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医医学文献史考研真题

中医医学文献史考研真题

发布时间:

中医医学文献史考研真题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 (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候论》 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 ) A向上的 B温暖的 C无形的 D下降的 E明亮的 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水与金 E火与水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 ) A益火补土法 B培土生金法 C泻南补北法 D金水相生法 E滋水涵木法 “水火既济”是指( ) A心肾关系 B心脾关系 C肝肾关系 D脾肾关系 E肺肾关系 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D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E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 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 )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固摄作用 D防御作用 E中介作用 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项( ) A十五别络 B胃之大络 C浮络 D皮部 E孙络 唾与何脏关系密切( ) A心 B肝 C肺 D肾 E脾 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 A脑为髓之海 B肺为气之海 C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D冲脉为血海 E胃为水谷之海 “以升为健”的脏是( ) A肺 B肾 C脾 D小肠 E肝 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 ) A失血伤津 B失血伤气 C失血伤营 D失血伤精 E失血伤脉 肺在血液循行中的作用是下列哪一项( ) A基本动力 B助心行血 C推动作用 D调节作用 E贮存血液 胆属于( ) A脏 B腑 C奇恒之腑 D既是腑,又是奇恒之腑 E既是脏,又是奇恒之腑 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阳经和足阳经交接于( ) A手指末端 B胸中 C足趾 D头面部 E背部 下列哪一项是血虚补肾的理论依据( ) A肾阴为五脏阴气之本 B肾精可归肝化而为血 C先天之精生后天之精 D肾阳为五脏阳气之根 E肾气促进后天之精的化生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学基础为( ) A气能生津 B气能摄津 C气能行津 D津能化气 E津能载气 风邪多挟寒挟热,反映了六淫的哪一种致病特点( ) A外感性 B相兼性 C地区性 D季节性 E转化性 下列哪一种病邪致病,可表现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 ) A寒邪 B暑邪 C湿邪 D瘀血 E寒邪 导致“气消”的情志因素是( ) A喜 B恐 C悲 D惊 E怒 人体各种病变的最基本病机是( ) A邪正盛衰 B气血失常 C阴阳失调 D津液代谢失常 E以上都不是 阴盛格阳属于( ) A实寒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寒热错杂 阳热体质患者,受风着凉,出现热性证候,其机理主要与下述何项有关( ) A外邪性质 B地域因素 C情志因素 D体质因素 E气质特点 “大实有羸状”的疾病本质属于( ) A实中夹虚 B虚中夹实 C实转为虚 D因虚致实 E真实假虚 具有闭阻不通症状的虚性病证,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属于下列哪一种治疗法则( ) A实者泻之 B虚者补之 C通因通用 D塞因塞用 E攻补兼施 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共12分) (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以下属于五行相乘的是( ) A水气凌心 B肝气犯脾 C肝火犯肺 D水不涵木 E心肝血虚 下列哪几项是循行于上肢外侧面的经脉( ) A大肠经 B胃经 C小肠经 D胆经 E三焦经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 A心 B肝 C肺 D脾 E肾 形成瘀血的病因病机有( ) A外伤 B气虚 C气滞 D血虚 E血热 下列哪些是疠气的致病特点( ) A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B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C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D转化性 E地区性 下列中哪些是在祛邪原则指导下确立的治疗方法( ) A发汗 B涌吐 C攻下 D活血化瘀 E益气 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共18分)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制定的治疗原则有( ),( )。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有( ),( )。 饮食致病的类型包括( )、( )和( )。 过劳包括( )、( )、( )三个方面。 《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 )则实,( )则虚”。 反治主要包括热因热用、( )、( )、( )四种治法。 三因制宜的内容包括( )、( )、( )。 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共18分) 五行相克 精血同源 十二经筋 阳盛格阴 辨症求因 阴阳 五、问答题(50~53题,共22分) 试述宗气的生成、分布与功能。(5分) 简述正气与邪气的概念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5分) 试述肺与肾的关系。(6分) 试述痰饮的形成原因及致病特点。(6分)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 A D D B D D B B C A A C D D B C A B D D B E B C C C C D E D 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计12分) AB ACE ABDE ABCE ABC ABCD 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计18分) 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饮食不节 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 劳力过度 劳神过度 房劳过度 邪气盛 精气夺 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计18分)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间相克制、制约关系,即五行中的任何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1分)。其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2分)。 精血同源:即肝肾同源(1分)。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故曰同源互化(2分)。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2分),受十二经脉气血的濡养和调节(1分)。 阳盛格阴:是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2分),形成真热假寒证(1分)。 辨症求因: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3分)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3分) 五、问答题(50~53题,计22分) 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其生成来源有二: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二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二者在肺中相结合而生成宗气,积于胸中气海(2分)。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1分)。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血气和下蓄丹田以资先天元气(2分)。 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1分)。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1分)。正气和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分)。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正虚感邪而发病;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1分)。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影响病情和病位;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1分)。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相互资生三个方面。 ①水液代谢: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气宣发肃降而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作用而下归于肾或膀胱(2分)。 ②呼吸运动: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亦需肾气的纳气功能协助。只有肾精及肾气充沛,封藏功能正常,肺吸入的清气才能经过其肃降而下纳于肾,以维持呼吸的深度(2分)。 ③阴阳相互资生:金为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肺阴不足与肾阴不足,既可同时并见,亦可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肺肾阴虚内热之候。肾阳为诸阳之根,能资助肺阳,共同温暖肺阴及肺津,推动津液输布(2分)。 ①痰饮的形成,多为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而形成。由于肺、脾、肾、肝及三焦等对水液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故痰饮的形成,多与肺、脾、肾、肝及三焦功能失常有关。如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则聚水而生痰饮;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可以凝聚生痰;肾阳不足,水液不得蒸化,也可停而化生痰饮;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停积而为痰为饮;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失布,也能聚水生痰(3分)。 ②痰饮的致病特点为: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幻多端(3分)。

《2021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TRsuEeU9uyDg?pwd=i5qv 提取码:i5qv简介:本书阐释和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

四大经典著作

医学全在线网站,没有找不到,只有想不到,里面有论坛,应有尽有,如果够哥们,就把分给我,呵呵

历史文献学考研真题

去北大门户网站,

去北大网站上去看考试说明,全都有了

2018年考研历史学考试科目 试卷结构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其中选择题20小题,共40分;名词解释8小题,共80分;史料分析题2小题,共60分;论述题3小题,共120分。 专业课考试内容考试科目上,中国古代史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约20%,世界古代世纪史约20%,世界近现代史约30%。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中国考试网

中医医学文献史考研

考研一共三科。政治 英语 专业课头两门不说了。报个考研班什么的,有其政治,有用,我报了,真的压到了一些专业课学校有要求几门课,像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啊等等,具体你要到我们学校网上研究生里面找要求(看看去年的招生简章就行,变化不大)。。。中医就是背,各种背,如果你记忆力好,古文功底扎实会有不小的帮助。。。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这个专业各个中医院校都有开设,一般导师都应该是有较深资历的老中医担当,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就有前任校长严世芸招文献研究生,当然这要看各校的具体情况来说,但我所知道的很多都是名老中医哦,不然也没那能力真这个专业的,不过也有些导师是只搞理论不上临床的,这个你自己先打听清楚。最后还是应该说一句,这个专业就业确实主要去了高校的文献研究所,想读自己考虑好了就是。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我觉得考研的难度其实并不算高,因为大家可以想想,考研的国家分数线要满足那么多不同档次的学校的招生情况,显然不可能定得太高,题目的难度也是适度而且相对稳定的,很早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大学期末考试时要求就较高,只要同学认真复习,花了足够多的时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考研复习的许多工作量,并不是完全为了达到某个分数线而做的努力,而是在想尽办法减少自己落榜的风险。也许你学的很多东西未必会考到,可是它们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那些都可以减少你考不上研究生的风险。问题在于,许多人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没有从尽量减少出现意外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安排复习,特别是专业课的复习,结果经常失败,给人造成的印象是考研挺难的。当然,过分认为考研很容易的想法更是极其错误的。考研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完成一系列必须的工作,试图靠侥幸考上研究生,机会是很小的。只有在你花了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精力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说,考研其实并不难。

中医医史文献考研

613分。2021年中医考研国家线预测分数线为613分,中医考研,这是我们国家多年以来报考研究生非常向往的专业和追求的专业,这卓伟,当前,我们国家中医的高水平知识人才,尤其是高水平的中医研究生,他们每年一毕业就被很多单位抢的就医率可以达到100%。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够为您解答,这边为您查询的信息如下: 中西医结合学硕,中西医结合专硕(内外妇儿等等)中医学硕,中医专硕(内外妇儿,含针灸推拿等等)临床医学学硕(即西医学硕,内外妇儿等等,跨西医学硕只能变更学历,不可以变更医师资格证)基础医学/中医基础/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硕(即各类方向的基础学科,以后就是读博然后争取留校当老师搞科研的专业)

历史文献学论文考研真题

解析2010年历史学考研大纲的“变”与“不变” 一、解读大纲里面的“不变”与“变”不变总的来说,2010年考研历史学大纲与2009年相比,没有变化,具体表现为:(1)考查目标和考查范围不变2010年考研历史学大纲仍以历史史实与线索、历史基本理论、历史史料分析、逻辑思考与文字表述能力等为主要考查目标。考查范围和知识点分布基本上都沿袭了2009年的框架,没有出现明显的知识点的增删和概念表述的改变。(2)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不变2010年考研历史学大纲的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没有变化,考生需要在18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满分300分的闭卷试题,而试卷题型结构仍为选择题(2×20)、名词解释(10×8)、史料分析(30×2)和简答题(30×4)四大部分。(3)试题分值比重不变2010年考研历史学大纲的试题分值比重没有变化,仍以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为主,两者各约占30%的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各占约20%的内容。(4)试题难度不变2010年考研历史学大纲的试题难度没有变化,与2009年相同,难度系数继续保持稳定。变尽管有着诸多“不变”,但是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后,我们仍能体会到其中“变”的意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命题规律的变化《2010年历史学考试大纲》附录部分有2007、2008、2009年考研历史学试题的真题及参考答案,这虽然为考生备考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但是同时也是一个显著的变化。因为往年通常只会附前一年的考题。这次附前三年的考题,实际上要求考生领悟其中的深意,即不论是选择题、名词解释,还是史料分析、简答题的命题都没有“所谓的重点”,而是“一切皆有可能”,由此提醒广大考生不要心存侥幸,猜题押宝。(2)复习方法的变通正因为命题规律发生变化,突破了以往一成不变的僵化认识,即所谓重点的束缚,所以广大考生备考应该“源于大纲,又高于大纲”,注意复习方法的灵活变通。考生既要紧扣大纲,扎实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又要跳出大纲,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尽量多阅读一些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科研论文和学术著作,同时注意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这也是我们老师经常提醒大家的。二、明确考试方向,把握考试规律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考试内容为历史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基本技能等,遵循的原则是科学、公平、安全、规范,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相关专业考生择优录取,确保研究生的入学质量。考查目标: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由于2010年考研历史学大纲与2009年相比没有变化,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大纲中蕴含的重要信息。(1)基础知识方面,复习中避免难题、偏题、怪题,以免“走火入魔”,耽误时间。(2)基本理论方面,很重要的就是掌握和运用唯物史观评价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基本史料方面,对于中国古代史而言,主要是指“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建议看一些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相关史书,以提高史料的阅读、分析能力。(4)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解题技巧,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三、科学应对下面以中国古代史为例中国古代史试题的特点(1)全卷300分,中国古代史所占比重约30%,大约为90分。(2)中国古代史选择题只考5道,所占分值为10分,相对较为容易。但是试题涉及面很广、考查很细,而有些考生复习中有“盲点”,因此势必会丢分。建议考生至少有一次地毯上复习。(3)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考2-3道,所占分值为20-30分,相对较为容易。但是需要考生能够清楚明白地解答。注意解答要点。或许有些考生复习中有“盲点”,因此可能根本不会。建议考生总结出答题要点,自己组织语言,解答问题。(4)通过研究大纲,我们发现中国古代史试题的史料分析题和简答题往往侧重考查“制度史”。因此,考生应该认真分析大纲,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前做好准备。(5)大纲中有些条目本身就是简答题或名词解释,所占分值很大,要引起高度重视。对这类条目要事先总结、认真复习。应考方略(1)掌握最基本的历史知识。(2)把握各个时代的特征以及历史发展趋势。(3)有层次、有条理、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问题。(4)需要考生尤其是报考中国古代史的考生应该熟悉本专业、本方向的知名学者及其代表著作;了解重大学术研究课题及重要研究资料;阅读部分学术论著,为初试和复试做好准备。大纲不变,考试却有变化的空间,把握大纲,做好以不变应万变的准备。成功始于当下,预祝各位同学复习顺利,考研成功!

1,基本上没有要求,有的学校要求第一学历必须是本科,具体可参见各学校具体招生简章。2,是考历史学基础(统考、满分300)、政治、英语各100;复试时,有体检、英语口语听力、以及笔试、加试等。同等学力一般要加试两门,跨专业考试加试要参见各学校具体章程。3,一般学校可参见国家线,另外报考34所自主划线高校参见其具体要求。

我开学也是大三。准备历史考研。qq1007879228。大家一起努力吧!

从过去几年考试来看,历史学专业课统考试题对知识点的考核比重从高到低依次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政治、经济、民族、其他。  政治制度是往年试题关注的重点之一。往年试题中这部分内容分值最少时也几乎占到总分一半。因此,政治制度是考生复习的重中之重,凡是政治制度涉及的知识点,考生原则上都要掌握,即使是去年考核过的知识点,考生最好也要了解,对重点内容仍要重点掌握,以防这些内容通过不同的角度再次考核。  经济制度是另一项重点考核内容。考生复习时要注意的是,经济制度不等于经济,主要是政府制定的有关经济方面的制度、措施。2010年历史专业课统考中这部分内容分值比例为44%,几乎与政治制度比重相同。虽然经济制度所涉及的内容不太多,但考生仍然要着力复习,许多经济制度如井田、屯田、占田、均田以及初税亩、租调制、租庸调制以及两税法等内容都比较重要。  从往年试题看来,历史学专业课统考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它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四门课程,此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内容有机体现在以上四门课程中予以考核。中国古代史约占30%,中国近现代史约占20%,世界古代史约占20%,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0%。试卷题型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史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四种。  从题型结构可以看出,历史学专业课统考虽然侧重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考核,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内容不考。事实上,考核涉及面还很广。考生复习虽然要有所侧重,复习时在时间、精力的分配上不可平均着力,但其他内容也要全面复习,切不可心存侥幸只复习重点内容,而放任其他内容不顾。  复习时,考生要注重提高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和掌握水平。2011年的历史学专业课统考试题注重知识性与学术性结合,史料分析题背景资料都出自权威的典籍或档案,强调考生对“史料”的分析与掌握。史料分析题不仅延续了2010年的考核模式,在考核知识点的同时,也考核了考生文言文水平。这提醒考生要在复习时注重提高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和掌握水委托帮友情提供

  • 索引序列
  • 中医医学文献史考研真题
  • 历史文献学考研真题
  • 中医医学文献史考研
  • 中医医史文献考研
  • 历史文献学论文考研真题
  • 返回顶部