星星火炬代代相传。练好本领,增强素质,为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强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接着同学们讨论了关于革命**的英雄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我想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血红的鲜血换来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个念头:要继承**遗志,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扫墓 今天早上通过大街,看见一群学生擎着个大花圈,前面吹着号子,后面跟着老师,猛然间想起,今天是清明节。无疑,这些学生是跟嘉康杰烈士扫墓的,而且每年都有部分学校组织学生为英雄的先辈们扫墓。我们小的时候,学校常常组织的是为司马光和在解放运城牺牲的两个烈士扫墓,那个时候的司马光墓,荒芜,凄凉,远没有现在的气派和吵闹,更没有远道而来的人为他时时祭扫,这大概就是他的不朽罢。 今天我是来重新写扫墓的。那个时候,老师在大家扫墓归来,都会布置这么一篇《扫墓》的作文,作文里的话也几乎千篇一律:我们的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一定要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把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我觉得那时候每当我写到这里,都会激动地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个将来有用的人。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扫墓归来写什么,而每当问的时候,往往会说我吃了苹果,我喝了饮料,鸡蛋面包给扔了,心里往往不是滋味。我认为,我们现在仍然要看重这种形式,而且绝对不能丢掉这种形式,每当新的生命茁壮成长的时候,我们要让他们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耻辱感,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扫墓是挖掘,扫墓是追忆,扫墓是心和心的交流,扫墓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扫墓这种形式必须进行到底。也许某个时期这种形式是深刻的,也许某个时期这种形式是肤浅的,当日本人的靖国神社再一次直刺中国人的灵魂的时候,我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不得不遭到质疑:扫墓难道仅仅是形式吗?不,它是一个民族的血痛。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9月9日下午,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从珍贵的革命文物到感人的历史图片,再到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无一不使我们再一次感受了我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缅怀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也使我们对党的先进性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心灵得到进一步净化。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使我们充分认识并坚信,我们的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的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使我们的党不断壮大起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的党带领全国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一定可以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 前辈的精神激励我们奋进。通过这次教育活动,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理想信念。革命前辈在艰苦中夺取了革命的胜利,我们也没有理由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矛盾而退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品质和革命传统,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本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为实现人民富裕安康的宏伟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将是对革命先烈的最好纪念。 每年的4月4月,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烈士的清明节,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学校举行“缅怀革命**,清明节扫墓”活动。 清明节一早,全校师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坐着车,举着少先队队旗,来到老营革命烈士陵园,师生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向革命**门献上自己亲手做的小白花。少先队员们面对鲜红的队旗,进行了集体宣誓:“准备着,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誓词在烈士纪念碑前久久地回荡……。 宣誓仪式上,同学和老师和老师们纷纷表示:要继承**们的遗志,高举旗帜,沿着他们没有走完的路奋勇向前,让星星火炬代代相传。练好本领,增强素质,为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强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接着同学们讨论了关于革命**的英雄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我想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血红的鲜血换来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个念头:要继承**遗志,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下午3点多,扫墓活动结束了,同学们乘着车缓缓的回到学校,同学们也累了一整天,在车上许多同学都进入了美梦之中……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为了纪念英勇牺牲革命先烈,我们学校今天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为了今天扫墓,昨晚我还特意让妈妈教我做了两朵小白花呢。听妈妈说她们小时候扫墓用的花可都是她们亲手做的,我想我也得自已亲自动手才能显得更真诚些。 吃过饭我们准备出发了,老师给我们分好小组,每个小组配一个小组长协助老师管纪律。我们一组共有七个人,我是组长。分好组,我们就出发了,一路步行来到了烈士陵园。今天天气情好,所以来到烈士陵园扫墓的人也特别多,不光是我们学校,还有其他学校的,也有好多成人也来纪念革命先烈。 大家排好队,按顺序在纪念碑前鞠躬、献花,寄托对革命英雄们的崇敬和哀思!同学们在英雄纪念碑前宣誓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烈士陵园出来后,老师为了奖励我们上次在苏州市的抽查活动中为学校争光,所以让我们在亭林公园游玩。由于是春天,公园里好多花都开了,还有一片片青翠的草地,在这里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都能感觉到甜甜的味道。我们这一大群孩子更象是刚出笼的小鸟,在草地上欢呼雀跃,好不兴奋!我们找了片空地分组活动,把事先带好的零食都拿出来大家分享,我们边做游戏边吃东西。讲故事的讲故事、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玩得不亦乐呼,连老师都看得心痒痒一起加入了我们的队伍。 不知不觉一个下午就过去了,我们小组的同学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很配合我这个小组长,谁都没有违反纪律,为了奖励他们,我用自已的零花钱给他们每人买了根冷饮。嘿嘿,我这个小组长还当得不错吧!

活动主题:缅怀革命烈士活动地点:广州烈士陵园活动时间:2011年4月5日下午2点活动对象:全体同学活动过程:1、 前期准备:(1) 向全班同学宣传革命烈士的精神,每个同学自制小花,数量不限,准备基本 的清扫工具,准本一首战争时期的歌曲和朗诵词,班旗 (2) 跟陵园负责人进行联系,注意一些基本细节2、 活动流程:(1) 出发:5号下午2点在宿舍楼集中,带齐工具(2) 到达陵园,组织同学进行陵园整理(3) 队列成方块,放革命烈士歌,集体默哀(4) 有序的献花,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情怀(5) 绕墓一周表达哀思。(6) 班长讲话总结3、 后期准备:(1) 主要负责陵园的卫生,自带的垃圾不要留下(2) 强调安全意识,关注出发和回来时的安全问题,出发、到达和回校都要进行点名活动总结:

林逋(967或968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 。家谱载,自五代始,世居福建长乐,传至11世,钘、钏、镮、釴兄弟4人迁居奉化、象山,林逋父釴定居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逋系林氏第12世孙,故宅在奉化大脉岙口(今大茅岙)。一说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溢“和靖先生”。

你是学生吗

  • 索引序列
  • 运城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会
  • 运城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 运城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 运城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 运城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